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12800000009

第9章 陈白沙不是心学家

以陈白沙之学为心学,这是中国现代学界非常有影响的看法。其实,在陈白沙活着的时候以及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间,“心学”一词很少用。该词在20世纪受西方“唯心主义”一词的影响后在中国被滥用。拙意以为,以白沙学为心学是大有问题的。下面拟从陈白沙的学术要旨、思想渊源、身后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白沙学非心学、陈白沙不是心学家。

(一)

陈白沙之学内容丰富多彩,不过,如果将其要旨概括为:自然、自得、主静三个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异议,因为这样的概括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心学”二字显然无法统括这几个要旨。

陈白沙去世之后,明清两朝以此三者来概括白沙学之要旨,几乎已成定论。他的弟子湛甘泉、张诩,大儒刘宗周,《明史》的编者等都以此三者或三者之一、之二来概括之。回顾这些历史上的概括,我们会感到它们比20世纪的所谓“心学”的概括要合理得多。白沙子著作中的很多论述,也可以证明明清时的概括之无误。

对白沙自然之旨作出概括者,湛甘泉最为有名。他说:

白沙先生之诗文,其自然之发乎!自然之蕴,其淳和之心乎!其仁义忠信之心乎!夫忠信、仁义、淳和之心,是谓自然也。夫自然者,天之理也。理出天然,故曰自然也。在勿忘勿助之间,胸中流出而沛乎,丝毫人力亦不存……盖其自然之文言,生自然之心胸;自然之心胸,生自然之学术;自然之学术,在勿忘勿助之间,如日月之照,如云之行,如水之流,如天葩之发,红者自红,白者自白,形者自形,色者自色,孰安排是,孰作为是,是谓自然。……予惟自然之学,固先生始。

白沙高足对老师自然之旨的概括很生动、很到位。杨起元也说,白沙之学“以自然为宗”。陈白沙自己的很多论述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此学以自然为宗者也。……自然之乐,乃真乐也。宇宙间复有何事?”“学者以自然为宗,不可不着意理会。”

在白沙之学中,自然是一种不出安排,不用人力的本然状态,是人为的反面。而自得则是指得之己,而不是得之他。自得的反面就是外得,或者通俗地说人云亦云。一般来说,自得的对象是道或理。林会春说:“伏读先生(指白沙——引者)诗文,无虑数万言,其言曰:‘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此者指此理言之,得者从自己得之,此理实得心。”得之己,也可以说得之心。白沙强调理得心,而不是所谓心生理。“其为学也,惟以道体诸身心,见诸行事。”身与心一体,这意味着得之心与得之身一体。陈白沙自己对自得也有很多论述:“夫学贵自得也。自得之,然后博之以载籍。”“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自得者,不累万物,不累耳目,不累造次颠沛,鸢飞鱼跃,其机在我。知此者谓之善学,不知此者虽学无益也。”陈白沙还批评了当时的人不求自得的学风:“今之学者各标榜门墙,不求自得,诵说虽多,影响而已,无可告语者。”愚从白沙子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自得主要是一种读书方法,一种从书中求得道或理的方法。

陈白沙的弟子张诩突出了老师主静之要旨:“其学则初本周子主静,程子静坐之说,以立其基。”“其为道也,主静而见大,盖濂洛之学也。”《明史》的编者也同样强调白沙之学的主静:“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静中养出端倪。”这与张诩的概括很接近。在主静方面,陈白沙自己也有著名的论述:“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商量处。”他在叙说自己为学经历时的话非常有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静坐:

仆才不逮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从吴聘君学。其古圣贤垂训之书,盖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杜门不出,专求所以用力之方,既无师友指引,惟日靠书册寻之,忘寝忘食,如是者亦累年,而卒未得焉。所谓未得,谓吾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也。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之有源委也。是涣然自信曰:“作圣之功,其在兹乎!”有学仆者,辄教之静坐,盖以吾所经历粗有实效者告之,非务为高虚以误人也。

