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4600000009

第9章 学习是大学永恒的主题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研经品典启智取道》的讲话中说:“古今中外,事有所成的规律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读爷什么呢?首先是读有字书爷,读经典著作,让它灌溉和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和情趣;让它给我们以指引,使我们不致陷入反复困惑和长久迷茫之中。其次,还要读无字书爷。《菜根谭》告诫人们: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爷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不懂得领悟无形迹的神韵,将难以理解音乐和学问的真正乐趣爷的道理。所以,既要广泛阅读、品味有字的经典,也要尽可能经历、感悟无字的经典,并通过阅读与经历的双重积累、经典著作与经典事件的双翼互动,丰富我们的阅历。从这个意义上讲,阅历就等于阅读的经历。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参加工作特别是步入不惑之年之后,我们每个个体的成长要素,越来越多地主要来源于阅读和听取,转变为主要来源于直接或间接的经历和感悟。此时,上述成长公式可以扩展为:阅历=(阅读+感悟)+(经历+感悟)。”

3.2.1 会计学习简析

(1)会计其实不难学

应当说,“会计”(泛指会计、审计、税务等专业课程,下同)是一门比较容易入门的学问,有了高中、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比较扎实的学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朴素的“会计常识”,掌握它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

比如,会计学原理,其核心只有三个,一个是会计等式(包括等式及其会计要素的含义),一个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主要是记账规则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再一个是会计核算流程。只要这三个方面理解了,其他内容都迎刃而解,都是非常浅显易懂的东西。悟性高的学生,自己看书,一两个星期就能够基本解决问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看中级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书籍。

再说中级财务会计,通篇都是围绕着经济业务中资金运动的三个方面来讲的,一个是计量,一个是确认,一个是会计分录。每个科目讲的基本上都是这三个方面,也是会计学原理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如果说有难度的话,不是难在理解上,而是难在记忆上,因为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规定。

又如财务管理课程,其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资金管理(即资金及其流转)来进行的,虽然涉及融资、投资、资金预测和计划、资金使用和管理、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本量利分析、业绩评价、企业价值评估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分析都有比较固定的程序、方式和方法,有比较成熟的套路,其中涉及的公式和计算,通常要比高等数学容易得多。如果说有难度的话,不是难在课程本身,而是难在与实际的结合运用上。

最后再说说审计。从实际运用的角度讲,审计并不像审计教材那样厚重而庞杂,线条是比较清晰的,程序是比较分明的,要点是比较突出的。一本用心编写的审计教材,我们学习起来也应该是比较轻松而饶有兴趣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同时又有大量鲜活而引人入胜的实际案例。可惜,我们的教材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审计》教材,那叫一个“乱”,那叫一个“虚”,像一团乱麻一样的乱,着实一个故弄玄虚的“虚”,没有根据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中国会计、审计从业人员的现实水平,站在一个恰当的角度和高度上,用通俗的、简明的、我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去翻译、整合、提炼那些真正对我们有用、好用的东西,而是一味地“系统、周全、严密、深邃”,过于“拿来主义”,以至于很多人虽然以不低的分数考过了审计但还是说不清楚审计的流程,不知道怎样入手,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很多同学反映审计难,难就难在这里。

也有部分同学感到会计难学,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入门,没有了解“会计”的特点和性情。很多学习别的专业的同学,参加一个只有几天时间的培训班,就入门了;还有很多别的专业的同学参加一两个审计项目“打打下手”、翻翻凭证、听听讨论就对会计的“道理”和报表理解八九不离十了。更有个别“牛气冲天”的同学,学的是不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竟然通过一两年的“啃骨头”,把CPA证书给拿下来了。我们事务所原来就有这样一个女孩,不仅拿下了CPA,还相继拿下了CPV、CTA,尽管证书并不代表能力,但能取得这么多的证书,本身就证明她不是一个“笨”人,是一个悟性很强的人。

(2)会计难在非技术上

“会计”不难学,那么,会计工作好做吗?从纯专业的角度讲,会计工作并不难,但会计并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会计也不是一个“技术工人”只需要人机对话。会计干的虽然是管理工作,但没有谁会心甘情愿、服服帖帖地听从你的摆布和指挥。要想把会计工作做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一步步地修炼各方面的能力,如那些招聘广告上所写的耐心、细致、协调、沟通、组织、分析、应变能力、积极主动、开拓创新,以及一些招聘广告上强调的“抗压(承受)能力”。因为会计是企业所有业务流程中反复发挥作用的一个“链条”,这个链条既要对其他链条起到监督、控制、调节的作用,又要为他们服务,与他们和谐相处、共荣共生。同时,会计还是银行、税务等部门合作、监督的对象,处理好这些会计“专业”之外的关系,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很显然,不善沟通、不善交际就干不好会计,沟通、交际是大学会计专业学生需要特别修炼的能力之一。

