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600000006

第6章 逼宫篡位

这天上午,两辆朱轮双套马车在一大群幕僚卫队的护卫下向北京西苑飞驰。第一辆车上坐着冯国璋和新任陆军部大臣兼禁卫军训练大臣徐世昌,第二辆车上坐着新任军咨使良弼。他们到禁卫军驻地办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徐世昌和冯国璋从小站练兵起就有不解之缘,两人又都是袁世凯的亲信,于是二人一上车就交谈起来。

冯国璋说:“菊人兄,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如果宫保不主和而主战,一鼓作气把革命党消灭,回过头来辅佐朝廷,来个满汉携手,共振朝纲,岂不更好?”

徐世昌反问:“革命党能消灭吗?朝纲能共振吗?”

冯国璋说:“朝野上下反对革命党的大有人在,北洋六镇中拥护皇权者也不在少数,只要皇室大振纲纪,明令讨伐叛逆,各省一定还有不少闻风向义之士,大兴勤王之师,我看前途尚有可为。”

徐世昌身子向靠背上一倚,无不悲叹地说:“老弟,不行喽。”

冯国璋说:“愿闻高见。”

徐世昌说:“现在革命党已控制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前不久南京失陷,张勋如丧家之犬。黄兴、宋教仁等正在上海开会,南方各省派代表参加,商讨共和政体事宜。据说,黄兴已经给正在美国考察的孙文发了电报,催他尽快回国,可以断言,孙文不久即将回国。孙文威信一向很高,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魔力。革命党很可能要组织一个临时政府,选举孙文做大总统。他做了总统,全国局势将急转直下,北方局势也将更糟……”

冯国璋叹口气说:“是啊,孙文是个可怕的人物啊!”

徐世昌说:“这是其一。北方就风平浪静吗?不,让人担心的地方也不少啊!最近,接连发生暴乱事件。上月初,北方革命党陈雄等人,秘密组织敢死队,准备在北京暴动。幸亏宫保得到消息,派人打进内部,诡称‘袁宫保赞成你们用暴力推翻清室,你们起事时,将派袁大公子接应’,党人信以为真。29日,敢死队分五路进攻天安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赵秉钧在宫保授意下派军警围捕,党人全部落网,陈雄等三首犯被正法。就在前天,党人耿世昌在任丘、雄县暴乱,宫保派毅军镇压,耿世昌被就地正法。此外,北方的革命小团体,什么光复会、激进会、女子暗杀团、北方革命总团、共和会、铁血会、共和革命党、北方共和团等纷纷滋事造反。据坐探报告,他们要在天津召开联席会,把各党团合并为北方革命协会,以便统一行动。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总之,南方、北方都不安宁啊!”

冯国璋说:“可是,政府越软弱,党人越得寸进尺。”

徐世昌嘿嘿一笑说:“政府?还成其为政府吗?清廷像一只千疮百孔的破船,堵不住,补不好,没有希望了。能打仗的唯我北洋六镇。可是,手再大捂不过天来。有的需要守卫京畿,有的已在前方被打得残缺不全,有的镇守边关不能抽调,怎么能对付得了这铺天盖地的革命党?难,难啊。”

冯国璋说:“我看慰帅一听说孙中山要回国,就有点沉不住气了。”

徐世昌说:“不由他不急。说句良心话,全仗着他支撑局面了,要换个别人非翻船不可。你看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步步方寸不乱。你想想有多少麻烦?先说革命党,有南方的、北方的、正牌的、冒牌的;革命党中有主战派、主和派、强硬派、妥协派;革命党外还有一些党派。其次是朝廷方面,又分为主战派、主和派、元老派、少壮派……国外势力也乱插手,英、美、德、日、俄、法等国,也是钩心斗角,唯恐他们在华利益受到损失。这大矛盾套小矛盾,一环扣着一环,真叫人伤脑筋。袁宫保四面受敌,处事不慌,真够意思。他现在对付革命党只能用两手:一是打,二是拉。滦州兵谏以后,汪精卫从监狱里放出来,他是刺杀载沣被捕的。袁宫保不方便,就鼓动那桐、杨度接见他,又让大公子袁克定跟他拜把子,把大批银子送到他手里,不怕他不卖力。结果,他被派到南方,打入革命党内部做瓦解分化的勾当。这小子凭着副讨人喜欢的面孔和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真是无坚不摧,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冯国璋说:“宫保的确是亘古奇才。以后,我们听他的没有错。菊人兄,到了。”

马车停下来,差弁跑上来,掀开车帘,放下脚蹬,把徐世昌、冯国璋和良弼分别扶出来。六七个军官迎上来,他们向良弼、冯国璋打招呼,倒把徐世昌晾起来。良弼给他们介绍说:“这位是陆军部徐大人。”军官们充满敌意,十分冷淡地“嗯”了一声。徐世昌故作不见,朝议事厅走去。良弼对一个军官说:“马上集合标以上军官到议事厅开会。”军官答应着去了。

他们进了议事厅坐下,差弁献上烟茶。士兵探头探脑,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被良弼瞧见臭骂一顿。这拨儿刚去,不一会儿那拨儿又来了。其实,良弼早把徐世昌、冯国璋来开会的消息告诉他们,并要他们“做好准备”。他们等了有一顿饭的工夫,十几个军官才来到议事厅。

良弼清清嗓子,说:“开会了。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当介绍到徐世昌时,他们表情淡漠,没有一个人正眼相看;但介绍到冯国璋时,又热情得过了头,疯了似的鼓掌长达两三分钟,直到良弼频频摆手,才慢慢停下。

良弼说:“请徐大人训示。”

徐世昌知道这些人是冲他来的,而且来者不善。他的话很简单,多是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就这也没有人听清几句,会场秩序很乱:有耳语的,有咳嗽的,有掏耳朵的,有拿纸捻儿捅鼻子打喷嚏玩的。徐世昌草草说了几句就结了尾。下边该轮到冯国璋训话了。

冯国璋一向能言善辩,多么难驾驭的听众,多么混乱的场面,只要他说上几句,就能使会场安静下来,乖乖地听他讲。他善揣人心、度人意,把话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上,使你不听也得听。他很快点明一个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整编禁卫军,组织军司令处。下设参谋、秘书、副官、军械、军需、军法、军医等几大处,委派总办、帮办、协办,任命协统、标统、管带等军官。与会者有不少是冯国璋的学生、老相识或是得过他提拔的人,都知道他是“自己人”,所以没人难为他。又都知道他英勇善战,在武汉杀出八面威风,被朝廷封为男爵,因为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没有封爵是没有资格担任禁卫军军统的,所以都很尊敬他。又想到日后他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了,所以也没人敢得罪他。因此,会议开得还算顺利。

冯国璋讲完,良弼也讲了几句。内容大多是吹捧、拉拢、取悦冯国璋的。几个人轮番说了一遍后,才动了真家伙。良弼说:“下边请大家向徐大人提问题、提想法,有什么说什么,说错了没关系。徐大人是禁卫军最高统帅,不会抓你们的小辫子。”并向徐世昌挑衅地问,“是吧,徐大人?”

徐世昌说:“不会的。畅所欲言嘛。”

话音刚落,一个小白脸用臂肘捣了一下身旁的军官,那军官忽地站起来,大声地说:“我说!”这是个黑不溜秋、五大三粗的家伙,徐世昌认识他,笑眯眯地问:“这位兄弟,如果我没有认错的话,你是火器营管带阿西标吧?”

阿西标挑衅地答道:“不错,正是俺。徐大人,俺是粗人,说得不周,多包涵。”他看看手里的纸条,说,“你说咱禁卫军是干什么的?”

徐世昌说:“保卫朝廷的。”

阿西标说:“着啊。既然有咱保卫朝廷,那为什么又让段芝贵编练拱卫军?分明是信不着咱们!”说完,洋洋自得地颤着头,梗着脖,一双幸灾乐祸的眼睛盯着徐世昌。

徐世昌说:“在这大乱当头、党匪四起的非常时期,多一些人保卫京城不是更安全吗?”

阿西标又问:“好啊。可又为什么把俺们调出京城,放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地方,不让俺们保卫呢?为什么又把炮队调到山西去呢?”

