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7800000016

第16章 陈寅恪与现代性(6)

有谁能像陈梦家那样,不论以什么样的机缘触及任何领域,都能结出第一流的学术果实。他是新月派诗人,二十岁就出版《梦家诗集》;大学本科学的是法律,但更喜欢古文字和古史研究,闻一多、容庚是他的老师。1944年赴美,在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但经过三年的穷搜苦索,最后编成一巨册英文稿《美国收藏中国青铜器全集》。回国后还拟增补欧洲和加拿大的部分,以出版规模更大的《中国铜器综录》。

他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调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尚书通论》、《西周铜器断代》、《殷墟卜辞综述》是他的代表作。70万字的《殷墟卜辞综述》,如同一气呵成,写得清通而优美,即使对甲骨文少有所知的门外汉也会读得津津有味。考古所平素与陈梦家先生稔熟的徐苹芳先生告诉我,陈是个绝顶的学问天才,他主张几个课题轮流做,不赞成死抠住一个课题不放。

但1957年那个“不平常的春天”,他和许多最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一样,被强行施以“加冕礼”。可是当他以戴罪之身下放到甘肃协助地方博物馆工作的时候,接触到大量出土汉简,于是又开始了简牍学的研究。《武威汉简》一书,就是经他一手整理而成。后来自己又撰写了30多万字的《汉简缀述》。但十年浩劫的灾难过程,他没有全部走完。1966年9月3日,他用自己的手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55岁。此前的几天,他的出身名门的妻子(燕京大学神学院院长赵紫宸的女儿)——翻译过艾略特的《荒原》、研究英美文学的专家、北京大学英语系赵萝蕤教授,被“剃发易服”关在家中。而他自己,自裁的当天,受批判时有人用秽物浇淋到了他的头上、身上。他留下的遗言是:“士可杀,不可辱。”

徐苹芳先生说,陈梦家走后,赵萝蕤先生长时间精神不稳定。他们没有子女。待到这位美国文学教授事隔多少年之后,再次重游旧地、访问芝加哥美术博物馆时,她竟看到了她的已故亲人与凯莱合编的《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她禁不住泪如雨下。我看过一篇赵写陈的回忆文章,其中说:“他身体好,不知疲倦,每天能工作差不多10小时到12小时。他肩上曾长过一个脂肪瘤,有几个拔掉了龋齿留下的空隙没有填补上。但是他终于把瘤子割除了,牙也修配好。在这两件事办完后,我笑对他说,现在你是个完人了。”文章还说:“我睡觉去了,他才开始工作。有时醒过来,午夜已过,还能从门缝里看到一条蛋黄色的灯光,还能听到滴答、滴答——他搁笔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房间才完全黑了。”

可是写文章的人再也无法看到“蛋黄色的灯光”后面的那个“完人”的身影了。连写文章的人也在1998年离开了我们。而且他们的居所,北京美术馆后身儿弓弦胡同2号,那是不折不扣的名人故居,也被推土机铲平了。

好在《陈梦家著作集》,中华书局已经出版。除了《殷墟卜辞综述》等专学大著述,《梦家诗集》、《梦甲室存文》是很好读的。《梦家诗集》的第一首诗是《一朵野花》,《梦甲室存文》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不开花的春天》。《诗集》前有他20岁的一张照片,1932年赠给赵萝蕤的,英俊、潇洒、蕴藉得像一个害羞的王子。他的英姿像他的诗一样美,他的风度像他的学问一样好。

(2010年12月16日首发于作者博客)

悲剧天才张荫麟

他的早逝,执著学问、沥血著述(写文章经常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固是因由,更主要是爱情的悲剧吞没了他。凡是了解近代浪漫精神的人,都知道求爱与求真、殉情与殉道有同等的价值。

张荫麟是个悲剧天才,他死的时候只有37岁。如果说陈梦家的古文字研究与古史写作,浸透着诗人的激情与诗笔,张荫麟则是视感情、生命、神采和直观的认知,是历史写作的必要条件。他太喜欢完美了。他要把每一篇、每一行、每一个词语都写得安稳。他的代表作《中国史纲》,虽是一部未完成的通史,却可以让他在名家辈出的20世纪史学领域独树一帜。他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不假注释,却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历,无一事无出处。史学和艺术的结合是张荫麟史学的特点。

