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26500000035

第35章 一、李贽:天下亦只有一个情

明前期礼教严苛,从官方到民间都有一大批人在推行程朱理学的思想,他们大肆宣扬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大加称颂节妇烈女。在他们看来,情和理是互相对立的,情是人欲,是恶的,理是天理,是善的,要用善的天理来遏制恶的情,乃至消灭情,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涵。然而,随着明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维系人心的程朱理学却无所作为,而此时,王阳明的心学完成了对理学的突破,使士人们从正统的纲常名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明中晚期的社会,违禁、逾制、奢靡之风盛行,部分士人绝意仕途,或任情放纵,以诗酒、声色自娱,或追求一种宁静的精神境界,怡情山水之中,或力求生命价值的延续和超越,原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逐渐崩溃,代之以个性解放和自我体认。他们冲破了传统的“情理”关系,将“情”置于“理”之上,倡言男女平等,热情讴歌一出出至情至性的人间情事,为礼教笼罩下的黑色夜空点亮了盏盏明灯。

书写16世纪以后的中国思想史,李贽是一个绝对不能回避的奇特人物,这位被称做“异端之尤”的思想家,一生行为怪诞非常,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拥有众多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同时也拥有众多的反对者和诋毁者。截然对立的两种评价集于他一身,他依旧我行我素,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生于嘉靖六年(1527)十月三十日,福建泉州人。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万历八年(1580),即从他二十六岁到五十四岁的二十八年中,他虽然主观上很不愿意寄迹官场,但为了家人生计等,他不得已违心奔走于仕宦的坎坷之途。他先后任过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职。他在姚安府任上颇有政绩,任期将满时却辞职离去,寄居外乡。后来削发为僧,寄居于湖北麻城龙潭湖芝佛院,日与僧人、好友读书论道,从此从事著述和讲学活动。

李贽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生境界,追求个性精神的独立和自由。他中举人、走上仕途,只是迫于承担家庭的责任及照顾整个家族的义务,家庭、家族对他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当他在云南姚安府上任时,他让女儿、女婿寄居在湖北黄安,托朋友照顾。姚安任上,李贽颇有政绩,可以得到升迁,可他却偏偏在任期届满的前两月离职,举家迁到黄安。但家庭、家族的羁绊依旧束缚着他,老家的亲戚不远千里赶到黄安要求他回去,要求他承担照顾整个家族的义务。于是,他把妻子和女儿、女婿打发回泉州老家,自己则孑然一身,削发为僧,渴望断绝世俗的人生苦役。他在晚年所作的《豫约·感慨平生》中写道:

缘我平生不爱属人管,夫人生出世,此身便属人管了!幼时不必言,从训蒙师时又不必言,既长而入学,即属师父与提学宗师管矣;入官,即为官管矣;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宁漂流四外,不归家也。

可见,在李贽的思想里,人一生下来就是不自由的,小时候要受家人约束,上学了要受师长约束,当官了要受上司的管束,即便是辞官回家,仍然要受本地父母官与家中长辈的管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情世故中的礼尚往来更是不可避免的,直到人死了才能摆脱这种种束缚。对他来说,这些束缚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所以他才会有官弃官、有家弃家、有发弃发,断绝尘缘,努力追求一种不受任何约束、忘情于物外的人生境界。

李贽的思想也从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他四十岁接触到王守仁的学说后,潜心钻研了五年光阴,之后又亲自拜访过王守仁的弟子王畿、罗汝芳等,对他们推崇备至,他自己也拜王艮之子王襞为师,成为泰州学派的传人。经过对阳明心学的学习和接受,李贽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猛烈的批判。

他批驳理学创立出来的所谓承接孔孟之道的道统,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和朱熹所阐发的理论嗤之以鼻,他多次贬斥程颐的言论“真不成话”“胡说甚”,朱熹的言论也被多次指斥为“胡说”“多了”“更多了”。所谓“多了”,就是指朱熹的言论过了,不合人情世理了。李贽根本不承认有所谓的与“人欲”相对立的“天理”,他认为人生在世,“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天理,因此追求“人欲”是十分正常的。他赞美普通百姓为了满足其正当的生活欲望而进行的日常活动,即便是好色、求富贵这等被理学家斥为大大有悖于天理的行为,李贽也认为不过是人的自然欲望,不需要有什么掩饰,也无需用什么严苛的道德标准去克制它。

