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600000003

第3章 辅佐袁世凯

1895年初,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日军占领了辽东半岛后,继续向辽河流域大举进犯。在清王朝和李鸿章妥协思想指导下,湘、淮军不是望风而逃,便是一触即溃;北洋舰队已全军覆没,渤海湾、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相继被日军攻陷,敌人有长驱直入、直下京津之势。朝廷十分惶恐,李鸿章给在战场上杀出八面威风的聂士成连发急电,令他率所部星驰入关,“以卫畿辅,不得延误”。聂士成立即率部入关,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于3月2日到达天津。

早在聂士成入关前几天,冯国璋再次被派往天津领取军械。同时,他带着聂士成备述战况和请调功字营增援的亲笔信求见李鸿章。李鸿章破例接见了他。冯国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察言观色的本领,把成欢驿怎样设伏取胜,平壤城怎样兵败如流,鸭绿江怎样急流设渡,摩天岭怎样苦撑苦守说了一遍,说得李鸿章连连点头,竟忘记了接见时间。李鸿章之所以舍近求远,独调聂士成保卫京津,跟冯国璋这次谈话不无关系。聂士成回津不久,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宣告结束。聂士成也因“战功卓著”晋升直隶提督。他在天津拜谒李鸿章后,带着妻室儿女、箱笼细软、嫡系亲信,赴直隶古北口上任。冯国璋请了一个月的事假回故里省亲。这时,冯国璋已离家十年了。

此时,冯国璋可谓踌躇满志。他已晋升为军械局统带。这个职务不算低,相当标统(团)一级,又是个使人垂涎欲滴的“肥缺”。他的家属已被批准随军。这次回家省亲,也是为搬取家眷来的。

他骑着一匹高大枣红马,身穿蓝色官服,头戴五品顶戴花翎,足蹬黑色软底布靴,腰间挎着左轮小手枪;他虽然身材不高,但他上身比一般人长,骑在马上挺胸收腹显得相当威武高大。他的马弁阎升,是个又黑又高的山东大汉,骑着一匹菊花青马,身背一支崭新的麦及枪。那时候,有几个人见过洋枪?这么两个人在路上一走,真是人人惊羡。他们从芦台出发,走了两天才到达久别的家乡。在离村还有二里地时,大哥冯佩璋正跟两个儿子在地里拉耠子耕地,冯国璋远远地下了战马,踩着庄稼地,慢悠悠地向大哥走去。冯佩璋见到当官儿的十分害怕,不知有什么大祸临头,赶忙诚惶诚恐地垂头而立,一双眼睛惊慌地乱转;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吓得躲在父亲身后偷偷地看着冯国璋。冯国璋边走边喊:“大哥,我是老四啊!”

冯佩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言自语地说:“大哥……老四?”

这时,冯国璋已走到近前,把自己的顶戴一摘,一把抓住大哥的手说:“大哥,国璋回来了!”

冯佩璋定睛一看,才知道是自己的弟弟回来了,哭着说:“老四啊,你可回来了,咱娘天天念叨你呀!”他把躲在身后的两个儿子推到近前:“快叫四叔!”两个孩子怯生生叫了一声“四叔”,冯佩璋说:“快回家去,告诉奶奶!”

孩子们叫着、跳着:“俺四叔回来了,当大官了!”一溜烟地跑了。

哥俩肩并肩往家走,阎升牵着两匹马在后边跟随。亲人相见分外热闹,家里家外的事说个没完,不知不觉来到村口。这时,街筒子早站满了人。他的老母孙氏、妻子吴梅英,领着儿子遂儿,众星捧月般站在中央。冯国璋一见母亲,想起童年的种种坎坷遭遇,百感交集,叫了一声“娘”,声音就被泪水哽咽了。他伏下身子要行跪拜大礼,母亲忙不迭地把儿子拉住,流着泪说:“我的儿,可想煞娘了,快让娘看看。”说着,用颤抖的双手抚摸儿子的脸,痛哭失声地说:“儿啊,怎么十年没你的音信啊?”冯国璋禁不住热泪盈眶。

娘儿俩正在亲热,忽听人群里有人说:“我说他婶子,你是怎么啦?孩子大老远地回来了,还不让他回家歇歇?”

冯国璋循声望去,是大伯父冯焕棠。冯国璋的思绪像潮涌般滚滚而来。他想起,小时候因家境贫穷,兄弟姐妹众多,父亲冯春棠不务正业,自己一生下来,父亲想把他送人,是大伯父硬把他留下来;他想起,他小时候无钱上学,是大伯父把家里唯一的一座土楼卖掉,供他读书识字;自己外出时,家里人人阻拦,又是这位大伯父,说服大家让他外出,并主动承担资助家里的责任……冯国璋想着,感激、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赶忙三脚两步走过去,向大伯父作揖,行礼问好。之后,冯国璋向周围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大家连连夸奖:“看人家,做了大官儿也没有架子……”

回到家里更是一番热闹。冯国璋的媳妇吴氏和姑嫂们在外间屋忙着做饭。冯国璋把自己这十年的遭遇讲给大家听,老母亲不时感叹,陪着洒几滴老泪。夜深了,大家才恋恋不舍地散去。屋里只剩下冯国璋和老母二人。从进家,娘儿俩还没顾上说说体己话。

冯国璋说:“娘,我这次回家,带回两千几百两银子……”

母亲从嫁到冯家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惊讶地问:“多少?”

冯国璋说:“两千多两。”

母亲惊讶地说:“俺那娘,这么多钱可怎么花呀?”

冯国璋笑着说:“有钱还愁花?三位哥哥,两位姐姐,每人给二百两,大伯父给三百两,让他们置些地亩房产;给娘留下四五百两,把咱这房子修修,家具换换,雇一个使唤丫头。看咱这房多破,让人笑话。我想再给赵玉山老头儿一点,他老人家还好吗?”

母亲连连说:“好,好,难为你有这么好的心。唉,我有你们两口子,是前世修来的福,你哥嫂们要有你们一半儿……这些年全仗你媳妇跑里跑外,人混阔了可别忘了结发妻呀。”

冯国璋早在兵营里就有一个想法,为这件事,他连日来吃不好,睡不安;道上走着也一直琢磨这件事,有时在马上笑出声来。本来这次回家要跟娘提的,可娘一见面就夸他媳妇好,所以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冯国璋说:“娘,你老要是愿意跟我出去,这次就跟我走;要愿意以后再出去,我安顿好了再来接你老人家。以后光剩享清福了,谁也不用怕,咱们有势力了。”

母亲说:“好,好,不过孩子,有势力也要讲本分呐。”

冯国璋说:“那是,那是。”沉吟一下,他问,“娘,今天帮你做饭的,坐在你老身边那个挺俊的姑娘是谁呀?我好像没见过?”

母亲想了想说:“噢,你说的老精姑吧?那是三十里铺你姥姥村里你和尚表舅的大闺女,论着还给我叫表姑呢。那可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姑娘,我实在喜欢她。”

冯国璋心里甜丝丝的。今天,他一进村口,就一眼看见这个相貌出众的姑娘;他回家时,她又跟着进家来,帮助吴氏忙里忙外。那时,他又禁不住多看了她几眼。姑娘还羞答答、娇滴滴地叫了他几声“四哥”。从那以后,姑娘的影子总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搅得他心神不安……

冯国璋问:“她姓姚吧?”

母亲说:“是姓彭。”

这时,吴氏早在西屋焐好被窝等着冯国璋。她推醒儿子:“遂儿,遂儿,快叫你爹来睡觉,叫啊。”

遂儿睡眼惺忪地喊:“爹,你还不睡觉?我妈都等急了。”

吴氏不好意思地拍了儿子一下:“哎哟,小该死的,谁让你说这个?”

母亲听到孙子的喊声,“噗”地一下笑了,说:“看我,老糊涂了,忙去,忙去,你媳妇等急了。有话明儿说。”说完向西屋喊:“遂儿,过来跟奶奶睡。”

吴氏说:“娘,让他在这边吧。”却推着儿子小声说:“快去找奶奶,快去呀。”

遂儿早就害怕见这个爸爸,于是抱着枕头跑过来。冯国璋走进西屋,回手闩上房门,久别重逢的夫妻,迫不及待地紧紧抱在一起。妻子幸福地哭了。

这天下午,彭姑娘回老家三十里铺,刚走到离村五六里的枣树林里,猛地一抬头,见冯国璋牵马站在道旁。冯国璋喊:“表妹!”

彭姑娘脸变得绯红,羞涩地一笑说:“哟,四表哥,你在这儿干吗?”

冯国璋挑逗地说:“等你呀。”

彭姑娘低着头,侧着身,娇滴滴地说:“哟,等我干吗?”

冯国璋说:“你回三十里铺,我正好也去三十里铺看姥姥,咱俩说话一道走,省得一个人怪闷得慌。来,你骑上去,我给你牵马坠镫。”

姑娘笑道:“让你这么大官儿拉马咱可不敢当。再说俺不会骑马,还是走着便当。”

冯国璋说:“让当官儿的拉马说明你金贵。”

姑娘吃吃地笑了:“瞧你说的,俺一个走了没人找、丢了没人拾的乡下丫头,有什么金贵的?”

冯国璋进一步试探说:“我看你细皮白肉的像个公主,可不像乡下丫头。”

姑娘的脸红到耳根,小声问:“四表哥,你真喜欢俺?”

冯国璋一听心里像灌了蜜,赶忙说:“喜欢,当然喜欢!”

