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14300000006

第6章

个案十:

我的爸爸妈妈都不管我,我也不需要什么理想,我知道他们也对我不抱什么希望了。

口述者:姚姚,17岁。

我2岁时就跟着姥姥一起生活了,跟妈妈离婚后不久,爸爸就又结婚了,而且,他很快就又有了一个女儿,所以,爸爸很少来看我,我也根本不喜欢他来看我。

妈妈是个眼科医生,她非常非常的忙,常常要出国或到别的城市去做手术,自从我住在姥姥家以后,她最多一个月给我打一次电话,有时半年都不来看我一次。

我5岁的时候姥爷去世了,姥姥经常抱着我哭,说就剩下我跟她相依为命了,我姥姥姥爷都是普通人,他们的退休工资不多,但姥姥对我是有求必应,特别溺爱。

妈妈每个月都会寄生活费来,但姥姥都去银行给我存起来,姥姥常常说,她活着她就会照顾我,可等她死了,恐怕我的爸爸妈妈都不怎么会管我,所以,她要给我攒点钱,让我将来的生活有着落。

姥姥的话曾经让我特别伤心,觉得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会照顾他们,而我的爸爸妈妈对我怎么就这么冷漠,可姥姥唠叨的多了,我也就有些麻木了,心想无所谓,反正他们不照顾我,将来我长大了,他们老了,也别指望我去孝敬他们。

我在姥姥家特别受宠,我姨家,舅舅家的孩子来了,什么事儿都得先让着我,这是我姥姥定的规矩,要不就不让他们来。

姥姥特舍得给我花钱,好吃的,好穿的,只要我喜欢,她借钱都要给我买,就是为了让我高兴。

我不喜欢做数学作业,她就找邻居的大哥哥帮我做,每天上学放学都是她骑着三轮车送我接我,后来,她有些骑不动了,就每天带着我去挤公共汽车,我的家长会都是姥姥去参加,老师一表扬我她就高兴,给我做好吃的奖励我,老师一说我的缺点,她就不高兴,说老师就知道挑孩子的毛病。

我知道姥姥特偏向我,可我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谁叫我就她这么一个亲人呢。

我妈偶尔的来看我一次,我根本就不搭理她,我有什么话都跟姥姥说,让姥姥替我向她转达,无非就是要钱啊,买东西啊这样的事儿。

我知道我妈妈不缺钱,她穿的戴的全是名牌,她从来都不照顾我,给我花钱还不是应该的。

我有时候也是故意的,让她给我买最新款的手机,名牌运动鞋,她说她没时间去买,但是,可以给我钱让我自己去买,我拿到她的钱就一半给姥姥,让她给我存起来,一半自己留着花,我经常请我们班的女生去KTV唱歌,全都由我来买单,那些平时有些瞧不上我的女生,也都挺巴结我的,希望我也邀请她们去玩儿。

有一次,我和同学在KTV玩儿,没想到碰上了爸爸,原来是他后来生的女儿过生日,他请了一帮亲戚朋友来KTV开PARTY,我和爸爸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了,在这种场合碰到,我和他都感觉有些尴尬,看到他的女儿娇滴滴的依偎在他身边,我觉得爸爸的笑容是那么的虚伪和做作,他要跟我打招呼,我只是用眼角瞟了他一下,根本不想理他。

结果,他回去以后就给我妈打电话,说我怎么那么没有礼貌,还是一个中学生就穿得那么性感,在KTV那种地方玩到深夜还不回家。

我不知道我妈是怎么回答他的,但是,很快,我妈就把电话打到了我姥姥这里,我姥姥说,“这孩子他爸一天都没照顾过,他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再者说,许他给他的女儿在KTV办什么生日PARTY,就不许我们姚姚去那儿玩一趟了,你让他少废话”。

那天,妈妈跟姥姥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可姥姥什么都没跟我说,还直说我妈事儿多,说我妈没主意,还像以前一样,我爸一说什么她就当真。

上了初中以后,功课开始越来越难了,我的成绩也一天不如一天,妈妈有时候来电话问我的考试成绩,我说考的不好,她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进门就把我训了一顿儿,说我是自毁前程,没有远大抱负。

我当时就跟她说,我本来就没啥前程,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自毁,至于远大抱负,那更是过于渺茫的东西,我根本想都不想。

听我这么说,妈妈很生气,她对我大吼大叫说,“那你总不能成一个废物吧,你为什么不想像妈妈这样,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有那么多人需要你,自己也能够养活自己”。

我对她说,“我用不着自己养活自己,我有我姥姥呢,我姥姥早就说了,只要她活着,她就养着我,再者说了,我小的时候你们都不管我,大了就更不用你们操心了”。

我的话也许让妈妈挺伤心,从那以后她基本上不再过问我的事了,平常也很少来看我,我乐得自在逍遥,姥姥宠我,什么事都依着我,我的学习成绩一再下降,老师把姥姥找去谈话,姥姥反而劝老师别那么较真儿,说我挺可怜的,爹妈都顾不上管,能考个什么样就什么样吧。

中考的时候我的成绩特别差,最后,只好进了一所职业高中读计算机专业,我们这所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因为成绩不行,被家长送到这里来的,因此,大家也不怎么学习,男女生都热衷于谈恋爱,我也很快跟一个男生好上了。

我知道姥姥虽然事事依着我,可是她毕竟是老人家,脑筋很传统,因此,我只是偷偷儿的跟那个男生来往,没敢让姥姥知道。

不久,我跟那个男生突破了身体的界限,虽然,刚开始我还挺害怕,但想想父母对我的态度,我就有一种无所谓的感觉,好像越伤害自己的身体,心里面就越痛快。

我的胆子开始越来越大,有时候晚上很晚才回家,姥姥年纪大了,经常睡的很早,我晚上回来的时候也不跟她打招呼,轻手轻脚的溜进自己的卧室,早晨起来姥姥通常会一大早就到我的房间里来叫我,见我乖乖的睡在床上,姥姥常常会把热好的牛奶给我端到床头来,在姥姥的眼里只要我能吃能喝她就高兴的不得了。

职高的第二学期,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例假没有按时来,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跟男孩在一起就会怀孕,所以,也没有很在乎,直到有一天我发起了高烧,并且,肚子疼的受不了了,我才告诉姥姥,让她送我去医院,结果,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我是宫外孕,必须马上做手术,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姥姥吓得一直在哭,打电话妈妈还在成都,根本赶不回来,让我父亲来,他却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说我不归他抚养,他没有这个权利,最后,还是舅舅赶来替我妈签了字,我才被推进手术室,这时我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了。

等我妈妈从外地赶回来,我已经出院在家休养了,妈妈一进家门就跟姥姥吵了起来,说都是因为姥姥太宠我,对我放任自流,才让我堕落至此,让她也很没有面子。

那天,我把自己的房门关的紧紧的,任凭妈妈怎么敲门,我都不开,我不想见到她,虽然,我很想找个温柔的怀抱大哭一场,但我知道妈妈的怀抱不属于我,她也从来没有对我温柔过,现在又出了让她觉得很丢面子的事儿,见了面儿,她不打我一顿儿,恐怕已经是很客气了。

自从出了这事儿以后,姥姥开始让我妈带我走,她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使了,再带着我实在太累了。

刚开始妈妈也答应带我回她那儿,可是,我跟妈妈的感情早已淡漠,生活习惯也不太一样,加上她对我一直很不满意,处处用命令式的语言训斥我,我跟妈妈的矛盾越积越深,已经到了可以几个月相互不说一句话的地步。

这种不开心的日子让我非常的压抑,我发现妈妈的情绪也非常不稳定,经常在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就哭了起来,有时候晚上也无法入睡,只能靠安眠药来维持几个小时的睡眠,因为,她自己还要上手术台。

我的恶劣情绪,发展到最后,也开始无法入睡,对一切都没兴趣,并且,总想着一死了之,自从我出了那件事以后,我就几乎跟别的同学没有了来往,强烈的自卑感让我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敌意,我的朋友也都离我而去,对于学校的课我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在职高管的不是太严,只要考试时能过就发毕业证。

有一天,我无意发现了妈妈的床头柜上放着一瓶安眠药,有一种想要解脱的冲动让我抓起那只瓶子,把所有的安眠药都用可乐喝了下去。

据说是来我们家做清洁的阿姨在打开门以后,发现我躺在地板上昏迷不醒,她先给我妈打了电话,结果我妈没接,她又给我姥姥打了电话,后来,姥姥赶来以后,又叫了120急救车,把我送到医院抢救。

在医院抢救了一天一夜,我总算醒了过来,从医院回家以后,妈妈头一次心平气和的对我说,要带我去看看心理医生,我说,“不去,我没有精神病”。

我妈说,“姚姚,还是去看看吧,前几天妈妈去看过心理医生了,医生给我的诊断是轻度的抑郁症,我跟医生谈了你的情况,医生建议我一定要带你去看一下,他说抑郁症是相互影响的,你的这次轻生行为有可能就是心理抑郁所导致的,妈妈现在已经在开始服药了,我情绪也感到好些了,所以,我希望带你也去看看”。

果然不出医生的所料,在心理医生给我做了一连串的心理测试和诊断后,我被宣布处于重度的抑郁状态,必须赶紧服药和做一系列的心理疏导。

就这样我去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开始每个星期去见一次心理医生,刚开始我的情绪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后来,医生建议我去姥姥家住一段时间,给妈妈空间让她去做心理上的康复。

正好我在妈妈那儿住了还不到半年就出了后来的事情,让姥姥也极为的不放心,就这样我又回到了姥姥身边,开始了跟姥姥在一起的日子。

也许是因为在妈妈家的确是很压抑,我跟妈妈经常处于情绪对立之中,我跟妈妈两个人都属于不善于表达,不喜欢沟通的内向性格,所以,我们俩几乎是格格不入,在这种压抑的家庭气氛中得上抑郁症,我想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情。

我想我又去跟姥姥一起生活,对我妈妈来说也如释重负,她又可以开始没白没黑的加班,不分节假日的出差,把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了。

在单位妈妈年年都是标兵,在患者眼里,妈妈就是救命恩人,而对我来说,妈妈仅仅是生了我的那个女人,当她对我说,早已对我不抱什么希望了的时候,我都想对她和我爸说,既然生了我,为什么不善待我,总想把我象一件行李一样随便搁在不碍他们事儿的地方,爸爸有权利追求他自己的幸福,妈妈也有权利追求她事业上的辉煌,那我的权利在哪儿?要不是姥姥收留我,我可能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这样的我还能够有希望吗?

于秀感言:

在单亲家庭中,像姚姚这样处境的孩子,还真是为数不少,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父亲、母亲均已再婚,并且,为父母的再婚家庭所拒之门外的,有的是父母双方有一方再婚,而另一方因为工作或生活的不方便,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的,还有一种跟老人的观念有关,就像姚姚的姥姥,她总觉得女儿工作忙,照顾不好孩子,而她自己正好又很孤独,因此,她对姚姚是大包大揽,女儿想接回去,她都不放手,表面上看是老人帮了女儿的忙,可实际上跟着老人长大的孩子,常常存在很多问题,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

尤其是孩子在2~3岁的时候,正是跟父母形成情感依赖的关键时期,如果让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就跟随老人一起生活,脱离了与父母的朝夕相处,很容易在孩子的感情链上形成断层,造成孩子的情感上的不满足感,导致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发育不良。

孩子在6岁之前跟父母建立的感情依赖,是足可以维持他一生的,如果欠缺了这个时期的感情系统的支持,大多数孩子会终生无法再跟父母建立良好的感情依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因为小的时候,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等大了以后来到父母身边,他们会“认生”,甚至跟父母无法拥有正常的情感交流,父母也跟他们无法建立亲密的关系。

有的孩子会在这样的不融洽的关系中痛苦终生,有的索性干脆放弃与父母走近的可能,情感上的不满足感常常会让有这种经历的孩子,做出叛逆的选择,因此,父母常常会发现,家里那个最不听话的孩子,最能惹麻烦的孩子,正是那个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

所以,在我看来,不管做父母的有如何的难处,都不应该把孩子往老人那儿一放,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要知道孩子是正在成长的事物,他不仅需要来自父母,家人的感情的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更为直接与负责任的管理者。

老人带孩子的确可以给你们带来一些方便与压力的减轻,但是,你要知道,老人在教育孩子的观念,行为与习惯上,都有一些很难适应现在孩子教育的一些东西,尤其是有些老人在情感上对孩子有一种“隔辈亲”的感情,如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老人更会有一种强烈的补偿感,并因此会在对孩子的照顾与教育上缺乏理智的行为。

