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刚即位时,中亚地区的局势便十分微妙。这里分布着许多小国,被夹在四股大势力之间,这四大势力分别是:大唐、吐蕃、大食与突厥,任何一方都有超强的实力。这几大势力,围绕中亚诸国,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那是一个争于实力的时代,有时我们无法苛求古人的好战,因为那个时代,只有弱肉强食才是真理。打击对手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手段,一旦失去这种保护手段,那么灾难便会很快来临,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大唐帝国的势力很早就已抵达中亚,在降伏西突厥之后的数年内,中亚数十个国家前来归降,包括吐火罗、波斯等。大唐政府便在此设八个都督府管辖,成为这一地区的霸主。但是这个霸主的地位不断地受来自四方的挑战。
比大唐建国略晚的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在圣战的旗帜下,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将伊斯兰的势力从阿拉伯半岛拓展到整个西亚以及北非,并且东扩到波斯高原。651年,即唐高宗永徽二年,在阿拉伯人的打击下,波斯萨珊帝国灭亡。同年,阿拉伯帝国派出特使与中国修好,成为东西两个伟大帝国政治交往的开端。
同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也进入强盛时代。670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之后,也加入到中亚的争夺中,与吐蕃相邻的大勃律国与小勃律国,更成为其染指中亚的重要跳板。东部的突厥汗国在默啜可汗时代向西扩张,击平突骑施之后,一路西进,势力直抵中亚锡尔河流域。
在众多势力的角逐之下,可以想象,中亚这片土地,不可能风平浪静。冲突从中亚的一个小国开始,这个小国称为拔汗那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时间是开元三年,西历的 715年。
这一年,吐蕃与大食联合干涉拔汗那王国内政。
拔汗那王国是最早内附大唐帝国的中亚国家之一。659年苏定方击平西突厥之后,在拔汗那国设置羁縻州,称为休循州,以拔汗那国王阿了参为休循州刺史,之后拔汗那国与大唐的关系是很亲密的。
在吐蕃与大食的联合策划下,密谋拥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的国王。从名字分析,阿了达可能是前任国王阿了参的弟弟。吐蕃与大食各派出一支特种部队,武装护送阿了达进入首都渴塞城。面对吐蕃与大食的武装干涉,拔汗那只是一个小国,哪有实力来抗衡呢?拔汗那国王的军队非常恐慌,很快便被击溃。
摆在拔汗那国王面前的,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向大唐帝国求援。
拔汗那使者揣着求援书,抵达大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
此时的安西都护是吕休璟。接到这份紧急求援书之后,吕休璟思前想后,安西都护府距离拔汗那国有两千里之遥,要不要出兵相救呢?他迟疑未定,下不了决心。
忽然吕休璟眼前一亮:“哎呀,我怎么忘了一个人呢?”赶紧传令,有请张孝嵩。
张孝嵩是什么人呢?他是大唐监察御史,可他怎么跑到安西了呢?
原来张孝嵩本是进士出身,在时代尚武精神的感召之下,却热衷于兵事,经常想到边疆去干一番事业。他曾经奉使前往廓州(今青海化隆县),对西部局势有着深刻的见解,得到唐玄宗的称赞,他趁机提出想到碛西(即安西)去视察。要知道唐代是一个开拓进取的时代,汉代的张骞、班超都是有志青年的偶像,而西域更是一片冒险的乐土,可以追随勇敢的汉代先辈的足迹。唐玄宗批准张孝嵩的请求,他怀着负剑西行开拓千秋事业的雄心壮志到了安西。
吕休璟见张孝嵩走进来,迫不及待地拿出拔汗那的求援书,让张孝嵩过目,然后问说:“这件事很急,依阁下所见,该如何是好呢?”
张孝嵩看过文书之后,对吕休璟说:“必须要发兵救援拔汗那国,否则大唐就无法号令西域诸国了。”张孝嵩不仅建议出兵,而且他的想法是想自己带兵出征,他一心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机会便在眼前,怎么可以错失呢?