姑娘叹口气说:“唉,俺可没有那个福气呀。”

冯国璋趁热打铁,说:“这还不好说,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娶你,把你接出去享一辈子荣华富贵。”

彭姑娘说:“这事得跟俺娘商量,看她愿意不愿意俺去做小儿。”

冯国璋说:“这好说,我可以多给她钱,再说,我还可以把她接出来享福。来,我扶你上马。”说着,冯国璋拉住她的手。

彭姑娘撒娇地说:“俺不,俺怕……放开,叫人家看见……”

冯国璋顺势抱住彭姑娘,把她挤在树干上,疯狂地吻。姑娘拼命挣扎,好不容易才挣脱,红着脸跑了。冯国璋喊:“哎,回去就说,我等不及了……”

回到家,冯国璋鼓足勇气跟母亲提起要娶彭姑娘的事。母亲起初不同意,后来经不住儿子再三央求,才答应下来,并答应跟吴氏去说。

这天,母亲把吴氏叫到身边,拉着她的手说:“娘跟你说个事,你可别想不开。这事也不是咱冯家兴的,老一辈儿少一辈儿都有,也不算丢人……”

女人对这种事是异常敏感的,吴氏听后心里一惊,已猜到六七分。因为这几天来,她见丈夫心神不定,对自己的亲热劲也不似以前;她还看到他跟彭姑娘时常眉来眼去,彭姑娘见了她也不那么自然了。为此,她伤心过,担忧过,也流过泪。吴氏强打精神说:“娘,您老说吧。”

老太太说:“遂他爹想寻个人儿……”

没等老太太说完,吴氏就抽抽咽咽地哭起来:“真不要脸!我哪儿对不起他?我苦苦地等了他十年,好不容易把他盼回来,没几天就想邪门歪道,好不正经的东西。呜呜……”

老太太说:“遂他娘,你别这么说,哪个有头有脸的不是三妻四妾?我公公娶了三房姨太太,还经常拈花惹草,你公公日子不行了,还娶了二房呢。国璋是个做大事业的人,以后还得高升,他想娶个二房也不算多余,为这事你犯不着别扭的,我看做个顺水人情算了。彭姑娘人不错,日后也是你的一个帮手,他要在外边寻个不三不四的女人,今天吵,明天闹的,你也得忍着。”

吴氏哭着说:“自打他回来,她就天天五眉六道的,当我看不出来?还不是老猫尿房檐,一辈辈儿往下传?她娘就不正经,她还正经得了?这么几天俩人就勾搭上了,我的命算到了头了。呜呜……”

哭归哭,闹归闹,吴氏到底是个善良女人,一向唯丈夫和婆婆之命是从,她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哭过几次后,也就认了。为躲开他们的婚期,她领着儿子回了娘家。

经过七天的准备,冯国璋与彭姑娘的婚期到了。这天一大早儿,冯伯棠将一切分派得井井有条。打这两天来,村里几百户人家陆陆续续来随礼,凑份子,连河间府尹、县令、班头、衙役、财税官员也送来礼品礼幛,管账先生忙得不可开交。

下午,三十里铺送亲车队出发了。一辆辆大车上扎着席棚,披红挂彩,车辕上、车帮上、车轴上、马鞍上都贴了双喜字。彭家本是贫门小户,要在平常聘闺女,顶多套两挂牛车,几个送客就不错了。今天,巴结有钱有势的人甚多,三十里铺的地主、富农们,把全套马车都贡献出来。按规矩,新人头天晚上要宿在婆家村里的下榻处。下榻处要设在离婆家很远的户家,不许看见婆家的房舍和烟筒。这时,新人还算娘家的人,算诗经村的客人,还是姑奶奶,不许任何人窥望、打逗,得藏得严严实实的。

第二天是拜堂成亲的正日子。太阳还没出来,村口就响起锣鼓、乐曲和鞭炮声,看热闹的人熙熙攘攘。冯国璋在傧相陪同下,从新房走出来,穿着长袍马褂儿,戴五品官阶的顶戴花翎,身上十字披红,胸前佩戴红绸大花结,在一片乐曲声中,骑上那匹救过他命的大白马,前呼后拥来到彭姑娘的下榻处。离老远司仪高喊:“姑老爷驾到——”冯国璋下得马来,娘家几十名宾客男左女右排列在门口两侧,冯国璋给宾客鞠躬行礼,宾客们还礼毕,把姑老爷迎到院里,司仪喊:“姑老爷请新人上轿——!”

新人头戴凤冠霞帔,身穿绣花锦缎大红袍,脚穿大花绣鞋,鞋外边套了一双长筒藕荷色线袜,头上蒙着大红绸布,在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伴娘的搀扶下姗姗走出门来。新姑爷躲在一旁,跟在新娘后面走出大门。一顶从河间府赁来的八人抬缎面大彩轿放在门口,彭姑娘被人背着上了轿,新郎官为前导,轿夫抬起轿,沿着村子走了一趟,又围着村子转了个对头弯儿,才浩浩荡荡地抬到冯家。经过了一系列热闹喜庆的仪式后,新郎新娘终于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冯国璋结婚第三天,派去一辆大车接吴氏,去的人没费什么口舌,就把吴氏接回来了。吴氏坐在正位上,彭氏恭恭敬敬地给吴氏行跪拜大礼,亲热地说了一句:“姐姐在上,受妹妹一拜!”

吴氏连忙说:“好妹妹,快起来,不敢当!”一把把彭氏拉在怀里,又掉下泪来,彭氏也莫名其妙地陪着掉了几滴泪。

老太太说:“好啦,大喜的日子,都该高兴。”

吴氏回到自己屋里,彭氏给丈夫使了个眼色,冯国璋会意,也跟了进去。吴氏正坐在炕沿上垂泪,冯国璋上去抓住吴氏的手,小声说:“还生我的气?”

吴氏一下扑在冯国璋的怀里,又委屈地抽咽起来。冯国璋说:“你放心,我会一辈子对你好。”

吴氏说:“有了新的,还喜欢旧的?”

冯国璋说:“新的旧的都喜欢。以后,你为尊,她为小,由你当家做主,她听你的。我不会冷落你,在她房里睡几天,也在你房里睡几天。”

吴氏“扑哧”笑了:“呸,谁稀罕你?”

冯国璋说:“我稀罕你呀。今天晚上我就跟你睡。”

吴氏说:“快去搂着你那美人睡去吧。”

冯国璋在家住了一个多月之后,带着妻妾儿女上任去了……

虽然军械局统带是个“肥差”,但冯国璋并不怎么喜欢它,因为它没有实权,不易升迁。他总想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冯国璋上任三个月,正赶上清政府选拔一批可靠青年军官到外国去考察军事。冯国璋得知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刻去找聂士成,要求派他去。聂士成跟冯国璋共事两年多,对冯国璋有较深的了解,他欣赏冯国璋的才干,欣赏他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他预料冯国璋会有发迹之日、出头之时,但他不喜欢他的狡狯、世故和贪心。

聂士成答应了冯国璋的请求,推荐他当了清政府驻日本使臣裕庚的随员。冯国璋一到日本,就与日本将领福岛安正和青木纯交上朋友。这期间他猛攻日语,努力克服语言障碍,阅读了大量日本军事著作,留心考察日本的军事科学。他用将近一年的时间,结合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学,写成一部十几万字的兵书。一年后,兴高采烈地回国。

回国当晚,冯国璋就抱着一大堆书稿去拜谒聂士成。一见面,冯国璋一片至诚地给聂士成请安问好,聂士成热情地接待他。聂士成笑微微地说:“华甫,这次出国收获一定不小吧?”

冯国璋自信地说:“是的,大人,是有一些收获。因卑职跟福岛、青木等高级将领交上了朋友,加上学会了日语,克服了语言障碍,所以,一切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这一年来,卑职列席过日本参谋本部的军事研讨会、学术讲座会、恳谈会,参观过战争模拟训练、军事操演,到过日本成城学校武科、日本士官学校、东京经理学校、军医学校、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兵学校、骑兵学校、海军学校;还参观过专门训练军事将领的高级学府——日本将佐学校……”冯国璋不时偷偷瞟着聂士成,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锋。他知道聂士成是个急性子,最讨厌啰啰唆唆的人,所以,冯国璋的话说得较快,语言连贯,条理清楚,而且带有感情。他想打动聂士成的心,引起他的重视,让他得出他冯国璋不虚此行的结论。

聂士成说:“嗯,真不赖!这些地方日本人都让你去?”

冯国璋情不自禁地说:“大人,不但让去,卑职还听过一些高级将领的讲课:有福岛安正、青木纯、神尾光臣、宇都宫太郎、田村怡与造等等,甚至连参谋总长大山岩、首相伊藤博文的讲演卑职都听过……”

聂士成对日本素无好感,再加上冯国璋的谈话太过炫耀,他心里很不舒服,出于礼貌才没有形之于色。当听到大山岩、伊藤博文的名字时,他沉下脸来,不高兴地说:“伊藤博文?不就是指使特务打李傅相的黑枪,强迫李傅相签订《马关条约》的那个小子吗?那个混账东西,狗嘴里还能吐出象牙来?!”

冯国璋知道聂士成不高兴了,赶忙随声附和地说:“对,对,那小子是够混账的。一次他中伤我大清国,卑职立刻退场以示抗议。”冯国璋当然在扯谎。

他们的说话中断了十几秒钟,双方都颇感不好意思。冯国璋尤其懊悔。他一直信奉着“话到舌尖留半句”的信条,今天一高兴话说多了。他想,还是赶紧谈正题吧,再这样磨下去,对方会下逐客令的。冯国璋说:“大人,卑职用了一年多时间,把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小册子,不揣冒昧呈献给大人,请大人慧览……”说着,把书稿双手呈献给聂士成。

不知是日本人破坏了聂士成的雅兴,还是书稿引不起他的兴趣,他沉吟片刻才接过书稿,随意翻了翻,不冷不热地说:“嗯,放下吧,我抽空看看。”

“抽空儿看看?”冯国璋听到这几个字,立刻兴味索然,似乎受到很大委屈。但他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心里多么不高兴,依然能做出笑脸。他说:“大人军务繁忙,慢慢儿看吧。不急,不急。”说完,告辞了。

回去后,冯国璋一直心神不宁。时而,他信心十足,觉得兵书价值连城,准能打动聂士成的心,会替他向朝廷举荐,帮他操持出版,会提拔他,重用他,他会飞黄腾达;时而,他又疑神疑鬼,觉得兵书一文不值,一年多的心血会付之东流。他焦急地等着,一天又一天,一旬又一旬,可是迟迟不见回音。他安慰自己:提督一定在仔细阅读,越是看得时间长,越说明重视和珍惜。于是,他又耐着性子等了十多天,还是不见回音。他几次向聂士成的幕僚和差弁打听:这几天聂大人在看什么书?批阅什么文件?得到的回答完全使他失望。他再也坐不住了,因为冯国璋清楚地看到: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由于日本军队采用西方的武器、编制和战术,几个月之内把中国几十年辛苦创建的海陆军打得一败涂地,迫使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此,举国上下一致要求“整军经武”,一时间内外文章争献练兵之策。朝廷连发上谕:要“参酌中外兵制,改练新军”。清政府成立了“督练军务处”,负责整顿旧军队,改练新军,还分批分期派“可靠”青年军官出国学习军事,在国内主要城市创办武备学堂、干部学堂、讲武学堂等,大力培养新式军官和军事教育人才。尤其当冯国璋得知,前不久袁世凯上书李鸿章,大谈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提出整顿旧军、改练新军的计划,得到朝廷赏识,被派往小站练兵时,冯国璋心里更像长了草,认为时不可待,机不可失,必须审时度势,尽快押上这一宝。否则,时过境迁,悔之晚矣……于是,冯国璋硬着头皮去问聂士成:“大人,卑职的书稿……”

聂士成扬着脸想了一会儿才说:“书稿?噢,对不起,敝人军务繁忙,潦草地翻了翻。你还是拿回去吧。”

冯国璋又委屈,又愤慨,眼泪险些掉下来。他真想发作,狠狠地挖苦他几句,然后辞官不做,可是,冯国璋到底是冯国璋,他很快把内心的愤怒变成笑脸,说:“好吧,大人,我拿回去。我不该用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来打搅您,我也觉得没多大意思。”可是,一出门他就破口大骂:“呸,丘八!屎壳郎掉面缸里,充什么大料豆子?你懂什么?老子不尿你!”他对聂士成的敬仰之情统统化为乌有。

冯国璋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归宿了。他想:聂士成不过是个小小的提督,他刚愎自用,不会奉迎拍马,朝廷只是利用他的匹夫之勇,为自己效力卖命,一旦战争结束,他迟早会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我不能长期在他门下,必须走自己的路。可是,投靠谁好呢?他的眼睛一亮,想起了袁世凯。袁世凯曾说过,有事可以去找他。虽然他的官职不比聂士成高,资格不及他老,但他的活动能量比聂士成大,在朝廷眼里也比聂士成红。他不是正在小站练兵吗?我何不找他一试。对,说去就去。他马上请了一周事假,来到津南新农镇。

袁世凯听说冯国璋前来拜见,赶忙传令接见。见面后,不等冯国璋行礼,就一把抓住冯国璋的双臂,哈哈大笑:“华甫,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

冯国璋说:“大人,别来无恙啊?”

