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8400000003

第3章 初唐诗选

王绩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他嗜酒如命,唐初曾因饮酒失职被劾而弃官,性格放旷,常以阮籍、陶潜自比,因曾躬耕东皋,自号为东皋子。其诗作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语言质朴,风格清新,在初唐独树一帜。有《东皋子》三卷传世。

野望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

注释

①东皋:在今山西省河津市。

②采薇:指代《诗经·召南·草虫》篇,诗中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赏析

黄昏时分,东皋的旷野中出现一位漫步游赏的老者,他就是王绩。自从重归东皋隐居,他的心绪一直复杂而烦乱,他热爱这隐居中的闲适,但隐居中的孤独却是那么的难耐,正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知音难觅啊!远方的树木已刻满秋霜的容颜,连绵的小山洒满落日的余晖,好一派秋高气爽之美景;放牧的人们赶着牛群踱进村庄,打猎的人们也骑着猎马、驮着猎物回家来了,好一幅田园牧歌之图画。这样高旷的秋景,这样亲切的人们,王绩怎能不喜爱?但这份热爱,却没有人跟他共享,环顾四野,更没有一位相识相知之人,他又怎能不忧伤?于是他只好长歌当哭,高歌采薇之诗,抒解心中的忧伤。

诗歌首联“起”,带出秋景和诗情;颔联“承”,写及田园之秋景;颈联“转”,转入田园之人事;尾联“合”,抒发诗人内心的落寞。全诗在伤感的歌声中结束,但余韵绕梁,田园那安详的画面、那恬淡的乡情,时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而诗人那知音难觅的苦恼,也随着伤感的歌声,感染着我们的情绪。全诗语言质朴,纯用白描,深得陶渊明旨趣。

商代遗民伯夷、叔齐,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下,所以有人说王绩在尾联以伯夷、叔齐自比,但在隋亡唐兴后,王绩并没有这样的举动,这种解释恐怕不大恰当。

经典点评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五:“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之起承转合了然矣。”

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其履历、生卒年均不可考。他是一位来自民间的通俗诗人,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初唐时期。其诗嘲讽世事,蕴涵哲理,语言晓畅,词锋犀利,读来颇为有趣。

梵志翻着袜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①,不可隐我脚②。

注释

①乍可:宁可,宁愿。②隐:伤痛。

赏析

《五灯会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日,弟子问禅师:“如何是佛?”禅师说:“不指天地。”弟子又问:“为什么不指天地?”禅师说:“唯我独尊。”只有尊重自己、相信自己的人,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立地成佛。不论我们是否相信佛法禅理,不论禅师的话是否正确,都让我们想起中国古代有这样一批士人,他们尊重自我,不随流俗:饮酒邻家,醉卧美妇之侧,高呼“礼岂为我设邪”的阮籍;“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的嵇康……

王梵志就是这些士人中的一员。袜子的针脚都缝在里面,外表看起来很光滑,一般人都这样穿,但王梵志却反着穿。人们都对他说,这样穿袜子是错的,他反驳道:宁可让你看起来不舒服,也不可委屈了我的脚。这反驳风趣、机智而又坚定,道出了王梵志对个性的尊重,一位对人生哲理有着深刻理解的诗人形象也跃然纸上。

我们生活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但有几人能把这种张扬提升到哲理层面?更何况王梵志生活在公元五六世纪之时,能对个性进行这样鲜明而又坚定的讴歌,多么难得啊!

经典点评

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书“梵志翻着袜”诗》:“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

骆宾王

骆宾王,出生于婺州义乌,与卢照邻、王勃、杨炯合称为“初唐四杰”。曾因开罪武后入狱,后被贬为临海县丞,故又称骆临海。在则天朝参与了徐敬业讨伐武后的战争,代其草拟《讨武瞾檄》,兵败不知所终。其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也擅长七言歌行,诗风坦易深沉。有《骆临海集》。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①,南冠客思亲②。那堪玄鬓影③,来对白头吟。露重霜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西陆:即秋天。《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为之春,行南陆为之夏,行西陆为之秋,行北陆为之冬。”②南冠:指楚冠。《左传·成公九年》记载一个被晋国俘虏的楚国人,始终戴着楚冠以表示对祖国的怀念,后来就用“南冠”代指囚徒。③玄鬓影:晋崔豹《古今注》:“魏文帝宫人莫琼树乃制蝉鬓,望之缥缈如蝉。”这里用来指蝉。

