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威啤酒的营销渠道
AB(百威啤酒东家——美国啤酒业者安海斯—布希公司)是世界最大啤酒酿造商之一,在全美拥有50%的市场份额。目前,AB在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及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中的投资总额已达14多亿美元。AB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可以说是外资啤酒在中国市场最成功的发展模式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依靠品牌强攻中国失败后,第二轮外资啤酒杀入中国更多的是依靠资本。但在路径选择方面,各家企业却不尽相同。世界啤酒业老大英博是靠收购本土地方强势品牌完成的,并且分而治之,并没有急于打造一个全国品牌;SAB则是选择了和华润合作,依靠CRB雪花完成在中国的扩张计划;三得利则采取了选择一个强势地区“安营扎寨”,并做深做透直至称王,其于1996年8月在上海正式上市后,目前在上海的占有率已经具有绝对优势。
AB选择的是这样一种路径:占领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后,再通过收购的方法向主流酒市场迈进。1995年,AB收购武汉中德啤酒厂,中德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成立的合资啤酒企业,在经历漫长的封闭之后,这家企业很多“新鲜玩意儿”让中国啤酒企业大开眼界,诸如啤酒酿造竟然不添加甲醛的技术。在之后的几年内,单单依靠这个几经扩建的工厂,百威啤酒成为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上的领军品牌。
品质、品牌建设以及良好的销售渠道是百威成功的三个重要原因,而百威针对高端市场建立销售渠道一直被认为是外资啤酒的典范。高档啤酒的定位使得公司能突破低档啤酒销售半径100~150公里的限制,从武汉工厂到百威啤酒各个销售点的运费成本仅占其利润很小的一块。百威拥有一个庞大的专业营销队伍和遍布全国40多个主要市场的130多家独立经销商。对于所有经销商,百威都要求他们进行深度分销,即直接将产品销售到各个零售点。
百威啤酒的渠道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百威啤酒定位高档,因此它只在三类渠道销售:一是较高档次的酒吧、夜总会、迪厅;二是星级宾馆、大型酒楼;三是大型超市等。
(2)百威要求经销商对终端直供,渠道模式为厂家—经销商—终端,中间不能有其他环节。
(3)百威啤酒大瓶装的终端供价在8元以上,零售价卖到10元以上。小瓶装在对夜场供货价同样在8元左右,零售价一般都要卖到30元以上。
(4)百威挑选经销商十分严格,一般每个地级市只设一个经销商,一线城市也只设两三家经销商,经销商实力雄厚,并在当地拥有非常好的网络。而且,该经销商只允许专销百威,不能再销售其他啤酒产品。
(5)百威经常为经销商提供资源支持和培训指导,并协助经销商开展终端销售。由于推行“一帮一助”,即百威给每个经销商专配一个业务员(或称为客户经理)提供支持和服务,因此百威的业务人员非常少。
(6)构建对百威业务员的支持和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广告、礼品支持、促销活动、人员培训、协助经销商进行终端谈判、市场监督等。而经销商则负责具体的终端销售、送货、回款和部分的市场促销费用。
如今,AB公司制定了两大相辅相成的目标:提升百威品牌在国际高级啤酒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啤酒销量出色、利润增长看好的市场中,投资啤酒酿造企业。AB还认为,同其他国家相比,其上述增长战略在中国获得了更为成功的施展。
(二)戴尔的直销模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速,与之而来的是全球电脑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块市场中,戴尔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益,不断增加市场份额。1999年,戴尔公司在美国计算机制造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6%,名列全美第一;进入2002年,戴尔公司的年税后收入已经高达382亿美元,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戴尔的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15.2%,成为该行业世界第二大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厂商不同,戴尔公司并不生产任何计算机配件,只从事个性化的整机组装。然而它却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众多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
分析戴尔直销模式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戴尔通过电话、网络以及面对面的接触,和顾客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支持渠道。另一方面,戴尔也通过网络,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连接,使得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地知道公司所需零件的数量和时间,从而大大降低库存,这就是戴尔所称的“以信息代替存货”。这样,戴尔也和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企业,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
