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的环境因素受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影响而改变了原有的性质或状态的现象,即环境要素和状态发生改变以及环境质量恶化,干扰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环境污染可导致植被枯萎、土壤沙化、草原退化、物种灭绝、自然灾害频繁等现象,是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严重问题。随着工业毒气、污水、粉尘、烟雾等污染源对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的侵袭,人们才意识到这些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绿化、美化、净化问题已刻不容缓。要解决这些问题,除采取必要的规划措施和工艺措施外,最有效且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植树绿化,即植物措施。植物可以调节和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杀死细菌,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推广抗污染植物,不仅可以提高环境的生态效益,还能达到净化环境的效果。但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污染物的抗逆性、吸收能力不同,因此抗污染植物资源的选择及栽培应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概述
(一)抗污染植物的概念及特点
抗污染植物是指能够吸收有害气体、滞留灰尘、杀灭细菌、减弱噪音、保持大气中O2和CO2平衡的植物,这类抗污及吸污的植物即被称为抗污染植物。如吊兰、芦荟、鸭趾草可吸收甲醛;菊花、万年青、龙舌兰可吸收苯三氯乙烯;菊花、铁树、常青藤、龙舌兰可吸收苯;月季、蔷薇、龟背竹、虎尾兰可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杜鹃花可吸收放射性物质;天竺葵和柠檬含有挥发油类,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抗污染植物往往有些独具的特点,导致其对污染物有较强的抗性。如对污染气体抗性强的植物,一般有以下五个特点:①叶片的结构不利于有害气体进入。即叶片较厚、革质,外表皮角质化或叶表面有蜡层,叶片的气孔稀少或气腔内有腺毛等附属物以阻挡气孔口,叶背多毛的植物一般抗性都较强。②植物的生理特性有利于抵抗污染气体的侵害。有些植物能吸收大量污染物而不受损害,对污染物质有转移、积累和消耗的能力。③有些植物在有害气体侵袭时会关闭气孔,减少污染气体进入,因而可以提高其抗性。④具有乳汁或胶状物质的植物,一般抗性都较强。⑤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工矿附近它们虽易受害,但其枝叶的萌生能力很强,故在污染物质较多的污染区,它们仍然能够顽强地生长。
(二)常见的抗污染植物种类1.抗SO2植物
抗SO2植物主要有:银杏、沙松(Abies holophylla)、白皮松(Pinus bungeana)、阴香、醉蝶花(Cleome spinosa)、樟叶槭(Acer cinnamomifolium)、桧柏(Sabina chinensis)、臭椿、紫穗槐、合欢、加拿大杨、构树、柽柳、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皂荚、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无花果、大叶黄杨、女贞、山茶、构骨、海桐、夜合花、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龙柏、乌桕、国槐、栓皮栎、板栗、木槿、夹竹桃、米兰(Aglaia odorata)、桂花、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木香(Rose banksiae)、紫藤、石榴、月季、紫薇、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美人蕉(Canna spp。)、竹节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玉簪、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oqora)、凤尾丝兰(Yucca gloriosa)、细叶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等。
2.抗Cl2、HC1植物
抗Cl2、HC1植物主要有:银杏、沙松、侧柏、樟叶槭、臭椿、橡皮树、榆、槐、杠柳(Periploca sepium)、木槿、合欢、五叶爬墙虎、阴香、紫穗槐、榕树(Ficusmicrocar-pa)、加拿大杨、美国杨、构树、旱柳、垂柳、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锦熟黄杨、五角枫(Acermono)、樟、丝棉木(Euonymus bungeanus)、棕榈、米兰、夹竹桃、山茶、罗汉松、柚、假槟榔、油麻藤、木香、美人蕉、菊花、鸡冠花、竹节草、狗牙根、假俭草、凤尾丝兰、细叶结缕草等。
3.抗HF和氟化物植物
抗HF和氟化物植物主要有:银杏、泡桐、臭椿、垂柳、樟、女贞、栓皮栎、旱柳、柽柳、夹竹桃、国槐、桂花、构骨、海桐、大叶黄杨、锦熟黄杨、山茶、桧柏、龙柏、蒲葵、假槟榔、紫薇、石榴、月季、万寿菊、美人蕉、野牛草、竹节草、凤尾丝兰、龙爪柳、悬铃木、胡颓子、白皮松、侧柏、丁香、山楂、紫穗槐、连翘、金银花、地锦、五叶地锦等。
4.抗O3植物
抗O3植物主要有:银杏、柳杉、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日本黑松(Pinus thu-bergii)、樟、海桐、青木冈栎、夹竹桃、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等。