袁世凯说:“托福,托福。华甫,有什么事情吗?”

冯国璋想,还是开门见山为好,绕圈子会冲淡主题的。他说:“大人,卑职出使日本国考察军事一年多,写得兵书一册,眼下国内熟知兵法者只有大人一人,因此,不揣冒昧,特来呈献,望大人垂阅。”

袁世凯对新法练兵本来一窍不通,现在,小站七千多名官兵像嗷嗷待哺的婴儿,眼巴巴地等着教材、教法。袁世凯曾收到过不少教材,都是些东拼西凑、不伦不类的玩意儿,整天急得他什么似的。正在这节骨眼上,冯国璋应时而来,怎不使他喜出望外?袁世凯说:“哦,兵书?快拿来我看!”

冯国璋把小包袱解开,把手稿双手呈上。袁世凯先看目录,不时念出声来;又翻翻内容,不住地点头:“嗯,好,好,这样吧,你在驿馆休息,我放下一切政务,马上拜读。”

冯国璋无限感激地说:“卑职实在受宠若惊!大人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又是兵法大家,能蒙大人慧览,实在是国璋三生造化,务请大人受卑职一拜!”说着纳头便拜。

袁世凯忙把他扶起:“哎哎,华甫,都是自家人,何必拘礼?你把我捧得太高了,我可担当不起哟。”

冯国璋回到驿馆,一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惴惴不安,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上午,他想袁世凯不会马上召见他,正想出去散散心,看看士兵操练,不料刚要出门,袁世凯的差弁向他走来:“冯大人请留步,督办大人有请冯大人!”他想,糟了,袁督办准是草草一看,见不值一读,提前回复他。这么一想,他立刻泄了气。

冯国璋忧心忡忡地进了袁世凯的办公室,眼睛偷偷地瞟着袁世凯的脸色。只见他虽然面带倦容,却是满面春风。没等冯国璋开口,袁世凯就情不自禁地说:“华甫,请坐,请坐!去年在锦州听君一番宏论,获益匪浅;今日拜读佳作,更是喜不自胜。”他拍着兵书说,“此乃鸿宝也!我敢说当今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佩服,佩服。”

几句话说得冯国璋神魂颠倒,飘飘欲仙,泪将涌出。他激动地说:“承蒙大人错爱,卑职终生不忘,大人的知遇之恩,定当感恩图报!”

袁世凯说:“哎,华甫老弟,说远喽!”

冯国璋说:“卑职还有一事难以启齿……”

袁世凯说:“请讲。”

冯国璋说:“卑职对大人倾慕已久,早想到大人身边效力,不知有没有这个福分?”

袁世凯欣然道:“好啊,我早有此意,只是不便提出。”

冯国璋说:“请大人不要说是我本人的意思。”

袁世凯哈哈大笑:“那是自然喽。”

冯国璋兴高采烈地回到古北口销假。几天后的一天上午,聂士成把冯国璋叫到办公室。冯国璋已猜到了七八分,但不知事情怎样发展。聂士成把桌子上的一张纸推给冯国璋:“看看吧……”冯国璋拿起那张纸一看,是权力很大的“督办军务处”命冯国璋限期到小站新军督练处报到的命令。冯国璋故作惊讶之状:“这,这?”

聂士成似乎动了真感情,闷声闷气地说:“慰亭(袁世凯)兄几次来电话,让我放你,我跟他争吵几次,全不顶用,看来顶不住了。不过,你自己要是执意不去,尚有挽回之余地。”

冯国璋内心差点笑出声来,但是他依然装得很沉重的样子,唉声叹气地说:“唉,老实说,我真不愿意离开恩帅。三年前,国璋投靠恩帅时,寒酸之相人所共知,只因有了恩帅,我才有了今日,恩帅的知遇之恩,我是终生难忘的。不过我想,恩帅与袁大人相交匪浅,我若不去,一来会伤了二公和气,二来也显得我冯国璋太不识抬举,反委屈了袁大人的雅意。恩帅,我看还是去吧。”

经他一说,聂士成也认为有理,他叹口气说:“看来我只有忍痛割爱了。说良心话,我真舍不得你走啊。”

冯国璋说:“唉,我何尝不是如此。”

临行前,聂士成亲设家宴为冯国璋送行。甲午战争中的老战友,一起考察过东北地形的同僚,军械局诸位同仁,也都轮流布宴招待冯国璋;李纯更是形影不离,眼泪吧嚓的。冯国璋答应他,一旦在小站站住脚跟,马上把他调过去。临别时,聂士成用自己的马车把冯国璋一直送到小站。

冯国璋走了。他感到自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展翅高飞。

冯国璋的马车到达小站。出来迎接他的有三个人:王士珍、段祺瑞、梁华殿。三个人一见面,你拉我扯,拍拍打打,分外亲热。他们四人都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虽然不是同班,但早就滚瓜溜熟了。

四个人中顶数段祺瑞年轻英俊,因他出身将门,武备学堂毕业后,又到德国留学一年,所以一向自命不凡,目中无人。他说:“冯四儿,我问你,你为什么来这么晚?”

冯国璋说:“别提了,我们那位聂大人,硬是把调令扣了几天,就这还不让来呢。”

段祺瑞以讽刺口吻说:“当然喽,像老兄这样的才子,当头儿的当然舍不得放了,我们没法比喽。”

一向以老实厚道著称的王士珍插话道:“你这张嘴呀真厉害!”

梁华殿取笑说:“他那不是嘴,是猴子水泡!”

段祺瑞说:“那你的嘴是鸡屁股!瞎扑哧!”

王士珍说:“你们俩到一块就闹,也不看什么地方!”

王士珍和梁华殿给冯国璋搬行李。段祺瑞说:“放下,都放下!勤务兵,都瞎啦?过来给冯大人搬行李!”

过来几个清兵把行李搬走了。住处安置好之后,梁华殿提议:“弟兄们,咱们多年不见,难得今日相会,我们去小酒馆开怀畅饮,如何?”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同意!”

梁华殿问:“谁请客?”说着,拿眼睛瞟着冯国璋。

段祺瑞深知冯国璋是个吝啬鬼,一文小钱能摸出汗来,在任何场面,不管多少人挖苦、讽刺,他从来分文不舍,张开嘴就吃,也不脸红。于是故意问:“谁来晚了?”

梁华殿凑趣说:“当然是河间大人了,让河间大人请客怎么样?”

段祺瑞起哄道:“好,河间请客,王士珍,你是大哥,你说句话,该不该冯四儿请?”

王士珍说:“我不介入。”

冯国璋说:“哎,哎,诸位仁兄,听我说。这次本人来得慌疏,银两带得不多,这次免了,下次一定请,一定请。”

王士珍说:“兄弟们,听愚兄一句话。四个人中数我年长,请客嘛,当然非兄莫属了。”

段祺瑞跳着脚说:“不行,不行,让河间请,今天他这个铁公鸡,非要拔毛不可!”

梁华殿说:“算啦,今天他老婆没来,没处支钱去,饶他一次吧。这客我请了。”

段祺瑞顺情说道:“好,算你俩的。”

梁华殿说:“嘿,这小子倒会顺坡下驴。”

四个人说笑着正要走,冯国璋忽然说:“哎,诸君留步,是不是先见见督办大人?来了不见,不合适吧?”

王士珍说:“对呀,还是先见见为好。”

段祺瑞说:“净扯淡!来日方长,何必今日?”

梁华殿不耐烦地说:“别磨蹭了,我早就馋坏了,要见回来再见。”

这里正说着,袁世凯的差弁走进来,一抱拳说:“诸位大人,袁大人已备好酒席,请诸位赏光。”

梁华殿一拍大腿说:“好,想什么来什么。弟兄们,走,吃督办去!”说着,“嗵嗵”捷足先登。

段祺瑞捂着嘴笑道:“你看梁华殿,见了吃连命都不要了。”

客厅里灯光辉煌,一张大八仙桌上已摆好了江西瓷的小碟、调羹、酒具和象牙筷子。条案上摆了一大排名酒,有竹叶青、杏花村、杜康、刘伶醉、茅台、威士忌、白兰地、葡萄酒……他们进客厅时还没有他人,只有差弁跑里跑外地忙活着。王士珍、冯国璋笔管条直地坐着,段祺瑞跷着二郎腿坐着,梁华殿四脚八叉地坐着,而且不时动手去抓盘里的油炸花生吃。

王士珍小声说:“哎,你疯了?”

梁华殿嘿嘿地笑着说:“嘿嘿,小意思,早吃晚不吃。”

“督办大人到!”卫兵喊了一声。

四个人站起来。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引出一位四十来岁,矮胖身材,五官端正的汉子——袁世凯。一见冯国璋等人,袁世凯哈哈大笑着说:“好啊,你们四位都到了。今天本人给你们接风洗尘。哈哈,还不入席,站着干什么?”

四个人一齐给袁世凯作揖请安。

袁世凯说:“免啦,免啦。我来介绍……”他指着身旁一个瘦高个儿、大长脸说:“这位是参谋营务处咨议徐世昌先生。”指着另一个中等身材、戴眼镜的人说:“这位是总文案唐绍仪先生。下边,你们自己介绍吧。”

冯国璋等自我介绍后,大家入座。丰盛、豪华的酒菜陆续端上来,一只只高脚玛瑙杯里斟满了白酒,只有袁世凯的杯子里斟的是葡萄酒,因为袁世凯不抽大烟,不喝酒。袁世凯说:“诸位,我今天很高兴,你们老督办荫昌向我推荐的四位高才生,今天全到了。以后,我们要同心同德效忠朝廷。来,为了今天的幸会,为了携手共进——干杯!”大家干了第一杯。

徐世昌说:“慰亭兄,我提议为我们二十多年的深情厚谊,为了恩公的雄才大略——干杯!”

