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1500000044

第44章 山城杜伦

伦敦的春季要比北京早得多。阳春三月,天安门广场上那片绿区,还刚刚萌发出春意,伦敦已是一片葱绿。

大西洋暖流使这个岛国气候温湿,终年常绿。当我们从伦敦King's Cross车站,乘坐高速火车——每小时125英里通过隧道时,由于气压变化,耳膜都剥剥作响——向英格兰北部的小城杜伦(Durham)驶去的时候,两旁的景色,甚至比伦敦城还绿得可爱,绿得魅人,连一点点冬天的痕迹都看不到了。出发前,主人殷勤关照,劝我们稍稍多穿点衣服,我遂以为这个小城杜伦,可能季节要晚一些。谁知道我们到达杜伦时,在那微风细雨之中,倒很有江南水乡的早春二月景象。

杜伦,其实倒是个山城。在国内出版的普通世界地图集上,是找不到这个小小的城市的。它离纽卡斯尔(Newcastle)不远,但纽卡斯尔的音译新城堡,却是源起于杜伦的老城堡。这种城堡,是古老年代英格兰人抵御苏格兰人入侵而建造的。现在,这座古城堡,以及杜伦古老的教堂,和我们要去访问的杜伦大学东方学院,成为这小小城市的骄傲。

东方学院中文系的Don Star先生(他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司马麟)和Carolire Mason小姐(她也有一个中文名字叫梅凯兰。在英国,所有汉学家差不多都给自己命名古色古香的中国姓氏,而且无论从音从义来讲,说句失敬的话,都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之感)驾车来接我们。

山城不大,但风光秀丽,尤其是那些高低跌宕、错落有致的房屋、街道、园林、坡谷,是那样的自然,没经雕琢,而呈现出一种朴实的美。特别是这种典型的英国天气,一会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风,一会儿雨,使这个城市更加魅人。过去,未到英国,对于著名诗人布朗宁夫人致她丈夫布朗宁的书信里,提到的这种英国春天的典型天气,缺乏感性认识,现在,短短的途程中,便有足够的体会了。刚才步出车站月台时,还是浮云蔽日,薄薄的阳光使人感到燠热;途中,穿过街区时,又微风拂煦,细雨扑面;到达我们下榻的St。 Aidari's College(阿依丹学院)的门前,又是一片雨后新霁的景象。秀树芳草似乎水洗过那样清净,在阳光下欣欣向荣,叶尖上的露珠,闪现出悦目的光辉。

这种多变的天气,和那种英国人的不习惯变化,或不喜欢变化的性格,简直是毫无共同之处。伦敦白金汉宫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就是这种绝不变的典型。多少年来,这些卫队穿着古老的军服,戴着尺把。高的熊皮帽子,旁若无人,目不斜视,每天举行将近两个小时的换岗表演,包括军乐队时断时续演奏的古老进行曲,包括卫队长那拖长了的口令声。据英国人讲,从他们爷爷的爷爷那辈起,就这样换岗来着。所以这种Change Cuards(换岗)也成为旅游者非常感兴趣的项目之一。我在观看这种大概还是上个世纪的操演时思忖:论做皇帝,要数我们中国历史最为久远,要论起帝王家的威风,封建社会的那一套繁文缛节,谁也难比我们。可我们破除了,他们还保留着,说明了他们性格里保守的一个方面。奇怪的是并不影响发明蒸汽机,进行工业革命,造协和式飞机。看起来,性格保守和思想桎梏是两回事情。我们从辛亥革命起,至今已七八十年了。封建制度表面那套东西,基本上也已荡涤得差不多了。但是,谁也不敢说,家长制、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崇洋媚外等等封建余毒,已全部从我们每个同志的脑海里肃清。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每年三月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的划船竞赛,这也是不知多少年来形成的固定不变的节目,吸引着千万个伦敦人聚集在河两岸,为划船的大学生运动员喝彩加油。同时,通过电视直播,被全英国人关注着。我们那天恰巧到哈代的家乡去参观,未能恭逢其盛。晚上在Dorset看电视,才知道剑桥大学的赛艇,冲上堤岸,撞断了,没有赛成,改在第二天,即18日礼拜天举行。当我们回到伦敦,因为河两岸观众拥挤,堵塞交通,不得不绕道而行,可知观看者的鼎盛场面多么浩大。使我觉得诧异的是,充其量只不过是高校一级的运动水平,怎么会如此引人注目?举例而言,北京的清华与北大,上海的复旦与交大之间校际运动比赛,决不会有多么多观众捧场的。更让人奇怪的,所有关心这次划船竞赛的人,都泾渭分明地,非拥牛津派,即是拥剑桥派,而他们和这两所大学简直风马牛不相及。陪同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的英中文化协会的两位小姐,Elizabeth Wright(芮立)是拥剑桥派。而PennyBrooke(布鲁克)则是拥牛津派。她们两人并不曾在这两座学府攻读过,然而,现在成为对立面的原因,则由于她们家族由来已久的传统。有的人就因为他父亲、他祖父、他曾祖父是拥牛津派或剑桥派的,所以他也不变地继承了这份遗产。而且他的儿子、孙子,肯定会继续按他们家族沿袭下来的观点,为剑桥或者牛津,到泰晤士河边去站脚助威。这种执拗到顽固、迂腐到可笑的绅士派头,真是典型的保守主义。可是,在赛艇的设计和制造上,却年复一年地改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倒半点也不保守。今年牛津大学的赛艇,据该校中文系的刘涛涛女士讲,全部设计数据,都是用电子计算机精密演算出来的。