譬如女孩姚姚的姥姥,正是她对外孙女的溺爱与纵容,才让这个女孩养成了任性与我行我素的性格,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照,也让这个女孩养成了非常自我的行为习惯,她早恋,早孕,甚至后来的自杀行为,都充分显示了她做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却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承受力,她不尊重母亲,跟母亲格格不入的相处,也充分体现了她因为从小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生活,造成的心理与情感的不满足。

包括她后来患上抑郁症,一方面是因为受了母亲的影响,一方面却是因为她从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与母亲沟通,跟母亲的感情淡漠导致她封闭自己,也压抑了自己的感情需求,妈妈在她的心里已经淡化为“那个生了她的女人”。

这样的孩子,因为从小就经历了跟父母感情隔绝的生活,她的心灵是扭曲的,不负责任的父亲与同样不够负责任的母亲,造成了她情感上的巨大空洞,所以,她会在刚进入高中就陷入早恋,并且,敢于尝试两性之爱,导致未成年怀孕的后果,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在平常的生活中欠缺这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一方面却是因为她在感情上的渴求。

一个长年与老人做伴的女孩,在体会不到父母的爱的时候,容易把这种感情的获得放在了异性身上,在我对单亲家庭的采访中,单亲孩子的早恋的比例,常常要超过双亲家庭的孩子,而在国外,未婚的早孕少女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而未成年的单身妈妈也通常是由单亲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

因此,一个孩子的长大不仅仅是需要食物和照顾,他在更大程度上还需要情感的支持,而这种情感的来源首先是孩子的父母,其次才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以及其他家人。

如果你是一个单亲妈妈或单亲父亲,我建议你无论多难也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有利于你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孩子跟你建立完整的情感以及亲密关系。

也许,有的单亲妈妈或单亲爸爸会说,我的孩子现在还小,啥也不懂,我把他放在老人那儿抚养,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再抱回来。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除非以你现在的处境,孩子跟你在一起是无法生存的,否则,你都应该尽量让孩子跟你在一起成长,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要求是天然的,是他在妈妈的腹中就已经会感受的,如果你觉得他还小,就不理会他的感情要求,这样的孩子即便长大成人,心理和精神状态也可能是不健康的。

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在很久以前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组身患重症的婴儿放在一起,一组婴儿由专业的护士照顾,每天为他们进食,饮水,以及治疗,另一组婴儿由他们的父母来照顾,每天除了为他们进食,饮水,治疗之外,还不断的俯在他们身边说“甜言蜜语”,告诉婴儿爸爸妈妈有多爱他们,父母还会不断的爱抚他们的身体,经常的抚摸他们,结果,一个月过去,由专业护士照料的重症婴儿大多已夭折,而由父母照顾的重症婴儿,有的出现了奇迹,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

这个实验证明了,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衣食温饱的问题,他需要感情的慰藉,需要情感交流的对象,老人照顾他们也许是无微不至,但那种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却是他们无法替代的。

这也就是很多老人抚养长大的孩子,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常常存在缺陷的原因。

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在老人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会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由于老人常常会比较放任孩子,有时候由于气力不足,难以担负起监管孩子的全部责任。

在我对单亲家庭的调查中,由老人单独抚养长大的孩子,男孩抽烟,打架,早恋,染上网瘾的比例,均比双亲家庭要高,女孩早恋,成绩下降,辍学的比例,也均比双亲家庭的女孩高。

在我的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单亲的父母把孩子托给老人,还源于老人的大包大揽,对于老人来说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善意,有的是怕孩子影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有的是为了让离异的儿女尽早的解决个人问题,也有的是怕孩子跟着没有完整家庭的单亲父母受苦,尽管老人把孩子揽过来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初衷几乎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减轻自己子女的负担。

但这样做在我看来会造成两种不好的后果,一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得不到保障,老人的文化、素质都有限,对孩子又容易有过于补偿心理,因此会导致孩子的成长出问题。另一种却是让孩子的父母放弃自己的责任,对孩子产生“卸包袱”的感觉,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的责任,像女孩姚姚的妈妈就是这样,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母亲家,有时候半年才来看孩子一眼,虽然,工作忙是毫无瑕疵的借口,但是,她的这种不重视自己做母亲的责任的做法,却给女儿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这里我非常赞同美国家庭的一些做法,美国是一个离婚率相当高的国家,单亲家庭也比比皆是,但美国老人对他们儿女的单亲家庭是这样做的,在必要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譬如在儿女外出找工作时,帮他们暂时照顾一下孩子,在儿女有了新的婚姻选择时,他们一定会提醒儿女要把孩子带入新的家庭,而不是主动将孩子揽入他们的怀中。

在美国老人看来,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婚姻可以随时开始与结束,而孩子一旦来到父母的身边,他的成长就应该是父母责无旁贷的职责。他们不可能越俎代庖,去替代孩子的父母抚养他们长大。

所以,对于中国的单亲母亲或父亲来说,尽管把孩子推给老人,看上去是一个让你在短期内解脱压力与责任的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这实为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也许一个人带着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艰辛和困难,但是,你要知道,孩子会懂得跟你分享,会体会到你的艰辛,有一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正是因为孩子从小懂得你带他长大的不易,他会更加的懂事,成熟,知道为你分担。

这样的孩子将成为你感情的支持,你们之间会因为从来没有分离过而建立亲密的关系,这对你们拥有和谐的家庭气氛,愉快的相处,都是特别有帮助的。

对于单亲家庭来说,还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健康的长大成人更让人感到幸福与欣慰的事情。

于秀支招:

对于不少的中国的单亲家庭来说,有时候那些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出面抚养第三代的老人也有一些难言的苦衷,譬如有的老人的儿女再婚以后,再婚家庭不接受他们的子女,或对他们子女有虐待行为,不得不把子女寄养在老人这里,有的老人的儿女离婚后,没有了居住的地方或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靠老人的资助生存,也有一些老人因为孤独寂寞,而情愿把第三代留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这些情况也许是客观的,但我们都不可忽视一个主体,那就是那些单亲孩子们的身心要求。

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那么,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孩子的利益,如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孩子只能在老人身边生活,那么我想提如下几条建议:

1.请不要过于溺爱,放纵孩子的行为,对孩子进行理智的爱护,给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替孩子的父母行使管理职责,而不是让他吃饱喝足就尽到责任了。

2.尽量克制自己的补偿心理,对孩子有一些明确的要求,多倾听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

3.要求孩子的父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跟孩子保持联系,时刻的关注孩子,最好,每天能通一次电话,隔几天就探望孩子一次,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责任,这一点需要老人督促自己的儿女和掌握适当的机会。

4.告诉孩子他之所以会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真实原因,让孩子懂得理解他的父母难言的苦衷,或祖父母带他的艰辛,让孩子从小学会体谅别人的难处。

5.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儿,抱怨或指责孩子已经离异的父母,这一方面没有什么意义,一方面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他建立与父母的感情依赖形成很大障碍。

6.如果孩子的父母已经再婚,请尽量让他们把孩子带入自己再婚的家庭,让孩子学会融入这个家庭,千万不要去指责孩子的父母再婚的家庭,这会让孩子对父母的再婚形成严重的抵触心理,让他拒绝接受这个新的家庭环境,从而很难融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7.发现孩子有不良的习惯要尽快,坚决的矫正,一方面让孩子的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一方面也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切不可因为心疼孩子而放任自流,许多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一些小的不良习惯而引发的。

8.老人的特点是爱静不爱动,而孩子的特点却恰恰是爱动不爱静,因此,要培养孩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多带孩子与大自然亲近,多跟孩子探讨一些积极而正面的美好事物,让孩子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原则上我建议单亲的爸爸或妈妈都应该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哪怕辛苦一些,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既便于你跟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也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非常有利,譬如你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个性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及时的去帮助孩子修正,避免孩子发生更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真的没有能力或不具备适合孩子生活的现实条件,我建议你首先对尝试做一个单亲妈妈或单亲爸爸的选择要三思而后行,因为生活是现实而残酷的,在这种时候你不可以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也许你认为结束婚姻你就可以得到解脱,你要想到你的孩子,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他的未来会怎样,这是一个更让人揪心的问题。

其次,如果你真的只能把孩子推给老人,那请你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即便你的父母有能力替你抚养孩子,你也不要把全部的抚养教育的责任全推给老人,即使你物质上能够承担的有限,那么,你也应该多给你的孩子一些精神与情感上的抚慰,要知道孩子在经历了父母的分离以后,心灵上都会有一些阴影的存在,而如果是年龄稍大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就将变得更加无助与脆弱。

在这种时候他需要来自父母双方的情感抚慰和心灵的陪伴,也许做为夫妻,你和另一半的配偶关系已经结束了,但做为孩子的亲生父母,你们都无法卸下那份对孩子的责任。

所以,不论你是单亲妈妈还是单亲爸爸,你们都应该多关照、问候你们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安置在老人那里就可以撒手不管了。

你可以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但你一定不要疏于跟你的孩子联系,现在的交流工具如此发达,座机、手机、电子邮件、QQ聊天甚至是个人的博客空间,只要你想跟你的孩子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你就完全可以采用任何的方法去跟孩子做情感的交流。

这种情感的交流对你和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你们之间的一种维系,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2.尽管老人替你带孩子,让你省了很多心,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你不可就此放弃,隔辈抚养的老人常常会因为宠爱孩子,而不讲原则,这需要你多跟老人沟通,多跟老人交流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影响老人对孩子采取更智慧的教育方法。

3.如果你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假期或周末请尽量抽出时间去看望孩子,这样一方面减轻一下老人的负担,一方面可以跟孩子增进情感交流,多跟孩子谈谈心,多倾听一些孩子的心里话,让孩子有机会释放他的情感。

你要知道,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他再好,那种情感交流也不如亲生父母跟孩子的感情,这是一种天然的本能的情感要求,需要做父母的去满足自己的孩子。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单亲的孩子,突然就变得非常叛逆或不可理喻,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其情感压抑得不到满足的缘故。

4.老人对孩子的抚养大多是温饱型的,让孩子吃饱穿暖,别磕着碰着,就算基本不错的了,所以,做为孩子的父母,你不能仅仅于满足让孩子处于温饱当中,孩子的成长需要榜样,需要有梦想的点燃,所以你可以不在孩子身边,但不要忘了,把那只挽着孩子去寻找梦想的手递给孩子,你要不断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时时刻刻在精神上激励你的孩子,并且,为孩子做一个积极上进的榜样。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少年时代就是在外祖父、母的抚养下渡过的。虽然,他的妈妈远嫁印度尼西亚,不在他的身边,但奥巴马的母亲却一直在不断地关注着儿子的成长,经常地给他写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信,不断地给正在读小学的奥巴马寄去各种书籍,鼓励儿子涉猎历史,广泛阅读。受妈妈的影响,奥巴马从小就喜欢政治,喜欢公共事务,这为他成年以后成为政治领袖奠定了基础。

奥巴马读中学时,他的妈妈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回到了美国,来到了儿子身边,在儿子成长的关键时刻,她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了奥巴马非常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做为一位单亲母亲,她完全有理由也有条件把孩子托付给她的父母。奥巴马一直与外祖父、母相处得很好,他甚至已经习惯了跟两位老人生活在一起,但在奥巴马的母亲看来,孩子的成长是她不可逃避的责任,她不能以任何借口来放弃对孩子的抚育。

尽管在回到美国以后,奥巴马的母亲为了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又去大学求学,拿硕士学位,生活非常艰难,但即便是这样,她也坚持要跟孩子在一起,直到奥巴马读大学时离开了她。

这时的奥巴马已经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善良而且富于爱心的年轻人。他在进入大学以后,也曾一度消沉,又是他的妈妈,用严肃而犀利的语言,指出奥巴马因为缺乏人生目标,而导致的丧失奋斗的欲望的问题。在母亲的不断督促与警醒之下,奥巴马开始醒悟,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人生路,究竟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一个刚刚懂事就在为自己的肤色和种族归属问题烦恼的孩子,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年轻的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长不可谓不坎坷,这其中他最感激的便是他的妈妈,这位坚强而智慧的单亲妈妈,最遗憾的也是他的母亲因为罹患癌症,没有看到儿子的成功便已离开了人世。

在奥巴马的回忆录里,充满了他对外祖父、外祖母以及母亲的回忆,是他们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用心的呵护与教育,成就了他人生的美满与成功。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又一次给了我们信心,那就是只要教育引导得当,单亲家庭的孩子照样可以成功。

