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10600000007

第7章 做人要有根基,否则就会飘起来

曾国藩为人做事的特点就是沉稳,不虚浮,这是在他从军征战以前刻意修炼的结果,而修炼的途径就是——读书。所以,曾国藩对于读书的目的、意义、方法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并把它上升到与做人并重的高度。

(1)“读书”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曾国藩以“匡时救世”创立功名事业,以儒家思想作为其立身之本,因此,他一生注重封建德行的修养与他一生读书修业是分不开的。进德与学问就成为他完善个性人格的两件大事,同时又是合而为一的,终身与其事业相伴。

①读书不为发财

读书做官,升官发财,在当时几乎弥漫在所有读书人的心目中,牢不可破,可是曾国藩是一个例外。他在做京官的时候,年龄不过30多岁,他便立誓不发财。道光二十九年,他致书九弟说:予自30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曾国藩一生的最大长处,就是言行一致,既然立誓不发财,便须节俭自守,不可逾越一寸一分。因此他虽官至总督,每日吃饭,以一荤为主,有客始略略增之。时人号为“一品宰相”,布袍鞋袜均由夫人、媳妇为之。他30岁时,曾制一件缎马褂,惟遇新年及庆贺时着之,藏之30年,不再另制,他曾说:“古语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

②不因科举误终身

读书考试,科举功名,这是士人学子的最高追求。相信这种目的论的人,最终仍只是看到了读书可以带来的世俗好处,因此读书受激励的动力仍来自于书本以外的功利目的。在此,曾国藩则又是一个例外。他在家书中多次谈道:科举功名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中举足以让长辈欢喜,是因为做官可以奉养双亲。读书走科举之路无可非议,但读书的最终目的不在中举。读书的根本是要在伦理上用功,在诗文学业上用功。读书究竟为什么?曾国藩在给他几个弟弟的信中谈到读书的目的,他写道:我辈读书,只为两件事:一是修身养性,包括诚心、正己、修身、齐家,以求无愧于父母;二是精研学业,包括学习诗词文章及其作法,以求保护自己。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在功名之中、之外、之上,极其看重进德修业。及至晚年,权绾四省,位列三公,封侯拜爵时,他切切念及的仍是自己的德行与学问,便很能说明问题:日月如流,倏已秋分。学业既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悔丛集,自顾竞无湔除改徙之时,忧愧曷已!是日席中愀然不乐。念生平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一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及。可见,曾国藩是把读书作为个人修行和拯救世风的重要途径来认识的。他是一个理学家,因而他的读书目的也没有超出一般理学家的范围,那就是诚心、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何以能有如此之大的作用?对此,曾国藩在他漫长的读书生活中有着深切的体会。曾国藩认为,读书可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说,人的气质,是先天生成的,本身是难以改变的,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国藩对此深信不疑。当他看到纪泽的字曾深有感触,说他近来写的字总是失之薄弱,骨力不够坚劲,墨气也不够丰腴饱满,由此他想到了纪泽的字和他的行为举止患的是一样的毛病,那就是不够持重。如何医治这一毛病呢?曾国藩劝纪泽多读颜体和柳体,并教他用油纸摹写《郭家庙》、《琅牙碑》、《玄秘塔》这样的名帖,天天留心,专门从厚重两个字上下工夫。不然的话,字质太过单薄,人的气质也因此而更加轻薄了。曾国藩说过一句极为精到的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这句话不是简单就能说出来的,必须观察很多人,理解很多事,尤其是对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有种透彻的领悟力的人才说得出来。曾国藩不愧为灵气与神气兼备的人。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书本中,你从读书中获得启迪、发现与创造,你怡然自得、拍案击节甚至涕泗横流。有了这份心性,你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才能超然物外,有所发明或者建树。苏东坡就属于这种人,他有一首诗写道:“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对此曾国藩极为欣赏,他反复吟咏,并且增添数语:“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③读书之根本在于明义理

曾国藩认为:自西汉至今,读书人做学问约有三条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一是考据之学,一是辞章之学。各执一端,互相诋毁。我私下以为,义理之学学问最大。义理清楚则身体力行有原则,待人处世有根基。辞章之学,亦是用以发挥义理的工具。考据之学,我没从中得到什么。这三条途径,都可为研习经书史学服务,各有门径。我以为,欲读经书史学,就应当研究义理,那样专心一致而不会心绪杂乱。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这都是有志者万不可改变的。就是圣人再生,也一定按我的话做。不过这些亦仅仅是对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说的。在他看来,义理之学最大,其有裨于躬行和经济,“读书所以明理,明理所以做人”。人生天地间,大约总想明白些事理的。如果想生活得更好,更有质量,更符合自己的理想,那就一定要明白些事理。当然,有人终其一生也不见得就明白多少事理,这种人,生得糊涂,死得也糊涂,所以他的生命不会留下痕迹。顾炎武曾说:世间有两种读书人:一曰“通儒”,一曰“俗儒”。曾文正公便是中国标准的“通儒”。先从学问上下工夫,融会贯通了,便身体力行,扩充而及于立身、处世、为政、治家、整军各方面,完成了他的全部人格。曾国藩在京师做官,做学问12年,书友书师颇多,这对他一生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他也就更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和目的,他在给兄弟的信中谈得十分诚恳。正是由于曾国藩深知做学问与明义理之道,读书修业便成为他终身的为己之分。《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他认识到了读书有为人与为己两种目的。