他的质问引起一些人的附和、起哄,气氛十分紧张。

徐世昌十分恼火,可又不敢发作,说:“弟兄们,这是朝廷的事儿,你们好好练兵,还是少管吧。”

“噢——!”全场哗然,起哄之声四起。

冯国璋笑眯眯地问:“兄弟们,我来说几句行吗?”

有人嚷道:“不行,请徐大人说!”

“他是决策人,请他说!”

“你跟咱们一样,不吃香!”

徐世昌说:“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只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政府的事由政府来管。”

有人喊:“我们要问个为什么,不回答就是心中有鬼!”

小白脸高声说:“弟兄们,弟兄们,咱们给大人提问题,说话应该客气。”

一个矮胖子问:“为什么把涛贝勒免职?”

众人质问:“请徐大人讲!”

徐世昌说:“没有人免他的职,是他自己请求免职的。”

“不挤他他能走吗?”

“你怎么不自己免职?”

“良弼大人为何明升暗降?为什么解除军权?”

“为什么不跟匪党刀对刀,枪对枪地干?”

“为什么跟匪党穿一条连裆裤?”

“为什么硬要主和?”

“匪党给了你们什么好处?”

……

问得徐世昌张口结舌,浑身冒汗。冯国璋悄悄跟良弼耳语几句,良弼一来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二来徐世昌的洋相已经出了不少,该收场了。于是,他站起来说:“这样吧,徐大人军务繁忙,回去还有许多事,请徐大人退席吧。”

“不行,还没有回答问题呢!”

“不能走,得说清楚!”

冯国璋说:“这样吧,请徐大人先回去,你们的问题由我代转,如何?”他背对着徐世昌,摇着双手向大家示意。见压不下去,就大声喊道:“崇林!”崇林就是那个小白脸,猛地一惊,立起回答:“卑职在!”冯国璋瞪了他一眼,厉声说:“送徐大人!”

崇林只好说:“欢送徐大人退席!”

徐世昌刚一出门,就听到一阵口哨声、跺脚声和起哄声。

冯国璋和良弼把徐世昌送走,回到屋里,会场出现了融洽、和谐的气氛。

冯国璋推心置腹地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座的诸位有不少是我的老相识、老部下,更多的是我的学生,有的人还是我看着长大的。你们有保定军校来的,有小站军校来的,也有天津武备学堂来的,一晃十多年了。今天我这个老总办来到你们中间,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心里高兴。弟兄们,我冯国璋是属于你们的!”

人群爆发出一片掌声,冯国璋和一部分人眼里含着泪光,更增加了亲如家人的气氛。冯国璋为能成功地控制他们的感情而高兴。他接着说:“弟兄们,现在全国像一座大火山,到处燃起邪恶之火,朝野上下不乏软骨病患者,他们被匪党的气势汹汹吓破了胆。可是,也有不少像良大人、铁大人、涛贝勒、肃亲王、醇亲王这样的有志之士、这样的硬骨头,他们才是我朝的脊梁、济困扶危的英雄!”

良弼高声说:“冯将军才是空前绝后的大英雄!”

群情激奋,掌声如雷,大家高喊着:“冯大人骨头最硬!”“我们对冯大人放心!”“冯大人领着咱们干,杀敌立功!”

冯国璋说:“你们是好样的。我们禁卫军一向忠于朝廷,我们要整编得棒棒的,组建得好好的,满人、汉人团结得亲如兄弟,把禁卫军建成一支铁军,就没有人敢摆布我们,就能为大清帝国效犬马之劳!”

又是一阵欢呼。

冯国璋以严厉的口吻说:“假如有人贪生怕死怎么办?”

众将一齐高声回答:“杀!”

冯国璋又问:“有人吃里爬外怎么办?”

众将喊声更高:“杀!”

冯国璋再问:“有不听将令者怎么办?”

众将回答道:“杀!杀!杀!”

冯国璋接着说:“好,就这么办。下面由良大人宣读各处的总办、帮办、协办及各协、标、营、队统领名单。”

冯国璋这次整编拉着良弼,又让良弼宣布委任名单,都是别有用心的。他想,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引起风波,也给人以“自己人”的假象。名单宣布后,满人大多是正职,汉人大多是副职。冯国璋的亲信、学生、老部下都巧妙地被安插在要害部门。

午饭后,冯国璋、良弼抽足大烟,美美地睡了一觉。良弼支开卫兵,进了冯国璋的房间,小声而神秘地说:“我要跟你谈一件有关王朝安危的大事……”说着站起来,看看门是否闩牢,窗是否关好,然后凑近冯国璋说,“这件事非同寻常,弄不好要坐牢要杀头的……”

冯国璋看他神情,知道事关重大,说:“贤弟,你还信不过愚兄吗?只要为了王朝中兴,我冯国璋坐牢、杀头,何足惧哉?”

良弼还不放心,又站起来在门旁听听,窗外看看,这才回来说:“这件事严之又严,密之又密,关系重大,不可轻觑。这些日子我看到华兄确实是自己人,所以才不揣冒昧……”

冯国璋拍着胸脯说:“当年他袁某人戊戌告密,害得皇上瀛台受苦,大清遭难。我恨死那些口是心非、心术不正的人!你放心,就是刀架在我冯某的脖子上,我也绝不出卖朋友,我可以对天发誓!”

良弼满眼含泪,“扑通”跪倒在地:“仁兄在上,请受小弟一拜!”说着,早在地上“嘭嘭”磕了两个响头。

冯国璋怔了,赶忙也跪在地上:“国璋受之有愧,贤弟快快请起。”说着,把良弼搀扶起来,“有话请讲。”

良弼欷歔有声地说:“仁兄啊,大清江山危在旦夕呀!这些日子,我们几个人寝不安枕,食不甘味,冥思苦想,别无良策。载沣软弱无能,太后优柔寡断,奕劻贪赃误国,那桐昏庸不堪。袁世凯放个屁,他们都赶忙说是香的,朝野上下一个鼻孔出气。袁世凯疯狂到攫取政权,编练拱卫军,狠抓北京军警,最近又把布贩子曹锟的第3镇调到京城,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赵秉钧等都安排了高位,又组织了清一色的奸细内阁;袁贼勾结洋人,瓦解大清,他现在一跺脚,北京城乱颤。在这种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华甫兄,我们能听任摆布,坐以待毙吗?”

冯国璋说:“这些我都知道,我也有同感。所以,我上个月领衔联合北洋四十八位将领发电,效忠君主立宪,效忠皇室。为那个事儿我受过一些人的埋怨,遭过袁某的白眼,我都不怕。可是,在这种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咱们又有何出路呢?”

冯国璋在说鬼话。前不久,四十八名将领是发了效忠皇室的通电,但那不是冯国璋、也不是段祺瑞的主意,而是在袁世凯的主使下干的。是为了吓唬南方革命党,向他们讨价还价的,是袁世凯斗争策略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今天,冯国璋又顺手牵羊拿来作为效忠皇室的证据。

良弼说:“仁兄的用心小弟知道。你的那一举动,帮了我们的大忙,鼓舞了我们的士气。”他声音更低地说,“我们几个人经过反复会商、权衡,决定重新组织扩大秘密的宗社党。其宗旨是保卫朝廷,挽救大清,发展武装,搞一次宫廷政变,把大奸相袁世凯除掉,奕劻、那桐、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都在消灭之列!”

冯国璋一听,头“嗡”地涨大了,他的心被这惊人的消息压抑得沉沉的,喘不上气来。但他有很强的自制力,足以对付突发事变。他很快镇定下来,说:“好,我听你们的。”

良弼说:“事成之后,我们推举你当开国元勋、当朝宰相,我们的一切都听你的……”

冯国璋说:“贤弟,为了大清帝国,我连性命都可以不要,还考虑什么官职?有事你尽管吩咐。”

良弼说:“为了事情做得不露声色,团结更多的有志之士,对外我们不叫宗社党,叫‘君主立宪维持会’,选仁兄当会长。对内,我们是宗社党党魁。”

冯国璋不知道他们已发展到多少人,于是旁敲侧击地说:“光你我二人太少了啊!”

良弼说:“人不少。除你我之外,光骨干分子就有铁良、载沣、载涛、载洵、溥伟、善耆等十几个人。我们要继续发展忠于朝廷的有识之士,壮大力量。华甫兄德高望重,可多在军界联络一些知己。”

冯国璋说:“好。不过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稳妥、严密、谨慎,千万不可露出蛛丝马迹!咱们有没有掌握军队?”

