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6800000025

第25章 英雄,公敌,还是暴君?

返回香港既是李小龙在事业上的一次突破,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于内,追求完美和急于想证明自己的心态使得他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变得焦虑,脾气变得暴躁,甚至到了乖张无理取闹的地步;于外,耿直暴烈的性格让他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很不好,其一是与媒体和武术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其二是与大导演罗维的关系越来越恶劣。

刚回香港时,李小龙与媒体公众的关系并不那么恶劣,反而相处的十分融洽,他很乐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在一些节目中充当嘉宾,报纸文章的夸赞和影迷的追捧都让他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关注。然而久而久之,李小龙发现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有趣,在强大的香港狗仔队面前,你的一切私生活都会被曝光。

《唐山大兄》拍摄完成后,李小龙把妻儿从美国接到了香港,当时的他声名如日中天,短短数周内,各种关于李小龙生世、解密李小龙隐私的报道和杂志层出不穷,而事实上,李小龙不曾接受过一家香港媒体的专访,这些文章报道全都是香港媒体为了炒作新闻热点的捕风捉影之作。

是李小龙耍大牌不愿配合吗?这当中恐怕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李小龙开始反感香港媒体。李小龙爱出风头,但反感不必要社交,更反感没有一点私人生活空间,而敬业的香港狗仔队们却是无处不在,严重影响和骚扰着他的生活。当李小龙厌倦一件事时,他就会直截了当、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他宣布:只有经得他同意,媒体记者才能在非正式和私人场合上拍照。规矩一出,记者哗然――你这不是砸我们的饭碗吗?既然你不配合,那就别怪我们手下不留情!于是,当时的香港媒体对李小龙的报道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极力诋毁,各种绯闻丑闻层出不穷,一种是极力吹捧,把李小龙刻画成了无所不能的天纵奇才。有争议才是热点,李小龙的形象在媒体和影迷的交锋中变得愈发神秘离奇,人们对他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其二,李小龙更重视境外媒体。我们都知道,李小龙始终都把好莱坞当成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香港,不过是他实现自我增值的一块跳板,所以李小龙对香港媒体一直都不怎么在意,但对海外宣传却很重视。1971年12月8日,李小龙在TVB接受了加拿大著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皮埃尔?伯顿的专访。那时的李小龙还只是个刚刚走红的功夫影星,而伯顿以往的采访对象都是政治家、名人、世界级巨星,在欧美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李小龙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

李小龙封杀“自己人”、逢迎“洋鬼子”的做法激怒了香港媒体,指责声铺天盖地而来,有人甚至大骂李小龙崇洋媚外。世事就是这般让人啼笑皆非,处处以振我中华、弘扬民族大义为己任,在外国人眼里是中国的不能再中国人的李小龙,反倒成了“洋人的走狗”。

李小龙会屈服吗?当然不会,你越是骂,他就越封杀你。李小龙会站出来解释吗?他不屑,在他看来,那些无中生有的媒体记者,就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无知小人,根本范不着跟他们去理论。

李小龙不但不合作、不在乎、不反省,还在《唐山大兄》拍摄完成后大放厥词,一边极力宣传自己的截拳道,一边公开指责香港传统的电影拍摄手法和武术指导,将中国传统武术界的一些作风批判得一无是处,把各武术流派引以为豪的“独门秘技”说成是根本不堪一击、只能吓唬吓唬门外汉的花架子。在接受伯顿采访时,李小龙就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对武学的观点:“一旦存在有门户归限,教条便会随即衍生,而该等不准逾越的金科玉律,肯定使人无法完整并全面表、表现自我,同时亦窒息了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自然流程。”

李小龙与香港武术界关系的恶化,从主观上看,是由于李小龙对中国传统武术流派“固步自封”、“门户之见”的一贯看法。李小龙针对武学的诸多见解,在今天看来并没有错,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形式的进步,但是在当时,却把香港影视界和武术界都得罪了。平心而论,李小龙是一位功夫高手,但他太不会“做人”,要知道,江湖也是一个注重人情世故,并非完全靠拳头就能说话的地方。李小龙的爷爷李震彪当年能够走镖数十年而威名不倒,并不是说他的本领有多强,而是他人缘好、面子大,黑白两道都吃得开。中国,就是一个人情大于天的地方,任何一个不会做人的人,除非有超强的能力和魅力,否则,就必定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香港武术界对李小龙这个“另类”也持两种态度,一种觉得李小龙不过就是一个披着功夫外衣的演员,更像是一个“海归”,而非真正的“江湖中人”,既然大家话不投机,那便井水不犯河水。另一些年轻气盛者则认为李小龙太不懂得尊师重道的礼节,只有给他点儿颜色看看,才能让他收起嚣张的气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香港四届拳击冠军刘大川挑战李小龙事件。