赏析

人生历事无限,快乐的事也有很多,但在我们心中,总会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是不够的,希望更快乐些。然而事实难以尽如人意,常常会让你有种步履维艰的感觉,让你有种英雄末路的感慨,让你有种知音难觅的感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每到这时,我们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无不悲凉相向,甚至哀恸异常。

此时,骆宾王身陷囹圄,正当他为冤屈不得申诉而感到烦恼之时,听到了秋蝉在窗外鸣叫,这声声鸣叫似乎唤醒了他那积压良久的思乡之情。两鬓微白的诗人,本来一看到有如少年乌黑蝉鬓般的秋蝉,就感伤不已了,哪里还能忍受得了凄楚呜咽的蝉鸣呢?秋蝉为何这样鸣叫呢?也许是在它的翅羽上,秋露凝结成微霜,它难以高飞,于是凄楚地鸣叫,但秋风猛烈,风声强劲,它的鸣叫又变得如此低沉。秋蝉本来拥有着一颗崇高而美丽的心灵,它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高洁,但秋霜、秋风哪里会听秋蝉的倾诉呢?全诗都是诗人在以蝉自喻,咏蝉实际却在慨叹自己目前艰难的处境。这最后一句,诗人将所有悲愤化作一声质问,他质问这世间,究竟“谁为表予心”啊?其力道之大,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

唐人咏蝉的佳作很多,虞世南的《蝉》是:“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李商隐的《蝉》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这两首诗与《在狱咏蝉》相比较,可谓各具特色。正如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中所说:“虞世南‘居高’两句,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两句,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两句,是牢骚人语……”

经典点评

明·陆时雍辑《唐诗境》卷二:“大家语,大略意象深而物态浅。”

于易水送人①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战国时为燕国管辖。②燕丹:指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

赏析

战国时,国与国之间常常以太子作为人质,派往他国,以示诚信。燕太子丹就曾在秦国为人质,其时秦王嬴政为太子,对太子丹不甚礼貌,太子丹一直怀恨在心。后来嬴政登基,成为秦国国君,秦国在他的治理下也日益强大。太子丹返回燕国后,先前的怀恨又因为秦国侵略诸侯之地而不断加深,于是他想出派刺客刺杀秦王的计谋,荆轲正是这名刺客。当荆轲临行之时,太子丹和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等身穿白色衣冠,在易水为他饯别。当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众人受到这悲壮歌声的激励,不觉“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尽管荆轲刺秦最终没有成功,但这位为了遏制秦国强权而执行艰巨任务的悲壮义士永远被人们传颂。

当骆宾王在易水为友人饯别之时,不由得想起了昔日的易水之别,想起了那个充满了悲剧精神的刺客荆轲,今日的易水依旧寒风萧萧、水声清冷,但那位即将赶赴秦国的英雄,连同他的事业都已作古,只有后人在此空自凭吊。

全诗虽然仅有短短四句,但却蕴意丰富:一是荆轲易水别离的典故与诗人饯别友人之事暗合,虽然这位友人的名姓已难以获知,但从某种程度来说,诗人在以荆轲喻友,歌颂荆轲就是对友人的歌颂;二是虽是送别友人,却整首都在凭吊荆轲,歌颂荆轲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感慨英雄的失败结局;三是对往古英雄的凭吊,诗人虽然只写了荆轲一人,却通过后两句时空的巨大差异,写尽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慨;四是诗人吊古伤今,以荆轲悲壮愤激的情绪,映衬诗人此时心中的不平,以荆轲与太子丹的知遇,映衬诗人此刻的不遇。

经典点评

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一:“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

杜审言

杜审言,字必简,祖籍襄阳,后迁居巩县,是杜甫祖父。他是唐代近体诗律定型的重要人物,工五、七言诗,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其诗歌“高华雄整”、“深挚流丽”,在初唐别为一格。有《杜审言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释

①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晋陵陆丞就是晋陵县姓陆的县丞,生平不详。

赏析

当远离故土客居他乡之时,古人常常会“肝肠寸断”地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眼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无不勾起对故乡的思念。直到现在,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手机跟家乡的亲人们交流,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家乡一点一滴的事件、一丝一毫的变化,但不能站在家乡的土地上,不能畅饮家乡清泉的我们,仍然会深深地怀念它,怀念居住在那里的亲人们,在寂静的夜晚为他们祈祷。不论我们走到哪里,家乡永远牵动我们的心。

