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7200000013

第13章 “五绝”虞世南

在隋末唐初的政坛文坛上,虞世基、虞世南兄弟二人领尽风骚。虞世基在大业年间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虞世南在武德、贞观年间号令文坛,四方钦服。唐太宗赞扬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虞氏兄弟是越州余姚人,他们的祖父和父亲分别在梁代和陈代为官,享有盛名。他们的叔父在陈代任中书侍郎,膝下无子,便把虞世南过继给他,所以虞世南字伯施。虞家兄弟小时候拜著名学者顾野王为师,学习经术文史。兄弟二人都聪明,但虞世南性格更内向些,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十余年间,精思不倦。

虞氏兄弟文章都写得好,在当时也有一定影响。南朝文学以诗和骈文为主,风格华丽轻巧,内容多是应酬与色情之类的,以梁简文帝萧纲和徐、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等为代表。尤其是徐陵,在陈任尚书仆射,官名和文名加在一块儿,巍巍乎高不可攀。但虞世南还是攀上去了:“常祖述徐陵,陵亦自言世南得己之意。”

虞世南同时又是一位书法家。史载: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一位大书法家,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曲尽其妙。虞世南拜智永为师,也得其真传。虞世南的字姿荣五绝虞世南秀出,内含刚柔,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虞世南的书法成就也为他带来了重大的现实声誉和深远的历史声誉。

陈天嘉年间,虞氏兄弟的父亲虞荔病亡,当时虞世南尚幼,不胜悲哀。陈文帝听说虞家兄弟博学多才,时常派人去他们家关照一二。服孝期满后,二人被授予官职,虞世南作的是建安王法曹参军。虞世南的养父虞寄滞留闽、越,陷于割据闽越的陈宝应而不能归陈,虞世南着布衣,不食肉,以示担忧。后来陈宝应兵败,虞寄回来了,虞世南这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陈朝灭亡后,虞氏兄弟来到长安,本是以亡国奴的身份来的,却受到了隆重热烈的欢迎,人们把他俩比作西晋的陆机、陆云兄弟。当时杨广还是晋王,听说虞家兄弟之名,和秦王杨俊写信召他们,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但杨广还是派人把他弄到晋王府。

杨广登基后,虞氏兄弟开始受到重用,虞世基任内史侍郎,虞世南历任秘书郎、起居舍人,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隋炀帝杨广对虞世基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虞世基因而独专大权,红得发紫;虞世南也有条件红起来的,但他却坚持勤苦朴素,保持本色。兄弟俩同是父母所生,一个老师教的,同在一殿为臣,又住在一起,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最终的结果也是迥然不同。

虞世基几乎把所用的才能都用来欺上瞒下,谋权求利。也就是遇上隋炀帝这样的一个混蛋,他才得以逞其奸谋。隋炀帝是个变态的狂人,存心要和天地间一切打打别扭,他自己的内心也是严重扭曲的。他巡游纵乐,花天酒地,一点也不在乎银子和民力,却对名位这玩意儿十分吝惜,“群臣当进职者,多令兼假而已,虽有阙员,留而不补”。这就给主管人事的吏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时,吏部尚书是牛弘,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也比较正直,但仍然不能做到尽职尽责,因为隋炀帝不许他尽职尽责。史载:“时牛弘为吏部尚书,不得专行其职,别敕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骁卫大将军张瑾、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参掌选事,时人谓之‘选曹七贵’。虽七人同在坐,然与夺之笔,虞世基独专之,受纳贿赂,多者超越等伦,无者注色而已。”

虞世基这样选拔官吏,隋朝的吏治情况便急转直下。隋文帝杨坚曾以自身节俭的榜样和严厉的诛杀惩治相结合,使吏治为之一清;虞世基受贿卖官又毁了这一大好局面。虞世基倒是发了财,“妻子被服于王室。”