良弼说:“目前还没有,不过正在做禁卫军的工作。此外,北洋军第1镇是铁良和袁世凯共同训练过的,大部分人听咱们的。北洋六镇中也会有不少满族子弟,他们会听咱们的。华甫兄,你要多做军队方面的工作。”

冯国璋怕他们搞暗杀,说:“我有个想法供你参考,我们要做得光明磊落,最好不搞暗杀,搞暗杀会失掉人心。”

良弼说:“暂时还没有暗杀计划,到时候再说。”

冯国璋松了一口气,说:“好,轰轰烈烈地干一场吧,这一天,我等很久了!”

良弼从内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冯国璋,说:“这里有一张文告,请华兄过目。”

冯国璋接过一看,是一张君主立宪维持会的揭帖,标题是“北京旗汉军民公启”。上写道:“袁世凯蔑视纲常,损辱国体……其居心更不可问。”要求朝廷上下“齐同振作,与革匪决战,以巩固圣清的万年邦基”……冯国璋看着看着,毛骨悚然,嘴里却不时在说:“好,痛快!还有吗?多给我几张,我在知己中散发。”

良弼高兴地说:“这里还有几张,都给你吧。”

冯国璋想,今天晚上,无论如何要把这个重要情报报告给袁世凯。

下午,冯国璋回到住所。一进家门,几个姨太太争着抢着往自己屋里拉冯国璋。冯国璋心里有事,正在着急,于是沉下脸来说:“走开,走开,烦死了!”几个人见老爷不高兴,挤眉弄眼吐舌头,扭搭扭搭回自己屋里去了。冯国璋跟彭氏说:“你大姐(指吴氏)死了,你就是一家之长,凡事不能由着她们性子来,要立些规矩。钱财你要管起来,不能让她们胡乱花费。还有,有事多跟家遂商量,家遂是个好孩子,要他学着管家。”

彭氏眼圈红了:“咳,我老了,不如妹妹们精明,讨老爷喜欢。自从大姐死后,三妹妹(指韩氏)更……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家还是让她当好。”

冯国璋拉着彭氏的手,爱抚地说:“你才多大年纪?哪就老了。我还像从前那样喜欢你。你大姐死了,我一直把你当正妻看。她们年轻不懂事,我把家交给她们不放心。以后有机会我好好说说韩氏,数她不安分。”说着,给彭氏擦眼泪,彭氏乘机把冯国璋的手抓在手里,贴在脸上。

彭氏高兴地说:“老爷,我给你烧个烟泡子。”

冯国璋问:“你会吗?”

彭氏说:“我学着点儿。”

说着,拿来烟具,夫妻二人亲亲热热地躺下。冯国璋刚抽两口,儿子家遂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爸爸,袁宫保回家时挨了炸弹!”

冯国璋忽地坐起来:“兔崽子,果真动手了!伤着没有?”

家遂说:“还不知道。”

冯国璋说:“备车!”

晚上,冯国璋轻车简从,悄悄地向锡拉胡同袁世凯的府邸驶去。为了避嫌,他已好久不登袁门了。今天,为了这件重要情报,他不得不亲自出马。他心里七上八下,又着急,又担心。急的是,宗社党羽翼渐丰,一旦翅膀长成,杀人越货,流血殒命,形势该如何掌控;担心的是,袁世凯伤势如何?精神怎样?有没有生命危险?假如袁世凯真的不行了,他要及早为自己打算。

坐在车里,他不禁想起昨天出席宫廷会议的情景。

这是朝廷研究“退位”的最后一次会议,也是冯国璋第一次列席这样的会议。这天,隆裕太后高高地坐在龙椅上,文官武将站了两大行。奕劻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把南方革命党的吁请朝廷退位书和优待条件念了一遍。奕劻话音刚落,武将中就有人一声断喝:“奕劻,你住口!你危言误国,该当何罪?!”

人们定睛一看,是良弼急匆匆跳出来。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头,瞪着血红的眼睛,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太后在上,恕奴才冒死进言。奕劻危言耸听,不足为信。想那孙文并没有三头六臂、火眼金睛,那革命党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没啥了不起!恳请太后易和为战,以便死里求生,枯里求荣,总比束手待毙好,请太后明察!”说着,“嘭嘭”连磕响头。

隆裕叹道:“良弼呀,快起来!我知道你一片孤忠。可你要知道,打仗是要流血,是要死人的。易和为战咱有多大把握?弄不好得罪了革命党,结果岂不更糟?”

良弼等主战派面露凄婉失望的神色,袁世凯等主和派脸上却露出得意的笑容。

良弼泪流满面,连连叩头说:“太后啊,恕奴才斗胆进言,大清江山得来不易,传到今天已历时二百七十年,难道就坏在我们手里吗?老佛爷说过:‘宁赠友邦,勿与家奴。’我大清就是亡在洋人手里,也比拱手送给革命党人好啊,请太后三思。太后啊,您老人家看不出来吗?有人广施贿赂,有人贪赃误国,有人包藏祸心,可要小心哪!”

载洵、载涛、溥伟、善耆等一齐跪倒,叩头齐说:“良大人句句实言,请太后深思。”

“住口!”那桐气势汹汹地走过来,指着良弼等人厉声质问,“你给我说清楚,是谁贪赃误国?是谁广施贿赂?是谁包藏祸心?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小小年纪,信口雌黄,成何体统?请太后明断!”说着,气得白胡子、小辫子乱抖。

奕劻也跟着跳脚,不依不饶。

良弼说:“谁心里有鬼谁知道。”

奕劻说:“拿出证据来!”

隆裕一拍龙案,大声喝道:“大胆!国难当头,不思团结,反起内讧,成何体统!不是念在危难之际,非治你们的罪不可!”

几个人诚惶诚恐,连连叩头谢罪。那隆裕伏在龙案上呜呜地哭起来,高呼:“列祖列宗在上,保佑我隆裕渡过难关吧……”

满汉大臣大多潸然泪下,大殿内外一片欷歔之声,好不凄楚!冯国璋心里也很难过。

哭了一阵之后,隆裕抬起头,擦去脸上的眼泪说:“诸位卿家,各抒己见,平心静气地说吧。”

善耆跪下道:“依奴才愚见,我们不妨一战,实在打不过再退位不迟。我们有冯军统统帅的禁卫军一万多人,有铁良编练、凤山指挥过的北洋第1镇,我们可以再招募一些义军;此外,尚有不少爱国的朝廷旧臣和满汉闻风向义之士,只要竖起一杆战旗,定会有成千上万的忠勇之士聚合于大旗之下;而且,友邦还可以帮助咱们。请太后降旨,我八旗子弟,无不愿战死疆场!”

隆裕凄然道:“冯国璋能征善战,忠心事清,可像冯国璋这样的忠勇之士毕竟太少了。至于八旗子弟,有几个不是志大才疏的酒囊饭袋?说到友邦,友邦又在哪里?他们都是趋炎附势之徒,平日里随着你的手转,一看你不行了,早跑到敌人那边去了。袁总理,你半天不说话,你说说吧。”

袁世凯赶忙跪倒在地,叩头说:“多谢太后垂爱,奴才不敢直言。”

隆裕道:“事到如今还拘什么礼节?起来吧,说说匪情。”

袁世凯见主和派占了上风,心里十分高兴,说:“恕奴才斗胆直言,目前局势十分紧张:潼关告急,山西求援,江宁失守,豫鲁不靖,京津直隶也在风声鹤唳之中。孙中山一面和谈,一面诉诸武力。他派鄂湘匪军为第一军,正沿京汉路北进,宁皖民军为第二军,向河南推进,约定两军于开封、郑州聚合;淮阳民军为第三军,烟台民军为第四军,向山东进军,约会于济南、德州;秦皇岛及关外民军为第五军,晋、陕民军为第六军,正向北京推进。如果第一、二、三、四各路军进军得手,即与第五第六两路军会合,直捣京师。前天,孙文发了一纸告北方将士民众的檄文,其蛊惑力之强、号召力之大,令人震惊!檄文发表后,北方将士、刁民无不蠢蠢欲动;南方各省更是跃跃欲战,北伐之声喧腾南北。且把我袁某骂得一钱不值,不是骂我是满奴,就是骂我是汉贼,臣下真是两头受气,左右为难。”说着,煞有介事地抹起泪来。隆裕心软,自己也跟着垂泪。袁世凯接着说:“上学的学生也情愿抛书弃学,唱和北伐团;醉心文明的女子,情愿组成北伐队;还有什么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男女敢死队、红十字会救援队,等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就是梨园子弟、楚馆歌妓,也纷纷卸优换装,投入什么北伐团、北伐队;各国侨商也聚财纳资支持党人。太后啊,这咄咄逼人之势,岂容轻觑漠视?奴才斗胆直言,望太后明察。”

袁世凯偷偷瞟着隆裕,见她早吓得面色蜡黄,颊肌颤抖,别的大臣也不寒而栗,噤若寒蝉。

忽然,良弼大声喝道:“袁世凯!你长敌人志气,灭己人威风,居心何在?!”