这段话被论者反复引用,但少有人指出其中说到的静坐不是目的,而只是体认理的手段,是达到心与理“凑泊吻合”的方法。明白这一点对我们理解白沙的哲学很重要,而当时批评白沙入禅的人很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明末大儒刘宗周用精练的语言把陈白沙的自然、自得、主静三种要旨结合起来:“先生学宗自然,而要归自得。自得故资深逢源,与鸢鱼同一活泼,而还以握造化之枢机,可谓独开门户,超然不凡。至问所谓得,则曰‘静中养出端倪’。”刘宗周可以说是陈白沙的四传弟子,其师承关系是:陈白沙——湛甘泉——唐枢(一菴)——许孚远(敬菴)——刘宗周。刘宗周对其师祖的要旨的把握是准确的。

综上所述,陈白沙的学术要旨是自然、自得、主静。这种说法历史悠久,人们难以否认。当代学者中还有不少人以此三者为框架来述说陈白沙的思想。例如,景海峰的《陈白沙与明初儒学》一文分为三个部分:倡言“自得”、学宗“自然”、“主静”的意义。说白沙之学是自然之学、自得之学、主静之学,肯定没有问题。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能否以“心学”二字把这几个要旨统括起来?

“心学”一词,有多种意义。无论哪一种意义的心学,都不能统括白沙学的这几个要旨。本书前一部分已经说过,在宋明时期,最原始、最正宗的心学是与对“十六字心传”的讨论相关的传心之学。这种意义上的心学以区分人心、道心为宗旨。由以上论述可见,白沙的自然之学、自得之学、主静之学都不关注这一区分。而且,在陈白沙的著作中,我未看到他讨论这十六个字,也未看到他劈分人心与道心的说法。因此,以这种最原始、最正宗的心学来统括白沙学的这几个要旨,肯定是不成立的。

当今把白沙学作为心学的论者,很可能多数是在“陆王心学”的意义上使用“心学”这个术语的。前面已经指出,陆九渊与王阳明有很大的分歧,把陆子之学作为心学说不通。考虑到“陆王心学”一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颇为流行,现在我姑且假定它可以成立。那么,这种意义的“心学”,其要义何在呢?似乎可一言以蔽之:心生万物。显然,在上述白沙学的三种宗旨中,自然之旨与此极为冲突。在白沙之学中,自然是人为的对立面,也是主观、故意、目的性的对立面。但是,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在关陈白沙的一章中,有一节的标题是“‘以自然为宗’的心学宗旨”,这样的表述实在令人费解。该节说道:“陈献章的所谓‘自然’,乃是指万事万物朴素的、无着任何外力痕迹的、本然的存在状态。”这当然是一种客观的状态,与“心学”的主观性形成鲜明的对照。白沙的自然,意味着主观顺从客观,这与“心学”的由心推出物和理完全相反。试看白沙一些对自然的论述,完全不见“心学”的痕迹:“出处语默,咸率乎自然,不受变俗,斯可矣。”“古文字好者,都不见安排之迹,一似信口说出,自然妙也。其间体制非一,然本自然不安排者便觉好。”“一痕春水一条烟,花花生生各自然。七尺形躯非有我,两间寒暑任推迁。”这些论述,完全是“心学”要义的对立面。主张白沙学是“心学”的人,如何面对这些论述呢?

白沙学的自得之旨也不属“陆王心学”意义上的“心学”的要义。虽然王阳明也说自得(“夫学贵得之心。”“君子之学,求以得之其心。”),但是,它不应该是其心学的核心观点。很多宋明儒者强调自得,朱熹也同样如此:“人之为学,固是欲得之心,体之身。”“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读书要自得,这不为“陆王心学”所专有,而应该是宋明儒者公认的观点。

白沙学的主静之旨也不属“陆王心学”意义上的“心学”的要义。陈白沙的主静主要来自周敦颐,但谁能说周敦颐之学是心学呢?更重要的是,正如前面指出的,白沙的主静不是目的,而只是体认理的手段,是达到心与理合一的一种方法。历史上有很多论者以白沙的静坐说为禅,这是一种误解;从心学的框架来说它,更是一种误解。陈白沙的后人陈世泽在乾隆年间指出:

公(指白沙——引者)之主静,宗程朱也,何尝言宗陆哉!……自明以来,著书立说者,无不附朱。是以不著书立说者,即无不指为陆。尊陆者皆剽窃公言之似陆者,援公为眷属。则攻陆者安得不剽窃公言之似陆者,斥公为伪派哉?然此皆聚讼者之不察尔。

两三百年过去后,面对“陆王心学”话语的流行和将白沙与陆子归为一派的众多说法,读着白沙后人的这些论述,不禁感慨万千!