(3)上名牌读会计,有点可惜

很多同学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咨询“学会计、审计是不是需要很高的数学能力”等。其实,学过了会计或审计、干过了会计或审计的人就知道,从事这个行业,具备初中数学能力已绰绰有余。会计、审计也不需要高智商,因为会计、审计技术本身“含金量”并不高,会计、审计专业本身没有太多的“疑难杂症”需要高智商去刻苦“攻关”解决。而高情商、好心态、耐久力、沟通力、观察力、领悟力、交际力等倒是会计人必须具备的。君不见很多中专、大专毕业的会计人,经过持续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好的业绩。可见,在这里,智力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学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名牌不名牌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上面所提到的素质以及实践和经历。因此,你以拔尖成绩读个“985”、“211”高校的会计类专业,不仅学习应该是件非常轻松的事情,而且多少有点“可惜”。

(4)会计类专业学生休谈“创新”

会计类专业是一个不提倡“创新”的学科,会计、审计工作是不允许“创新”的工作,财务管理也没有更多的余地实施创新。会计准则是最新的,审计准则是最新的,内控制度是最新的,税法、条例是最新的,都是成百上千的精英、顾问、专家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消化”和“精粹”出来的,会计的“新”有什么可创的呢?全国那么多的专家、教授、博导又创了多少“新”呢?因此,要求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创新”本身就是无理要求、无稽之谈!作为会计类专业,不但不能创新,还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循和执行,不能逾越“准则”所划定的“红线”一步。会计类人员首先是消化好现成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老的还没有消化完,新的就又下来了),然后是执行,没有创新的权力、政策和氛围。

(5)会计类专业学生慎谈“研究”

就“会计”研究来讲,看看那些会计、审计类刊物就知道了,那里面所登的大部分文章是多么的无聊!学术与市场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学术研究甚至沦为赤裸裸的商业行为。好文章确有,但不多见。会计类大学生如果选择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将是十分艰难的。

除了“211”(据统计全国共有115所)、“985”高校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有创新研究的特殊志趣和无怨无悔选择的同学(还要走过读硕、读博甚至出国留学之路)外,其余绝大部分同学以及普通院校的同学基本都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主战场”中去,因此,学校应当务实再务实,与现实贴近再贴近,少唱高调,多做实事,多做那些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放心的事,教会学生掌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拿得起、放得下的真本领才是第一要务。

其实,在会计、金融、税务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国家已经做出了战略调整,这一点从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研究生招生政策上可以看得十分明白。比如,2009年1月,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6次会议讲话时就强调指出,要调整学位授予的类型结构,调整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的比例,积极发展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改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的局面,为各行各业培养一线专业人才。在此精神指导下,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既然研究生培养“指针”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会计类本科、专科教育焉有不重视“应用”之理?

3.2.2 会计学习要有高度

1.学会计要下工夫——从考会计证说起学会计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简称会计证)往往是要考的第一个证书。一般大一、大二很多同学都要参加会计证考试。考会计证的难度其实不及高考难度的十分之一,与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即使是这样容易的考试,竟有大批的同学花钱报什么培训班,更有甚者花大价钱报什么社会上的“包过班”,实在不可思议!其实,这种考试只要认认真真地把教材看上两遍,记一记概念,做一做习题,通过是没有问题的。

很多同学,尤其是大专和一般本科学校的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似懂非懂,被动接受,对课本上的内容不敢也不能提出任何质疑,即使课本上的错别字、计算错的数据都不敢更正,这哪里是学习的态度?哪里是学习的精神?对那些死板、僵化的知识简直像小学生一样的“虔诚”。这不仅是行为的懒惰,更是思想的懒惰。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以如此态度来求学能学到多少知识。养成如此心态,对将来做好工作,对利用知识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中发生的问题决没有什么好处。

不下工夫,不挤时间,不钻研知识,这是很多同学的通病。在学习上,雷锋曾经说过:“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中国有句俗话:“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就是说,只有吃得了别人不能吃的苦,下得了别人下不了的工夫,才能成为别人比不上的人,才能成为人中豪杰。

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的态度,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其《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一书中十分生气地讲过一段话:“……和企业家相比,我印象最深刻的,你看看你们听课,经常会低下头,东摆西摆的,我在外面给企业家讲课,都不是向你们这么少的,都是1000~5000名企业家,我不是在教室里讲课,而是在大剧院讲课,坐得爆满,现场几千名企业家,没有一个人像你们这样子,我告诉你们,他们每个人都会非常专心地听6个小时,几乎没有人动,专心做笔记,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水平。我常常挖苦企业家不用功,但跟你们比起来却用功得多,所以你们该学的事情太多了,看企业家这么努力,这么勤勉,我还可以批评他们,你们说想做到这一步,想成功,你们有多少路要走啊!同学们,你们的成功不是在闪光点成功,而且要靠这些不断的积累,你们听我讲这个课我想对你们的人生一定会有帮助,你们现在不要太浮躁,你们的学习态度和我所批评的企业家相比还差得多,他们都不能成功,何况你们呢?”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要停下脚步,从关注那些篮球、足球、歌星、“超女”、世界杯等与你没有多少直接关系的事情上转过神来,关注你的专业、你的职业、你的未来,努力、努力,再努力!唯有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拿到该拿到的证书,才能讲其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你们都十分熟悉的名言,但话俗理不俗。比利时《老人》杂志对60岁以上老人曾开展过一次题为“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致事业无成;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错误选择了职业;……只有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这说明年轻时不努力是最最让人惭愧的。