这首诗就是典型的思乡诗,其首联挺拔惊警、调高格远,一语道破客于异乡之游子心声,使诗歌渐入佳境;后四句铺展早春“物候之新”,其“云霞出海曙”浑厚,“梅柳渡江春”活泼,“淑气催黄鸟”雅致,“晴光转绿”灿烂;尾联明示唱和之意,并上挽首句“宦游人”,点破诗旨——游子深挚的思乡之情。其笔触之细腻、对仗之工稳、意趣之活泼、情感之深挚,都堪称初唐诗中少有之佳作。

经典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律诗初变,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缴之。起句为题目,审言于杜陵为祖,至是始千变万化云。”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不到20岁应举及第,先后两次为官,后又相继被斥除名,可谓仕途不顺。上元二年,王勃渡海省亲,次年溺水惊悸而亡,年仅27岁。其诗名早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其诗歌高华清新,在以靡弱文风为主导的初唐,大有新人耳目之效。有《王子安集》。

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杜少府:诗人之友,其名不详。蜀川:一作蜀州,这里泛指蜀地。②三秦:项羽破秦入关时,曾将秦地三分,故有三秦之说,后来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③五津:长江在蜀地的五个渡口合称五津,即白花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指蜀地。

赏析

提到王勃,我们脑海中也许立刻会浮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语。前者出自其文《滕王阁序》,后者出自其诗《杜少府之任蜀川》;前者概括了一位文人对晚霞当空、水天一色、鹜鸟孤飞的纯美境界的追求,成为咏叹傍晚之景的千古佳句,后者则体现了一位诗人“海内皆兄弟”、“山花共友于”的旷达情怀,成为感慨离别、歌颂友谊的万世绝唱。其实,这两句诗语也概括出了王勃诗歌的特色:纯美之中的高华气质,旷达背后的真挚情感。

为官者常常会身不由己,朝廷需要你到外省赴任,你便要服从。这首诗是杜少府接到朝廷任命,即将赶赴蜀地时,好友王勃为他饯行所作。诗酒言欢固然是幸事,但离别之酒却难以下咽。王勃立身城门的楼观上,遥望路途遥远、风烟缭绕的蜀川,不禁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感伤,为仕宦之人四处漂泊的生活而感喟。正当主客二人陷入深深的悲伤之时,王勃想起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诗句,与其悲泣黯然、作小女子状的别离,不若从容旷达地分手。于是他安慰好友,要潇洒地抹去离别眼泪,从容赴蜀任职。全诗不事辞藻,意脉流转,开朗豁达,颇具风骨之美。

经典点评

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甲编:“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②,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代以“九”为最大阳数,故称九月九日为重阳。②南中:与下句“北地”相对,指诗人羁旅南方。

赏析

这首诗卓绝之处就在于平实叙述中自有一份高华的情致。首二句连用两个“九”、“他”,前者点明时令,后者“他席他乡”则巧妙地与“九月九日”相对应,点出客居蜀地的诗人身份,其简单的两句诗中蕴涵了四种尴尬:重阳节本该还乡却不能还乡,为其一;羁旅他乡本就思乡却还是登上了“望乡之台”,为其二;重阳设宴本为欢快之事却处在异地他乡,为其三;思乡心切的游子却在他乡送别归乡的友人,为其四。而“九”、“他”的复沓巧妙地化解了这种种尴尬处境,再加上四句诗有意无意地对仗,呈现了诗人客居南中、“客中送客”、也无家人消息的苦闷,于是思乡情中更添别离情的凄凉,此种凄凉以“摇曳生姿”的风情气质出之,着实耐人品味。

还记得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也是在异乡过重阳节时写下的小诗。尽管两首诗都是诗人思乡之情的抒发,但是所呈现出来的风貌却截然不同,王维的诗以一种深挚的思乡之情感动人,王勃的诗则是以一种客中送客而又高华摇曳的情愫感染人;前者通过推想远方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自己的思乡,后者则更深入地刻画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以至陷入思念中不能自拔,可谓各有高妙之处!

