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国的生存空间
当中国粗钢产量连年刷新纪录,产量差不多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的时候,却难掩背后的尴尬,像石油一样,中国对国外铁矿石存在严重的依赖。
2010年全年中国总计进口铁矿石6.19亿吨,较2009年减少约900万吨,铁矿石进口量12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在2002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量还只有1亿吨,但随后接连暴涨,2008年已经达到4亿多吨,2009年更是达到6.28亿吨的最高水平。进口的铁矿石占中国铁矿石消费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40%左右提高到了2010年的63%。
在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增的情况下,铁矿石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似乎陷入了卖啥啥便宜,买啥啥贵的怪圈。在铁矿石贸易上,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2009年中国进口量已经占全球海运贸易总量的52%,但始终没有获得相应的议价能力,在一年一度的谈判中接连北。
2010年铁矿石进口到岸均价约为127.5美元/吨,较2009年上涨59.5%。中国也为此多付出了292.8亿美元的昂贵代价,这相当于去年我国钢铁行业主业利润770亿元的两倍多。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曾表示,中国钢铁业2010年利润率仅为3.5%左右,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率,为各行业最低。
铁矿石价格的上涨给钢厂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原材料成本最终将转嫁到下游的汽车、房地产、家电等行业,这种价格的传导将可能像病毒一样传遍中国经济全身,中国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与国内钢厂艰难经营,中国面临严重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不同,国际铁矿石贸易三大巨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赢利不断创下新高,2010年,三巨头年度赢利总额创纪录地达到520亿美元。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铁矿石15%、40%、80%再到100%的不断加码,而中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世界三大铁矿石贸易商牢牢控制着铁矿石贸易,中国众多钢铁生产企业只能束手就范。中国巨大的需求,成为这三家跨国巨头肆无忌惮抬价的最大筹码。
巴西淡水河谷从名称上看好像是一家巴西的企业,和澳大利亚的力拓和必和必拓有较大的区别。实际上,巴西淡水河谷在美国的帮助下于1997年完成了私有化,其主要股东包括Valepa。S。A财团、美国银行、巴西最大的工业集团圣保罗沃特兰蒂姆工业集团等,而Valepa。S。A财团则是一个主要由日本、英国以及美国投资者掌控的国际集团,这也意味着淡水河谷的主导权一直在美国、日本、英国的大财团手中。
铁矿石只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欧美所掌握的跨国公司牢牢控制着世界经济的命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拥有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将近70%,石油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3%左右,但OPEC并不拥有石油的定价权,石油的价格最终还得英国伦敦及美国纽约的原油期货交易所说了算。
一战期间,殖民地满足了宗主国对原料、粮食和兵源的巨大需求,帝国主义国家也进一步意识到殖民地的重要性。但一战也激发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战争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渐进入高潮。
在二战以后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旧殖民主义体系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但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活动并未就此停止,而是在旧的经济殖民手法上进行了创新,以投资、贸易、技术为手段,参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而通过经济全球化,建立资本的国际循环系统,从第三世界攫取大量的经济剩余,完成新形势下的殖民剥削和殖民统治。
殖民体系的崩溃仅仅意味着新兴国家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而并不意味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殖民活动的停止,其经济殖民活动还在继续,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变换了其殖民掠夺方式而已。
帝国主义国家依据它们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通过“经济殖民”这一相对隐蔽的手段,以资本这尊大炮进一步轰开了第三世界众多国家的大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对世界的重新控制。
垄断资本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先前一切有效的经济殖民方式,如不平等交换、差别关税、商品输出等;另一方面又举起资本输出的重锤,强化了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海外投资在美国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海外投资收益也逐年提高。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1946年至1972年9月,美国对外私人直接投资的利润总计为1125亿美元,这个数字比美国同期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总额要高21.6%。其中汇回美国的利润约有790亿美元,成了美国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海外投资收益呈迅猛增长的态势。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显示,2005~2009年美国投资净收益分别是787.58亿美元、452.02亿美元、979.41亿美元和1255.5亿美元。截至2008年,美国在海外投资共计19.89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控制世界最锋利的武器。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每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都在不断缩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信息革命则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这也标志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解除对中国的封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中国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
由于经济起点较低,技术水平落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利用农副产品或石油等矿产资源交换先进的技术及成套设备。在20世纪80年代,出口创汇曾是中国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了充足的外汇才能加快中国工业的改造升级,追赶世界技术前沿,出口创汇额也成为官员考评重要的指标。