(2)学会计要善思维

关于学习的思维的问题,用在复习考试、工作和研究上是分别不同的,可以分为考试思维、工作思维和研究思维。

考试思维,主要是为了考试通过而汲取和掌握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考试通过。如果你学得很好但就是考试通不过,那就是你的考试思维出了问题,就是“不会考试”。

工作思维,主要是为了指导具体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主动汲取和掌握知识,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指导实际,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站在这个角度上,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与考试思维就大不一样。

研究思维,主要是为了对相关专题进行或系统或全面或深入的探究而汲取和掌握知识,刨根问底,学习的目的是学术理论的创新和提高。这种思维又与前两种思维存在极大不同,不是为了考试拿证,也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研究”。

因此,三种思维的“指向性”是截然不同的。而作为会计类大学生,学习的根本思维应该是工作思维。当然,在参加相关专业资格的考试复习中,主导的应该是考试思维,以考试过关为最高目的。同样,大学毕业写论文时,或者读学术类研究生时,这时用到的思维就应该主要是研究思维了。有时这三种思维是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

(3)学会计要善质疑

詹姆斯·埃伦在《做你想做的人》中说:人们制定脆弱的教条,把它们称为真理。真理不能制定,它不可言喻,永远超越智力的范围。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只能通过纯洁的心灵和完美的生活表现出来。

质疑精神是真正掌握一门知识所必备的素质。质疑精神就是批判精神。教材不等于真理,教材不是真理,它只是一个方面、一个阶段、一些人的总结。更何况,现在包括会计类教材在内的很多教材是作者为了评职称,为了名与利而编写,往往都是仓促而成的“早产儿”,出版社审校不严,漏洞百出,差错连篇,体例和内容陈旧落后,众多教材“千人一面”,脱离实际,也毫无新意,同学们如果不带着质疑、分析、批判的眼光去学习,极容易“误上贼船”,到头来被用人单位所指责。

“英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英国学生具有质疑精神,勇于挑战他人观点。”英国牛津大学第一副校长威廉姆·麦克米伦教授说。在他眼中,中国留学生“聪明”,并且“学习非常努力”。但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由于中英两种教育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普遍易于接受知识,而英国学生则善于分析问题,并提出质疑。“而分析能力是在英国大学里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要求。”英国人喜好自由辩论,喜好用自己的分析质疑他人观点,捍卫自己的说法。英国学生善于挑战他人的想法和他们在学术上的质疑精神传承了英国的传统文化。

麦克米伦教授介绍,在牛津大学,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每周组织的学生讨论来进行学习。任课教师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并开列书单。学生则要根据问题的方向,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学生通过自学理解知识,并从不同的侧面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撰写5000字左右的文章。老师下次上课时,便让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可大不相同,他们会找出自己的所有理由来挑战别人的说法,捍卫自己的观点,而学校也会安排几位教师,从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讲述同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这一学科。”

(4)学会计要有悟性

美国作家福克纳说过:“两个人同时往窗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污泥,另一个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所谓境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面对同样事物的所思、所想、所得、所获,与我们自己的心境和感悟时刻相关。财政部王军副部长说过:“这个悟爷不是简单的加法得出来的和、乘法得出来的积、除法得出来的商、减法得出来的差,可能是一个综合指数,是一个没有概念的概念、没有逻辑的逻辑、没有道理的道理,是思想、观念、知识、经历混合在一起的裂变。无所思则无所悟,没有一个痛苦的思考过程,就不会有认识的升华。”“要学会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从半瓣花上说人生。”

死读书,读死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老师讲多少就会多少,不会举一反三;老师要求多少就学多少,不是根据“需要”去学,而是根据“指令”去学;……这些都是悟性差的表现。悟性差,难成功,或者成功得很难。怎样提高悟性?学“会计”要多读书,多读好书,多联想,多类比,多观察,勤实践,多角度思考,多换位思考,多听成功人士的劝导,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提高修养,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通识”和“认知”上提高水平,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层面上提高觉悟。这些做到了,拥有良好的悟性,再加上会学习,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干什么工作,文史地也好,数理化也好,生工医也好,政经哲也好,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职业是不同的,但职业道理、职业规律、职业要求是相通的。

5.学会计要把握本质

学会计把握本质,就是要深刻领会专业教材的精髓,了解专业知识的精髓,真正知道各门学科的宗旨是什么,它们的灵魂是什么,它们应当怎样与企业、单位的实际相对接,怎样满足企业、单位的需要。这些都是学习时应当经常思考的问题。不但要了解课本上那些“熟悉”、“掌握”对知识的要求,更要突出探索其对实际能力的要求以及对职业素养的要求。

