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5900000020

第20章 六经病证

一、太阳伤寒证

郭某,女,24岁,近3年来常有间歇性低热发作。199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常患扁桃体炎,自觉经常恶寒发热、关节痛,体温374~38℃,血沉25mm/小时,白细胞正常。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1998年2月每日发热2次,体温在375℃上下,发热原因未查明。1998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初诊:患者恶寒微热,身无汗,体温374℃,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夹白较腻,脉稍浮紧,此为伤寒表实证,治宜发汗解表,以麻黄汤主之。处方:麻黄10g,桂枝6g,甘草18g,杏仁15g,2剂。

《伤寒论》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为太阳伤寒之主证。麻黄证,重在发热身疼,无汗而喘。根据我们家传经验,认为凡舌质润滑有津,虽苔淡黄,或薄或厚或腻,均为有寒邪之象,脉浮,病在表,紧则为寒,寒邪外束,身之阳气不得宣散,故令发热。此显非阳明实热,虽发热而不甚。又因邪恋日久,卫气怫郁,治疗不彻,外邪欲解而不解,故发作无时,呈间歇性低热。寒主闭藏,使皮毛闭,故身无汗。营卫阻滞,失正常之卫外机能,故恶寒。寒邪郁于经脉之间,故令骨节疼痛。

此病之初,原为外感风寒之邪,虽迁延三载,但始终缠绵未解,并未传经。初诊时病仍属太阳伤寒表实,麻黄证具,故不拘其日,仍当发汗解表。

复诊: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弱微缓,仍有微热,病仍在太阳。运用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身汗出,脉弱缓,乃营卫失和之象,治宜调和营卫,拟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60g,白薇12g,大枣10枚,上方服3剂,2日来均未再发热,体温367℃,膝关节偶尔有短瞬疼痛,微觉头昏,多梦,舌脉均正常,随访未再发热。

祖国医学认为,发热大约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在外感热病即伤寒病中,发热为主要见证之一,如太阳病多恶寒发热;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或潮热;少阳病为往来寒热;少阴病发热则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厥阴发热主要表现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阳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

本例患者间歇性低热反复发作,已3年之久,但未传经,这样长的时间,始终属太阳表证,后世《伤寒证》注家,对此认为太阳病传变与否,应凭脉诊。不过,此证虽未犯它经,却在太阳经内变化,所谓表虚表实,常可相互转化,因此,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六经及其传变规律。本例辨证由于抓住了太阳病的基本特征,灵活使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故使3年缠绵之疾,数日内迎刃而解。

二、少阳寒热证

刘某,女,29岁,农民,系凤翔县唐村乡人,1988年8月27日初诊。患者1周来发热恶寒头痛,全身不舒,经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现仍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项强不舒,胁下胀满,口渴咽干,汗微出,手足发热,食纳减,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缓。此乃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治从少阳,投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2g,沙参15g,花粉12g,葛根10g,焦三仙各10g,生姜6g,炙甘草6g,2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二诊:经服上方2剂后,患者热退寒去,诸症减轻,但仍有轻度头痛,项强。继以上方加白芷10g,桂枝6g,助葛根以升阳解肌,继服2剂诸症消失。

少阳提纲证的归纳,主要依据264条原文之“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和98条原文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来概括的。其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被公认为柴胡四大症。凡具上述提纲证的,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伤寒论》101条原文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案之症,与该条文论述相符,其中身热、恶寒、头身痛、项强属太阳表证;胁满咽干、纳差属少阳半表半里证;微汗、口渴、手足温属阳明里证。三阳证以少阳为主,治从少阳,故投以小柴胡汤加减和解之,以谋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而三阳之邪得解。其所以三阳俱病,治从少阳,是因其邪热迫里伤津而口渴、微汗,故不可更发汗;又因无有形之邪热经实,亦不可下。汗之易伤津化燥而转属阳明;下之里虚而引邪深入。今以柴胡疏少阳郁滞;黄芩清胸腹蕴热;柴芩配伍,以解半表半里之邪;沙参、炙甘草生津温中、扶正祛邪;去半夏、大枣者,一因不呕,二因胁满;加葛根、瓜蒌根者,取其生津止渴;建曲则用以消食开胃。二诊时增入少量桂枝,助葛根解肌升津,濡润经脉而平头痛项强。