李贽特别厌恶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干着龌龊之事的假道学,甚至因此而有些过激的言行。比如李贽每次入书院讲学,遇到穿戴整齐的书生拿着经书向他请教,他往往会挥挥手,不耐烦地说:“此时正不如携歌姬舞女,浅斟低唱。”而如果书生真的带了妓女来见他,李贽则会微笑着说:“也强似与道学先生做伴。”认为道学先生还不如社会地位低下的歌妓舞女。李贽的这番言论,完全打破了传统社会中阶级观念、等级制度以及道德伦理对人的评判标准,而这正是源于他的“童心说”,源于他对人性善恶的新的评价标准。

晚年的李贽孑然一身,他在清净悠闲中思考着人的自然本性,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何谓“童心”?李贽认为,所谓“童心”,乃是人与生俱来的,是自然所赋予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这种本性并非动物性,而是自然所造就的“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本性。人的自然本性纯真,毫无伪饰,这就是真心。程朱理学的义理说教不是出自“童心”,灌输得越多,人的童心丧失得越多,最终导致人性的沦丧,成为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的伪君子、假道学。因此,他热情地颂扬六朝时期抒发真性情的诗歌,赞美《西厢记》是“天下之至文”,至于“六经”等经典则不可以为“万世之至论”。由此出发,李贽将“童心”作为衡量这个世界的一切真伪、是非、善恶、美丑的尺度,更将“情”抬到本体论的高度,强调“絪缊化物,天下亦只有一个情”,“情”成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切创造力的原动力。

这种重“情”的思想也体现在李贽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李贽一生都在努力摆脱各种管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家庭毫无感情,相反,妻子、女儿、女婿在他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1547年,李贽与比自己小六岁的黄氏成亲,从此开始了四十多年的夫妻生活。李贽为官二十余年,七任郡守,仕途坎坷,一家大小颠沛流离于异乡,经历了凄风苦雨,他始终对黄氏平等相待,敬爱有加。黄氏也一直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当李贽因祖父逝世必须回乡奔丧时,因为经济困难,不能携家眷同归。迫于无奈,他只好将妻女暂时留在河南辉县。黄氏非常思念远在家乡孀居多年的老母,决意同归。这时,李贽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命令她留下,而是以商量的口气反复耐心的劝说,并拜托友人也帮着他一起劝说。在此情形下,黄氏最终体谅丈夫的苦衷,留下照看家小。当李贽回家奔丧之际,他对滞留辉县的妻女亦是牵挂非常,时刻想念。李贽一生漂泊在外,“志在四方”,但黄氏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却有增无减,两人对人生的态度相差很大,李贽对此表示理解和尊重。辞官后,一家人寓居湖北,黄氏热切地希望回到故乡泉州,李贽虽然不愿回乡,但还是让女儿女婿送妻子回乡,自己一人寄居他乡。第二年,回乡的妻子因为思念李贽,忧郁成疾而去世,得知噩耗,李贽夜夜梦见妻子,回忆起四十多年的夫妻感情,他感到无限的悲伤。在给女婿的信中,他感慨二人夫妻情深,所谓“夫妇之际,恩情尤甚,非但枕席之私,亦以辛勤拮据,有内助之益”,又称赞黄氏“情爱之中兼有妇行、妇功、妇言、妇德,更令人思念耳……我虽铁石作肝,能不慨然”!他期待着自己死后能与黄氏相见,永远相依,不再分离。在李贽看来,人生世上,个体之间并无什么天赋的差别,没有圣人与凡人的区别,人之间也无高低之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肇始于“夫妇”,两性间的情爱是天地变化的自然动力。于是,程朱理学对人情欲的压制、对女性的蔑视自然遭到李贽的排斥和批判。