虞世基、裴蕴、裴矩之流通过谄媚阿谀隋炀帝而得宠,又隔绝下言,让隋炀帝始终处在盲目自大的狂热状态中。隋炀帝也能写几句文章,和虞世基还有一层文友关系,知心的话儿倒不少。隋炀帝曾对虞世基说:“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者,弥不可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虞世基自然心领神会,以后就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

由于隋炀帝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加之水旱灾害,山东河北一带爆发了农民起义。大业七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首先举义。之后,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也纷纷起义。各起义军占山阻河,保据深险,每支都发展到数万至十几万人。大业九年,杨玄感兵变,引发了更多的农民起义军。大业十二年前后,中原大地形成了李密、窦建德和杜伏威三个强大的军事集团,李密占据河南,窦建德横扫河北,杜伏威转战淮南,逼近江都。但耽于淫乐,又被权臣蒙蔽的隋炀帝对此并不知情,还以为是小股贼盗作乱。大业十二年,“帝问侍臣盗贼,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渐少’。帝曰:‘比从来少几何?’对曰:‘不能什一’。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帝曰:‘何谓也?’威曰:‘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且往日租赋丁役,今皆何在!岂非其人皆化为盗乎!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于支计,不时剪除。又昔在雁门,许罢征辽,今复征发,贼何由息!’帝不悦而罢。”苏威作为一个天良未丧的人,在一堆昏君佞臣之间,本想缄默自保也做不到,只好实话实说,得罪了隋炀帝和佞臣们,被他们借事找碴,铸成冤狱,还差点儿杀了头。

虞世基也是奸佞群臣中主要的一员。隋军诸将和郡县写来的求救信和不利战报,他都做了改动,不把实情报上去,还给隋炀帝说:“鼠窃狗盗,郡县捕逐,行当殄灭,愿陛下勿以为怀!”隋炀帝也认为事情就是如此,是送信的使者胡说八道,打一顿棍子赶了出去。

隋军丧师失地,郡县失守,隋炀帝都不知道。隋将杨义臣击败起义军一部,十多万人投降,写表告捷,隋炀帝才说:“我初不闻,贼顿如此,义臣降贼何多也!”虞世基一看要露马脚,马上接过话头说:“小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外,此最非宜。”反而将杨义臣倒打一钉耙。昏的隋炀帝居然认为虞世基说的有理,立即下令召回杨义臣,遣散其兵,河北起义军由此复盛。

虞世基短短数言便饰己之非还捎带着害人,为非作歹的水平相当高。史载:“世基容貌审沉,言多合意,特为帝所亲爱,朝臣无与为比;亲党凭之,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由是朝野共疾怨之。”封德彝也依托虞世基,出了不少坏主意。群臣上表有不符合隋炀帝心愿的,都压下不报;判狱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往重的整;对下论功行赏时,则想方设法地削弱减少。尤其是对实话一律封杀,有说实话的一律设计陷害。大业十三年即义宁元年,李密占据兴洛仓、回洛仓,猛攻洛阳,东都危在旦夕。越王杨侗派太常丞元善达化装间行,穿过瓦岗军防区,跑到江都报告说:“李密有众百万,围逼东都,据洛口仓,城内无食。若陛下速还,乌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说完就泣不成声。隋炀帝也被感动了。这时虞世基站出来说:“越王年少,此辈诳之。若如所言,善达何缘来至!”于是,隋炀帝勃然大怒:“善达小人,敢廷辱我!”便让元善达又一次穿过起义军占领的地区,向东阳催运粮草。元善达这一次再也不能“善达”了,被起义军捉住杀了。

在这之后,隋朝的统治更加不稳,隋炀帝也感到了末日将临,更加纵酒享乐,好像是要抓住最后的机会过把瘾。他还想迁都丹阳,保据江东,放弃中原。虞世基等人赞成,但右侯卫大将军李才力主打回长安。最后还是虞世基的意见占了上风,隋炀帝已派人整修丹阳宫去了,准备迁徙。