刘大川在1971年12月时通过媒体主动向李小龙发出挑战,正愁抓不到爆料的香港媒体立刻行动起来,纷纷以巨额篇幅报道此事。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小龙公开拒绝了这次比试。要知道,李小龙是个争强好胜之人,年轻时,即便别人不找上门,他也会不断的去挑战各路高手,那么,这一次,面对香港武术界的咄咄逼人,李小龙为何选择拒绝呢?

人的心境是会随着环境和阅历而改变的,尽管李小龙到死都是暴烈脾气,但是在武学上,回港后的他与在美国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

其一,李小龙根本看不上刘大川之流的功夫。我们知道,截拳道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吸收变化的过程,截拳道本身是个杂交品种,它吸取了中国传统武术和西洋拳法的精华,是李小龙在实战中研究总结出来的成果,同样也是克制各家拳术的利器。刘大川的拳法,在李小龙眼中,就像《天龙八部》中王语嫣看天下各门派的绝学,根本没有什么新奇神秘之处,他完全有信心一招制敌,又何必多此一举来一场比试?

其二,李小龙的武学已经上升到了“道”的境界。什么是道?道是武学在精神层面的一种升华,就像香港著名小说家黄易在《破碎虚空》中阐释的天道一样,李小龙的功夫和他创造的截拳道,已经从单纯的搏击武技演变为了一门极具哲学内蕴的武学。为了将其与其它武学区别开来,我在这里称之为武道。李小龙的武道,既是他实战功夫的外在表现,也融合了他性格中动静两个极端的精髓。也就是说,李小龙在武学上的造诣和追求已经达到了“道”的境界,岂是一般武术拳击名家所能相提并论的?正因为如此,后人称李小龙为“武哲”,聪明而自负的李小龙自然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他觉得,像自己这样宗师级别的人物,岂能轻易跟人过招。

李小龙的拒战遭到了香港武术界和媒体的大肆奚落,他们觉得李小龙只是虚有其表,一旦碰上名正言顺的较量,就成了胆小鬼。对此,李小龙既郁闷又觉得好笑,可就是不去理会刘大川。当然,刘大川也没有像市井黑帮那样去偷袭李小龙,一来不符合名门正派的作风,二来偷袭难以造成轰动效应。

但是,对刘大川挑战李小龙事件,民间却秘密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说法,即李小龙受不了武术界的奚落,终于接下了刘大川的挑战,事情的经过是:70年代香港有一位著名的探长名叫邓生,同时也是李小龙的朋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香港中国国术会主席,他对刘大川的西洋拳VS李小龙的咏春拳、截拳道很感兴趣,也很想见识一下李小龙的功夫在实战中的威力,便动用手中权力张罗起此事,还对李小龙说,刘大川要向你挑战,你们两个人秘密打一场如何?要知道,70年代香港警探的权力很大,几乎到了黑白两道通吃的地步,李小龙自然不敢轻易得罪邓生,就表示只要不公开,玩一玩还是可以的。于是双方约定在新界一个秘密仓库内比试一场。刘大川是香港超轻量级拳击冠军,个子很小,其父是香港查拳掌门人,刘大川从小就练习查拳,认为可以用西洋拳加查拳的翻滚来靠近李小龙,不等李小龙出腿便贴上去近战。但据当时被邀请前往观摩的武术界同仁回来透露,比试仅一个回合就结束了,因为李小龙的动作实在太快,一照面,李小龙飞起一脚就把刘大川踢倒在地。按照约定,当事人双方不得向外界透露此事,其他人也很守江湖规矩,所以尽管传言不断,这次比试从来都没有得到正式确认过,而真正的观众,只有不到二十人。

