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5500000023

第23章 中国人的思绪

我们说中国人“思绪含混”,不是说只有中国人才会思绪含混。事实上,作为整个中华民族,他们绝对有能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立自主,他们的智力也绝对很高,而且不存在丝毫的衰退迹象。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国人受教育的程度不普遍,那些没有受过完整教育或者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运用中国语言的时候,总是容易思绪含混,好像是犯了律师所说的“事前从犯”的罪行。

很多人都知道,汉语的名词是没有格的变化的,它们的“性”和“格”都没有。汉语的形容词也没有比较级。汉语的动词也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语态”、“语气”、“时态”、“人称”和“单复数”根本限制不了它。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区别,每一个汉字,只要能用,哪都可以用,完全不用担心会出任何问题。如果硬要说中国语言不能用来交流人的思想,或者说想用中国语言把人类的各种思想表达清楚非常难,那也不过分。但是,我们的感受是,这种语言结构,就像夏日的酷热自然就会使人昏昏欲睡一样,它只能引起我们的“思绪含混”。

特别是在与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交谈时,一定要搞清楚他话里的意思,不过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他的话通常听上去都是宾语,而且这些词复杂地排列着,简直莫名其妙,完全挨不着边。然而,说话的人却认为,没有主格没关系,这样一来,他是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但是听众能不能理解,他不管。非常有经验的专业猜测家,可以为很多的中国人所讲的话补上那些缺失的主语或谓语,并说出这其中包含的歧义,但是他们一定不能说出这些中国人话里的真正意思。还有的时候,整句话中最重要的词往往被卡掉了,你完全找不到任何头绪,简直无从谈起。并且,在谈话中,说话人在改变主语的时候,丝毫不会给你任何态度、音调以及细节上的提示,于是,你会突然发现他已经把话题转移到别人身上了,他不再像刚才那样说自己,而是在说道光年间的他的祖父。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个谜,我们完全不懂他是如何做到说到这里,又瞬间转到那里,然而,这种成功转换的绝技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而在中国人看来,预先不给出提示,然后从一个主题、一个世纪、一个人跳到另一个主题、另一个世纪、另一个人,简直易如反掌,如同一个人在窗口观察小虫子的同时,完全不转移视线就可以看到远处山坡上的牛群一般。

不可否认,汉语动词没有时态,中国人在讲话的过程中,对时间和地点变化的标记从来不解释清楚,而同时,他们的思绪也往往处在一种含混状态。如果面对这种情况,可怜的外国人对那些一连串瞬间就会消失的想法还是饶有兴致的话,用一连串的询问去获得真正的内容,应该就是最理想的方法,如同一位山区的猎人在没有路的森林里用斧子开辟出一条路一样。“你现在在说谁?”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再去问接下来的问题,“你说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个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所有的问题被你提出的时候,那些中国人可能都会带着一种困惑的表情,或者是一种恳求的表情看着你,好像在怀疑你的五官有问题。不管怎样,沿着这样的线索一直追问下去,你就一定会找到阿利蒂纳的丝线,将人们从绝望的迷宫中解救出来的。

对于从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而言,任何想法都会使他诧异,因为他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他弄不明白,因为他压根就不想弄明白。在他进入状态之前,他需要用相当的时间动一下脑子。他的心灵好比腐朽炮座上的一门锈迹斑斑的旧滑膛炮,瞄准之前需要拼命调整方向,但最终肯定还是哑炮。所以,假如你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比方说“你多大年纪了?”他会茫然地注视着提问的人,反问道:“我?”你回答说:“对,就是你。”他内心一惊,振作起来,回答说:“多大年纪?”“是的,多大年纪?”他沉思了几秒钟,再一次调整焦点,问道:“你是问我多大年纪?”“是的,”你说,“你多大年纪?”“五十八。”他终于明确无误地回答了问题,这一炮总算是瞄准了目标。

