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吐蕃的和解,掩饰不住巨大的矛盾。在大唐一方,想要收回吐谷浑故地与西南安戎城;在吐蕃一方,意欲染指安西四镇与中亚诸国,诸多不稳定的因素暗流涌动。
吐蕃在与大唐的文书往来中,使用敌国礼,也就是对等的礼节。这是拒绝承认大唐政权对吐蕃政权的领导地位,对此唐玄宗耿耿于怀。
到开元十五年(727年),随着大唐的国力日益增长,唐玄宗开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帝国名臣张说看出唐玄宗的心思,力劝皇帝不要轻启战端,应该让边疆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唐玄宗听完之后没有表态,只是说:“这件事我得跟王君商量才行。”这王君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唐玄宗对他如此信赖?
王君是瓜州人氏,为人骁勇善战。开元时代名将郭知运对王君非常器重,而王君 也在战场上屡建战功,为镇守西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为诸夷所惮,时人将二人并称为“王郭”。郭知运病逝后,王君顶替他的位置,出任河西节度使。
由于王君长年驻守西疆,如今唐玄宗想发动对吐蕃的战争,就想到了这员勇将。
张说听到唐玄宗准备召见王君,也不吭声了,走出大殿之后,他对同僚说:“王君虽然勇武过人,却缺少谋略。作为一名武夫,如果与吐蕃和解的话,他就无法立功了,所以现在皇帝要召见他,我看他必定是主战的。”
这个判断非常准确。
王君应召入朝,果然向唐玄宗提出应该对吐蕃发动反击,深入作战。唐玄宗采纳了王君的意见,准备发动对吐蕃的反击战。
当王君 返回西部前线时,正好吐蕃军队在大将悉诺逻的率领下,对甘州地区发动一次掠夺式的进攻,掠夺了大量的物品,正在返回青藏高原的路上。王君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虽然甘州被破坏严重,但是大唐的军队并未受损,而吐蕃军队在长距离的往返途中,已经是人马俱疲了。王君率领大军,尾随吐蕃军队。
吐蕃军队运气实在不佳,在回师途中,遭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大批士兵冻死在路上,战斗力大大下降。吐蕃人艰难地翻过积石山,向西撤向大非川。
王君 秘密派出一支特遣小分队,从小路以急行军的速度迅速插向吐蕃军队的前方,将其必经之地附近的草场一烧而光。当吐蕃大军好不容易克服大雪的阻碍而进入大非川之后,不料草料早已被唐军所焚毁,刚刚在大风雪中艰难走出的马匹又陷入饥荒,战马大批死亡。
此时正是正月,青藏高原上白雪茫茫,青海湖的湖水已经冰冻。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王君决定兵行险着,强行率领大军从青海湖的湖面蹈冰而渡。这是一次极为艰难的行军,青海湖湖面极宽阔,走在冰面上,不仅冻彻骨髓,而且很容易打滑,在克服了天气的不利因素后,王君与秦州都督张景顺终于渡过青海湖,抵其西岸。
悉诺逻的主力已经越过大非川,只剩下辎重部队与一些老弱伤兵还停留在青海湖沿岸,王君追了上来,随即发起猛攻。吐蕃这些后勤部队与伤兵人数又不多,战斗力也不强,哪里抵挡得住王君主力唐军的进攻,很快便败下阵来,成为俘虏。王君此役大获全胜,缴获吐蕃的羊马数以万计。
是役的胜利,大大鼓舞唐玄宗开边的决心,并使得王君 声名远扬,被朝 廷授予左羽林大将军。唐与吐蕃之间烽烟再起。吐蕃虽然遭到挫折,但绝不可低估其实力。很快,吐蕃便展开军事报复。同年九月,吐蕃大举出击,由大将悉诺逻、烛龙莽布支统领大军,攻陷瓜州(今甘肃安西县),瓜州刺史田元献兵败被俘。吐蕃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俘虏了王君的父亲王寿。
在瓜州得手之后,吐蕃大军挥师东进,进攻玉门,同时对王君 实施心理战术。悉诺逻将被俘的瓜州军民中的僧侣一概释放,让他们带口信到凉州城,当时驻守凉州的正是河西节度使王君。悉诺逻要报一箭之仇,他写了封信给王君 ,信中说:“听说将军经常以忠勇许国,何不带领大军前来一战呢?”
