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7500000081

第81章 股肢宰辅(4)

也许是因为刘伯温的上书借用了上天的名义,皇帝不便发作,使者复命时也没有添油加醋。刘伯温平安地度过了这次侦查。加之,此时执掌中书省大权的汪广洋,比杨宪、李善长、胡惟庸等宽厚得多,并没有在皇帝面前说刘基的坏话,非要置一个远离朝廷的老人于死地。

刘伯温总算在家乡过了两年清静安闲的日子。

然而,没有害人之心的汪广洋,连防人之心也没有。直到不祥的阴影,笼罩到了头顶上,他才感到处境的险恶。

汪广洋的同僚胡惟庸,虽然官阶比他低,是他的属下,但此人狡黠嫉忌,野心勃勃,拉扯攀附,无人能及。再加上他的背后又有强大的淮西集团支持,因此胡惟庸从来就没有把汪广洋这个顶头上司放在眼里。而朱元璋对中书省始终不肯放手,对丞相戒心很重,更使他畏首畏尾,不敢雷厉风行地做事。汪广洋估计,皇上所喜欢的,是中书省无所作为。这样,恰恰合了自己懒散偷闲的脾气。于是,他便学着汉朝继萧何为丞相的曹参的样子,喝酒,写字,吟诗,下棋,打发清闲的日子。中书省内的事情,听凭胡惟庸去定夺。对皇帝,他既不进什么谏言,也不推荐什么人才,一副胸无大志、好好老先生的架势。

起初,朱元璋并不在意。久而久之,觉得此人素餐尸位,无所作为,便心生厌恶。洪武六年正月,把他贬为广东参政。七月,提拔胡惟庸作了中书右丞相。但很快便觉得降了老实人的官于心不忍,又将汪广洋调回,升为左御史大夫。

胡惟庸却是官运亨通。洪武十年,终于爬上了文臣的顶峰——左丞相。汪广洋同时被任命为右丞相,与胡惟庸上下倒了个个儿,成了他的副手。朱元璋的目的是想让汪广洋牵制胡惟庸,但汪广洋自知不是胡惟庸的对手,抱定缄口恭顺、明哲保身的宗旨。中书省的大权,便完全落到了胡惟庸的手里。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在和州投奔朱元璋,是渡江前的淮西旧人。占领集庆后,由元帅府宣使调任宁国县主簿,不久升为知县,迁吉安府通判,擢升湖广按察司佥事。善于钻营的胡惟庸,利用同乡关系攀结上了李善长。背后有了左丞相这棵大树,便步步高升,一帆风顺。旲元年被推荐为太常寺少卿,很快便去了“少”字,成为太常寺卿。洪武三年,入中书省任参知政事,成为李善长的左膀右臂。洪武四年正月,李善长罢相,左相空缺,汪广洋提升为右丞相,胡惟庸接替汪广洋左丞职务,成为中书省二号人物。当汪广洋外放广东参政时,胡惟庸递补右丞相,旋即升为左丞相,坐上了中书省的头把金交椅。

胡惟麻才华横溢,泼辣干练。很多复杂的事,在别人是调棼理乱,颇费周章,到了他的手里,则条分缕析,游刃有余。他不怕挑重担,事情越多,干得越有条理。他超人的才干,出色的效率,省却了朱元璋许多烦恼和精力。凡是朱元璋想到的事情,只要一声吩咐,唾手立办,因而得到朱元璋的倚重与宠信。

不幸,聪明反被聪明误。胡惟庸是那种有相才无相器的人。许多大事反而坏在他自己的手上。他热衷权势,奉行的信条是:“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他曲意奉上,千方百计揣摩皇帝的喜恶,费尽心机邀恩固宠。自洪武六年到洪武十年,整整五年间,他独任首相,一手把持中书省。大小政务,生杀黜陟大权,几乎都握在他的手中。许多重大事情,他甚至敢于不奏明皇帝而自行处理。内外臣民所上的密封奏章,他也敢于拆封阅看,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便扣留下来不使上达。一时间,权压群僚,炙手可热。那些想求官、升官的,落职后想复职的文臣武夫,都奔走在他的门下。金帛、名马、古玩,时好……不计其数的财宝,竟相“孝敬”到他的府上。胡惟庸的心胸还特别狭窄,些微恩怨始终牢记不忘。他不能容忍冒犯自己的政敌,更不能忍受有人挡在自己的前面。不论是敌人,还是威望功勋在他上面的武将,他都要加以排挤,甚而想方设法搬倒踢开。

这样,刘伯温和徐达,便成了胡惟庸的眼中钉,肉中刺。

武七年,刘伯温在家乡听说胡惟庸被任命为左丞相,感到十分忧虑。他对两个儿子和家人沉重地说道:

“该厮擅权,国家百姓难逃一场灾难。倘使不被我言中,乃是苍生之福也!”