心智含混的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一种用事实本身去解释事实原因的习惯。“在面包里撒上一些咸盐不是更好吗?”你问一个中国厨师。“我们没有在面包里放盐的习惯。”他这样回答。“你们这个城市里有那么多那么好的冰,为什么冬天里不用点冰来冰东西?”“不,我们这座城市里的人在冬天是不拿冰来冰东西的。”如果那位声称“能够弄明白事情原由的人是快乐的”的拉丁诗人曾经在中国生活过,他肯定会把这句格言改成:“试图去弄明白事情原由的人是不快乐的。”

心智含混的另一个标志是,人们通常在转告一个人的想法时,会出现转告的内容与本意有差错。叫某甲去告诉某乙,再让某乙转告某丙,这在中国是最愚蠢的行为。要么这个信息根本没有传递,因为有关各方不明白这是个重要信息,要么传到某丙时已经有些差错,以至于他弄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要么就是与原先完全不同了。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机器里,指望三个齿轮会吻合默契,丝毫不会因为磨擦而导致机器停止运转,这种想法非常不着边际。恐怕就算是那些理解能力高超的人,也会感到在听到与复述一个想法时,不添油加醋、不减斤少两,是非常困难的,好比清水之中的一根直棍,折射出来的样子总是扭曲的。

一个善于观察的外国人,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对一种怪异的行为提出疑问。“就是这样的。”对方通常都会这样简单地回答。那几个常用词,总是会使这种含混不清的回答愈演愈烈,十分令人恼火。“多少”表示疑问,“几个”表示肯定。“你来这里多少天了?”你问道。“是的,我来了好几天了。”对方这样回答。汉语中一切具有歧义的词语中,歧义最大的便是人称(或非人称)代词“ta”,可以表示“他”或者“她”,甚至“它”。说话人有时候只是模糊地指向他所评论的主语的住所方向,或者朝着这个人现在居住的地方指一指。然而,这个单音节的“ta”往往是指一个关系代词,或者指一个指示代词,也可能是指一个限定性的形容词。

透过这些情况去听一位中国人的谈话,就好比英国法庭上证人的证词,一场殴斗往往会被他们描述成这样:“他有一根棍子,他也有一根棍子,他狠命打他,他也狠命打他,如果他打他打得像他打他那样狠,死的就会是他,而不是他。”

“刚才叫你,你为什么不来?”你问一个玩忽职守的仆人。“不为什么。”他的直言不讳估计能让任何人惊讶。

心智含混还会导致许许多多、各式各样地令人尴尬不已的行为,因此,做事井井有条的外国人总是觉得难以忍受。厨师总是想把佐料一次用个精光,这已经成了一种惯例,可是到做下一顿饭时,他连必需的佐料都没用上。问他怎么回事,他会坦率地说:“没有佐料了。”“那你为什么不及时再要一些呢?”“我没有再去要。”他认为满意的解释就是这样。

你同某个人结一笔账,很麻烦地打开保险箱,细心而又认真地算好钱给那个人。然后,你们坐下来聊天,你们乱七八糟地聊了“老半天”,这时,他才淡淡地说:“还有一笔账你没给我结呢。”“刚才保险箱开着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跟我讲,那样就可以一次付清了嘛。”“哦,我认为这两笔账是两回事。”

还有这样的情况:一家诊所里的医生已经为一位病人诊治了很长时间,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回到候诊室。医生对他说,他的病已经看完了,他可以回家了,他却轻松而简洁地对医生说:“我还有一个病没看!”

我们认为最愚不可及的事情,就是延误疾病的治疗,而中国人的普遍习惯就是这样,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病人太忙,也可能是不舍得花钱。在他们看来,忍受高烧一遍又一遍地折磨,要比花上十个铜钱(约合一美分)——买一剂肯定能治好病的奎宁来得实惠。我们无数次地看到,因为病人自己的忽视和拖延时间,反而会使病情发展到了致命的地步,而实际上,只要抽出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看病,病就一定能治好。

有一个人,住在离一家外国医院大约半英里的地方,他在外出时不小心染上了某种眼病,回家之后病情进一步恶化,可是他却天天希望病痛会自动痊愈,两个多星期后,他终于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才去医院看病,结果却是——他的一只眼睛的角膜因溃烂而完全失明。

另外一名病人,每天都去医院治疗他脖子上一块严重的溃烂,但是直到第十八天,他才告诉医生他的腿疼得让他整晚都睡不着。检查后医生发现,他腿上的溃烂已经恶化到像一只茶杯那样大,那样深!原来他是打算治好脖子之后,再说他的腿!