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问题,而是要理解书中的本质是什么,你不要到时候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他怎么念书的呢?他到图书馆从A开始学,从ABCD开始念,书念得多没有用,从今之后你们要读书,记住郎教授说的话,读书不需要从头到尾看完,你们一开始就要问自己,这本书它的灵魂在哪里?这本书到底要告诉我什么?灵魂只会告诉你们一个字、一句话而已,一本书只是告诉你们一句话。如果你们不理解这个灵魂,也就是本质,看都白看,你们就像许三多一样,图书馆的书都看完了,也毫无概念,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思想,永远都无法从书中读出道理,你们只是看完了而已。这样,你们就会成为一个缺乏灵魂的读书者。

(6)学会计要与时俱进

会计、审计业务是随着企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实际变化而变化的,与国家经济变革和市场经济内容的嬗变须臾不可分离,与形势、政策变化须臾不可分离。因此,要学好会计,就一定不能当“瞎子”,当“聋子”,当“家雀”,要时进我进。一方面要加强课外阅读,多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报纸杂志和经典、热点书籍,经常了解一些发生的企业案例,比如经营、管理、投资、融资、重组方面的案例,了解一些会计、审计、税务、金融、股市、证券方面新近发生的事件及其背景,了解国家经济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方针政策,不断补充、积累一些最新的、鲜活的知识和信息,对知识、信息的掌握尽可能形成宽厚、立体的网络。同时,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的阅读中间接获取实践经验(须知,经验并非只有直接参加实践一个渠道可以取得);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习现实政策,因为政策规定是最新的,是最能体现现时形势的,是针对性最强的,是书本上找不到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必须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的。因此,与时俱进是学习的一条重要原则,尤其是会计类学科。另一方面,要从课本走出去,从教室走出去,从校园走出去。

这对于毕业时求职、面试、工作以及撰写毕业论文都非常有益。

(7)学会计要学以致用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教授每天都得乘小船到对岸的大学讲学。这一天早上,他又乘小船,途中他忽然兴致勃勃地指着空中问渡船的人:“船家,你对天文学认识多少?”船家很惭愧地回答说:“教授,我因为受教育不多,所以对天文学一无所知。”教授得意洋洋地说:“天文学你不懂,那你已经失去25%的生命了。”过了不久,教授又问:“船家,那你对生物学认识多少呢?”船家更羞愧地回答:“对不起,教授,我也不懂什么是生物学。”教授惊异地说:“连生物学你也不懂?那你可以说已经失去了50%的生命了。”

又过了不久,教授指着水中的芦苇问:“那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什么是植物学呢?”船家惭愧得连头也不敢抬,小声地答:“我……我不知道。”教授忍不住大笑起来:“那你可以说已失去了75%的生命了!”

就在这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天色大变,暴雨骤来。小船在风浪中撞到了大石,船底破了一个洞,河水马上漫了进来,眼看小船就要沉没了,船家连忙准备跳水逃生,他关心地问教授:“你到底会不会游泳?”教授吓得面无人色地回答:“我就是不会游泳啊!”船家很同情地说:“那看来你马上就要失去100%的生命了。”

你从故事中读到了什么?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很多无用的东西,学了很多务虚的东西,学了很多应付考试、应付升学而不是面对生存、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的东西,很多人学成了“书呆子”、“考试虫”。

学习一定要学到教授那样“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吗?不一定。这是一个横向和纵向的问题。这要看你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这就涉及你的人生目标。假如你的人生目标是做大学教授,那么,你就不仅要在学问纵深切入的同时,还要横向广泛涉猎;假如你的人生目标是做专业人才,那就首先要解决好专业纵向的问题,因为这是核心,这是赖以生存的“饭碗”,不能出现“专业不专”的尴尬问题。实际上,很多人之所以人生事业不能成功,业绩平平,就是因为专业不专,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其实啥都不精,就是所谓的“万金油”。

学以致用,用以验学,关键在于“用”。学以致用,就是学习要有的放矢,“用”字当头。学以致用,解决的是学习的方向问题。会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会计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会计相关知识必须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融会贯通地掌握。事实上,很多学科内容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教材编写上将它们分开,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同学们可以注意一下,课程的分类以及课程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老师、学者讲课和学术研究的思路进行的,是以学科理论的主线贯穿全书的,不是按照指导实际工作的思路来编排的。而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应用,是成为“眼高手也高”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应用型学科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对这个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的话,必然越学越呆,越学越傻,只能学到一堆凌乱的概念,毕业后专职搞学术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读硕、读博的目的很多人最终还是为了应用。

“用”是学习的导向,是目的,是最高目标,在此导向和目标的指导下,学习才真正有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浩如烟海,是永远也学不完的,纯粹地、一味地学习那些死的、条条块块的知识,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只能应付一下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那样的抢答游戏。所谓的“书呆子”就是因没有正确导向和目标而练成的。因此,必须从实际的角度去学习和探讨,学习不能脱离实际需要,毕业论文要选择与你职业理想或喜欢的工作相关的题目,广泛搜集资料,认真进行研究,系统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学习中要重视商科内容,因为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进入企业,要参与经商,要参与企业管理,可以说与“商”密不可分,多了解一些商科的知识和理论,对将来不无裨益。学习要立足中国国情,立足现实,立足当前,不能一味地崇拜西方,思想可以“天马行空”,但脚还要踏在中国的土地上,从身边、当下的每件小事做起。

学习的目标是就业,是掌握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是为将来做好工作而学,而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换句话说,即使做不到满腹经纶,但只要会做,做得很好,做后让同事赞同,让上司满意,你就是合格的;反过来说,即使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滔滔雄辩,但做不成事,老板要你做什么?