个案十一:我恨父亲,希望这辈子也不再见到他。

口述者:张者 19岁

从小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爸爸妈妈的吵闹,爸爸是派出所的民警,工作非常忙,经常半夜才回来,有时甚至几天几夜才回家,妈妈总怀疑他是在外边有外遇才经常夜不归宿的,所以,他们俩个只要一碰面就会吵得不可开交,实在过不下去了,我上小学时爸爸搬出去住了,从此就再也没回来过。妈妈告诉我,她跟爸爸离婚了,以后,就她一个人带着我过,她让我就当爸爸死了,别再想着爸爸了。

爸爸的单位离我们学校不远,过去我放了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经常会到爸爸的单位玩儿。爸爸妈妈离婚以后,妈妈不允许我再到派出所去找爸爸,尤其是爸爸后来跟他单位的一个同事结婚以后,妈妈在家里歇斯底里的哭了整整一天。很快,妈妈给我转了学,把原来的房子卖了,我们转到了另一个区里住了。

自从爸爸再婚以后,妈妈就不许我跟他有任何联系,每天吃饭的时候她就对我说,“你爸爸是天底下最没有良心的男人,他早就在外边有人了,否则,他也不会刚一离婚就又结婚了,这样的男人不配做你的父亲,品质太坏了,你千万不要再理他。”

刚开始妈妈的话我还有些听不进去,觉得爸爸也不像她说的那样坏,可时间一长,妈妈总是这样说,加上爸爸的确也没有再关心过我们,我开始对爸爸也有些厌恶起来。

妈妈自从离婚以后,身体就一直不太好,三天两头住院。我上初一的时候,妈妈得了乳腺癌,虽然属于发现的比较早,及时地动了手术,但本来就体质虚弱的妈妈,身体真的就不行了,班也上不了了,只好办了病退手续,等于提前退休了。

妈妈病了以后,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一下子就差了很多,平时全靠舅舅、姨妈帮我们,虽然生活还过得去,可我的自尊心却挺受不了的。

我在想,这一切都是因为爸爸的离开造成的,要是他能对妈妈好点儿,别总跟她吵架,妈妈也不至于一下子就得了癌症,我们家也不至于成为亲戚救助的对象。每每想起这些,我就从心里开始恨我的父亲,觉得他是一个特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对我和妈妈都挺不负责任的。

妈妈住院的时候,爸爸倒是派他的同事来给我们送了一点儿钱,这时我和妈妈才知道,他现在当所长了,分了挺大的房子,有了专车,又生了一个小女儿,生活得挺幸福的,爸爸的同事话还没说完,妈妈的脸色就变了,她拒绝了爸爸的钱。等爸爸的同事走了以后,妈妈哭得很伤心,妈妈哭了,我也哭了。我觉得妈妈又可怜又可恨,觉得妈妈真的很无能,留不住爸爸的心,把我们一个好好的家给拆散了。

妈妈出院回家以后,我也变得沉默起来,每天放学回来,我就进自己房间,除了吃饭跟妈妈坐在一个桌上,平时我从不愿意主动跟她说话。妈妈开始生我的气,骂我跟我爸一样是个没良心的东西。我学习成绩不好,她很着急,可是,她从来不跟我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个劲儿地抱怨,说都是我爸不好,把我扔给她带,让她这么辛苦,经常一生气就嚷嚷让我去找我爸,反正我长得像我爸,性格也像我爸,学习不好也像我爸。她说,她看见我就想起我爸,就特别心烦,让她心情特别不好,所以,她总也高兴不起来,这对她的身体是特别不利的。

妈妈的话有时特别伤我的自尊心。她不高兴的时候,家里的气氛就特别的压抑。有时候,我照照镜子,发现自己还真的长得很像我爸,我从心里开始恨自己,为什么我要长得像他?让妈妈看见就很不开心。有时候我坐在那儿看会儿电视,妈妈在另一个房间看见我,就冲我喊,“别那个姿势坐着,你爸就爱那样坐着。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吃饭的时候,我刚拿起筷子,妈妈又喊起来,“别像你爸似的那样拿筷子,太难看了。”

刚开始妈妈这样说我,我还勉强忍受,再后来,我实在受不了她的数落,我开始反驳她,“我就爱这个样儿,你怎么着吧?”

每当这时妈妈就开始掉眼泪,说我的脾气怎么跟我爸一模一样,倔得让人无法忍受。

这就是我的青春期,我的整个的青春期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渡过的,后来,我都想要把我的爸爸妈妈全杀掉,然后,我也去死,这样是不是大家就都解脱了。

妈妈的病基本稳定了以后,家里的亲戚开始张罗着给她介绍男朋友,想让她再婚,生活上好有个照应,对此我也完全同意,我觉得妈妈是很需要一个男人来帮帮她。

可人家给介绍了不少,都让妈妈给轰走了,妈妈的看法就是,男人都是骗子,没一个好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饿死,也不要再嫁人了。

妈妈对男人的看法和对婚姻的恐惧,也再一次地刺激了我,让我真的特别特别恨我父亲。我觉得就是因为妈妈碰上爸爸这样一个太坏太坏的男人,才让她对所有的男人失去了信任,对所有的美好的事物都不再有兴趣了。

初中毕业考高中时,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好去读了一所职业高中。这时我开始住校,离开了妈妈的身边我有重获自由的感觉,开始在网吧彻夜不归,有时跟同学在一起玩儿,我周末都不回家,妈妈打电话我也不接。为此,我和妈妈的关系也闹得挺紧张,直到有一天我在网吧里跟几个人打架被送进了派出所。

那天晚上正好是我爸在值班,父子俩在那种地方相见,真的是非常尴尬,妈妈听说我被派出所带走了,也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她和爸爸一见面就又吵上了,互相指责对方,说我学坏了都是对方的责任,这时候我突然再也无法忍受了,当着很多人的面儿,我就冲他们喊:“你们有什么资格来教育我?你们只是生了我,你们什么时候尽过教育的责任?你们根本不配做我的父母!”

我相信爸爸那时一定非常震惊,他定定地看了我一眼,沉默地走了出去,只有妈妈留在那儿不停地哭,哭。

因为打架我被拘留了15天,出来以后,学校也把我给开除了,我也没有心思再去上学,想找个工作干,可现在的工作特别的累,也挣不到什么钱,我开始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闷了就玩玩电脑,剩下的时间就整天睡觉。

妈妈还是整天的唠叨,可我已经懒得理她了,我爸倒是给我发了几次短信,说他对不起我,让我受伤害了,想找我谈谈。我理都没理他,我心想你早干吗去了,我现在已经长成这样了,想起我来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心肠挺硬的,好像谁都无法让我感动。我又想也许我爸就是这样的人,从小我就没看他笑过,离开我们的时候他头都没有再回一下,可见他的心肠是够硬的。

没事的时候,我也琢磨自己的生活,我19岁了,学没上完,工作也找不到好的,靠我妈妈的退休金过日子,我的前途在哪儿我看不到,将来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我妈说我成天在混日子,可不就是这么一天天的混吗,我还能怎么样呢?

可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离婚,爸爸不离开我们,也许,我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我会成长得更正常一些,更顺利一些。想到这里,我就不由得非常的恨父亲,我希望这辈子也不要再看见他,我怕我一时冲动会做出极端的事来。

于秀感言:

在采访完19岁的大男孩张者以后,我跟张者的母亲曾有过一次长谈,这位还不到50岁,都已经形容枯槁,满头白发的单亲母亲,一再地哭诉,她已经被唯一的儿子折磨得无路可走,几次想要轻生。

当我问她当年跟张者的父亲离婚时她是多大年纪时,她迟疑了一下告诉我,说她当时只有33岁。

我问她为什么当初那么年轻,不考虑再嫁一次呢?她反应颇为激烈地睁大了眼睛对我说,“就这一个男人就把我给害惨了,我怎么可能再去找第二个呢?”

从表面上看,张者母子的遭遇足以让人同情,破碎的婚姻,无依无靠的家庭,成长得非常痛苦的孩子,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你会发现,这其中的有些苦酒又何尝不是张者的母亲自己酿成的呢。

从她对张者父亲的种种仇视行为来看,离婚并不是她所心甘情愿的。因此,在这个男人离开了她们之后,她把所有的不满与怨恨,都释放在了她跟儿子的生活中,小张者从小就生活在母亲对父亲的咒骂中,这让他在懵懂之中就种下了对父亲的恨。

内心积聚的强烈的负面情绪,让张者母亲的心理不断地扭曲,心理的变态又导致她行为上的障碍,正在成长中的张者,在这样的母亲身边,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于是,行为叛逆,学习成绩糟糕,沉默寡言,性格抑郁,经常走极端,成了这一类孩子的统一特征。

而对于张者来说,尤其让他无法释怀的,是母亲总拿他与他的父亲做比较。本来,张者就十分憎恨自己的父亲,可偏偏母亲总是在不断地暗示他,他和他的父亲很像,他处处都似乎是他父亲的再版,他的长相,他的行为习惯,甚至包括他的性格,这让张者从心里感到绝望。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母亲对父亲的那份怨恨,那份仇视,在这种无法解脱的情感处境中,张者所能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于是,他上网成瘾,在网吧聚众斗殴,整天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他把这一切都归罪于他的父亲,甚至有了想把父亲杀掉的念头。

多么可怕呵!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母亲,这样的父亲,你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孩子,从单纯幼小的样子,长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愤怒的青年。

从1999年开始接触和研究中国人的婚姻家庭以来,我接触了大量的离异家庭,这其中一直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许多离异家庭的女性,迟迟走不出婚姻失败的阴影,如果这位女性又是一位单亲母亲,那她身边的孩子的成长常常就充满了无奈与辛酸。

如果生活顺利还好一些,单亲家庭最怕的是贫、病,收入下降。如果一旦遇上这些问题,很多单亲母亲都会把这一切归罪于那位离开她们的男人,于是,孩子成了唯一的听众,夫妻间的恩怨,婚姻中的冲突成了孩子每天躲也躲不过的“功课”,有的妈妈会反复不停地对孩子“控诉”那些陈年往事。

如果孩子小,还不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他常常会被母亲的情绪所控制,爱母亲所爱,恨母亲所恨。如果这种仇恨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孩子的心里扎了根,通常它会越扎越深,直到孩子长大成人。

因此,在仇恨中长大的孩子,你还指望他具备宽容与自我解脱的能力吗?

前不久,在上海杀害了六名警察的北京青年杨佳被判处了死刑。来自单亲家庭的杨佳从小对父亲就有一种莫名的憎恨,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父亲在离开他和他母亲以后,很少回去探望他们,并且也很少尽抚养责任。一方面却是因为杨佳在长大成人以后,求学求职均比较失败,在年届30岁还一事无成,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生活的他,把自己生活境遇的艰难苦涩均归罪于当初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

据杨佳在案件审理期间交待,他在上海作案时给自己做了几个规定,第一,决不伤害女警察,因为他认为女警察大多数都是母亲。第二,不伤害年轻的警察。所以,在被杨佳杀害的六名警察中,最年轻的也是四十左右的“老民警”。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残忍的凶犯杨佳目前已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分析他从一个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发展成为一名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罪犯的过程,却对我们的教育有着相当警醒的意义。

因为是母亲在非常艰难的生活中把自己抚养成人,杨佳一直对母亲心存宽容,这直接导致了他决不伤害女警察的心态。因为对父亲的憎恨,让他直接把施暴的对象锁定在了那些年纪偏大,年龄跟他的父亲相仿的老警察身上,这种选择已经非常清晰地坦露了杨佳的心理轨迹。他的母亲也许只尽到把孩子拉扯大的责任,却没有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杨佳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教育上的缺席,更是直接导致杨佳以这种方式结束短暂人生的根本原因。要说是悲剧,这当是杨佳的父亲母亲,他们整个家庭的人生悲剧。而对于那六位无辜被杀害的警察来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的他们,更有多少遗憾无法再一一诉说。

杨佳虽然已被严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产生“杨佳们”的土壤还在,是19岁的男孩张者,让我又一次想起了杨佳,类似的家庭环境和背景,相当接近的成长经历,让我不得不担忧,张者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于秀支招:

在和张者母亲的交流中,我曾经说张者的母亲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但对于这一点她坚决不认同,她说:“我怎么会是一个自私的人呢?我一个人再难也要带着儿子一起生活,再苦也要让孩子过得好,我要是自私当初离婚时我就不会要孩子。”

是呵,对于很多单亲母亲来说,她们常常认为能够主动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已经证明了她们的无私,当然,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却并没有让他得到好的成长,甚至给孩子一颗扭曲的心和畸形的人格,这一切只不过源于母亲的那并不理智的心态与行为。