但随着世界范围内三次产业转移,大量外资进入中国,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基地,出口额连年翻番。2009年,中国出口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早已不再担心外汇不足的情况,巨额的贸易顺差反而成为中国的一大负担。
中国巨额外汇换回的大多是美国的白条——国债,这相当于中国把辛辛苦苦赚的钱借给美国人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继续他们奢侈的生活。而中国承担的代价则是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巨额的顺差还导致中国央行必须发行巨量的基础货币,这又增加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日本由于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贸易立国”成为日本战后的基本国策。扩大贸易不仅是利益上的需要,而且是事关日本经济能否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自80年代以来,日本在不断扩大贸易的同时,加强了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和金融扩张,在保持其贸易领先的同时,逐渐取得了对外投资的领先地位,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最大投资国。
中国想要摆脱跨国公司的压榨,争夺各种资源的定价权,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加工厂,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大海外投资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国只有走出去,提升在国际上资源的分配能力,才有可能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争得世界经济的主动权。
企业的使命
2011年1月中旬,以“人物篇”命名的新一期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开始在CNN等频道播出,同时,还在美国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以及华盛顿画廊广场的大屏幕上高频次播出。其中时报广场的电子屏上格外显眼,这里是由百老汇大街、第七大道和42街交叉形成的三角地,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6块电子主要显示屏同时播放广告片,显示屏的侧面还有“感受中国”的英文字样,广告背景是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广告的集群效应使周围其他商业广告黯然失色。
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一百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化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
在这一次,终于有了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在境外媒体投放国家形象广告对中国来说是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大胆尝试,这有利于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泰国、韩国、印尼、埃及、西班牙等国家都曾投入大量资金拍摄展示自己国家和民族特色的广告片。
此次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包括30秒的人物篇和17分钟长角度篇。在CNN及时报广场、华盛顿画廊广场则是人物篇。在人物篇中,创作者煞费苦心地从中国科技界、体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业界等领域找出50位名人,包括人们熟知的李嘉诚、姚明、刘翔、丁俊晖、邓亚萍等,他们按一组组的群像出现,政府希望借此来诠释中国的新形象。
经过长期的宣传,提到中国,很多美国人就会想到一个被“指控”操纵汇率和窃走美国就业机会的国家,会想到一个正在崛起的竞争对手形象。在中国2011年春节期间,从伦敦到柏林再到拉斯韦加斯,从东京到首尔再到迪拜……中国消费者成了各地期盼的“财神爷”,中国人正在全世界疯狂地“扫街”。据2011年初的统计数据,中国人消费了英国整个奢侈品市场1/3的商品,而英国本土人只占15%。
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究竟是什么形象呢?在外国人的眼中,可能是相当含混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万的贫困人口,这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总人口。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似乎在努力提供一个观察中国的视角——文明开放的新中国。但在信息的海洋中,这似乎是困难的。纽约时报广场广告屏上中国国家形象广告8400次的滚动播放仍很难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中国。
1840年后的中国成了无可争议的“东亚病夫”,被西方人蔑视。1930年以前的中国人在美国的地位(特别是法律地位)比任何种族的人都低。华人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
“太平洋战争”后美国人承认了中国的盟友地位,这个盟友是庞大的,但又是虚假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经历了朝鲜战争。在外国人的眼中,中国已经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古国变成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人用鲜血换来了民族的尊严。正因为有朝鲜战争的胜利,1952年以后,美国国内各个州才在法律上陆续废除了歧视华人的规定,为将来和中国修好做准备。
但在随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中仍是被忽视的力量,中国功夫、李小龙、成龙等更多充满了娱乐的元素。当中国的廉价商品横扫世界时,对中国人的评价常会伴随着假冒伪劣、价低质次等名词,中国人抢了他们宝贵的就业机会。姚明加入美国职业篮球队,虽大受欢迎,但种族歧视字眼仍会冒出来。
随着中国人质量意识的提高,中国商品的形象正在改变,转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品牌形象。中国商品已经不再只出现在露天市场和小摊上,已经走进了大型超市。但中国人并不应该满足现有的成就,中国人仍需要不断地突破。
《变形金刚:月黑之时》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第三部,2011年7月6日该片在北美及全球111个市场重磅上映后,一举刷新了美国独立纪念日周末的历史票房纪录,超过1.16亿美元。《变形金刚3》进入中国后,市场关注的热点一下集中在了四大中国品牌——美特斯邦威T恤、伊利舒化奶、TCL 3D电视、联想电脑的广告植入上。四大品牌广告总时长超过5分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品牌在一部好莱坞电影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宣传攻势。
借《变形金刚3》的全球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价值,对很多急于突破的中国企业来说,绝对是一大诱惑。据了解,影片全球首映以来,美特斯邦威旗下MTEE品牌销量增长超50%,预计今年此款服装销量可达1000万件。这样算来,也算一个不小的收获。另外一个典型就是伊利舒化奶,男二号手捧伊利牛奶,在电梯与男一号相遇,振振有词地讲出对白:“让我先喝完舒化牛奶,再跟你说。”成为电影的一大笑点。但很多人仍会有疑问,美国人会因为这句广告词而喝伊利的舒化奶吗?伊利的所谓“舒化奶”其实就是去除了乳糖的牛奶,对患乳糖不耐的病人有特殊的意义,但乳糖并不是一种有害的成分。
中国产品需要好的宣传平台,而好莱坞同样看中了中国企业口袋里的钱。好莱坞最大的植入广告和道具代理商NMA早在2009年11月就在北京开设了分公司。
