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6800000031

第31章 元帝败家

——司马光评汉元帝信谗杀萧望之(臣光曰35)汉元帝既无文治,又无武功,司马光缘何如此“器重”他,在《通鉴》卷28、29里面,连写了五篇“臣光曰”(第34、35、36、37、38)来加以评论?汉武帝也不过五篇,其中一篇还是专写李广,实质才四篇。

我的理解是,汉元帝一朝,是大汉的分水岭。元帝在位时间虽不长,从公元前48年继位,至公元前33年,前后十五年,却将大汉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宣帝当年对儿子的预言不幸成了事实。司马光大概是想通过他的评论,将这个历史的节骨眼,指示给我们看。此便是“臣光曰”的大好处。

当皇帝当领导而没有一定的手段,实在不是好事。武帝讨厌刘据,幸而刘据没当上皇帝,否则大汉会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看看同样好儒仁弱的元帝,就足以惊心。

要说武帝也宠外戚,也任亲信,但他有手段控制得了局面,一有过举他就杀。宣帝也用外戚,许氏是他元配的外戚,史氏是他外祖父家的外戚,均得到重用。但宣帝的杀伐也干净利落。然宣帝比武帝多了一条,那就是信用阉人,这就坏事了。

不是宣帝坏事,而是元帝坏事了。因为元帝根本不及武帝、宣帝之一毛,他见到宦官作非,弄权杀顾命大臣萧望之,毫无办法,只懂得哭。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是妇人的伎俩,作为皇帝而近妇人之举,岂能不坏事。

元帝26岁继位,什么都不懂,书算是读死了,竟将朝政大权交给宦官弘恭和石显,大事小事全由他们说了算,贵幸倾朝。而弘恭、石显二人又与外戚、车骑将军史高,搅在一起,沆瀣一气,互为声援,一致对抗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等人。由此引发外臣与宦官的第一波争斗。

萧望之、周堪不满宦官专权,提出改革“中书”机构。“中书”最早由秦所置,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首长称中书令、中书仆射,在宫廷里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传宣诏命,地位非常重要,一般由皇帝亲信的太监担任。弘恭于宣帝时为中书仆射,石显为中书令。元帝觉得他俩久典机要,明习文法,索性放手让他们管事。于是宦官大权云集,这一步演变非常之关键,以至尾大不掉。

萧望之、周堪认为,中书是施政之根本,国家枢机之所在,古训又有“君子不近刑人”之义。因此,提出罢中书宦官,遴选有声望有才能的士子居任。然而元帝却不想就机构方面做太大的变动,所以久议不决。

萧望之、周堪看看罢宦官不成,又出一招,想先卸去宦官的帮手——外戚。结果让弘恭、石显找到反扑的借口。

初元二年(前47),元帝继位的第二年,弘恭、石显指使手下人告发萧望之等人密谋罢黜史高,疏退外戚许氏、史氏。元帝却将此事交给弘恭查办。萧望之对弘恭说,外戚在位多奢淫,疏退许、史,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什么邪谋。弘恭、石显却上奏元帝:萧望之、周堪、刘更生互为朋党,谮诉大臣,毁离亲戚,目的就是为了专权。于是建议将他们“召致廷尉”。

元帝真是蠢到家了,疏广、疏受是怎么当老师的,教出的学生竟然连“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都不懂,也不问问,就准奏了。过了几天,元帝要召见周堪、刘更生,却找不着人,才知道“召致廷尉”就是逮捕下狱。于是要弘恭、石显立马放人,让他们即刻回来办公。

这时史高出场了,他对元帝如是说:陛下刚即位,还没有什么政绩,在公众心目中也未树立起伟大的形象,如果就这样放了他们仨,不是向天下人显扬自己的过失么;不如就此免职,省得百姓议论。结果通通免官。

元帝这时还有点脑子,他先用了缓兵之计,紧接着就赐萧望之为关内侯,不久复征周堪、刘更生为中郎,并有意任萧望之为丞相。宦官们又坐不住了,第二波争斗随即展开。

不服气的刘更生让他的亲戚上书,要求元帝罢退恭、显二人,进用萧望之。弘恭、石显又将刘更生逮捕下狱,免为庶人。萧望之的儿子上书替父亲“召致廷尉”一事呼冤,弘恭、石显反诬萧望之教子上书,有失大臣之体,准备再次逮捕。

萧望之想想,都一大把胡子了,还得第二次面对狱吏,不如给自己留点尊严吧。于是饮鸩自杀。噩耗传来,元帝正准备吃中饭,哭哭啼啼得连饭都吃不下。终元帝一生,每年都派使者去祠祭萧望之。而元帝如何处理害人性命的弘恭、石显呢?只是让他们在阶下磕几个响头了事。