(二)

从陈白沙的思想渊源来看,白沙之学更不能被概括为心学。他的老师吴与弼(康斋)之学与心学隔得太远,而给他以很大影响的周敦颐之学也同样如此。当然,学生与老师可以有根本的差异。不过,我认为,陈白沙颇受老师的启发,师生之间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本节还会说到陈白沙与其他宋代大儒如周敦颐、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关系,表明白沙无意造程朱之反,并与陆九渊的关系不深。

白沙年谱云:“先生之学,激励奋发之功多得之康斋。”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但是,很多论者一方面缩小了吴康斋对陈白沙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夸大了陈白沙对老师的超越。对前引陈白沙自述其求学经历的话(“仆才不逮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从吴聘君学。其古圣贤垂训之书,盖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不少人解释为白沙在老师那里没有学到东西,是独自走自己的路。例如,黄宗羲说:“白沙出其门,然自叙所得,不关聘君,当为别派。”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事实上,虽然陈白沙从学吴与弼的时间不算长(大概只有半年),但是,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其思其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白沙从康斋那里学到的不一定是现成的结论,而是为学、为人的态度和做事的方法等等。吴与弼给他以“激励奋发之功”的说法是很中肯的。在从学吴与弼之后,一个新的陈白沙便逐渐形成。

从陈白沙对老师的态度也可看出二人关系之密。他在《祭先师康斋墓文》中说:

先生之生,孕三光之精,钟河岳之英,其当皇明一代元气之淳乎!始焉知圣人之可学而至也,则因纯公之言而发轫,既而信师道之必尊而立也,则守伊川之法以迪人,此先生所以奋起之勇,担当之力,而自况豪杰之伦也。先生之教不躐等,由涵养以及致知,先据德而后依仁,下学上达,日新又新。启勿忘勿助之训,则有见鸢鱼之飞跃,悟无声无臭之妙,则自得乎太极之浑沦。弟子在门墙者几人,尚未足以窥其阈域。

从陈白沙这些对老师充满敬佩之情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吴与弼的涵养致知、据德依仁、下学上达、勿忘勿助等都深深地影响了陈白沙,师生之间的一致性是很明显的。刘宗周在评论吴与弼时指出:“至学之之道,大要在涵养性情,而以克己安贫为实地。”在涵养性情和克己安贫这两个方面,陈白沙也继承了老师。

没有人会说康斋之学是心学。不过,不少人说它兼采朱陆,其中最典型的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与弼之学,实能兼采朱陆之长。”事实上,在吴与弼的著作中,我们很难看到他受陆九渊影响的痕迹。前引陈白沙的祭文,表明了康斋受二程的影响。他受朱熹的影响也明显。早年读朱熹的《伊洛渊源录》,使吴与弼的人生之路发生转变:“睹道统一脉之传,不觉心醉……是思自奋励,窃慕向焉,而尽焚当时举子文字,誓必至乎圣贤而后已……与弼迷途少改,实始此文。”吴与弼经常提到程朱以及他们的著作、他们的话语:“朱子云:‘终不成处,不去便放下?’旨哉是言也!文公谓‘延平先生终日无疾言遽色’,与弼常叹何修而至此,又自分虽终身不能学也。文公又云:‘李先生初间也是豪迈底人,后来也是琢磨之功。’”“夜观《晦菴文集》,累夜乏油,贫妇烧薪为光,诵读甚好。为诸生授《孟子》卒章,不胜感激。临寝,犹讽咏《明道先生行状》。久之,顽钝之资为之惕然兴起。……枕上思《晦菴文集》及《中庸》,皆反诸身心性情,颇有意味。”“累日看《遗书》,甚好。因思二先生之言,真得圣人之传也。……看朱子‘六十后,长进不多’之语,怳然自失。呜呼!日月逝矣,不可得而追矣。……程子云:‘和乐只是心中无事。’诚哉,是言也!……程子云:‘五伦多少不尽分处。’至哉,言也!……夜卧阁中,思朱子云‘闲散不是真乐’,因悟程子云‘人天地间,并无窒碍处,大小咸快活,乃真乐也。’勉旃,勉旃!……年老厌烦,非理也。朱子云:‘一日未死,一日要是当。’故事厌倦,皆无诚。”读这些话,我们不难发现程朱对吴与弼的影响之大。可见,康斋之学继承和发扬了程朱学,而不是所谓兼采朱陆。