袁世凯微微一笑,镇定自若地问:“句句实言,何言居心?据实不报,难道你让我犯欺君之罪吗?”

良弼急道:“据我所知,根本没有那么严重!”

袁世凯反唇相讥:“良弼将军,那就请你说一说吧。”

良弼被噎得张口结舌。

隆裕不耐烦地说:“住口!袁世凯,在这大兵压境之时,你做了哪些部署?”

袁世凯滔滔不绝地说:“回太后,臣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派唐绍仪为代表赴沪宁议和,一是做了战斗部署。臣饬令新任山西巡抚张锡銮率一镇的兵力往攻娘子关,进窥太原城;饬令陕西都督允升,由甘肃招募新军,从平凉窥陕西乾州;调河南军西扼陕西潼关;着皖北将军倪嗣冲进驻颍亳;命南京败将张勋,由徐州招集散军,进攻宿州。尽管如此,我军连连失利,纷纷驰电告急,而其他新军大多倒戈,再无可用之兵。”

隆裕问:“你不妨直言,南方议和到底有多大诚意?”

袁世凯振振有词地说:“孙文、黄兴屡次发电,代表唐绍仪也屡次投书,南方保证言而有信,只要清室退位,他们绝不食言,保证清室尊号不变,保证履行优待条件。”见隆裕太后动了心,他进一步蛊惑道,“太后,自古以来亡国之君无不受杀戮之祸,古今中外历史斑斑可考。今天,大清皇帝退位,仍保证尊号不变,尚能享受荣华富贵,这是古今绝无仅有的创举,我们在谈判中煞费苦心,好不容易争得这些优待条件,实属难能可贵,尽到了做臣下的一片苦心。”

隆裕不时点头称是,说:“事关重大,其他大臣再说说。冯国璋,你也说说。”

冯国璋心里一哆嗦。因为这是军机和内阁会议,他只是列席,本来没有发言权,他本人也没有准备。隆裕这一军将得他措手不及。主战?势必得罪袁世凯;主和?又得罪良弼等人,而且“卧底”计划也会告吹。冯国璋不愧为冯国璋,随机应变的本领就是高,他马上镇定下来,说:“回太后,奴才是一介武夫,没有多少道理好讲,只知道效忠朝廷,效忠太后。太后说打奴才就狠打,太后说和奴才坚决服从。奴才沐浴皇恩,愿以死相报!”

他这几句既圆滑又得体的话,说得隆裕非常高兴,又不伤害任何人。

邮传大臣梁士诒说:“现在财政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竭国库所有,也不够支付一个月的军饷了!”

全场鸦雀无声。主和派暗自发笑,主战派蔫了头。外务大臣胡惟德火上浇油地说:“根据各方消息得知,外国人想趁乱出兵,中国将有再次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两个人虽然都没有正面帮助主和派说话,但这种对主战派迂回包抄的战术更厉害。他们的发言无疑是两声闷雷,敲击着人们的心。大殿里的气氛十分压抑,每人嘴上都好像贴上了封条。

民政大臣赵秉钧忽地站起来,大声喊道:“今天开会,明天开会,议来议去,议而不决。不如我们内阁全体辞职,以谢国人。”说罢,也不管君臣体统,气鼓鼓地扬长而去。胡、梁二人也一言不发地跟在他后边走了。

隆裕长叹一声,半晌才有气无力地说:“退朝,容我再考虑考虑。”

冯国璋百感交集,闹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袁氏府邸到了,冯国璋停止了回忆。袁氏门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十分森严。许多探视者被门上“杜门谢客”的牌子拒之门外,但冯国璋不受此限。冯国璋在差弁引导下,来到后院袁世凯的卧室门前,大公子袁克定、军警头子赵秉钧和今天当值的七姨太叶氏,接到门卫电话都迎在门口。寒暄之后,冯国璋被引进接待室。

冯国璋急不可待地问:“恩帅贵体如何?”

袁克定笑笑说:“很好。正在屋里跟唐绍仪发脾气呢。”

冯国璋问:“今日东华门之事,没有伤着老人家吧?”

袁克定玩世不恭地说:“没有。老爷子金身贵体,炸弹伤不了他。”

冯国璋长出一口气说:“阿弥陀佛,可把我吓坏了。刺客抓到了?情况怎样?”

袁克定说:“赵兄知道始末,请他给你说说。”说完走了。

赵秉钧叙述了近况。

前些天,袁世凯听说孙中山当选总统,成立临时政府,气炸了肺,急得天天拍桌子,瞪眼睛,发脾气。他针对当前局势,想了五条妙计:一、派遣间谍、特务打入革命军内部,做分化、瓦解工作;二、高价收买革命党内的动摇变节分子;三、加紧勾结洋人,为自己帮腔说话,给朝廷施压;四、疯狂镇压北方革命党,以稳住自己的阵脚;五、加紧“逼宫”,迫使朝廷下台。袁世凯把主要精力放在最后一条上。

针对逼宫,他采取了几项措施:

首先,继续收买奕劻、那桐之流,让他们在朝野上下替自己说好话,大造非袁不能挽救大清的舆论,甚至不惜重金贿赂隆裕太后宠信的太监小德张。因为隆裕是个庸碌无能之辈,遇到难事只会哭鼻子,她对小德张言听计从,宠信有加。袁世凯摸透了这点,拼命在小德张身上下工夫。指使他在隆裕面前说他袁世凯如何忠心事清,革命党如何咄咄逼人,清兵如何不顶用;说现在如何外援无望,粮饷难筹;说若不答应革命党的要求,他们杀进北京,皇宫上下性命难保,若依从他们,让位之后,享受优待条件,可安居深宫,享荣华富贵。奕劻、那桐和小德张里应外合,布下圈套让隆裕钻。

其次,为了哄骗隆裕太后,袁世凯还私印假《顺天时报》,每天派人送到宫中。该报是日本出版的汉文报纸,颇有权威性,隆裕每天必读。假报上连篇累牍地刊登“国内外”的所谓“消息”、“动态”或“评论”,大放朝廷应该尽早让位的空气。

此外,他还收买了大批地痞、流氓,大造革命军已潜入北京,要杀人、要逼宫、要暴动的舆论,把个北京城搞得风声鹤唳,惶恐万状,吓得市民、商店、衙门天一黑赶紧关门闭户。

1912年1月16日的宫廷会议散后,袁世凯乘坐一辆朱轮双套马车,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地走出东华门,向他的府邸走去。经过丁家街三义茶馆门前时,猛听“轰隆”一声巨响,一颗炸弹从三义街茶馆楼上扔下来,驭手刘二趁人慌马乱,快马加鞭飞驰而过。马车冲到祥官坊酒楼时,说时迟,那时快,又一颗烈性炸弹从酒楼上飞来,紧跟在马车旁的卫队营管带袁振邦、内尉差官杜琪和一名卫兵及两匹马应声倒在血泊里死去,另一名随从被炸成重伤,此外还有两个过路人也被炸死。袁世凯的卫队开枪还击,刘二不敢怠慢,驾驭着马车,在滚滚烟尘中飞驰而去。出事的瞬间,大批军警闻讯赶来,当场捕到刺客张先培、黄三荫、陶鸿源、李怀英、傅恩训、薛荣、许同华、肖声、黄永祥、杨禹昌等十人,尚有数人逃得杳无踪迹。马车回到宅邸,袁世凯被卫兵搀出车厢,卫兵问:“大人,没伤着碰着吧?”袁世凯笑笑说:“没有,不过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刚要起步,忽听“扑通”一声响,回头一看,右侧枣红马颓然倒地,因流血过多死去。左侧枣红马安然无恙。袁世凯走过来,蹲在地上,拍着马头说:“你为老夫立了一大功,我感谢你。来人哪,把它抬到后花园埋起来,再立上一块‘义马救主’的石碑。”说着,一摇一摆地进了屋,一头躺在炕上。

冯国璋心里着急,惦着自己要办的事,告别赵秉钧,径直来到袁世凯的上房。只见袁世凯头上缠着湿毛巾,身穿紫色内衣,像个大肚弥勒佛,围着被子坐在楠木雕花大龙床上。两个姨太太一左一右给他捶肩打背。

袁世凯一见冯国璋,笑眯眯地说:“华甫,坐下。”

冯国璋说:“恩帅逢凶化吉,实乃苍生造化。”

袁世凯哈哈大笑:“老夫因祸得福。他们不是说我袁某跟革命党穿连裆裤吗?这次革命党倒帮了我的忙。哈哈,这叫歪打正着。华甫,有事吗?”

