再说诸葛尚率军出了汉中,在路上巧遇到了一位铸剑高手。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勤。
人说云中擒敌首,始知汉中有名将。”
话说这诸葛尚率军出了汉中,路过一座大山,名叫天荡山。只见此山:
“青山削翠,怪石推云。
两岸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鸣。
朝看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梢。
流水潺潺,涧内声声鸣玉佩;
飞泉瀑布,洞中隐隐奏瑶琴。
若非僧道修行,定有仙翁炼药。”
诸葛尚见此山如此神奇,便找了一个樵夫打听,那樵夫说道:“此天荡山中天荡洞中有一个铸剑巧匠名叫蒲元,善造刀剑。”
诸葛尚听了,心想:不如让此人为自己军队打造兵器以供将来征战之用。于是他便来到天荡山中找到蒲元大师请他打造兵器为国效力。
蒲元听说诸葛尚也是名门之后,便欣然同意,他组织人手在天荡山中打造了名剑三千把,“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举剑断之,应手虚落,若断水流,称绝当世,因曰神剑。可以陆斩犀革,水断龙舟。”
他还打造了许多铠甲,有“黑光铠,两当铠,明光铠,马铠等。其中马铠由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鞍蹬构成,除马四足外,全身其余部分均在铠甲的防护之中,还造了“诸葛筒袖铠帽”据说这种头盔用25石雕弩箭射之不入。其铠甲的坚硬度大大增强了。
诸葛尚见这巧匠蒲元如此有才,便亲自来向问浦元的铸剑流程,蒲元介绍道:“这铸剑的工序较为反复,具体可分为:
一,洗沙,即获取铁沙的一种方法。
二,炼铁,即将铁沙通过高温炼成生铁。
三,炼炒钢,即将生铁炼成钢备用。
四,炼毛铁,即将生铁用火炼成毛铁。
五,精炼,即进一步去除杂质。
六,毛铁,钢合炼,即将两者反复糅锻充分结合。
七,嵌钢,即在剑的刃,锋部位镶嵌入钢。
八,成型,采取热煅和冷煅打办法,跟据规格和形状的要求锻成雏形。
九,下半截冷锻,将雏形的下半截充分冷锻,锻出剑脊,并使之平整。
十,下半截铲挫,即使剑脊更平直,剑身上无杂质。
十一,雕刻,即在铲挫好的剑身上雕刻纹饰和文字,多为七星龙凤等。
十二,镏紫铜,即将剑身加热,在凤纹和七星上溶入紫铜。
十三,平钢纹,即将纹饰表面多余的紫铜铲挫干净。
十四,全剑冷锻,即将剑身冷锻平整。
十五,全剑铲挫,即用铲和锉将剑平面处理光洁。
十六,淬水,也叫淬火,即将剑身加热,急侵入水中,以此提高剑的硬度,这样道工序最为见功夫,因为剑身加热的火候,温度,决定剑的刚柔。所谓刀剑入水,高明的剑师凭入水时的声音就可以分辨出剑的好坏。此汉中的汉水水质不纯,将军当从蜀中取来纯净的蜀江水才好。
十七,回火,即将剑身再加温,然后自然冷却,从而提高剑的柔性,达到刚柔相济的目的。这样工序的难度在于把握加热的温度。
十八,整直,调整剑身和剑茎,使剑身不扭不曲。
十九,磨砺,先用粗石进行粗磨,再用亮石细磨,最后用养锋石进行精磨,用把好剑要磨里数天。
二十,养光,用养光棒在剑身表面打磨,使剑更光亮,达到寒光逼人的效果。经过这大致二十道工序有把剑剑大功告成了。”
诸葛尚听力,叹道:“没想到这制剑的工艺还真复杂,令人大开眼界。”
蒲元答道:“是啊!此剑还有卅炼,五十炼,百炼之分,我现在所铸之剑多为七十二炼,长四尺左右,十分锋利。”
诸葛尚点头称好,用个月之后,剑全部铸成,诸葛尚右将其分别命名为“日升,剪水,霜月,凝明,章成,寒锋,流光,逐指,摇燕,飞蛇,吐芒,掩虹,彩鄂,继辅,孔纯,德兴,秋霜,宿铤,挥霆,转电等。”
诸葛尚有下子得到了那么多名剑,心中大喜,喜曰:“有如此多的神兵利器,何愁河西不平。”
于是他又率军出来祁山,用路往陇右重镇天水而来,大军刚到天水城外,突有小校来报:“用位高人来求见大帅。”
诸葛尚上前一看,正是九寨沟中的老隐士马稷。原来这老马稷听说诸葛尚率军出祁山攻打陇右,便赶来出谋划策,助一臂之力。
二人见面十分高兴,马稷又对诸葛尚说道:“贤侄,此天水城破之易如反掌,你只须如此这般这般即可。”