贺麟是比他高三个年级的清华同学,贺在高等科,张荫麟在中等科。但青年时期贺麟就对这位同学钦服有加。古文、古诗、白话,贺认为张都比自己写得好。而张的“忘形迹无拘束”,指斥人非,毫不客气,贺麟体会尤深。一次讨论问题,由于意见不合,张荫麟怒拍桌子,恰好拍在一个钉子上,造成手破流血。贺麟曾担心他们的友谊因此会受到损害。但1926年贺麟准备留美,张荫麟写了一首极诚恳深永的五古为之送行:

人生散与聚,有若风前絮。

三载共晨昧,此乐胡能再。

世途各奔迈,远别何足悔。

志合神相依,岂必聆謦欬。

折柳歌阳关,古人徒吁慨。

而我犹随俗,赠言不厌剀。

毋为姁姁态,坚毅恒其德。

君质是沉潜,立身期刚克。

温良益威重,可与履圣域。

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

审问思辨行,四者虑缺一。

愧缀陈腐语,不足壮行色。

诗写得渊雅高古,仿佛出自古人手笔。当时张荫麟才20岁。他17岁考入清华,1929年去斯坦福大学深造,研究哲学,虽然他的志业始终在史学。1933年回国,任教清华,担任哲学和历史两系的课程。直到抗战开始后高校南迁,又在西南联大任教。

梁任公曾因受到他的批评而称赞他的天才。熊十力也因他史、哲“兼治而赅备”而赞誉之。他的学问文章还得到了国民政府高层的注意,委员长蒋也想一睹风采,曾在重庆约见过他。据说他对国民党的宣传工作提了一些意见。大约是两不相契的缘故,不久他又回到大学的教学岗位。

他是广东东莞人,很早就恋着做家庭教师时教过的一位伦小姐(名慧珠),苦苦追求而无结果。单恋的痛苦,已经对身体有一定摧残。他留美回来,事情始有所好转。但伦小姐体弱多病,直到1935年才结婚。婚后两人不经常在一起,清华南迁时女方回住广东母亲家里。不料这时,独居昆明的张荫麟,与一位十年来一直倾慕他的年轻女学生,发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情不能禁地把恋爱经过向好友贺麟作了倾诉。贺麟说:“我知道他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我也知道他们两人间已有十年以上的友谊,他们之发生爱情是毫不足怪、异常自然的事。同时,凡是了解近代浪漫精神的人,都知道求爱与求真,殉情与殉道有同等的价值。”(贺麟《我所认识的荫麟》,《张荫麟先生文集》,台湾大学出版社1984年初版,页43)因此他从心里给予“了解之同情”。

可是这个当口儿,张荫麟却写信叫暂住广州的妻子携儿女来到了昆明,同来的还有伦女的母亲和姨侄女。突然膨胀的家庭于是变成了一座待燃的火药桶,夫妻间开始了有声和无声的家庭战争。冯友兰的太太住在楼上,常下来劝解。不久伦女怒而携家人重返广东。令张荫麟迷狂的恋爱对象随后也飘然离去,并事实上从此断绝往来。遭受双重打击的荫麟,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毅然决然地放弃西南联大的教职,应聘到了地点在遵义的浙江大学。这是1940年农历七月底发生的事情。第二年十月二十四日,他就在偏远的遵义遽然而逝了,人间岁月只存留37个春秋。

听到噩耗的人无不为之惋惜。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朱自清、吴晗等学界名宿,都写了诗文悼念。陈寅恪的诗,题作《挽张荫麟二首》。

其一

流辈论才未或先,著书曾用牍三千。

共谈学术惊河汉,与叙交情忘岁年。

自序汪中疑太激,丛编劳格定能传。

孤舟南海风涛夜,回忆当时倍惘然。

其二

大贾便便腹满腴,可怜腰细是吾徒。

九儒列等真邻丐,五斗支粮更殒躯。

世变早知原尔尔,国危安用较区区。

闻君绝笔犹关此,怀古伤今并一吁。

(陈著《诗集》,三联版,页34—35)

陈和张的学术见解有很大差别,故第一首有“共谈学术惊河汉”句,但寅恪先生赞赏其才华,认为“流辈”很少有超过他的。第二首主要是对张荫麟逝世之前不幸遭际的惋叹。

钱锺书先生的挽诗以《伤张荫麟》为题,首句云:“清晨起读报,失声惊子死。”诗中又有句:“夙昔矜气隆,齐名心勿喜”,“忽焉今闻耗,增我哀时涕。气类惜惺惺,量才抑末矣。子学综以博,出入玄与史”。盖张、钱在清华,以才高齐名,惺惺相惜,传为佳话。