王君 气得咬牙切齿,可是现在老爹在人家手里当人质,而且吐蕃此番攻势非常凌厉,明知是悉诺逻的激将法,他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只是登上城头西望而泣,百感交集。
吐蕃继续清扫瓜州一带的大唐军事力量。
烛龙莽布支率一支军队包围了瓜州西部的一座县城——常乐县。这只是一座小县城,但是烛龙莽布支没有料到,吐蕃军队在此遇到了最坚强的抵抗。
常乐县的县令贾师顺,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面对吐蕃大军时,他沉着冷静,指挥城中军民加强防御。他足智多谋,设计种种守御之战术,竟然使得吐蕃大将烛龙莽布支干瞪眼,愣是没法攻下这座小小县城。
吐蕃统帅悉诺逻一瞧,瓜州这座大城都轻易被击破,何况是常乐县城呢,索性亲自带着大军前去支援烛龙莽布支。吐蕃的攻势更加猛烈,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常乐城依然是岿然不动,经过十余日的战斗,吐蕃军队筋疲力尽,还是攻不下这座坚强的城堡。
悉诺逻派人前往招降贾师顺,贾师顺拒绝投降。对于贾师顺的英勇表现,悉诺逻心中也不禁暗暗佩服,便又再次派人前去传话说:“你既然不愿意投降,那么你就把城中的财物拿来送给我们,那我就下令退兵。”很显然,悉诺逻只是想以体面的形式退兵。
贾师顺也顺水推舟,让守城将士脱下身上的破衣服,捆了几捆交给悉诺逻,表明说我城中没有什么宝物,只有这些破衣服了。悉诺逻没有油水可捞,又攻不下城堡,便引军退出。
贾师顺估计悉诺逻不甘心受挫,便趁吐蕃退兵的机会,派人出城,在战场上收集丢弃在地上的箭矢以及各种武器,重新加固城防。
吐蕃军队返回瓜州城后,将瓜州城的防御工事都毁坏掉,然后又杀回常乐县,想乘贾师顺没有防备之机,端掉这座城池。但是贾师顺并没有中计,当悉诺逻抵达常乐城下时,发现城堡的防御更加坚强,心知贾师顺早有防备,只得悻悻退兵。
此役令贾师顺声名鹊起,后来他从一名小县令,一直升迁为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并被授予左领军将军,这是后话了。
虽然吐蕃军队在常乐城下进攻受挫,但是此番出击,毁灭瓜州城,俘瓜州刺史及王君之父,仍然是取得骄人的战果。
王君 由于其父被吐蕃所俘,所以不敢出兵。作为一名边关重将,王君在性格上有其弱点,就是比较苛刻,心胸比较狭窄,这个缺点,最后竟然使这位勇将命丧黄泉。王君 之死,与吐蕃倒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跟铁勒诸部有关。
由于后突厥的崛起,铁勒诸部的地盘又纷纷落入突厥人之手,其中回纥、契苾、思结、浑等四个部落便南迁到了甘州、凉州一带。王君的出生地,就是贾师顺一战成名的瓜州常乐县,他年轻时就往来于甘、凉一带,曾经被迁居于此的铁勒诸部落的人所轻慢,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后来王君升任河西节
度使后,对铁勒族人采取高压政策,四个部落怨气沸腾。吐蕃攻陷瓜州之后,王君面临极大的压力,父亲被执使他左右为难,不敢出兵与吐蕃交锋,便将一腔怨气发泄到铁勒四部身上。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他便发出密奏:“四部难制,潜有叛计。”
这折密奏,使得铁勒四部落的首领全部遭到流放,其中包括回纥首领、瀚海大都督承宗。莫须有的罪名令铁勒族降众大为不满,回纥首领承宗的宗族子弟、身任瀚海都督府司马的护输,便纠集了一批同党,准备为承宗报仇。正好此时,一个袭杀王君的机会出现了。
吐蕃为了联合突厥共同出兵,派出使者出使突厥。王君 得知消息后,亲自率一支骑兵队追击吐蕃的使团。到了甘州南巩笔驿站时,王君与骑兵们便入驿战休息,谁知这处驿站竟然成为王君的葬身之地。
一路跟踪王君 的护输发现驿站的守卫并不森严,马上纠合其党徒,包围驿站。此时王君只有数十名骑兵,他的心腹判官宋贞在战斗中首先被回纥人俘虏,在诬告铁勒四部谋反一事上,宋贞积极为王君出谋划策,所以回纥人对他深恶痛绝,护输指着宋贞大骂道:“你就是这项阴谋的始作俑者。”然后残忍地剖出宋贞的心脏。
宋贞死后,王君 与数十名骑兵奋力突围。回纥人紧追不舍,王君勇猛盖世,但是寡不敌众,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王君的随从骑兵全部战死,最后他也精疲力竭,被回纥人活捉。护输又对王君大骂道:“我铁勒四部并没有得罪大唐,你何至于要陷我等于死地?不杀你难平我心头之恨。”说罢手起刀落,可怜王君一代勇将,就这样命丧黄泉矣。
护输在杀了王君 之后,心知无法继续待在甘凉一带了,只能向吐蕃投降。他拖着王君的尸体,与其党徒向西而去,此时凉州驻军发兵搜捕,护输只得把王君 的尸体扔在一旁,一溜烟逃往吐蕃去了。
瓜州的毁灭以及王君 之死,使得河西走廊一带人心惶惶,必须要有一个可堪重任者来稳定西疆的安全。
在王君 身亡后,唐玄宗深刻反省,认为王君 失败乃是因为有勇而无谋,所以他决定派出一位沉稳而富于谋略的人来担任河西节度使之职。
萧嵩荣膺此任。
萧嵩是玄宗时代的风云人物,此人是有名的大帅哥,史称他“美须髯,仪形伟丽”。在玄宗开元初,萧嵩为中书舍人,当时他的同僚认为他学问比较差,并不当他是特殊的人才,可是开元名相姚崇却发现他沉勇有谋,见识宏远,可堪大任,对他很是照顾,在这种背景下,萧嵩开始展示其才华,先后出任宋州刺史、尚书左丞、兵部侍郎等职。
唐玄宗将萧嵩提拔为河西节度使,顶替王君 ,全权管辖凉州的军政。
为了稳定凉州一带的民心以及铁勒部落,萧嵩向唐玄宗推荐刑部员外郎裴宽为判官。裴宽是一位著名的法官,他“善于剖断”,而且“性友爱”,“不附权贵,务于恤隐”,萧嵩急切需要像裴宽这样的人来参与治理凉州。与裴宽一同出任判官的还有牛仙客,牛仙客是王君的旧将与心腹,史称他“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萧嵩在择人方面有独到的目光,在裴宽与牛仙客的主政下,凉州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凉州政局稳定下来之后,重建瓜州城成为军事上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