司马光在“臣光曰”第35篇,批元帝“易欺而难悟”,被人玩于股掌之上却还“谢谢呵”,连中等之智商都没有。司马光说,元帝本来知道,凭萧望之的刚烈脾气,怕是不肯再接受耻辱,但弘恭、石显保证不会自杀,结果还是自杀了。自此弘恭、石显的诈谋已败露,即使是中智之主,也会加以严厉惩处。元帝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悼萧望之,但对弘恭、石显却没有惩罚的意思,遂使他们越发无忌惮。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萧望之自杀当年,弘恭就病死了,肆无忌惮的只有石显一人。当初他还没那么胆大,为测试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度,石显耍了一个计谋。

石显奉命出宫办事,故意说担心回来太晚,宫门关闭,没有特批进不来。元帝给了他这个权利。当天晚上,石显称诏成功打开宫门。不久,有人告发“石显专命,矫诏开宫”。元帝还自以为是地拿奏章给石显看。石显知道元帝中计,却假意流着眼泪说,陛下信任小臣,让我处理政事,可是朝臣们眼皮子浅,都想陷害我,类似的事情远不止一次二次了,希望陛下明辨是非。元帝为显示他的真心,大大地奖赏了石显。于是石显的放肆,便没人能节制得了。

我认为,元帝之所以弄成这个样子,连起码的“召致廷尉”都不懂,他的老师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南宋陈普写有一诗,咏萧望之,“石显深持两世枢,尚书何苦恋中书。九原若遇韩延寿,祇共咨嗟叹两疏”。他是抱怨萧望之不能如“两疏”的全身而退。这“两疏”便是元帝的老师疏广、疏受叔侄二人。

太傅疏广精通《春秋》、少傅疏受精通《论语》、《孝经》。他们轮番教授七岁的元帝,一直教到十二岁。一边教书,一边还教训元帝,做了国君以后要以民为贵,省徭薄赋,缓刑宽政。元帝原本仁弱,有霸气也霸不到哪去,再这么耳提面命,越发无主见起来。

司马光批贡禹有这么一句话:“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批“两疏”的教授不得法。孔子是因人设教,在这点上疏广、疏受差得远了。史上盛称疏广、疏受功成身退,不恋权势,回家养老后又不为子孙置产业,皇帝赏他的钱,日日拿来请客喝酒。为人是值得称道,为师就极不称职。

而元帝一朝,还有一个重要之极的节骨眼——外戚,这也是西汉挥之不去的痼疾。元帝时,宦官风光得很,外戚似乎没什么声息,只帮帮腔。但元帝立王政君为后,结果王氏掀起的声浪比宦者还大。

我总是觉得,历史是历史的产物,后之历史必是前之历史之延伸,有所鉴借,亦有所总结地延伸。而延伸的结果有好有坏,有时前进有时也倒退,并不都如西方工具论所说的,都是一路演向文明。元帝的父亲宣帝立王倢伃为皇后,便是鉴借后宫争斗的结果。

宣帝本来不宠王倢伃,本想立宠妃、淮南宪王的母亲张倢伃,但担心霍显谋害太子的故伎重演,遂打消了这个念头。公元前64年,宣帝立没有生育子女的王倢伃为后,史称邛成皇后,命她养育太子刘奭。

王政君与王皇后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同姓而矣。甘露二年(前51),刘奭的宠姬司马良娣病死,太子很伤心。宣帝让王皇后去寻一个合适的人,以替补太子心里多出来的爱情窟窿。于是王政君就来到太子身边。当初王皇后中意王政君,或是看在同姓的份上吧,打个帮手,后宫那么杂。可是这一帮,将大汉给扳倒了。

王政君当年就生下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汉成帝。元帝临终顾命王政君的兄长王商,职位是大司马大将军,王氏自此得势。王莽便是王政君的侄儿。

附:臣光曰35: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纔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禅者也。(《通鉴》卷28)

同类推荐
  • 王朝湮灭:为西夏帝国叫魂

    王朝湮灭:为西夏帝国叫魂

    11世纪时,党项人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盘踞中国西北两百年,曾经与宋、辽、金、蒙古等并立。岂料横扫欧亚战无不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临终遗嘱要将西夏党项一族斩尽杀绝!在蒙古人的铁骑践踏与驱逐下,党项人失所流离,不知所终。诗人记者唐荣尧跋山涉水,将脚印送往历史故地的角角落落,步量访谈,与史籍印证,顺源溯流,追寻他们的蛛丝马迹,发现他们的最后去处,破解了一个被重重迷雾包裹着的历史疑案……
  • 老佛爷不高兴

    老佛爷不高兴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又觉得遭自己的儿皇帝背叛,她有苦恼与无奈。而作为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她时常困惑和迷茫,因为她的身后还有一群饱读“之乎者也”、总是把祖制和“爱国”挂在嘴边的保守派和清议派,一群满洲王公贵族和地方大员等既得利益集团,一群偏激而不顾现实的“热血青年”,更有西方的列强的船坚炮利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她虽试图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以使大清这艘破船驶向风平浪静的港湾,但她毕竟是个眼光有限又极其贪权的女人,人性的弱点在她身上被一一放大,最终功败垂成。不过,既然她一心要当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那么就得为晚清这段屈辱史和变革史,背上千古骂名……
  • 朝北路