这时江都粮尽,隋炀帝的御林军多是关中人,看见隋炀帝无意西归,纷纷逃散。虎贲郎将司马德戡是关中扶风人,隋炀帝让他率领号称“骁果”的御林军驻守东城。司马德戡和元礼、裴虔通商议说:“今骁果人人欲亡,我欲言之,恐先事受诛;不言,于事后发,亦不免族灭,奈何?又闻关内沦没,李孝常以华阴叛,上囚其二弟,欲杀之。我辈家属皆在西,能无此虑乎?”于是决定和骁果们一起逃亡。他们还联络了一大批官员和将领,准备来个集体大逃亡。

这事给宇文智及知道了,他对司马德戡说:“主上虽无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窦贤取死耳。今天实丧隋,英雄并起,同心叛者已数万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业也。”于是相约兵变,推宇文智及之兄、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

司马德戡派人在骁果中传言,说隋炀帝要毒死关中骁果,只留下南方人;骁果皆惧,反心更切。兵变策划者又提前掌握各个环节,宫门不下键,街巷布兵,又把隋炀帝的贴身卫兵都派了出去,同时封锁周围,不许出入。司马德戡领兵从玄武门杀入,隋炀帝易服逃到西阁,被令狐行达等人抓住。隋炀帝对裴虔通说:“卿非我故人乎!何恨而反?”裴虔通回答说:“臣不敢反,但将士思归,欲奉陛下还京师耳。”隋炀帝倒乖巧,随口就说:“朕方欲归,正为上江米船未至,今与汝归耳!”

裴虔通让隋炀帝出去见百官,牵来马逼他骑乘,隋炀帝嫌马鞍破旧,非要换一付新马鞍才肯骑。隋炀帝出去的第一句话是:“世基何在?”兵变者马文举大声说:“已枭首矣!”隋炀帝这才知道大事不好,死到临头了。实际上他对死是有准备的,经常带一瓶毒药,对所宠幸的妃子说:“若贼至,汝曹当先饮之,然后我饮。”没想到,真的出事了,左右都一逃而散,想找毒药都找不见了。

司马德戡等人把隋炀帝押回寝殿。隋炀帝叹息道:“我何罪至此?”马文举说:“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隋炀帝狡辩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耶?”司马德戡说:“溥天同怨,何止一人!”裴虔通当着隋炀帝的面杀了炀帝幼子越王杨果,下一个就该轮到隋炀帝了。这个独夫民贼倒不怕,还摆了个大架子:“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马文举不许,隋炀帝便解下练巾交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勒死了这个罪恶滔天的暴君。

倒行逆施的杨广罪有应得,助纣为虐的虞世基被杀也理所当然。虞世基被杀时,虞世南抱着其兄放声大哭,又请求宇文化及允许他替兄一死,但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死后,虞世南悲哀伤痛,形销骨立,时人称赞他能尽孝悌之道。

宇文化及杀虞世基而不株连虞世南,恐怕是不看出身,重在政治表现。虞世南安分守己,勤恳本份,没有参与作恶,与虞世基虽是至亲兄弟,走的却是两条路。公道自在人心,宇文化及和其他人自然没有理由牵扯虞世南。

宇文化及随后自称大丞相,总揽大权,立秦王杨浩为帝,留大将陈守江都,然后率群臣和大军从水路西归。宇文化及拥兵十余万,据有六宫,像隋炀帝一样地享受。军至彭城,水路不通,宇文化及派人夺民间牛车两千辆,载着宫女珍宝,兵器甲戈却让士兵扛着,路远人疲,怨声四起。司马德戡发现宇文化及不是成事的主儿,就和赵行枢等人密谋废除之,结果消息走露,反被宇文化及所杀。

经此内耗,宇文化及部下离心离德,虽有精兵十万,却是外强中干。但这只纸老虎却很吓人,据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害怕了,立即采用元文都的建议,用官爵笼络李密东扼宇文化及。从李密自身的利益来说,他也必须面对这个难题;既要东出击败宇文化及,又不让东都兵马从背后攻击,他缺乏两路同战或围一打一的胆略与才能,所以只能采取下策,先投靠杨侗旗下,击败宇文化及后再作打算。