在与许多单亲母亲的接触中我发现,她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经历了婚姻变故,家庭离散的挫败之后,不能用客观而理性的心态与行为来正确处理情绪,甚至很多年以后,她们提起往事,还忍不住满腔的愤怒,对离去的另一半的仇恨,淹没了她们对新的婚姻、新的生活的寻求。

而且,这种仇恨常常是以把孩子也牵扯其中的方式往下延续,这种单亲母亲大多都过得很不幸福,甚至抑郁成疾,在这样的母亲身边长大的孩子,常常也会出现各种身心疾病,性格孤僻,易怒乖张,甚至出现各种极端行为。

我们常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出现了变故,不管是哪一方的责任,终究需要双方都来承担。因此,那种把责任都推给对方,认为自己很无辜,始终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面对生活的选择,应该说是非常不明智的。

尤其当你还是一位母亲,身边有正在成长的孩子的情况下,你更应该以理智而坚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变故,用自尊而自信的心态来引导你的孩子。因为孩子还有孩子的人生,你不应该因你的生活变故而给孩子造成诸多不利于他健康成长的因素,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事情。

像张者的妈妈,她在离婚以后,把对张者父亲的不满与怨恨情绪,毫不加克制地渲泄给儿子张者,并且处处挑起孩子对父亲的反感,导致张者长大以后对父亲怀有强烈的不满,甚至敌视父亲。张者母亲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因为她自私的人格造成的,另一方面却源于她的无知与狭隘,这种不理性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她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败。19岁的男孩张者因没有继续接受学业教育,缺乏自立的能力,性格压抑,行为极端,一个本该充满了朝气,蓬勃向上的大男孩,却整天待在不见阳光的房间里,陷入自闭状态,这种结局谁看了都忍不住惋惜。

所以,对于离异家庭父母们来说,在孩子心灵中播种仇恨还不如种下宽恕,仇恨只会让孩子的人格畸形发展,而宽恕却会让人的心灵变得宽容、善良,向往美好的事物。

对于那些处在婚变家庭中的单亲父母们,我还有如下的建议:

1.你可以在离异后不必再去爱你的前妻或前夫,因为斯人已去,爱与不爱都是枉然。但你也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既然爱都已失去价值,恨与抱怨更加缺乏意义。你们各自走出了原来的生活,从情感上讲已是陌路人,何必再去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心生烦恼呢?

2.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身边,不管他是6岁还是16岁,提起你的前妻或前夫,都请温柔一点儿,客观一点儿,甚至美好一点儿。因为你们之间的婚姻虽然结束了,但她或他却仍然是你孩子的至亲,这将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从此以后,他们和孩子有无法割断的情缘,就请留一点儿美好的东西在孩子的心灵里,哪怕他或她真的曾经很可恶,但那也是过去的事了。让孩子纯真的心灵里对他离去的父亲或母亲多一点儿美好的记忆,这一点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特别的重要。

3.也许你真的是这段已经结束的婚姻中的无辜受害者,但生活在继续,受害者的身份不能帮你解决什么,一直沉缅于对过去的生活的追忆,或对婚姻变故的耿耿于怀,只会让你的情绪受挫,心情压抑,身体免疫疾机能下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女性癌症患者承认,发现恶疾袭来的时刻,正是她们的情绪因为婚姻失败而备受打击,迟迟无法走出低谷的时候。

所以,学会从已经结束的婚姻中抽身,充满自信与热情的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这当是你失婚后最智慧的选择。你的新生活越早地开始,你的坏情绪就会越早地结束,在这种时刻,如果你是一位单亲母亲,那你就不能过于自我,你可能处处要想到你的孩子,你的情绪、心态和行为习惯,将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4.如果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每天想起离开你的那一半,你便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我建议你尽快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你需要坚持做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这种时候你特别不适合把孩子带在身边。所以,你可以请你的父母或家人帮你照料,等你的情绪基本平稳,心态趋于正常,再把孩子接回身边。当然,这个时间一般不会太长,3至6个月,足以让你平静下来,如果你的愿望强烈的话。

5.如果你的孩子问起他的爸爸或妈妈到哪里去了的话,请尽量坦诚相告,告诉孩子,他的妈妈或爸爸经过考虑,已经不打算继续跟他们一起生活,他们在别处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你一定要在这种时候告诉孩子,不管他们在哪里,跟谁一起生活,他们都永远是爱他的爸爸、妈妈,他们会经常回来陪伴他们,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要知道,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大,他都会接受这样的回答,而如果你简单而粗暴地回答孩子,“你的爸爸已经不要我们了”,或“你妈妈已经跟别人一起生活了”,甚至有的妈妈会咬牙切齿地说,“你爸爸,他死了”。这样的话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让孩子生活在强烈的自卑与自责中,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好,才导致爸爸妈妈的不快乐与相互仇恨,或者,他们会认为是离开的爸爸或妈妈不再爱他了,这样的孩子常常会陷入自暴自弃中。

所以,有时候,你对待前夫或前妻的态度,对你的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恩怨虽只属于你们夫妻之间的,跟孩子并无太多关系。所以,你千万不要总当着孩子的面儿,指责对方,抱怨对方,甚至咒骂对方。尤其不可以总拿孩子来跟对方比较,并且责怪孩子处处像对方,孩子身上有着对方的血缘,必然会有些相像的地方,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既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对方的错。你屡屡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大动干戈,只能说明你的心态不正常,心理出了问题。你这样做无疑是给已处在单亲家庭中,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雪上加霜,这样的孩子会成长得很艰难、很畸形,最后,品尝这颗苦果的只能是你自己。

6.如果你选择了做一位单亲母亲,请你首先要学会坚强,用开阔的胸怀,理智的心态,成熟的行为来跟你的孩子一起成长。不管你跟孩子的父亲有何等的恩恩怨怨,你都应该收起自我的情绪,为了你的孩子,跟孩子的父亲搞好关系,切忌彼此像敌人一样仇视,那样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做为母亲,你可以要求父亲经常来探望与陪伴孩子,要父亲同样尽到抚养的责任。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教育的缺席,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据我的调查,在目前的中国的单亲家庭里,父亲很少尽抚育责任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

①孩子的母亲拒绝孩子的父亲来探望、陪伴孩子。

②孩子的父亲在国外或别的城市,无法经常来探望孩子。

③孩子的父亲没有经济能力或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他的抚育。

④认为孩子跟着母亲挺好,尽经济义务,但无暇去探望孩子。

⑤对孩子感情淡漠,责任感差,认为不需要去打扰孩子。

我认为对于这样的父亲,单亲母亲有责任也有权利申请法律的干预,要求父亲们承担起共同抚育与陪伴孩子的责任,并用一种法律的形式,将它固定下来。在国外,如果离婚后的父亲对子女不尽抚养和陪伴责任,是会被判入狱坐牢的。在中国,由于很多单亲母亲的法律意识淡薄,使她们常常只在情感上去谴责那些从来不对孩子尽抚养责任的父亲,却很少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个案十二:八岁的90后女儿每个周末都会到父亲家跟80“后妈”玩儿,再回来常常让70后的我不知所措。

口述者:金梅 38岁

孩子的父亲跟我离婚不久就又再婚了,娶了一个年轻、时髦的80后女孩,据说还是个报社记者,收入也不错,因为女儿还小就一直跟我一起生活。

孩子上小学以后,她父亲可能觉得孩子开始懂事了,也该尽点儿抚养义务了,所以,经常会到我这儿来看望她。可是,每次他的车刚在楼下停好,人还没上来,就听到有人给他打电话,我知道是他现在的妻子又在催他回去,看得出他也很为难。后来,他就让我考虑,让女儿周末到他那儿去,这样平时我来带,周末我可以休息一下,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去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开始还有点儿犹豫,我鼓励女儿去试试看,爸爸的新家是别墅,有自己的花园,我希望女儿在那儿玩得开心一点儿。

想到老公不必再经常到我这儿来,而是把孩子接过去待几天,前夫的新妻也挺痛快的。就这样,女儿开始每个周末到爸爸那儿去,周日下午再送回到我这儿来。

刚开始,我真是放松地过了几个周末,去逛了我喜欢的店,约了好朋友去爬山,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女儿开始有了变化。本来,她周末出门的衣服都是我给她找的,可现在每个周末的早晨她都要在衣橱前折腾好一会儿,自己搭配衣服和鞋子,直到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平时我要求她每天都冲澡,可从爸爸家回来以后,她说什么也要二~三天才洗一次澡,因为爸爸家的阿姨说要环保,节约水。

最让我不高兴的是,她开始不爱吃我做的饭,总想让我带她到外面吃,什么自助餐、日本菜,她如数家珍,说爸爸家就不做饭,都是在外面吃,说是阿姨说了这样节省时间,可以多上上网,看看碟。

不仅这样,对我女儿也开始挑剔起来,说我从来不化妆,也不懂得保养皮肤,身材太胖,从来不运动,一点儿不时尚。我知道她是处处拿我跟那位“阿姨”去比,可我的自尊心还是让我特别不能容忍她的这种对比,为此,我冲她发了一顿火,还打了她几下,没想到,周末再去她爸爸那儿,直到周一,女儿也没有回来。

打电话女儿也不接,她爸爸劝女儿也不听,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前夫家里请女儿回来。一进了他的家门先是吓了我一跳,偌大的房子竟乱得没有一个下脚的地儿,地上到处是报纸、书本、影碟,沙发上堆的全是衣服,三条狗在家里上蹿下跳,女儿正在地上跟它们打滚儿,头发乱蓬蓬的,像个野丫头,我本来想好了一定不对女儿发脾气,可看到女儿的这种没规矩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上前一把就把女儿给拽到了车上。

回家的路上女儿一直在哭,我质问她,为什么老师打电话来说,她已经连续几天没写作业了?女儿一边哭一边说,阿姨说了,那些作业很无聊,完全没有意义,全是在浪费时间,她只要脑子里懂了就行了,没必要一定按老师说的去做。

女儿还没说完,我就注意到她腿上穿的牛仔裤,一边破了一个大洞,我刚要问女儿,女儿就嚷上了,“这是阿姨帮我剪的,她说这是时尚,牛仔裤一定要有洞才酷。”

回到家里,我顾不得去“修理”女儿,抓起电话就给前夫打了过去,我相信他一定知道我会找他麻烦,他把电话转到了秘书台,家里的电话也一直在留言状态中。

我知道他们都在躲着我,我下定决心不再让女儿去他们那儿,可周末她父亲的汽车在楼下还没停稳,女儿就冲锋似地夺门而出,我拦都拦不住。

眼看着本来安静、胆怯、爱整洁的女儿,变得越来越泼辣,大大咧咧,随随便便,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着急。本来,女儿习惯放学回来以后先做完作业,再去干别的,可现在,女儿一回家,书包一扔就去开电脑,晚上看完动画片才匆匆忙忙地去写作业,为此我说过她很多次,可她说,阿姨说了,得先玩高兴了,再去学习,这样效率才高。

我喜欢整洁,东西哪儿拿了得再放哪儿去,女儿却喜欢乱丢东西,我一指责她,她就抱怨,在爸爸家就不用这样,阿姨说了,家里就是用来放松的地方,弄得到处都整整齐齐的,一丝不苟的,人在里面会很紧张,很别扭,没办法待下来。

我斥责女儿,“别老阿姨,阿姨的,她说的也不全是对的,像她那样,家里搞得像个狗窝,除了你爸,没人会受得了。”

女儿白了我一眼,委屈地说,“我就喜欢爸爸的狗窝,谁像你似的,老把家里弄得像医院似的,一股消毒水的味儿。”

自从女儿每个周末都被爸爸接走以后,我是越来越孤立,可女儿的状态似乎越来越好,她比原来开朗多了,就是跟我总是闹别扭。

每次从她爸那儿回来的前几天,总要跟我对着干,可慢慢地在我的高压政策下就会让我扳过来,可过完周末回来,她的别扭劲儿就又开始了,我又得重新往回扳,长此以往我可有些受不了。我开始以各种借口减少女儿去他父亲那儿的频率,为此,我给女儿报了周末的奥数班、外语班,可女儿只去上了两次课便坚决不再去了。她说,阿姨说了,“那都是骗钱的把戏,小学生把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记牢了就可以了,去浪费那时间干吗,有时间还不如多玩儿会儿呢。”

这一次我再也按捺不住地想去找女儿“崇拜”的阿姨评评理,门一打开,她正跟我女儿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我义正辞严地对她说:“请你不要干涉我女儿的学习,我给她报的班儿是为了她好,她现在还小,不懂学习的重要性,你别去影响我的女儿。”