吕休璟还是有点放心不下,又说道:“话虽然这么说,不过安西驻军的人数并不是很多,还要防备突厥人来犯。”
张孝嵩拍了拍胸膛,说道:“都护就在此地防备突厥人,另从诸胡部落中征调一万名骑兵,我愿意带兵前往拔汗那。此事宜速不宜迟,否则到时叛军完全占领拔汗那就麻烦了。”
吕休璟这下放心了,激动地说:“一直听说阁下文武双全,今日方才见识,令吕某佩服。”
军情紧迫,在招集一万名胡人骑兵之后,张孝嵩亲自率军,从龟兹出发,马不停蹄,奔袭数千里之外的拔汗那国。
此时拔汗那国的局势已经极其恶化。
拔汗那国共有大城池六座,小城一百余座,除了少量城堡还控制在政府军手中,绝大多数已经落入阿了达叛军之手。
张孝嵩的一万名援军与拔汗那政府军会合之后,趁阿了达叛军在诸城还立足未稳之际,果断地发起反击,连战连捷。原本投降阿了达的城池又纷纷宣布脱离其统治,在军事与政治的双重攻势下,叛军的势力土崩瓦解。张孝嵩连下拔汗那国一百座城池,将阿了达的叛军压迫在连城一带。
张孝嵩这个人确实了不起,他终于有机会一展其军事上的抱负,立国威于绝域之地、万里之外。在实战中完成由文臣向武将的转变,他身披铠甲,指挥将士对阿了达的最后几座城堡发起猛攻,经过一个白昼的激战,击破三座城池,俘杀阿了达叛军一千余人。绝望的阿了达在少数骑兵的掩护下,逃进山谷之中。
吐蕃与大食帝国联合支持的拔汗那国反政府武装最终被全歼,拔汗那国王又重新返回都城,登上王位。张孝嵩以此役威镇西域,他发布文书,传檄西域诸国。诸国震惊,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个国家均派出使者,向张孝嵩请求和解或归附。
王者重新归来!此役的胜利,打破了大食帝国东扩、吐蕃北进的计划,大唐帝国向世人表明其军事力量再度崛起,是无可争议的中亚霸主。
强大的大食帝国并没有放弃争夺中亚的努力。
开元七年(719年),大食帝国对中亚诸国步步紧逼,俱密国国王那罗延、康国国王乌勒伽、安国国王笃萨波提都上书大唐朝廷,请求军事援助。但是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大唐是否有出兵相救。
次年(720年),大食帝国对中亚乌长国(位今巴基斯坦北部)、骨咄国(位今阿姆河流域)、俱位国(位今克什米尔地区)三个国家进行离间,企图使三国背叛大唐,但是遭到断然拒绝。为了表示对三国国王明确态度的肯定,唐玄宗特地派使者前往其国,以大唐皇帝的名义对三个国王进行册封。这个事件同时表明大唐在中亚诸国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吐蕃向北扩张的计划遭遇挫折之后,将目光转向大勃律国与小勃律国。
大、小勃律国位于吐蕃的西北,其位置大约是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一带。其中大勃律国紧挨着吐蕃,由于吐蕃强盛,它一直归附于吐蕃。相比大勃律,小勃律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它的位置如同十字路口,介于吐蕃、安西四镇、南亚、中亚之间,这个突出的战略位置,也决定了小勃律国成为大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焦点。
小勃律对吐蕃有很强的戒备心,为了抗衡吐蕃,必须引大唐为外援,因而在开元初,小勃律国王没谨忙亲自跑到帝国首都长安城,朝见皇帝,加强与大唐的联系。
果然不出所料,在之后几年,吐蕃屡屡出兵攻打小勃律。吐蕃的借口是:“我们并不是想要谋取你们的国家,只是想要借道进攻安西四镇罢了。”吐蕃的要求遭到了小勃律国王没谨忙的断然拒绝。
吐蕃人见小勃律软硬不吃,便采取蚕食的战术,在几年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小勃律国的九座城堡。国王没谨忙忧心忡忡,按照这样的蚕食战术,用不了几年,小勃律将完全被吐蕃所占领。
开元十年(722年),吐蕃大军又一次开进小勃律,国王没谨忙下定决心,向大唐请求军事援助。
没谨忙派出使者携告急文书,急赴北庭都护府求援。北庭节度使正是在远征拔汗那国中立下奇功的张孝嵩。张孝嵩自从远征拔汗那之后,经历颇为曲折,因涉嫌贪污,曾被投入监狱,后贬为灵州兵曹参军。但是唐玄宗认为他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在国家急需军事人才的时候,晾在一旁着实可惜,便提拔他为北庭都护。
小勃律的使者抵达北庭都护府,将求援书递交给张孝嵩,并且说道:“小勃律乃是大唐的西部门户,如果灭亡的话,恐怕塔里木盆地以西的诸国将成为吐蕃的地盘了。”
张孝嵩是大唐将领中深知中亚战略地位重要性的一人。此时吐蕃与大唐进入和解时期,其主要战略方向是向西扩张,一旦占据小勃律,吐蕃就可以从小勃律发兵,攻打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这样一来,安西四镇将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事关安西四镇的安全,不可不援救。张孝嵩毅然答应小勃律的请求。安西四镇中,离小勃律最近的是疏勒镇,张孝嵩当即指示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唐军及胡人兵团共计四千余人,奔赴小勃律。
救援小勃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疏勒到小勃律直线距离便有一千里,不仅路途遥远,更大的困难是要翻越高耸的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军队必须艰难地跋山涉水,还要携带武器与补给。不过事情总有好的一面,正因为这条道路非常艰难,唐军翻越葱岭的行动不易被吐蕃侦知,可以达到奇袭的效果。
在通信条件非常恶劣的时代,吐蕃根本不可能发现正有一支唐军开进到小勃律。
张思礼的四千名援军抵达小勃律北部后,国王没谨忙大喜过望,马上与张思礼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唐军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与小勃律的军队联手迎战吐蕃大军。吐蕃军队意外地发现小勃律军中多了一支生力军,作战勇猛、纪律严明、武器先进,大惊失色,没想到唐军竟然出现在小勃律境内,一时不知所措,竟被打得大败。
唐与小勃律联军乘机展开反攻。估计这支吐蕃军队也不是精锐部队,精锐部队都调集在东部前线与大唐对峙。唐、勃联军一鼓作气,连续收复失陷的九座城堡,吐蕃军队损失了数万人马,被迫退出小勃律,返回青藏高原。
唐军第二度出击中亚,再次大获全胜,成功狙击了吐蕃的进攻。
在成功援救小勃律之后,中亚的突骑施异军突起,对大唐西域统治构成巨大的威胁。
突骑施曾与大唐联手抗击突厥的西扩,但遭到默啜可汗毁灭性的打击。突骑施是如何在逆境中重新崛起的?大唐帝国与突骑施又有怎样的战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