作为吴与弼的学生,陈白沙同样继承和发扬程朱。在给《道学传》所作的序中,陈白沙对濂洛诸儒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他还说:“颜、曾、思、孟、周、程、张、朱,其传著述文字,学者之所蕴也。”“宋儒之大者,曰周、曰程、曰张、曰朱。”陈白沙承认周子、程子之心与孔子、颜回之心一致:“仲尼、颜子之乐,此心也;周子、程子,此心也。”显然,宋学是白沙学产生的大背景。对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白沙都非常尊重,并明确地以接续他们所确立的道统为己任。白沙学是宋学的延续。

很多人都认为,宋儒有主静与主敬两大派:周敦颐、程明道、陆九渊等属主静的一派,程伊川、张载、朱熹等属主敬的一派,而陈白沙继承的是前一派。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两派区分得太清楚了。白沙指出:

伊川先生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此一静字自濂溪先生主静发源,后来程门诸公递相传授……晦庵恐人差入禅去,故少说静,只说敬,如伊川晚年之训。此是防微虑远之道,然在学者须自量度何如。若不为至禅所诱,仍多静方有入处。若平生忙者,此尤为对症药也。

在这里,白沙确实更倾向主静,但是,他理解伊川前后的变化:早年肯定静坐,晚年只说敬,并且,白沙只是说朱熹“少说静”,而没有说他完全不讲静。更重要的是,白沙肯定朱熹这样做的意义,承认其为“防微虑远之道”,并没有把主静和主敬区别得泾渭分明。白沙在一首诗中还赞美了朱熹的主敬:“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说敬不离口,示我入德方。”另一首诗虽没有明确提到朱熹但同样认同朱熹的主敬:“圣人之学,惟求尽性。性即理也,尽性至命。理由化迁,化以理定。化不可言,守之在敬。有一其中,养吾德性。”面对这些说法,如果以为白沙之学对“朱子体系化哲学”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那实在言过其实。

上一段引文,对我们理解白沙的以下说法很有帮助:

周诚而程敬,考亭先致知,先儒恒言也。三者之学,圣人之道孰为迩,孰知之为无远迩欤?周子《太极图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问者曰:‘圣可学欤?’曰:‘可’。‘孰为要?’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遗书》云:“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见静坐而叹其善学,曰:“性静者可以为学。”二程之得周子也,朱子不言有象山也。

很多人都认为,白沙在此表明了对象山之学的认同和对朱子之学的排斥。但是,完整地理解整段文字,并不能得出这种结论。这段文字的开头叙述了三种不同的为学路数(周敦颐之诚、程伊川之敬、朱熹之致知),然后提问:在这三种路数中,哪一个更接近“圣人之道”?或者说三者离此道无远近之可言?接着引用了周敦颐和程子的话,最后的结论是:二程得之周敦颐,对此,朱熹没有说,而陆象山说了。从陈白沙所引周敦颐和程子的话,我们可以推断:二程所得之周敦颐者乃主静。根据这段话开头所说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断:周敦颐的主静就是诚,而程子事实上将敬与静结合起来。陈白沙肯定了陆象山的二程得之周敦颐的说法,但是,他并没有明确回答他自己提出的那两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猜测到他对那两个问题的可能的答案。既然诚与敬可以结合,为什么致知与诚、敬不能结合呢?既然上一段已经阐述,陈白沙对朱熹的敬不排斥,我们有什么理由说陈白沙在此排斥朱子的致知呢?

(三)

陈白沙在世的时候,他的影响已经很大;在他去世后的近百年间,他的影响更大。反观这些影响,我们也有理由说:白沙学非心学。

万历二年(1574年),在陈白沙去世七十多年后,朝廷下诏建家祠白沙乡,并赐额联及祭文肖像。额曰“崇正堂”,联曰:“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官方的这种评价,把白沙学与孔孟学、程朱学联系起来,而不是跟所谓“心学”联系起来,这是有根据的。白沙学与程学一脉相承,这是论者们不难承认的。当然,白沙学也有很多与朱学一致的地方。不过,他对朱学之太严、太紧略有不满,而有所修正。后人夸大了这种不满和这种修正,以致把它看成是朱学的对立面,这实在是对白沙学的误读。