我原来以为她会跟我吵架,没想到她很无辜地摇摇头说:“我没有想要影响她呵,是她自己不要去学的,不信你问问她。”说完她耸耸肩就上楼了。

我一直以为她不过是个年轻、不懂事的女孩,没想到她这么有城府,根本不接我的茬儿,让我站在门口进也不是,出也不是,特别的尴尬。

后来,我找前夫长谈了一次,我认为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女儿很危险,不知道要长成什么样子。前夫倒有些不以为然,他说,“我看女儿挺好的呵,每天都挺开心的,她还这么小,学习跟得上就可以了。”我跟他说,女儿好像特别爱听他现在的妻子的话,前夫笑了起来,“那是因为她们都是小女孩,有共同语言。再者说了,你有的时候也过于严肃,虽然你是一个好母亲,但孩子更喜欢跟好玩的人在一起,更喜欢听那些符合他们的想法的建议,这是很正常的。”

本来想让前夫支持我的想法,没想到却让他乘机把他老婆夸了一番,我心里很不舒服,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不欢而散。

前夫的妻子是个记者,经常出差,在她出差的时候,女儿周末去她爸爸家,通常待不了多长时间,可只要她这位“阿姨”一回来,女儿赖到星期天晚上还不想回来,为此我也有点儿嫉妒。我认为那个女孩是在故意让我跟她在我女儿面前争宠,我当然知道女儿为什么不喜欢我,虽然我是她的妈妈,就是因为我对女儿的要求太多,约束太多,甚至挑剔太多,才让我女儿宁肯愿意待在那个“阿姨”家里,也不喜欢回到我身边。对这种局面我已经越来越无措,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女儿从她爸家回来,又带回了新观点,她告诉我,那个阿姨跟她爸已经不打算要小孩了,因为小孩子太浪费时间了,她说阿姨告诉她,他们这叫“丁克家庭”。我正有点儿反感前夫的妻子怎么这么口无遮拦,我女儿才多大呵,就跟她说这些事,我女儿神秘地对我说:“妈妈,我也想好了,将来我长大了,也不会有小孩,我也要做一个‘丁克家庭’,这多好玩儿,阿姨说了,这是时尚。”

女儿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一边训斥她,让她别乱说,一边给前夫拨通了电话,我要让他提醒一下他的妻子,她有口无心也就罢了,不能让我女儿这么小就接触这些东西,她懂什么呀。

“丁克家庭”的事儿还未平息,有一天,女儿从她爸家回来又抱回一条小狗来,说是“阿姨”送给她的。我知道女儿喜欢小狗喜欢得不得了,更何况这条只有三个月大的小狗的确惹人怜爱。可是,我本身不喜欢小动物,一方面怕脏,一方面觉得实在没有时间打理,怕小狗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可女儿大包大揽,说狗的吃饭、洗澡问题全部由她来解决,不用我操心。看着女儿每天放学以后就是伺候这只小狗,又是带它遛弯,又是给它洗澡,忙得连跟我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我真的是有些着急。过去我们常说玩物丧志,我女儿这样下去连学习也给耽误了呀。有一天,我趁女儿不在家,便把小狗连同它的窝送给了来我们家打扫卫生的钟点工,女儿放学回来,发现小狗不见了,便跟我大吵大闹起来,连饭也不吃了,我怎么哄也不行,没办法我打电话叫来了她爸,她爸一看这局面,只好跟我商量先把女儿接到他那儿去,过几天等女儿的情绪好点儿,再送她回来。

可女儿这一走就再也不想回来了,她自己开始在网上找学校,想转学到离她爸住的近点儿的地方,我怎么劝她也不听。后来,我给她下了最后通牒,我说:“你是判给我的,抚养权在我这里,你必须跟我在一起生活。”

女儿哭了,在电话里冲我嚷嚷:“阿姨说了,我现在已经11岁了,我有权利决定我跟谁在一起生活,你不是一个好妈妈,我不喜欢你,我不要跟你在一起。”

说实在的,女儿的话也真的很伤害了我的自尊,我怀疑这一切都是前夫的妻子所搞的阴谋,可我又苦于没有证据,女儿现在就这么跟我僵持着,前夫让我跟女儿妥协一下,别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做为一个妈妈,尤其是单亲妈妈,我够不容易的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给一个孩子让步?

我现在非常后悔让孩子到她父亲家过周末这个选择,孩子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下,肯定会受到不同的影响。我希望我的女儿是个安静、顺从的女孩,不喜欢她过于有个性,但现在看来,事情正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那个“阿姨”——前夫的妻子,似乎比我更有影响力,这是我当初所没有料想到的。

于秀感言:

虽然这位单亲母亲金梅只是给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她前夫的妻子,但我已经从年龄和一些行为习惯上判断,这可能是位典型的80后“后妈”,难怪她的女儿会喜欢这位年轻的后妈了。她年轻、时尚,处处能够带动潮流,彰显自我,个性张扬,那更是不在话下,难得的是这位80后“后妈”,还具备足够的爱心与包容,与前夫的女儿能够水乳交融地玩到一块儿,把个小女孩笼络得团团转,也难怪金梅难受得连嫉妒心都有了。自己的女儿不愿意待在自己身边,跑去跟前夫的新妻难舍难分,相信这种情景对哪一位单亲母亲来说,都是需要时间来接受的事情。

实际上这其中,我倒不认为金梅前夫的妻子有什么错,这个女孩虽然年轻,但的确是个比较有爱心,懂道理的女人,做为一个曾遭无数诟病的后妈的角色,她做的有礼有节,张驰有度,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我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至于生活习惯,那是个人的选择,你不能说你喜欢整洁的就是好人,她喜欢随便的她就是坏人,所谓各家有各家的风格,仅此而已。

在对孩子的影响上,我很明显地看出,她是把前夫的女儿当成了朋友来对待,这也是金梅的女儿真正喜欢她的原因之一。也许,她在照顾孩子上还是不够有经验,但她懂得如何让孩子放松,如何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减压。她代表的是一种更天然、更无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够更轻松地成长。

而单亲母亲金梅,则犯了很多母亲都会有的毛病,处处要女儿服从,事事压制女儿,一切要按她的愿望去进行。孩子小的时候,不具备反抗能力的时候,她的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可孩子在长大,她在不停地寻求自我的空间和权利,当她自然流露的天性不断地受到处界力量的压制时,她便会很自然地要与之抗争。

孩子的自我要求会让妈妈很不情愿,表面上看似乎是受了“阿姨”的影响,实际上阿姨的存在只是给金梅女儿一个更为有利的支持,说到家还是金梅这位单亲妈妈自身的引导与管教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

本身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会比双亲家庭的孩子更不同一些,因为的确存在着一个环境的问题。金梅的女儿为什么会到了爸爸家就不想回妈妈家?这一方面是因为爸爸家可以自由地躺在地板上跟狗狗玩耍,任房间乱成什么样也不会有人喝斥她。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爸爸家她更能受到做为一个人的尊重,爸爸也好,阿姨也就是后妈也好,都待她像一个朋友,跟她平等对待,任她自由发挥,这一点对她的妈妈金梅来说,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在女儿面前,她就是权威,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家长。从孩子每天穿的衣服,到她必须去上的兴趣班,从她的头发到她每天必须吃的水果,按理说金梅这个妈妈当得尽职尽责,无微不至,可偏偏就遭到了孩子的抵触,其根本的原因实际上也很简单,那就是她的“管”过于刻板,过于强势,以至于让孩子变得反感。

生活中金梅这样的妈妈很多,尤其是单亲妈妈就更加的具备这样的特征,跟她们交流起来,她们常常会困惑地说,难道这样不好吗?我是因为爱孩子才这样做的呀,实际上从来没有人会怀疑她们对孩子的那份爱,关键是这份爱是不是真的是尊重了孩子的需要?

我从来不认为是金梅前夫的妻子有什么高招儿,让金梅的女儿特别喜欢她,也更不可能像金梅所想的那样,这其中存在什么“阴谋”。我看不出这位年轻的“后妈”在这里有什么需要用阴谋的必要,孩子喜欢她无非是因为她给了孩子更为宽松的环境,更加快乐的气氛,外加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金梅完全没有必要为女儿喜欢这位后妈而耿耿于怀,她要做的不是如何想办法“夺”回女儿,更多的应该是调整自己与女儿相处的方式与思路。

从责任感上来讲,我毫不怀疑金梅做为一个单亲母亲对女儿的那份责任心,但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如何去按她的身心要求去营造一个更加适合孩子的成长的氛围,有时更加考验着一位单亲母亲的智慧与水平。

我的身边有太多的责任感很强,却无法让孩子感到满意与喜欢的妈妈了,单亲妈妈中这种现象就更加的普遍。

相反,我倒觉得金梅很幸运,一位年轻的“后妈”在无意中,把她做为一个过于传统的妈妈所不具备的缺憾做了一些弥补,不管这位后妈现代也好,时尚也罢,她给金梅的女儿带来了个性,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与众不同。尽管这导致了金梅与女儿有了一些小小的冲突,可从根本上来看,一个孩子,有了基本上接近她天性的生活气氛,每个周末都可以玩儿得意兴阑珊,性格也在变得越来越开朗,这样的孩子即使是暂时的学习成绩下降,你也不必为她担心,因为有了好的个性和开朗的心态,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潜能也会不断地释放出来。

实际上,正是金梅与她女儿的那位80后“后妈”之间的差异,让我们看到了做为一位母亲,尤其是一位单亲母亲,想要成功地扮演好让孩子感到满意的妈妈,所需要的提升与学习。

在我对单亲家庭的调查中,曾经发现这样一个特征,大多数单亲家庭由母亲支撑,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会与母亲在一起,但在这些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中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与母亲相处得非常艰难,甚至很不融洽,这一点在大龄的孩子中间就更显得尤为突出。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孩子在小的时候,母亲因为忙于生计而疏于与他们有密切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在情感上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在青春期形成了叛逆、对抗的个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母亲的管理与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有的母亲过于专制与强势,有的母亲则过于纵容与溺爱,这都是引起母亲与孩子无法愉快相处的重要原因。

曾经有心理学家把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和双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放在一起对比,结果发现,如果抚养得当,引导有力,教育科学,两种不同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不具有天然的劣势,相反,由于过早地参与家庭事务,承担家庭责任,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会比双亲家庭的孩子更早地具备独立的意识,承担生活的能力,这使他们在个人成功方面更加具备一些优势。

但心理学家也发现,在这些看上去另人乐观的事实中,有一个绝对不可以忽视的前提,那就是这些具备成功素质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背后,常常有一位智慧而有力量的母亲。

这些研究更加证明了我的观点,那就是单亲母亲的智慧便是单亲孩子脚下成功的阶梯。所以,在你有勇气去选择成为一位单亲母亲时,一定要更加有勇气地去为成为一位睿智的单亲母亲而去学习与提高自己,去寻找更适合你的孩子的身心成长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执地坚守已经无法让孩子接受的教育方法。

一个好妈妈一定是一个善于把快乐还给孩子的妈妈,一个智慧的妈妈也一定是一个为自己的孩子寻求快乐的成长之路的妈妈。

于秀支招:

对于金梅这样的单亲妈妈,在我看来就是一位70后妈妈与90后孩子的故事,如果这位70后妈妈再是一位单亲,并且,需要经常和90后孩子的80后“后妈”过过招儿,这处境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且不说这70、80,包括90的三代人成长环境的完全不同,光是她们之间那复杂微妙的关系,就足够让人头大的,因此,对于金梅来说,想要让女儿接受自己,做一位孩子喜欢的单亲妈妈,她需要学习改变的地方还真不少。

在我对单亲家庭的调查采访中,这种70后单亲母亲在所有的单亲母亲中占据不小的比重,她们比较普遍的特点是受过一定的良好教育,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身边的孩子年龄较小,甚至有的还是幼儿,对于婚姻她们常常是更看重实质内容,对于单亲母亲的责任也常常是勇于承担,但由于生活阅历尚浅,缺乏对艰难处境的体验,她们通常会经历一系列挫折,包括与孩子相处的不够顺利。对于这样的单亲妈妈,我有这样几点建议:

一、勇于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是你的勇气的体现,并不标志着你足够胜任单亲妈妈的角色,在这其中有来自孩子父亲或其他家人的帮助,有助于你更加轻松的实现你的抚育责任,所以,你不要对任何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力量有所拒绝或抵触,开放你的胸怀会使你成为更有力量的单亲妈妈。