袁世凯说:“不敢不敢,大家同饮,同饮。”又喝了第二杯。

唐绍仪说:“慰帅,您还记得十三年前吗?朝鲜开化党发动军事政变,他们摆了鸿门宴,想把妃党大臣一网打尽,闵妃的侄儿闵泳诩身负重伤,夺门而出,逃到朝鲜税务司穆麟德家里……”

袁世凯哈哈大笑说:“记得记得。我得报后,全身披挂,带兵赶到穆家。见一条大汉手握一杆快枪当门而立,威风凛凛,不许我进去。后来才问明,那人就是海关大员、阁下唐绍仪!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你了,哈哈。”

唐绍仪说:“从那以后,我就矢志誓死追随慰帅。来,为我们能拜在英主门下——干杯!”大家又干了第三杯。

冯国璋站起来,眼里闪着泪光,态度极其虔诚地说:“恩帅,让我代表我们四位老同学,对您的知遇之恩敬一杯酒吧。我们能有今天,能亲聆您的教诲,全靠大人成全。今后,为大人纵然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来,干了这一杯!”

袁世凯说:“哈哈,这杯酒得喝,得喝。”

席间,袁世凯宣布了他们的职务。冯国璋为督操营务处帮办兼步兵学堂监督,段祺瑞为炮兵营统带兼炮兵学堂监督,王士珍为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学堂总教习,梁华殿为第三营统带。

大家你敬我,我敬你,酒宴进行到很晚方散。

第二天,袁世凯召开部门首脑会议,冯国璋等四人参加。会前,袁世凯给与会者分别作了介绍,他们是:粮饷局兼转运局总办刘永庆,步兵左翼第二营统带吴长纯,马队第一营后队队官吴凤岐,步兵右翼第三营后队队官雷震春,参谋营务处及官兵学堂监督江朝宗,右翼步兵第一营统带曹锟,右翼步兵第三营前队队官张怀芝,督操营务处提调段芝贵,步兵左翼翼长兼第一营管带姜桂题,工程营统带、行营中军张勋,马队第一营统带任永清,督练营务处总文案、笔杆子阮忠枢,以及前一天已经见过的徐世昌、唐绍仪……

袁世凯非常欣慰。这些人个个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可谓时代精英,军中楷模;他们不是袁世凯的部下,就是他的知己,再就是他的亲朋故旧,都是死心塌地忠于他的人。他鼓励大家精诚团结,殚精竭虑,做好本部门的事情。会后,袁世凯对冯国璋等人说:“你们先让徐咨议介绍介绍情况,再领你们到处转转,熟悉熟悉,然后到各自的任所去工作。”

徐世昌说:“走吧,先到我参谋营务处一叙。”

说着,五个人出了房门,不一会儿来到徐世昌的办公室,几个人坐下,徐世昌说:“我先把大致情况给诸位介绍一下。小站叫新农镇,这里已有二十多年的练兵史,当年李鸿章大人在弹压了捻子之后,指令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的军队,在这里驻扎屯田。甲午战争前一年,在李傅相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建议下,开始训练一支新军,由长芦盐运使胡燏芬招募开办,汉纳根先生任总教习。但由于汉纳根事多窒碍,旋即中止而去。胡燏芬招募新军十个营,名曰武卫军。计步兵三千人,炮兵一千人,骑兵二百五十人,工兵五百人,共计四千七百五十人。除中国教习外,还有几名德国教习。”

冯国璋问:“那袁大人是什么时候来的?”

徐世昌说:“哦,袁大人主持练兵费了不少周折。由于甲午战争中李傅相一手创建的海军毁于一旦,湘、淮军也一败涂地,清军的腐败无能已完全暴露无遗。因此,要求改革军队的呼声甚高,一时间内外争献练兵之策,朝廷接连发表上谕,要求参酌中外兵制,改练新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二日成立了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为首,庆亲王奕劻为会办,李鸿藻、翁同龢、荣禄、长麟会同办理。慰帅是改练新军的积极倡导者,甲午战争刚结束,他上书李鸿章,精辟地分析了战争失败的原因,提出整顿旧军、改练新军的完整计划。慰帅马不停蹄地找这个,找那个,写兵书,译战策,总算取得朝廷信任,取代胡燏芬执掌了练兵大权。慰帅接手后,派吴长纯到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各州县招募新兵,又派魏德清到锦州、新民一带招募骑兵,共计七千三百人。”

梁华殿说:“七千三百人?少,少啊。练他十万八万的才过瘾呢!”

徐世昌笑道:“老弟,不少了,三年后你再看,这些人分到各军,可以布生出多少军队呀?走吧,咱们边转边说。”

督办处坐落在新农镇西北部一片大庄园里,下设九个处,除军饷处大部在天津外,其余各处都分布在这所庄园里。每处又自成体系,住一个院落。庄园后面有一个很大的操场。不过这只是供军队集合整队、长官训话用的,真正的操场出了后门往北,那里有一个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占地几百亩的大练兵场,是演练、会操的地方。此外,几所随营武备学堂和军官们的宅第都分布在小镇上。

他们从参谋营务处出来,去转各处室。徐世昌边走边说:“新建陆军虽然沿用淮军的营务处、营、队、哨、棚等名称,但在编制上打破了旧军以营为单位,每营五百人,不分兵种的建制。基本上采用德国的陆军编制:军队分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一军分两翼,一翼分二、三营,一营为一千一百二十八人。此外,还有炮兵、步兵、骑兵、德文四所随营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各学堂都聘有德国军官担任教习,学期为两年。毕业后除德文生派赴德国深造外,其他人都到军营担任下级军官。”

段祺瑞曾在德国镀金,对德国佩服得五体投地,连挨揍也说德国鞭子过瘾。一听说有德国教习授课,高兴地说:“德国军事确乎无与伦比,相比之下小日本儿差多了!”

徐世昌继续介绍说:“学生每月小考一次,监考、阅卷官员都是慰帅亲自挑选的。优胜者可以得奖。慰帅为了鼓励学生上进,还从自己的薪金中每月拿出三分之一?——二百两纹银作为奖学金。”

冯国璋说:“慰帅真了不起!”

梁华殿说:“武备学堂有多少学生?”

徐世昌说:“炮兵八十人,步兵八十人,骑兵二十四人,德文五十人,总计二百三十四人。现在不多,今后会越来越多。此外,新近还开设了一座讲武学堂和一座学兵营,讲武学堂的招生对象是在职的哨官和哨长,学兵营则重点培训各棚正副棚长。”

王士珍感叹地说:“好啊,可谓家大业大呀!”

冯国璋说:“慰帅领导有方。”

段祺瑞问:“武器装备从哪里来?”

徐世昌洋洋得意地说:“一律外国进口。炮是德国克虏伯厂造的;步兵一律装备奥国产的利夏马步枪和战刀;军官一律配德国制六响左轮手枪和佩刀;哨官及兵丁的号衣、鞋袜一律黑色;官弁服装肩袖口处缀有红色官阶标记。”

段祺瑞说:“洋教习地位如何?”

徐世昌说:“慰帅特别重视洋教习的作用,薪俸比我国教习高出几倍,食住条件甚好,每人配有年轻女弁,前不久,还成立了专为洋人服务的洋务局。慰帅对他们言听计从,每次步法操练、战斗演习,慰帅必亲赴现场观看。有时还自带一队,跟洋教习的队对打。”

段祺瑞说:“理应如此,人家洋人大老远来帮助中国不容易啊。”

冯国璋说:“慰帅真人杰也,处处部署得井然有序。”

徐世昌说:“确乎如此。”一边说着,一边转了执法营务处、稽查营务处、行军营务处、洋务局、粮饷处、军械处、军医局、督练营务处。分别见了那里的总办、帮办。徐世昌说:“操练场和各营队以后你们慢慢熟悉吧,照咱们这样走法要转完得两天。今天太累了。”

他们抬头一看,天已近中午,便分头用午饭去了。

在新陆军中,袁世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统治官兵有两手:一手拿着钱和官,一手拿着刀。对听话的、尽孤忠的,给以高官厚禄;对不听话或敢于反抗的,非打即杀。他崇尚“恩威并用”。

一天,袁世凯兴高采烈地在看一份文件,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

谕尔兵,仔细听:为子当尽孝,为臣当尽忠。朝廷出力借国债,不惜重饷来养兵。一兵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将相多行伍,休把当兵自看轻。一要用心学操练,学了本事好立功;军装是尔护身物,日常擦洗要干净。二要打仗真奋勇,命该不死自然生;如果退缩违军令,一刀两断落劣名。三要好心待百姓,粮饷全靠他们供;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相助功自成。四莫奸淫人妇女,哪个不是父母生;尔家也有妻与女,受人羞辱怎能行。五莫见财生歹念,强盗终究有报应;纵得多少金银宝,拿着杀了一场空。六要敬重朝廷官,越分违令罪不轻;要紧不要说谎话,老实做事必然成。七戒赌博吃烟土,官长查出当重刑;安分守己把钱剩,养活家口多光荣。你要常记此等语,必然就把头目升;如果全然不注意,轻打重杀不容情。

袁世凯一拍公案说:“好,很好!来人哪,把冯帮办叫来!”

不一会儿,冯国璋来了,他头上冒着细汗珠,口中吁吁作喘,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见面就喊:“报告,冯国璋奉命来到!”

袁世凯一看冯国璋是跑着来的,心里很满意。他说:“华甫啊,你的《劝兵歌》写得好啊!很有见地,有胸怀,也有针对性。嗯,干得不错。”

冯国璋谦逊地说:“恩帅过奖了,都是恩帅教诲有方。”冯国璋在人前叫袁世凯为“慰帅”,没人的时候总称“恩帅”,表示感恩知报。

袁世凯说:“你上任几个月,干得确乎很出色。你起草的《兵丁驻扎营内暂行章程》、《操场暂行章程》、《行军暂行章程》执行两个月来,效果很好,虽说严了点,可严得值。”

冯国璋说:“是恩帅改得好,要求又严,您自己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别人岂敢不听?功劳应该是恩帅的,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袁世凯对冯国璋的谦逊、礼貌、唯命是从很高兴,他说:“对,只有严于律己的官长,才有肯听话的士兵。对严格执行规章条例的,或记功行赏,或提拔重用;对违章犯纪者,就是要严加惩处,如打军棍、插耳箭、扣薪俸,直至杀头!你回去后再给我琢磨一个《简明军律若干条》,刊发到各营,使兵丁人人背诵,并遴派执法人员监督执行,秉公处理。你写上:有意违抗军令及凌辱本营长官者斩;头目战死,本棚兵丁无伤亡者,悉斩以殉;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回头再把《查拿逃兵法》补充修改一下,要在小站附近各道口派员设卡,谁捉拿一个逃兵,赏银二十两;还要建立一个连坐法,哪个棚跑了士兵,拿棚内士兵是问。”

冯国璋说:“高,实在是高!我回去立刻就写。不过……”

袁世凯一怔:“不过怎样?华甫,你说。”

冯国璋说:“恩帅,我只是营务处一个帮办,走得太快怕是……”

袁世凯哈哈大笑:“有劲儿你就使出来吧。我唯才是举,绝不重用蠢材和不听话的人。我打算升你为督操营务处总办,芝泉、聘卿都干得不错,都升一格。”

冯国璋一听,高兴得差点儿背过气去,扑通跪倒在地,纳头便拜:“谢恩帅提拔!”