宇文化及在瓦岗军面前吃了败仗,转进东郡,东郡通守王轨降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又去攻击徐世所守的黎阳,李密与徐世互为犄角,杀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逃奔魏县,部下逃亡离散,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无计可施,每日里借酒浇愁,互相埋怨。最后,宇文化及杀了杨浩自立为帝,不久即被窦建德打败。窦建德为隋炀帝举哀,杀了宇文化及等,任用隋朝旧臣,建立统治制度。虞世南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在武牢活捉窦建德,把虞世南也罗致府中,引为秦府参军,随后转为记室,与房玄龄共掌文翰。在重儒喜文的李世民的部下,虞世南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李世民曾让他把《列女传》写下来装屏风用,当时手边没有书,虞世南凭着记忆默写出来,竟一字不差。

李世民即位后,虞世南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届古稀,垂垂老矣。他上表要求退休,唐太宗舍不得让这位良臣和文友离开,就没有批准。太宗想让虞世南担任太子右庶子一职,虞世南固辞不就,太宗便让他作了秘书少监。虞世南对唐太宗发自内心地敬佩,写了一篇《圣德论》称赞太宗,太宗手诏答道:“卿论太高。朕何敢拟上古,但比近世差胜耳。然卿适睹其始,未知其终。若朕能慎终若始,则此论可传;如或不然,恐徒使后世笑卿也!”

唐太宗很器重博学多识的虞世南,经常在政务之余和虞世南共观经史,谈论古今治乱之理。诗兴来了,两人也互相唱和,探讨诗文。虞世南长了一副标准的书生相,清瘦柔弱,好像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秉性正直刚烈,敢于进谏,敢于坚持真理。说到古今历代帝王为政的得失,他都要联系实际规谏太宗;他也是个忠诚勤谨、严于律己的人。唐太宗曾对群臣说:“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古代帝王信天命,一见到自然灾害和不能解释的现象,就认为是上天的警告,急忙找原因,想法消除,以求得上天的原谅。英明的唐太宗也不能超越这一局限,见到此类情况,往往求教于博学的虞世南。虞世南也就借事据史,阐发一些勤政爱民的道理,提出一些有利于稳固统治的建议。贞观八年,陇右山崩,大蛇屡现,山东和江淮又发了几次大水。唐太宗问虞世南这是什么原因,虞世南说:“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而问焉,对曰:‘国主山川,故山川崩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撤乐,出次,祝弊以礼焉。’梁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令郡国无来贡献,施惠于天下,远近欢洽,亦不为灾。后汉灵帝时,青蛇见御座。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经市入朝。案蛇宜在草野,而入市朝,所以可为怪耳。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也。又山东足雨,虽则其常,然阴淫过久,恐有冤狱,宜省系囚,庶几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唯修德可以销变。”唐太宗依言行事,派人到灾区慰问并发放救济物资,派人申理狱讼,适当减轻了刑罚,对一些罪行不大的人进行了宽大处理。

