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8500000005

第5章 幸运戒指带来幸运

一位荷兰演出经纪人对他说:“你是真正的艺术家,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有名的钢琴家,另外两位获奖者只适合做老师。”

巴西评委科恩感叹:“在我的心目中,你远远超过了第一名。”他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经历了很多苦难,影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音乐教育仍有这么高的水平,很了不起。”

“从他15岁起,我就不太管他了,”张小鲁说,“这是必然的,但我没有想到这个阶段来得这么快,他真的长大了,路要靠他自己走了。”

但昭义:云迪的优势肯定是在情感表达方面,虽然他很适合演奏浪漫派的作品,但他的发展是很全面的……

尤特勒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握住但昭义的手说:“李的触键相当漂亮,音色醇美自然,这是艺术,你的学生是个音乐天才,祝贺你。”

从15岁开始,李云迪的生命状态发生了变化,很简单,他长大了。思想和性格的成熟,使他迫切想要掌控自己,这意味着他的母亲必须放手了。

在李云迪11年漫长的学琴过程中,母亲是老师、是同学,也是陪练,在血缘关系外,更有共同的精神目标,这让母子间有一种近乎零距离的亲密,但仍会有摩擦,甚至年龄的增长会使这种摩擦加剧。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所敬仰和崇拜的长辈,突然在我们长大的那一刻不再那么无所不能了。这其实很自然,但作为张小鲁来说要撒手并不容易,我们可以想象张小鲁内心的焦灼,一种刻骨的无奈,一种深深的失落,多年来儿子和音乐已成为她精神和生活的全部实质,一种坚固的习惯,外人根本无法将她从儿子身边推离。然而最终,做母亲的妥协了,这很需要一些勇气。当初,母亲为了儿子将音乐纳入自己的生命,同样为了儿子,她选择了抽离。

“从他15岁起,我就不太管他了,”张小鲁这样对我说,“当然,生活上还是我在为他料理,只是他的音乐、他的思想、他整个人已经完全不受我的影响,这是必然的,但我没有想到这个阶段来得这么快,他真的长大了,路要靠他自己走了。”

从1997年到2000年,李云迪进入了比赛最密集、最活跃的阶段,他频频出现在国内外重大钢琴比赛上,包括第一届(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美国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1999年,他连续参加了三场比赛,分别是: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美国吉娜·巴考尔国际钢琴比赛,以及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

在参加这些比赛前,1997年10月,李云迪作为独奏演员与深圳交响乐团应德国、捷克文化部邀请进行了访问演出。这为他接下来的成功拉开了序幕,而2000年的肖邦国际大赛则是最炫目的压轴好戏。

深圳交响乐团创办于1982年,在深圳市政府的培植下,成为中国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这也是李云迪第一次与大型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此次演出为期14天,辗转德国纽伦堡、奥格斯堡、柏林和捷克布拉格等六个城市,先后在世界著名的斯美塔那音乐厅、斐哈慕尼音乐厅等地演出。其中在柏林的演出堪称最精彩,德意志联邦国务秘书长等官员及各国使节均到场观看,李云迪与乐团合作的中国音乐作品经典——《黄河协奏曲》博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黄河》于1969年问世,是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等钢琴家、作曲家,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大型现代钢琴作品,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该曲虽然大量运用了欧洲经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但结构则采用了典型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组曲形式,使该作品既有西洋音乐风格,又有中国音乐特色。

和原作所表达的内容一样,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灿烂饱满的感情能量。李云迪对声音有着完美的控制力,在激情大气的演奏中又不乏浪漫细腻的情感内涵,而他的乐感非一般人所及,这种乐感并非单纯地追求乐感,他所显现的天赋才华宛若自然的力量,好似某种原初的经验,在与乐队的交相辉映中,将代表中国人精神的最强音激发出来,振聋发聩,荡气回肠。

德国古典音乐是其民族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文化,对德国人来说,德国古典音乐有一种伴随他们成长的内心的反应,仿佛遗传的东西。初出茅庐的李云迪在柏林征服德国观众的演出无疑是其音乐才华的最佳明证。当地评论称“这位15岁的青年,是继霍洛维兹后与基辛并列的最具天才的钢琴家”。