看来,人家着重内容的变化,而不在乎形式的否定;我们则忙于表面文章,思想里的旧东西,倒不着急清除。珍本书化而造纸,古文物砸烂卖铜;公园封闭,用以遛马;古刹禅林,变为厂房这都是“文革”豪举。连春节也以革命化的名义,让社员荷锄到田头上去过。在英国,许多宗教性节日活动,至今还存在。应该说是迷信,但并不妨碍他们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反封建多年,残余势力还丝缕不断。仅就文艺一项而言,前不久,我们不还从小说或电影、电视剧中,拜读到或者欣赏到提倡寡妇为孝公婆而矢志守节、姑娘为抚遗孤而终身不嫁等等作品么?

杜伦,正是以它不变的古老山城的秀姿,吸引着我们。所以说它不变,这只是一种外观的直觉。其实,这座小城与伦敦一样,也相当现代化的。虽然没有很高的摩登建筑物,没有穿梭的公共汽车,城市显得安详清静。但是,这里却有一座新兴的大学,十几个学院分布全城各处,成为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城。

这座大学始建于1832年,在英国各高等学府中,不算历史悠久的大学,但这个大学东方学院的中文系,在英国众多的大学中文系里,算是有点名望。就是这座大学的中文系学生,还曾用汉语演出曹禺的话剧《雷雨》呢!服装、道具是特地到北京订做的,而且演出颇受到英国完全听不懂的观众欢迎,恐怕是想象不到的。

英国大学一年有三个学期,九个礼拜学习结束,放七个礼拜的假。每个礼拜,从周一到周五有课,星期六和星期日便休息了。我觉得在英国当一个大学生,要比我们国家的大学生轻松多了。也许因为刚刚考试结束,马上就要放假的缘故,学生们的精神状态也确实很轻松。司马麟先生是个典型的英国人,身材高大,面色红润,温文尔雅,礼貌而又矜持,汉语说得也好。我接触的一些会说汉语的英国人,可能因为所学的老师籍贯的不同,而在普通话里搀进一点南方味、东北味、广东官话味道,是很普遍的。有一次,在招待会上,我就听到一位盛装的英国女士,讲一口胶东口音的中国话,让我大吃一惊。可在牛津时,一位教授的北京话,说得那样字正腔圆、嘎巴蹦脆,真堪与邓友梅笔下的隶属旗籍的那五媲美。司马麟先生语音还算标准,中文系同学三年级时,要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所以普通话都还可以。也许因为英国学校里执教人员,无论多么了不起的学者,到年头一律离休的缘故,国此教职员都比较年轻。这位自称与侠盗罗宾汉同乡的司马先生也就四十多岁的光景,和那些年轻学生的关系,看来很亲切,他们之间是非常融洽愉快的。所以,杜伦虽然有个古老的,似乎很少变化的外貌,但整个城市因为年轻人较多,而有股充满青春活力的朝气蓬勃感。杜伦大学的神学院也是很负盛誉的,附近Cathedral古老教堂更增添了它的荣光。但司马麟先生陪我们去参观教堂、古堡时,发现那些研究神学的学生,并不是如想象的道貌岸然,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就在与教堂毗邻的学生宿舍窗口,我们看到了鲜花、斜挂的吉他,听到了立体音响传出来的通俗流行歌曲。

Cathedral教堂相当古老,据说和伦敦的西敏寺大教堂的历史不相上下,但是,与西敏寺大教堂华丽的建筑风格不同,这里以其朴质无华的特点,引人注目。许多地方还是采用木结构的建筑形式,数百年来,仍旧相当坚实牢固,主人颇为之自诩。不过,陪同我们参观的英国人,大部分都到过中国,深知木结构建筑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因此只是有节制地自豪一番。其实,我觉得他们应该自豪的,倒是给这些古老的东西,注入新的生命,使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适应生存下去。

