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已有14个年头了。每每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总使人回忆良久,时常失神。尤其一到秋天,就不由自主地馋起家乡的葫芦粥来。那粥甜丝丝、嫩爽爽、美滋滋,蜜儿似的香醇适口,诱袭着我的心弦。
我是在祖国西北部黄河边上一个回族聚居地方长大的。由于条件所致,我们这里一般没有什么新鲜菜进入餐桌,更谈不上能吃上多少顿梦中美食了,只能靠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生存着。儿时奶奶为了调节我们的生活,总爱煮葫芦粥、打搅团、蒸艾叶、做榆钱拔拉子、搓荞面鱼、熬拌汤给我们吃。那时,奶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葫芦、栽茄子、育瓜秧,总之不能让地空着,不论有什么瓜菜种子,她都要想法种进地里。说也怪,奶奶种的那些葱头蒜脑、瓜果蔬菜还真长得非常均实。绿莹莹、鲜嫩嫩、肥嘟嘟,异常诱人。一立夏,尤其那葫芦秧就疯长,枝条蔓延四方,蒲扇似的大叶子遮盖住了地面,严严实实;喇叭似的花冠含着金色的花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醇酽醉人。不久,那金黄黄的喇叭花凋谢了,留下不少大大小小、圆圆敦厚的葫芦疙瘩日渐膨胀起来。于是,奶奶便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扶上了墙头,或用草绳子吊到屋檐下。那葫芦秧只要喝足了水,吃饱了肥,长势一天一个样,待到秋天,那葫芦蛋宛若一盏盏大红灯笼悬挂在墙头,展示出一幅农家丰收的美景。奶奶抚摸着每个葫芦,只要用手指甲掐不动,她就摘下来准备食用。切开葫芦成两半,掏出籽瓤,洗净,切成指甲盖大的块儿,等锅中的黄米快熟时,放人葫芦块。待米和葫芦煮烂后,再放入盐末和油炸的葱花、酱油、醋、辣油,轻轻搅匀,便呼唤我们来吃葫芦粥。吃粥时,奶奶还给每人一块干粮,捞一碟腌苦苦菜就食,说这样吃易于消化,不蜜嘴。
多年来,葫芦一直是家乡的当家菜蔬。它的果实一成形,就可以食用。青嫩的葫芦蛋,可以擦成丝儿,加适量醋炒,脆香味美。用葫芦丝作馅,包水饺或蒸包子,都是十分鲜嫩醇香的农家美食。葫芦花,也是难得的佳蔬良菜。把新鲜的葫芦花用开水一烫,蘸上鸡蛋液炸后烧汤,那味道不亚于“参汤”。有时候,奶奶还用葫芦花作配料,炸出节日油香、馓子、麻花、羊盘缠等一些食品,绵软清香,味色正浓。她把掏出的葫芦籽儿,晾在窗台上或竹席上,干硬时取掉葫芦瓤,储存起来,闲暇时用锅炒一炒,鼓鼓囊囊的熟葫芦籽儿,嗑来香气十足,脆甜鲜嫩。家乡人常常用它来招待亲友,嗑谈家常,其乐无穷。
葫芦,不但味美耐食,而且营养价值也相当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C以及锌、钾、镁、铁、铜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性温味甘,体润质滑,可补中益气,润肺化痰,消炎止痛,解毒杀虫,具有特殊的食用价值和食疗功能。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肝炎、肝硬化、肾炎、高血脂等多种疾病,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作用。
虽然如今家乡人的生活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再也不是早一顿搅团,午一碗葫芦粥,晚一次黄米干饭的艰辛日子。但是这些养家瑚口的传统家肴,不失为一种美味佳餐。当然,即使过鱼肉满桌的天堂生活,也不能忘了葫芦粥和搅团一类的家乡饭。偶尔吃上几顿,也算是调节调节口味,尝鲜忆趣罢了。毕竟自己还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是喝着故乡水长大的,任何时候也不能忘了根本。
秋天即将来临,我殷切期望着这一丰收季节的到来。我要回到家乡去吃一顿葫芦粥。我想那粥一定是要比去年更甜、更美、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