程朱理学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人见识短”,以此来论证男尊女卑的合理性,李贽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他从“见多则识广”出发,分析了“女人见识短”的原因。他说,见识的长短,不取决于性别的差异,而在于接触社会的多寡和深浅。传统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教条使得许多妇女丧失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和机会,她们日常活动的范围大多局限在闺阁庭院的家庭生活之内,见识自然就少。如果给妇女以与男子均等的机会接触社会,妇女的见识并不一定会低于男子。因此,他主张妇女应当与男子相同,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享有接触社会的正当权利。

李贽对那些有才情、有能力的女性是极力赞扬的。他曾在《初谭集》里点评了二十五位才智过人、有胆有识的妇女,有用财自卫,受到秦始皇礼遇的寡妇清;有劝丈夫放弃宰相之位以避乱的陈定之妻;有在险恶的官场中帮助丈夫获释、教子免祸的许允之妻;有为坚守襄阳重镇建立功勋的朱序之母。他认为,如果让妇女也有学知识广见闻的机会,恐怕她们的才智,连很多男子见了也要羞愧得汗流浃背,不敢出声了。李贽有“好女子”和“真男子”之称,他认为那些才识过人的妇女是“男子不如”的,比如蔡文姬、王昭君等,虽为妇女,却是人杰,胜过男子,可以冠以“真男子”之名。他还特别赞扬被理学家称为“妖后”的武则天,说她能以爱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在千古帝王中是很少见的。他把在文学和艺术上取得过骄人成就的妇女辑为一类,在《初谭集》中为她们单立“文学”一目,大加颂扬,说明女性不仅可以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才智,经过教育和训练,可以大有造诣,甚至还能远远超过男子。他在四处讲学时,前来问学的人都很多,学馆坐得满满的,其中经常有很多女学生。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他敢于和女子来往,公开招收女子做学生,这是很了不起的。

李贽对女性才智的赞美,本质上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否定。李贽的故乡泉州,对于男女之别看得很重,重男轻女一向是当地的风俗,李贽则完全不顾这种风俗,在他心目中,男女都一样,他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他自己本育有四男三女,却只有一个女儿存活下来,其他全都夭折了。按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李贽可以再纳妾生子,但他完全没有生儿子以支撑门户的念头,“虽无子,不置妾婢”。泉州的族人给他立了个继子,但受到李贽器重、并在他的家庭里担当重要角色的反倒是女婿庄纯夫。庄纯夫与李贽的女儿结婚后,大都追随在李贽身边宦游各地,后黄氏归乡,也是由他奉李贽之命护送。黄氏在泉州去世,李贽不用泉州的继子,却让身为女婿的庄纯夫全权料理后事,这些都真实地实践着李贽“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的理念。

李贽削发为僧后依旧率性而行,他心底坦荡,对于世俗社会中的男尊女卑更加不以为然。他是出家人,却招收女弟子。当时,湖北麻城的一个大户梅国桢孀居的女儿澹然曾拜李贽为师,梅家的其他女眷也和李贽有所接触。在当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上层社会里,这种超越礼教的行为自然引起了众人的侧目而视,但李贽对舆论不加理睬,反而毫无顾忌地称赞澹然和她的妯娌们。他说澹然是“出世丈夫,虽是女身,男子未易及之”,还称其他论学的女子也是“出世丈夫”。李贽和澹然之间的师生关系十分平等,澹然以“师”称呼李贽,李贽也以“澹然师”回应。李贽对女弟子不拘泥于师道尊严那套教条规范,以平等相待。他与女弟子间往来通信,探讨佛学,把澹然比为观世音,并把和几位女士讨论佛学的文稿结集为《观音问》刊刻出来。他真诚、坦荡地将与男子同样的学习机会给予妇女,并竭力称赞她们的才能,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非常少见的。

