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归纳类比案例。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徐公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齐国大夫邹忌也长得相貌堂堂。有一天,邹忌问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长得漂亮?”妻子毫不犹豫地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邹忌不大相信,又去问他的妾,妾害怕地说:“那还用问,当然是您漂亮。”过了一天,有个客人来访,谈话间,邹忌又顺便问了客人:“你看,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客人陪着笑说:“徐公比不上您美。”邹忌听了,仍不自信。一天,正好徐公来访,邹忌仔细地观察了徐公,发现自己的相貌比不上徐公。当徐公走后,邹忌对着镜子看了又看,更觉得自己不如徐公美。邹忌想:我明明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别人都说我比徐公美呢?他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妻子对我偏爱;妾说我美,是因为惧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邹忌由此联想到,一国之君受的蒙蔽就更多了。
于是他上朝去见齐王,对齐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袒我,妾惧怕我,朋友有求于我,因此都说我比徐公美。如今大王的左右仆人和宫里的后妃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满朝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四境之内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实在太厉害了!”
齐王听了以后说:“你说得对!”于是下令:“今后无论官员百姓,凡能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受上等赏赐;凡能上书批评我的过失的,受中等赏赐;凡能议论我的不是而让我听到的,受下等赏赐。”命令一发出,群臣纷纷进言上书,齐王闻过必改,励精图治,国势由此大振,燕、赵、韩、魏等国都派使臣来朝拜。
邹忌在进谏中,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与齐王生活环境的类比,推测出仆人、后妃、群臣、百姓等因为偏爱或惧怕齐王而不敢直言进谏。齐王听后大悟,虚心采纳了邹忌的意见,使齐国强盛起来。这说明类比推理具有以小见大、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推测和预见功能。大家在生活中要善于总结,做个像邹忌那样的人,对自己有很好的判断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
类比的不当应用
说完了帅哥的故事,我们当然要再讲讲美女的故事了,不过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个丑女,美女只是配角。
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有名的美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一天,西施得了心痛病,用手按住胸口,愁眉不展,从村里走过。村里人见她那副表情,觉得她比平时另有一种妩媚的风姿。同村有个丑女,名叫东施,听到人家赞扬西施美丽,以为这是由于西施愁眉不展的缘故。于是她学着西施的模样,故意用双手按住胸口,紧锁愁眉,慢吞吞地从村里走过。村里的人见了她这副既丑又怪的样子,一个个躲得远远的。富人急忙关上大门,看也不愿看她;穷苦人见了,赶紧带着妻子儿女避开了。大胆的老妇人挖苦她说:“哈哈!你一皱眉,眉头上的皱纹更深,捂住胸口又弯着腰,倒像个老太婆啦!”
东施效法西施,运用的是类比推理,她是这样琢磨的:
西施按住胸口,愁眉不展,就增添了美丽。
我东施按住胸口,愁眉不展。
所以,我东施也会增添美丽。
可惜,东施运用的这个类比推理是错误的,因为正确的类比推理要求类比对象之间的相同属性要多,而且这些相同属性应该是本质属性。东施只知道西施按胸皱眉的样子很美丽,却不知道西施按胸皱眉显得更美的道理,不了解西施之美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决定的,误认为西施之美是按住胸日、愁眉不展的缘故,忽视了自身的条件,生搬硬套,也学西施病态的动作,自然弄巧成拙,传为笑话。这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将两个或两类本质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些结论。后来人们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来比喻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自己不顾是否具备条件而胡乱学样。
明朝文学家谢肇?在《五杂俎》中讲了一个笑话:
李载仁是唐王室李家的后人,他避乱到了江陵,在当地做了观察推官。李载仁不吃猪肉,一天,他应邀出门,刚上马,他的两个随从吵了起来,还动了手。李载仁大怒,要重重地处罚打架的两个人,急忙命人从厨房拿来大饼和猪肉,命令打架的两个人面对面地吃大饼夹猪肉,并且郑重其事地警告他们:“以后如果再打架,还要加重处罚,猪肉里还要加上大油,叫你们也知道我的厉害!”
这个李载仁真是可笑得很,他自己不吃猪肉,就以己之所恶,推之于人,以为别人也不吃猪肉。他自己把吃猪肉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就以为别人也是这样,所以才用吃猪肉来惩罚打架的随从,这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上述的两个故事,实际上都是运用类比不当出丑的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方法的运用都要因人而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否则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之中。
潜水器的发明
皮卡尔是瑞士著名的科学家,他运用类比推理成功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自由行动的深潜器。皮卡尔是一位研究大气平流层的专家,他设计的平流层气球曾飞到过15690米的高空。后来他又把兴趣转移到了海洋,研究海洋深潜器。尽管海洋和天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水和空气却都是流体,因此,皮卡尔在研究海洋深潜器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利用平流层气球的原理来改进深潜器。
在这之前的深潜器,既不能自行浮出水面,也不能在海底自由地行走,而且还要靠钢缆吊入水中。这样,潜水深度将受到钢缆强度的极大束缚,因为钢缆越长,自身重量就越大,也就越容易断裂,所以过去的深潜器一直无法突破2000米的上限。
皮卡尔由平流层气球联想到海洋深潜器。平流层气球由两部分组成: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气体的气球和吊在气球下面的载人舱。利用气球的浮力,使载人舱升上高空,如果在深潜器上加一只浮筒,不也就像是气球一样可以在海水中自行上浮了吗?皮卡尔和他的儿子小皮卡尔设计了一个由钢制潜水球和外形像船一样的浮筒组成的深潜器,在浮筒中充满密度比海水轻的汽油,为深潜器提供浮力;同时,又在潜水球中放入了铁砂作为压舱物,使深潜器沉入海底。如果深潜器要浮上来,只要将压舱的铁砂抛入海中,就可以借助浮筒的浮力升至海上,再配上动力,深潜器就可以在任何深度的海洋中自由地行动了,这样就不需要再拖上一根钢缆了。第一次试验,皮卡尔研制地深潜器就下降到了1380米深的海底,后来又下潜到了4042米深的海底。皮卡尔父子设计的另一艘深潜器“理雅斯特号”下潜到世界上最深的海底,成为了世界上潜得最深的深潜器,皮卡尔父子也因此获得了“上天入海的科学家”的美誉。
我们作为普通人,可能没有科学家所具有的聪明头脑,但是类比的运用还是会带给我们无穷的欣喜与乐趣,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处处留意,生活中的奥妙便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