(2)为自己而读书

在曾国藩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称得上宏儒硕士。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顾、阎并称,顾炎武为自己做学问,而阎若璩则是为让人认识做学问。再有江、戴并称,江永为自己而学,戴震则免不了为被人认识而存在。又有段、王并称,王念孙为自己,段玉裁则免不了为让人所见而存在。还有方、刘、姚并称,方苞、姚鼐为自己。在那些仕途顺达官位高居的人中,如李光地、朱轼、秦蕙田,为自己而学的人占多数,但纪昀、阮元则免不了为让人认识而存在。读书人用功学习,完全是一件为自己的事情,似乎不用大张旗鼓。那些喜欢热闹的人,喜欢表现的人,喜欢投机的人,根本无视这一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事实,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与别人没有关系;为取悦他人而读书,或者为获得他人的尊敬而读书,为符合他人的标准而读书,这难道不是既可笑又荒唐吗!所以,曾国藩十分明白地划清为他人而读书与为自己而读书的界限,狠下一番苦工夫;实实在在地为自己而读书,抛开一切杂念、花招和世俗的观念,心净气正,无拘无束,终成一代大思想家、政治家。

读书是曾国藩很看重的事情,他的一生都在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回答:“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为什么要读书”等问题。在曾国藩看来,读书、写作与为人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的。读了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便会写出什么样的书。读书,是为了做人,而写作就是表现人。读书,是看别人如何做人,写作,则是自己如何做人,因而写作比读书更重要。恒心与勤己是谁也不能舍弃的成事法则谁也不能否认,曾国藩是靠读书走上仕途,又是靠读书取得自己道德文章的不二地位的。以他并不卓越的资质、恒心、勤己也就成了学业精进、学有所成的惟一途径。实际上又何止学业。

同类推荐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热门推荐
  • 英雄冢之聂风

    英雄冢之聂风

    却看不一样的风神聂风,不是英雄,不做英雄。只想找回自己,却因为梦之死,堕入魔道。却看他能不能替梦报仇,找回自己……
  •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本书详细记述了20世纪初叶德国的范莱考克,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海定,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吉川小一郎,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借着探险、考察、游历的名义,对中国古丝绸之路西域地段(新疆地区,包括敦煌在内)地下文物和石窟壁画尤其是对敦煌藏经洞文物劫掠的历史事实。
  • 异界之地球代理人

    异界之地球代理人

    2016年,一个黑洞似乎开通了人类征服异空间的时代。但是,当人类的精锐部队踏入那方天地之后。一切,似乎与说好的不同......
  •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肖淡淡是个调皮的姑娘。慕航是个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男孩。由于肖淡淡父母的原因,她的童年是跟着外婆的,而外婆是慕航家的老保姆,所以肖淡淡也一直住在慕家。顾羽的出现所打破了他们的安静生活。顾羽的爸妈都是工人,并且前后被工厂的机器绞断了双臂。一家人生活的很艰难。生活方面的压力,养成了顾羽霸道、固执、冷静、早熟的复杂性格。顾羽成为肖淡淡的同桌后,逐渐被她的善良吸引着,他并不打算抗拒,即使他知道慕航和肖淡淡的关系,他骨子里的好战仍旧决定了他会放手去抢,去赢得属于自己的温暖……
  • 剑胆琴心

    剑胆琴心

    反映药监卫士在打假恶劣的战场,在没有硝烟却迷雾重重的盘根错节里,如何正气凌然,在各种情感纠葛中唱响人生主旋律。
  • 仁王道

    仁王道

    我本人不会神通,但我可以施展所有法术。我有很多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是一个团队,我是带队的人。我的梦想是三界太平,人尽其才,众生安康。在崇尚武力的世界里,如此梦想或许有点不切实际,但这是我降临这个世界的使命。因为,我是下凡的圣子,我修的是——仁王道!
  • 史上第一魔神

    史上第一魔神

    这就是一本嗦泡的玄幻文,想看那种光嗦泡就嗦死敌人的进,另外本书高能,没准备者慎入。高能到底有多高,反正随便一个路人甲,到了修真界都是那种老祖级,分分钟就能称霸一界。除此之外,看点也不少,不过我觉得最主要就是看主角嗦泡比较有乐趣。简介什么的我也写不好,高考语文27分来着!但是我数学好啊!教个小学三年级没问题,厉害吧!嘿嘿……
  • 痴恋之情在不能醒

    痴恋之情在不能醒

    他是灭国世子,有复国使命,少年英雄,誓言称霸天下,要成大业即使负尽天下人也在所不惜,只有面对心爱的女子,他才像普通人一样,为天下他可以负她,但他绝不会用她去交换天下。这是一个帝王最深沉的爱,但她却不领情,她性情高冷,同样出生于权世之家,早就明白命不由己,其实最大的智慧只不过是认命。是的,她宁愿认命也不愿意认情,即使帝王专宠自己,她也知道这份情其实脆弱不堪,她愿意为王而死,却不甘愿随侍在侧,因为她要留下自己最好的一面,不让心爱的男人发现自己被嫉妒扭曲的脸,这一生,他们互相帮助,却又互相牵制.......
  •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灵

    星——灵

    一场久远的星际纷争,竟意外卷入了正处于安逸时期的地球,看似给人类带来了科技的大爆炸,实则在背后隐藏了惊天危机!鲜为人知的组织,不为人知的智慧生命,闻所未闻的宇宙科技掌控者,默默无闻的平头百姓……生死存亡全在他们的一念之间!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北格陵、南罗斯……1989年它们改变世界进程!2025年他们拯救末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