钱锺书先生的挽诗,对张荫麟的才学充满了惋叹和赞许。诗的最后结句为:“乍死名乃讹,荫蔓订鱼豕。”原来1942年10月26日的上海《申报》,在报道张荫麟逝世的消息时,把张荫麟写成了“张蔓麟”,故钱诗因以及之。明年,即2011年,就是这位天才的史学家、百不一遇的悲剧天才逝世70周年了,谨以此稿聊表对我所倾慕的前贤的怀思。我给历届研究生开书目,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永远是第一位的必读书。

(2010年12月24日首发于作者博客)

思想是学术的灵魂

当今的中国,有学者,有专家,有教授,但缺少思想家。即便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不一定都有思想。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著作,但称得上有思想的著作很少。我虽然不能说现在是无声的中国,但我敢说,是缺少思想的中国。

就学术而言,思想是无比珍贵的。可以说,思想是学术的灵魂。我并不完全赞同主要靠国家课题的集体方式来推展学术。在文化部一个有关课题的会上,我的学长谭霈生先生提出,个人的著述才能出思想,大量的群体著述反而不容易出思想。我认为他提出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因为集体著述往往是思想的妥协,而不是思想的创生。当然,我并不反对一些重大课题由国家立项、动员群体来完成,因为有些课题个人是没有力量完成的。比如多卷本的通史和断代史著作,比如艺术方面的大典和通典,个人无论如何完成不了,只能通过国家课题的方式,聚集各方专家集思广益来完成。但我敢说,在学术史上,真正有思想的著述应该是个人著述。

费孝通先生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但在我看来,比这一切更重要的,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个独立的思想者,一个不断进行思考的思想者。他从未停止过他的思想。他的人类学研究是有思想的,包括他与马林诺斯基的师承和学术渊源,以及早年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和后来的《小城镇,大问题》等,每一部著作,都是思想家的著作。即使是1957年他不幸的遭遇,也没有禁锢住他的思想。

我想着重说的是,在他的晚年,他还提出了许多对当今中国非常有价值的思想。

第一是文化自觉的思想。这个思想是他在晚年提出来的,是他的独创。按费老的解释,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它的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增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文化自觉还包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位置的能力,和其他文化一起,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秩序,以形成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文化自觉对个人而言,需要具有文化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晚年的费老是不断进行学术反思的。他主持的几次人类学高层研讨班,都以学术反思作为题目。文化自觉这个概念,也是在学术反思中不期而然地提出来的。费老认为,文化自觉这四个字,恰好表达了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试图回答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想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这样生活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结果?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就是文化自觉的基本义涵。

这个思想对当今中国而言,对每个中国人而言,特别是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价值格外深远。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处于文化不自觉的状态。四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了历史上不曾见过的动乱时期。对这样的时期,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但我们至少可以说,那是一个文化不自觉的时期。今天,那样的时期已成为过去,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文化自觉的时期呢?我看还不敢这样说。起码在文化自省和文化反思方面,我们距离文化自觉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费老提出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是“美美与共”的思想。简单说,就是费老提出的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愿意称它为“四句教”。顾廷龙先生给中国文化研究所题写的宋代大思想家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横渠四句教”,展现的是宋儒的最高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是指学问、人格应该追求的天地境界,也就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为生民立命”,这是一种民本为源为根的思想。“为往圣继绝学”是指学问与思想的传承。最后是一个普世性的关怀,要“为万世开太平”。费老的四句话,也可以说是切合今天的“四句教”。

“各美其美”,指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系统都有自己的美点。这个美不只是审美意义上的美,同时也是人性、民族文化、文明的优长点,是真、善、美的价值综合。第二句话“美人之美”,更其重要。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系统,看到自己的美点,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是自然的,也是比较容易的;能够看到并且能够欣赏他人之美,也就是古人说的“异量之美”,则比较困难,因此就更加难得。只美自己之美,看不到他人之美,这是狭隘的文化偏执。人们的思维惯性,习惯于用己之长去量人之短,国家、民族、文化、文明,都是如此。即使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也容易犯以己之长量人之短的毛病,只知自己美,看不到他人之美。因此,费老提示我们,在各美其美的同时,还要美人之美。