(8)学会计要“投其所好”

学会计要“投其所好”,就是要投用人单位的“所好”,就是要经常关注自己所“倾心”的行业、企业、职业和岗位,看看他们有什么要求,什么用人价码,然后根据他们的要求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爱她就要想尽办法让她对你一见钟情,就要让她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此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决不要让她对你失望。你不能总是在那里傻傻地、笨笨地、苦苦地“单相思”吧。不仅如此,“母校”也要投用人单位的所好,也要不断调整“养儿育女”的策略,让你的“儿女们”娶也娶得好,嫁也嫁得好,过也过得好,阖家欢乐,共同荣光。

3.2.3 课程学习的智慧

(1)课程可以区别对待

面对众多课程,特别是面对众多选修课程,会计类专业学生应该根据职业选择和职业要求来反向思考,反向决定应该学习的课程和应该修炼的内容。这是主动地选择,主动地涉猎,主动地“挑菜吃”,主动地吸收书本中的营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消化那些对“就业健康”无益的“垃圾食品”。

(2)课程可以提前学习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设计是有缺陷的:该提前安排学习的,有的安排得比较靠后;该作为必修课程学习的,有的安排到了选修课程之中;该适时地安排学科基础课时,却安排了大量与专业、职业、工作毫无关系的课程。这些都不符合“教学为实际服务”的要求和规律。

实际上,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必须限定在某个时间段里才能学习的,不是必须通过集中的、一次性学习才能完成的,需要反复思考、实践,再反过来理解、体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真正领会知识的真谛,随之,认识一次次提高和升华。

因此,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学生大一或大二时就可以将大学四年的教材全部拿到手,这样根据你自己的规划在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查阅和自学,申请提前参加考试,提前拿到学分,提前报考有关资格,甚至提前报名考研,“进化”你的学习周期,而不一定非要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去匆匆忙忙、囫囵吞枣地学(其实大四的上学期学生已经人心涣散、各找各的出路了),特别是对那些打算提前实习、提前找工作的同学来讲,提前学习就更有好处。这是主动的行动,是积极地索取,是按需求知,其学习效果一定比按部就班、死气沉沉地被动学习好得多。

可是,目前所有的大学上课,都是限定一个学期学某几门课程,并一次性地讲授、考试,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很少鼓励学生发挥能动性,突破这一模式。这种安排实际上是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的,依据的只是几十年不变的、传统的教学惯例,基本出发点不过是为了维持全体学生的学习秩序,“一二三,齐步走!”便于“懒惰”管理,而不管市场需要如何,不管“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如何,按照一张设计图纸,将学生们“一刀切”地全放进一个“模子”里,或者一次投料进入生产环节,经过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几年的生产工序,然后统一生产出一个型号的产品,统一出厂,统一提供给消费者,“要不要由你!”这种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生产出的产品不可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尤其对于那些文科类、商科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怎么办?学校不进取,你不能不进取啊!它不进取,第二年照样大批进料,照样开工生产;你不进取,你就被打入库存了,变成不良资产了,或者变成处理品了。建议你第一年就可以拿到全部四年的教学进度表,了解课程安排,对照市场需要,确定你的重点。需要提前掌握的知识,重要的知识,实习、实践需要掌握的知识,用人单位特别看重的知识,完全可以提前自学或通览,只要学习的动机正确,目的明确,提前学习只会有益而不会有害。这是早日“拥抱”知识,“拥抱”实际,“拥抱”市场,“拥抱”职业的需要,是早日融会贯通、早日建立职业根基的需要,是时不我待的需要。

因此,作为会计类大学生,知识的掌握越早越好,没有谁规定不到时间不可以学习,不到时间不可以涉猎,除少数具有一定学习顺序的课程(如先学基础会计学、再学其他专业课)外,其他大部分课程本来就不具有绝对的先后次序,学了基础会计学后,其他课程完全可以提前接触和了解,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并借此达到学习过程中的互相联系、兼收并蓄、互相促进、持续提高。

(3)课程可以跨专业选修

跨专业(学科)选修课程的依据是什么?是专业兴趣和职业取向,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通过打破专业界限,来赢得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塑造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自己高兴、企业喜欢”的双赢目标。

在这方面,有的高校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比如厦门大学。据《中国教育报》近期报道,该校在2009级本科生中全面推开一项新的教学计划,这一计划通过整合和优化学校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较好地解决了选修课与必修课截然分开、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截然分开、不同院系之间课程截然分开等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数据显示,仅2008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厦门大学必修课开课门数比例已经从2006至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66.9%下降到47.3%,而选修课开课门数的比例则从33.1%增加到52.7%;专业课面向全校开放课程数从原来的零状态提高到11.05%,开放近6000个名额,占公选课名额的28.19%。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平台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共享”是两个最重要的抓手。“通过平台课程建设,我们力图使学生掌握大学里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把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使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该校教务处处长谭绍滨说。而课程资源共享,就是打破学院与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原则上,学校所有课程都可以根据学生承受能力和需求情况,对任何系、任何专业、任何学生开放。本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也可成为外专业的选修课程。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跨学科选修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选修课,兴趣唱主角”。

