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集群中,企业之间形成超循环组织,有利于强化集群内各成员、各要素的联系,产生功能耦合,交叉催化和正反馈效应,提高了集群的有序度;可以使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联系起来,能够稳定地、受控地共存。联合起来与不属于此循环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由于超循环组织内在非线性作用,少量的新单元不易取代已经建立的超循环,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可借助超循环组织获得更稳固的竞争地位。同时,高新技术企业的超循环组织是开放的和不断变化的。相互耦合的企业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主动给予调整和适应。如果超循环组织的形式和大小改变能够对该企业提供某种预期更好的选择优势的话,循环组织可通过解构和重构而扩大或缩小。但是,从另一角度看,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超循环组织是稳定的,在更高级的组织网中倾向于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容易连接起来,不能排除其形成路径依赖和被锁定在一种状态的危险。为此,也要注意加强对环境和企业战略的控制和评估工作,预防企业被“锁死”在一个老化的、没有效率的机构中。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超循环组织同时存在于集群内部,以及集群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等部门之间,存在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而且上下左右交织,形成一种多层次、多方位的开放性的超循环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超循环组织后,它的选择优势是整体的,由于相干效应和协同性,有利于促进更高一层次的超循环的产生,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使各成员企业从中获益。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超循环圈的形成可以使集群对物质、信息和能量进行多次利用,提高了利用效率和原有要素重新组织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集群的产出比和创造性。特别是信息和知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资源得到了循环往复和充分高效的利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重新组合产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这在现有企业集群理论中称为“技术外溢”效应、“知识外溢”效应。而企业如果没有在地理上集中,或者同一地点的企业之间缺少非线性联系,则内部产生或外部引入的许多知识和信息将被浪费和“蒸发”掉,知识和信息耗损严重。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非线性作用方式和超循环组织结合途径,是目的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三者联合作用的结果。一是目的性。高新技术企业都有自己经营发展的宗旨、目的和目标,这种自由意志的、内在动机的、有意识的驱动作用使得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功能耦合和群体的超循环结合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二是必然性。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目的性的指引下,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结合和互动有其必然性,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例如,两个具有同样产品和服务对象的高新技术企业必然产生竞争,经营不善的高新技术企业必然衰败,引起超循环网络的变化。三是偶然性。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许多随机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因素,例如技术创新上的意外发现,市场的意外机遇等,随机的内部涨落或外界干扰使得企业之间的超循环结合途径具有偶然性的成分。下一节将进一步讨论这种随机涨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