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来建立自己的品牌,是把产品或服务迅速推向市场的捷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但它不具备持续力。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我们很容易因为《变形金刚3》而强化对四个品牌的记忆,对于外国观众来通过广告迅速形成购买力则有些难。在《变形金刚3》中,宝马、雪佛兰、佳能、迈巴赫等国际大品牌才是最大的赢家。好莱坞植入广告分A+、A、B三级,A+为最高级,而中国众多品牌仍属于A级。
《变形金刚3》植入的四个中国品牌中,联想和TCL是国际化路线走得最好的,但也走得最为艰难,两家公司都曾出现合并,初期销售收入猛增,获得短暂的繁荣,但后期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国际化一度成为公司发展最大的拖累,经过悉心的经营,最后才脱离困境。
中国的企业如不在海外投资,建立分支机构,绝不可能使企业的生产潜力发挥出来,也难以适应不断迅速扩大的世界市场的需要,并很难与其他的跨国企业进行竞争。对中国公司而言,仅在家里喊国际化是软弱无力的,中国的企业只有走向国际,经受风雨的考验,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
政治是经济的延续,国家形象的提升最终是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综合的结果,在和平时期,中国的企业便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只有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跨国公司进行面对面的厮杀,才可能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全面的提升。
勇为开路先锋
1947年,英国这个处于没落时期的帝国的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迫不得已地对美国国务卿说:“作为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现在必须在建立新秩序方面承担领导责任。”由此,美国发起了战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在20世纪余下的岁月里,美国进入蒸蒸日上的轨道。
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庞大甚至过剩的生产能力,巨大的资源需求,当今的中国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有极大的相似性,中国完全有能力与海湾国家一道,从其大量的过剩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推进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正如基辛格所言,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秩序的形成过程中,“马歇尔计划”兼顾了正在崛起的美国的责任及其自身利益,而现在的中国也正面临着和美国一样的处境。
中国继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后,又将成为资本输出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境外投资空前增长,五年累计投资总量超过2159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加6.14倍。(《环球时报》2011年6月2日)但这仅仅是开始,中国进军世界的步伐必然加大。
据财经网消息,2011年3月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在全国政协会议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正在加速,预计“十二五”期间海外投资能实现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增长幅度。
中国最早的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时候,那只能用艰难来形容,个人是对外投资的主体,没有规模效应,企业走出去主要靠单打独斗,缺乏国家的支撑。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华为是行动比较早的。为了让合作伙伴认可华为的实力,首先需要让别人认可中国的实力,扫除他们对中国的成见。一个强大的祖国才是华为海外拓展最有力的保障。
华为在安排接待合作伙伴时也颇费周章,他们一般安排合作伙伴从香港入境,香港作为第一站,是想充分用香港的繁华,其后会进入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跃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后会安排到北京,最后从上海离境。一圈下来,所到之处都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这样可以增强中国人在谈判桌上的底气。
在华为之前,中国人早已经走向世界,他们先靠着自己的勤劳勇敢争取生存的权利,不断融入当地社会,然后中国人将中国的廉价产品贩卖到国外,积累着原始的财富,而这些让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声音较为微弱。法国电视5台曾播放了一部名为《凡尔登战壕里的中国人》的纪录片,里面讲道,一战期间,14万中国人以“参战华工”的身份来到法国,战后有3000人左右定居法国。没有返国的华工来到塞纳河左岸,离巴士底广场百来米的里昂火车站,从而形成了巴黎第一个华人聚居区。
巴黎3区的市长街、庙街,过去曾是犹太人的天下,但随着温州人和青田人的加入,中国的首饰、皮具、服装、旅游纪念品等纷纷进入,形成众多的批发零售店。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人以家庭团聚、继承遗产和旅游探亲等方式来到巴黎,将11区变成了“华人服装一条街”,将12区的圣·马丁街变成了“华人童装批发街”。
巴黎的华人社区成为中国纺织品在法国乃至欧洲销售的主力军。有消息称,法国市场70%的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生意由华人控制,取代了曾经犹太人的地位。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开始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这其中信贷支持是最重要的。这保证了吉利对沃尔沃,四川汉龙对澳大利亚Sundance等公平的国际并购。
在海外投资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资源性的企业占据大头,国企是主力军,投资主要发生在非洲等比较贫困的地区。截至2009年底,我国境外投资主要是金融业(占18.7%)和采矿业(占16.5%),制造业只占5.5%。这说明获取资源和能源供应是我国境外投资的首要目的。这与世界总格局相反,2006年至2008年跨境投资总额中,采矿业占12.9%,制造业则占23.5%,是前者的1.8倍。
我国境外投资的主体是国企,2009年境外投资总存量中,来自国企的占69.2%,而私企只占1%。同时,来自央企和中央单位的占80.2%,来自地方的占19.8%。这种模式显然必须转变,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成为海外并购的重要力量。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充当中间商的角色上,将中国产品推广到全世界,更重要的是融入当地社会,成为重要的投资者。无论前面的道路有多么的凶险,都不能阻挡中国进军海外的步伐。海外大规模投资机会已经完全成熟,海外将成为中国人纵横驰骋的战场。
“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支持性政策,进一步加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可以实现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增长幅度,“十二五”也将成为大规模海外投资的重要时期。中国数十年后记录这一时期的财富神话时,在外勇敢开拓的创业者绝对会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