《伤寒论》小柴胡汤原载加减有“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喻嘉言曾曰:“小柴胡汤当从加减法,不呕而渴者,去半夏加瓜蒌根为是”。今遵其旨,故而获效。

三、阳明腑实证

赵某,男,48岁,陕西省凤翔县红旗化工厂工人,1981年8月26日初诊。患者高热、头痛7日,在某医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除用抗菌、消炎及脱水等药治疗外,连服清热、解毒、养阴等多剂中药,病情未减,反出现壮热,而邀余会诊。证见壮热无汗,以午后为甚,口干渴欲饮,目赤不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手足妄动,四肢微厥,头痛剧烈,腹胀痞满而硬,痛而拒按,大便6日未解,小便黄赤量少,脉象沉数,舌质深黄,苔老黄,中心黑燥,证属阳明腑实之湿温,表邪未解转属阳明,燥热结于胃肠,浊气上逆所致。治宜峻下燥热结实,以救其阴,方用大承气汤主之。方药组成:大黄30g(后下),芒硝20g(后下),厚朴20g(先煎),枳实15g(先煎),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药后腹痛,即泄下黑色燥屎5次,臭气难闻,热势已退,腹满胀痛皆除,神志清楚,头痛减轻大半,乃感口渴乏力,舌苔虽黑,但扪之不燥,脉细数。此乃热极伤阴,津液不足之证,治宜益气生津,清热养阴,方用生脉散加竹叶石膏汤加减:西洋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石膏30g,竹叶6g,元参15g,黄连6g,生地15g,菖蒲10g,知母10g,甘草6g。连服6剂,阴复邪去而病愈。

本例患者属湿温且午后热盛,大便闭结,腹满胀硬拒按等症状,颇合大承气汤证,且神昏谵语,头痛目赤,烦躁不宁,手足妄动,舌苔老黄而燥等,皆为阳明燥结热盛所致,故治宜峻下,速去实热燥结之腑实,使阳明热结燥气,无以上冲,而头痛自减;浊热被除,心神不受其扰,则谵语、神昏当去;邪热被清,目赤烦躁亦除。盖阳明热邪燥结,上冲巅项,头痛剧烈,其病危在旦夕,故急当一剂峻下,速泄浊热,亦即釜底抽薪之意。下剂始于伤寒,发属于温病,诸如增液承气、白虎承气等皆源于此。论伤寒与温病之治法,殊途甚多,但下法则“寒”、“温”皆同,故蒲辅周曰:“身热无汗,脉沉数有力,乃为里闭表郁之证,虽经清热、解毒、养阴之剂,表邪不解必须下之,下之则里通而表自和。若泥于温病忌下之禁,当下不下,里愈结,表愈闭,热结津伤,造成内闭外脱,说明脑炎治疗并非绝对禁用下法,唯非下证而误下,酿成内陷则属非是。”

四、太阴睑废证

文某,女,6岁,1986年1月20日初诊。家长突然发现患儿眼缝缩小,眯眼斜视,旋即右眼上胞下垂,无力睁开,某医院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待查”。治疗后虽短暂开大睑裂,但上胞重新下垂。转用中医治疗,初诊见眼睑下垂而肿,视物困难,复视,午后尤重,面色微黄,乏力,舌质润红而暗,苔白灰黄,根部厚浊腻密布,此系脾湿之邪,蕴积已久,表实未解,上窜眼胞所致,证属足太阴睑废,治宜开闭除湿,仿仲景甘草麻黄汤方意加味。处方:麻黄3g,法半夏12g,甘草6g,3剂,水煎服。

眼睑属脾,脾主肌肉四肢,不仅专司运化水谷之精微,且有传导水湿之功用。患儿面黄乏力,乃脾困之象,更以舌象分析,苔白黄粘腻而湿润,显系表实未解,寒邪久闭;脾湿之邪,蕴积益深,眼胞既属于脾,脾循经足太阴,今水湿阻于经络肌肤不得外泄,而上窜眼胞,以致眼睑肿垂,无力开张,故属足太阴之证。

《金匮要略》云:“里水……,甘草麻黄汤亦主之”。吴谦等按云: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其意乃皮水表实无热者,则当用此发其汗,使水从皮毛而去。今本其意而变通其法:以麻黄之辛温,开诸闭,驱水邪;半夏性燥而去湿,脾胃得之而健;甘草味甘,火土之色,补太阴大有奇功,配麻黄,更有通利寒湿之效。麻黄、半夏、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阳盛则湿消;甘草倍麻黄,化湿而不伤元气。上方服3剂后,眼睑稍可活动,原方加桂枝温通经脉,辛以散邪;配杏仁疏理肺窍,入手太阴以利水之上源,再服1剂,患儿眼睑开张稍大,后随证减。