(1)机动灵活、成本低廉的配送系统。戴尔的直销模式,使之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它的供应链中没有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是直接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一次性准确快速地获取订单信息,由于是在网上支付,所以还解决了现金流问题。二是降低了成本,因为没有了中间商,公司将服务外包又降低了一部分运营成本。这样,供应商、戴尔和服务商三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链条。
因为每一件产品都已经是“名花有主”,所以戴尔全球的生产都是区域式生产线,而非链条式的。它每一个工作区的链条跑过来并不是直接穿过去,而是转个弯到这个区域来,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件,有不同规格的,每一个机器上面就是一种要求规格,跟其他机器的要求可能完全不一样,而每一个批量就是一台,它可能跟前一台或后一台都不一样。这就是戴尔供应链在生产上的最大特色。
(2)供应链系统的动态供需平衡。戴尔在供应链上最关键的特点在于,戴尔在这个模型中通过一定的流程来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不断的数据调整。这样就维持了供应链的动态供需平衡。
戴尔公司能围绕直销实现生产,就是因为它有一个组织严密的供应商网络,并且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严格遴选,控制风险。戴尔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主要是看供应商能否源源不断地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这其中包括了产品生产的过程。要想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证明其在成本、技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四个方面具有综合的优势,特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由于戴尔与供应商之间没有中间商的阻隔,所有来自于客户的最新信息都被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后者据此调整供应策略。与此同时,戴尔致力于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一些流程和管理工具的开发上,充分考虑了与供应商的配合。
戴尔公司95%的物料来自这个供应网络,其中75%来自30家最大的供应商,另外20%来自规模略小的20家供应商。戴尔公司几乎每天都要与这50家主要供应商分别交互一次或多次。在生产运营中,如果生产线上某一部件由于需求量突然增大导致原料不足,主管人员就会立刻联系供应商,确认对方是否可能增加下一次发货的数量。如果问题涉及硬盘之类的通用部件,主管人员就会立即与后备供应商协商。所有这些操作都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旦所有供应渠道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与销售和营销人员进行磋商,反向影响市场。这些手段包括:对于某种需求正旺的物件,他们可以延长交货时间;或者反向地实施某种促销活动,比如如果短缺索尼牌17英寸显示器,就降价提供19英寸显示器。这样,大量需求会发生相应变动。
在库存管理上,戴尔以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而让人称道,其平均物料库存只有约5天。在IT业界,与戴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也有10天以上的库存,业内的其他企业平均库存更是达到了50天左右。由于IT业的特点,材料成本每周都会有贬值,因此库存天数对产品的成本影响很大,仅低库存一项就使戴尔的产品比许多竞争对手拥有了8%左右的价格优势。当然,戴尔的库存管理并不仅仅着眼于“低”,通过双向管理其供应链,通盘考虑用户的需求与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二者的配合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永久性库存平衡”,这才是戴尔库存管理的最终目的。
我们在为戴尔“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惊讶时,应该看到:事实上戴尔没有仓库,而是供应商在它周围有仓库。戴尔的工厂外边有很多配套厂家。戴尔在网上或电话里接到订单,收了钱之后会告诉你要多长时间货可以到。在这段时间里它就有时间去对订单进行整合,对既有的原材料进行分拣,需要什么原材料就下订单给供应商,下单之后,货到了生产线上才进行产权交易,之前的库存都是供应商的。这也说明戴尔把库存的压力转移给了供应商。这是加入戴尔供应链的代价,因为戴尔需要货物的量很大,加入戴尔的供应链就意味着拥有不断增长的市场和随之而来的利润。
