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传说明帝夜晚梦到了一位金人,头顶上放出白色的霞光,在殿廷中现身后,又向西飞去。第二天,皇帝就此事询问臣子,有位大臣解释说,皇帝梦见的,一定就是西方的圣人“佛”。明帝对此产生了兴趣。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秦景前往天竺求佛经。永平十年(67年),蔡和秦景与天竺的两位沙门(高级僧人)带着佛像和佛经回到洛阳。汉明帝接见了天竺僧人,并把他们安置在东门外的鸿胪寺。第二年(68年),又命人仿照印度祗园另建住所,园中有塔,殿内有壁画。天竺僧人就在这里翻译佛经,传授佛教礼仪,他们所译的《四十二章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汉译佛典。由于驮佛经回来的那匹白马也供养在其中,这处住所就被命名为白马寺。“寺”原本是官署的名称,比如鸿胪寺,就是招待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的宾馆。建造白马寺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待天竺客人,因此也称为寺。白马寺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所寺院。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在洛阳翻译,而白马寺是最重要的译馆。
同类推荐
回到清朝当王爷
晚清,满洲贵族绑架着整个中国走向亡国灭种的危机。如何解开这个节,有过这样一个说法:满汉同头。我认同这个说法。所以有这么一个汉人思想,满人身躯的角色设定。至于其他可能,譬如徐一凡式,譬如雨辰式,李富贵式,都是很好的方法。但个人才情有限,抱歉则个。之前曾规划唐代的题材,但花了三个月时间泛读一遍相关年代,人物,体制,民生,军制,地理,风情,城市等等资料之后,越看越不敢写。因这么一个认识:粗浅的看些入门的资料,反而有写下去的雄心,但真正去研究后,便不敢写了。原因不细说。晚清,算是个人最强项的一段历史,因此有些逻辑性不通的路子,本能的不会去写。书中特别会写当时的思想,咸同期间,乾嘉汉学式微,程朱理学复兴,曾李何以不造反?因为思想在束缚着他。同样的,也在束缚着天下的——人。破除束缚只两途,某月一声炮响,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