中国人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现象,使我们想到查尔斯·里德一部小说中的这样一句话:“人类并不缺乏智力,但在智力上有缺陷——他们头脑糊涂。”

中国的教育,完全不能使受教育者全面地掌握一门学科,并把这些运用到实践中去。西方人普遍相信,有些传教士确实能证实:即使经书上有天花病毒,自己在布道时也不会被感染上。可是在中国,同样的现象却十分怪异。中国的狗不会按常理自己去追捕狼,如果你看到一条狗在一条狼后面跑,那么,一定不会是狗在追狼,它们可能是在往相反方向跑,或者至少是直角方向。还有一些相似事例,中国人在说到某个特定话题时也是这样,他常常会说着说着就离话题越来越远了,偶尔好像是要将话题讨论到底,但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个话题。说得筋疲力尽,可是话题还是没有说完。

中国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那些富贵的人与穷困的人,受过极好教育的人与愚昧无知的人,都生活在一起。贫困而又无知的人数不胜数,因为他们的眼界狭窄,心智混乱。他们好比是井底之蛙,在他们看来,天空只有黑暗中的一小片光亮那样大。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来没有走到离家十英里以外的地方去看看。他们也没想过要比周围的人过得更富足。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一切民族都普遍具有的本能的好奇心,似乎他们的这种本能已经消失殆尽了。就算他们知道离家不到一英里的地方住着一个外国人,但他们也绝不会想要打听一下,关于他从哪里来,他是谁,他想干什么?他们全然不在乎。为生存而奋斗是他们唯一关注的事情,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知。人是不是真的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三个灵魂,还是一个,还是连一个没有,他们统统都不知道。因为这些事情与粮食价格无关,所以他们根本就看不出其中会包含什么意义。关于来世的说法,他们笃定不移,他们相信坏人来世会变成狗或虫。他们也真诚而又简单地相信,人们死后,躯体会化为尘土,而灵魂——要是有的话——也会在空中消失。然而,西方所谓“务实的人”的种种力量,造就了他们这种人,在他们看来,生命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胃,一个是钱包。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实证主义者,因为他根本就不能理解自己没见过或听过的东西,于是,他们对这样的东西也很自然地没有了任何概念。生活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系列的事实,而通常这些事实都是令人沮丧的。关于事实以外的东西,他马上就成了一个无神论者,或者是一个多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他的依赖本能非常容易满足,偶然给他一些意外的尊敬,或者是施舍点食物给他就可以了,然而,所有这些都仰仗于他周围的人的习惯。他认为,心理和精神丝毫不起作用,或者说它们根本就不存在,而人的肉体始终是独自成长与发育的。

灌输一种新生活,是试图把这种人从麻木状态中拯救出来的唯一办法。新的生活会向他们传达由基督教创始人揭示的崇高真理:“人是有精神的”,只有这样,“神的启示才会为他们带来智慧。”

同类推荐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祝酒词全集

    祝酒词全集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祝酒词,内容包括:生日祝酒词、婚宴祝酒词、社交祝酒词、庆典祝酒词、职场祝酒词、商务祝酒词、政务祝酒词、节日祝酒词等。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这是新周刊总主笔肖锋近年来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记录。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魔幻时代。老辈人与新世代,大城市青年与城青年,时时处处彰显着这个时代的分裂。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都较之从前截然不同。如何评判这些变化,如何在这个变化的大时代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万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从业多年的资深媒体观察者,一个有深刻忧患意识的60后对中国社会的思考,给了解当今中国社会提供一种视角。每个人都操心自己的小日子,大时代的变革才会到来。
  • 康奈尔的精神