冯国璋说:“恩帅,我有重要事情禀报。”

袁世凯支走两个侍妾后说:“说吧。”

冯国璋凑到袁世凯跟前,把良弼在西苑跟他说的话添枝加叶地说了一遍。袁世凯狠狠地骂道:“他妈的,这小子果然厉害。此人不除,定成后患,得给他点颜色看看。”他的眼中充满杀机。

冯国璋说:“是不能便宜了他。”可他想起铁良、良弼等人对他的盛情、赞誉和许诺,又觉得于心不忍。

袁世凯转了话题说:“华甫,从明天起我不再上朝。一切由胡惟德、赵秉钧全权办理。这样可能更好些。明天我就鼓动上次联名发电的将领,再发一个逼宫电。这次要狠一点儿,要吓破隆裕和主战派的胆。不过,上次是四十八名将领,这次是四十七名,独独少你一人,这样对你的处境会好些。现在,我不担心隆裕和载沣,我担心的是良弼,尤其怕他鼓动禁卫军闹事,那就非流血不可了。要知道,在北京,咱们的军队不多,真打起来,不太好对付。”

冯国璋说:“恩帅,要我做什么?”

袁世凯说:“隆裕下退位诏书就在这一两天了,我要你做好两件事:第一,把良弼看起来,不让他接近禁卫军;第二,把禁卫军稳住,让他们顺利地接受清室退位。这两件事很难做,说不定要付出血的代价。华甫啊,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帮我把两件事办好。只要他们不闹事,一切都好办。我拜托了!”说着,抱拳作了一个揖。

冯国璋刷地立起来:“不敢当。恩帅,国璋即使豁出性命,也一定将这两件事办好!”

冯国璋在回家路上越想越怕。良弼像一条疯狗,决心孤注一掷;禁卫军像一桶火药,只要溅上一粒火星就会爆炸。自己两头为难,怎样化险为夷?他不禁毛骨悚然,冷汗直冒。怕死偏遇掘墓人,冯国璋一进家门,总管惶恐地跑来禀报他:“老爷,西山出事儿了!”

冯国璋一听,头“嗡”的一声涨大,眼前直冒金花,他急问:“什么事?”

管家说:“恽参谋长在上屋等候多时了。”

冯国璋急匆匆地来到上房,恽宝惠、冯家裕迎了上来。冯国璋急问:“什么事?”

恽宝惠说:“您走后,扎拉芬、阿西标、忠和、崇林、阿勒精阿等人就一直躲着我们,鬼鬼祟祟地走出走进。下午,大部分士兵不出操、不练队、不上课,刘协统叫他们,他们居然不服从命令。刘协统把两个带头闹事的人关了禁闭,结果,去了大群人把禁闭室砸开,放出他们。吃晚饭时,食堂里没有几个人,还三一群五一伙地穷叽咕;晚上点名时,满族士兵大多不在,有人发现他们在西山开黑会。他们放出风来:谁胆敢宣布退位,就杀进城来逼宫。晚上还发现‘誓与袁贼血战到底’的黑帖子。”

沉吟良久,冯国璋说:“不要紧,现在退位未定,他们还不至于闹事。你们回去继续监视,但不要正面冲突。对他们动硬的不行,必须慢慢诱导,不可打草惊蛇。我等会儿打电话告诉曹锟、段芝贵,让他们小心守卫京城。你回去可以和姚宝来说,就说我跟良弼正在多方疏通,劝说太后易和为战,先把他们稳住,我再给姚宝来写封信,姚宝来还是可靠的,多跟他聊聊。”

恽宝惠问:“信我们捎着?”

冯国璋说:“不,你们悄悄地回去,信我派人送去。”

恽宝惠问:“打电话不好吗?”

冯国璋说:“不,现在情况十分复杂,电话上说话不保险。为防止有人偷听,以后你给我打电话要用暗号。”

恽宝惠、冯家裕答应着走了。

他们走后,冯国璋坐下给姚宝来等人写信,大意是:我与良弼诸公正在力陈太后易和为战,已略有进展,望你们耐心等待,静候佳音,不可轻举妄动,坏我大事。然后,把他和良弼的名字签上,派飞骑送往西山。他想:稳住一天算一天。

经过一次次马拉松式的会议磋商和明争暗斗,经过一次次哭陈、龃龉和挣扎,清室终于俯首认输了。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偕宣统皇帝溥仪在乾清宫颁布退位诏书。内阁秘书处通知冯国璋届时参加仪式。

早晨七点多钟,冯国璋乘车向皇宫走去。但见东华门内外军警林立,戒备森严。各官员的大小车辆辚辚驶过,护车卫队傍车而行。因为害怕宗社党狗急跳墙,又怕革命军乘机肇事,参加仪式的官员无不提心吊胆。上朝前,冯国璋就听说过不少议论,什么“诏书一下天下太平”,“诏书一下,清朝天下就只限在紫禁城内,再也不管事”,“就怕良弼们不甘心,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呢”……

冯国璋到达乾清宫不久,各部文武大员陆续到齐了。袁世凯自从丁字街遇炸后,一直请假不朝,奏请由外务大臣胡惟德做他的全权代表。今天的退位仪式也由胡惟德率文武大臣领衔。这时,各部大臣以及奕劻、那桐、载沣等全来了,只是不见良弼、善耆、溥伟、载洵、载涛等人。除唐绍仪穿军服、佩军刀外,其他人依然垂着长辫子,戴着顶戴花翎,穿着朝靴套袍。冯国璋不时跟众官寒暄、交谈。他们在乾清宫门东南角廊子里坐等听宣,一边说着话,一边喝着盖碗茶。那廊子很大很长,有好几间屋子大,是朝廷重臣候旨听宣的地方。不一会儿,太监站在乾清宫阳台上喊:“请诸位大臣上殿听旨。”

这时,胡惟德站起来,文左武右带领大家鱼贯而入。胡惟德走到离宝座一丈来远的地方站住,文东武西呈扇面形两行分立,四个侍卫分立两侧宫门附近。这时,一个太监走进去,高呼:“恭请太后御驾!”

先出来两个太监分立宝座两边,然后隆裕太后和六岁的小皇上一前一后走出来。胡惟德带领大家三鞠躬。这是大臣们有史以来第一次上朝行鞠躬礼。隆裕哭丧着大长脸,微微点头作为还礼。这时,身后又跟出几个太监分立左右,隆裕步履沉重地登上三步木台阶,坐在中央宝座上,溥仪坐在一旁的一张龙椅上。

胡惟德前行一步,身子向前微微倾着说:“总理袁世凯因受惊吓,身体欠安,未能幸临见驾,特命臣下胡惟德率各位大臣给太后、皇上恭请圣安!”