话说这马稷向诸葛尚说道:“此陇右之人大都十分迷信,我军只要装作是天兵天将,突然出现在天水城外,这城中的守军就会不战而降。”
诸葛尚便依计而行,命三军将士各穿皂衣,披发跌足,自己则扮成天蓬元帅,手持七星皂?,身后侍卫扮成黑百无常,戴牛头马面,向天水城而来。
晋军本来就无斗志,一看来军如此模样,不知是人是鬼,纷纷胆寒,都扔了手中的武器,跑回家躲在被窝里瑟瑟瑟发抖。
诸葛尚心中暗自好笑,便率军杀入了天水城中,智取了此城,然后又出榜安民。开仓放粮,百姓皆喜。
再说此时晋朝洛阳城中远离战火,正在传抄有篇佳作《三都赋》,此文由左思所写。据说是构思了十年,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两篇分别借西蜀公子和东吴王孙为名,称扬蜀都,吴都之形势,物产和宫室,后羿赋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之富丽及曹魏政权,歌颂了曹魏统一北方的功业。三赋阔论三国之本在于政通人和,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文章的风格受东汉班固《两都赋》影响,辞藻十分华丽,又有名士张载,刘逵等人作注,序推荐,于是声名渐起,洛阳城中的人们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为之纸贵,这便是“洛阳纸贵”的典故的由来。
权臣司马越见左思如此人才难得,便把他召来府中,寻问平定四方叛乱的办法。这左思听说权臣司马越召见他,以为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便身着华服,乘着马车来到太尉府中。
司马越见左思来了,微笑道:“左大才子,听说你最近写了篇《三都赋》出名的很,全洛阳城都轰动了,便想来请教你一下对当今局势的看法。”
左思听了,说道:“属下乃是一介书生,不懂治国之事,舞文弄墨雕虫小技尔,不足挂齿,这国家大事还是由太尉大人亲自作主的好。”
原来这左思不愿意轻易发表观点,怕万一不合司马越的胃口,惹祸上身,所以他不轻易表态。司马越一听这人说话还真是圆滑,说了等于没说,让人抓不住什么把柄,便欣然一笑道:“左思先生但说无妨,老夫洗耳恭听。”
话说这左思见司马越一再追问自己,心想:今天不说些东东,恐怕是很难蒙混过关,便说道:“本人听说岭南罗浮山中有一个奇士名叫葛洪。此人仙风道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兵书战策无一不通,和当年诸葛亮不相上下。主公你若能请得此人出山相助,再拜其为国师,则平定四方,易如反掌。”
司马越听了,半信半疑便派左思去岭南请葛洪出山为官。左思领命之后,一路往岭南而来。
这葛洪,字稚川,号保朴子,丹阳句容人,少好学,师从郑稳,学得炼丹秘术,通览典籍,后又师从南海太守鲍玄,学习占卜,医术。左思来到罗浮山中,只见此山如同仙境一般,他见到葛洪正在山中炼丹。
葛洪此时还忙于写作自己的着作《抱朴子》,此书是道教史上的划时代着作,是秦汉以来方仙道和黄老道传统的继承和总结,同时又为新起的神仙道教奠定了神学体系和理论基础。道教又分为炼丹派和占符派,葛洪所属炼丹派,其思想来源有三:一,是汉代方仙道和黄老道中流传下来的《黄帝九鼎神丹经》,《太清金水神丹经》等外丹黄白术的道书;二,是《三皇文》,《五岳真形图》等符篆;三,是他家族世代相传的《灵宝经》,据说其祖葛玄为“葛仙公”,《晋书》中称他“学道成仙”。道教师土生土长的中土宗教,其始祖为老子之《道德经》,后又有汉代张天师之五斗米教,以及元代的全真教等。葛洪的《抱朴子》实际上是一本集神仙思想之大成,适应当时道教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道教典籍。
左思向葛洪说明了来意,葛洪淡淡的一笑道:“出家人早已不在五行之中,人世间的一切繁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老夫闲散惯了,在此山中优游闲养,着书立说,传承千年,何不快哉!”