经典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九:“似对不对,初唐标格,不得认作律诗之半。”

杨炯

杨炯,华阴人。早慧,10岁时即应神童举。虽然他一直为官,却不显赫,卒于盈川令任上,故又被称为“杨盈川”。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律诗,以工致明淡为主要特色,几首边塞诗激越雄浑,颇有特色。有《杨炯集》。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

注释

①西京:指长安。汉代有东西汉之别,其国都有长安、洛阳之分,故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唐代武则天后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②牙璋:古代调兵所用的兵符,呈牙状,两符相合方可调兵。凤阙:汉武帝时建章宫的两个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此处代指皇宫。③龙城:汉代匈奴地名,又称龙庭,此处代指敌方聚居处。④百夫长:部队下级军官。

赏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之日,没有哪个国人不想为国家的存亡奉献微薄之力,哪怕他往日对国家如何不满,哪怕他往日对国民如何失望,哪怕他往日如何地放浪不羁……杨炯就是这样一位饱含报国热情的诗人。

此诗对仗工整,气完势足。三四句“牙璋”、“凤阙”与“铁骑”、“龙城”分别是当句对,同时两句间又是标准的正对,既工稳雅致又气势充足。五六句则“雪”对“风”,“旗”对“鼓”,“画”对“声”,如此精工的景对却又以“暗凋”、“多杂”点活,诗歌至此颇似待飞之鹰,蓄势已足。而后七八句以激越的情感出之,不但照应首二句身赴国难之情,使诗歌呈现出圆满的构思,而且将中间四句已经蓄足的气势喷发出来,于是待飞之鹰冲上云霄。

当然,杨炯以为当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做“书生”不如从军来得实在自有他的道理,这与唐初士人崇尚武功的心态有关,以至文人们都渴望远赴边陲,建功立业。然而“书生”自有“书生”的用处,《从军行》不就是书生用处的证明嘛?尽管诗人并没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是他的诗歌能鼓舞更多的仁人志士投入拓疆安边的战争中,激励他们的爱国深情和战斗激情,所起的作用不是比战争中的匕首、投枪还要大吗?

经典点评

明·陆时雍辑《唐诗境》卷一:“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圆满,殆无余憾。”

宋之问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武后、中宗朝依附张易之等权臣,备受恩宠。神龙、景龙年间先后贬谪泷州、钦州。以文辞知名,其应制诗尤为精工巧妙;贬谪时有江山之助,诗歌尤佳。

度汉江

岭外音书断①,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岭外:指岭南。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

赏析

中国古代功成名就之人衣锦还乡已不甚新鲜,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后,返归故里,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志得意满,豪情万丈。然而人生不得意者十八九,失意之时重返故里,心情自然不同,正如宋之问所说的“不敢问来人”吧!

此诗为其贬谪岭南时所作,故能一洗应制诗精工巧妙、“酷不入情”之风,转以动情为尚。其尤为突出之处就在于,以反笔真切再现了贬谪之人的思乡心理。整首诗不着一语贬谪,而其越接近家乡越胆怯的心理见出其贬谪之身份;不着一语思乡,而其虽胆怯却又不停赶赴家乡的心理更见出其思乡之切,亦说明其构思造句之巧妙。

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给得意的人们以进取中的激情,给失意的人们以自省中的抚慰。

经典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九:“即老杜‘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意。”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其诗名与宋之问齐,常并称二人为“沈宋”。沈佺期擅长五、七言律诗创作,其诗格律整肃,风格靡丽。

杂诗三首其三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中月,常在汉家营②。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③。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④。

注释

①黄龙戍:今辽宁开远县西北,唐代曾于此处驻兵。②汉家:汉代,唐诗中常用汉代事映射当代事。③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龙城:汉代匈奴地名,此处代指敌方聚居处。

赏析

读罢这首诗,我们也许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若干年前那首《十五的月亮》:在“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洗,却“有你的思念,也有我的思念”,美妙的意境中有深挚的感情。生在现代的我们,似乎不再需要体验这样刻骨的思念,因为我们可以用通讯工具交流,也可以乘交通工具一解思念之苦,跟古人、甚至十几年前的人们比较起来,我们真是幸运。只是当终于丢掉了浪漫而痛苦地思念时,我们也许也丢掉了对这份思念的感动。没有了这份感动,我们的幸运也就不值一提了。

此诗最妙之处在于中间两联的独具匠心。三四句为上下相承的流水对,既实写出少妇春夜望月,怀想远方良人的场景,又写出少妇在思念极致之时,希望能像普照天下的月亮一样,依偎在良人身边,这愿望是如此活泼,又如此美好,不禁令我们喜欢上这多愁、可爱的少妇。五六句“少妇”、“良人”相互为文,即虽为分写“少妇”、“良人”,实则将二人合写,将少妇的怀春梦远推及至良人,使少妇的思念之情更为浓郁,相见的愿望更为强烈。于是自然道出七八句的高亢之音,诗势顺畅,一气贯通。