隆裕说:“是了。”把预先写好的诏书拿在手里,说,“袁世凯世受皇恩,把这样艰难的局面应付到今天,为国家、为皇室出了不少力。如今又为清室、为满蒙各族争来优待条件,使国家化干戈为玉帛,使南北双方、黎民百姓尚属满意,这也是不容易的。我和皇上为了让全国百姓早一天过上安乐日子,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所以,我按议和条件,把国家大权交出来,交给袁世凯办理共和政府。今天正式颁布退位诏书,使天下早享太平。”

隆裕说这些话时有气无力,近乎哭腔,脸上带着凄苦悲凉的表情。说完,她慢慢地站起来,把手里的诏书递给胡惟德:“胡惟德,你把我刚才的意思告诉袁世凯,把诏书交给他,叫他好自为之,妥善处理吧。”

胡惟德连忙恭恭敬敬地走到隆裕宝座前,鞠着躬把诏书接过来,说:“太后深明大义,睿明鉴远,顾全百姓,体恤万民,袁世凯和群臣,绝不会辜负太后一片慈衷善意。敬祈太后保重贵体,福寿天齐。”

这时,大殿内气氛肃穆,文武百官敛声屏气。隆裕哀婉地点点头,眼里含着泪花,含混不清地说了一句什么,强忍悲痛,慢吞吞拉起小皇上走下宝座。太监们垂头丧气地跟在后边向后宫走去。文武大臣没有言语,步履沉重地走出宫门,上了马车,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而去。冯国璋是忠于清室的,他见到刚才悲凉的场面和隆裕的凄苦表情,心里一阵阵绞痛,眼泪禁不住溢出眼角,赶忙又偷偷地擦掉了。

外交大楼内外同东华门一样戒备森严,由门口到正厅,站满荷枪实弹的卫兵。一进正厅,两边早站满不够进乾清宫品级的文武百官、政府要员。正厅中央摆着一张大条案,条案中间放着一个紫檀雕花大帖架。大厅里人虽摩肩接踵,但十分庄严肃静。胡惟德刚进大厅,多少天不露面的袁世凯不请自来。只见他满面红光,神采奕奕,脸上堆着笑容。胡惟德站在正中,袁世凯毕恭毕敬向诏书深鞠一躬。胡惟德用双手把诏书递给袁世凯,袁世凯躬身双手把诏书接过来,随即展开,举过头顶在空中转了半圈儿,放在大帖架里陈列起来。胡惟德把隆裕的话向袁世凯学说一遍,并说:“太后把国家大权交给宫保,请宫保早日组织共和政府。”

袁世凯说:“遵旨。诸位辛苦了,请到后厅赴宴去吧。”大家随着袁世凯向后厅走去。走到院里,忽然一个人急匆匆朝袁世凯走来,跟他耳语几句。袁世凯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回头寻找冯国璋,并向他招手。冯国璋赶忙迎上去,袁世凯扶着冯国璋的肩小声说:“西山来人,士兵有哗变之意。你快回去,我派军队接应你。”

冯国璋说:“不,不,千万不要派兵,那会弄巧成拙。卑职一人前往。”

“万望保重!”

“多谢总理关照,我去了!”

禁卫军兵营里充满杀气腾腾的气氛。满族军官已派兵把张联棻、恽宝惠、冯家裕等汉族官员监视起来,不管他们走到哪里,暗中都有人盯梢;兵营内外增岗加哨,如临大敌,除各哨位增加兵员外,还增设许多流动哨和暗哨。过去几天换一次口令,现在一天换几次口令;过去没有勤务的官兵可以请假、外出,现在取消一切休假;过去休息、睡眠可以脱衣、脱袜,今天一律枕戈待旦、戎装在身。此外,他们还组织了马队、车队、炮队、救护队、预备队和特别行动队,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就在这时,冯国璋的身影进入哨官望远镜的视野,哨官对身旁的传令兵说:“向大人报告,冯国璋来了。”

传令兵跑进兵营,不一会儿协统姚宝来,标统忠和、扎拉芬、崇林等跑出来。姚宝来问哨官:“带来多少人?”

哨官说:“报告大人,只有十几个卫兵。”

姚宝来接过望远镜仔细观看:“怪呀,好像真的没有人。”他大声喊:“他妈的,还怔着干什么?都隐蔽起来!”

冯国璋骑着一匹快马,带着十几名卫士急匆匆向军营飞驰。走到离军营千八百米时放慢脚步,阎升打马跑到前面说:“老爷,我看不对劲儿呀,他们好像布置了警戒线,回去调兵吧。对这些满牛不能客气。”

冯国璋斥道:“胡说!”

阎升急道:“老爷,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呀!”

冯国璋说:“你们只要不动武,我就很安全;你们要是鲁莽,我的性命就难保了。董福胜!”

董福胜答道:“有!”

冯国璋说:“你把这封信亲手交给总理。”冯国璋担心袁世凯贸然调兵,会激起兵变。因此,他把提前写好的这封信派人送去。信上写道:“诸事如意,切莫发兵。”冯国璋对董福胜说:“你要是看见援兵和军警前来,务必把他们截回去。记下了吗?”

董福胜回答:“记下了。大人我走了,您要保重啊!”说着,拨马飞驰而去。

阎升嘟囔道:“人更少了。”

冯国璋说:“少啰唆,走!”

众人双腿一夹,向兵营飞驰而去。

军营里一片慌乱:“来了,来了!”“他妈的,站远点儿!”“退下去,退下去!”

军营外,冯国璋下了战马,不慌不忙地朝大门走去。卫兵紧跟在后边,准备随时为主人做出牺牲。姚宝来等迎上来,纷纷请安问好。冯国璋坦然地寒暄、还礼。

冯国璋问:“参谋长他们呢?”

姚宝来说:“大人来前未见通知,他们可能不知道吧。传令兵,去请张、恽几位大人。”

冯国璋等来到小议事厅坐下,东拉西扯问了些兵营的事,姚宝来作了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不一会儿,恽宝惠等人来了,大家坐好开会。卫兵摸着手枪,警惕地站在门口。窗台下有许多人在偷听,走廊里有不少人在走动。

冯国璋说:“今天与会者都是各处总办和标统以上的将领,是一些有头脑有韬略的人。今天我向大家宣布一件事:上午八时,隆裕太后正式下了退位诏书……”

说到此,呼啦啦站起七八个人,七嘴八舌地嚷起来:

“我们坚决不答应!”

“她退位大清不退位,我们不退位!”

“我们要为大清血战到底!”

竟有人放声大哭,会场气氛一下紧张起来。阿勒精阿说:“传令兵,通知行动队做好出发准备!”

冯国璋“啪”地一拍桌子站起来,流着泪说:“嚷什么?!你当我愿意,我心里好受?”他这一招儿效果颇佳,几个人慢慢地坐下来。有人说:“都坐下,坐下,听大人讲!”

冯国璋想:跟这些人不能光动硬的,因为他们大多是亡命徒;也不能不动硬的,他们一向欺软怕硬。对他们一定要软硬兼施,软中有硬,还得多用计谋。于是,他痛心疾首地说:“兄弟们,这些天我睡不着,吃不下,坐卧不安,我也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想铤而走险。可是,我个人身家性命是小,千万人的血流殒命事大啊!我们不能做千古罪人呐。”

阿勒精阿站起来说:“冯大人,恕我冒昧,都说你是忠义之士,难道你就眼看着大清江山亡在你我之手吗?”

冯国璋说:“说到亡国,我不信。如果说亡,顶多是少数人亡,国家没有亡,民族没有亡,是比以前更进了一步。”

阿西标说:“大人,看来你是顺了人家的裤腿儿,好快啊!”

冯国璋说:“常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不能让成千上万的士兵做无谓的牺牲,那样,不仅你们的妻儿老小会骂我,成千上万的妻儿老小都会骂我。女人没有丈夫,儿子没有老子,父母没有儿子的惨相,你们愿意看到吗?”

阿西标说:“你甭说那么可怕,大不了一死,我们管不了那么许多!”

冯国璋说:“好啊,你拼吧,你杀吧。太后、皇上、大臣们都认了,你拼个什么劲儿?人家不如你?你睁眼看看,全国还有几个省份没有独立?大清地盘还有多少?你跟革命党交过火吗?我可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北洋精锐部队都不是革命党的对手,我们这点人不是白送死吗?兄弟,现实点吧,不拼还能保住禄位,要拼一切全完了。不光你完,别人也跟着完。你愿意吗?袁世凯早做好准备,革命党早支好架势,巴不得我们去拼呢!”

忠和说:“冯大人,我们真能保住禄位,保证日后不一个个被收拾吗?”