他们利用教堂与古堡之间一座古建筑物,改成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外表是古老的,还挂着旧时代的贵族封号与徽记,里面却是全新的、温湿度自控的最新设施。这样,在古老与现实两方面,收到相得益彰的好处,同样,我也认为在教堂的正殿之外,于偏廨一隅,设立那么一间精致的自助式的咖啡室,使游人憩息,也是很有风味的。何况英国人特别讲究的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的Tea time(喝茶时间)。一到Tea time,有点类似我们的工间操,一律放下手头的工作,到茶室去喝上一杯咖啡或者红茶。这好像也成了他们一种不变的生活习惯。但是出售热饮的小卖部,却完全自动化了,你只要投进几便士硬币,咖啡或者红茶便流满一杯,端走便是了。这就是不变中有变,守旧中图新。能够做到保守而不偏执,而不狭隘,恐怕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社会冲击得较为彻底的缘故。我简直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座具有古文物性质的教堂里,许许多多镶嵌着天使、圣灵、玛利亚图像的彩色玻璃长窗上竟会出现飞行员与飞机的形象。原来,这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军的功勋,特地镶嵌上的。看上去,并不感到刺目和突兀。相反,我倒觉得这座教堂和人们更接近些。

假如我们要这样尝试一下,恐怕很需要一番勇气,而且不知该费多大周折呢?

我觉得,他们还足以自豪的,倒是那种用我们的话讲,应该称作文明礼貌的程度非同一般,在我短促逗留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记得来杜伦的旅途中,在约克郡车站上来了一对老夫妇,那位老先生把笨重的提包放在行李间,送走老伴进到车厢。然后,又回身走出去,到月台上把一位年轻的抱着孩子的母亲接上车,将婴儿推车折叠拢,存放在车厢入口处的行李间里,我估计,这简直像洋娃娃的婴儿,肯定是老先生的孙子,要不,便是外孙。但列车重新开动以后,老夫妇坐在通道这边,除偶尔交谈一两句外,便埋头在报纸里。那年轻的母亲只顾逗孩子,坐在通道那边,压根儿不理会这对老夫妇。这时,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一家人了?下一站到了达林顿,那对老夫妇卷起报纸,也未跟年轻母亲告别,径直下车了。

直到我们到了杜伦,在月台上和接我们的司马先生、梅小姐寒暄的时候,那年轻的母亲和那可爱的洋娃娃,也落入了她真正家人的包围圈里。这时,我才明白那位老先生只不过是“助人为乐”罢了!但是,我只看到他“助人”的一面,并未看到他“乐”的一面。如果说,通过助人而得到乐趣,或者为了乐趣而去助人,这种因果关系,至少还能使物质的支出,得到精神的收入为补偿。那么,这位老者只不过是出于一种天性,一种本能,从他的神色表情看,不是助人,而确实像爷爷或者姥爷履行自己的职责。

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古国文明,闻名于世。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按道理讲,我们本应该是世界上的表率。真遗憾,十年浩劫,七斗八斗,弄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紧张起来,把一些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都斗掉了。一些青年人,在“文革”中尚是儿童,一开始就受到砸玻璃窗、向教师脸上啐唾沫的教育,所以拨乱反正,非一个两个文明礼貌月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位老先生的影子,在我脑海里久久萦思不忘,总是想把他的这件小事告诉别人,确实也是有感而发。还可以举许多例子,都是些小事情。例如一个英国人推门进来或者出去,只要你在他后面,他决不会撒手而去,一定等你走过才把门松开。乘电梯也是如此,已经先在里面的人,总是按住开键,等人上完了,才松手,免得自动关门夹住他人。在马路上,因为我们中国人习惯慢慢溜达,英国人,无论男女,都一路小跑,节奏很快。只有在这里,你才能体会到“奔忙”这字眼的确切含义。他们超越了你时,往往向你抱歉,决不会嫌你挡道碍事。至于推婴儿车的妇女,坐轮椅的残疾人,处处受到照顾,得到人们的帮助,更不在话下了。就在杜伦,我还看到一辆属于赈济性质的,专门给残疾人和不能行动的孤寡老人送面包与副食品的汽车。这种类似我国对五保户的赡养照顾差不多的行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在金钱世界里出现,颇使我惊讶。我没有看到这辆车怎么送,也不晓得什么样的人,和多少人能享受到这种福利;我在别处再也不曾见到这种车子,也许只是偶然的现象吧?但是肯于帮助人的风气,倒经常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间见到。尤其是问路的时候,假如是一位妇女,她会不惮其烦地告诉你该怎么走。