二、充分地了解你的孩子的要求,而不是把你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90后孩子大多个性独立,有自己的思考,学会每天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是让你的孩子喜欢跟你在一起的诀窍。充分地尊重你的孩子,学会跟他像朋友一样相处,而不是处处以“家长”自居,这样的单亲妈妈会让孩子更加地尊重、热爱。

三、别放弃任何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很多单亲妈妈常常以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为理由来放弃自我学习和成长,这是极不聪明的做法。你的孩子在成长,他每天需要的东西都不一样,你这个做妈妈的,如果不及时储备知识,充实自己,就会被孩子超越,成为孩子眼中无法交流的人。自然,你也就无法征服孩子的心,现在的孩子需求点早已从过去的衣食温饱过渡到了心录的成长,因此,保持一颗敏锐的心与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助于你为孩子的心灵成长注入营养,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

四、做一位重视孩子的快乐的单亲妈妈,凭心而论,金梅前夫的妻子,自己并没有做过母亲,可金梅的女儿为什么偏偏喜欢跟她在一起呢?实际上,这位80后“后妈”就是因为她看到了什么是更适合孩子的生活,她关注到了孩子的快乐,她让金梅的女儿从那些无聊的作业中逃出来,从那些剥夺孩子的玩耍时间的兴趣班里逃脱出来,让孩子恢复爱玩爱闹的天性,并且给了孩子这样一个无所拘束的空间,这种与孩子人性化的相处,跟金梅对女儿的约束与压制形成鲜明的对比,难怪金梅的女儿一去父亲家就再也不想回来。

所以,重视孩子的快乐与否比重视孩子每天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想要做一位快乐的单亲妈妈,首先你要懂得为你的孩子制造快乐,寻找快乐。

五、为了使你的孩子顺利成长,请不要跟你的前夫或前夫新成立的家庭情绪对立。对于大人来说,婚姻不成还可以成为朋友,而对于孩子来说,你越是与他的父亲或父亲的新妻子保持良好的关系,他的安全感就越强烈。

而且,你如此理性的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孩子对待这类问题的态度也会非常理性与自然,这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最要不得的是你与前夫和他的新家庭成为死对头,经常的吵闹不休或者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不理性的处事方式,会方孩子的心灵备受影响,也会让孩子从小就被蒙上自卑的阴影。

你应该明白,不管是你的前夫还是你,你们在婚姻关系结束以后,都有权利重新选择新的婚姻,建立新的家庭,并且有彼此尊重各自新的选择的责任,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你们更有必要表现出这种对彼此新的家庭的尊重,千万不可指责对方,如果你对前夫的新的选择一时无法接受,你可以用沉默来面对这一切,或者采取“三不政策”,即不打听,不过问,不关注,这样至少会让你的心态趋于平衡,避免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如果因为孩子的原因,不得不跟前夫和他的新家庭有所接触,那就请你做一个大方而自尊的女人吧。像金梅那样为了孩子的事儿,找上门儿去跟前夫的妻子吵架,这样的事儿真的是很不明智。一是显得你这位单亲妈妈很没有风度,二是让孩子处境尴尬。所以,真正理性而有尊严的单亲妈妈,一定会有一颗宽容而豁达的心,一切为孩子的成长着想,而不仅仅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六、很多单亲妈妈的生活圈子很窄,通常就是与孩子相依为命,这让不少单亲妈妈产生了对孩子的占有感,看到生活中有了别人的参与,或孩子的身边有了朋友或其他家人,就会感觉是别人侵害了她和孩子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的单亲妈妈直到孩子成年以后,还很难处理好她与孩子之外的人的关系,有的过多干涉参与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有的对孩子刚刚建立的小家庭极为的不适应。这样的单亲妈妈实际上已经从心理障碍延伸到了行为障碍,表面上看是妈妈对孩子太操心、太牵挂,但实际上却是母亲的占有欲在起作用。

很多单亲妈妈认为自己含辛茹苦,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就应该从感情上独占孩子的心灵,任何的分享与共有她都会无法接受。而在母亲这种感情中长大的孩子,也常常会变得内向而敏感,无法与他人正常相处,更谈不上与外界的情感交流,有的孩子甚至也会像母亲一样,以独占母亲的情感世界为快乐,这大大增加了单亲母亲在寻找自己的伴侣的过程中的障碍,甚至阻碍了许多单亲家庭重新获得完整和幸福的进程。

在我看来,单亲母亲们应该首先重视的是自己“母亲”的这个角色。既然你是一位母亲,那么,在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你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便是,哪是孩子的成长需要的,哪些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哪些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本身他们生活范围就比较小,接触的人也相对单一,做为一位单亲母亲,你更应该及时地打开自己的家门,让你的家人和朋友来多参与到你的家庭里来,帮助你去承担一些,你做为母亲无法胜任的事情。多陪伴你的孩子,跟孩子有多元的情感交流。一个能够接纳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爱的孩子,也一定会学会向不同的方向输出他的爱。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外向、开朗的个性,而且,由于不断地同外界接触,与不同的人互动,他常常会性格大方,观念开放,行为举止有礼有节,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比每天只能跟妈妈待在一起的孩子要强得多。

同样,一个同朋友和家人都保持着密切交流的单身母亲,也会因为生活环境的活跃与开朗,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容易抵抗更多的因为各种情绪问题带来的伤害。

在我所采访的许多单亲家庭中,那些母亲和孩子处境艰难的,心理和行为存在障碍,经常会经历情绪崩溃时刻的单亲家庭,常常是那种既孤独又封闭,很少与外界交流,生活中缺少家人和朋友的参与,也从来不主动去寻求外界的帮助与情感交流的机会的家庭。

因此,学会做一位心胸豁达、开朗乐观的单亲母亲,对你的孩子来讲,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因为在你的家庭里,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你擅于跟外界交流,你的孩子就不会封闭自己;你乐于接纳他人,你的孩子就会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你的家庭会因为有外界的参与变得富有生机,朋友和家人不仅会给你带来帮助,更重要的是会给你们带来真挚的情感,生活会告诉你的孩子,爱是分享,而决不是独占。

想要做一个快乐的单亲母亲,首先要懂得给孩子营造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氛围,这需要你学习更多的做为一个妈妈的智慧。

第二部分 走出对单亲家庭的迷思

在中国,单亲的孩子每年增加50万到60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单亲家庭也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那么是不是单亲家庭注定是不幸的家庭,而单亲孩子注定会有一个不幸的人生?在我对中国人单亲家庭的调查采访中,我基本上推翻了这种判断,实际上只要引导得当,单亲的父母懂得提高自己的抚育水平,善于把握单亲家庭的特点,学会更科学地跟孩子相处,大多数单亲家庭跟双亲家庭不同的只是家庭的形式,而且,我极力反对那种把“单亲家庭”以及“单亲孩子”标签化的做法,这只能让他们的处境更为艰难,却无法给他们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想要走出对单亲家庭的迷思,首先要改变人们包括单亲父母自己,对单亲这种家庭形式的认知。

与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也许有它的欠缺,但也决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单亲家庭是悲惨的、可怕的,是贫困的,处处需要帮助的。相反,在我对一些单亲家庭的调查采访中发现,与一些家庭不和睦,总是争吵不休的双亲家庭相比,一些家庭成员相对简单、平静的单亲家庭反而会更多地给孩子带来快乐。

实际上,单亲家庭是否能够营造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完全取决于单亲父母们的选择。

著名的女作家池莉曾在几年前的一本叫做《来吧,孩子》的书中写到,自己是如何谨慎地把与丈夫分手的过程处理得波澜不惊,几乎没有给已准备上中学的女儿带来心灵伤害的过程。这其中一方面可以看出女作家池莉对女儿的舔犊情深,一方面却体现了她做为一位知识女性的睿智。

书中写到,池莉虽然已与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但为了不影响已准备考重点中学的女儿的学习,给女儿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已经搬出了原来的家的池莉,依然每个周末都赶回那个女儿从小长大的厨房,为寄宿在学校,只能周末回家的女儿做可口的饭菜,为了让这个已经不再是妈妈栖身的地方仍然充满了妈妈的气息,池莉在离婚以后,没有带走一丝一毫的财物,房间里的摆设与布置还和从前一模一样,就连那些花花草草也都是女儿熟悉的,正处于青春期的池莉的女儿,就在这样的熟悉的环境中拿到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考进了她梦寐以求的国外的中学名校,临行前做为妈妈的池莉,认为应该把已与丈夫离婚的事情告诉已经长大了的女儿,但女儿却悄悄告诉她,其实,她早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的离婚协议书,对于父母的分手她早已经能够理解。

女儿的懂事让池莉百感交集,也让她如释重负。看得出由于她的悉心呵护,女儿并没有在沦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时,那种心灵上的创伤。相反,她更从妈妈多年的苦心经营中体味出了父母的真爱,因而更加地努力与勤奋。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来自上海的单亲母亲,这位单亲母亲才47岁就已经满头白发,但她却仍然每天都很快乐。因为,她凭借自己的毅力与执著,硬是把自己一出生就因脑瘫而永远无法生活自理的儿子培养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家,被上海一家美术学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

这位曾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杰出母亲的单亲妈妈,26岁时,丈夫因她坚持要抚养患脑瘫的儿子离她而去,她开始独自一个人抚育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儿子。

那个时候,单亲家庭还很少,单亲妈妈更是人们眼中的弱势,可她从不畏惧人们眼中的目光。孩子小的时候,她每天用小车推着儿子去上班、上学,孩子长大以后,小车再也推不动了,她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每天用自行车推着孩子去上学。为了让残疾的儿子有个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养活自己,她开始请人教孩子画画儿。孩子的手拿不住画笔,她便让孩子用牙咬住画笔,而她用双手给孩子托住画纸,孩子就这样在妈妈的支持与配合下,一点儿一点儿地进步,最后,成为了让美院的教授都大为惊叹的绘画“天才”。

眼看着早已被医院的大夫给判定为“将来只会成为父母的累赘”的儿子终于成材,有了能够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一技之长,这位单亲妈妈终于体验到了一位做母亲的女人的快乐。

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快乐的背后是怎样的付出,那些艰难,那些困顿,那些无人抚慰、无人援助的日子,要不是她的坚强与执著,要不是她对儿子深深的爱,真的很难想象她们母子是如何才能走过来。

这位另人肃然起敬的单身母亲,给了所有的妈妈一种信心,只要妈妈们坚信你的孩子可以成功,并为此付出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

12岁的玥玥是我在北京采访的一个单亲女孩,她2岁时就被法院判给了妈妈,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爸爸。

像这样的单亲孩子我见到了不少,但小女孩玥玥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她那开朗、大方的个性和独立、稳重的表现。

和玥玥的妈妈一交流,我马上发现这位单亲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女儿方面还真有一些独到之处。

譬如说,在玥玥刚上小学的时候,她就会让孩子独自出门旅行,有时她到外地出差,恰逢周末,她就会买上机票或火车票,让女儿一个人到她出差的城市去跟妈妈团聚。

有一个暑假,她跟在美国的朋友约好了,让女儿到国外待一段时间,那时玥玥才10岁,妈妈就敢让她一个人飞越太平洋,去那个陌生的国度体验一段不同的生活。

几年下来,玥玥由一个见了生人害羞,有些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渐渐变得开朗、大方起来,并且,由于见多识广,她身上多了一些女孩少有的稳重大气。

对于从小就让女儿学会独自旅行,玥玥母亲是这样认为的。她说,女孩子本身就比较胆小,容易受伤害,更何况玥玥又是在一个单亲家庭,想让她变得坚强、独立起来,就得从磨炼她的意志,让她多经历风雨,多见一些世面,多独自的去处理和面对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她健康成长,还对她未来的个性形成有帮助。

当然,玥玥母亲也承认,女儿这么小就出门旅行,她有时也挺担心的,但是,做为妈妈,她会把很多生活的常识告诉孩子,而且,会提醒女儿避免跟哪些人打交道,并且,她所托付用来接待她的女儿的朋友,一定是可靠的,告诉孩子这些,是为了让她从小就具备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而锻炼女儿的选择能力。

让玥玥母亲高兴的是,女儿从小就一个人上路,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从来没出过差错或发生什么问题,而且,由于经常独自在外生活,玥玥小小年纪便很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并且,非常善于思考问题,在学校里也是老师特别喜欢的爱动脑子的好学生。