5.抗光化学烟雾植物
汽车尾气中的NO2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NO和氧原子,后者立即与空气中的氧化合成为臭氧;氧原子还与SO2化合生成SO3,SO3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化合生成硫酸烟雾;此外氧原子和臭氧又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化合生成乙醛;尾气中尚有其他物质,所以比较复杂,但以臭氧量最大,约占90%左右。光化学烟雾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对其生长的抑制、器官脱落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常见的抗性植物有:五角枫、臭椿、侧柏、银杏、悬铃木、美国杨、红叶李、刺槐、圆柏、国槐、紫穗槐、连翘、冬青、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等。
6.抗粉尘植物
粉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粉尘中含有大量的烟尘、碳粒、铅、汞、镉等成分,对人体危害极大,抗粉尘植物一般叶片粗糙,密生茸毛,叶面有褶皱,具有吸尘、滞尘能力。常见的抗粉尘植物有:臭椿、樟、构树、油樟、山楂、枇杷、榕树、银杏、皂荚、云杉、悬铃木、圆柏、乌桕、国槐、白蜡、枣、紫薇、木槿、蒲葵、野牛草、榆树、朴树、刺槐、杨树、桑、泡桐、杉树、夹竹桃等。
7.其他抗污染植物
此外,抗Hg植物主要有:山楂、枇杷、白蜡树、刺槐、国槐、枣、紫穗槐、锦熟黄杨等;抗N植物有:香樟、龙眼、榕树、黄槿、悬铃木、龙柏、腊梅、石榴等;抗菌植物有:松、柏、桧柏、桉树、桦树、云杉等;这些树种分泌的抗菌物质,能杀灭大量致病微生物,有效地避免结核、伤寒、白喉、霍乱、痢疾等疾病的发生与蔓延;具有杀菌能力的主要绿化植物还有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侧柏、桦木属(Betula)、黄栌(Cotinus coggygria)、合欢、悬铃木、石榴、枣、水枸子(Cotoneastermultiflorus)、垂柳、银白杨、钻天杨、臭椿、辽东栎、蔷薇属、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抗噪音植物有:雪松、桧柏、悬铃木、垂柳、臭椿、云杉等;抗水污染植物有凤眼莲、薄荷、凤仙花,它们能净化污水,将水中的酚、氰等有毒物质分解成无毒物质。
(三)抗污染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除有针对性地选择抗污染树种外,还应注意适地适树;尽量选择同时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有抗性的植物,如白皮松、桧柏、侧柏、银杏等树种,既对SO2、HF有抗性,还对Cl2有较强的抗性;要处理好“绿化与硬化”、“绿化与美化”之间的关系,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和景观风格多元化的原则;注意应用形式多样化,即乔、灌、草、藤相结合,力争实现多层次和立体化的组合景观,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不断增加空间绿化面积,绿化与彩化相结合,使色彩丰富,乡土树种与新、优树种相结合,不断丰富抗污染植物品种。
二、几种重要的抗污染植物
(一)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corifolia Willd)
“别名与科属”悬铃木、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悬铃木科(Platanaceae)悬铃木属。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绿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3~5裂,中部裂片的长度与宽度近于相等,掌状脉;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合呈球形,球果常2个一串,亦偶有单生的,有刺毛,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一球悬铃木(P。occidentlis L。)和三球悬铃木(P。oriontalis L。)的杂交种,1640年在英国伦敦培育成,具有良好的杂种优势。我国引种已有100余年历史,是我国行道树悬铃木的主栽品种。阳性树,喜温暖,有一定抗寒力,在我国适生的条件:年平均气温13℃~20℃,年降水量800~1200mm,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在75%以上,无霜期200~300 d。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耐干旱、瘠薄,无论酸性或碱性土、垃圾地、工场内的沙质地或富含石灰地、潮湿的沼泽地等均能生长。萌芽性强,耐修剪。
“繁殖栽培”多插条育苗,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播种育苗虽有种源多,根系发达,抗力强等优点,但因播种苗生长势不强,成苗率低,一般在生产上不采用。
“抗性”抗光化学烟雾、O3、苯、苯酚、光气、乙醚、H2 S等有害气体的能力较强;抗SO2和HF中等;抗氯气和氯化氢较弱。
“利用价值”因其冠大荫浓,生长迅速,耐修剪,易繁殖,并有很强的抗烟能力,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因此,有“行道树之王”的美称。其材质结构细致,有光泽,硬度中等,容易干燥,但易翘裂,不耐腐朽,需妥善处理,可供胶合板、家具、食品装箱及玩具等用材。