其实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李小龙再晚些去世,他的名气和风头就会更盛、与外界的关系也会更加恶化,到那时,恐怕香港武术界还会有人向他的截拳道挑战,“武林中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会像现在我们看到的那样还算委婉客气。如果再换一个角度看,从唐人街到香港,不论在哪里,李小龙与华人武术界的关系都不好,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既不能把矛盾的产生归结于李小龙在性格和为人上的一个重大缺陷――傲慢与偏见,也不能因为他是偶像和改革者而去怪罪传统武术界的嫉妒与“酸葡萄”心理。

如果说与香港武术界的交恶还有着种种客观原因的话,那么李小龙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与恩师叶问及咏春拳师兄弟们之间的关系。李小龙对香港传统武术界的态度,也让咏春拳的弟子们十分不满,除了张卓庆等少数几位与李小龙关系较好的师兄弟外,大多数咏春弟子都把李小龙抛开咏春拳、自立门户的举动看成是欺师灭祖的行为,声称没有咏春拳,何来截拳道。我们能够体谅咏春弟子的心情,但是按照他们的思路,那么师出少林、创立武当的张三丰也是欺师灭祖了。

不过咏春弟子越是忿忿不平,李小龙就越是看不起这等狭隘的门派之见,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随之疏远。李小龙的大师兄黄淳梁曾这样回忆道:“李小龙是咏春拳弟子,无论他本人作何表示,这是一件确确实实、无可置疑的事实。他与我同是叶问宗师的门徒,我是他的师兄,少时我俩切磋武功,亲如手足。他到美国后,多年来仍与我保持通信,近年来他自立门户,我们才渐渐疏远。也许他认为自己的武功确实有了相当的地位了。”

师兄弟和好友当中,唯小麒麟和张卓庆一直与李小龙保持着较好的关系。李小龙在美国发展不顺时,小麒麟就蹭替他张罗回港发展之事,李小龙走红后也投桃报李,在《精武门》之后向星海电影公司推荐他主演影片《麒麟掌》。而张卓庆则是遗民澳洲,在思想观念上较为开放,与李小龙很是投缘。

如果把李小龙回港后与在美国的生活做个比较,我们会发现,在美国的生活尽管艰难,但还有木村、伊诺山度、严镜海、施里芬、麦昆、罗利士、李俊九、水户上原等一大群朋友围绕在李小龙身边。但是到了香港,李小龙的事业有了飞跃,但朋友却少了,我所说的朋友,并不是像小麒麟那样单纯讲义气、肯两肋插刀的哥们,而是真正能对李小龙的人生和事业给出真知灼见的诤友。那么,邹文怀算吗?对李小龙而言,邹文怀是合作伙伴、是出谋划策的军师,但绝对算不上是朋友。邹文怀的所做的一切,都是本着一个商人的立场,只不过比其它人多了几分宽容和欣赏。邹文怀最头疼的,始终还是李小龙与罗维之间的矛盾。

李小龙和罗维之间的矛盾早在拍摄《唐山大兄》和《精武门》期间就已种下,李小龙与嘉禾合约到期后,媒体便将目光对准了两个方向:其一是李小龙会不会与嘉禾续约,会不会继续与嘉禾合作,其二就是李小龙与罗维日益恶化的关系。香港媒体认为,李小龙已经成为香港影坛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李小龙身上不仅具有当红明星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而且还具备了对武术界和影视界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勇气和潜力。李小龙一方面不与嘉禾续约,一方面频频与国内外其它影视公司接触,也被看成是待价而沽、坐地起价的征兆,甚至有人揣测,李小龙正在酝酿一场香港影坛的大地震,他要利用自己的声望改革香港的拍片制度,还在计划组织香港演员工会等等……铺天盖地的流言让所有人都不清楚李小龙究竟在想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李小龙与嘉禾之间出现了裂痕,而矛盾双方,正是邹文怀的左膀右臂――李小龙和罗维。

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也印证了媒体的揣测――李小龙自立门户创建协和电影公司;李小龙与罗维在《黄面虎》剧本上闹翻,双方各自开拍《猛龙过江》与《冷面虎》;罗维的干女儿苗可秀千里投奔李小龙;罗维在《猛龙过江》热映后不置可否,双方进入彻底的冷战。

沉寂,并不意味着缓和;冷战,只是大爆发前的平静……八卦的香港媒体有着充足的耐心,根据多年的职业经验,他们深知,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发掘到劲爆的猛料!