以为白沙学的渊源是陆九渊之学,这也是一种误读。正如卫金章所说的:“白沙之书具在,请平心读之,其为周程嫡裔,而非陆氏流亚,灿然矣。”第一节已引用过的白沙后人陈世泽的话(“公之主静,宗程朱也,何尝言宗陆哉!”)也是很有道理的。陈白沙在其著作中极少提到陆九渊,却频频提到周敦颐、二程、朱熹。说白沙学源自周敦颐,没有人会反对,而说白沙学源自陆九渊,肯定会引起争议。

值得指出的是,陈白沙自己确实用过“心学”一词:

予既书娄克让《莲塘书屋图后》,蒋世钦继之以大塘书屋之请,予赋五言近体一章,既以答世钦。世钦少之,予乃究言诗中之旨。首言大塘书屋乃中书蒋世钦所建,颔联言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者为之主,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徇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颈联言大塘之景,以学之所得,《易》所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理洞如,然非涵养至极,胸次澄彻,则必不能有见一动一静之间,纵百揣度,只益口耳。所谓何思何虑,同归殊途,百虑一致,亦必不能深信而自得也。末联借方士之丹,以喻吾道之丹,卒归之龙门者,明其传出程子而人未之知也。

由很多论著只引“心学法门”几个字,我在此把前后文全写上。如果只引“心学法门”这几个字,很容易误导读者。事实上,这几个字是陈白沙在对他自己的一首诗的解释中所采用的。根据前后文,它们显然指读书、为学要自得心,不能人云亦云。因此,这里的心学与“陆王心学”意义上的心学完全不同,更与跟西方“唯心主义”密切相关的心学毫不相干。抓住“心学法门”这几个字而大发议论的人,是望文生义的典型。

在万历年间,黄淳曾用心学来说白沙之学:“先生之学,心学也。先生心学之所流注者,在诗文。善读者,可想见其天地胸襟、濂洛造诣。否则,等糟粕耳。神神相契,世能几人?”这里所说的心学,不是“陆王心学”意义上的心学。黄淳所说的心学,是指用心体会之学,与前述“心学法门”中的心学有相似之处。而且,黄淳还强调了白沙之“濂洛造诣”,由此可见他的为学倾向。

陈白沙弟子众多,在中、晚明影响很大。白沙弟子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白沙自己的影响。拙意以为,这些弟子没有一个属心学家。例如,白沙最著名的弟子湛甘泉(若水),以“随处体认天理”而扬名天下。他在思想上所得老师之最大者,乃学宗自然。他与心学的代表王阳明是好朋友,阳明受其影响是事实,但是,甘泉学与阳明学在格物、致知、知行关系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分歧。两人因对格物的不同理解而反复通信争辩,这是明代学术史上的佳话。整体地看甘泉之学,实在没有理由把它归结为心学。这种归结,可能是对其“万事万变生心”之类的论述加以夸大而忽视其他大量论述的结果。顺便指出,以白沙学为心学,可能也是夸大了他的“天地我立,万化我出”之类的论述,而忽视了其他大量的论述的结果。还有,白沙的另一位弟子张诩(廷实)比较强调老师的主静之旨。陈白沙说:“廷实之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由此可见,亦不能把张诩之学归为心学。

在本部分结束之际,我想提醒读者注意: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中的一段话给后人以很大的误导:

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两先生之学,最为相近。……有明儒者,不失矩矱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人之功,至先生而始明,至文成而后大。

黄宗羲以白沙学为阳明学的先导。作为王阳明的同乡,黄宗羲对他有特别的偏爱,故整本《明儒学案》以阳明学的兴起、发展作为主线。如此叙述明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很大的片面性:明学的多样性被淡化,明学的复杂性被忽视。在黄宗羲的误导下,论者们便看不到白沙学与阳明学的根本性差异,也看不到明学与宋学的一体性。治明学者,如果只看《明儒学案》而不看其他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笔者发现,偏爱王阳明的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中竟然对高攀龙尖锐批评王阳明从释的论述作了删改,例如,高的原文是:“今之阳尊儒而阴从释,借儒名以文释行者,自阳明以后更大炽。”但是在黄宗羲的《学案》中,这句话却变成了“今之阳尊儒而阴从释,借儒名以文释行者大炽”,“自阳明以后更”这几个字被黄宗羲删除了。在古清美、彭国翔、吴震等当代学者对《明儒学案》提出明确而中肯的批评之后,我们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部影响深远的名著,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情。