袁世凯十分高兴:“起来,起来。听说你在督操营务处系统推行早晚祝愿活动,你给我说一说是怎么回事?”

冯国璋说:“卑职认为,兵不可无志,志不可无驭。驾驭士兵的精神,要比驾驭士兵的身体好得多,也有效得多。所以,卑职在每营、每队、每棚里都供有恩帅的长生禄位牌,让官兵早晚祝告,祝恩帅福寿齐天。每逢士兵上操,我让长官问:‘咱们吃谁的饭?’士兵齐声回答:‘吃慰帅的饭!’长官又问:‘咱们应当替谁卖命?’士兵们回答:‘替慰帅卖命!’让全体将弁人人心里有慰帅,时时想着慰帅。”

袁世凯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华甫,你真是我的好部下!可把你们的经验推而广之。不过,不必说是我的意思。”

冯国璋说:“这一点请恩帅放心。恩帅没有别的吩咐,卑职先走了。”

袁世凯说:“慢着。听说你搬家、安家手头比较拮据,你把这点儿银子带回去。”说着,把一大包银子递给冯国璋。

冯国璋喜出望外,却连连推辞,说:“不不,恩帅,用不着……”

袁世凯把银子往他手里一塞,故作生气地说:“拿着!咱俩谁跟谁?”

冯国璋深深一躬,说:“谢恩帅!”

半夜里,冯国璋被急骤的战鼓声惊醒。这些天来,他预测到要进行军事演习,所以睡觉连衣裳都不脱。他一听战鼓声就一骨碌爬起来,很快集合起来队伍。他想:别的队伍没有思想准备,不会有我的队伍快,这冠军我是拿定了。当他把学兵营拉到广场时,吃了一惊:段祺瑞提前两分钟已把炮兵营带到了广场。没过一分钟,王士珍的工兵营也到了。结果在紧急集合的时间上,他屈居第二,让段祺瑞拿了第一名。值星官检查队列、装束时,段祺瑞的部队又夺了魁。队伍集合完毕,值星官跑到德国总教习巴森斯和总统官袁世凯面前,报告集合完毕。巴森斯看看表,用生硬的中国话说:“目标刘家集,十公里急行军,出发!”部队争先恐后地向前跑,唯独冯国璋不慌不忙地再次检查部队的装束、工具和军械,待其他部队出门后,他才发布行军令。其他部队出门一路正西上了大道,他却率队奔向西南方的小道。他的部下都觉得奇怪:刘家集分明在正西方,而且有一条光明大道,总办为什么放着大路“弓弦”不走,硬要舍近求远走“弓背”呢?统带提醒冯国璋刘家集在正西,冯国璋说:“少废话,执行命令!”官兵们不敢再问,只好跟在冯国璋的马后向前奔跑。走在最后的袁世凯和巴森斯也觉得纳闷。两个人低语了几句,悄悄骑马跟在学兵营后面,观察他们的动向。队伍走出大约五六里,前面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巴森斯和袁世凯心想这是一条入海的河道,现在正是雨季,他们怎么渡过呢?再说,离这里五六里的下游有一座小桥,那里有一条大道直通刘家集,他为什么不走大路,不走桥,硬要在这里冒险呢?他们想着想着也跟到河边。只见队伍来到河边后,冯国璋一声令下,左一队、右一队有组织地上了两边的河堤,分散在约半里长的河段上。每队走出两个士兵,一人举着一盏桅灯,向河心走去,河道里几十盏摇曳的灯光一字排开,灯光越走越远,不一会儿,摇摇晃晃过了河。灯光在彼岸空中画了两个圈儿,各队在队官的口令下,纷纷沿着自己的路线,有条不紊地下了河。有的地方,河水只有膝盖深,有的地方没腰深,最深的地方也不过到腋窝。不一会儿,队伍安全顺利地渡过河,前后没有半小时,过了河,就是一马平川的白沙地,队伍斜刺着向刘家集直插过去……夜行军的最后评定,冯国璋的学兵营拿了第一名,段祺瑞的炮兵营屈居第二,王士珍的工兵营拿了第三。回营后,巴森斯把冯国璋叫到跟前,袁世凯笑微微地在一旁听着。

巴森斯问:“冯,你回答我几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舍近求远?”

冯国璋很自信地说:“报告阁下,七八千人的大队伍,挤在一条道上势必影响行军速度。我走小路虽然远点,但可以少受干扰,得天独厚,足以弥补时间损失。”

巴森斯说:“嗯,第二,你为什么不走桥,而要趟水过河?”

冯国璋说:“桥宽只有五六尺,四个人并排过,每人占两分钟,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再加上马队、炮兵、工兵、辎重,时间用得将更长。如果出现意外故障那将更糟糕。而且这座桥是危桥,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能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巴森斯点点头,又问:“第三,你怎么知道那是座危桥?又怎么知道那段河水浅可渡过?”

冯国璋说:“作为一名指挥官,要对他周围的地形地物有周详的了解。不瞒您说,方圆几十里的每条路、每座桥卑职都亲自调查过。”

巴森斯那一向冷森森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嗯,冯,你说得不错。那的确是一座险桥。梁华殿先生昨晚过桥时,失身落水死亡了。”

冯国璋的头嗡地一下,身子禁不住摇了几摇,脸上现出了惊异的表情。当他的目光碰到巴森斯那冷峻、残酷的目光时,很快镇定下来,恢复了自然的情态。

巴森斯又问:“你回来时又为什么走大路?”

冯国璋说:“阁下,因为去时,士兵的体力均等,到桥上的时间基本相同,很可能产生拥挤现象;回来时,部队拉开了距离,过桥时,桥上应该是空的;同时,过桥的部队已经对过桥的可靠性做了试探,我再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了。”

巴森斯情不自禁地说:“好,好。冯,你很有头脑,很有指挥才能。我要给你请功!”

甲午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它们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中国领土,大肆进行经济、文化侵略。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参加者大多是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水陆运输工人及小商贩等劳苦大众。清廷曾多次派兵弹压,但屡遭失败。因为义和团的斗争矛头主要是“杀洋人,灭洋教”,因而惹恼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给朝廷施压,威胁说如朝廷镇压不利,他们将派兵弹压。一贯仰洋人鼻息的清王朝吓破了胆,开始大规模的征剿活动。

袁世凯是审时度势的高手,他想利用混乱之机,攫取个人利益。这天,他找来徐世昌,一起研究分析山东局势。

袁世凯心事重重地说:“菊人兄,我有心事,你得帮我解一解呀。”

徐世昌微微一笑说:“慰帅怕是人在直隶,心在山东吧?”

袁世凯笑道:“知我者莫过仁兄也。我想,小站虽好,不过弹丸之地;兵丁虽精,不过七八千人。现在山东的义和团跟洋人正闹得不可开交,毓贤征剿失利,得罪了洋人,洋人又在给朝廷施加压力,要求撤换毓贤。这样的大好时机不能放过呀。菊人兄,你先看看这个。”说着把一份《华盛顿邮报》递给了徐世昌。

徐世昌看到美国公使康格发表了一篇撤掉毓贤,改派力将进剿的文章。徐世昌边看边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假如没有足够武力的话,可把天津操练得很好的军队调去协助……’嗯,不错,的确正是时候。”两个人会心大笑。徐世昌略加思索说:“我看这样,从现在起,你要关心山东局势。第一,可以派得力干员到山东秘密探查实情,拿出像样的实际材料;第二,你要向朝廷重臣大造毓贤无能的舆论;第三,你要说服奕劻、荣禄、李鸿章等人,在山东来一次大会操,规模要大,队伍要精,把你的杀手锏——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的队伍都拉上去;要邀请洋人、政府要员、中外记者和军事专家观操,让他们写文章,造成解决山东问题非你莫属的印象。慰帅意下如何?”

袁世凯把大腿一拍说:“哎呀,菊人兄,到底不愧是我的高参哪!好,我马上给荣禄写报告。”

徐世昌说:“报告要写,但主要的还是要亲自去。一方面你说山东会操对稳定山东局势有绝对好处;另一方面,你要多活动一些人替你说话。你要多带银两,关键人物都捅上一些,钱能通神嘛。要把‘吹鼓手’——写文章的人找好。”

袁世凯说:“哈哈,菊人兄,你这肚子里可真有货呀!”

袁世凯写出报告后,抬起脚去了北京。没多久,把一切事都办妥了。

1899年5月下旬,袁世凯让徐世昌留守大本营,他亲率新编陆军八个营,浩浩荡荡开往山东德州。兵部尚书荣禄,督办军务处会办翁同龢、长麟,山东巡抚毓贤,英国公使贝恩福,日本武官青木纯,沙俄公使科沙寥夫等人以及大批中外记者,纷纷应邀前来观操。

会操这天,全体官兵集合在北部演兵场上。中外观操大员坐在台上,各科考评专家坐在主席台两侧,袁世凯和巴森斯带着“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臂章坐在主席台中央。

上午八点整,袁世凯传令会操开始。传令官一晃手中的绿旗,一千多名步兵身穿蓝色号衣,手执带刺刀的钢枪,一队一个方阵,每个方阵前面有几名手执明晃晃军刀的队官,在红旗的引导下,迈着雄壮整齐的正步走过检阅台。队伍最前方,是身背红色绶带,骑着高头大马的指挥官冯国璋。队伍在冯国璋的指挥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不时变换着队形和图案,每个方队一百一十二人,左看右看、前看后看都是一条线;前听后听,远听近听,都是一个声音,喊起口号来,也是威武雄壮,浑然一体。队列演习完毕,是战术演习,队伍时而对刺,时而格斗,时而腾跃,时而匍匐前进。

接下来是实弹射击,监考官随意从队列中叫出几十个士兵带到射击场上,不管是卧射、跪射还是立射,都打得很好。实弹射击之后是骑兵表演,那精湛的骑术,娴熟的劈杀,风驰电掣的速度,无不令人惊叹不已。他们的精彩表演把台上、台下的人看呆了,不时鼓掌喝彩。贝恩福问荣禄:“领操的人是谁?”当荣禄告诉他是冯国璋时,他不禁挑起大拇指赞扬道:“真是人杰呀!”

步兵操演完毕,是炮兵操演,指挥官是段祺瑞。官兵一律穿黑色号衣,打着黄旗。他们拉着一门门炮,在规定的时间内,炮兵把一个个零件卸下来、拆开,然后再一一装上。装填手表演装填炮弹的速度,瞄准手表演实弹射击,全都又快又准。

炮兵操演完毕是王士珍的工程兵操演,他们一律穿灰色号衣,打着白色旗帜。他们操练架桥修路,构筑工事,驾车驭驮,攀城架梯,都做得十分出色。贝恩福不禁叫道:“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北洋的三个杰出将才,了不起呀!”