复诊:湿浊内困已有消退之象,惟眼睑变化无进展,改服朱砂散(朱砂、硼砂、绿矾、白矾、神曲、木通、广木香、甘草各10g,共研细末,每次2g,每日2次)配以甘草麻黄汤加减。三诊:舌质淡红,白腻苔大有减退,脾湿渐化,脉络始通,眼睑开合较前自如,拟健脾化湿、理气和中,助其运化之力,继服15剂,眼睑病变恢复良好。

现代医学所谓的重症肌无力,是以横纹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种神经肌肉间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开始仅为轻度垂睑,重者可发展至呼吸肌瘫痪,进而发生肌无力危象。本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相当于中医之“上胞下垂”,因其难治难愈,又名“睑废”。目为五官之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十二经脉,亦均与眼部密切联系,睑废虽为局部疾患,多由内脏病变而引起,内服药物则着重于从整体考虑。大体说来,此证可分为先天与后天两大类,先天性患者,往往因发育不全而形成,常发于双眼;后天性多认为由于脾弱气虚,脉络失和等所致,常发于单目。本例属于后者,通常治以补气升阳,多用补中益气汤类,兼有风邪乘虚入络者,则以黄芪丸等加减。

本例睑废,以六经辨证应属太阴证。太阴者,土也,在脏为脾,在气为湿,寒邪侵入太阴与湿相搏,寒湿阻滞经络,精微物质不得上呈,眼睑失养,以致上胞下垂,无力开合,寒湿内困,阴土难以消除,仅用补中升阳举陷之常规方药,不能除其寒湿之邪,故效果不显。法应散寒除湿以祛邪,则脾阳得伸,运化复常,精微物质得以上呈,此才是治病之本。

五、少阴阳衰证

张某,男,57岁。因睡湿炕致病,开始一侧睾丸肿大,坐立行走均疼痛难忍,因未能及时治疗而日益加重。开始仅尿频、睾丸不适,服中药清热利尿剂数剂后得以缓解。其后屡犯屡重,尿急、尿频、尿路灼痛,并常感生殖器冰凉麻木,诊为前列腺炎。尿常规:脓球(+++),白细胞(++),红细胞(+++),症状有增无减,并发展至阳痿,全身疲乏,1997年8月30日中医诊治,按少阴阳衰阴盛证论治。

初诊:恶寒蜷卧,肢体痿软,神靡,头晕,失寐,食欲大减,睾丸坠胀,牵引少腹,常感凉麻疼痛,小便浑浊频数,阳痿,面色萎黄,舌质淡白,全舌白苔密布,根部苔淡黄厚腻,脉象沉微细,此为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法宜补阳温肾,散寒止痛,以四逆汤加桂枝主之,处方:制附片120g(久煎),干姜120g,炙甘草60g,桂枝15g,3剂。服后少腹和睾丸坠胀疼痛减轻,小便色转清,尿频亦好转,余证尚未见明显变化。原方加云苓、白术、附子,干姜减为60g,服6剂,头晕、失眠、恶寒乏力等明显好转,食欲增加,少腹及睾丸坠胀进一步减轻,生殖器凉麻之感较前轻微。

患者自旧病复发以来,迁延3年之久,历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从中医而论,前医大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滋水之源、益气活血等法为治,但其效不显,病热有增无减,此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此病以六经辨证为纲,可找到一条基本线索,恶寒肢冷、神靡倦卧,为心肾阳衰,不能温煦,正气不足,反为邪困之象;睾丸坠胀,牵引少腹,常感凉麻疼痛,为肾气衰弱,不能温养筋脉,阴寒凝聚,气血阻滞,这表明少阴阳虚寒化之主证已比较突出。少阴寒化之阴寒内盛,属阴属里、属虚属寒,为全身性虚寒证,必然累及患者整体机能及其他脏腑;小便频数为肾气亏耗,固摄失司;小便浑浊为气虚失调,不能制约脂液;阳痿为下元亏损,命门火衰,失其作强;面色黄为寒湿,黄而痿,属脾阳不振,兼黑为寒、为痛;暗而无泽,肾阳虚衰,舌质淡者阳气之败,白者脏腑极寒,脉象沉而无力,里虚甚,微者阳气衰而无力鼓血行,细者阴血不足,脉道不充。综上所述,此案应属少阴寒化,阳衰阴盛证,治疗时须抓住根本,以抑阴扶阳为急务,故坚持补阳温肾、散寒止痛之法,服重剂四逆汤之后,阳气始回,邪正消长而初见疗效。