后来星相又出现了异常,唐太宗问群臣:“天见彗星,是何妖也?”虞世南回答说:“昔齐景公时有彗星见,公问晏婴,对曰:‘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星为公诫耳。’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星没。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彗星虽见,未足为忧。”唐太宗闻言,郑重其事地说:“吾之抚国,良无景公之过。但吾才弱冠举义兵,年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而居大位,自谓三代以降,拨乱之主,莫臻于此。重以薛举之骁雄,宋金刚之鸷猛,窦建德跨河北,王世充据洛阳,当此之时,足为劲敌,皆为我所擒。及逢家难,复决意安社稷,遂登九五,降服北夷,吾颇有自矜之意,以轻天下之士,此吾之罪也。上天见变,良为是乎?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病逝。李渊遗诏要求薄葬,务从节俭。但唐太宗却认为他父亲打天下不容易,应该厚葬,陵墓的规模要赶上汉高祖刘邦的长陵。他下诏要求务从隆厚,并且期限短,用工多,很难完成。虞世南上书进谏:臣闻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高光显,珍宝具物,以厚其亲。然审而言之,高坟厚垅,珍物毕备,此适所以为亲之累,非曰孝也。是以深思远虑,安于菲薄,以为长久万代之计,割其常情而定耳。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制度甚厚,功费甚多。谏议大夫刘向上书,其言深切,皆合事理。其略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释之所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以薄葬。”又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入山陵。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霍光暗于大礼,奢侈过度。其后更始之败,赤眉贼入长安,破武陵取物,犹不能尽。无故聚敛百姓,为盗之用,甚无谓也。魏文帝于首阳东为寿陵,作终制,其略曰:“昔尧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无立寝殿园邑,为棺椁足以藏骨,为衣衾足以朽肉。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无有不发之墓,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乃不重痛哉!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于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以为永制,藏之宗庙。”魏文帝此制,可谓达于事矣。

向使陛下德止如秦、汉之君,臣则缄口而已,不敢有言。伏见圣德高远,尧舜犹所不逮,而俯与秦、汉之君同为奢泰,舍尧、舜、殷、周之节俭,此臣所以尤戚也。今为丘垅如此,其内虽不藏珍宝,亦无益也。万代之后,但见高坟大墓,岂谓无金玉耶?臣之愚计,以为汉文帝霸陵,既因山势,虽不起坟,自然高显。今之所卜,地势既平,不可不起,宜依《白虎通》所陈周制,为三仞之坟,其方中制度,事事减少。事竟之日,刻石于陵侧,明丘封大小高下之式。明器所须,皆以瓦木,合于礼文,不得用金银铜铁。使万代子孙,并皆尊奉,一通藏之宗庙,岂不美乎!且臣下除服用36日,已依霸陵,今为坟垅,又以长陵为法,恐非所宜。伏愿深览古今,为长久之虑。臣之赤心,唯愿万岁之后,神道常安,陛下孝名,扬于无穷耳。

虞世南这篇谏书引经据典,步步紧逼,中心意思就是要唐太宗遵从高祖遗诏,一切节俭。谏书送上去后没见反应。看来虞世南是下了决心要帮唐太宗省点钱,替老百姓省点力,他又一次上疏:“汉家即位之初,便营陵墓,近者10余岁,远者50年,方始成就。今以数月之间而造数十年之事,其于人力,亦已劳矣。又汉家大郡50万户,即目人众未及往时,而功役与之一等,此臣所以致疑也。”其他大臣也奏请唐太宗遵从遗诏,务从节俭。最后,唐太宗把虞世南的疏转交给房玄龄等,让他们商量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房玄龄等人商议了一个折衷的方案,认为“汉长陵高九丈,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仞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唐太宗接受了这一方案。

唐太宗和他父亲一样爱好打猎,虞世南对此也有规谏。不过,他的规谏和褚亮谏唐高祖一样,词藻典故一大堆,最后落在四个字上:“注意安全”。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又一次提出退休请求。这一回唐太宗再也不能拒绝了,因为虞世南此时已81岁。唐太宗授给他银青光禄大夫和弘文馆学士的官号,待遇和退休前一样。虞世南随后病逝,唐太宗为之举哀,哭之甚恸。