左思见葛洪修炼有术,面色如仙,身体柔软如飞般轻盈,便十分好奇,又拜在葛洪门下,也在山中修炼了起来,也妄想早日“得道成仙”。
再说洛阳城中的司马越一看这左思是一去不复返,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气得一跺脚,骂道:“这些文人可太靠不住了。”
于是他还是派手下参将阎鼎率大军十万星夜入援凉州,和诸葛尚军团一决雌雄。
这阎鼎据说早年在昆仑山上和异人学过一些奇门歪道,于是司马越就封他为护国师,率军来陇右作战。他一路率军前来,来到一处凤鸣川前,他见此川地势奇特,可以利用此地型伏击诸葛尚军。于是他命三军在凤鸣川前摆下一座雷火霹雳阵,在阵前挖了许多陷马坑,阵中摆了许多雷火车,先锋霹雳车,车上装备有火弩流星箭,青龙神筒等奇门武器,就等诸葛尚军到来好用火攻之。
话说这晋朝护国师阎鼎在凤鸣川摆下一座雷火霹雳阵,想要打诸葛尚一个措手不及。诸葛尚率军来到阵前,只见此阵中有巨大的车阵若干,都用布蒙了起来,也看不清其中的奥妙玄机。
诸葛尚心想;真是什么怪异之物,心中十分诧异。正在此时突然听见一声鸣镝声起(即一种声音尖锐的哨箭),这阵中的怪车,纷纷向外喷出火箭,射程十分之远,这些火箭着地之后,还会爆发出一阵阵的雾气,俗称“招魂雾”,会把人熏倒,是一种古老的化学武器。
诸葛尚一看情况不妙,看来敌军在一定有高人坐镇,不可硬攻,否则会全军覆没。于是他下令鸣金收兵,又命人用军中巨大的滇盾去阻挡火箭来袭掩护三军后撤。片刻间只见一块块巨大的滇盾组成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将飞来的火箭全部挡在了外面。
阎鼎一看这火箭伤不敌军,便又放出来许多火禽,他专门训练了一飞禽,在飞禽的身上装备了火器。这些火器一点燃之后,飞禽便向敌军飞去,给敌军以打击。
诸葛尚还是第一次见人用飞禽来上阵杀敌,心想:这对面的敌将还真有创意,便命弓箭手开弓放箭将这些火禽给射下来。
阎鼎一看这招用尽,便又玩了新的花样,他做了许多木头人,木人内藏有各种火器,又将这些木人放在马上,将火器点燃,这些木人活马便呼啸着向诸葛尚军冲了过来。
诸葛尚心中好笑,便命人后撤三十里再作打算。阎鼎一看诸葛尚军退了,也不来追赶,命人去洛阳报捷,吹嘘自己率军大破敌军,歼敌多少多少。
诸葛尚退兵安营之后,便来和谋士马稷商议破敌之策,马稷道:“此凤鸣川之敌,十分怪异,不可轻敌,我军远离汉中,三军补给困难,再在这个荒凉的陇右作战,恐怕对我军不利,不如先撤回汉中,等待时机再卷土重来。另外可再派人去燕赵一带组织那边的义军和咱们遥相呼应,这样晋朝则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自然崩溃。我军现在仰攻陇右,在形势上对我军不利,假如能先取燕赵之地,占领三晋,再南下攻击洛阳,则可事半而功倍。”
诸葛尚点头称善,于是三军依计撤回汉中,另派人去联络燕赵诸地的义士共举大业。
再说此时刘禅之子刘渊在五台山中已经长大成人了,并且向普济大师学得一身的武艺。
话说这刘渊和张宾二人来到五台山见过普济大师。有史书说刘渊薮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其实不然,因为在年龄上合不拢,刘豹老早就称王立如果硬要说刘渊是刘豹的儿子,则刘豹生刘渊时起码在六十岁以后,这在当时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至今史书上依然搞不清刘渊具体是哪一年出生的,这说明刘渊并非是刘豹之子。
刘渊一直十分喜好汉文化,这和那些匈奴贵族所处的生活环境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这刘渊并非是左贤王刘豹之子,应当为民间所流传的是刘备之后。
据说刘渊的母亲梦见有条大鱼顶有两角,跃进龙门,后来便生下了刘渊,又名刘元海。刘渊长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身长八尺三寸,须长三尺有余,当中有赤毫毛三根,很有当年关云长之风度,所以普济大师见了他十分高兴,在他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纵横天下的影子,便将自己的72路春秋刀法传授于他,还命人去为他打造了一把兵器名叫:冷艳锯,是一种锋利无比的大刀,能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
刘渊在五台山中师从普济大师练武,一日奉师命下山去附近的长留府中采购药材。刘渊和张宾结伴而行,来到长留府之上,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囔囔,十分热闹,小商小贩都在卖力的叫卖自己的货物,一声声“卖糖糊?”
,“卖西瓜!”之声不绝于耳,二人一路走来,又见路边有一个算命的摊位,上书“崔半仙”这三个字,只见一个术士头戴多皱纱抹青头巾,穿一身皂沿白绢道服,腰系一条杂彩黄公腰带,脚穿一双头青布鞋,台上写着几个字:“讲命谈天,卦银十两,不准不要钱!”
刘渊见了十分好奇,便凑过来看看,那术士正在闭目养神,见刘渊走了过来,便把手中铃秆一摇,口里说道:“甘罗早发子牙晚,彭祖颜回寿不齐,范丹贫穷石崇富,八字生平各不同。时也,运也,知生,知死,知贵,知贱,若要问前程,先赐银十两。”
那边张宾听了对刘渊说道:“这什么崔半仙,不会是吹半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