复诊:恶寒神靡、生殖器凉麻疼痛等症好转,舌质稍现红润,黄白厚腻之苔已减,惟心肾两脏属少阴,而心主血主火,肾为水火同居之脏,内藏真阴真阳之气。患者全身性虚寒证,不仅伤及肾阳,同时累及肾阴,法宜继续温补肾阳,兼顾肾阴,再佐以温中健脾为治,以四逆合理中加减主之,并在温阳之剂中佐以养阴之药,既可温而不燥,又可阴阳相济,菟丝子、冬虫夏草、枸杞三味平补阴阳;党参补肺阴,肺阴充足,则能下滋于肾,是“金生水”之意也。处方:附片60g(先煎),干姜60g,炙甘草15g,沙参30g,白术30g,桂枝10g,冬虫夏草15g,枸杞30g,菟丝子30g,云苓30g,服10剂,诸症好转,多年之头晕,失眠亦均消失,精神大振,最后以壮阳益肾,养心安神之剂配以丸药,巩固疗效。

本例并非四逆证,为什么要用四逆汤,《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主方,但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应用不局限于此。除阳虚欲脱、脉微欲绝等典型四逆证以外,还可广泛应用于一切阳虚阴盛诸病证,在这个范围内,诸如阳虚型的痛证、腹泻、高热或低热、久病衰弱、痿证、咳嗽、哮喘、阳痿、遗精等,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大凡三阳病中某些变证,三阴病中之虚寒证,皆可酌情用之。

在临床上如何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四逆汤,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阳虚阴盛病证的基本要点,主要包括:舌质淡白、苔润有津、面色晦暗无泽、神疲、恶寒、四肢清冷、口不渴,或渴不思饮,或喜热饮、夜尿多、大便不结,或虽大便难而腹无所苦。

阳虚阴盛患者,初服辛温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黑血,喉干,目涩或赤,咳嗽痰多,面目及周身浮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表现,此并非药误,而是阳药运行,阴去阳升,邪消正长,从阴出阳之佳兆。服药后较好的反应是舌质和面部均出现红润,此时可加少量滋阴之品,以敛收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阴阳相济,邪去正安。

六、厥阴寒痹证

刘某,男,60岁。患腰腿关节疼痛已十余年,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开始右膝关节较重,左腿及腰痛稍轻。1986年以后,冷痛沉重加剧,下肢伸屈不利,1990年来我院门诊,按厥阴证骨痹论治。

初诊:下肢冷,骨痛,麻木,拘挛,沉重,右腿尤甚,伸屈行动困难,须靠拐杖或搀扶方能移步,面黄滞晦黑。舌质暗红偏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为气血皆少,寒湿内搏于骨节所致,属厥阴寒证,治宜养血通络,温经散寒,以当归四逆汤加味为主,处方: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6g,甘草3g,通草10g,牛膝10g,木瓜10g,防风10g,紫苏叶10g。上方连服6剂,右腿已能伸屈,开始着力缓缓而行,骨节冷痛,拘挛亦减。厥阴伤寒之外证虽初解,多年痼疾松动,但患者已过花甲,六脉沉细无力,舌质仍淡暗无华,久病衰弱之象益显,治宜继用驱阴护阳,温补脾肾之法,以理中汤加味调理,处方:党参15g,干姜12g,炙甘草15g,白术10g,制附子30g(久煎),肉桂6g,上方服20余剂,从此能自由行动。

通过辨证分析可以看出:此例明显之主证为下肢关节拘挛冷痛,左腿屈伸履步尤艰,参之脉证,诊为痹证,似无疑义。但为什么缠绵多年,几成废足?其病因、病位、病机何在?究竟何经之病?则必须详加辨证。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这里既概括了引起痹证的三种外邪,又表明了三种痹证不同之主证。不仅如此,还根据风寒湿邪侵入之部位,进而分为骨、脉、筋、肉、皮五痹”。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可见三痹指病因,五痹言病位,并包括症状在内,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虽当五痹邪轻,只伤其形而未伤其气者,可不痛。但本例患者,寒胜邪重,寒为阴邪,侵入人体,阴经受之,客于筋骨肌肉之间,故迫使气血凝滞,遇冷则痛增,面色青黄,苔白,皆属寒主痛,可知寒凝痛痹,乃其主证。

