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米·诺德,德国女数学家,现代抽象代数的创始人。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叫爱米·诺德(A。E。Noether1882—1935)的妇女,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1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学生时代的她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天才。”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逆境,我们要有怎样的态度?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努力寻找新的出路?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成功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成功之前面对失败的精神品质。人生是一场搏斗,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
无论你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也无论你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只要你不放弃追求,你一样可以获得新生。
“一切成功的秘诀即在于热爱自己的工作”——人生如果仅是为了追求财富,那么便失去其真正意义了。诺德的成功,正是由于她对工作的执著。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在看准了的前提之下,就是虎穴龙潭也要干下去。坚持坚持再坚持,美好的生活是在坚持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