“近缘种”悬铃木属约7种,主要分布于东南欧、印度和美洲地区,我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供观赏用和作行道树。常见的有二球悬铃木,此外还有一球悬铃木(美桐,P。occidentlis L。)和三球悬铃木(法桐,P。oriontalis L。)。
(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别名与科属”灯笼树、大夫树,无患子科(Sapin-daceae)栾树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梢有圆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5cm,卵形或长卵形,边缘具锯齿或裂片;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小金黄色;蒴果三角状卵形,顶端尖,红褐色或橘红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多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海拔可达2600m。喜光,稍耐半阴,耐寒、耐旱、耐瘠薄,喜生于石灰质土壤中。也耐盐渍及短期水涝;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幼树生长较慢,以后渐快。
“繁殖栽培”栾树以播种繁殖为主,分蘖或根插亦可。由于树干常不易长直,栽后可采用平茬养干的方法养直苗干;苗木在苗圃中一般要经2~3次移植,以利于提高出圃定植的成活率。
“抗性”栾树对粉尘、SO2和O3均有较强的抗性。
“利用价值”春季观叶,夏季观花,秋冬观果。目前已大量将它作为庭荫树、行道树及园景树,同时也作为居民区、工厂区及村旁绿化树种。
“近缘种”栾树属4种,除1种产斐济群岛外,全产于我国,除栾树外,还有2种:复羽叶栾树(K。bipinnata Franch),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全缘,偶有疏钝齿;全缘叶栾树(K。intergrifolamerr):二回羽状复叶,小叶有锯齿。
(三)银桦(Grevillea robusta A。cunn ex R。Br。)
“别名与科属”银橡树,山龙眼科(Proteaceae)银桦属。
“形态特征”大乔木,高可达40~50m,树干直,树冠圆锥形;幼枝被锈色茸毛,叶互生,2回羽状深裂,裂片5~10对;总状花序,无花瓣,萼4片,花瓣状,橙黄色,蓇葖果有细长花柱宿存,种子有翅,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大洋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都有引种栽培。喜光,喜温暖、凉爽的环境,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pH值5.5~6.5)沙壤土,但在质地黏重、排水不良及偏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耐一定的干旱和水湿,根系发达,生长快,少病虫害。
“繁殖栽培”播种繁殖。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发芽率达70%以上,若到翌年春播,则发芽率降为25%~30%。幼苗期间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护。移植以7~8月雨季为宜,移植时须带土球,并适当疏枝、去叶,减少蒸发,以利成活。
“抗性”银桦耐烟尘,对HF及Cl2的抗性较强,而对SO2抗性差。
“利用价值”树干通直,树冠高大整齐,初夏有橙黄色花序点缀枝头,亦颇美观,宜作城市行道树、庭荫树,亦适合农村四旁绿化,宜低山营造速生风景林。木材淡红色,粗硬,有弹性,纹理美,耐腐朽,易加工,可供建筑、家具、车辆、雕刻等用。
“近缘种”银桦属约190种,主产马来西亚东部和澳大利亚,我国仅有引入栽培的银桦1种,华南地区各城市常见栽培,作行道树或庭园观赏树。
(四)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
“别名与科属”椿树、木砻树、樗树,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较光滑;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对,卵状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具1~2对腺齿,中上部全缘;花杂性异株,顶生圆锥花序。翅果长3~5cm,熟时淡褐黄或淡红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在我国东北南部、华北、西北至长江流域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分布广,大体为22?N~43?N之间,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在西北能耐-35℃的绝对最低温度;很耐干旱、瘠薄,但不能耐水湿,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质土壤都能适应,喜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根系发达,为深根性树种,萌蘖性强,生长较快。
“繁殖栽培”一般用播种繁殖,也可分蘖及根插繁殖。1年生苗高达60~100cm,地际直径0.5~1.5cm。作为行道树用的大苗,苗圃育苗时要注意移植和平茬培养通直主干。
“抗性”对烟尘和SO2抗性较强。
“利用价值”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具有较强的抗烟能力,是工厂矿区良好的绿化树种,亦是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盐碱地的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树种。
