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事务时必须报以光明磊落的想法,不要找一些自欺欺人的借口来敷衍自己。
明代著名的军事将领、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是个严格约束自己、自律很严的人,他最出名的口头禅就是:不自欺,不自害。
正德初年,宦官刘理独揽大权,暗地里图谋造反,当时戚景通正在京师服役,他长得高大魁梧、为人一身正气,加上武艺高强、长须飘飘,貌似关羽,在京师名气很大,深受器重。刘理觉得戚景通是个可造之才,想借机拉拢他,为自己的谋反效力,于是偷偷派人送给戚景通一顶席草编的大帽,和他约定:“如果你愿意为刘公公效犬马之劳,就戴上这顶帽子,刘公公担保你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从今天起你就改名为刘景通吧。”戚景通一听此话,心里什么都明白了。他深知宦官刘理绝非善类,心想,刘理肯定是已生叛逆之心,妄想坐上九五之尊之位,我堂堂忠臣良将岂能慑于他的恐吓、利诱,做出有损名节大义的事呢?思及此,戚景通毅然扔掉席帽,戴上自己的黄帽,整理行李,愤而返回老家安徽定远。不久,刘理谋叛事败,被下令处死,他的党羽全部伏诛,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乡人听闻此事之后,纷纷称赞戚景通明大义、识大体,不为名利、富贵所惑,不惧怕奸人的权势,反而保全了自身。
戚景通在做江南运粮把总时,当时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收粮往往有“羡余”和“留筹”两种行为。所谓“羡余”,就是收粮时按额定数之外多收百分之几,这多出来的部分,一些是上交官府,显示政绩,另一些则由官吏私吞,中饱私囊。文言叫“羡余”,百姓称之为“耗羡”。至于“留筹”,也称作“害筹”,就是卖筹码。百姓交粮人官仓时,如果买进官府出售的筹码,可以用它来抵作粮食的数量,在缴纳粮食时,可以少交一部分。戚景通听说后,坚决取缔了“羡余”,同时反对“留筹”。他告诫手下的官员说,我戚景通一生不自欺,不自害,危害百姓的事我更是万万不做的。那“羡余”是在变相地欺压百姓,我不能做。“留筹”则是害公,如果在运粮的过程中或者在交粮时粮食有损耗,就应该实事求是地上报。怎么能干方百计地推卸责任呢?我宁愿自己受到处罚,也绝对不愿自欺欺人。他同时规定,在把粮食交到官仓结算时,如有缺欠,负责的官吏要受降级处分。
当时有个姓张的千户为了免罪,私下里拿了三百两银子去贿赂戚景通,请求宽恕。戚景通笑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恕我不能徇私枉法。我就是因为不想欺公家、欺百姓才甘愿领受朝廷的责罚,我现在怎么能用三百两银子去买个‘欺’字?”不过,张千户把缺失的粮食调查清楚,及时补上后,戚景通又立即恢复了他的官职。
后来,戚景通任大宁都司,掌印时尚缺一个佥书(古代官名)来安置内附的蒙古族人,戚景通见安荣处事精明,一向奉公守法、兢兢业业,就推荐了他。安荣当上佥书后,心里十分感激,亲自送来百两银子为戚景通祝寿i戚景通目光炯炯,直视着安荣道:“我是任人唯贤,绝无私心。如果你这样做,那就说明我不是任用贤人,而是在引荐私人了。这不是反而有损我的名节吗?你赶快拿走吧。”安荣听后,十分惭愧,连忙告退。
戚景通不仅官场上为人刚正无私,就在日常生活中,也绝不容许奢侈浮华的事情发生。有一次,戚继光穿着双绣有精美花卉的鞋子走过庭前,戚景通见了,立刻斥责道;“你这个小孩真不懂事,穿上这种鞋就想着要用锦衣锻裤来配,穿上一身锦缎又开始想着山珍海味,如此下去,欲望无穷无尽。再说了,自小就想着过奢华生活,长大如何成器?你父亲一生清白,两袖清风,必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只怕你将来会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妻子在一旁见到继光委屈的表情,连忙解释说:“这是姥姥送来的鞋,她老人家一番心意,总不好拒绝吧。”戚景通仍然坚持将鞋上精美的绣花撕去,边撕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还小,不能宠坏他们,要让他们自小就懂得艰苦朴素。”从此之后,戚继光再也没穿过这种绣工精细的鞋了。
就连修葺百年家宅时,戚景通也一再嘱咐家人不可铺张。工匠们建议将正房、厢房的窗户都改作镂空花格。戚景通一笑拒绝:“我戚家世代居住此地,以勤俭节约为训,祖祖辈辈没有不遵守的,如果将家宅翻修得如此豪华,恐怕会惹怒先祖吧。而且,我的子女长大后效仿这种铺张的行为,难保将来不败家啁”工匠们听后连连点头,直赞叹戚景通为人清廉自律。
戚景通临终前,家人按照乡俗,把钱币装入他的口袋,他一边艰难地呼吸,一边圆瞪双目,喝止道:“我平生光明磊落,不受人钱财,也从不给人递红包。阎王老爷目光如炬,执法无私,也不会接受这种贿赂,你们快拿走。”看着钱币全部被取出,他才长舒一口气,安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