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你可能没有把鼻子当作极富表现力的部位,但它确实能够交流很多信息。例如,当一个人的鼻孔鼓起时,说明马上会有一场战斗发生。因为鼻孔变宽是身体吸入更多氧气的方式,这就预示着他在准备一场对抗。
紧皱的鼻子通常表示厌恶(从轻微的不满到极度厌恶),似乎说明这个人闻到了一种特别糟糕的气味。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鼻子紧皱意味着他对外部事物的反感,但也有可能表示他正在沉思,且并不满意自己的某个想法。
嘴巴
嘴巴是唯一一个既能通过语言的方式、也能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的身体部位。众所周知,人体发出的语言信息可能并没有反映出这个人真实的想法或感受。然而,嘴巴所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却相当可靠,几乎不会误导你。例如,我们很容易看出真笑、因紧张而笑和假笑之间的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嘴巴在不说话的时候所传达的含义吧!
各种笑容
笑分为很多种。对于真诚的笑,最常见的三种是微笑、轻笑和大笑。
微笑时,人们的双唇呈紧闭状态,主要是在熟悉的环境和比较满意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的一闪而过的笑容。
人们在轻笑时,上门牙会暴露出来,通常还会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这种笑常作为朋友、家人和颇有好感的同事或生意伙伴之间的问候。
大笑往往在大家都非常高兴的时候才会出现。人们在大笑时,上下门牙都会暴露出来,且通常不会产生眼神交流,因为人们的头部基本上处于后仰状态。
然而,笑并不是全部象征着美好与善意。几十年前,伯明翰大学心理学系伊万·格兰特(EwanGrant)教授提出了关于表情的一个专业术语——“长方形微笑”。
“长方形微笑”常见于人们认为出于礼貌,不得不强迫自己挤出笑容的情况下。由此可见,“长方形微笑”并不是伴随着轻松快乐的心情而表现出的真笑。
当人们发出“长方形微笑”时,嘴唇会从上下牙齿处拉开,形成一个长方形。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真诚的微笑,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痛苦的表情。
会笑的眼睛
通过观察眼角的鱼尾纹,我们能够将真正的微笑(由法国内科医生纪尧姆·杜乡发明,故又称为“杜乡的微笑”)与假笑(中国人常说的“皮笑肉不笑”,又称为“非杜乡的微笑”)区分开来。
如果一个人具有“会笑的眼睛”,那么她的笑容看上去似乎是真诚的。不管是“杜乡的微笑”,还是“非杜乡的微笑”,她的嘴角都会上扬,但是,真心微笑时眼角出现的鱼尾纹几乎是无法伪装出来的。
噘嘴和噘唇
噘嘴是下唇故意突出的一个动作,它可以表示多种情绪,比如伤心、失望或沮丧等。
人们在逗趣或者认真的时候都可以噘嘴,但一般偏向于表示不满和生气之间的过渡反应。
还能让人联想到幼稚,所以要谨慎使用。当看到一个噘嘴的动作时,很多人容易变得烦躁。
噘唇一般表示一个人很生气。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噘嘴姿势被认为是“噘唇”:一种是,当人们克制怒气时,上下嘴唇相互挤压在一起;另一种是,嘴唇从各个方向挤压在一起,使得嘴巴看起来很小,充满张力。不管是哪种姿势,都表示这个人正试图抑制自己的愤怒或尝试着避免被他人评论。
舔嘴唇或咬嘴唇
通常,舔嘴唇被视为一种富有挑逗意味的性信号。如果你正和一个男人调情,而他做出了舔嘴唇的动作,那么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说明他想亲吻你。
当然,舔嘴唇并不只是表示性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感觉嘴巴很干,也会通过舔拭而使嘴巴湿润。
当一个人咬自己的嘴唇时,通常表示他很焦虑、不舒服、沮丧或者尴尬。除此之外,咬嘴唇还表示一个人很迷茫。
尽管咬嘴唇被视为一种心神不定(有时为幼稚)的表现,但很多人都有咬嘴唇的习惯,并且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一行为。
下巴
虽然下巴看起来像是反应比较迟钝的脸部部位,但却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颚肌紧缩表示“被抑制的”愤怒;咬紧牙关说明即使一个人感到愤恨或恼怒,也正在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后者的嘴巴处于紧闭状态,但这种思想活动通过收紧或弯曲的上颚肌能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突出下巴意味着反抗,比如小孩子在不想理会父母的建议时,通常会突出自己的下巴。
微表情
保罗·艾克曼(PaulEkman)是一位著名的非语言行为研究人员,他撰写了许多关于脸部表情的著作。在早期作品中,艾克曼主要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
触发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脸部如何将情绪信号传达给他人;