    康奈尔的精神

    《康奈尔的精神》是“纸上常春藤”系列之一,本书通过解读康奈尔大学的历史,发掘其古老建筑和街巷,庭院和绿地,感受其师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疯狂与浪漫,欣赏这里丰富的文化艺术及其独特的个性,追踪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著名的以及平凡的人物,同时也为有志于入读该校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技术支持,为大家构建一个了解、熟悉该校的崭新视角。
热门推荐
  • 绯闻影后:顾少,宠上瘾

    绯闻影后:顾少,宠上瘾

    为了未婚夫,她可以放弃演绎生涯,想不到却惨遭背叛!曾经最好的闺蜜挺着大肚子,构陷她,让她身败名裂!她想要逃离这座绝望的城市,却被狼王一般的他给盯上。“好久不见,顾夫人,你这身边的小团子是谁的种?”
  • 酒师的后现代生活

    酒师的后现代生活

    拥有着敏锐味觉的他,能分辨出红酒最细腻的层次感,当他踏入品酒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一切都悄然改变……拉菲,奥比昂,拉图,木桐,玛歌,五大酒庄的辉煌,将在他的手里终结。————“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但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酒以后,就有了动物的生命。”——威廉·杨格请和我一起走进,属于红酒的芬芳世界。
  • 归空妖帝

    归空妖帝

    张影幽本是凡人一个,幼小心地善良,却生活得痛苦,后娘的残忍让他换人成妖踏入异界。众多的不幸使其亦善亦邪。对美女,亲你过来,我送你个好宝贝。对待他人,你要是胆敢说我一句不是,老子我就踩你一脚不轻。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紫虹

    紫虹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回忆,我们的往事,我们的遗憾。我们谁不是和主人公一样带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身不由己,错过那些本该珍惜却又错过的人。风紫雪,一个看起来神经大条的女汉子,却偏偏生的一副娇美的面庞。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一段被误会的爱情·················
  • 捉鬼道人I之冤冤相报

    捉鬼道人I之冤冤相报

    中国的术士历来都是最神秘的一种人。他们似乎整日生活在阴影之中,利用自己的奇幻,高明的法术,或独善其身,或除魔卫道,或杀人越货,或助纣为虐。无论是正是邪,都留下了一段段奇异的故事。普通的工地挖出了外形完好,雕刻精美的石棺。香气扑鼻,百年不腐,面目如生的女尸。离奇暴毙的民工,奇特的出殡方式,一起起灵异神秘的诡异事件穿插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恐怖的大幕正被徐徐拉开。
  • TFBOYS之我们之间的爱恋

    TFBOYS之我们之间的爱恋

    想知道,自己看噻。。。。。。。。。。。。。。。。。。。。。。
  • 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本书旨在针对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作出系统的专业解读,为所有想要成功的销售员量身打造了这本兼具专业理论与销售实践的实用手册。
  • 萌女修仙记

    萌女修仙记

    我叫花小蝶,我出生于花谷,我的出生给人们招引了上千只蝴蝶。那里的人们认为我是福星,都喜欢我。我从生下来,就得到谷里人的喜爱。他们说我将会是下一代的谷主,可能因为我的额头上的蝴蝶胎记吧。这样幸福的生活结束在我十六岁的那一年,我的爹爹被小鬼吃掉了,为了报仇,我到蜀山去学艺。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叫我掌门?为什么白尊上看到我那么吃惊?难道我们以前见过吗?
  • 官事

    官事

    官场中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囧状,有清如水明如镜的传奇,有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本书《官事》通过一个个隽永深刻的小故事,演绎了一幕幕光怪陆离的奇幻官场景象,用尽笔墨描写了行走于官场的各项潜规则,是初涉社会者了解官场社会的多棱镜,是官场中人寻求自身价值寄托和情感的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