李小龙与罗维的冷战持续了一年左右,在此期间,李小龙入选了美国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选的“黑带群英殿”,并与华纳签约筹拍《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继续创造香港电影票房奇迹;《精武门》获1972年度金马奖香港最佳剧情片奖;《龙争虎斗》顺利封镜,当然也包括那次突如其来的晕倒事件……

李小龙从洛杉矶体检归来后,嘉禾高层曾专门为李小龙召开过一次秘密会议。在会上,大家普遍认为李小龙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不稳定,不适合继续高强度的拍摄工作,应该放长假好好休养。这个决定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嘉禾上下实在受不了李小龙那暴躁乖张的脾气,以休养之名让他好好调整一下情绪,避免再发生其它突发事件,对嘉禾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由谁去说服李小龙呢?邹文怀是个聪明人,他不愿去触李小龙的霉头,他也更适合扮演调停人的角色。于是,决定虽然做出了,但事情却拖了下来。

李小龙是个急性子,他见嘉禾高层迟迟没有拿出新的拍摄计划出来,便开始疑神疑鬼,觉得嘉禾很可能是知道了自己私下答应与邵氏合作的事情,于是有意拖延。出坏主意,八成就是那个胖子罗维!李小龙一怒之下,就决定前往嘉禾总部找罗维理论。

1973年7月5日,邹文怀、罗维、刘亮华三人正在试映室观看进口片《人蛇恋》。突然,试映室的门被重重撞开,李小龙发气冲冲的走到罗维跟前,双手叉腰,恶狠狠的望着这位嘉禾当家大导演。罗维、刘亮华夫妇二人面面相觑,都不明白李小龙为何突然前来闹事,唯有邹文怀隐隐觉察到了一丝端倪。罗维夫妇都清楚李小龙的脾气,见李小龙不说话,也不去理他,双方就这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对方接下来会做什么。李小龙被罗维“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激怒了,只见他一把抓过一张椅子,正对罗维坐下,然后对着罗维就开始破口大骂。在他看来,罗维的沉默正是心虚的表现。此时的罗维破天荒的没有奋起反击,而只是面无表情的坐在那儿一言不发。李小龙的举动让老成稳重的邹文怀也看不下去了,他一边劝阻李小龙,一边和闻讯赶来的莲达等人把李小龙拉出试映室,免得事态进一步扩大。

“李小龙你也太过分了!”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脾气暴躁的罗维,而是他的妻子,嘉禾第一女干将刘亮华。刘亮华早就对李小龙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态度心怀不满,为了大局,她一直没有发作,这一次,眼看着丈夫受辱,她终于忍无可忍,冲出试映室,追着李小龙就是一顿斥责。

李小龙再次被激怒了,他没有在走廊上与刘亮华对骂,而是再次冲进试映室,见罗维还是没反应,就开始用英语大骂。罗维还是无动于衷,此时的他心里的确有些忐忑,害怕李小龙动粗,但是在外人面前,他必须做出镇定的姿态,将戏演到底。李小龙见罗维嘴角还挂着冷笑,顿时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甩手,将腰间的皮带抽了出来!赶到门口的刘亮华大惊失色,以为李小龙要用皮带抽罗维,谁知李小龙亮出来的竟是一把明晃晃的小刀!

“你相不相信,我一刀就能捅死你!”李小龙像一个恼羞成怒的街头泼皮一样拿小刀刺向罗维,尽管只是一触即回,还是把罗维吓出一身冷汗,坐在那儿大惊失色。

“布鲁斯,你太过分了!”妻子莲达的责问让李小龙稍稍迟疑了片刻,邹文怀趁机从后面抱住李小龙,不让他再靠近罗维,另外几位嘉禾职员也赶来抓住李小龙的手。其实李小龙只是想发泄一下,顺便吓唬吓唬罗维,并没有加害他的意思,见众人都赶来相劝,也就冷哼一声,就此罢手。