“近缘种”臭椿属约1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北部,我国有5种,其中臭椿各地常见栽培,其品种有黑椿、白椿和无味臭椿等。
(五)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 L。)
“别名与科属”芙蓉、芙蓉花、拒霜花、地芙蓉、华木,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枝干丛生,密生星状毛;大形叶,广卵形,呈3~5裂,裂片呈三角形,基部心形,叶缘具钝锯齿,两面被毛;花大,枝端叶腋间单生,花冠通常为淡红色,后变深红色,花梗长5~8cm,蒴果扁球形,径约2.5cm,有黄色刚毛及绵毛,花瓣5枚,种子肾形,花期9~10月,果10~11月。
“生境分布”我国黄河流域至华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四川和湖南等地为多。喜光,稍耐阴;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坡土;喜温暖,不耐寒,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露地栽培时,冬季地上部分常冻死,但第2年春季能从根部萌发新条,秋季能正常开花。生长较快,萌蘖性强。
“繁殖栽培”以扦插为主,也可分株、压条或播种繁殖。在长江流域及以北附近地区栽培时,每当入冬前须平茬并适当培土防寒,翌年春暖后去土即会从根部萌发新枝,秋季则能开花。在华南等暖和地区则可培育成小乔木,成长至7~8m高。
“抗性”木芙蓉对SO2抗性特强,对Cl2、HCl也有一定抗性。
“利用价值”因抗性强,可作工厂绿化用。秋季开花,花大而美,花色和花型随品种不同有丰富变化,是很好的观花树种。性喜近水,种在池旁水畔最为适宜,有“照水芙蓉”之称。茎皮含纤维素约39%,茎皮纤维柔韧而耐水,可作缆索和纺织品原料,也可造纸。此外,花、叶和根可入药。
“近缘种”木槿属约22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连栽培的)约有24种,大部分供观赏用,其中大麻槿(H。cannabinus L。)、木槿(H。syriacus L。)、黄槿(H。tiliaceus L。)、玫瑰茄(H。sabdariffa L。)的纤维亦可用,有些种类同木芙蓉一样,对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木芙蓉除最常见的单瓣桃红色花外,还有大红重瓣、白重瓣、半白半桃红重瓣以及清晨开白花,中午转桃红等不同品种。
(六)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
“别名”棉槐、棉条、穗花槐,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紫穗槐属。
“形态特征”丛生灌木,高1~4m;枝条直伸,青灰色;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5对,长椭圆形,先端圆形,全缘,具透明油腺点,幼叶密被柔毛;花小,蓝紫色,花药黄色,成顶生密总状花序;荚果短镰形,长7~9mm、棕褐色,密被瘤状腺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原产于北美,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河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区,是黄河和长江流域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喜干冷,在年均气温10℃~16℃,年降水量500~700mm的华北地区生长最好。耐寒性强,在最低温达-40℃以下,1月平均气温达-25.6℃的地区也能生长。对光线要求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砂质壤土较好,能耐盐碱,在土壤含盐量达0.3%~0.5%下也能生长。
“繁殖栽培”可用种子繁殖及进行根萌芽无性繁殖,萌芽性强,根系发达,每丛可达20~50根萌条,平茬后1年生萌条可高达1~2m,2年开花结果。栽植时,通常均将主干剪除而进行栽根法种植,成活率极高。
“抗性”紫穗槐对灰尘、O3、光化学烟雾、NO2等环境污染物均有较强的抗性。
“利用价值”紫穗槐在荒山坡、道路旁、河岸、盐碱地均可生长,是很好的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带的树种;也常应用于工业区绿化。此外,叶为良好的绿肥、花为蜜源、种子可榨油及提取香精和维生素E,枝条可编筐、篓,也可作造纸材料。
“近缘种”紫穗槐属约25种,主要分布于北美至墨西哥,我国仅引入栽培的紫穗有1种,南北均有栽植,为很好的绿肥,亦可作固堤和蜜源植物。
(七)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
“别名”挂兰,百合科(Liliaceae)吊兰属。
“形态特征”宿根草本,具簇生的圆柱形肥大须根和根状茎。叶基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狭长,柔韧似兰,长20~45cm、宽l~2cm,顶端长、渐尖;基部抱茎,着生于短茎上。成熟的植株会不时长出走茎,走茎长30~60cm,先端长出小植株。花亭细长,长于叶,弯垂;总状花序单一或分枝,有时还在花序上部节上簇生长2~8cm的条形叶丛;花白色,数朵一簇,疏离地散生于花序轴上。花期在春夏间,室内冬季也可开花。
“生境分布”原产非洲南部,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适应性强,较耐旱,不甚耐寒。不择土壤,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较佳。对光线要求不严,一般适宜在中等光线条件下生长,亦耐弱光。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