1997年12月,香港钢琴协会主办了第一届(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李云迪由深圳艺校选派参加了这场香港回归之际,具有特殊意义的比赛。大赛分为《黄河协奏曲》组、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等不同类别。李云迪似乎借着柏林成功的余晖,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最高组《黄河协奏曲》组的第一名。

美国密苏里州西南部的城市乔普林(Joplin)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便在这里举办,每逢此时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便成为全世界钢琴家和青少年演奏者云集之地,也为这个寂寞小城增添了节日色彩。

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属于中型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评委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选手则不乏来自美国科蒂斯、朱莉亚等顶级音乐学院的学生,可谓强手如林。1998年,李云迪参加了第七届美国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

为了杜绝偏见和舞弊,大赛规定每一届评委的身份和背景在大赛开始前都必须保密,并要求当届评委的学生不得参赛。同时,选手的身份与背景也对评委保密,直到大赛奖项最后揭晓,所有这些都保证了比赛的公正与公平。

4月,李云迪在但老师的陪同下来到美国参赛。为了准备这次国际大赛,但昭义收集了大量的经典曲目演奏版本,并仔细研究音乐文献,启发李云迪实现个性化的音乐表现。在比赛中,他也专心聆听每一位选手的演奏,找出对方的可取之处,并且认真做笔记,为教学汲取经验和灵感。

从初赛起,李云迪的表现就受到了评委与当地媒体的关注,成为夺奖大热门。在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中,他分别弹奏了巴赫、舒伯特、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海顿、贝多芬等大师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以及由中国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改编的同名钢琴曲。

李云迪的演绎充分展示了他对各类音乐风格的驾驭,尤其一曲《彩云追月》,他通过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将这首和声纯朴、织体华美的民乐所蕴含的中国人丰富的情感意境完整传达出来,受到所有听众音乐审美的认同。

虽然,李云迪最终夺得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但他却给资深的专家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人都深信在国际钢琴大赛上,仍会看到这个优雅羞涩的年轻人。

在由作曲家命名的所有钢琴比赛中,荷兰的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是享有国际声望的顶级赛事之一,只有波兰的肖邦钢琴大赛可与之相较伯仲。大赛第一届举办于李斯特逝世100周年之际,即1986年,此后每三年举办一届,其严格甄选的李斯特曲目使它跻身国际最高水平大赛行列,以往大赛的获奖者如今均是具有相当水准的钢琴演奏家。

1999年3月,李云迪参加了第五届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大赛在荷兰第四大城市——尤特勒市举行,这里曾是李斯特生活过的地方。

由11位资深音乐家、钢琴家组成的此届大赛评审团极具分量,分别来自荷兰、德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美国、巴西等国家,包括培养出齐默尔曼的波兰钢琴家雅辛斯基(也是李云迪夺魁的肖邦钢琴大赛评委主席),荣获首届李斯特比赛冠军的荷兰钢琴家****,以及曾多次在国际钢琴大赛上获胜的意大利钢琴家伯纳塔等权威。

此届大赛获资格参赛的选手只有47人,分别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多数都就读于欧美高等音乐学府,包括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萨尔茨莫扎特音乐学院、巴黎国立音乐学院、东京音乐学院,以及培养了两届李斯特比赛冠军的意大利伊莫拉音乐学院。

大赛于3月14日开始,为时13天,在弗特伯格音乐中心大厅举办,许多乐迷蜂拥至此,使这里成为万众瞩目之地。

李云迪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国际比赛,同时也是所有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但自初赛起,他的表现就赢得了听众和评委的喜爱和好评。一位荷兰妇女甚至在后台走廊拽住他,激动地说:“你弹得美极了,你的音乐打动了我的心,你是最棒的。”

比赛进入半决赛时仅有九人入围,半决赛后将有六人被淘汰,剩下三人进入最后的决赛一决雌雄。大赛进行至此,竞争显得尤为残酷。

“半决赛后,气氛就显得有些紧张了,但老师要求我心态上仍然要放开,因此对我没有很大影响。”李云迪回忆说,“只是在饮食上出了点小问题。大赛刚开始的时候,选手会被分配到当地的志愿者家里住,我和但老师住在郊区,房东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行动不方便,我们也不好意思占用人家的厨房,觉得住在别人家里已经很麻烦了,再张口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很不礼貌。所以我们每天就只吃面包和饼干,那几天总觉得饿,有时候饿得手脚发软。”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