贝恩福回国后,很快写出文章,登在《泰晤士报》上,称赞新建陆军“操法灵熟、步伐整齐,以及旗帜之鲜明,号衣之整洁,莫不楚楚可观”。对袁世凯倍加赞扬,说他“以儒生而为名将,多学多能,亦兼亦勤,聪明胆识,兼而有之”。对“北洋三杰”也赞誉有加。

自从洋人对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进行吹嘘之后,他们果然成了大家公认的“北洋三杰”。后来,人们根据他们的性格形象等特征,把“三杰”进一步形象化:王士珍在政治舞台上若隐若现,做人低调,因此,被称为藏头露尾的“龙”;段祺瑞刚愎自用,骄横傲慢,不苟言笑,动不动对下级大发雷霆,被称为“虎”;冯国璋性情随和,奴性十足,摇头摆尾,被称为“狗”。为了有效地驾驭他们,达到互相制约的目的,袁世凯总是让他们平行发展。

新建陆军在德州驻扎两个月,袁世凯给徐世昌写信,骂毓贤“无用”,是“糊涂虫”。7月份,袁世凯回到小站,立刻给清政府上奏章,说自己目睹山东局势“夙夜忧愤”,要想解决山东问题,必须“慎选守令、讲求约章、分驻巡兵、遴员驻胶”,以便“导愚民,而缔邻好”。意思是对内消灭义和团,对外结好帝国主义。11月,他趁进京为西太后祝寿之机,向荣禄面陈解决山东问题的见解。

一方面,由于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有燎原之势,朝廷十分害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一再要挟清政府派兵征剿,加上帝国主义对袁世凯一再吹捧,袁世凯又有一套解决山东问题的“方案”,清政府便来了个顺水推舟,于12月6日发布上谕,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同时,允许袁世凯把武卫右军全部开往山东,由其节制。

至此,袁世凯觊觎山东的野心终于实现了。1899年12月26日,袁世凯留下徐世昌等少数人看家,把新建陆军全部拉到济南府。他一到巡抚衙门,立刻给匪情严重的济、兖、曹、沂、德等州县发紧急通知,命他们务于29日早8点准时到济南府点卯、开会。在点卯时,曹(州)兖(州)两县县令迟到一个时辰。一见面,袁世凯一拍桌子,大声呵斥道:“大胆狂徒,胆敢违我将令,来人哪,摘去顶戴,贬为庶民,永不叙用!”两个县令吓得魂不附体,赶忙跪地求饶。袁世凯怒不可遏地喊:“来人哪,给我乱棍打出去!”声音刚落,上来几个武士把他们打出议事厅,吓得其他州、县官员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

接着,袁世凯开始训话,他说:“什么他妈的义和团?纯粹是土匪,乌合之众!他们以仇洋教为名,行阴谋不轨之实。诸公都是食国家俸禄之人,岂能容忍异端邪说之举、纵横捭阖之徒?我们要尽心竭力剿办,见匪民必抓,见匪首必杀,对拳匪成堆的村庄,可以开枪开炮,不必碍手碍脚。谁要是剿办不力,不论是官是民,一律提头见我!今后地方官吏,捕获匪民,不必开堂审案,可以当场处决!尤其是对义和团首领。”袁世凯拿过一张黑名单,接着说:“像什么朱红灯、王玉振、王立言、朱士和、邢殿五、戴大木、宗怀等人,谁要能捉到活的,官升三级,赏银一万两;捉住死的,官升两级,赏银五千两。

“还有,今后对各州县的洋人教堂、教士一律派兵保护。哪里教堂再受滋扰,哪里的教士再受杀辱,我拿你们是问!我来鲁的第一件事,就是限你们三天内把杀害英国传教士布鲁克的拳匪捉拿归案。然后,召开万民大会,公开宣判,届时还要请外国神父代表和领事观审。你们要全心全意保护洋人的在华利益!”

开完会,他又把他的部将留下开军事会议,分配具体剿匪任务。他一个个点将:“雷震春,你去济东县;张勋,你去阳信县;曹锟,你去德州;孟恩远,你去青城;吴凤岭,你去滨州;倪嗣冲,你去肥城……”

袁世凯点这个,点那个,就是不提冯国璋。冯国璋的脸一红一白,屁股下像坐着蒺藜。他想问又不好意思,只好硬着头皮听,可直到最后,也没有念到他的名字。他刚要问,袁世凯向他一摆手,说声:“散会!”将领们都站起来陆续向外走。袁世凯说:“华甫留步!”

袁世凯跟冯国璋坐得很近,语调亲切地说:“华甫啊,你是大将,得派个大用场,跟他们不一样啊。”

冯国璋一抱拳说:“请恩帅吩咐。”

袁世凯凑近冯国璋,低声说:“毓贤在山东有军队三十四个营,少说有一万五千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咱们要把它弄到手为我所用。”

冯国璋说:“这好说,接收过来就是了。”

袁世凯说:“不,没有那么简单。死心塌地抱毓贤粗腿的我不要,我不能叫他晃台;老弱病残的我不要,我不能白养废物;跟拳匪私通的、有瓜葛的我不要,我怕他们闹事;结党立社的我不要,我怕他们偷梁换柱。我多了不要,留强汰劣来上二十个营,一万人,我们的腰杆儿就更硬邦了。这个差事我交给你,如何?”

冯国璋站起来,说:“请恩帅放心,我一定办好!”

袁世凯说:“华甫,切不可书生气十足,必要时要来点儿铁手腕儿。不听话的,你可打可杀。李纯、王廷桢、刘询做你的助手。”

冯国璋说:“请恩帅放心,我都记下了。”

袁世凯说:“你不但要给我改编好,还要尽快给我训练好,我急着用。”

冯国璋说:“遵命!”

次日,冯国璋把李纯等人叫到一起,研究留强汰劣的具体办法。冯国璋说:“慰帅把编练三十四营旧军队的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恩宠,诸位切不可轻视,只许干好,不许干坏。诸君议一议,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好这件事?”

王廷桢说:“让士兵脱光膀子排队走过,我们一一过目,好的留下,坏的去掉。”

刘询说:“让士兵摔跤,胜者留,败者去。”

李纯说:“可以举行会操,决定优劣。”

冯国璋微笑不语。李纯见冯国璋早已胸有成竹,说:“华甫兄,还是说说您的意思吧。”

众人齐说:“请大人赐教。”

冯国璋说:“好吧,我说,大家议。咱们可否分三步走?第一步:登记。凡愿跟慰帅干的,留下;不愿干的,走开。第二步:操演。明天以营为单位,把队伍带到广场,演习出操跑步,队列阵法,能顶下来的留下,老弱病残顶不下来的遣散回家。第三步:训练。剩下的转入正常训练,然后慢慢儿地过了筛子再过箩,一个个淘汰。这等于沙里淘金。”

大家同声说好。冯国璋又说了一些具体问题,然后散会。

第二天,是选兵的日子。阅兵场上旌旗招展,热闹非常。检阅台上贴着大红标语,台前的旗杆上挂着龙旗,总指挥冯国璋坐在检阅台正中的交椅上,两旁站着李纯、刘询、王廷桢等人,台的左右站着荷枪实弹的卫兵;一队队纠察队,佩戴着大红披肩绶带,肩上背着快枪往来巡逻;威风凛凛的哨兵,手执带刺刀的毛瑟枪,拉着一定的距离,背对背站在木栅栏的两边。广场上的气氛十分庄重、威严。栅栏外排列着等待检阅的队伍,远处还有看热闹的百姓。八时整,值星官、副总指挥李纯宣布:“检阅开始。把1营带上来!”

1营管带正跟一个看热闹的女人调情,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听,还是别人听到提醒他,他才一怔,说:“啊啊,1营在,在,注意啦,立——正!齐步——走!”

队伍“噼里啪啦”像下饺子一样朝检阅台前走。你撞了我的屁股,我踩掉了你的鞋,当官的抡起刀背子连砍带骂。其他营的士兵捧腹大笑,看热闹的百姓笑得前仰后合。管带费了好大劲才把队伍带到台前。这是什么军队啊?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冯国璋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悄悄问身边一个心腹幕僚:“1营管带是不是旗人?”

幕僚查查登记簿说:“大人,不是。”

冯国璋问:“协统、副协统呢?”

幕僚说:“都不是。”

冯国璋还不放心,又问:“士兵中有没有满人或八旗子弟?”

幕僚说:“这个营里没有。只有23营的一个队是八旗子弟,专食俸禄不干事。”

冯国璋点点头,心里有了底。走下检阅台,来到队伍面前,喝问一个没有号衣的士兵:“你的号衣呢?!”

士兵一挺身子说:“报告大人,我……我……”

冯国璋大声喊:“说!”

士兵说:“报告大人,我……我换烧酒喝了。”

冯国璋又走到一个老兵面前,说:“你的鞋子呢?”

老兵不好意思地说:“报告大人,我孩子二十岁还没穿过鞋子,上次他来看我,把我、我的鞋子偷……偷走了。”

冯国璋又走到一个年轻英俊的士兵面前,问:“你一个月发多少饷银?”

年轻士兵郑重其事地说:“报告大人,饷银不少……”

冯国璋追问道:“几两?”

士兵瞅瞅管带,一磕脚跟说:“四、四两!”管带满意地点点头。

冯国璋骂道:“他妈的,你们这群饭桶,每月四两饷银就混成这副德性?!”

“大人,饷银是不算少,”士兵瞅瞅自己的长官,调皮地说,“管带大人带兵有方,不能不孝敬点儿吧?队长大人辛辛苦苦能不孝敬点儿吗?棚长大人也得多少来点儿吧,再加上左扣右扣,七扣八扣……”

冯国璋问:“还剩几两?”

士兵说:“报告大人,还剩四两!”

冯国璋不解:“嗯?!”

士兵大声说:“一年四两!”

冯国璋长出一口气:“嗯——”转身向1营管带逼近,管带吓得赶忙倒退,连声大喊:“大人,大人,冤枉啊!”

冯国璋抓住他的衣领,眼睛射出逼人的光,问:“你的营编制多少人?”

管带结结巴巴地说:“五、五百。”

冯国璋问:“实际多少人?”

管带说:“三、三百五。”

冯国璋逼问:“那一百五十人呢?”

管带哀求道:“大人,高抬贵手吧!大人,饶命啊!”

冯国璋猛地一推,管带踉跄倒地:“来人哪,把他抓起来,押军法处!”

过来几个清兵,把管带抓走了。

冯国璋回头问年轻士兵:“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士兵:“报告大人,杨文恺!”

冯国璋问:“多大岁数?”

杨文恺回答:“二十五岁。”

冯国璋问:“当兵几年?”

杨文恺说:“六年。”

冯国璋指着队列问:“你能把其中的老弱病残剔出去吗?”

杨文恺说:“报告大人,能。让他们跑步,不停地跑步。”

冯国璋非常满意,说:“我命你当一营代理管带,带他们跑步,路程十华里,凡掉队的一律淘汰!”

杨文恺说:“谢大人!”