经典点评

民国·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一气转折,而风格自高,此初唐不可及处。”

贺知章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他性格放旷,自号“四明狂客”,又嗜酒,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其诗情感充沛,语言流利。《全唐诗》中存诗一卷。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衰:这里指头发稀疏。

赏析

游子们浪迹天涯,四处漂泊,但家乡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贺知章离别故乡,到京城为官已经有50多年了,此番告老还乡,心中却悲喜交加,喜的是他终于叶落归根,荣归故里,悲的则是岁月不饶人,如今的他已鬓发稀疏,衰老不堪了!此时迎面走来家乡的儿童,他调皮地盯着眼前这位老者,微笑着问老者从哪里来?正是卢象所说的“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而儿童这一戏剧性的问话,看似轻松道出,实际上却是对诗人巨大的打击,在听到问话的一瞬,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老迈衰颓,意识到对家乡来说,自己已是一个外人,归家的喜悦更添一丝扫兴和懊恼。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诗人不必再去赘述此时的感受与心情,因为儿童这煞风景的问话已将他所有的心绪全盘托出。这就是对面落笔、背面敷粉的手法,令全诗含蓄蕴藉,充满了戏剧性和幽默感。

诗题的“偶”字题得恰当,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还有一首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两首诗互为补充:前者是乍回故乡,后者则是回乡后所见所闻;前者是感伤自己的衰老,后者则是感慨家乡亲友的变故。

经典点评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五:“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

张若虚

张若虚,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诗二首,却以《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春江花月夜①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②。空里流霜不得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③,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④。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⑤。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①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相传创自陈后主。②霰:雪珠。③玉户:指闺中。④鸿雁,鱼龙:这里反用鱼雁传书的典故,指思念无以传达。⑤碣石:山名,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潇湘:水名,在湖南省。这里以“碣石潇湘”暗指距离之远。

赏析

友人曾向我讲述这样一件事:春天,她独自一人到海南去玩,有幸在亚龙湾细腻的白沙滩上度过一晚,当夜晚悄然降临,海月冉冉升起之时,她看到了有生以来最美的景色——月光如洗,轻轻拂上白色海滩,在大海上弹起美妙的乐音,海水随着这乐音有韵律地涌动。她完全陶醉了,感觉自己变成了美丽的天使,不知“今夕是何年”了,于是她一遍一遍地吟咏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因为她觉得只有如此美妙的诗歌才可以配上如此美妙的景观。当然,人生所历常常可遇不可求,心境不同,所见、所感也不同。当她第二次到亚龙湾时,由于经历了一些不愉快,再见此景时,却不由得咏出了“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我们感慨美景不常在的同时,却更加佩服张若虚此诗美妙的语言和意境。

这首诗主要描写“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而又以“月”景来统摄全篇,以宇宙之美的代表“夜月”为核心,引发出对人生、宇宙本源的思考,以人情之美的代表“爱情”为核心,进而抒发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思念之情。于是整首诗景散而神不散,所有的美丽都发生在月光下。在如此巧妙的布局中,诗人将景、情、理完美的融合,使得景即情、情即理,我们观其表面能看到风貌俱丽的美景,稍稍读其内能感受到风神摇曳的人间至情——爱,对眼前美景的爱、对美好生活的爱、对远方情人的爱、对深邃宇宙的爱,当思考诗的最深层时能感悟到明晰透彻的宇宙哲理,我们被那些有关人之初的思考所吸引,也不由得与诗人进行同步的思考。

全诗景悦人耳目、情令人动容、理触人思考,真无愧闻一多称“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虽然我们不一定像友人那么幸运,可以亲历春江花月夜之景,体会一往而深之情,但生在张若虚之后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他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永恒、至美之景,一种激荡、动人之爱。

经典点评

清·王闿运《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陈子昂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年时不事诗书,18岁始折节苦读,几年后便中第入仕。他主要生活在则天朝,曾随军征战,后辞官返乡,反倒为县令段简构陷入狱而亡。其诗歌雄浑苍凉、刚健质朴,然部分诗歌过于朴实。有《陈子昂集》。

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①,芊蔚何青青②。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③。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