说到女儿的大气、稳重,玥玥母亲还认为这跟她经常安排女儿跟外公还有舅舅们在一起过周末有关。

由于工作很忙,玥玥妈妈没办法天天跟女儿在一起,从小就住校的女儿,回家过周末就成了这个单亲家庭的大事儿。

每个周末,玥玥都会到外公家里去。玥玥的身边没有父亲,但玥玥妈妈却把女儿跟外公与她的舅舅们的相处看得格外重要。

她认为这样可以弥补单亲妈妈身边缺少男性气息的不足,让女儿从外公和舅舅的身上,多学学一些男人的大气与胸怀。

玥玥从小就跟外公感情特别好,为了让小时候体弱多病的玥玥有一个好身体,外公坚持每个周末都带玥玥去游泳馆,风雨无阻。游完泳,祖孙俩跑到麦当劳一人一个甜筒冰淇淋,这是玥玥记事以来就有的保留项目,至今是玥玥感到最快乐的时刻。

玥玥的舅舅们有的喜欢打羽毛球,有的喜欢踢足球,玥玥母亲都支持女儿跟他们一起去玩儿,哪怕回来脏的像泥猴,可看到女儿的兴高采烈,玥玥妈妈就知道女儿真的很快乐。

可以说在母亲智慧而大气的调教下,单亲女孩玥玥真的是非常阳光而健康,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爱好广泛,并且,品貌出众,这一切为她未来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像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玥玥在五、六岁时也经常问妈妈,“爸爸哪去了?他为什么不跟我们在一起生活?”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当这时,玥玥妈妈总会放下手头正忙着的事,认真而耐心地跟玥玥说,爸爸妈妈曾经很相爱,为此他们有了共同爱着的女儿玥玥,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大家在一起生活并不是很合拍,有时候很不快乐,所以,他们就分开了。爸爸遇上了更适合他的妻子,而玥玥则留下来陪伴妈妈一起生活。每当这时玥玥妈妈一定会跟女儿说,爸爸不在身边,不意味着他不爱女儿,无论到什么时候,玥玥也是爸爸妈妈永远爱着的孩子,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

妈妈的回答有时候也让玥玥有些困惑,可她相信妈妈的话,并且,坚信爸爸不在身边,她也绝不会孤独,因为她身边那么多爱她的亲人。

我特别欣赏玥玥母亲的这种做法,也许仅仅是解释并不能让孩子特别的满足,但它至少给孩子一丝心灵的安慰。因为有很多单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种自责或自卑的心理,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分手,把他跟别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环境,当成是因为他而造成的,在我所采访的单亲孩子中,有以下想法的占多数:

①爸妈离婚都是我的错,都是因为我不好。

②爸爸走了或妈妈走了,再也没有人爱我了。

③我的家成这样儿,都是他(爸爸)或她(妈妈)不好。

④别人瞧不起我,都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⑤我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差,因为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⑥爸爸妈妈离婚了,再也没有人肯要我了。

⑦爸爸妈妈离婚是因为他们太自私,从来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⑧我的家庭这样,我就是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很多时候,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是在这种错误的迷思中长大成人,并将这些困惑与绝望带进他成年以后的生活中去,在我接触的很多婚姻问题个案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当事人是来自单亲家庭,而这其中尤其以单亲母亲抚养大的孩子居多。

因此,如何让你的孩子尽量少地受到你的婚姻解体的伤害,并且,以正常的心态与行为来适应单亲家庭的生活,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母亲处理这些问题的水平与智慧。

所以,当你选择成一位单亲母亲,你首先要具备的就必须是一种“忘我”的精神。这个时候你就是孩子眼中唯一的情感支柱,你必须坚强,甚至洒脱一些,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儿流泪,不要对孩子诉苦、抱怨,甚至咒骂,要知道,不管你的孩子是5岁还是10岁,他都帮不了你什么,你这样做只会让无辜的孩子陷入恐惧与自责之中。

让孩子每天能够看到你的笑脸,把你的眼泪留给午夜,让孩子能够从你稳定的情绪中体会到安全感,这时候的孩子如惊弓之鸟,最渴望的是确认动荡已经结束,他栖身的地方是安全的。

跟孩子分享一下你对未来生活的打算,多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感受外面世界的广阔,单亲家庭最禁忌的就是封闭自己,不跟外界接触,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单亲家庭,那位已年过半百的单亲母亲长年遭受自己亲生儿子的虐待却无人知晓,直到这位母亲不堪受虐,寻找心理治疗机构的帮助,心理医生来到这个单亲家庭发现,这位单亲母亲26岁的儿子,已患有严重的强迫症达五年之久。

那位单亲母亲哭诉,儿子18岁时她与丈夫离婚,从此,孩子就再也不肯去上学了。中断学业以后,孩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每天不分昼夜地“酣战”在电脑前,这位一直觉得是她和丈夫的离婚导致了儿子辍学的单亲妈妈,总感觉对孩子充满了愧疚,总是想尽量地补偿儿子,因此,对于儿子的要求她有求必应。尤其她退休以后,基本断绝了跟外界的来往,孩子因为迷恋网络游戏也长年不出门,这对母子在封闭的家庭环境里逐渐形成了儿子把妈妈当成奴隶似的呼来喝去的相处模式,尤其是孩子患上心理疾病以后,更是经常对他母亲恶语相待,有时甚至拳脚相加,而这位单亲妈妈总觉得家里的事让别人知道了会更加瞧不起她的孩子,她一直默默忍受着孩子对她的虐待,直到再也无法忍受。

虽然,后来这位26岁的大男孩被送到了精神疾病专业机构进行治疗,但对于他的母亲来讲,几年的精神折磨已让她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对母子未来的生活的确令人担忧。

在这个个案中,我想不幸的已不仅仅是那位单亲妈妈,她的孩子的精神疾病也许是偶发的,但就这样的封闭的单亲家庭,很难保证孩子不出问题。

所以,尽管单亲家庭是一片不完整的天空,但只要经营得当,用心维护,你仍然可以给孩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

李铮是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当年他以省理科状元的好成绩从偏远的县城考到了北京清华大学。开学的时候,他的母亲与他同行,这位辛辛苦苦,只身一人把儿子培养成材的单亲母亲,准备到北京来打工,一边陪伴儿子,一边帮助儿子完成大学学业。

当我向她讨教如何把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培养得如此出色时,她质朴地说,“当年孩子的父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我对只有6岁的儿子说,儿子,别怕,妈妈没有钱,但有一副好身体和一双勤快的手,妈妈会努力工作,让你吃好穿好,你也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做一个比妈妈强的人,妈妈向你保证,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跟你在一起,都会让你快乐。”

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材,当时是小学教师的李铮的妈妈,每天在课余都为很多学生补课,赚来的钱全部做为儿子将来的学费给存了起来。

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懂得体谅妈妈,承担家庭事务,李铮妈妈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要儿子来参与,大到钱存到哪家银行,小到家里的窗帘是不是该换了,这让李铮小小的年纪就特别的有家庭意识,处理问题有责任感,母子俩的生活一度很清贫,但李铮妈妈再忙也不会忘记陪伴儿子,母子俩一起分享一个苹果的温暖至今让李铮念念不忘。

为了省钱,李铮妈妈十几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但每年的暑假她都会带儿子出去旅游,九寨沟、丽江、海南的三亚,这些美丽的地方,在李铮读大学以前都去过了。

李铮妈妈认为,李铮是男孩子,一定要多见见世面,开阔视野,走遍名山大川,才会有更加高远的志向和胸怀。生活上节省,但在培养孩子的事情上,李铮妈妈总是竭其所有,只要儿子喜欢的书,不管多贵,她一定会买下来。听说电脑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李铮妈妈跟同事借了一笔钱为儿子添置了电脑。在这个并不宽裕的单亲家庭里,你看不到争吵、冲突,有的是浓浓的学习氛围,而母子俩都积极上进,彼此鼓励的劲头儿。

李铮考上大学要去北京了,李铮妈妈经过再三考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从目前的岗位上提前退休,跟儿子一起去北京。她告诉儿子,她要实现自己的承诺,那就是陪伴儿子,直到儿子长大成人。当儿子问她在北京如何生存时,李铮妈妈乐观地说:“我可以继续工作呵,老师的工作做不了,我可以去做清洁工,去给人家做保姆,只要能跟儿子在一起,妈妈做什么都会很开心,再者说了,现在你读大学了,妈妈的责任已完成了一大半儿,妈妈也终于可以放开胆量闯一下了。”

事实上是,李铮妈妈陪儿子来到北京,就被一所私立学校重金聘为教导处主任,她多年任教的经验和资历让这所学校特别看重,尤其是当大家知道这位单亲妈妈硬是凭自己的力量把儿子培养进清华大学时,不少学校的校长都慕名来请李铮妈妈去做报告。对此,李铮妈妈只是淡然一笑,她说,把儿子送进清华大学并不能证明她这位单亲母亲的成功。现在,她的儿子李铮是一个懂事、上进、善良而乐观的孩子,非常爱帮助人,善于替别人着想,有责任感,并且没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品质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人,让儿子拥有了这样的素质才是她这个妈妈的真正的成功。

与很多可以带着孩子独自生活的单亲母亲相比,成为一个单亲父亲你可能承担的就需要更多,这也是在单亲家庭中,单亲母亲的数量远远超过单亲父亲的原因所在。

15岁的悠悠便是由单亲父亲带大的女孩。她的母亲在她只有三岁时去了美国再也没有回来。悠悠小的时候由奶奶照看,上小学时被父亲接回了身边。

对于女儿的教育,悠悠的父亲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女孩子一定不要过于约束,这会让她们形成拘谨的个性,不利于她们的成长。尽管做为一个单亲父亲在生活上有诸多的不便,但悠悠的父亲还是非常享受与女儿在一起的生活。他在银行工作,平时非常忙,但周末的时候,他会尽量的安排与女儿在一起,经常带女儿到一些优雅的餐馆吃饭,到网球俱乐部打网球,这些比较有品质的地方,让悠悠从小就有一种娴淑优雅的行为举止。

为了培养悠悠的品味,出门前悠悠父亲从来都是让女儿自己搭配衣服和鞋子。刚开始不太懂得审美的悠悠自然是乱搭一气,可慢慢地在父亲的调教下,悠悠开始对美有了自己独到的感觉。现在,15岁的悠悠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把不同场合适应的不同服装搭配得很精彩。

为了让女儿从小就有独立的意识,悠悠的父亲经常让女儿为他们的家庭聚会准备晚餐。他告诉女儿,这是每个家庭的女主人都必须会做的一件事。

悠悠的姑姑们经常责怪悠悠的父亲让悠悠如此辛苦,但几次下来,悠悠俨然一副女主人的姿态,把晚餐准备得丰富而有新意,让奶奶和姑姑们都非常的惊讶。

悠悠的家里有保洁工每天负责卫生的清扫,但悠悠父亲却让悠悠负责她自己房间里的卫生与整洁。他告诉悠悠,她自己的生活只能是她自己来打理,这样不仅能够让她在学习之余活动一下身心,还有利于培养她养成不依赖他人,爱整洁的好习惯。

每年的假期,悠悠的父亲会带女儿出去旅游,但旅游的安排和目的地,常常由悠悠来安排,这让悠悠在8岁的时候,已经学会在网上预订机票和酒店,每到一地儿,她拿着在网上查到的旅行指南,既是指挥又是向导,悠悠父亲乐得省心地跟在女儿后边。

悠悠马上就16岁了,她已经选择好要到英国去完成高中学业,女儿即将离开的事实让悠悠的父亲非常失落。这么多年,跟女儿朋友般的相处,已经让他对女儿产生了太多的依赖。

但令他欣慰的是,对于女儿的留学生活,他一点儿都不担心。现在的悠悠是一个坚强、独立、凡事都有自己的主意的女孩,她的独立生活能力甚至要超过了父亲,而且,做为一个女孩所需要的自尊、自爱、优雅的举止,良好的品味,悠悠都非常的到位,这样的女孩子,走到哪儿都会让人放心。

谈到与女儿相处的体会,悠悠父亲感叹,他一直把女儿当做一个大人来相处,从来没把她当做小孩子来对待,这样也许会让女儿显得早熟一些,但是,悠悠父亲认为,一个出自单亲家庭的女孩,早熟一点儿没什么坏处。

因为从来都是平等的交流,因此,悠悠和爸爸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关系的融洽让他们的家庭气氛非常的愉快,彼此间的信任也使他们不管做什么都首先想到对方的感受。

有一次,悠悠的同学过生日,悠悠在Party上喝醉了酒,爸爸把她接回家以后,并没有多说什么。第二天,悠悠醒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跟爸爸说“对不起”,赔礼道歉,并保证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悠悠爸爸接受了女儿的道歉后告诉女儿,女孩子在这样的场合一定要保持矜持优雅的姿态,有酒精的东西根本就不可以去碰,如果别人的敬酒实在推辞不了,那就礼貌性地用嘴唇碰一下酒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绝不可以真的就喝下去,否则,后果会无法收拾。而且,许多无聊之徒会在这种时候乘人之危,对女孩子有所侵犯,所以,在这种场合,保持大脑的清醒是最重要的保护自己的手段。