    朝北路

    自太祖皇帝开国至今,大周立国近四百年,共传一十五帝;而今孝烈皇帝继位已有八载,虽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但北有异族侵扰,南有海寇为祸,与之接壤的东方大国良国时有吞并之心;虽说皇帝殚精竭虑,但国事仍旧日渐衰败,四州三十二郡常有流寇作乱;显德八年秋,大争之世缓缓拉开了帷幕。
  • 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

    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率蚩尤、少昊、祝融等部落,向涿鹿的黄帝轩辕进攻。势如破竹,直逼涿鹿城下。形势危急,黄帝命应龙率猛兽埋伏于沙砾沟,重创九黎。黄帝公主素女与大鸿偶然发现炎帝在荆棘坳的粮库并放火焚毁。炎帝闻讯,即刻封锁消息,并下令立刻强攻涿鹿。黄帝将计就计,反攻阪泉大营。炎帝大败,只得逃向矾山蚩尤大营。黄帝于是将炎帝包围。此时,北方荤粥也来进攻涿鹿。于是新的大战再次爆发……
  • 大明宫之盛世悲歌A

    大明宫之盛世悲歌A

    这本小说讲的是初唐与盛唐交替时,发生的故事。自神龙革命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被迫退位,传帝位给三子李显。由此武周倒台,李唐复归。但是,李显登上帝位以后,李唐朝廷内部各种政治势力暗流涌动,各色政治人物粉墨登场,李唐政局动荡不安。本书正是以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政局之下,先后发生的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为历史背景。描绘了在这两次政变发生前后,那些政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政治人物最终的命运结局,试图解读出困扰中国历史在“一治一乱”中交相更替的根本原因。本书在构思上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李隆基为主线,另外虚构了三个主要人物李鉴、刘江玉、林妍儿。
热门推荐
  • 太清经

    太清经

    岁月非攻,时光难守,万物有极,极后复始,非坚毅之心不可致也。看少年释天如何探寻逆天长生之法、辨正邪之道,破桎梏成就太清上境的无限自在!
  • 秘境诡影

    秘境诡影

    一直精锐的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时,误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无法用科学解释......
  • 养成夫君

    养成夫君

    重生再世为人,后悔为了他而迷失自己,这世,她将养成一只属于自己的夫君。"焱,我最,最最喜欢你,长大了,你就回来娶我好不好?""霜儿,你是我的妹妹,我是不能娶你的!""焱,那我娶你不就好了!"N年后…"焱,我不要嫁给别人,你快回来娶我好不好?她的养成夫君,什么时候才能开窍?
  • 一行异界

    一行异界

    【白纸黑字,包您满意】一名来自地球的普通到没法普通的19岁大一学生林枫,被一样远处旋来的不明物体砸晕,醒来后发现自己双手短小,躺在襁褓中,这才发现自己……穿越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异界,林枫希望在当初那个不明物体化身的克鲁鲁老师帮助下回去地球,从而演绎了一场非比寻常的故事……
  • 我的穿越之旋

    我的穿越之旋

    从梦开始,给主人公打开一个妖,魔,神并存的世界。为救女友被九尾狐家族掳走的女友,与九尾狐家族展开战斗,在梦中,他悟到了神的力量,渐渐揭开宇宙的秘密,得到神的认可,成为神之子,穿越回史前与魔之子决斗。
  • 歧天神祭

    歧天神祭

    一念生万道;一道衍万物;一物蕴万法。执一念,即可掌乾坤、决神魔……。
  • 皇宫至尊

    皇宫至尊

    “如果这就是命,那么我愿意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你愿意接受这份,来自世仇的爱吗?”她,是掌控整个冰原的公主。她,是掌控整个天空的公主。她们,是天神圣灵族的女儿。两姐妹情如金坚!在都市却一次次经历劫难,上演一次次冒险,经历风雨,收获爱情。最终成就传奇。他,是北国亡族唯一幸存的人,为了复兴家族,他遇到了他,结拜兄弟,他是圣灵家族的仇敌,两人潜入圣灵家族,却遇到了她们……
  • 万事不求人(古代文化集粹)

    万事不求人(古代文化集粹)

    《万事不求人》涉及到生活的各方各面,如解梦、识人术、住宅观测术、美容奇术等,内容翔实,指导性、实用性强,是居家过日子随手可查的顾问和好帮手。一书在手,万事不求人。
  • 穿越之傲娇帝后

    穿越之傲娇帝后

    这是命运得戏弄。还是上天得安排。她。重地狱走出来得女子。他。如修罗般得冷酷。他和她又将会怎样。。。。。他和她又有着什么样得火花了。。
  • 创汉大咖

    创汉大咖

    从刘肖邦将灵魂撞入祖宗刘邦身体的那一刻起,他前生最大的痛苦成了他今世毕生的使命。接受,或不接受,命运留给我们的,往往都只是别无选择。闹书院,盗雍府,筹学粮,剿山匪……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回味。且看新生后的刘邦,如何带着一众风趣各异的枭雄们,踩着一串串爆笑如雷的故事,完成一次让你见所未见、一见倾心的创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