①兰若:香草名,即兰草、杜若之类。②芊蔚:茂盛的样子。③蕤:指草木之花垂下来的样子。

赏析

时光本就易逝,韶华本就易老,尤其当你怀才不遇时,岁月一点一滴地流逝都会使你因抱负不得伸展而着急,于是会让你有种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感伤,即便你可能还青春年少。

陈子昂因县令段简的陷害,被捕入狱,死时才41岁,那么可以肯定,他在写这首诗时尚且为精力充沛的壮年。他觉得自己有着卓越过人的才华,曾经那么渴望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像幽寂山林中的兰若,虽然在春夏之时生机盎然,紫茎上不停地冒出四处飘香的小红花,俏皮地倒垂着,但花儿只是孤独而美丽地开放着,诗人只是孤独而高傲地生活着。然而日复一日,夏去秋来,当秋风瑟瑟吹来之时,兰若的红花片片飘落,飘去了她春天的茂盛、夏日的妖娆,甚至飘去了她的希望,诗人又觉得自己此时就像这株孤独的秋日兰若一样,正在凄凉地慢慢老去。

其实老去并不可怕,美人迟暮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去之时一事无成的凄凉,是曾经的美丽无人欣赏的凄楚,是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慨!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晋代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也许,这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共有的感伤吧!

经典点评

明·高《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卷三:“朱晦庵曰:予读陈子昂《感遇》诗,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代词人所及。如丹砂空青,金膏水碧,虽近之世用,而实物外难得,自然之奇宝。”

登幽州台歌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注释

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区。相传为战国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建。

赏析

武则天时,陈子昂曾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征战蓟州,因为作战主张与武攸宜不同,未被重用,“心有戚戚”之余登上蓟北楼。据说,当年谋士郭隗建议燕昭王为他建黄金台,以示昭王礼贤下士之决心,后来招揽了乐毅等一批名将贤臣,可谓君臣遇合,于是燕国空前强盛起来。当子昂登上这久负盛名的楼台,遥想明君贤士,心心相印,顿感自己之孤独;遥望天地宇宙,莽莽苍苍,顿感自己之渺小。此情此景,子昂怎能不声泪俱下,悲泣不已。

孤独让人凄凉,渺小令人无奈,但是诗人所呈现给读者的背景却是绵远悠长的时间和广阔无垠的空间,于是孤独成了“得风气之先的伟大的孤独感”,渺小就成了敢犯天地之威的勇者的渺小感,这正是此诗的动人之处。而诗歌的前两句为一、四句式,后两句则为一、五句式,节奏感极强,读来自有一种慨叹之音,与诗人情感的激越相得益彰,使得诗人“伟大的孤独感”声情并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愧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晋代阮籍登广武城时,曾感喟“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其悲时愤世之意一览无余。子昂则将这种悲愤内敛,抽象出动人的孤独感与渺小感,创作出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如果二人能邂逅相逢,肯定会倾盖相向,引为知音。

经典点评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其辞简直,有汉魏之风。”

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故又被称为张曲江。张九龄为玄宗时期名相,喜奖掖文学后进,可谓一代宗师。其诗歌清雅浑厚,讲究风雅兴寄,在初盛唐诗坛中颇为独特。有《曲江集》。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①,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②,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①情人:这里指多情之人。②盈手:晋代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诗句,这里化用其意。

赏析

身处异地的朋友或亲人,彼此深深地思念着,在夜晚因为互相惦念而无法入眠,这思念让他们感到夜无比的漫长。此时周遭一片寂静,只有从广阔而又遥远的东海上跳脱而出的明月普照着相思的人们,正是“隔千里兮共明月”。月光如此明朗、纯净,透过它似乎能看到远方的人儿,于是这些多情的人们轻轻吹灭昏暗摇曳的烛火,披上外衣,来到庭院中漫步,希望将这月圆的美景尽揽眼底,遥寄给远方的人们。夜晚白露初上,慢慢润透了衣衫,他们忽然意识到已经在庭院中徘徊了太久,已经在如洗的月光下怀想了太久。深夜寒露之凉难耐,但投之以月光却报之以无音信,更使人难以忍受,不如回到屋中,企求梦中一遇。

屈原在《九歌》中唱道,“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心相知”。的确,离别所带来的相思之痛真是人生最大之哀。但相思痛则痛矣,乐亦大焉,张九龄笔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主人公,在梦中与亲人相聚的快乐应该也是值得回味,值得永久纪念的一种快乐吧!