冯国璋拍着胸脯说:“这点你尽可放心,协议明白无误地写着,谁也推不了。协议说:清朝尊号不变,满蒙待遇不变,禁卫军待遇不变。弟兄们,古往今来没有不亡之国,我大清朝这样体面地退位,以前没有,往后也不会有。哪朝败亡不是滥杀无辜?太多了,太多了……”

扎拉芬说:“别嚷了,请冯大人念念优待条件。”

冯国璋刚要念,忽听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嚷声:“站住,再走我开枪了!”

“蠢货,你敢?看我不把你砸成肉酱!”

“长官正在开会,不许进!”

“滚开!”

“砰”的一声门被踢开,几十个杀气腾腾的士兵闯进来,枪口和刺刀对准冯国璋和汉族军官,大家吓得面如土色。冯国璋硬撑着问:“你们要干什么?”

领头的说:“对不起大人,俺们信不过当官儿的,要求你到广场上跟当兵的去说。”

恽宝惠哆嗦着说:“弟兄们,有话好说,不可鲁莽。”

张联棻说:“广场不能去,不能去。”

另一个士兵说:“放心,我们不会伤害军统,只要他把话说清楚。”

其他人说:“我们怕有人出卖我们。”

另一些人附和说:“对,走吧,走。”

冯国璋哈哈一笑:“弟兄们这样热情地邀请我,我焉有不去之理?我本想给长官们开完会再去,现在去也好。你们去集合队伍,我们回头就到。”回头对军官们说:“咱们一起去吧。”

冯家裕小声说:“四叔,你、你不能去呀!”

冯国璋大声说:“我冯国璋心系大清,问心无愧,哪里都敢去。”

广场中央放了一张高桌和几把椅子。三个步兵标、一个炮兵标、三个马队营以及工程营、轴重营(多系旗人)都来了,把以汉人为主的步兵标和汉人军官围在中心。不知谁通知了附近防地的驻军,火器营、圆明园营、健统营也气势汹汹地跑来了,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通向广场中心留了一条羊肠小道,冯国璋在贴身护卫的保护下向高桌走来,后面跟着刚才开会的军官们。成千上万双眼睛注视着他们。冯国璋感到自己像走在杀机四伏的密林中,随时有丧命的危险。

时值阳历二月上旬,阳光惨淡,寒气逼人,可是,广场上一万多人好像谁也不感到冷。气氛紧张得使人透不过气来,静得能听到咚咚的心跳声。只有从北国吹来的寒风,在西北边的山顶上肆虐地吹着,把隐隐约约的嗡嗡声传过来……

冯国璋边走边想,一旦自己处置不周,言语失误,一万多人情绪失控,就会做出鲁莽的行动,我一定要镇定、冷静。他高高地站在高桌上,用凝重、浑厚、尾音很重的河间府乡音喊道:“兄弟们!我很沉痛地宣布一个大家不愿意听,我也不愿意说的消息:今天上午,隆裕太后下了退位诏书……”

会场一片骚乱,人们七嘴八舌地嚷:

“不算数,俺们不承认!”

“为大清帝国而战!”

“打倒软骨头!”

“打倒满奸!”

冯国璋摆动双臂,把呼喊声止住:“弟兄们,你们要相信我冯国璋,就让我把话说完。现在我把优待条件念给大家听,希望不要打断我。听完后你们不满意,想拼,冯某跟你们一块儿拼;想死,冯某跟你们一块儿死……”

(甲)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

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之。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禁宫。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候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其旧。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第七款:大清帝国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第八款: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第一款: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并得传袭。第二款: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之公权及其私权,与国民同等。第三款:清皇族私产,一律保护。第四款:清皇族免兵役之义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一)与汉人平等;(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四)公民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拨给宫产,以资补助;(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信仰自由。

以上条件,除丙款各条另行宣布外,余均列于正式公文,由中华民国政府照会各国驻北京公使。

万人广场鸦雀无声,冯国璋越发自信,他接着说:“下面我宣读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旗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钦此

冯国璋说:“公文宣读完毕,现在请大家提出质问,我一一回答。”

会场片刻宁静之后,终于爆发了一片喧闹声。

姚宝来说:“别乱,别乱,一个个提!”

有人问:“你能保证大清尊号永远不变吗?你能保证革命党说话算数吗?”

冯国璋说:“协议上明白地写着:交权不交位。国内外无人不知,谁也抵赖不了。假如有人不认账,外国人不答应,咱们也不答应!”

有人问:“你能保证不解散禁卫军吗?”

冯国璋说:“只要有我冯国璋在,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谁也休想拆散我们!”

有人问:“你敢保证汉人不欺侮满人吗?”

冯国璋说:“只要让我听到见到,我冯国璋为朋友两肋插刀!”

有人问:“我们的官职俸禄真有保证吗?”

冯国璋说:“只要我活着,一保到底!”

突然,台下一阵争吵:

“行了,别蹬鼻子上脸了,满牛!”

“你说什么,汉鬼?你再说一遍!”

“说又怎么样?我说你们得寸进尺!”

“放你妈的屁!”

“放你妈的狗臭屁!”

两个人同时举起枪,虎视眈眈指向对方。满人为一方,汉人为一方,各自抄起武器对峙起来,中间只隔两三米的距离,一场血战就要发生……

冯国璋大声说:“什么人,什么时候,还这么不识时务?!这还用别人拆散吗?还用别人打倒吗?自己打倒自己嘛!你们不是开枪吗?照我开好了,我冯国璋为你们操心太多了,来吧,照这儿打,打呀!”

全场鸦雀无声。

沉默了一会儿,冯国璋说:“现在,听我命令:愿意跟我冯国璋走的,坐下!不愿意的,你们马上离队,到别处火并去,我不管你们!”

官兵们陆续坐下来。十个八个,三十个五十个,后来,大部分坐下来,只剩下十几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尴尬地站在那里,手里的家伙都放下了,最后,也慢慢坐下来。

冯国璋说:“兄弟们,团结起来吧,只要我们抱成团儿,就没有人敢拆散我们,摆布我们!”

有人喊:“冯大人说得对,说得好啊!”

众人一齐大喊:“听冯大人的话没错!”

有人问:“冯大人,你以后是不是要随革命党?”

冯国璋坚决地说:“不!不管任何时候,我决不同革命党人为伍!倘若我违背诺言,你们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开枪杀我,不许家属报复。你们若不信,可以当场推举两个人出入监视我!”

人们七言八语,交头接耳。当场有不少人举起胳膊愿意充当这一角色。最后,由两个标各推出一个正目(班长)。他二人在掌声中雄赳赳地走到冯国璋面前。

冯国璋说:“请二位向大家通报姓名。”

一个叫福喜,满族人。一个叫德禄,蒙古族人。

冯国璋说:“好,一个福喜,一个德禄,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我的副官,每人发手枪一支、好马一匹。”

欢声如潮,掌声雷动,群情激奋,冯国璋被狂欢的士兵抬起来。

由于受寒和精神紧张,冯国璋病倒了。他声音嘶哑,周身无力。他在床上躺了三天,为完成一件大事由衷的高兴。

这天,他刚刚起床在院里散步,忽然差弁慌里慌张地跑来:“老爷,不好了,良弼大人遇刺了,差人来请老爷。”

冯国璋松弛的神经又紧张起来,不顾家人阻拦,说:“备车!”

冯国璋坐在车上想:是谁杀害良弼?革命党,主和派,还是内讧?他一个个都否定了才想到袁世凯。对呀,袁世凯曾向他暗示过。根据袁世凯以往的手段,他是干得出来的。从私人友谊上讲,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冯国璋跟良弼的关系都不错。良弼有才干,有头脑,办事认真,居官清廉,而且刚直不阿,始终忠于清室。自从袁世凯让他“卧底”以来,良弼信任他,迁就他,寄希望于他;可他却欺骗他,加害于他。因此,他的良心每每受到谴责。

“吁——老爷到了!”冯国璋从遐想中回到现实,赶忙下了车,往良弼的寓所走去。

良弼的住所跟王公大臣的豪华府邸简直没法比。他的府邸门庭冷落,墙皮剥脱,门卫数量很少,院落窄小,房屋破旧,室内陈设也很简朴。这在权臣中是十分少见的。冯国璋在老管家的引导下来到上房,与良弼的一妻二妾见了面。一见面,她们赶忙跪下哭起来。正妻悲切地哭诉道:“大哥,亲人哪,你可来了!他阿爸怕是不行了。平常那些狐朋狗友,狗尾巴似的随着转,现在一听说出了事儿,跑的跑,逃的逃,一个也不露面儿了。大哥呀,你跟他朋友一场,快救救他吧!”