第三句,“美美与共”。我之美,你之美,他之美,大家融合在一起,众美交融,而不是互相冲突。最后一句,“天下大同”。学术界有朋友提出,最好不用“天下大同”,因为哪里会有天下大同呢,所以建议用“和而不同”代替“天下大同”。不过在我看来,还是用“天下大同”好。“天下大同”是一种期待,是思想往深远处的投射。“和而不同”是对“众美”相处状态的概括,是期望在一个大的框架内,大家彼此能够和平相处。这固然好,但是这个思想作为四句教,还应该往前延伸,不应静止。“天下大同”作为人类的理想,尽管遥遥无期,但它是人类文明融合演化的最高点,这与横渠四句教的“为万世开太平”,有相似而不必相同的信仰期许。

费老的“美美与共”的思想,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特别是在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文明冲突论”之后提出来的,这个思想有格外重要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一个回应。

同类推荐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2012地球悬念

    2012地球悬念

    中国第一部洞察世界知名预言真意求解人类命运之书。每一次末日论来临之际,总是人类最脆弱之时。2012年12月21日,日益逼近,关于该期末日论狂潮,是新的热点。2012越来越近。从今天开始,从每一件事开始,从每一个人开始,我们真的可以忽视那些可能发生的巨变吗?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你可知道我从未放下你

    王俊凯你可知道我从未放下你

    ”既然要放弃,为什么做不到,我很爱你,可是你却毫不在乎。“—boy沐允”沐允,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可是却不知道如何表达。“—boy王俊凯”当决定放弃他的时候,为什么我的心那么疼,但又越爱越深。“—boy岚琪”请你不要离开我的身边,我想要和你在一起”—boy王源“千玺,我走了,或许我们还能见面,希望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你可以快乐。”-boy若曦“若曦为什么你不给我那么一点点希望,让我可以挽留你。”-boy千玺
  • 捉鬼兵王

    捉鬼兵王

    一个山村少年为了出人头地学习捉鬼技法却为此走上了鬼途走上了盗墓和杀魔的征途一本失传一万年的捉鬼天书引出了一段悲壮的传奇盗墓,捉鬼,斩魔,步步为王一个捉鬼兵王终将走上神的王座
  • 天机变之问鼎天地

    天机变之问鼎天地

    一面神秘的古镜经过风沙的掩埋重见天日,却突然带着一位柔弱的考古学家(主人公:仲风)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这里有逆世的仙人,恐怖的魔王,面对这突来的世界,为踏归途,化战仙,那就战!。。
  • 斩魂online

    斩魂online

    欢迎来到《斩魂online》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不,它并不只是游戏,也是第二个世界。
  • 我的美丽小月历

    我的美丽小月历

    一本书说透女性生理秘密的健康月历,不让你错过每一天的美丽良机!12大排毒攻略,40个美颜秘技,30个不衰老小窍门,按图索骥,自备自查。应对生理期偏头疼、失眠、痘痘、牙痛、便秘、水肿、经期综合征。妙解护肤、丰胸、避孕、补肾、卵巢保养的每日法则!本书是秦文敏大夫综合以往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切身体会,提供给如今时尚女性的养生宝典。它以月历的形式,从每一天的小细节开始,详细介绍了一个月经周期中每一天的注意事项和保养方法,应对生理期偏头疼、失眠、痘痘、皮肤敏感、牙痛、压力、便秘、水肿、妇科疾病、经前困乏、经前期综合征,护肤、丰胸、减肥、祛湿排毒、卵巢保养、补充磁性激素、避孕、补肾、疏通肠道、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让你经期“Hold住”法则等。现代都市女性时刻面临各种压力,当这些压力海啸般漫过身体时,留下了不仅有疲惫的心灵,还有备受摧残身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让自己的身体深刻保持健康。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计算机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计算机

    本书主要介绍计算机的构造、原理、应用等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础知识。
  • 好学生守则

    好学生守则

    月泉高中里面一群热血叛逆的少年,在好学生的判定中与这所学校的命运息息相关,最终他们会怎么选择?
  • 樱花的落下,时间的停止

    樱花的落下,时间的停止

    那一年,她九岁,他十岁,他偷偷的暗恋了她十年。终于,他表白了,她会接受吗?还是会说“你我只适合做兄妹?”
  • 美国不开心

    美国不开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单极,美国在偷着乐;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元化,美国开始板着脸;基地反恐,越反越恐,美国开始人心惶惶;大国崛起,世界宪兵不再主宰一切,美国开始阴脸;华尔街风暴,次贷危机,美国终于不开心了……一向以世界宪兵、老大自居的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渐渐下降,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人人心惶惶,惟恐自己从此一蹶不振。令美国人闷飞不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当别的国家暗自高兴时,美国开始不开心了!
  • 千语之缘

    千语之缘

    自编朝代小说,所以有些地方和现代差不多,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