虞世南死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陪葬昭陵。唐太宗失去了一位而正过失的直臣、能交流思想的文友,其伤痛惋惜之情可想而知。他曾写手敕给魏王李泰,其中高度评价虞世南:“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不久,他写了一首诗,追述历史上的兴亡之道,写完后却叹息道:“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之此诗,将何以示?”说完便让褚遂良把诗拿到虞世南的灵前焚化,希望虞世南在冥冥之中能感知到。唐太宗还很伤感地对魏徵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唐太宗长时间地陷入这种“知音难觅”的遗憾中,不时地想起了虞世南,以致于数年之后他还梦见了虞世南,其音容笑貌一如生前。第二天,唐太宗下制书:“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在忠益。奄从物化,倏移岁序。昨因夜梦,忽睹其人,兼进谠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增悲叹。宜资冥助,申朕思旧之情,可于其家为设五百僧斋,并为造天尊像一区。”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下令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虞世南也在其中,这是唐太宗对虞世南德才的又一次高度评价。虞世南在漫长的一生中,历仕陈、隋、窦建德和唐,其才德始终是最好的,却只有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领导下才充分发挥出来,体现出来,其他的时候他只能做到独善其身。虞世南为群星璀璨的贞观时代增光添彩,他也是得益于充满活力的贞观时代才更加光芒四射,名垂史册。

同类推荐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 天使爱巴黎

    天使爱巴黎

    恐怕世界上再没有一座城市像巴黎一样,在它的公墓中埋葬着如此多的艺术大师。他们挚爱这座城市——这座童话般的、充满幻想的艺术之都,至死不愿离去。本书探访大师在巴黎的墓地,细数他们的生平轶事。
  •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长篇小说《毛泽东在1925年》在《中国作家》发表后,被评论界认为是我国第一个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以小说的手法描绘毛泽东,本长篇出版后,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 细说汉初三杰

    细说汉初三杰

    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那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究竟是谁向他举起了屠刀?张良胸有韬略,胸有奇谋,为什么却没有受到刘邦的猜忌,反而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刘邦的尊重?萧何受到了刘邦的多次猜忌,为什么却一生权倾朝野,名闻天下?本书为您拨开历史的尘埃,解开重重的谜团,却发现这段历史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我们曾颠沛流离

    我们曾颠沛流离

    在青春里颠沛流离的我们丢了爱丢了心最后,却收获了永远的念念不忘
  • 落日鸦啼

    落日鸦啼

    没有过去与现在,他的未来更是充满未知,乌鸦总在黄昏时降临带来审判,事后留下的是一个个谜团
  • 山水一程

    山水一程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 葡萄高效栽培技术

    葡萄高效栽培技术

    《葡萄优质高效栽培》,介绍了葡萄栽培概况、优良品种、生长结果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选址建园、的营养特点与施肥、架式与整形修剪、新梢及花果管理、设施促成栽培、主要病害防治等一系列内容。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适合广大农民读者阅读。
  •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一套丛书。十年情缘。终身成长。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裂火图腾

    裂火图腾

    血腥?危险?恐惧?不,只是一场游戏而已。疯狂?威胁?力量?不,只是一场游戏而已。这是一个强大的游戏世界,在这里,你将会拥有你所想的,一切的一切,力量,都可以在这里获取。矢岚羽家族,天使,是谁在暗处漠然操控一切?图腾涌动,裂火焚天!
  • 异世之塔防无敌

    异世之塔防无敌

    这是一个武力至上的世界。深海魔兽的呼吸形成永不停息的风暴……熔岩巨人的脚步毁灭一座座城池……深渊恶魔想要侵入这座世界……人类奋起修炼,法师呼风唤雨,镇压异类;骑士开山断流,行走世界!天空、大地、海洋,法师、骑士、异类……人类四大帝国占据的仅仅只是无尽大陆一角
  • 应许之地之时轴

    应许之地之时轴

    应许之地三部曲,时轴,异端,恶魔。这将讲诉一个世界的悲怆,于道于爱。是一篇中土仙侠特色的具有宏达世界观的奇幻小说。
  • 暴虐王爷的贱婢

    暴虐王爷的贱婢

    意外穿越,谁知竟重遇负心人?在这里,他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她只是一个丫鬟。这也就罢了,她只想尽快逃离这里,这个暴虐王却不肯放过她,欺负她的人不是死就是伤,甚至就连她照顾不好自己也要杀人?暴虐王,你可不可以温柔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