这本是一句私房话,不知怎么让胡惟庸知道了。五年前,刘伯温曾经当面向皇帝说他是一头要把车弄翻的“辕牛”,此时又说他当政后,“国家百姓难逃一场灾难”。岂能容得!旧仇加新恨,在胡惟庸的心中翻腾。他咬得牙齿咯咯响,决心寻找把柄进行报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把柄终于被他抓到了。

刘伯温的家乡青田县迤南一百七十里处,有一个叫淡洋的地方。山崇岭峻,地势险要,与瑞安县毗邻,是私盐贩子、逃军和躲避陚役之人等的藏身匿迹之所。当初,方国珍就以此处为根基,举旗起事,成了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早在洪武三年,刘伯温的长子刘琏去京城时,就奏请皇帝在淡洋设立巡检司,盘查来往行人,维护地方治安。朱元璋深为赞同,当即批准,马上设立。

不料,洪武六年,这里发生了周党山领导的山民暴动。地方官害怕获罪,隐瞒不报。刘伯温不敢隐瞒,立即派长子刘琏去京城禀报。刘琏和弟弟刘璟与宋濂的儿子宋燧等人,跟太子朱标弟兄自幼一起长大,很得朱元璋的苒爱,甚至有一种家人父子般的亲昵。因此,他可以随时面见皇帝。刘琏越过胡惟庸,径直向朱元璋作了汇报。这就更加惹恼了胡惟庸,决计借这个题目做文章。

他派人去青田,唆使地方官上了一个奏章,说刘基看准了淡洋这个地方有王气,一心想得到它作为墓地。百姓不愿意给,他就请求设立巡检司,以便顺理成章地达到驱逐百姓的目的。

胡惟庸毕竟聪明过人。他选择“王气”这个题目做文章,可谓是抓住了要害,一下子刺到了朱元璋的痛处。

“怎么?那刘基想死后埋到一个有王气的地方?他的野心不小哇!”朱元璋拍案而起。

他不由想起,以往对刘基的屡屡嘉奖:

“居则每匡治道,动则仰观乾象。察列宿之经纬,验日月之休光,发踪指示,三军无往不克。”这是赞赏刘基勋劳的一个诏书中的话。

“仰观乾象,慎候风云,使三军避凶趋吉,数有利贞。”这是册封刘基为弘文馆学士诰语中的话。

“睹列曜垂象,每言有准,多效劳力。”这是封刘基为诚意伯诰旨中的话。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怵然一惊:刘基既然能以神妙的术数辅佐我朱元璋得天下,他就能为自己的子孙留一条成大事的路!那样一来,我们朱家的天下,岂不是就要改为姓刘?

“不管所奏是真是假,断断不能不防。留下这个老家伙,后患无穷!”于是,朱元璋急忙下诏降罪,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

朱元璋这是投石问路,试探刘伯温如何应对,然后决定下一步的对策。

飞来之灾,突降头上。刘伯温被膜惊得几乎晕倒。送走捧诏使者,他瘫坐在椅子上,流泪不止。

老父无端蒙冤,两个儿子悲怆莫名。刘琏愤愤说道:“那胡惟庸忌妒父亲的智葸功勋,百般加害,也就罢了。皇帝怎么也这般昏庸,连忠奸都不分了?”

“真真气死人!”刘璟咆哮起来,“他娘的!奸贼当朝,国无宁日。我恨不得现在就进京去,一剑刺死胡惟庸那奸贼,然后找皇帝辩理!”