“哦,进入决赛我们就搬到市区住了,临走之前我和但老师跑到超市买了云吞煮给房东吃,作为告别和答谢,那天吃得最好。比赛结束后,老人又请我到他家多住几天,心想这下又要挨饿,赶忙婉拒。”钢琴家脸上泛起戏谑的笑容。

半决赛在3月24日举行,这一轮每位选手将弹奏一个小时的曲目。当晚李云迪不负众望,第一首曲子弹完,台下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在整个比赛中前所未有,因为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选手们在未弹完全部曲目时观众通常是不鼓掌的,李云迪的演奏却带动人们打破了这一不成文的禁忌。

接下来的曲子是《塔兰泰拉舞曲》,自然清新、富有高度想象力的弹奏,使他无可争议地进入了决赛。

演奏刚结束,意大利评委、著名钢琴家安德鲁·伯纳塔(AndrewBernertower)不顾忌讳,激动地跑到后台拥抱了李云迪:“大棒了,你太棒了!”

尤特勒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握住但昭义的手说:“李的触键相当漂亮,音色醇美自然,这是艺术,你的学生是个音乐天才,祝贺你。”

在休息厅里,李云迪成为焦点,人们围着他,请他签名、合影,并送上祝福:“祝你在决赛获胜。”

3月27日,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的决赛开始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弗特伯格音乐厅,下午音乐厅门口就已经挤满了观众。当地一位乐迷兴奋地说:“李是中国的音乐天才,以前我从不听决赛,但今天我是专门来听他演奏的。”

现场观看决赛的还有荷兰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及丈夫,中国驻荷兰大使华黎明夫妇率领的大使馆官员们前来助威,意大利、日本等各国大使馆官员也作为嘉宾应邀出席。

决赛要求每位选手演奏40分钟,曲目包括一首独奏曲、一首协奏曲。

李云迪选择的独奏曲是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也是李斯特的成名之作,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长约两个半小时的歌剧被改编成为简短的钢琴曲,并且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堪称是李斯特众多改编乐曲中的精粹。然而,这个曲子对于李云迪来说却相当陌生,《唐璜》当时在国内极少有人弹,根本没有乐谱存留。收到比赛通知后,但昭义给组委会写信要求尽快邮寄乐谱,待收到乐谱已经临近出国比赛的时间,师徒俩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加紧演练。

比赛中,李云迪将这首曲目弹奏得极具气势,音色变化丰富,音乐表现力感人,只是在最后他碰错了一个音,虽然这并未影响对整个作品的诠释,但这小小的失误使他与唾手可得的冠军失之交臂。在协奏曲演奏之前,他的情绪一直深受影响,这时但昭义写了一张纸条给他:要相信自己,要有坚定信心,发挥优势,展示才能,要争取最后的胜利。

老师的安慰与鼓舞使李云迪重新建立了信心,他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舞台,开始决赛中的最后一次演奏——与荷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著名钢琴大师布伦德尔(AlfredBrendel)曾经形容“一位优秀的李斯特作品的演奏家,可以清晰表达‘生动’与‘夸张’之间的细微差别,可以分辨多愁善感者的各种情绪”,李云迪对该曲的诠释证明了他是优秀的。

随着钢琴气势磅礴的八度急奏和主题旋律的反复重现,音乐发展到壮丽的高潮,辉煌绚丽的旋律从手指间奔泻而出,以一种夺人的气势将观众裹挟于音响的洪流之中……当他用手臂以一个铿锵有力的挥舞结束演奏时,全场即刻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观众被他精湛的演奏,被他的勇气和信心征服了。

玛格丽特公主对华黎明大使说:“他的音乐非常优美,非常感人。”

当地媒体对李云迪演奏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给予的评价是:别具一格的风格,完美而谦逊的演绎。虽然年仅17岁,却具有与他年纪相较惊人的成熟性。

深夜12点,大赛评委会主席、荷兰钢琴巨匠哈特苏克(TonHartsuiker)先生公布了比赛结果,李云迪虽然仅获得了第三名,但他同时赢得了大赛的“公众奖”。这个奖项的设立使场外更多观众直接参与大赛,在网上对选手加以评判与投票,得票最多者获奖。这个奖提升了李云迪的人气,也是所有听众对他音乐表达的肯定与答谢。

