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说话能力,那么,他一定会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交友待人,都一定会挥洒自如的。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在大臣中最好,您的字在皇帝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这样既不会委屈自己,说些献媚的假话,又顾及了皇帝的面子,为自己免去了不少麻烦。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却要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说话能力,那么,他一定会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交友待人,都一定会挥洒自如的。
谁都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谁都想让自己“语出惊人”,从而在社会交往中显山露水,展现风采。其实,想拥有出色的说话能力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困难,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
现实社会中,会说话的人往往拥有好人缘,人们都愿意与他们合作。人情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如何在与人交往中一言一行恰到好处,让自己大受欢迎,这就是人生的一门艺术。但若能做到以下几点,你就是口才出众、处世高明的智慧者。
“运用语言的要点”
(1)包装一副好形象。你的外在形象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印象,穿着得体,笑容恰到好处的你,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有品位,有气质,很讨人喜欢。”完美的装束再加上得体的语言,你将大受欢迎。
(2)寻找两者共同的立场。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彭特斯在《合作的六大习惯》一书告诉了我们一个正确答案:“合作的可能性只有一条:站在同一立场上。”人际关系中根本就没有中间地带,你我之间不是冷漠就是熟悉;不是差之千里,就是观点相同,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想跟别人合作就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这样才有合作的可能。
(3)适当地投其所好。别以为“投其所好”是个贬义词而不屑一顾,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可能起到引导和激发的作用。比如你知道她喜欢旅游,如果你感兴趣地问起旅途中的见闻,她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讲给你听,你们的信任度和亲密度也就随之加强了。
(4)有幽默感和随机应变能力。幽默和机智,可以显出你的聪明和与众不同,既调节了气氛,也容易赢得别人的注意和喝彩。
(5)多赞美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对别人的长处多给一些赞美,对方听着舒服,你也并不损失什么。要想让别人喜欢你,接受你,你先要赞美别人。
(6)多说谢谢。有人总结出对于人生最重要的十八个字,即:“谢谢,您好,对不起,麻烦您,再见,我错了,请,我们。”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谢谢”二字,英文中也有一个词使用率最高,人们几乎每天词不离口,那就是“Thank You(谢谢)”,由此可见“谢谢”这个词被使用的重要性和频繁性。土地失去水分便成了沙漠,世间如果没有了“谢谢”,比沙漠更可怕。
(7)记住别人的名字。给人亲近感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名相称,特别对那些和你没有工作上来往的人。稍加体会你就会发现,他人叫出你的名字的时候,其中包含的尊重和重视。
(8)找到合适话题。“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相处一辈子形同路人,有的人却一见如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话题,这就是“知音”的感觉。我们与人初次交谈不一定要苛求与对方成为知己、莫逆之交,但应尽可能地寻找双方的共同话题,寻找较多的“共鸣点”。
“说话要注意分寸”
在当代社会要想受人欢迎,作个会说话的人,就须懂得掌握说话的分寸!那么哪些地方是说话时需要注意的呢?
(1)别人的隐私。在与他人交际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注意是否涉及对方的隐私。具体地说,在日常交际中,应该避免问及下列这些方面的隐私话题:
·工作情况及经济收入
·家庭情况及存款
·夫妻感情
·身体情况
·女性的年龄体重
·工作计划
·个人隐私
(2)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如果是建筑设计师,那么在公司的业务会议上,你就应该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普通职员,那么就应该说职员应该说的话,万不可抢了上司的风头,更不可颐指气使,对其他员工呼来喝去;如果你是以安慰者的身份和朋友聊天,那么就应该好好开导她。
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明白在交往中你所处的地位,就像一辆没有目的地的火车,又怎么能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和个人魅力呢?
(3)不要言及他人的缺陷不幸。每个人都有一些缺陷或者不想提及的病痛或者伤心事,和他人交往时,我们就应该尽量有意避免提到这些事情。否则,勾起他人伤心的回忆或者伤人自尊,你就准备收拾烂摊子吧。
(4)不要抱怨和发牢骚。抱怨和牢骚是无能和虚弱的表现。不要时常抱怨,更不要随意对同事发牢骚,诉说对公司制度的不满,小心传到老板的耳朵里,落得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5)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如果你问对方一些问题,对方回答得很模糊笼统,甚至有意回避,你最好就不要再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来的。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再问也没有用的。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6)不要随便承诺。当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时,你肯定不好意思开口就说“不”,因为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两个人关系的疏远。但是有时候明知自己做不到还信誓旦旦,要是事情没办成,你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信任。许多人在面对这种矛盾时都十分苦恼,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千万不要随便允诺。
(7)与其言过其实,不如言之未足。有些人为了吸引他人关注,说话用词都非常夸张。过度的赞扬导致好奇心,而好奇心产生欲望。等后来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会因此感到受了愚弄。所以谨慎的人知道节制,与其言过其实,不如言之未足。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每个人由于其经历、所受教育、家庭、兴趣、性格等不同,由此带来其谈话的领域、内容、“兴奋点”的差异,这是社会的现实,也正是这种差异,才有了五光十色的社会。因此,在同不同性格、不同行业、不同熟悉程度的人交谈时,就要察言观色,选择语言,甚至转换话题。
交谈不仅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因地、因情而异,这也就是常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例如,在学校谈论一下春游计划或者学习体会,在车站等公共场所聊一聊天气情况、新闻报道、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
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1)熟人场合和生人场合。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可以无话不谈,言无不尽,可以说掏心窝子的话。而对于陌生人或者外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言简意赅,不能语言放肆,更不能言语粗俗。非正式场合下,就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交流。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在什么位置就说什么话。
(3)庄重场合与轻松场合。在庄重的场合时,一定要注意措辞,不可带有感情色彩。轻松场合下,那么就以气氛为重,高兴就好,只要把握好度就行了。
(4)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这两种场合说话一定要和气氛保持协调。喜庆的时候多说吉利喜庆的话,要多笑多说;悲痛的场合多说点安慰开导的话,表情要庄重严肃。
(5)多说的场合与少说的场合。如果对方很忙,时间仓促,就得简明扼要,长话短说。如果就是叙旧闲聊,不妨海阔天空,谈笑风生。
(6)注意他人的喜好忌讳。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和忌讳,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喜好厌恶,如果不注意这些,冒犯了别人,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一个有着人生智慧的聪明人,应当看场合说话,看人说话,即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如何训练口才”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语言是你成功道路上的铺路机。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训练你的语言能力:
(1)明朗、低沉和愉快的语调最吸引人,所以语调偏高的人,应设法练习变为低调,才能说出迷人的感性声音;
(2)发音清晰,段落分明。发音要标准,字句之间要层次分明。改正咬字不准的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声地朗诵,久而久之就会有效果;
(3)说话的语速要视情况时快时慢,恰如其分。遇到随和的场面,当然语速可以加快,如果碰上正式的场面,则相应语速要放慢;
(4)懂得在某些时候停顿,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5)音量的大小要适中。音量太大,会造成太大的压迫感,使人反感,音量太小,则显得你信心不足,说服力不强;
(6)配合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要懂得在恰当的时候,配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7)措辞文雅,显得富有修养和文采;
(8)加上愉快真诚的笑声。
§§第五章 经营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