“这口气,确实难咽呀。”刘琏双眼含泪,声音哽咽,不过,莽撞行事,更不是办法。”

“他娘的,我豁出去了。明日我就进京去会会那厮!”刘璟挥起了拳头。

“住口!”刘伯温无力地挥手制止。然后痛楚地说道:“嘿嘿,削去俸

禄算什么?那不过是身外之物。有祖传的几十亩薄田,能饿死人?你们对剥勋削爵都不能忍耐,一旦更大的灾祸降临,怎么承受?”

刘璟粗鲁地反问:“莫非父亲还犯下死罪不成?”

“璟儿,你别嚷。坐下来,听为父慢慢跟你们说。”刘伯温坐正了身子有气无力地说道,“皇帝要谁死,谁就有罪。这封降罪的诏书,不过是动手的先声。孩子,只怕杀头灭门之祸,就在眼前呀!”

刘璟又嚷起来:“哼!杀人总得有证据。咱们也长着一张口,可以给自己辩诬,绝不能任其宰割!”

“璟儿,你还年轻,你认为那些被杀死的人,个个罪有应得?他们难道都没有一张口?可是,哪个敢喊一声冤?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何况,还有个胡惟庸在那儿盯着。他对为父的诬枉,死无对证,没有办法说澝楚。唉!即使说得清楚,也不能去证明。”

“那是为什么?”刘琏问道。

“那不是在证明:自己是,而皇帝非吗?皇帝岂能允许人证明他有过错,那样不是更糟?而胡惟庵之流,正是希望咱在皇帝面前进行辩解,以便惹恼皇帝,招来更大的灾祸呀!”

一家人沉默了许久。刘璟又问道:“那该怎么办呀?”

“为父考虑再三,只有进京向皇帝请罪了。”

“怎么?还没有屈打,咱们就成招?”刘琏也不理解。

“是的,除了无罪认罪,自己骂自己,再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呀。”老人的双眼中,滚出了浑浊的泪水。

刘琏哽咽着说道:“父亲,你的身体这个样子……怎么能吃得住长途奔波?”

“孩子,没法子,吃不住也得吃。”

“孩儿跟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刘琏唏嘘不止。

“我也去。”刘璟流巷泪叫嚷。

“璟儿,你不能去,你去会把事情搞得更坏。”“我事事听从父亲的教导,还不行?”

“不。你一定要留在家里。闭门读书,对谁也不准说什么,更不准到处乱走,静待京城的消息。你听明白了没有呀?”

刘璟极不情愿地答道:“孩儿听明白啦二天,刘伯温带上长子刘琏,昼夜兼程赶往京师。

五天后的正午,赶到了应天。朱元璋当即召见了他。一见风尘仆仆,脸色枯黄的老臣,朱元璋故作惊讶地问道:

“哎呦呦,老先生!看你的脸色,身体欠佳呀。你不在家乡养病,来到京城为了何事?”

刘伯温跪到地上答道:“微臣专程进京,向皇上谢罪来了。”

“你犯下什么罪过呀?”

所谓淡洋选阴宅的事,本属子虚乌有。刘伯温无法往自己身上拉。只能含糊地答道:

“罪臣胆大冒渎,惹得皇上生气,实在是罪该万死!”

“唔,知道自己有罪就好。朕一向宽大为怀,不再降罪。回府歇息去吧。”

刘伯温的自遣自责,反倒使朱元璋无从下手了。他原来设想,刘伯温智恝超人,一定会慷慨陈辞,为自己伸冤辩诬。那就治他个洁己污人,己是国非的罪过。现在反倒无所借口,只得暂时把事悄搁下。

转念一想,刘基毕竟救过自己的命。而且,接连处置了宋濂和李善长,已经落下了滥杀功臣的恶名。还是慎重一些,缓一步再说吧。

“皇帝圣明,罪臣当诛!”做臣子的口头禅,永远是这句话。聪明的刘伯温深谙个中三昧。于是,不惜自污自毁,以退为守。果然,消弭了朱元璋的愤怒,并唤起他爱虚荣、想作明君的念头,暂时把耍威风、滥杀人,搁到一边。

朱元璋再次答应刘伯温回家养老。并假惺惺地给刘伯温一份《赐归老青田诏书》,为自己解脱。诏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朕闻古人有云: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当初。加尔以显跨,以垂名万年,随枚归老朵梓,以尽天年。何期祸生有隙,是使不安。念劳绩葙著,国有议勋之条,故不夺其名而夺其禄,此国之大体也。然若愚蠢之徒,必不克己,将谓己是而国非。卿善为忠者,所以不辩而趋朝。一则释他人之佘论,况亲君之心甚切。此可谓不洁其名者欤?恶言不出者欤!