(4)跳出教材学教材

在每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应当“跳出本教材,与其他教材相联系”,“跳出所学教材,与课外资料相联系”,“跳出书本,与实际实践相联系”。

教材毕竟只是教材,不可能十分详细、具体、面面俱到,你必须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进度,及时、同步地从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知识,从实际和实践中体验和体会这些知识,扩展知识面,扩大知识收获。一个有水平、负责任的老师应当补充很多相关知识和案例,并给你一些很好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另外,有些教材编写质量较次,你抄我,我抄你,七拼八凑,错误百出,不连贯。作为学生,对有的教材可以不必过于尊重,更不必盲目崇拜(不管教材的编写者多么有名气,是教授还是博导),即使你千万遍地研读也深挖不到多少真知。但是对任课老师的讲解要重视(当然这应该是一位好老师,否则,你就太没运气了)。一个有水平、负责任的老师会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或错误一一进行纠正,还会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给你一个课外阅读建议,会兢兢业业地完成教学工作的。这是其一。“跳出”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学习要结合实际,结合其他课程,结合最新政策。这里不再重复。

(5)跳出会计学会计

跳出会计学会计,就是跳出会计专业的限制,跳出财管专业的限制,跳出审计专业的限制,跳出惯性思维的局限,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与其他岗位相联系,与其他需求相联系,从企业全局的眼光看“会计”、学“会计”,从“局外人”的眼光看“会计”、学“会计”。比如,从经营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从理财的角度,从服务的角度,从税务的角度,从投资的角度,从审计的角度,从公司战略的角度,以及从投资人的角度,债权人的角度,创业的角度,监管者的角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会计的本质,掌握会计的精髓,领悟会计的真谛,升华会计的境界,才能学到会计的真本领。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经验交流暨纪念会计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表彰大会上讲话时说:“会计是经济生活中十分敏感、十分活跃的一束神经,经济的繁荣与困难会很快传导到会计身上,会计的发展变化也往往映衬着经济的种种预期,必须跳出会计看会计,高于会计想会计,长于会计干会计,做到小中见大,见微知著……避免就会计论会计,陷入会计难以自拔。”这对我们学习会计、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人们来说,都是十分精辟的鞭策。

(6)跳出专业学专业

跳出专业学专业,就是不要受所学专业的限制,掉到你那个专业的陷阱里。专业面往往是窄的,专业要求往往是笼统、狭隘的,而实际要求往往是清晰、复合的。因此,你必须立足专业同时走出专业,走向专业和职业的“广阔天地”。具体的,你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要设法跨专业、跨学科深入学习一些必要的课程,比如营销、公关、物流、外贸、金融、人际交流等课程,或者听一听跨专业的讲座,参加一些跨专业的活动。当然,跳出专业并不是说你可以不“睬”学校的教学安排,可以不学习专业课的内容,抛弃你的专业去干别的,而是要从“大专业”的眼光去看待专业,从综合需求的眼光去寻找自己的不足,将自己放到更加宏观的职业世界里,在综合水平上“做文章”。进一步讲,跳出专业学专业,也包括站在别的专业的角度来看待和审视自己的专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更容易使自己看清自己,塑造自己。至于如何“跳出”,还要结合你的职业理想,将你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3.2.4 对自己专业要求不可过低很多同学在校满足于听听课(有些学生连课都不好好听),满足于记记老师强调的知识(有些学生连老师强调的知识都懒得划下来、记下来),满足于考试时根据老师划定的考试范围背一背(有些连这个范围都懒得背),取得个表面的好成绩,最后,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会计专业的学生满足于通过学校肤浅的会计实验课学学会计核算的程序,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满足于内容干瘪、形式陈旧的财务管理手工实验(当然有的也安排会计手工实验),轻松完成了“会计核算”等大学四年(或三年)的“压轴大戏”,以为这就掌握了会计的关键、重点和真谛,然后沾沾自喜、踌躇满志地走进招聘会场。

大学会计“会记账”就是目的吗?错了!“会记账”完全是一种“小会计”的心态。

很多院校会计专业本科,第一年基础课,第二年、第三年专业课,第四年的上学期一边继续讲一些专业课,一边安排学生到“会计实验室”实习——做实账(注意!这一点与专科、职校惊人地相似,大多连使用的教材都一样,与社会上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开办的“实账班”也一样):依照事先印制好的凭证、概括清晰的业务、准确无疑的数据、铁定的核算流程做一做制证、登账、编报表的作业,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工作是这样的简单、简易、简明、简捷吗?须知,企业各种核算资料(原始凭证)的取得、甄别、核对、归集、处理和利用,各项经济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来龙去脉,企业各种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各项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以及执行中时时、处处可能发生的推诿、扯皮、误解、冲突,各种财税问题的交涉与处理,这些都是教材(无论教科书还是实验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会记账”仅仅是个小儿科而已!