“繁殖栽培”可采用扦插、分株、播种等方法进行繁殖。
“抗性”吊兰对空气中的甲醛、CO、SO2等均有较强的抗性。
“利用价值”吊兰具有极强的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一般房间养l~2盆吊兰,空气中有毒气体即可吸收殆尽,故有“绿色净化器”之美称。可在室内栽植供观赏、装饰用,也可以悬吊于窗前、墙上。全草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养阴润肺、消肿散瘀之功效,能主治咳嗽、声音嘶哑、跌打损伤、牙痛等症。
“近缘种”吊兰属215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5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由南非引入栽培以供观赏的吊兰,在我国南方常见之。目前吊兰的园艺品种除了纯绿叶之外,还有大叶吊兰、金心吊兰和金边吊兰3种。均可作为高雅的室内观叶植物和净化空气植物而盆栽。
(八)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
“别名与科属”山矾花,七里香,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海桐属。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3m。叶多数聚生枝顶,狭倒卵形,全缘,顶端钝圆或内凹,基部楔形,边缘常外卷,有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萼片、花瓣、雄蕊各5枚;蒴果卵球形,有棱角,熟时3瓣裂,果瓣木质;种子鲜红色。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主要产于我国江苏南部以及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园习见栽培,作观赏植物。喜光,亦较耐阴,土壤要求不严,黏土、沙土及轻盐碱土均能适应。萌芽力强,耐修剪。抗海潮风及SO2等有毒气体能力较强。
“繁殖栽培”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海桐种子发芽力强,故多采用播种法繁殖。扦插用嫩枝于梅雨季节进行,成活率较高。平时管理要注意保持树形。
“抗性”海桐对SO2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
“利用价值”海桐主要为南方城市及庭园习见绿化树种。因有抗海潮风及有毒气体的能力,故又为海岸防潮林、防风林及厂矿区绿化树种。根、叶和种子均入药,根能祛风活络和散瘀止痛等;叶能解毒和止血等;种子能涩肠和固精等。
“近缘种”海桐花属约16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约34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台湾地区,有些供观赏用,有些可材用。海桐有1栽培种,即银边海桐(P。tobira cv。variegatum),叶边缘有白斑。
(九)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别名与科属”蒲草、蒲菜、东方香蒲,香蒲科(Typhaceae)香蒲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株常高1.4~2m。根状茎白色,长而横生,节处生许多须根,老根黄褐色。茎圆柱形,直立,质硬而中实。叶扁平带状,长达1m多,宽2~3cm,光滑无毛。基部呈长鞘抱茎状。花单性,肉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似蜡烛。雄花序生于上部,长10~30cm,雌花序生于下部,与雄序等长或略长。花小,无花被,有毛。雄花有雄蕊3枚,花粉黄色,每4粒聚成块,雌花无小苞片,子房线形,有柄,花柱单一。果序圆柱状,褐色,坚果细小,具多数白毛。内含细小种子,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主要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以及陕西、云南、湖南、广东等地;苏联、日本、菲律宾也有分布,常生于水旁或沼泽中。
“繁殖栽培”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一般用分株繁殖。分株可在初春把老株挖起,用快刀切成若干丛,每丛带若干个小芽作为繁殖材料。盆栽或露地种植。一般3~5年要重新种植,防止根系老化,发株不旺。
“抗性”香蒲对受Se、Pb、Zn等金属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适应性,能从土壤中吸收这些有害金属,从而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含量,并把Se转化成无毒的乙烷硒醚气体,可使工业污水中Se的含量下降70%左右。
“利用价值”香蒲可栽培,用于净化污染土壤。叶绿穗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池和湖畔,构筑水景。宜做花境和水景背景材料。也可盆栽布置庭院;蒲棒常用于切花材料;全株是造纸的好原料;叶称蒲草可用于编织,花粉可入药称蒲黄;蒲棒蘸油或不蘸油用以照明;雌花序上的毛称蒲绒,常可作枕絮;嫩芽称蒲菜,其味鲜美,可食用,为有名的水生蔬菜。
“近缘种”香蒲属约18种,常见的有香蒲,此外,还有普香蒲(T。przewalskii Skv。)、达香蒲(T。davidiana Hand。Mazz。)、小香蒲(T。minima Funk)狭叶香蒲(T。angustifolia L。)、长苞香蒲(T。angustata Bory et Chaub。)等,多生于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处,常成丛、成片生长,对被污染的土壤有一定的净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