当时,从中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1956年参加布达佩斯国际音乐节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算起,李云迪是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中国钢琴选手在以李斯特冠名的国际赛事中获奖的第三人。

但昭义教授对学生的表现这样评论:“云迪在技术、音乐方面都比较平衡,在风格把握、个性发挥方面,他不是那种独出心裁的人。他的优势肯定是在情感表达方面,虽然他很适合演奏浪漫派的作品,但他的发展是很全面的,他也学习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也弹奏现代派作品。”

一位荷兰演出经纪人对李云迪说:“你是真正的艺术家,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有名的钢琴家,另外两位获奖者只适合做教师。”

巴西评委科恩(Cohen)感叹:“在我的心目中,你远远超过了第一名。”他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经历了很多苦难,影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音乐教育仍有这么高的水平,很了不起。”

当他得知李云迪的老师但昭义竟然从未在欧美学习过时,他震惊了,不能相信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竟能对西方文化艺术有如此精深的理解和把握。他由衷地称赞但昭义:“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你走了正确的轨道,你培养的学生走的都是正确的路。”

比赛结束后,很多热心人争着为李云迪介绍老师,希望帮助他在欧洲继续深造。波兰的评委雅辛斯基对他说:“你哪里也不用去,你已经有了最好的老师,跟着但先生学就足够了。希望以后能在世界舞台上看到你出色的表现。”

李云迪用他的实力和信心在这个几乎被西方人垄断的国际大赛上,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的艺术才能和水平,这个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他所获得的名次。

6月15日,李云迪参加了为期11天的美国吉娜·巴考尔青少年艺术家钢琴比赛。

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吉娜·巴考尔钢琴比赛已有27年历史,每四年举办一次。而这次参赛对李云迪来说是一次锻炼,因为但昭义教授未陪他前往,一切必须靠他自己。

当时李云迪住在一个美国老太太家里,她是一位古典音乐迷、钢琴迷,很喜欢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更被他的音乐和他的勤奋深深打动。比赛期间,李云迪每天苦练八九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连吃饭也忘了,短短11天他整个人瘦了一圈。

“这个中国年轻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房东老太太说,“他是个很害羞的男孩,很安静,很懂礼貌,每天都在钢琴前练习,他弹奏李斯特的叙事曲、普罗科菲耶夫以及拉威尔的奏鸣曲,很难相信他能够将不同风格的作品演奏得如此动人,即便是练习我也能感受到他音乐里饱满的情感。我当时就感到他能在比赛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就把我的一枚幸运戒指作为礼物送给他,他后来在比赛中戴上了这枚戒指,我感到非常荣幸,而且确实给他带来好运,他得了第一名。”

在善良好客的房东太太家里,李云迪不但收获了一枚幸运戒指、一张获奖证书,还收获了一首令他一见钟情的乐曲,这就是德国伟大音乐家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他从房东太太播放的唱片中无意听到的,即刻迷上了这曲子。

他回忆当时的感受时说:“我觉得这跟心情有关。当我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顿时觉得心情非常宽广,非常舒畅,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不是那种激动的震撼,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感悟。第二天我就把这曲子的乐谱买了回来,打算在下次比赛中弹奏它。”

李云迪所说的下次比赛指的是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

当时,中国举办的音乐国际赛事仅有1986年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于是文化部于1994年创办了国家最高级别的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吸引了全球音乐人的目光。大赛的创办不仅促进了我国专业钢琴艺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的交流发展,也为越来越多的钢琴业余爱好者提供了高水平观摩和学习的机会。依照国际惯例,国家元首将为前两届比赛题词祝贺,所以此次比赛的纪念册上都载有江****的亲笔题词。

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于1999年12月2日至11日举行,而本次大赛决赛成功与否将决定中国钢琴比赛能否进入国际音乐比赛联合会,这是中国钢琴界翘首企盼的大事。大赛组委会主任、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称:这是本世纪国际钢琴界最后一次盛会。

报名参赛的120余名选手来自全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经过严格的录音甄选后,入围来北京参赛的有56名,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30岁,分别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20余名选手分别在不同的国际钢琴比赛中获过奖。

