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给孩子生命,孩子就理所当然得听自己的话,父母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不管孩子的意愿。
其实这种做法毫无道理。按照马斯洛理论,人有五大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父母和孩子是彼此独立的个体,需求自然不尽相同。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首先就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更遑论满足他们的需求了。父母的兴趣未必是,孩子的兴趣;父母的理想未必会成为孩子的理想,父母一厢情愿最后可能造成的只是孩子的负担。实际上,父母与孩子所处年代不同,如果把自己当年的理想强加于孩子,相当于把孩子从现实生活“移植”到历史的阴影里,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这样的行为本身也父母是自私的。
很多父母把孩子上了多少个兴趣班,能否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作为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准。然而,成功并无统一标准,只要一生真正快乐,人生即为圆满。
一位父母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画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她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画家,高薪请老师进行辅导,给孩子报兴趣班,甚至逼孩子将所有课余时间都用于绘画。其实,这又是何苦呢?当一个画家的母亲会比自己拼搏成为一个画家更有价值吗?
谁说一个人年过四十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只要自己有心,就能创造条件,理想完全可能实现。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放在孩子的身上,他就一定能够实现吗?
父母要做的是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而不是剥夺孩子自由选择理想的权利。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处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父母不能强加干涉。父母所要做的,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给孩子以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他的未来。父母应与孩子建立一种轻松和谐的关系,父母创造一个宽容民主的家庭环境,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
只要孩子能“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的最好”,就已经是对父母最大的褒奖。进入牛津、剑桥的人毕竟是少数。孩子能适应社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发展成有益于社会的人,就是人生的成功。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