经典点评

明·陆时雍《唐诗境》卷八:“起结圆满,五、六语有姿态,八为踟蹰彷徨。”

§§第二章 盛唐诗

同类推荐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标志与季节

    标志与季节

    本书描述了时间在自然中发生的微妙作用,揭示出各种动植物在自然界中随季节而发生的微妙的变化,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动人的、生机盎然的自然和谐之美。同时也是一部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的朝圣记录。
  • 时传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时传祥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逝,享年60岁。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热门推荐
  • 风暴英雄之风暴前夕

    风暴英雄之风暴前夕

    有些时光,逝去了便无法挽留!有些朋友,走远了便不再相逢!那些故事,却永留在你我心中!
  • 先欢后爱:首席的契约妻

    先欢后爱:首席的契约妻

    说她不务正业?当她豪放女啊!其实也不能怪他啦!谁叫他好奇心氾滥跑去夜「观光」,几杯黄汤下肚后便被他载回家睡了──好死不死,这跩男还是她的顶头上司,呵呵……他不误认她是「应召的」,那才有鬼!!这下真是跳到淡水河也洗不清了!!!准备回家吃自己吧……可是妓女也有人格呀!。哟──这是哪门子的笑话,做他的地下情妇?!哼哼……倒是可以玩他一玩…
  • 幽微灵秀地:试评红楼

    幽微灵秀地:试评红楼

    《幽微灵秀地----试评红楼》第一篇试笔之作《意淫》在2005年第一期《红楼梦学刊》登出第一部分(因期刊字数局限未能登出全搞),后此书稿在“国学网”全部刊出,点击率高居榜首,被“中国期刊网”转载,后又被“红学品茗”、“红学馆”等红学研究专业网站、院校网站及艺术类网站转载。
  • 残唐三国

    残唐三国

    《残唐三国》以历史上唐末宋初辽兴的时期为背景,写南唐后主此书称唐兴宗李煜励精图治,文臣武将众多。在北宋讨伐期间,得一奇才李碧,乃李世民嫡系,能文能武。与他的兄弟李猛赵圣解了李煜之围。之后,灭宋征辽,再兴大唐!
  • 战族传说(全集)

    战族传说(全集)

    洪荒岁月,涿鹿一战,战神蚩尤虽亡,却留下不灭魔志,战族子民重承魔志,隐匿于武林之外,成为超越武林的隐世武门,只待五星逆行之时乘时而作,东山再起。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五星逆行之日终至,千古战意随着时光的轮回而再现武林,一位神的传人,一位魔的后人,在经过无数次武林纷争后慢慢崛起江湖,而世间的种种魔缘机遇终究将两人铸成了左右武林的盖世高手。然而世事难料,天机无常,在阴阳二气互冲之时,群魔并起,浩劫迫在眉睫,十大名门中数大门派在战族魔威之下,竟灭于弹指之间。谁曾料,扶武林之危倾者,竟是千古一邪之后?
  • 以吾唯尊

    以吾唯尊

    佛前叩首千百载,不过为一世相聚,一世相聚亦不许,这一世不敬漫天神佛,只以吾唯尊
  • 神奇宝贝之风开始的地方

    神奇宝贝之风开始的地方

    在这里你看不到主角拥有很多神兽。在这里你看不到主角有多么的强大。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则是....跟主角一起踏上这冒险的道路。非坑爹穿越,漫长的一段故事,同个时间段,描述不同的位面。不要急着点右上角的X,你可以选择性的看一两章再点也不迟。(一天一更是保证,一天两更是基本(不出意外这个数,你懂的!),一天三更也可能!)
  • 夜落心寒

    夜落心寒

    曾经我们许下一个诺言,不管经历多久的时间,我都会等待你回来。乐园上,你的戏言,我的诺言。从我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早已经注定了我们彼此之间的牵绊。
  • 恋爱音乐盒

    恋爱音乐盒

    她,聂晓霞,在别人的眼中,她是一个没有教养坏孩子,小时候母亲抛弃了她,去寻找自已的爱情,从此她不在相信爱情,她学会了伪装,她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她。
  • 花千骨之千墓

    花千骨之千墓

    放出洪荒之力的她跪在殿前,异魂入体,阳龙之剑横空出世,踏江山,闯洪荒,闹魔界。一场前世与今生的邂逅,无情与痴情的碰撞。现代的剑尊,异世的妖神,九剑龙吟,终汇于一句话:愿得转瞬倾城花,守得万世相思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