比赛评委会由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位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组成,其中包括意大利著名钢琴家、米兰音乐学院院长马切罗·阿巴多,俄国著名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欧洲钢琴教师协会创始人卡尔·海茨·凯麦林,享有“技术与风格大师”之称的美国钢琴家杰罗姆·罗文塔尔,被誉为以色列钢琴界“第一夫人”的普妮娜·萨尔茨曼,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创办人、英国钢琴教育家范妮·沃特曼,以及我国著名钢琴家鲍蕙荞和钢琴演奏家李名强等。著名音乐家吴祖强任大赛艺术总监,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任评委会主席。

12月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在北京音乐厅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及决赛三轮,李云迪顺利通过初赛。第二轮的比赛,他选择的是李斯特著名的《b小调奏鸣曲》,这也是他在整个比赛中技压群芳的一首乐曲,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外国评委惊呼:“他才17岁,但是好像这首曲子里所表现的一切:人生、爱情、死亡,他都理解了。”

12月11日,决赛中李云迪按照自己的意愿,演奏了钟爱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被称为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伟大的“三B”音乐家。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钢琴家,被舒曼誉为“具有高度禀赋”。在19世纪的欧洲乐坛,他是一位与“瓦格纳旋风”相抗衡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有很多都成为世界名曲,他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仅有两首,都成为经典。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十大著名钢琴协奏曲之一,有“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之称,是勃拉姆斯两次访问意大利的收获,表达了意大利暮春初夏的优美,“具抒情气质,柔美如歌,欢愉的旋律使整个乐章形成光彩夺目的色彩变化”。这部作品完稿于1881年,具有勃拉姆斯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大气而不草率,缠绵而不沉溺,营造出史诗般的气魄,深刻勾勒出作者缜密的乐思,于真挚纯朴中直逼崇高!

从莫扎特、贝多芬时代起,经舒曼、肖邦以至近代作曲家创作的协奏曲,基本都是三乐章结构,但勃拉姆斯为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增加了谐谑曲乐章,从而使作品扩充为四个乐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于交响曲,钢琴也成为乐队一员,这种交响化的理念脱离了协奏曲原来“竞奏”的意义。在表达上显得沉重暗涩,演奏技巧也具有很大难度,有人说这部作品是“要钢琴家血汗的至难协奏曲,它不要钢琴家的妙技,而要他们成为苦力”。

在没有和乐团排练的情况下,李云迪演奏如此深奥的曲目是一个颇为大胆的举动,周广仁教授也劝他不要在比赛中冒险,但是对他来说音乐的追求才是最终目的,比赛的名次已不在考虑范围内,他坚守了信念。

李云迪的演奏温暖厚实、质感清晰。开场的圆号缓缓奏出经典主题,钢琴柔柔地衬托,他在速度和力量的表现上要克制简约得多,恰恰是这种分寸感,大大加强了音乐的表现深度,而在弱音处理方面显出深湛的功力,他对歌唱性完全出乎自然、发自内心,这在第一乐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第二乐章具有厚实的和弦音响,狂风暴雨般的展开,演奏着重突出了音乐的内在爆发力,气势宏大,富于感染力与推进的动力感,音色饱满,激情充沛;而他对音色层次的控制能力在第三乐章得到了充分展现,旋律在大提琴的低吟中缓缓流动,钢琴低音部在远方若隐若现的颤音使平静中有一丝叵测,连接部的旋律优美得令人心碎;最后的乐章,他以轻快明净的触键和充满舞蹈性的律动,恰如其分地把舞曲性质带出来,在乐团的配合下,豪放与细腻的旋律交织着冲向辉煌的尾声……

李云迪的天赋才华,让人体会到他为什么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他具备一切优势:他有很好的演奏技巧,如歌的音色,他能够同时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然而,他却为自己的冒险行为付出了代价,最终夺得了大赛第三名。

一位著名的外国评委说:“他弹得再好也不可能得第一名,很简单,因为他弹的是勃拉姆斯,世界上不会有谁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弹好勃拉姆斯。”

如果说这次比赛为李云迪留下了遗憾,那么2000年——这个新世纪的开始,他以无可争议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钢琴界的最高荣誉。