说实在的,杜伦古老的教堂,远不如杜伦街头的普通人和大学里的学生们,使我更感到兴趣呢。在看遍了那些主教的棺柩、十字架以后,走了出堂,明亮和煦的阳光,已经拂开云翳,照着我们这些好容易从中世纪气氛里走出来的人,呼吸顿时舒畅多了。刚才,天色还晦暗得连照相都困难,平整如毯草地,绿莹莹地发亮,绕着教堂的碧水,在密树浓荫的缝隙里,闪烁着惬意轻快的波光水影。几只鸽子在飞翔,小城杜伦是那样的安详静谧,是那样魅人和美,美得有如世外桃源。特别在这样的气氛里,真有飘飘欲仙之感。于是便有人提议合影留念。

我们选择这样的角度,那样的姿态,想把我们在异国他乡的这一镜头记录下来。这时,一位中年英国人也在附近兜揽游客照相,这种在国内常见、在英国却罕见的现象,我感到诧异。通过交谈,才知道他是矿工,因为罢工的缘故,生计受到点影响,所以到这里,挣些许对家庭不无小补的外快而已。

我们到英国时,正赶上这场全国性的煤矿工人罢工,电视每天都在报导工人的斗争、与资方的谈判、政府的措施。据说,因为地下资源挖掘殆尽,资方紧缩生产规模,解雇工人而引起这次工潮。直到我们离开英国,罢工还在坚持着。这位十分质朴的煤矿工人,以营业性照相师的面貌出现,使我从杜伦的世外桃源气氛里,回到现实中来。他那额头的皱纹,表明他生活得也并不轻松啊!

小城是美丽的,然而它终究是人间,也必然会有它自身的属于人间的欢乐与愉快、烦恼与悲哀。要不然,教堂大门那铜环就不会被摩拭得很光亮了。据说,在中世纪,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罪人,握住这道门环,渴求神的赦免。现在,当然不存在这种保护了。但是,铜环依旧那样光亮滑腻,看到这位矿工,倒联想起在美好背面的许多许多,不由得站在那里沉思了……

同类推荐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彼岸花开

    tfboys之彼岸花开

    在一个黄昏,女主与男主的相遇之后的一天,她们就转到了他们班,
  • 你还在呢

    你还在呢

    你一直在我眉见心上。当微风弹起回忆的前奏,仿佛又看到你的容颜,和,你的曾经。人潮退去,你还在我身旁。【现实延伸,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月更系列,
  • 冰山校草爱上我

    冰山校草爱上我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获得了到贵族学校读书,不过贵族学校都是高贵的千金小姐和傲慢少爷,他们怎能容得一个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和他们读一个学校。在校园的另一个角落里,一个冰山王子关注着她,他们之间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 幻灭凡尘

    幻灭凡尘

    魔前一梦三千年,三魂散七魄离,八荒四极皆为尊,叱诧走来不做仙,只为她人消瘦。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斩神狂妄

    斩神狂妄

    小城少年得神奇玉坠,从此如鱼得水,天才的一发不可收拾。你想杀我?那我便斩了你。纵是神灵,又有何惧?就问一句,还有谁?
  • 凶案谜局:被诅咒的十字架

    凶案谜局:被诅咒的十字架

    一起十字架杀人引发的凶案,两个截然不同的相反结论,揭开一段尘封的往事。真相扑朔迷离,到底谁在撒谎?是天命的诅咒,还是人性的丑恶?一场智慧的较量就此展开......
  • 清玄传

    清玄传

    她是东方玄是21世纪排行第一的杀手,穿越到兰家三小姐兰清玄的身上,爹不疼,任由后娘和滴姐欺负,未婚夫嫌弃,就这样,还有人死皮赖脸的追求,本以为可以在这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不曾想,自己一直活在温柔的谎言里,哼,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伤我之人踩在脚下。
  • 异界之游戏大亨

    异界之游戏大亨

    “求4个队友不吭不闹不挂机汉子1W加妹纸8000+叶云的话到我寝室床上咱们深刻讨论讨论”这是某国最近爱上LOL的国王的原话“找人一起做天空龙模型要求建筑师能力大师级以上叶云的话到我寝室床上咱们深刻讨论讨论。”这是某位最近爱上MC的城主的原话“找4个队友抓海毛虫宝宝要求7级以上叶云的话到我寝室床上咱们深刻讨论讨论。”这是某位最近爱上梦幻西游的圣者原话至于叶云..“为啥要把我和汉子分开!还有为啥是去寝室床上!你们这群淑女!系统把你那些东西烧了!”“不!!我的宝物啊!”某淑女群首领的系统
  • 怪谈录之鬼镜窥人

    怪谈录之鬼镜窥人

    鬼者,是灵魂深处的倒影。一个无神论少年,在经历种种神秘诡异的事件后。终于担负起与生俱来的责任他除魔,降妖,倒斗,掘宝,在险恶的人世中与阴冷残酷的阴灵间穿梭自如。种种不可思议的遭遇磨练他的意志和能力,让他在不断的前进中,感悟人生,找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