看吧:无端加罪,是“祸生有隙”,削了你的俸禄,是为了“国之大体”!趋朝而不辩解,不为自己正名,没有一句恶言,刘伯温方才逃过一场劫难。

刘伯温很清楚,过一个险关,也只是暂保头颅而已。皇帝的猜忌没有解除,胡惟庸势炎熏灼,迫害随时可至。可是,留京无益,回乡又不敢,只有掩门独坐,形影相吊。心中烦闷,他写下一首古体诗,表达眼前的寂寞和无奈:

饱食无一事,一日复一夕。倚门望圆穹,白云在空碧。来鴻与去燕,岁晚各有适。英英黄金花,桀粲好颜色,采撷贵及时,疵露以盈忧国忧民的老人,突然像囚犯似的,独守在房间里,只能望着长天白云,燕去鸿来,日升月隐,花开花落,而空自叹息。这时,他痛切地体会到了官场风云的险恶,真正理解了张良功成身退的远见卓识。往事如幻如梦,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后半生又当如何度过?”生性刚毅而倔强的老人,向自己发出了质问。可是反复想想,刘伯温又充满了自信。自己堂堂正正一生,无愧无悔。没有愧对祖宗,愧对圣贤,更没有愧对皇帝和天下百姓。他毫不怀疑,浮蜂浪蝶的一时喧闹,终不如松柏之坚贞。他所扶保的皇帝,虽有轻信枉杀的毛病,但不愧是一代明君。现在,不过是受到奸佞的一时蒙蔽,总有一天会醒悟的。

书生总归是书生,刘伯温仍然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哪里知道,他忠心扶保的朱皇帝,并没有因为他的忠悃而彻底罢手。

六十四岁的老人,经过此次沉重的打击,更是百病缠身。须发如霜,齿摇耳聋,左手痹挛,头晕眼花,一派龙钟老态,连下床走动都困难了。

就是这样,胡惟庸仍然不肯放过他。他的多愁多病身,反而成了胡惟庸表示亲近的借口。今天探望,明天送吃的,嘘寒问暖,倍极关注。精明的朱元璋分明看透了胡惟庸的心迹,命他带上御医前往诊视。皇帝派御医诊病,不仅是极高的礼遇,也是祛病健身的可靠保证。可是,吃了御医开的方子不几天,刘伯温的上腹便生出一个硬块。而且一天比一天涨大。他心下疑惑,让儿子刘琏扶着,面见朱元璋,如实相告:

“陛下,臣腹内结起一个硬块,且一天比一天肿大——恐怕好不了。”“是吗?朕再换个御医,给你好好看看。”朱元璋一副关注的神色。

“臣恳乞陛下,恩允臣将这把老骨头,带回家乡调养。”

将老骨头带回家乡,不就离人那块有王气的墓地更近了吗?刘伯温的随口回答,再次触动了朱元璋的心病。他连连摇头,答道:“乡下哪有好郎中?还是在京城治疗吧!”

刘伯温的恳求被顶了回去。

从这天之后,皇帝虽然不断派御医前去探视,但刘伯温的病,却一天重似一天,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三个月后,已是气息奄奄,连话也说不利落了。朱元璋心下一块石头落了地。重病的人经不住路途颠簸,他立刻颁下一道诏书,命刘基“回乡安养”。

洪武八年三月底,刘伯温虽然活着回到了老家,但已经是神智恍惚,不知身在何处。

四月十六日傍晚,刘伯温忽然回光返照,淸醒过来,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清晰地嘱咐道:

“我死之后,不要成殓安葬。将尸骨用火焚化,骨灰撒到青田的山野司。”

“父亲,不能那样呀。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规矩?”两个儿子一齐痛哭恳求。

“不准啰唣,你们如果有孝心,就一定要遵办!不然……”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

为了彻底解除朱元璋青田有“王气”的疑忌,以保全他的家庭和宗族,刘伯温做出了痛苦的选择。他知道两个儿子最终是会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喘息了一会儿,他又嘱咐道:

“刘琏,为父珍藏的《观象》、《玩占》等书,等我死后,赶紧送给皇上,万勿转送给别人。”

“儿遵命。啊——”刘琏明白了一切,只能用失声痛哭,回答父亲的嘱咐。

刘伯温又将一封遗表交给次子刘璟,断断续续地说道:“璟儿,切切记住: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于修德省刑,祁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我欲修表上呈,但胡惟庸在,有害无益也。待胡惟庸失宠后,皇上必然思我。如有所问,以此表密奏之。”

说道这里,刘伯温忽然不再出声。眼珠上翻,两眼瞪得大大的,一代天才,撒手而去……

同类推荐
  •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爱国侨领”陈嘉庚、“亚洲糖王”郭鹤年、“银行界翘楚“郑鸿标、“农牧巨子”谢国民、“金融大王”陈弼臣等十位海外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商业史,向读者展示了海外华商的经营智慧、商业战略。
  • 莫扎特(名人传记丛书)

    莫扎特(名人传记丛书)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钢琴,5岁时开始学习作曲,6岁时开始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他留下的作品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的成就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加辉煌灿烂。
  •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1868~1936)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郑周永

    郑周永

    郑周永,韩国现代的创始人,拥有43家关系企业,15.5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达512亿美元(现代汽车为 92亿美元),除汽车、建设等核心企业,还包括造船、重电机械、电子等关系企业,韩国现代是一家股票上市最少,外国资金最低,最具“韩国色彩”的企业团体,在此全球分工合作的世代,成为特立独行的一匹车坛黑马。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秘境玄途之遮天之翼

    秘境玄途之遮天之翼

    沉寂千年的异能家族重现王澜世界,一个少年肩负振兴家族的使命,在灵法与斗技主宰的世界里,凭借着宇文一族前所未有的异能,大放异彩,走上至尊道路。四大神兽一一觉醒,神魔仙鬼修炼之道尽授少年。无极神器一一现世,极致体魄无上灵魂集于一身。千年之前宇文一族为何衰败?家族的异能又是从何而来?八大王澜陵墓中究竟藏着什么惊天秘密?王澜世界又为何面临灭亡的危机?生死之交为了乱世红颜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念咫尺一念天涯,如果你爱我,就请放开我!一滴清泪滑落脸庞,如果你爱我,就请抱紧我!遮天之翼缓缓张开,少年睁眼,君临天下!书友群:180917964,敢爱敢恨,有血有肉,无畏天下的进!
  • The Scarlet Car

    The Scarlet C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价孕妻:顾少,慢点追

    天价孕妻:顾少,慢点追

    打工,莫熙熙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一夜迷离,她成为他的妻子,虽是闪婚,但这男人却对她极好。或许,她就是这么幸运呢。当时间的齿轮一圈圈的滚过,这份依靠激情燃烧起来的爱,会在时间的冷却中消失殆尽吗?一朝别离,三年回归,再次相遇——他手指轻掠她的下颚,语气邪肆,“莫熙熙,一日为妻,便是终生为妻,这一辈子,你是别想走了。”
  • 眸略

    眸略

    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而在冷星辰这里,这却都不是问题,反正能够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什么事还能够难倒他呢,敬请大家关注,一样的“谋略”,不一样的“眸略”!!!ps:绝对爽文,绝对值得一看!!!!
  • 狼崽们的小天使

    狼崽们的小天使

    她是上帝完美的作品,冰晶玉洁。他们,是韩国天团,为了她,不惜退团。他们会和她会有多少故事
  • 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淡定是内心的一种安详,它如叶生树梢般安然。面对世事既能宠辱不惊,又能不卑不亢;既能不为一切所累,又能不为蜚语所左右时,这就是淡定安详的全部蕴涵。只有拥有淡定安详的心态,才能在粗茶淡饭中享受天伦之乐;只有具有淡定的心态,才能在喧嚣浮躁的世间保持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非凡境界。
  •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千骨之再生之恋

    花千骨之再生之恋

    白子画为她疯了16年终于,花千骨她复活了!在复活其间他(她)们又会发生怎样的交集呢?请期待吧!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