这一年,他参加了肖邦国际钢琴大赛。

同类推荐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 泰戈尔 莫泊桑(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泰戈尔 莫泊桑(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对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和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刘邦传

    刘邦传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励志改变命运,读史点亮人生。靠决心屡战屡胜,靠用人适才适所。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异能之士;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本书将告诉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是怎样走上了成功之路。
  •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头上顶着光环的人物,其文章不但在古代而且在今天都是学生的必读范文。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反不容易见到其真面目。有光环的地方,就有盲从,就容易放弃理性的思辨与探索。时至今日,普通学子对韩柳的认识又比古人深刻多少呢?
  • 养生鼻祖彭祖全传

    养生鼻祖彭祖全传

    本书人物主要选自历代《新城县志》《黎川县志》《建昌府志》《江西通志》以及历朝国史中所载可考人物,收录了上自唐末,下至1978年(中国史现代史段)的黎川历代本籍名人和客籍名人共667人。
热门推荐
  • 嗜宠逆天小狂妃

    嗜宠逆天小狂妃

    一次意外导致21世纪的萧云锦灵魂穿越而来。本想舒舒服服做个米虫,可是屁股还没坐热便拉去成亲,并且听说嫁的还是个暴虐王爷。泥煤,不就是一个王爷么,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么。可是那个暴虐男,一次又一次将她逮回去。她抓狂的朝那个男人怒吼道“喂,你到底想怎么样”男人一脸玩味的看着眼前炸毛的小女人“不怎么样,只是你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本王当然要奉陪到底”要是她眼神能杀死人,眼前的男人早已死千百道了。可她是哪种轻言放弃的人么?某男似乎看出其心思,后面又幽幽加了一句“你今生今世都逃脱不了本王的手掌心,还是乖乖留下做本王的王妃吧”某女扶额泪奔呐喊,这特么上辈子是做了什么缺德事啊!
  • 法律文书教程

    法律文书教程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法律文书教程》就是其中一部。
  • 桃花源的风水师们

    桃花源的风水师们

    在古老的华夏大陆,被与世隔绝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世外桃源,桃源有个村,有一群妹子,称为风水师!
  • 镜花月圆

    镜花月圆

    车祸使她这个唐门千金穿越至古代,经历了一场帝王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不管她是祸乱朝纲的妖妃,还是乱世之中天之娇女,都圆了她与他几生几世的情缘。
  • 末世逆行者

    末世逆行者

    当末世危机来临,众生陷入绝望之际,总有一个人会浴火重生、逆路而行……他也许是个英雄,也许是个豪杰,但更大的可能性,他也许是个……人间败类!
  • 寒窗夜韵

    寒窗夜韵

    如果我可以,我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你,在你身后,看着你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一天当你疲倦了,无法再去飞翔,也没有了依靠,我会在下面用我不变的双手稳稳地将你接住,我会把我的梦想轻轻的放在你的手上,让你感觉到温馨……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一部蝼蚁众生的死亡历史,一份闽西族群的生命年表。在阴影笼罩的乡间,懵懂少年的眼前,上演二十多幕真实、冰冷、压抑的死亡剧,洞见生的温情与坚硬。
  • 天才睿王妃

    天才睿王妃

    苏颖儿坠入悬崖后悲催地发现自己魂穿了,而且还遇上了某只妖孽,居然是原主的未婚夫。为了解救原主的父亲,她只身赴险,一把铁枪横扫敌营。回到京城后,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大把的捞钱,成为帝都最神秘的幕后老板。
  • 一切重来:爱是否依然存在

    一切重来:爱是否依然存在

    “你根本不爱我,为什么还要如此珍惜我?”花落高声的质问,却没有回答的声音。有的只有冷漠转身的背影!泪,再也止不住的掉下来,那么冷漠的背影……“……”因为我不能给你安全感,不能用随时结束的生命,去让你担惊受怕,所以,只能,不爱你,如果可以,我只是不想让你为了我掉眼泪,因为,我会心疼……
  • 霸道校草的呆萌丫头

    霸道校草的呆萌丫头

    从一个冷冰冰的校草到一个暖男,仅仅是一个呆萌的小丫头,他们直接会发生什么?(这本书的沫沫的第一本书,如果写得不太好,大家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