爸爸的话让悠悠惭愧万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以后,尽管悠悠还经常参加这样的聚会,但类似的事件却再也没有发生过。

正是这种朋友般的推心置腹,让悠悠跟父亲的关系一直相处得特别和谐,这让我想起那句著名的话,“和谐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也许做为单亲家庭,悠悠和她的父亲只是一个个案,但这位单亲父亲和他的女儿的一些相处之道却是我们今天完全可以借鉴的经验。

与单亲母亲相比,单亲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显得心肠有些硬,例如,悠悠的父亲让女儿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很多责任,并且,需要自己打扫房间,洗衣服,替家人准备晚餐,这些看上去很辛苦的磨炼,实际上正是悠悠父亲需要女儿去懂得的人生责任。

对于这一点,悠悠父亲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悠悠从小没有母亲可以依赖,我让她做这一切时,我也心疼,也有过动摇,可是,我看到了女儿在做这些事时的成长,我认为这些是她迟早要学会的事情,越早一点儿懂得承担,她将来的人生就会越顺利,而且我对她的充分信赖,让她在做这一切时一直都很快乐。我相信来自大家的欣赏和爱使她并没有觉得这是对她过分的要求,相反,她认为这是她的责任,建立了责任感,我相信她将来做了母亲也不会再像她母亲那样,这便是我这个做父亲的成功。

尽管在我所采访的单亲家庭中,单亲父亲的个案并不算多,但成功的单亲父亲也的确少有鲜见,因此,像悠悠父亲这样的单亲父亲还是给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采访单亲家庭的过程中,有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来自这些家庭的无助与迷茫,由于至今缺少一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指导与援助,不少单亲家庭都需要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险与社会的压力。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由于社会宽容度不高,人们的观念保守,单亲家庭还会遭到来自社会的歧视与孤立,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得不到正常的成长环境与起码的尊重。

因此,要求人们改变对单亲家庭的看法,尽量用接纳与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单亲家庭,给单亲家庭相应的援助已成为社会改革的当务之急。

想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与接纳单亲家庭,有这样几个观念必须扭转:

1.单亲家庭都是有问题的家庭。

2.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

3.离婚的父母都是不好的父母。

4.单亲家庭都是可怜的家庭。

5.单亲的孩子都是很难教育好的。

6.单亲的家庭都是贫困的家庭。

7.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很不容易相处。

8.单亲家庭都是需要帮助的家庭。

事实上,在我的调查采访中,单亲家庭有比双亲家庭更多的困难与实际问题,但也绝不是人们眼中的值得可怜与同情的群体,有很多单亲的父母,比一些双亲家庭的父母更是有责任感、上进心,生活态度更加积极。

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会因为他的单亲父母的生存状态而有一些不同,但整体上能够与双亲家庭的孩子同步的还是占多数。

我在这里呼吁整个社会的关注,主要还是想要在教育和引导单亲孩子的问题上,多一些指导与经验总结,当然也包括单亲父母的身心适应上,这实际上便是在倡导人们用包容而接纳的态度,来给单亲家庭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单亲的父母们在独自承担生活的压力时,不必再去在意身边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反应。

也就是在强调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你认为你的家庭仅仅是少了爸爸或妈妈,其他功能都在的话,你又何必一定要判断自己的家庭是否是残缺的呢?有时候,家庭的形式不能够完全代表家庭的功能,我想这是所有的经历过的人们所认同的一个判断。

走出对单亲家庭的迷思,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单亲父母们自身的责任,有时候,从心中认同自己的弱势地位,经常把自己归类为值得别人同情的族群,这已然成为了许多单亲父母心理上的障碍了。

所以,要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单亲父母首先要从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入手,单亲也许并非你所想,但是,既然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就必须有所承担。

一个负责任的单亲妈妈或单亲父亲比一对不负责任的双亲家庭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放弃对自己的怀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维系这样一个家庭,有能力帮助孩子成长的更加出色,这应该是你始终的信念。

不管是单亲妈妈还是单亲爸爸,要走出你心中的障碍,一定要做到如下几点:

1.正确的认知你成为单亲的原因,抱怨和咒骂都没有任何价值,冷静的承担会让你尽快地适应角色。

2.你的生活中的第一要素是孩子,请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着想,因为他的承受力远远在你之下。

3.请把你的孩子当做生活里的知己,除了抱怨的话,你可以尽量地向他倾诉,让他与你分担生活的烦恼与困惑,他也许帮不了你什么,但是,倾听与倾诉可以使你们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4.有困难一定要向别人求助,让家人或朋友暂时帮帮你这无可厚非,也算不上什么没面子。

5.如果感到郁闷,请尽量把它说出来,久抑情志会导致疾病,要知道你是孩子眼中的顶梁柱,你没有资格生病。

6.教育孩子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儿,你一定要善于学习,多去看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多向过来人请教。

7.经常带孩子和他的同龄人一起玩耍,有助于让孩子产生归属感。

8.你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不可以没有一点陪伴孩子的时间,合理安排你的工作,要重视陪伴孩子的时间,它可比你的礼物重要多了。

9.教育、抚养你的孩子,只是你人生某一阶段的责任,你还有一个终生的责任需要去承担,那就是你的幸福,给自己多一些机会,去寻找你生命中的另一半,并跟他好好相处,相信你的孩子会更加喜欢这样的结局。

10.相信你和你的孩子都会成功,这是无数个杰出人物给我们的启示。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林肯、丘吉尔,包括近代的克林顿、奥巴马都是由单亲母亲抚养教育长大的,科学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只要引导得当,并有足够的受教育机会,在成功的概率上均不会输于双亲家庭的孩子。

11.请尽量与孩子已经离开的父亲或母亲保持良好的关系,有条件的话经常让对方与孩子接触,多陪伴孩子,在同样环境的单亲家庭中,与前夫或前妻保持良好互动关系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个性和行为上均表现的温和与开朗一些,而在那些与前夫或前妻关系紧张、恶劣,甚至从来没有任何联系的单亲家庭中,孩子更容易形成偏执、内向的个性,有时候会出现攻击性或极端行为,这均是因为孩子在感情上没有得到满足的缘故。

12.正确对待社会舆论,生活是你自己的,只有你真正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别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只要你是自尊而友善的,我相信你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友谊,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对单亲家庭来说很重要,你的朋友不仅会在关键时刻帮你渡过难关,还会给你和孩子驱除寂寞的生活,朋友是单亲家庭那不完整的天空上方的阳光,阳光长在,你和孩子的快乐就会常在。

13.请为你和孩子的生活设置一个目标,这是让你们的生活充满希望的一个支点。有了共同的目标,你和孩子的相互支撑就显得再为重要,希望会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粘合剂。因为有希望在等待,所以,你们就会觉得艰难的日子过得很快。

同类推荐
  • 富爸爸家训2

    富爸爸家训2

    最近,美国某州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提出以下十条建议,让父母不仅拥有“慈爱的目光”,更能拥有“长远的眼光”! 本书观点新颖、行文流畅,是极具现代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手册,或许也能给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带来一次方法与理念的革新,是父母们的首选读物。
  •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门萨女神”、“全能型学霸”,光鲜的外表之下,安琪不过是一个普通女孩。在农村疯跑,在城镇长大,父母也只是普通高中教师。直升落榜,竞赛失利,却屡仆屡起,愈挫愈勇。清晰明确的人生规划背后,也有迷茫和失落。
  • 爱得有分寸 孩子才优秀

    爱得有分寸 孩子才优秀

    嗨!我是辰辰妈。辰辰,当然就是我的儿子——一个快乐、阳光、向上、健康,并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的小男孩。从辰辰诞生的第一天起,我这个妈妈就开始了跟孩子一起成长的难忘旅途。一路走来,虽然也有过磕磕绊绊,但收获更多的是辰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在别人眼里,也许辰辰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在我看来,孩子的快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他就像我们种下的一粒种子,只要拥有健康、快乐,只要我们懂得适时浇水,给他适当的营养,他迟早都会长成一棵我们期望的参天大树。
  •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内容简介:给严父看的书却并不是严肃古板的哦!《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分12章,从培养孩子爱心、学习、诚信、节俭、自主、友谊、健康、责任、礼貌、快乐、挫折、特长等方面的品质进行分析,对一个成功父亲所需要注意的教育法则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一篇《背影》让所有的人深深感动于如山的父爱,80个法则让所有阅读《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的父亲跨入成功的行列。感受父爱,感悟人生。
  • 家长的革命

    家长的革命

    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这是一本孩子最期待家长读的书,社会最希望家庭读的书。著名教育专家崔宇倾情写作;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赵忠心、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清华、北师大等十几所名校教授、博士联袂推荐。
热门推荐
  • 杜子腾传奇之一线生机

    杜子腾传奇之一线生机

    一次意外触电,给医学工作者杜子腾带来了意料不到的启示,本已陷入僵局的病毒研究重获生机。踏破铁鞋无觅处,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非得在药疗这棵树上吊死,而不去吊吊理疗这可大树呢?杜子腾脑中蹦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电流(36伏以下安全电流)这种可以迅速贯彻全身的特殊武器,杀死患者体内的所有病毒。到底这种史无前例的电击疗法能否克服X病毒这个世纪难题,子腾又能否成就这千古伟业,从死神手中挽回妹妹的性命呢?敬请留意实用主义作家玉米超人处子作《杜子腾传奇之一线生机》(《红丝带传奇--上部》)。在此再次重申,小说纯属构想,请勿效仿。
  • 悲哀起点谱写未来人生

    悲哀起点谱写未来人生

    不存在的亲情,权利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哦!不,是一家人。亲情,存在,可是,不存在的是信任。世间再无人可信,除了我的好姐妹。我们的命运,将由我抉择。你们,等待死神的洗礼。你们,不要希望不后悔。你们,尝尝痛苦的滋味。人总是虚伪,我们来了,为了当年的伤害。………………
  • 灵魂交换:命中注定我爱你

    灵魂交换:命中注定我爱你

    她也是可怜的受害者呀,顶着一副又丑又土气的拙样子多委屈。还好这号称出产俊男美女的学校还有养眼镜头可欣赏冷漠、冷静、冷情的三冷男人可是极品中的极品,而她只不过是给了他两次从天而降的“意外惊喜”,在她面前却成了大发脾气、大声骂人、大失理智的三大男人……唉,她才想用长袖善舞的本事在校园兴风作浪呢?两人的“近距离接触”却让她几乎成了女性公敌,向来我行我素的她才不管闹言闹语满天飞。她的男人却害怕师生恋而与她保持距离,而她下了最后通碟时仍当她是在玩一场感情的游戏……
  • 觚不觚录

    觚不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涩裙摆

    青涩裙摆

    如果拿那段因过渡自卑的岁月里所经历的那些事儿来说,一定有发泄不完的抱怨,烙在心底的印记纵使现在的自己也还心有余悸。一定是内心太脆弱了才经不起这点风浪,但是再回首过往,那些让自己疼痛青春不也教会自己看清一些表象,才有机会远离,留下最纯粹的友谊。
  • 捉鬼救世主

    捉鬼救世主

    我叫叶寒,这辈子捉鬼杀尸,与美女校花打情骂俏,在深山老林与狐狸精谈恋爱,与天山派,龙虎山,茅山,普陀山等等大派称兄道弟,玩转道门密法,请叫我灭鬼小公举!
  •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本书独辟蹊径,从星座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教育的案例,对不同星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识别,并将之与个性化的父母形成对照,再进一步分析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适应情况,最后给出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应对建议。以此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培养孩子的合理目标,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走向目标,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灵符天下

    灵符天下

    宅男莫明奇妙重生到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身上,没想到却由此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古玩,翡翠只能是为他积累财富的一个起点,他的梦想就是入侵西方世界,扬我中华神威。
  • 坏蛋成长史

    坏蛋成长史

    每个男生都有一个江湖梦,有时候需要别人来帮你发掘。其实这样是很痛苦的,就如宝剑不经磨砺的痛苦哪来的锋利呢?人也是同样的。
  • 何时许我唯一

    何时许我唯一

    后来的我常常会想,如果那天我没有见到你,我们4个人的结局是否就会变得不一样?可惜,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如果。我亏欠了何年和杨晓依一句对不起,许惟诺亏欠了我和杨晓依一句对不起。这就好像一个死循环,圈住的,是我们四个人的幸福……——by余木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