几天后,冯国璋向袁世凯报告整军情况。冯国璋说:“国璋奉恩帅之命整军,到昨天为止,第一期整军计划业已完成。在册一万七千八百八十人,实有人数为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五人。老弱病残、流氓无赖摈除后,尚剩九千六百七十五人。这些人都身强力壮,现在正在整日操练,不久将成为一支铁军。为与我武卫右军区别,可否取名武卫右军先锋队?请恩帅慧斟。”

袁世凯哈哈大笑,高兴得手舞足蹈,说:“好,华甫,我太高兴了!两军相加总共两万出头儿,这份家当可不小啊。华甫,我给你记首功!”

冯国璋说:“多谢大人恩宠。剔出去的士兵大部分已遣散回家,另谋出路。不过,尚有二十多名罪大恶极者在狱中关押,等候发落。”

袁世凯问:“他们都犯有什么罪?”

冯国璋答道:“喝兵血的,揩兵油的,倒卖军火的,贩卖人口的,内外勾结打家劫舍的,开娼聚赌、贪赃枉法的。这些十恶不赦的家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请恩帅钧旨。”

袁世凯咬牙切齿地说:“杀,一个不留!”

冯国璋说:“卑职也是这么想。可是,他们大多跟朝廷命官,或满族亲贵有瓜葛,大多系八旗子弟,恐怕……”

袁世凯仰面朝天,“啊”了一声:“这倒是个难题。为虱子烧了棉袄,不值得呀。那就通通放掉,放掉!”

冯国璋说:“不要,不要。那样会对今后治军不利。”

袁世凯问:“依你之见呢?”

冯国璋小声地说:“恩帅,我想来个偷梁换柱……”

袁世凯说:“哦,你是说挑几个面目相似的代他们去死?你能保险不露声色?”

冯国璋说:“我会做得天衣无缝。”

袁世凯说:“你打算怎样处置这群流氓恶棍?”

冯国璋说:“从后门悄悄放走。卑职已一一跟他们谈过话,说这是恩帅把他们放的,要他们以后为恩帅卖力。他们对恩帅无不感激涕零,表示出去后一定向权贵们为恩帅美言。”

袁世凯高兴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拍着冯国璋的肩膀说:“华甫,很好,你很会办事。”

冯国璋正要走,倪嗣冲满头大汗地跑进来,一见袁世凯喜不自禁地说:“大人,好消息,好消息,肥城县杀害布鲁克神父的拳匪抓到了!”

袁世凯一听拍着一双大肥手说:“倪嗣冲,你真是好样的!华甫,你别走。”转身又问倪嗣冲,“抓到几个?”

倪嗣冲说:“首犯两名,主犯一名,从犯七名,共十名。”

袁世凯哈哈大笑:“正是时候。华甫,你来操办这件事,三天后召开军民公判大会,让各州、府、县代表,各国驻沪、宁领事,山东各地神父代表前来观审;还要让你的武卫先锋队全部到会。我要杀一儆百。华甫,大会由王士珍主持,你来宣读判决书,然后再讲几句话。怎么样?”

冯国璋回答道:“好的。”

1900年1月的一天,公判大会在巡抚衙门前的跑马场举行。会场上、大街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各府、州、县的代表,省会各界代表几千人坐在广场中央,冯国璋的新编武卫右军先锋队坐在广场左边,其他部队坐在广场右边;广场四周是看热闹的老百姓。清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广场团团围住。主席台上坐着袁世凯、冯国璋等官僚,省会知名人士,外国驻沪、驻宁领事以及神父代表。十时整,大会主持王士珍宣布公判大会开始,接着,放号炮几十响。王士珍喊:“把罪犯押上来!”

几十名清兵,把十名身负重枷的“罪犯”押到台前的台子上跪下,后面跟着监斩官和身穿红色号衣的刽子手。王士珍高喊:“请新建陆军营务处总办兼步兵学堂总督、武卫右军先锋队指挥官冯国璋将军进行宣判……”

冯国璋大声宣判:判处三名首犯死刑,立即执行;判处三名从犯发配边关;判处四人受鞭挞后,由里正保释。此外,肥城县令因剿匪不力撤职查办;对当地居民罚银九千两,为“国际友人”布鲁克等建立功德碑一座……宣判后,冯国璋对袁世凯的“功德”进行了大肆吹捧,并宣读了《劝谕百姓各安本分勿立邪会歌》。

就在公判大会后的二天,巡抚衙门门前照壁上出现了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头戴红顶花翎的大乌龟,摇着小尾巴拜伏在洋人的屁股后面,旁边写着两句话:“杀了袁龟蛋,我们好吃饭。”袁世凯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逮住画漫画的人。他命令在巡抚衙门的墙外,围上几层铁丝网,昼夜派兵把守。

袁世凯终日龟缩在高墙深院内不敢出来,可是,他对义和团的镇压却更加疯狂。齐东县有个有七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子,百姓大多参加了义和团,他们凭着坚固的土寨和手中的快枪,与清军誓死对抗。雷震春感到棘手,亲回济南府请示袁世凯。袁世凯把他臭骂一顿,说:“办大事不可有顾忌心!匪民胆敢抗拒,立刻给我炮轰,把村子轰平!”雷震春回齐东县后,命令炮兵轰村,七百户人家顿时被血洗一空。

吴凤岭兵到滨州,把皂李村团团围住,该村十多处拳房,一千多名义和团成员誓死不降,吴凤岭命令开炮先轰,又命步兵进攻,马队两翼包抄。待清军进村后,只见尸骸遍野,堆积犹存,焚烧枪毙者,不计其数。

张勋率队包围了信阳书院,院内义和团一百多人英勇顽抗,全部被清军杀戮,埋在三个大坑里,惨状令人目不忍睹。

袁世凯的“剿匪”成功得到了帝国主义和朝廷的赏识。李鸿章死后,洋人众口一词,向朝廷建议,让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西太后果然在李鸿章咽气的当天,把这个大权交给了袁世凯,还加封他太子少保衔。从此,人们称袁世凯为宫保大人。

在袁世凯镇压山东人民的暴政中,冯国璋一直是他的帮手。起初,他为袁世凯编练整顿山东旧军几十营,后来又在德州驻防,阻止直隶义和团入鲁。因他征剿义和团有功,袁世凯保举他由补用知州升为补用知府。

1901年11月的一天,袁世凯偕同唐绍仪、冯国璋等心腹幕僚几十人,在亲兵护送下,浩浩荡荡离开济南赴保定上任。直隶总督衙门本应在天津,因天津还在八国联军手中,所以暂设保定。他们到保定的当天,护理总督官印的官员也到了。当即,袁世凯摆设香案,遥向京师,叩头谢恩,举行了隆重的接印仪式,并大宴群僚。袁世凯上任不久,就召集心腹幕僚开会,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我的大政方针是办好三件事:第一,继续剿灭义和团,不许在我的辖境内有一个拳匪存在,这事交给雷震春、张勋、曹锟去办。你们要狠,把剿灭山东义和团的八条章程增补到十一条,限三月内给我剿光,不得有误!”张勋等齐刷刷地站起高呼:“遵命!”

袁世凯捋着胡须说:“第二,加紧练兵。王士珍、王英楷听令,你们带一个小队,到正定、大名一带,招募新练军十个营,六千人,带到保定训练。我以此为骨干,创练我的‘北洋常备军’。以后我练的军队,一律简称北洋军,嗯,好听,北洋军。哈哈哈……”

王士珍等起立齐呼:“谨遵帅命!”

王士珍问:“宫保大人,请问这经费……”

袁世凯笑道:“哈哈,不必担心,老夫自有主张!我决定把顺天、直隶灾后赈款和捐款一百万两挪为我用。”众人心里一惊:啊,那是几百万灾民的活命钱哪!但袁世凯权威赫赫,谁敢说半个“不”字?

袁世凯接着说:“我决定成立‘北洋军政司’,作为全省军务总汇之所。军政司下辖三处:教练处,总办冯国璋,帮办郑汝成,提调李纯、南元超;参谋处,总办段祺瑞,帮办鄢玉春;军务处,总办刘永庆,帮办陈燕昌。”

冯国璋等无不感动异常,山呼:“遵命!”

袁世凯雄心勃勃地说:“光招兵、练兵还不够,我还要大办各类武备学堂,把保定建成培养全国军事人才的大本营。华甫啊,你是我北洋军事专家,这事就交给你操办,怎么样?”

冯国璋挺胸收腹地说:“多谢恩帅栽培!”

袁世凯哈哈大笑,与会者无不向冯国璋投以惊羡、妒忌的目光。

冯国璋果然不负厚望,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为练兵和办学奔忙。他白天讲课、操练,晚上写教案、订规章条例,一干就是大半夜。不久,第一所陆军学堂办起来了。这天,他被叫到袁世凯的办公室。袁世凯见他又黑又瘦,面容憔悴,眼里网着血丝,人显得小了一圈儿,但精神还是那样矍铄,眼睛还是那样顾盼有神。袁世凯心里想:这小子果真是个人才。袁世凯热情地说:“华甫,坐下,快坐下,”说着,递茶、递烟,“唉,我太忙了,顾不上照顾你,看,都把你累瘦了,我心疼啊。”

冯国璋受宠若惊,眼泪流了下来,说:“恩帅,我不累。遇到您这样的英主,我纵然一死也心甘情愿。”

袁世凯开怀大笑:“唉,我要你好好注意身体,可不能累垮啊。”说着,站起来,从橱子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哗啦”往冯国璋的桌前一放:“拿去,补补身子吧。”

冯国璋激动地站起来:“哎呀恩帅,用不着,用不着,我很好。”

袁世凯佯嗔道:“怎么,跟我还见外?别让他们知道。”

冯国璋连说:“是,是,卑职明白。”

袁世凯得意地抱怨道:“华甫啊,咱们的担子更重了。朝廷又给我加了个京旗练兵大臣的头衔,这是第七个了。朝廷决定从驻京旗兵中,招募精兵三千人,分批送到保定来训练,称京旗常备军。我想来想去,还是交给你放心。”

冯国璋想:八旗兵多系权贵子弟,骄野蛮横,不听指挥,汉人没人敢惹,把这些刺头交给我,这不是要我命吗?可他反过来一想:也好,我可以乘机笼络他们,结好于权贵。于是他说:“恩帅信得过我,我遵命照办,不过……”

袁世凯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怕他们难管了?”

冯国璋说:“是这样。只能用‘满人治满’的办法,在满族官员中找代理人,抓住一个,制服他三千。”

袁世凯笑道:“英雄所见略同。你看谁比较合适?”

冯国璋胸有成竹地说:“可让青年贵胄铁良当京旗常备军翼长。”他看出铁良在权贵中是最年轻、最有头脑、最有前途的一个,结好他今后可以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冯国璋的话正中袁世凯的下怀,说:“好,我想的也是他。”

冯国璋要起身告辞,袁世凯问:“华甫要去忙些什么?”

冯国璋说:“小的要去准备协统资格考试,已经几个通宵没睡好了。上次第一协考试,让聘卿夺了魁,小的觉得脸面无光,这次再考不上更无地自容了。”

袁世凯连说:“对,对,有志气!芝泉说什么?”