冯国璋搀起她们:“他婶子,快快请起。贤弟他现在何处?”

正妻说:“在日本人开的福冈医院里。”

冯国璋说:“我去医院看他,回头我再来。”说着,坐上马车,急匆匆朝医院赶去。

原来,袁世凯越想越感到良弼是个危险人物,一定要想办法除掉他。一日,他把儿子袁克定找来商量办法。袁克定说:“这容易,让赵秉钧物色两名刺客把他杀了算了。”

袁世凯说:“不行,我不能落下千古骂名,我要借刀杀人。你跟汪精卫不是把兄弟吗?可以让他帮忙。”

袁克定说:“这好说,我这就去。”

袁世凯说:“慢,你要影射着说,别把我露出来。”

汪精卫是个精细的人,正在煞费苦心地向袁世凯献媚取宠。袁克定一说,他就明白了袁氏父子的意思,当即拍着胸脯说:“包在我身上!”汪精卫想:自己也是风云人物,可不能再做出荆轲刺秦王的蠢事,我也来个“借刀杀人”吧。当晚,他坐上火车来到天津,找到当年跟他一同刺杀摄政王载沣的好友黄复生。凭着他的花言巧语,把袁氏父子“杀一人可定全局”的道理说了一遍,黄复生答应尽快物色合适人选。

正当黄复生绞尽脑汁之际,一个人来拜访他。此人叫彭家珍,三十多岁,血气方刚,四川人,是黄复生的同乡,是个老同盟会员,曾在奉天巡抚程德全部下任职。武昌起义后,程德全当了江苏都督,彭家珍投靠于他,程德全任命他为东北招讨使,派他回去做军队的起义工作。彭家珍路过天津来看黄复生,黄把刺杀良弼苦无人选的事说了一遍,彭家珍当即欣然说:“交给我吧!”他从黄家拿了两颗炸弹,秘密潜入北京。他在奉天讲武堂当教员时,身边存有讲武堂总办崇恭的几张名片。他在北京雇了一辆马车,来到光明殿良弼的寓所,假冒崇恭去会良弼。良弼外出未归,彭家珍正想回客栈时,突然看见一个青年军官乘马车而来,在门前下了车。彭家珍知道这就是良弼,急忙上前叫喊:“良大人,请留步!”良弼问:“你是何人?”彭家珍晃着手中名片:“我是崇恭大人的部下,有要事向大人禀报。”良弼心中疑惑,就在这时,彭家珍早把藏在袖筒里的炸弹接连扔了过去。随着两声巨响,彭家珍倒地身亡,良弼身负重伤倒在血泊里。家人闻声赶来,把良弼背进屋里。良弼已奄奄一息,不省人事,被送到日人医院。

冯国璋来到医院,走进良弼的病房,屋里冷冷清清,只有一个家人侍候。良弼脸色蜡黄,气息微微,左下肢空落落的。冯国璋跟家丁交谈几句,俯下身子轻轻叫道:“贤弟,贤弟,醒醒,我是国璋啊。”

良弼慢慢睁开眼睛,沉吟良久才强打精神,有气无力地说:“华兄,你来了?我不行了……”说着,两滴眼泪溢出干涩的眼角。

冯国璋动了恻隐之心,眼睛湿润了。他拉着良弼的手说:“贤弟,好好养伤吧,会好的。”

良弼闭了一下眼睛又勉强睁开,断断续续地说:“华兄……我的好……兄长,我到死……也感谢你。我……不行了,重振……大清……的大业,全托……付给……兄长了。”

冯国璋紧握良弼的手,无言以对,竟至泣不成声。良弼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信任、哀婉的笑容,一命呜呼。

同类推荐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
  • 谋略始祖:姜尚

    谋略始祖:姜尚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热门推荐
  • 花开花落一世情

    花开花落一世情

    时空之间,谁是谁的点缀,谁又是谁的过客。我踮起脚尖,指缝间依旧流出的,是回忆与爱恋。你看那俗世的烟火,可能换来你的迷离。时间无法挽留,你的浅笑,悲空了时间,忘却了岁月,神已无能为力,那便由我渡你。沐沐,我留住了时间,可是我抓不住的,就只是一个你而已。沐沐,你可在…
  • 夜的咏叹章

    夜的咏叹章

    起风了,日落了,时代风云变幻,夜,即将到来。在这黄昏时分,他被人逼迫,离开故土。他是叛国了,但是又有谁记得这个国家曾带给他的伤害?
  • 泥行记

    泥行记

    金大安三年冬,中京城外大雪纷飞,凛冽的寒风猎猎的刮着,城下的雪几有没足之势,教人难以出行。自蒙古大军过紫荆关,居庸关,便直逼中都,数月间亦朝此而来。数月前的野狐岭大战,金军大败,国内上下震惊,蒙古铁骑如洪水般而来,誓要踏平金国土地。
  • 神罪传说

    神罪传说

    巅峰的斗气,绚烂的魔法,再次碰撞。只想回忆当年那个充满斗气与魔法的青春。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一份罪,神也不例外。就算能够重来一次我也不想重新开始,因为生活是如此的鲜活,远比空想来的多姿多彩;在这个斗气与魔法争辉的时代,在梦想和现实的夹缝中,讲述一个体术少年的奋斗史。--有欢笑,有泪水,当然还有梦想和幻想,这是我想赋予小说的灵魂;就像生活一样,或贫穷或富裕,我们始终活在现实中。--不意淫,不种马,也许只会让你付之一笑,可能也会让你鼻腔酸涩,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你看到生活中自己的缩影。
  • 得分直觉

    得分直觉

    谁不想驰骋球场?谁不想飞身暴扣?谁不想百步穿杨?篮球门外汉变身超级篮球高手,有NBA2K13的系统相助,何愁不能实现自己的篮球梦?这是梦,这不是梦!
  • 妖惑千年

    妖惑千年

    十个不同的灵异悲情小说妖惑千年-10-奈何桥妖惑千年-9-三生石妖惑千年-8-孤独·下坠·剑妖惑千年-7-雪妃妖惑千年-6-轮回中的缘妖惑千年-5-肉香妖惑千年-4-如果有今生何必求来世妖惑千年-3-灵蛛妖惑千年-2-我是千年妖精妖惑千年-1-三世之赌
  • 幻想茶餐厅

    幻想茶餐厅

    你知道有一家叫做幻想茶餐厅的地方吗?传说那里只有在下雨天才会出现呢!不过就算你遇见了,也最好不要进去,因为传说进去了以后的人就没有一个能正常的出来,甚至出不来!但是要是你能够平安无事的走出来,那么你一定能够获得强大的力量!请注意我说话的重点,“是如果你能够平安无事的走出来!”
  • 诗集

    诗集

    作为一本诗歌读物,本书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烈妃当心:帝皇太凶猛

    烈妃当心:帝皇太凶猛

    【免费】“爱妃,让朕亲一下!”“不要脸!”“那好,亲嘴。”他凤眸噙笑,邪魅放肆,欺上了身……她是风华绝代的傲骨女子;他是柔情深邃的专情之人,一宵帐暖,他把她变成他的女人,囚于心尖,给她无上隆宠,为她舍去半生阳寿,江山可抛……却依然囚不住她的心。她完成任务,换来的却是上峰赐她的心口一剑,满门抄斩,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她终于看清。再见他,她愧疚落泪。“乖,不哭。”“你不恨我?”他拥她入怀,宠溺如昔,“小傻瓜,叫声夫君听听?!”【宠文,一对一】
  • 兽武乾坤

    兽武乾坤

    这是一个不以人为尊,却以兽称霸的世界!商信是一个受尽欺凌的孩子,领取守护兽那天,他在别人的嘲笑中领走了一只老鼠。因念错了守护契约,他不但要终生陪伴他的老鼠,还要用生命去捍卫它的安全。某一天却忽然发现,他的老鼠出现了异变。攀登王者巅峰的序幕,也在这一刻悄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