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4500000089

第89章 中国镇宅文化——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住宅文化和习惯相结合,植根民间,并世代相传。2006年,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石敢当,也称石敢当,是中国民间一种镇邪物,也是灵石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石敢当在中国建筑民俗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引王渔洋的话说:“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石敢当不仅山东有,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等地也甚为流行,其影响甚至波及东南亚各国。

石敢当的传说

传说明清之际,凡在广东徐闻县衙坐大堂的知县,都不出三个月便死在任上。到了清康熙初年,有个新知县上任前恐重蹈覆辙,就请风水先生前往勘查,原来县城内有一座宝塔的阴影正好落在县太爷的公案上,历任县令都因承受不住它的压力而死。风水先生认为宝塔再高也高不过五岳,五岳中泰山独尊,只有泰山的石头才敢抵挡那阴影。于是知县就派人请来一块泰山石,镌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立于县衙的大堂前,方才上任。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知县暴死任上的事情。

石敢当的历史

从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王告晟于天的封禅圣地,向来被古人视为与天相通的登仙之途。魏晋以后,泰山又被视为冥司之主、治鬼之府。唐宋间,泰山又被封为东岳大帝,其庙祀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明清以来,民间以东岳大帝为阎罗王的顶头上司,主司阴府起诉、收押、判刑、牢狱等职。泰山既然是威名赫赫的东岳大帝的道场,“石敢当”前面加上“泰山”二字,自然更增添其神力,镇鬼辟邪更加所向披靡了。

清光绪三十二年刊刻的《集说诠真》说:“今城厢第宅,或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必植一小石,上镌‘石敢当’三字,或又绘虎头其上,或加‘泰山’二字,名曰‘石将军’。”由此可见,石敢当前加“泰山”二字之俗至少在清代就已开始流行。

巨石镇宅的原型

将石头视为辟邪灵物特别是用巨石作为镇宅之物,既与古老的巨石崇拜有关,也是以巫术中的投石击鬼法为原型,这种巫术在秦简《日书诘篇》里就有记载。将石头埋在地下或插在地上以镇妖邪则是该法术的另一种形式,自秦汉以来一直流行。到唐朝,不知何人读了《急就章》中的“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就突发灵感,把书中的“石敢当”之“石”同镇石之石联系起来,借用这个响亮的名字来称呼镇邪用的石人石碑,并得到大众的认可,于是愈传愈广,承用不衰。至于称为“泰山石敢当”,意在强调这块镇石是来自五岳之尊泰山上的神石,进一步增强它对鬼魅邪崇的威慑力量。

泰山石敢当习俗

泰山石敢当除植于巷陌桥道之要冲外,在民间盖房时也有妙用。凡民间建宅盖房,禁忌“门对门”、“门对弄”、“屋脊对门”,俗以此为不吉祥,相冲相克。所以凡遇到这种情况,民间便在面对“恶向”处的墙上,嵌一小块“泰山石敢当”镇宅石,或将此石碑立在对冲处,或在门框上书写“泰山石敢当”字样,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鬼魅。

独特价值

泰山“石敢当”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千百年来,“石敢当”习俗文化在由泰山地区向国内外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不但具有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延伸阅读

石敢当的演绎

古代认为泰山石具有独特的灵性和神力,因此泰山石敢当是一种灵石崇拜。传说汉朝时汉武帝登泰山,带回四块泰山石,放置在未央宫的四角,以辟邪。泰山被认为有保佑国家的神功,因此泰山的石头就被认为有保佑家庭的神灵。后来泰山石被人格化,姓石名敢当,又称石将军,后来还发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当。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萨满文化》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萨满教的神灵崇拜、萨满的宇宙观与灵魂观、成为萨满的途径、萨满的祭祀、萨满传统文化等。
  • 河疍与海疍珠疍

    河疍与海疍珠疍

    专门从事水上作业的居民,古时称“疍民”,俗称“水上居民”或“船民”,素来“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逐潮往来,江舞海噬,随处栖泊”,“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经张寿祺先生考证“疍”是传承古南越语音对“艇”或“小船”的称谓以汉字所作出的音译,意即生活在船上的人家。据史料记载,自秦汉晋以降,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早有船(蜒)民活动的轨迹。依此而计,从秦汉始有文字记载至今,船民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了。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热门推荐
  • 逆天废柴腹黑王爷别惹我