李小龙走后,罗维立刻报警,没过多久,警车和媒体记者便蜂拥而至,但是邹文怀早已在最短时间内将一切安排妥当。当警察前来调查问讯时,嘉禾员工一致声称李小龙只是威胁恐吓罗维,并未拿刀威胁到他的生命,警察们也十分默契的没有找到李小龙行凶的皮带和小刀,罗维对此大呼不满。其实,警察们都清楚罗维说得是实情,但他们不愿偶像李小龙就此惹上官司,因为在香港哪怕是私藏刀具都是违法的。在邹文怀的斡旋下,警方同意由李小龙签署一份悔过书,保证此类事件以后不再发生。此时的李小龙已然有些恍惚,只是在邹文怀的示意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持刀威胁事件就此告一段落,李小龙幸运的免除了法律责任,罗维却受到了极大的屈辱。为了安抚罗维,邹文怀于当晚亲自请他吃饭赔罪。罗维也是聪明人,他当然知道邹文怀的苦衷――如果不顺着李小龙,如果不保李小龙,事情闹大了,最嘉禾对他们都没有好处,李小龙也会负气脱离嘉禾,转投重新抛来橄榄枝的邵氏旗下。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邹文怀与罗维把酒谈心的同时,李小龙如约参加了香港无线《欢乐今宵》的现场节目的录制。节目开始时,李小龙的情绪尚未从下午的突发事件中平复过来,在接受主持人何守信的采访时,他竟旁若无人的对罗维进行了一番指桑骂槐的斥责。也许是觉得观众可能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李小龙竟对着电视镜头突然亮出一肘,将毫无防备的何守信击倒在沙发上。此后,李小龙还因为不满一位专栏作家对他的描述而上门兴师问罪,再次引发了一场风波。李小龙的一系列“暴力”举动引来了全港范围内的强烈声讨,从来没有一个艺人干对着镜头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媒体!

那么,从罗维到何守信再到那位可怜的专栏作家,李小龙是有意要攻击他们吗?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我在这里不想给李小龙的行为做任何的辩护,但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尤其是在压力巨大、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是会做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齐达内给马特拉齐那惊世骇俗的一头。巧合的是,齐达内和李小龙都有前科:李小龙在之前几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俨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齐达内在效力意大利尤文图斯和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期间,也经常会在重大比赛中做出一些完全没必要的报复动作而被红牌罚下。齐达内是故意的吗?显然是的。我相信事件发生后,李小龙和齐达内一样都非常非常的后悔。但是在那一刻,他们的脑海里就是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就是要给对方一点教训!

“不不仁,就休怪我们不义!”这是1973年的香港媒体对李小龙的主流态度,他们开始在李小龙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大肆渲染他与其它女星的暧昧关系,尤其是有“艳星”之称的丁佩。但是那些摩拳擦掌想要把李小龙“搞臭”的香港媒体记者们一定没有想到,仅仅数周后,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全港媒体的“公敌”李小龙,竟然不等他们酝酿发动第二波攻势,就这么撒手人寰了。

李小龙死得突然吗?很突然。

李小龙死得离奇吗?很离奇。

李小龙死得值得吗?我认为非常值得。

也许有人会问,死怎么还有值得与否之说?

一些人在“该死”的时候活了下来,注定了下半生的痛苦;另一些人则在最“该死”的时候洒然而去,就此留下千古美名。电影《西楚霸王》中,张良望着韩信的背影道:“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是最艰难的一年,当他走到人生事业最顶峰的时候,所以积聚起来的问题也随之集中爆发――与亲友、与师门、与罗维、与媒体、与武术界,甚至与自己。我们在第一章中列举了很多种李小龙死因的可能性,也对这些死因做了分析。从科学和理智上看,这些原因都能导致李小龙突然去世,但似乎又都不是很充分,人们之所以对李小龙的死因如此津津乐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总是在寻找一个最适合李小龙、最符合他一代传奇功夫巨星身份的死因。不管最后能否找到,这个寻找的过程,便足以能体现全世界影迷和龙迷对他的追思和怀念。

李小龙曾说,假如他活到40岁,他就能达到怎样的成就和高度。抛开一切外界因素不说,他的实验并非大话,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但是李小龙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奋斗之路也是一条树敌之路。1973年,李小龙33岁,外界和自身的压力已经让他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根紧绷的弓弦,已经到了崩断的临界点,他的情绪,甚至到了连莲达和邹文怀都难以控制的地步,40岁的他,又会是怎样的状态?一个被送进疯人院的功夫巨星?我想,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李小龙虽然死得很突然,很离奇,但他却选择了一个最好时机离开了我们。正是因为他的死,香港媒体停止了对他的攻击,他得罪过的影视界武术界人士把一腔怨恨化作一声长叹,他的婚姻也始终是完美的。