患者自觉右腿发凉,骨重难举,可见寒湿阴邪,已深侵入骨,正如《素问·长刺节论》所谓:“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由此可见,本例从病位而论,虽属三痹中之寒痹,但从病位而论,已发展为五痹中之骨痹矣。

患者又一重要症状为冷痛厥逆,下肢尤甚,这种下肢冷逆,以六经而论,一般三阳证中不会发生,应为少阴、厥阴病特征之一,但少阴之寒厥,必伴以全身性之虚寒证,常出现欲寐,恶寒而蜷,吐利清谷,甚者脉不至等。本例下肢冷逆,未见上述主证,当不属少阴寒厥。《伤寒论》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例下肢冷痛,骨重难举,麻木拘挛,参之舌质暗淡,脉象沉细,实为风寒中于血脉,血为邪伤,则营气阻滞,故病属厥阴寒证。以上说明厥阴风寒中血脉而逆与四逆证不同,故应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味予以治疗。患者初诊服药6剂,厥阴伤寒之外证遂除,血分之邪被逐,营气之阻滞即通,故下肢骨节冷痛拘挛诸症迎刃而解;再进理中汤,培补先后两天,阴消阳长,从阴出阳,因势利导而病获愈。

临床常见之风、寒、湿、热诸痹,《内经》按其病变部位又分为筋、骨、脉、肌、皮五痹。若进而发展至脏腑机能障碍,则更为严重,纵有千变万化,究其原因,不外风寒湿诸邪闭阻之部位不同。总其要,皆不离六经之传变规律,这正是辨认此类不同病变与循经用药之关键所在。

以本例厥阴寒证骨痹而言,其主要脉证亦不外下肢“厥寒、脉细欲绝”。这本来是四逆证,为何仲景反用“当归四逆汤主之”?古今学者,对此颇多争议,因当归四逆汤,实为桂枝汤之变方,即桂枝本方易当归为君,去生姜加细辛、通草组成,故其争论之焦点,在于为何不用姜附。钱璜说:“方名虽曰四逆,而方中并无姜附,不知何以挽回阳气,是以不能无疑也。”柯韵伯甚至认为:“此条证为在里,当是四逆本方加当归,如茯苓四逆之例,若反用桂枝汤攻表,误矣。”罗东逸等注家,又借厥阴主肝之说,对本方委曲顺解,提出“厥阴之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脏不即寒”,故虽“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误认为寒,而用姜附也。”

明·喻嘉言《尚论篇》,对当归四逆汤颇具卓见,他说:“四逆之名多矣。寒甚而厥,四逆汤;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热邪传里,四逆散,此用当归四逆汤何故?盖四逆之故不同,有因寒而逆,有因热而逆;此则因风寒中血脉而逆,乃当归为君之所以立也”。清初高学山著《伤寒论尚论辨似》,进而阐明桂枝汤之变法,云:“至其用桂枝之变法,神妙莫测,具有上下九天九地之幻,夫桂枝汤之号召阴阳,其义已见本汤下。乃忽焉加芍药,则使下引内入以畅脾阳;忽焉加芍药,而并加胶饴,则使之内引上托,而建中气;忽焉加当归,增大枣,只以细辛、通草为使,则使之深入肝肾,而为湿之润之之剂。长沙制方之意,可因此而悟其余矣!”看来,这种观点比较符合仲景之意,赵氏五世在数百年的医疗实践中,治愈不少厥阴证,常用当归四逆等厥阴诸方,此仅举一例而已。

§§下篇 医案医话

同类推荐
  • 按摩穴位治百病

    按摩穴位治百病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按摩的基本知识,简述了按摩的作用和理论基础,介绍了四种简便取穴方法,还用表格形式概括了十八种按摩手法;第二章是常见病辨证论治取穴及图示;第三章是急救和保健,介绍了昏厥、心绞痛等急救方法和健脑、减肥、抗衰延寿的方法。
  • 全身心呵护:女性保健全典

    全身心呵护:女性保健全典

    本书以提高现代女性自我保健能力为目的,围绕女性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保健需求与常见的健康问题,针对现实生活中女性所关注的话题,给予指导。
  • 胃病百问百答