    逆天废柴腹黑王爷别惹我

    她是神之子,亿万年前被一分为二,历经无数次轮回,最后一次转世,二魂四魄来到现代,一魂三魄留在大陆故乡。因为魂魄不全,被人视为废物,人人辱骂。魂魄齐全后,欺辱我者,我定让你生不如死!无意救了一个乞丐,转眼间乞丐变王爷,纠缠不清,一次次推开,却在冰心快要融化之时,误打误撞,看见王爷与其他女子偷情。负我?无奈转身,是我太傻。总有一日我定让你后悔!多年之后,发现当日实情,一直坚定毁他的性念能否继续?
  • 解剑师

    解剑师

    百年前,封妖大阵离奇被毁,封妖九剑散落天下,不知所踪。妖族重临人间,掀起了腥风血雨,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百年后,有少年名唐剑,手执铁剑,自昆仑而来,建解剑斋,势要手刃仇敌,修成一代剑皇,令万剑归宗,令众妖归界,令天下太平。
  • 淡淡草香——荏苒时光

    淡淡草香——荏苒时光

    那一夜,他说,苏子墨,你知道吗?我一直,一直很后悔,后悔那天在我喝醉的时候要了你,因为,我要像现在这样,在头脑清醒的时候要你,我要记得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每一颗痣,我全都要记得清清楚楚,我要你把你这些年欠我的,全部还给我,不,是加倍还给我。
  • 尝生

    尝生

    “少年,你喜欢什么?”“金币,美女。”少年踌躇一会儿后,又说道:“还有美食。”“你很庸俗。”“我不懂俗不俗,我只懂好不好。”“就算是你想要的这些庸俗的东西,你也得不到。”“为什么?”“因为你是弱者。”“那么我就成为强者。”“强者的道路很艰难,我可以给予你一些帮助,你想要什么呢?少年。”“那么请你帮我取一个名字。”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 血之永恒

    血之永恒

    他虚伪,但也偶尔真诚;他狡诈,但也偶尔愚笨;他狠辣,但也偶尔仁慈;他虽不作恶多端,但却不得不走出一条尸山血海之路!且看一名普通的吸血鬼是如何一步步在命运的安排下,登上魔王的宝座,君临天下,带来无边黑暗。ps:一个吸血鬼的黑暗奋斗史,欢迎大家品尝~
  • 回到唐朝当道士

    回到唐朝当道士

    谁说道士就一定是要画符捉鬼?利物济世,明道立德,这才是道教的遵旨。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盛世的大唐,便是处处活跃着道士们的身影。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学霸李璐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更兼学贯中西,古今皆通,穿越到大唐,不做道士真是枉费了一身本事。
  • 巾帼红颜:杀手皇妃不太冷

    巾帼红颜:杀手皇妃不太冷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是一个现代版灰姑娘,却没能穿上自己的水晶鞋,她爱得痴狂不顾一切,最终为爱芳华永逝。古树指引因缘际会,她摇身一变为后宫之首,万恶争斗,她屡次命悬一线,磨难重重她本以为寻得真爱,却不想被带入另一个泥沼,成为野心家的傀儡杀手.....面对背叛,杀戮,她又将做出怎么样的抉择....
  • 圣裁记

    圣裁记

    十二岁,便开始执行任务,杀人如麻,横刀立马。对于教廷史上最年轻的审判官雷·维尔斯特来说,似乎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但他却不得不为眼下的新任务头疼,然而一切的一切便是由此开始,一段喜忧参半的旅程,一条漫漫长路。在这风起云涌的兰德大陆,雷将何去何从?他的传奇,在此倾情上演!
  • 星河主神

    星河主神

    “看剑!”“吃我一棍!”“尝尝玄符的厉害吧!”蒋羽没有理睬这些声音,意识一动,时间空间纷纷静止下来。他用手在剑上刻字:“到此一游。”他把棍子一端削尖,写上大字:“牙签。”他将玄符摊开,在上面画了一个葫芦娃的笑脸。蒋羽修炼的不是五行,而是时间和空间。这个故事,是一个掌控时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