(3)电子化贯穿整个供应链流程。电子工具的广泛应用是戴尔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戴尔电子化的供应链系统为处于链条两端的用户和供应商分别提供了网上交易的虚拟平台。戴尔有90%以上的采购程序通过互联网完成。有了与供货商的紧密沟通渠道,工厂只需要保持2小时的库存即可应付生产。除此之外,戴尔还推出一个名为valuechain。dell。com的企业内联网,戴尔公司和供应商共享包括产品质量和库存清单在内的一整套信息。供货商可以在上面看到专属其公司的材料报告,随时掌握材料品质、绩效评估、成本预算以及制造流程变更等信息。不仅如此,“电子化”还贯穿了从供应商管理、产品开发、物料采购一直到生产、销售乃至客户关系管理的全过程。戴尔公司实施电子商务化物流后取得的物流效果是:1998年成品库存为零;零部件仅有2.5亿美元的库存量;年库存周转次数为50次;库存期平均为5天;增长速度4倍于市场成长速度;增长速度两倍于竞争对手。
(三)联华超市的配送中心
联华超市创建于1991年5月,是上海首家以发展连锁经营为特色的超市公司。经过12年的发展,联华已成为现今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形成了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等多元业态联动互补的竞争优势。在上海、北京、天津等2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强大的连锁经营网络。联华连续3年稳坐中国零售业翘楚之席,是消费者最信赖的商业品牌。2003年销售规模达200多亿元,门店数近2600家,再次以雄厚的实力奠定了在中国零售业的龙头地位。
联华超市结合国际的先进实施经验,充分考虑集团的实际情况,建成了利用现有的建筑物改成的配送中心,采用仓库管理系统(简称WMS)实现整个配送中心的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而在具体操作中实现半自动化,以货架形式来保管,并配以无线数据终端进行实时物流操作,以自动化流水线来输送,以数字拣选系统来拣选,基本上实现了物流功能条码化与配送过程无线化,具有“穿过式配送”能力,利用“虚拟配送中心”功能协助完成“店铺直送”,建立了“自动补货系统”,还包括强大的退货管理、例外管理以及配送调度安排、线路优化和跟踪等功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联华的门店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统,通过网络与总部相链接,加快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管理人员都能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成为目前国内连锁企业最先进的配送中心之一。
供应商送货到配送中心后,立即由WMS进行登记处理,能够入库的,在记录信息的同时生成入库指示单,之后工作人员用手动叉车将货物搬运至入库品运载装置处。由系统自动识别运输至相应位置存放并更新在库货位数。当门店的要货订单通过联华数据通信平台,实时地传输到配送中心后,根据订单上各种商品的数量和相应的到货时间,开始进行商品配货拣选工作。当根据订单进行配货时,仓库管理系统(WMS)会发出出库指示,各层平台上设置的激光打印机根据指示打印出库单。在出库单上,货物根据拣选路径依次打印。系统中的商店号码显示器显示出需要配送的商店号码,数据显示器显示出需要拣选的数量,工作人员在确认后,开始操作系统进行拣选工作。当全部区域拣选结束后,装有商品的笼车由笼车升降机送至一层。工作人员将不同商店分散在多台笼车上的商品归总分类,附上交货单,依照送货平台上显示器显示的商店号码将笼车送到等待中对应的运输车辆上。计算机配车系统将根据门店远近,合理安排配车路线。商品到门店后,由于数量的高度准确性,在门店验货时只要清点总的包装数量,完成交接手续即可,一般一个门店的配送商品交接只需要5分钟。
联华原来的配送中心,场地狭小,科技含量低,人力资源浪费。每天的拆零商品在一万箱左右,单店商品拆零配置时间约需4分钟,人工分拣的拆零差错率达0.6%,而且每天只能配送200多家门店。配送中心投入运行后,以其高效率、低差错率和人性化设计受到各界的好评。公司百货类配送,从门店发出要货指令到配货作业完毕,以前要4小时以上,现在只要40分钟。生鲜类配送,从门店在网上发出要货指令后,配送中心会根据每个门店的要货时间和地点远近,自动安排生产次序,自动加工,自动包装。以一盒肉糜为例,从原料投入到包装完毕,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新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可达10万箱,每天拆零商品可达3万箱,商品周转期从原来的14天缩短到3.5天,库存积压资金大大降低;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方式取代人工拣选,使差错率减少到万分之一,配置时间从4分钟/店压缩到1.5分钟/店,每天可配送400多家门店,配送准确率、门店满意度等有了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在整个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
物流配送信息化,使联华总部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各门店的销售情况;供应商可以通过联华网络轻易地看到自己商品的销售、库存与周转,以便及时组织货源;门店实现了网上要货,所有账目自动生成,减轻了手工记账等劳动强度,使联华超市的总成本下降了10%;供应链上的结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联华先进的配送中心在保证店铺正常运营、降低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加速周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成为联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