    胃病百问百答

    《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残疾人员常见病自我保健

    残疾人员常见病自我保健

    本书内容包括:残疾基本概念;神经系统常见病自我保健;骨关节疾病与损伤自我保健;内科致残疾病的自我保健;其他残疾自我保健。
  • 糖尿病自我管理101:告别肥胖

    糖尿病自我管理101:告别肥胖

    本书阐明了减肥和保持减肥效果的基本知识以及手术和药物减肥;论述了运动的基本知识、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为了方便居民进行体育锻炼而进行的社区改革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律吕新书

    律吕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呆萌天下:腹黑世子妃

    呆萌天下:腹黑世子妃

    重生前,她软弱娇憨,却落得个,儿子惨死,她被挖心的凄惨下场。重生后,她披着软萌妹纸的皮囊,表面上对谁都温柔善良,暗地里却狠戾凶残,再不受半分凄凉。重生前,她视爱成命,却是爱错了人,死不瞑目。重生后,冷酷战神视她为掌中宝,眼中最好,以天下为聘,只为换她一颗真心,而她,却已是无心之人。
  • 不良恋人

    不良恋人

    一次错误的判断,让她后悔不迭地落入了魔鬼的怀抱;她想逃离他的魔爪,可是他却邪魅霸道地宣布——我夜冰寒看上的女人,谁也逃不了!禁锢与逃离,她能否逃出他的掌心?或者说,当她逃离的时候,她的心还在吗?
  • 独尊称帝皇

    独尊称帝皇

    风青本是一头狼,误吞神丹化形。而后征战四方。自称风皇
  • 位面大师

    位面大师

    楚玄,东方大陆的位面主神,在突破长生界的时候被对手重创了肉身,灵魂来到了西方大陆,主宰了一个即将死去的肉身。这具身体原来的主人名叫塔蒙,因为忍受不了屈辱,最后选择了自杀,楚玄感受到塔蒙在临死前的绝望,痛苦与无奈,就算是为了报答他给了自己一个肉身,楚玄决定代替塔蒙,实现他成为强者的愿望。
  • 潜龙探爪

    潜龙探爪

    走修行路,为义,搅八方风云。为情,掌一片天地。寻千世敌,为恩怨正名。为宿仇峥嵘。
  • 一路向道

    一路向道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仙侠世界。凡人要长生不老,唯有踏上修真路。但修真一途,除了一开始的破凡境外,剩余的境界都需悟道,悟不出者即便吸收再多的灵气都无法突破到下一个境界。欧阳段的体质很差,但他有悟道珠,可以帮助他感悟天地之道。但悟道珠却特别喜欢吸收对灵魂大补的天材地宝。每一次悟道珠发作的时候,欧阳段就会失去身体的控制权,被悟道珠强行带到有天材地宝的地方去。于是……“卧槽,那那是地心岩浆!别、别下去啊!”“这是万妖王女儿的寝宫,不能去啊魂淡!”“那个部位不能碰啊!她会杀了我的禽兽!”每一次欧阳段只能在心中抓狂尖叫。
  • 魔君至尊

    魔君至尊

    千百年以来,人类种族之间的斗争愈发残酷,诺亚、哈里兰本属于人类一脉,却摩擦不断最终分道扬镳。而兽灵与精灵这两个种族与人类的矛盾也是日益加重,居住在源大陆的四个种族之间彼此征伐,暗黑的时代即将到来。秦牧自大陆贫瘠之地崛起,在困境中突破自我,一步一步攀上强者的巅峰。
  • 都市男爵

    都市男爵

    出生豪门,历经血雨腥风,成就黑道雄图霸业。风流倜傥,却也侠骨柔情,把全部的爱只给了一人。他,就是我们的黑道男爵。。
  • 重生之鬼眼神瞳

    重生之鬼眼神瞳

    前世,因她八字全阴且带阴阳眼,父母亲直接间接被她害死,从而含恨而终。重生回到命运的分叉口,苏琴再也不要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鬼怪尽出,费尽气力开启天眼,一步步缔造商业传奇。手刃前世仇人,令你一辈子在无间地狱不得翻身。不服?过来整到你服为止!想抢她的男人……那就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从此,商界有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从此,地府的鬼魂一个劲的往阳间跑。从此,桃花们的悲催的狗屎运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