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
——芭巴拉·罗斯
有一天,吉米的父亲淹死在海里。出海归来的渔民来到吉米家,对他母亲说,吉米父亲的船被海浪吞没,他遇难了。然而,他们想尽办法,把他的船弄了回来。
听说父亲死了,吉米和母亲悲痛欲绝,痛哭了很长时间。但第二天,吉米就把船交给修船人,不到一个星期,修船人就把船修好了。
晚上,吉米到市场去买网,碰到了地主的儿子。吉米同他关系很不错,只要碰到他,总要攀谈一会儿。地主的儿子问道:“怎么,你又买网了?”
“是的,明天我将驾着已经修好的船去捕鱼,你去吗?”
“什么?出海?不去,我害怕。”
“害怕?有什么怕的?”
“当然是怕大海,我听说,你父亲上星期淹死了。”
“是这样,那又怎样?”
“你不害怕吗?”
“有什么好怕的呢?我是渔民的儿子,渔民是不怕大海的。”
“现在请你告诉我,你祖父是干什么工作的。”
“他也是渔民。”
“他是怎么死的?”
“他出海捕鱼,遇上了狂风恶浪,再也没有回来。”
“你曾祖父呢?”地主的儿子惊奇地问道。
“也死在海里了。他更加敢于冒险,他驾着船,绕过科伦坡,到印度东海岸去采珍珠,他潜入水里,再也没有上来。”
“奇怪,你们是怎么回事?一个个都死在海里,却还要下海捕鱼。”地主的儿子惊叹不已。
现在该吉米问地主的儿子了。他搔搔头,问道:“我听说你父亲最后去世了,他死在哪里?”
“他是在家里睡觉时死去的。他已经年纪很大了,当仆人去叫他起床时,发现他已经断气了。”
“你祖父呢?”
“他也活了很大年纪,最后病死在家里。”
“你的曾祖父呢?”
“我听说,他卧病很久,也是死在家里的。”
“我的老天爷!他们都是在家里死的,可你现在还住在那个家里,难道你不害怕吗?”
如果永远躲在安乐窝中,就无法品尝奋斗与冒险的快乐。
冒险精神在婴孩以至儿童时期,是由无知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由于好奇而尝试,是人的正常本能。年纪渐长,遭遇的挫折把人们刺得痛苦,有些人便不再冒险,以为这样就会避开挫折。事实上,把冒险精神收藏起来,人生同样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挫折。
从人成长的一般规律来看,逆境、挫折的情境更容易磨砺意志,造就人才。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因为,逆境中奋斗的人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更趋成熟。他们能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深谙只有失败才可能成功,因此更具有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勇气。
要想让孩子具备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历史上,那些高门望族的子弟依赖祖荫,过着优裕闲暇的寄生生活,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的坐吃山空,倾家荡产;有的昏庸到老,游手好闲,大都没有什么出息。人生在世,理应是“幼则仰食父母,长则反哺双亲”,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身依赖关系是封建土壤上的产物,是以丧失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为代价的。随着时代浪潮的冲击,依赖的观念也越来越没有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鄙视。况且,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个缺乏自我独立精神的人,将无立足之地。时代呼唤着独立精神,社会将越来越崇尚独立人格。
父母不必事事包办,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放心地让孩子做自己的事,让孩子认识到“我能行”,就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事先假定孩子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不用做,总是阻止他们自己干,事事都要替他们代劳。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放弃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
其实,孩子有时也很反感父母过分的保护。有个孩子曾说:“我期望父母不要总是事无巨细地过问,总是过于细致地表现出关心,这样会使我在伙伴面前没面子,好像我是个低能儿。其他小朋友能做的,我却不能做,这是多么不公平!”
不难看出,父母越是怕孩子冒险,越是阻止孩子做事,孩子越是反感,内心越感到失衡,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执拗地去做父母不让他做的一切事情。
某些成年人看来是危险的、不适合孩子们做的事情,实际上孩子是可以胜任的,但父母出于爱心或因为对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阻止孩子去探索新的事物,去熟悉新环境,剥夺了孩子锻炼自身的机会。
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是每一个做父母的经常虑及的事。但如果过分地强调危险性,为防万一,从而牺牲了孩子接受锻炼的机会,也是不明智的。
父母这样做甚至可以说是自私的表现。他们当然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害,而深层次上的思虑是万一孩子受到伤害,自己的感情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实际上,这是父母的一种自我保护。所以,锻炼孩子的勇气,实际上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个考验。
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存在的,有些磕磕碰碰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不应该逃避各种危险,要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自信、独立和勇敢的精神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