既然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那么他们在婚姻上也是平等的。李贽赞成妇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寡妇再嫁,充分肯定了人们追求真情和幸福的合理性。他推崇“情”,讴歌“情”,以“情”来对抗视情为恶的冷冰冰的“天理”。唐代有个红拂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自己选择了流浪落魄的李靖为配偶,这段佳话被李贽称作是“千古来第一个嫁法”。道学家责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自由结合是“淫奔”,李贽则认为寡妇再嫁是满足“人欲”,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应当给予同情。他的观念里,卓文君的私奔是“善择佳偶”,不仅不是“失身”,而且是“获身”,她和司马相如的结合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道学家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保持贞节,从一而终,李贽则肯定寡妇再嫁,反对男子多妻。他自己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宁可无后也不纳妾。在《初谭集·夫妇篇》中,李贽举了几个事例。诸葛令之女守寡,身为父亲的他亲自操办女儿的婚事,促成了女儿的再嫁;庾亮的媳妇守寡,他也积极成全媳妇再嫁,李贽对这两人的态度都大叫“好!”。相反的,王戎之子早亡,他未过门的媳妇要改嫁,他则是百般阻挠,对这种人,李贽连声斥责“不成人,大不成人”!传统观念里,通常把女人比做“红颜祸水”,把亡国败家的原因归结为女性的“声色迷人”,这其实是在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作辩护。李贽洞悉这一点,他强调,亡国的原因不在于帝王迷恋某位女子,而在于帝王自身的道德缺失或者昏庸无能,那些真正的英雄豪杰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女性在支持,爱情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动力,只有没出息的男人才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女人身上。

李贽的行为率真而任性,他的思想言论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礼教的藩篱,但没有从根本上背叛儒家的基本精神。不过,这已经激起了当时正统士人的强烈不满。万历二十九年(1601),李贽已是七十五岁的古稀老人了,那些尽力维护传统礼教的士人官僚们编造了他许多谣言,说李贽的言论蛊惑人心,其行为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治安。李贽最终被逮捕入狱。在狱中,李贽仍然自由地读书、写作,自由地思考,并未屈服于礼教的压力。一天,李贽叫来侍者为他理发,乘侍者离开的片刻时光,他拿起了剃刀割喉自杀,但一时还未断气。侍者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写下了七个字“七十老翁何所求”,在痛苦挣扎了两日后终于死去,终年七十六岁。

李贽一生拥有众多的朋友和敌人,正统士人叫嚣着“此人大坏风化,若不去,当以法之”,同时也有一帮有识之士、世家望族、上层官僚崇拜、支持他。汤显祖、冯梦龙、公安三袁、周铨等著名文人都受其思想的影响很深,他们接续李贽“唯情论”的滥觞,大大发挥了这一新的情理观,“天理”黯淡,“至情”闪耀,晚明的人文主义终于从厚重的黑幕中透露出光辉。

同类推荐
  • 名士风流

    名士风流

    美人夭桃秾李,名士指点江山,更有豪杰烈酒浇喉,游侠儿天下走马。大时代的惊涛中——谁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 大宋军团

    大宋军团

    穿越宋朝的一帮人,具有了一些超能力,看他们如何在大宋掀起大风浪,从平头百姓怎么做成朝廷命官,军队,权力,美女,领土,男人的标志全部尽收囊中。且看他们如何窃取社稷神器,征战四方,建万世不拔之基,成千古帝王之业!
  • 兰州历史文化(三):農耕桑田

    兰州历史文化(三):農耕桑田

    本书从河润皋土育桑田、瓜果美名天下扬、高原蔬菜走四方、两山绿龙当空舞、经济物产致富路、园艺景致金城秀六个方面对兰州农耕文化做了全景展示。
  • 异世界的太平天国

    异世界的太平天国

    嘛,没什么好说的,纯粹写着玩儿玩儿。。。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热门推荐
  • 来自未来的萝莉媳妇

    来自未来的萝莉媳妇

    ――“老公,我记得下期的彩票中奖号码,要不要给你写下来?”――“算了,太没技术含量。”――“老公,你看那个女的真漂亮,要不要我帮你把她收了啊?”――“不用,美女太多我也受不了啊老婆。”――“老公,那些人是来杀你的,你稍等我帮你搞定。”――“小心,别杀太多人。”上天掉下来个林妹妹,未来穿回来个好媳妇,孤儿叶小星从此过上了超级纨绔的生活。
  • 未来世界之危机四伏