冯国璋说:“芝泉上次没考好,回去哭了一场,说这次再考不上,没脸见人了。他现在天天玩命准备。我不能落在芝泉后边。”

袁世凯说:“好,你们都这样有上进心,我真高兴,真高兴!”说着,拉开抽屉,拿出一张叠得很小的纸片,抓过冯国璋的手塞在他的手心里,神秘地眨眨眼,说:“去吧,不要告诉别人。”

冯国璋莫名其妙,把纸片紧紧掐在手里,出门见没人,偷偷打开纸条一看,他惊喜地睁大眼睛,原来是几道试题的答案!他泪眼模糊地遥望着袁世凯的窗户,心里说:恩帅啊,我一辈子忘不了你!

果然,冯国璋轻松考取第二协协统资格。又过了三个月,段祺瑞考取了第三协协统资格。他们高兴极了,不到半年,“北洋三杰”相继当了协统(旅长)!

段祺瑞又高兴又激动地说:“二位兄长,我太幸运了!这次我再考不上,我会发疯的。今天,我请客,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三个人来到酒馆,推杯换盏喝了起来。酒过数巡,话渐渐多起来,段祺瑞一高兴,酒后吐真言:“二位兄长,我太感谢宫保了!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一辈子忘不了他的恩宠,你们知道我怎么考上的吗?你们看……”

说着,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在场的另两个人同时惊呆了:是几道考试题答案。原来袁世凯“唯才是举”只是一句谎言。从此,冯国璋对袁世凯的信任打了问号。

1903年4月的一天,袁世凯从天津发来急电:“有要员视察,从速准备,拨银十万两。”直隶总督府已于去年八月迁津,袁世凯把保定练兵的重任全部交给冯国璋。近年来,保定已成全国练兵中心,先进典型;冯国璋成了首屈一指的军事“教育家”、“理论家”。到保定来镀金、求教、参观者络绎不绝,几乎所有政府要员,包括不少外国人都来过。冯国璋不敢怠慢,立刻召开紧急干部会议进行部署。包括粉刷门窗,修缮门脸、房舍,美化环境。同时,保定府尹也接到命令,也在美化沿途主要街道。

三天后,袁世凯来到保定,对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有不足之处,立刻命人加修。几天后,朝廷派来钦差大臣,袁世凯陪着到处转,从兵营到课堂,从餐厅到厕所看个遍。冯国璋又按钦差指示大兴土木。冯国璋强调经费困难,钦差大臣一张口就拨给纹银二十万两,中间还不知扒过几层皮。冯国璋想,这绝不是一般人物!

第二天下午五时,袁世凯率领中外教习、部门长官以及学生千余人,早早地跪伏在道路两旁。许久,才见黄尘滚滚,浩浩荡荡驰来一大溜车马仪仗。为首的是一辆黄呢顶盖的特大方车,两旁各有两个身穿黄马褂的顶马,后面跟着两大溜宫女、太监。

车到近旁,袁世凯等山呼“万岁”。方车停也不停,辚辚地向行辕驶去。西太后进了行辕,袁世凯等跪在院里听宣。许久,李莲英才走出来,站在台阶上说:“太后钧旨:今日老佛爷鞍马劳顿,尔等明日听宣。”

冯国璋舒了一口气,抹把头上的汗,跟在袁世凯身后,鱼贯出了行辕。

第二天上午,袁世凯等又来到行辕前院听旨。十点钟,宣示太监才走出来:“太后钧旨:立刻召见袁世凯、冯国璋。”

冯国璋心慌气短,晕头转向地跟在袁世凯的身后进了正殿。一进门,冯国璋偷眼一看:上面坐着一个细高身材,面黄肌瘦,一张冬瓜脸,满面哭丧相的像个丧门神的老太婆。冯国璋不禁毛骨悚然,赶忙跟在袁世凯的后侧,跪下高呼:“奴才给老佛爷请安!祝老佛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少顷,西太后死气沉沉地说:“袁世凯,他就是冯国璋吗?”

袁世凯回答:“回老佛爷,是。”

西太后问:“冯国璋,你们都办了哪些学堂啊?”

冯国璋禀道:“回老佛爷,托太后老佛爷的福,在宫保大人的指导下,奴才办了行营将弁学堂、北洋武备师范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北洋武备速成学堂、陆军师范学堂;此外,还开设军马、军医、军械、经理、宪兵等专科学堂。除军医、军马学堂在天津,宪兵学堂在大沽口外,其余都在保定。”

“嗯。在堂学生多少人呐?”

“回老佛爷,现有学生一千七百二十九人。”

“他们都来自什么地方?”

“回老佛爷,全国大部省份都有,主要来自河南、直隶、山东、山西等省。”

“学制有多久?”

“回老佛爷,长的一、二、三、五年不等,短的三、六个月。”

“两年来毕业多少人,都分配到哪里?”

“回老佛爷,现已毕业一千三百七十五名,大多哪儿来回哪儿去。他们有的当了教习、监督,有的当了中下级长官。”

“嗯,好,尔等为国尽忠,理应有赏。莲英啊,传我旨意……”

李莲英宣布道:“特赏学堂饷银十五万两,全体教习、学生每人赏特制银牌一枚,袁世凯从一品晋升为正一品,冯国璋正三品晋升正二品。钦此。”

冯国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泪流满面,“嘭嘭”在地上磕响头,高呼“万岁”不止。

按一省的兵员限额,袁世凯在直隶编练的新军已达饱和点,而且已取得训练北方各省新军的特权。但他并不满足,眼睛盯着全国的练兵大权。1903年初,他让冯国璋起草了一个“陆军训练简易章程”奏报朝廷:建议设立京畿督练新军处,作为督练考察全国新军的领导机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袁世凯使出全身解数,竭力迎合、贿赂领班军机大臣奕劻,并通过各种渠道来取悦西太后。当年11月,袁世凯终于如愿以偿,在北京成立了全国练兵处。他的野心是多多练兵,掌控军权,以求自保。他知道权力过大会引起朝廷多心和同僚嫉妒,于是,他耍了一个花招:奏派朝廷让权势最重的皇室大臣奕劻来当督练大臣,自己只做会办大臣。一来,这些年他给奕劻贿赂最多最重,早把他喂熟了,让他做护身符,他会对袁世凯言听计从;二来,奕劻是有名的糊涂虫,几个奕劻加起来也斗不过一个袁世凯,他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他;第三,让皇族亲贵主持练兵,朝廷可以放心,本人可进可退,又显得他一心为公,不谋私利,收到一箭数雕的效果。果然,清政府上了他的圈套,很快批准了他的奏请。

京畿新兵督练处下设三司:军学司,正使是冯国璋;军令司,正使是段祺瑞;军政司,正使是王士珍;总提调是袁世凯的莫逆之交徐世昌。转来转去,便宜不出本家。京畿新军督练处虽然设在北京,但把重点仍放在保定,袁世凯随总督府迁往天津,段祺瑞、王士珍到北京上任,保定的练兵大权完全落在冯国璋之手。新生入学他必到场讲话,说明他办学之艰辛;旧生毕业他必发表演说,说明他对学生的眷恋之情。对与朝廷亲贵有关的学生,他总是哄着,从不得罪他们;对那些八旗子弟,他总是给他们吃些“偏饭”;对有发展前途又听话的学生,或安插在自己身边,或分配重要岗位;对中外教习,他常施以小恩小惠,换取他们的孤忠。

袁世凯在直隶只用两年多时间,相继练成六个镇。督练处成立不久,袁世凯就野心勃勃地奏报朝廷,要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十六镇(师)。大凡自己搞权术的人,都害怕别人对他搞权术,袁世凯就是这样的人。连“北洋三杰”在内,他对谁也不放心。对六个镇的统制,他经常调来调去,在一个镇最长的任职不会超过一年,最短的只有几个月,以防止形成个人体系。段祺瑞调动次数最多,三年调过四次。

同类推荐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记取明媚时光

    记取明媚时光

    作者以雅致艳丽的文字讲述了51位明星的故事。从谢贤、狄龙、汪明荃到范冰冰、大S、小S,从上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几十年的娱乐圈的人生沉浮跃然纸上。他们的爱与痛、喜与悲、繁华与苍凉,浸透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元帅韬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元帅

    元帅韬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元帅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元帅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蒙哥马利、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战争爆发出任作战部长、受命北非展示军事才华、应邀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从零起步升任集团军司令等。
  • 中国古代贪官传

    中国古代贪官传

    古今中外,治阮大铖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
热门推荐
  • 不如怀瑾

    不如怀瑾

    陆怀瑾不知道这样的感情算什么,好像不该出现在她这个原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人脑袋之中,可感情有了就是有了,不论是他,还是他,她都动情了,可那又怎么样呢?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她想要,就没有她拿不到的
  • 痧疹辑要

    痧疹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本书在阐述资本、资本配置和资本配置优化的基本内涵以及资本配置的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演进状况和实际效率,提出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战略目标、调节机制和具体途径。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轮回幻灭

    轮回幻灭

    九玄幻灭,是缘分还是设计,托养于人,到底有何种秘密,双手改变天赋,动念破析万象,在诸天万界,不求荣誉,不求权力,只求让自己不再迷茫与孤单,不再痛苦与挣扎,轮回,是否还会相遇?再见,是否反目成仇?只能说,愿意等待你做出选择。其他网站搬来的,前六十章看得不爽请别喷,只是废话有点多,外加新手初作,请多包涵。
  • 灵兵战尊

    灵兵战尊

    玄兵大陆,以兵为尊。少年叶凡被贼人打落山崖,侥幸获得一枚方鼎融入体内,从此修为一跃千里,拳打恶狗,脚踢神佛,做那最强的无敌战尊!
  • 帆心梦魇

    帆心梦魇

    九世姻缘,九世灾厄,九世轮回,如今最后一世已经来到,真爱能否回归?
  • 宠溺无罪

    宠溺无罪

    董先生一手撑着墙,凑近身前的女孩,徐声蛊惑:“你是女人,我是男人;你年轻,我成熟;你花样年华,白璧无暇,我事业有成,想安定成家。我觉得,我们挺般配的。”管你是黄金单身汉还是钻石单身汉,老大不小还单着,没有精神问题也有人格问题!苏小妞咬着牙一拳奉上,“去死吧,流氓!”
  • 仓颉大帝

    仓颉大帝

    在那黑暗的洪荒社会中,是他给了这个时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世界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承。他,就是——文圣仓颉!也唯有他,以一笔之力带领人族走向光明,走向辉煌!人族不息,文圣不灭。仓帝圣皇,光耀万代。为了不雷同不抄袭,本文会再加入其它时代的故事!洪荒有,封神有,人族史亦有,让各位大大不至于视觉疲劳!最后喊起我们的口号!手握天下权,脚踏苍穹天。一笔博千古,万代记春秋!
  • 恶悚灵史

    恶悚灵史

    奇怪的人。奇怪的事。奇怪的世界。“如果没有死的觉悟,为什么要当警察?”“如果没有做过警察,为什么要当侦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