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会计记账”这个狭小的“笼子”里,除此以外,会计实际上还有很多学问要学,还有很多复杂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谋划,还有许多问题和冲突、矛盾要处理。否则,会计工作就没有必要设计那么高的学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设定那么高的专业职称(初级、中级、高级直至正高级会计师),评那么多的教授、博导了,也不会搞一个那么难考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了。会计记账仅仅是基础,是雕虫小技,是从事相关专业的“底线”。以前很多人小学、初中毕业,稍微自学一下就能通账理、记好账,成为各行各业顶呱呱的“铁算盘”,哪儿需要专门读几年大学啊!

因此,许多学校会计类本科学生,也将学会记账作为大学四年的“伟大胜利”而沾沾自喜,错矣!现在,作为中专、职校、大专学生,这样要求自己好像还在情理之中,而作为大学本科学生,将来的管理学学士,决不可以对自己要求过低,将自己与专科、职校、中专学生放在一个层次上去要求自己。你无论如何都应该比他们技高一筹,谋高一筹,道高一筹;否则,技、谋、道无异,如何突出你的本科优势?如何在同台竞技中胜出?

3.2.5 学会计要重视写作

经常看到一些招聘会计人才的广告上写着: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在会计实务中,普遍存在着会计人应用文体写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学校会计教与学的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重英语、轻汉语”的现象,对此,同学们要引起重视,自我寻求改变。在此,将《中国会计报》登载的一篇文章《会计人亟需突破写作瓶颈》(作者吕晓雷)推荐给大家,望有所启发。

与较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计人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弱,这成为制约会计人全面发展的瓶颈。会计人平常涉及的写作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各类对内对外的报告,如财务分析、成本控制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其二是各类论文写作。

以第一种来说,会计人写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不敢写和不会写。因为一些重要的报告需要由管理者层层审阅,它们往往会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会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严谨和权威,对财务分析的角度是否契合企业的经营理念、所提的建议是否恰到好处等都要进行认真考虑。因此,一份合适的专项报告被修改十几遍是家常便饭。这是许多会计人不敢写的原因。

之所以不会写,是因为会计人没有把握住看报告的人需要什么信息。很多报告,通篇看下来,都是从会计的角度、用会计的思维、通过会计专业术语写下来的,重点不分,层次不明。看报告的人如果站在会计以外的角度看,很容易一头雾水。

在我看来,写好会计报告需要抓住几个重点,做到“稳”、“准”、“狠”,有的放矢,如此才能写出一份让人信服的报告。

“稳”就是严谨,不出疏漏。

“稳”更多的是思想的体现,在写作之前要明确,究竟如何搭建框架,以何种风格来撰写,是层层递推还是跳跃推进,是有理有据地客观表达还是加些个人的主观想法。如对现在进行业务的叙述就需要严谨,对未来某业务的可行性分析就需要宽泛。

“准”就是准确,贴近事实。写会计报告也是一种沟通形式。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面对面沟通,对方会问什么,自己会答什么。体现在报告上,这些也需要根据对方的思路,来有所侧重地进行分析。如管理者近期想了解产品的毛利情况还是存货的周转情况,又或者是应收账款的情况,等自己断定准了核心问题后再展开写。

“狠”就是一针见血,不做表面工夫。很多时候,看报告的人最忌讳长篇大论,更希望看到结果,而不是推论过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会计人所作的结论不能拖泥带水,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最后还要避免纸上谈兵。在会计报告撰写前和撰写时,会计人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以辅助自己的结论。如销售部门的近期市场情况、生产部门的生产业务等,这些一线信息是最贴近实际的。

下面再谈谈专业论文。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审核过很多会计主管写的论文,这些论文要么是长篇大论地引用资料,一看上去就像是抄袭他人的,要么是逻辑混乱、主次不分,让人不知所云。

写专业论文其实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如果选题自由的话,选择标准应该是选小不选大,选实不选虚,要选自己一直做的或者感兴趣的来写。写作的时候,最好找一篇类似的论文仿照,注意是仿照其框架,而不是其语言。如果范文先说宏观的话,那你也可以一开始就从宏观方面来说;如果范文先提出问题,你也可以试着开篇就提出问题。这相当于在相同的框架内写自己的思想。有了参照,就不会走偏了,这也算是写论文的捷径。

写论文可以按照上述办法,但要写好论文,就需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平时多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报刊,再加上对工作领域内专业话题的思考,到时候文字就会非常顺畅地从你笔下流淌出来了。

同类推荐
  • 销售经典金法则

    销售经典金法则

    本书总结了销售人员应该学习的销售知识,浓缩了众多销售精英的成功之道,内容涵盖广泛,旨在让销售人员掌握一系列可以派上用场的销售策略和技巧,使销售人员能够迅速、轻松地提高销售业绩。
  • X光下看腾讯

    X光下看腾讯

    一场3Q大战把一度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也因此掀起了关于互联网行业生存业态的讨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被暴露出来。互联网处于变革前夜,名为“诊断腾讯”的论坛邀请了来自互联网、政法、新闻、学界等70多位专家和意见领袖,望闻切问,从公众责任难题——“公众美誉度”、行业责任难题——“垄断与开放”、领袖责任难题——“山寨与创新”三个角度,通过给互联网领军者腾讯的把脉,分析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或者即将遇到的问题。《X光下看腾讯》【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如何创办足疗店