李小龙最大的智慧,并不体现在创造了截拳道这一当代武学的奇迹,而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掌握――他让自己的生命终结在了一切开始变坏之前,让自己英雄伟大的形象永远停留在了最辉煌的那一刻。

同类推荐
  •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着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9世纪末,中国韶山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与世长辞,告别了热爱他的人民和他热爱的革命事业。今天,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其目的在于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曾从事过的革命业绩,鼓励人民学习、继承毛泽东思想,将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变成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使新中国的航船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顺利到达四个现代化的辉煌彼岸。这既是本书作者的意愿,也是本书主编的意愿。
  •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本书讲述可可·香奈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乡下女孩变身时尚帝国女王的传奇人生,阐述可可·香奈儿的创业感悟及管理之道。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怪你年少,怪我轻狂

    怪你年少,怪我轻狂

    “祎晨,祎晨,你说我们的名字是不是天生一对??”“凌大少,你不觉得你该看脑科了。”
  • 诡梦之诱灵

    诡梦之诱灵

    人都会做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有时候,梦醒时分,我们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在梦境,还是现实!其实,梦即真实,真实即梦,主角都是你自己。木易本是一普通初中老师,却无缘无故地以梦的形式穿梭到了四年后的世界,他的记忆被暂时屏蔽,而更多奇怪的事件接踵而至。当然在木易的身边也会有众多少女、仙女、女鬼、女妖相伴,共同抵御着各种困难,使他克服重重危险境地,死里逃生。晚上冰冷的女人身体钻进了被窝,诡异的女人脸,带着红色礼帽的神秘人,被撕了脸皮的少女,建筑工地上的女尸,还有那身上的五道刀痕……借命、复仇的狗灵、无目丧尸、鬼种、大头鬼童、鬼王之王、百眼魔君、冥婚、鬼灵、人傀、僵尸更多精彩的内容将不断的呈现出来。
  • 神王决之星辉

    神王决之星辉

    心爱女子被父所杀,愿背弑父之名为心爱女报仇,穿越异界来之成神之路,天不容我,我必逆天。
  • 狼骑竹马来

    狼骑竹马来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出现,这似乎是一场顺理成章的爱情。可最后的最后太才发现,竹马是有目的的,竹马是一匹狼。狼和狐狸的较量。谁输谁赢,爱情里,谁能说得清楚。
  • 将军和他的情人

    将军和他的情人

    这一天真是好个吉祥的日子。冬阳暖暖的,没一丝风儿。吴文章家大门口悬挂着三个硕大的圆形灯笼,把门前映照得一片彤红。午时,一顶花轿款款而来,停放在石阶前的麻石坪里,顿时,吴家大院火铳声、鞭炮声响成一片。
  • 阴魂不散

    阴魂不散

    越是禁止入内,越是诱惑人。于是就有那么些抵抗力差、好奇心重、不撞鬼不回头的同学闯了进去……
  • 上古新篇

    上古新篇

    传说有位精灵解禁了被封印在水井里的一只蛤蟆,回来之后诞下一名婴儿,婴儿被世人称之为恶魔之子。他的身世是一个谜,他拥有异于精灵与人类的血统。这是神的传承,还是来自地狱恶魔的重生?
  • 天朝求生

    天朝求生

    灾难爆发!末日降临!天朝拥有高达13.7亿的人口!!!被称为全球生存最艰难的国家!物资紧缺!空间稀薄!不!无论如何我都要活下去!——蒋欧盟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隋唐之际的史事,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全书以秦王李世民一生业绩为主。书中塑造了李世民、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说中,富有感染力。
  • Hi,好久不见

    Hi,好久不见

    每个人这一生,在青春年少时,至少都会暗恋过一个人。那个人有什么好东西总是想到你,好听的音乐总是介绍给你,好吃的东西带你去吃,好笑的事情只讲给你听。……相反地,你也会用原子笔写一堆他的名字,为了和他站在同一高度,你也很努力的学习。你和他,或许每日相见却不敢表露心意,所以这样的暗恋,最后总流落在青春寂静又肆意的日光里。可能最后你都不知道,他也曾那样深切的凝望着你。这是世上最好的暗恋结局是:你爱着他时,他也刚好爱你。献宁,如果你不打算来我的世界,那我去你的世界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