同类推荐
  •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它从政治、军事、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战争规律的各种因素,历时两千多年而流传至今。这正反映了这部传世之作的生命力,也体现了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灿烂选择。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禅的哲理

    禅的哲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万法无滞。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洁净。本书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写的。本书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只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人生体验,与佛学没什么关系。但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当然是缘于对佛陀智慧的尊崇。此书起源于我之佛心。因此读者只要把这本书与《金刚经》、《心经》结合起来看,亦可见如来。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热门推荐
  • 墓至冥

    墓至冥

    穷困潦倒之际,我和刀子被迫干上了挖图的买卖,却不曾想近期的一桩生意,竟然与我失踪已久的祖父有关。最为离奇的是,一名半人半妖的神秘女子居然贯穿南北中国,始终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最后,所有证据都指向结余中日公海上的一座无名小岛。我和刀子本着为国争光,发扬人道主义救援精神的原则,当即拍板决定即日启程,挽救这批文物于水深火热之中。
  • 封魔石

    封魔石

    天穹之上,有一处被黑云笼络的地方,在黑云中心地带有一块巨石,传言道,巨石中封印着一位灭世魔王;忽然有一天,从黑云中传出一声爆响,那块巨石应声而裂开,化作九块碎石分散地向大陆各处落下……
  • 无良掌柜

    无良掌柜

    “魏忠贤,从今天起,老子让你咬的人你才能咬!”“东林党?什么玩意嘛……”“天启皇帝,我们不要老是玩木匠,做军火、汽车、轮船……很过瘾的!”“努尔哈赤,咱们满汉一家亲嘛,要打也是打外人……什么?抢的地盘太大没人守,不是有我吗?什么,抢的东西卖不出去,不是还有我吗?”“德川家康,干掉丰臣秀吉,给我大明当先锋怎么样?抚恤金很高的哦!”“李舜臣,加入我大明的海军,老子教你怎么在大海里打弗朗机!”“我是什么官?我只是大明一个掌柜!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我的生意!声明:本书不是纯正历史,可以说是借明末这个时代,烽烟四起,多灾多难的中华儿女民不聊生,努尔哈赤、丰臣秀吉没那么早死,抗日援朝也延后,李自成、高迎祥等内乱被提前,白莲教依然百死不僵。
  • 一夜缠绵:追捕亿万粉嫩小娇妻

    一夜缠绵:追捕亿万粉嫩小娇妻

    多年后,当宫先森终于如愿以偿的抱得美人归时。记者来采访他:“宫先森,沐小姐是商场上有名的冰山美人,请问你是怎么融化她这颗冰冷的心的呢?”宫先森薄唇微勾,神色似笑非笑:“你不知道爱都是做出来的吗?”宫先森的话让在场的男记者们心情亢奋,女记者们面红娇羞。而躺在家里全身腰酸背疼的沐笙低声咒骂:“这个混蛋!”
  • 易数钩深图

    易数钩深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噬天魔女:吾逆天下

    噬天魔女:吾逆天下

    前世,她是魔界之女,银发血瞳,仙魔大战陨落,涅槃重生于京城第一废柴之身。废柴?我的人生中从来不允许出现这两个字。愚钝?说出这两个字的人都该死。极品丹药?信手一拈一大把,天生五行念力惊人,与魔物契约,与神器并战,踏上六界顶峰之路开始。【此文爽文,一对一】
  • 将离尽

    将离尽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漂亮、才华横溢的女孩宋薇与帅气的谦谦君子苏清的青春爱恋。宋薇:“苏清,你知道吗,芍药别名将离,那么在芍药花开时,是不是就是你我的分别之时。”苏清:“小薇,我爱你无论何时,要相信我,好吗?”方柳城:“或许,我从来不知道,爱为何意……”林佳悦:“能不能下一世,我们都做陌生人。”苏清:“不”
  • 兰绣绅

    兰绣绅

    柔茫三尺,无往不利;名利如土,悲喜凭心;情义两难,忠孝坎坷;秉之为善,剑指恶强。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温柔在我心之顾白恋

    温柔在我心之顾白恋

    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她却一直深爱他八年之久。他却毫不领情,伤她一次又一次,最后她遍体鳞伤走出了他的世界。四年后却重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