    如何创办足疗店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利润之上的追求

    利润之上的追求

    很多企业的目标都是创造利润,并且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贾长松老师看来,企业要想持续赢利、基业长青,必须有利润之上的追求。自我超越不容苟且马虎、不要把事业当成作业、尊重和关心员工,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为顾客提供负担得起的优质产品、为顾客提供友善的服务、梦想+想象力+创造力=生产力,创新经营,追求卓越、战略的终点是幸福,不是财富、立即行动出结果、团队管理靠关系不如靠格局、诚实、正直、公平,有企业社会责任……这些超越利润目标的追求,是企业实现真正强大的思想和动力,是永远经得起考验的企业卓越之本。
  • 消费者文化心理研究

    消费者文化心理研究

    尽管通过出版本书力图尝试性地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探讨,但由于本书涉及的相关学科太多。加上本人研究水平与视觉所限,本研究成果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敬请广大读者尤其是高校同行批评和指正。
热门推荐
  • 呆萌元素师:神偷王妃

    呆萌元素师:神偷王妃

    她,22世纪的绝世神偷,因为一个神秘的电话而穿越到了玄月大陆。他,玄月国的夜王殿下,传闻冷漠无情,不近女色。可是这个把她搂在怀里的妖孽又是谁?某男邪魅一笑“洛儿,为了你,背叛这天下又如何!”且看他和她玩转玄月大陆,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 异界之天残至尊

    异界之天残至尊

    一对被追杀得仓皇逃窜的夫妇!一个天生头脑不正常的少年!一场飞来横祸带来一些莫名其妙的记忆!这个世界诸多奇异的种族,精灵,矮人,魔兽,亡灵,海族,人类.......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开创了古武机甲时代,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创造了诸多奇迹长生不死,改变躯体,智慧升级.......
  • 灵金

    灵金

    科学家从铸剑大师欧冶子所用过的金属中发现了一种“灵金”,推测出灵金就是古代制作“仙剑”所含的稀有金属。并仿制灵金制造了智能金属,由此出现了驾驭智能金属,拥有毁天灭地能力的智金武者。出生在木环星的张灵武具备身体素质的优势,在他努力修炼下,逐渐成为智金武者,继而驾驭灵金,成为星空强者……。科技促成古武复兴,冷热兵器、变异生物争锋较量,全新的视角尽在本书。
  • 神魂之剑破异界

    神魂之剑破异界

    魂者,天魂、地魂、人魂、合魂,此天地人和,破四境魂者即达到无限神魂,从古至今从无一人。剑者,侍剑士、剑士、剑师、、、、、、剑帝、剑神,慢长的修炼之路,遥遥无期能够达到传说中的最高。修炼一途,要的不仅是修炼的天赋,更在于毅力和心性,以及一定的机遇。孤独夜一个重生到异界的少年,他是怎么样慢慢的蜕变、成长,走向无上境界。
  • 若水生花

    若水生花

    我们都默默的守候在时光深处,看着那曾经的自己,回味着记忆的零碎……
  • 吞噬盛夜

    吞噬盛夜

    一个来自地球的废柴,身附稀有的吞噬至灵,在中等灵气的修真星球上崛起得毫无悬念!
  • 太虚创世

    太虚创世

    神秘的世界,恐怖的怪物。不可思议的能力,残酷的战斗。也许是上天的玩笑,亦或是魔鬼的游戏,为了生存只能不断掠夺……新神崛起,太虚创世……
  • EXO女配之不悔

    EXO女配之不悔

    她,顾浅,意外穿成在EXO异能同人小说里的和她同名同姓的孤儿女配,这还不算什么,不过,那两个女主是怎么回事?一个重生,一个轮回还带着记忆,她,应该怎样守护她的爱情?(女主穿越后的身世很不简单,喜欢女配滴阔以看看哦!)
  • 重生之明星娇妻不好宠

    重生之明星娇妻不好宠

    第一次见面,她霸道的强吻他并且吐了他一身。第二次见面,她骂他没品。第三次见面,她不小心泼了他一身的咖啡。至于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呵呵,她也只能说呵呵了。“喂喂喂,都说了我不是故意的,你……你别过来。”某女捂着胸口一脸警惕的看着某男,某男邪魅一笑:“嗯。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说完某男将某女扑倒在地“我知道你是有意的。”……前世的她惨遭大伯和二伯的毒手命丧黄泉,幸而老天垂帘使她重活一世,这一世她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保护家人,却不想惹上了一个大麻烦。“哎哎哎,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为你值得我对你好!”
  • 推尸人

    推尸人

    鬼怪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想象的产物,然而我要告诉大家,世界上真的有一些寻常人想象不到的东西,而且有一群人,他们时刻在守护这这些秘密,他们也许并不突出,可能只是你们身边的普通人。停尸房的老人,四海为家的流浪者,或者是推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