    未来世界之危机四伏

    讲叙在未来世界,由于人类追求绝对的自由和极端的享受而导致政府权力的真空。全球体系面对全面考验,资源的枯竭,科技的绝对进步,生存空间已经掌握在所谓的少数精英手中,机器已经全面代替了人类,人类已经不在那么重要。各种财团也在侵蚀着政府权力,最终导致全球的“战国”时代
  • 万神无缰

    万神无缰

    天下之大,我在何方?一个少年走下南山,踏入洪荒大地,一幅洪荒画卷就此展开。五行轮转,八极涌动,山海无垠,万灵林立!洪荒天阙我主沉浮!
  • 黑道王子的冷酷公主

    黑道王子的冷酷公主

    男主凶巴巴的,我们的冷酷公主却慢慢的在接近他!之后男主却怕伤害到冷酷公主便性格大变,随后我们的女主用歌声感化了他!但是他们有许许多多的坎坷,最后的结束可能是不美好的!
  • 洪荒之不死小强

    洪荒之不死小强

    我是一只小强,俗称蟑螂,四害之首人见人打。萧强:“我不就是拍死蟑螂时用错了法宝吗,怎么就无故穿越了,还成了一只蟑螂。别人在洪荒不是附身先天灵宝,就是化为上古神兽,哪个都比我牛*”盘古说:“我要把你碎尸万段。”萧强:“嘿嘿,我是比圣人还真的不死之身。”鸿钧说:“我要把你封印了,永不见天日。”萧强:“唉,可惜,我的封印法则已经完全领悟了。”罗睺说:“我要奴役你,让你永坠魔道。”萧强:“大哥,让我跟你有吃的不,你魔界太穷了。”
  • 谶语

    谶语

    这个热闹的网络文坛已经有了太多的浮躁喧嚣,年少多金、风流倜傥、无所不能、妻妾成群、偷情无数成了这一大批所谓小说的主流标志。世俗追求的低俗妄想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忍不住我也来个滥竽充数,不过我虽然做不到妙笔生花,但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发泄一下…
  • 网游之第二世界S

    网游之第二世界S

    在拥有匹敌人类智慧的AI的游戏《新世界》中,任何形式的死亡都会拥有最大的惩罚,但是这依旧无法阻止它风靡全球。但这真的只是个残酷一点的游戏吗?不,当GM发现其不合理之时,这个游戏的一切都已经无法停止。游戏脱离了GM的掌控开始驶向与预定不同的结果,那么在这个游戏最终将走向何方?当拥有智慧的AI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世界为虚幻之物时,他们又会如何抉择?
  • 绝域屠魔

    绝域屠魔

    这个世界的人被赋予武斗值,所以人们就以武斗的方式来赢取武斗值进行升级!范童穿越到绝域的时候,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人KO四十九次而死!第一次,被人用板砖拍死!第二次竟然被人用鞋底板,足足拍打了五百下才拍死!接着各式各样的死法在他的人生中完全重现了四十九次之后,脑海中出现一个红色报警符号:“你剩下的武斗值只有一点,如果再次死亡,你将会被抹掉记忆重塑身体,被送入轮回隧道重生!”接着范童就开始逆袭,手持一把杀猪刀,顶着‘屠魔’的称号一路武斗升级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
  • 轮值者

    轮值者

    都市繁华的夜晚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是一名轮值者,负责处理那隐藏在黑暗中的精怪、鬼怪还有失去人性的“人”,后来,一次任务的失败,我们打开了“潘多拉”罪恶之盒,放出了巫妖王,正义与邪恶的交锋开始了,都市中、荒野中、墓中还有其它奇异的环境中,一次次的交战……命运一次次跟我开玩笑,我本只想有自己的小窝,和爱的人在一起,但是总有“人”不愿我实现,我只能反抗……
  • tfboys之重生童话

    tfboys之重生童话

    一转身发现原来已从原点向前走去,从前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你说我是否也不会再变成从前的那个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