我们如何学会区分人们的各种反应;
我们能否真正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自从这些作品发表之后,很多研究团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其中最有趣的是对微表情的研究。
通常,控制别人的人(比如扑克牌玩家、谈判者或骗子)都能够有意识地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意图,至少表面上,他们做得很好(参见“扑克脸”)。
扑克脸
扑克脸一般指那些没有表情的脸。扑克脸不会显露任何感情,包括开心的、不开心的或中立的。成功的扑克牌玩家通常能非常熟练地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尤其是脸部表情,从而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
你会经常看到他们戴着墨镜,以减少自己的眼神泄露情绪的可能性。有时,他们还会发出假表情信号或故作姿态,试图误导其他玩家。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构成犯罪。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显示对立的表情或保持扑克脸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如果一个人并非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图,那么大多数表情都会在脸上停留至少几秒钟的时间,并能够被人察觉。在本章中,你将学到的“微表情”(一种停留时间极短的脸部表情),基本上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微表情”常见于一个人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的时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快速开始和停止一段视频,用来记录和研究人们在交谈或者询问时出现的各种微表情。如果你只是想训练自己意识到而不是深入了解这些微表情,就不需要一台电脑来监测它们了。
在我们研究人的脸部表情时,若想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含义,就一定不要忽视那些一闪而过的最简单的情绪变化,这或许比某个人主动表现出来的情绪更为重要。
脸部表情和手语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已经了解:脸部表情能够支持、改变或反驳一个人通过语言传达出的信息。那么,你是否知道在手语中,脸部表情同样也很重要呢?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判断他人用双手传达出的信息真实与否。例如,一个人用手语告诉众人“爷爷生病了”,比划的意思很清晰,但脸上无任何表情。如果此时有人用手语反问:“爷爷真的生病了吗?”你会发现,用来表达意思的手势并没有改变,只是脸部表情发生了变化,一幅想要得到答案的迫切样子。也就是说,如果提问的人不相信爷爷真的生病了,那么她除了使用相同的手势之外,还会配合一个表示疑问的脸部表情。因此,不管他人是用语言还是手语和你交流,你都应该注意对方表现出的姿态簇,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各种脸部表情的含义,但你还需要把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结合起来。
在人们进行交流时,很多人会用到自己的双手和手臂,甚至肩膀(将其视为手臂的延伸),那么,腿和脚如何参与到身体语言的表达呢?比如,他们是如何站立和行走的?在下一章,我们将带你观察身体的其他部位是如何交流信息的。
当脸部表情说谎的时候
脸部是一个双重系统,既能刻意地表现表情,也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脸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的情况下自发地产生表情。脸部最能揭露人们真实感受(不一定是他们想传达出来的情感)的部位有眼睛、眉毛和嘴巴。
眨眼频率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舒适程度。眨眼的速率越快,越能说明这个人在撒谎、犹豫或不舒服。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别的,所以要尽量掌握每个人正常的眨眼频率。
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对方在说到“如何”、“何时”、“为什么”以及“哪里”等词语时,眉毛隔多久挑起一次。这在判断一个人的真诚度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
在他人倾听你讲话时,你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嘴唇和嘴巴的细微动作。如果嘴巴抽动、绷紧或者起皱,就意味着她在向你暗示,她不同意你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