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35000000007

第7章 Go-Nogo范式中PIU青少年对相同客体的返回抑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6年7月,在12300万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6.2%,并且仍在上升。这一群体也是PIU的高发群体,如何从中有效地识别PIU患者、区分不同的病理机制、改变其不良的认知特征,不仅对拓展心理咨询的范畴、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是人类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是心理学一直希望给予科学解答的问题。由于情绪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开展实证研究常常困难重重。但是,近20年来,心理学工作者就个体对情绪信息的知觉注意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颇受注目的成果。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我们假定个体会因为实际生活中的情绪困扰而产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换言之,实际生活中经常受到情绪困扰的个体,更可能通过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形式获得代偿性满足。所以,本章着重从情绪加工的角度对青少年群体中PIU的形成机制展开系统探讨。

一、注意偏向

(一)情绪信息对注意的影响

人类视觉系统加工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要加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通过注意控制,我们得以实现对与当前任务有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排除、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高敏感性并伴随选择性注意。研究发现,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含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引起注意偏向。实验中所用的情绪刺激包括词汇、事件或场景图片、卡通图以及真人照片等。注意偏向能够由各种类型的情绪刺激引起,还是只能由负性刺激引起,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但大部分实验发现的注意偏向是由负性刺激引起的。有的实验还发现,甚至在非注意或者注意资源缺乏的条件下,负性情绪信息也会导致注意偏向。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负性信息,尤其是威胁性刺激,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连,起到信号警示作用,所以人们对负性情绪给予更多的注意是适应性的表现。对情绪性注意偏向的研究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表现模式,即哪种类型的人,在何种情绪、何种环境、经历过何种事件之后会出现注意偏向?二是偏向背后隐藏的机制。我们着重从网络成瘾者对不同的情绪信息会产生什么注意偏向这个角度来研究。

(二)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空间线索化范式(spatial cueing)是研究注意偏向的其中一种范式,最早由Posner(1980)提出。该范式的基本程序为:先呈现一个简单刺激作为线索,延迟一定的时间后呈现目标刺激。目标刺激既可能出现在线索化位置(有效线索化),也可能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无效线索化)。一般目标出现于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的概率不同,前者大,后者小,如分别为80%和20%。记录被试目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典型的实验结果是,当线索呈现到目标呈现之间的SOA小于300ms时,呈现于线索化位置的目标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目标。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叫线索化效应。这种效应反映了空间注意焦点受外在线索指引,而且处于注意焦点的刺激的加工能得到促进作用,反应时加快或正确率提高。

空间线索化范式中的线索可分为两种:一是外周线索,主要用呈现于目标潜在位置的方框或圆点表示;二是中央线索,主要用呈现于屏幕中心的箭头表示,箭头指向目标可能出现的位置。两种线索导致的选择性注意有所不同,前者属于外源性注意,后者属于内源性注意。外源性注意是自动化加工的过程,内源性注意是控制性加工的过程。

Stormark等人曾用消极意义和中性意义的情绪词作线索,探查情绪性线索对被试注意转移的影响。实验中,屏幕上的左右视野各呈现一个矩形框,要求被试注视其间的一个十字注视点,告诉被试靶刺激(星号)将出现在其中一个框内,在靶刺激出现前,会先给出一个提示线索。例如,在左侧的矩形框内出现一个词(负性情绪词或中性词),词在屏幕上持续显示600ms,提示被试靶刺激将很可能出现在左侧,要求被试在出现星号时尽快作按键反应。有效提示(星号在线索出现的框内出现)占2/3,无效提示(星号在线索的对侧框出现)占1/3.结果显示,词的情绪效价(负性、中性)和提示的有效性(有效、无效)的交互作用显著。当情绪词作线索时,有效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明显短于无效提示条件,而且情绪词作线索时产生的这种差异大于中性词。

二、返回抑制

(一)返回抑制的含义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位置或物体所作反应表现出的滞后现象。Posner和Cohen发现,当空间某一位置上线索(cue)出现与靶子(target)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在100ms以内时,对出现在该位置上的靶子的反应加快,即被试对线索化(cued)位置上的靶子的反应时短于非线索化(uncued)位置,产生易化作用;而当SOA达到300ms以上时却产生抑制作用,即被试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时长于非线索化位置,Posne和Cohen称这种反应滞后现象为返回抑制。返回抑制使人的注意离开了已经被注意过的位置,并且迅速地朝向新的位置,以利于快速的搜索活动,它对于提高人类视觉搜索效率及扩大视野范围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使人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线索化方式、不同的任务以及分心干扰都会对返回抑制产生影响。Tipper等人(1999)发现,在线索化后,即使客体运动到其他位置,仍能观测到对客体的反应上的抑制,他们把这种妨碍注意回到先前线索化客体上的效应称为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object-based inhibition of return)。

返回抑制自被确定以后迅速成为注意研究的一个热点,引出许多研究工作。其中,线索有效性(cuvalidity)对返回抑制及相关的易化效应的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所谓线索有效性,是指在一个实验中有效线索和无效线索在试验次数总和中的比例。若有效线索的比重大,即靶子多出现在线索化位置,则线索为高有效性的;反之,若有效线索的比重小,即靶子多不出现在线索化位置,则线索为低有效性的;而靶子出现在不同位置上的概率相等时,则线索为非信息性的。实验证明,线索有效性可影响注意定向。Fox等人还在对具有特质焦虑的人的研究中发现,威胁相关刺激能影响返回抑制效应。对高焦虑人群,威胁刺激能减少返回抑制量,而中、低焦虑人群没有这一趋势,这说明高焦虑人群对威胁相关刺激的注意更加难以解除。

(二)返回抑制的研究范式1.典型研究范式

返回抑制的典型研究范式是线索—靶子范式(cue-target paradigm),即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三个大小相同的小框(中间小框内有一个“+”字形),要求被试始终盯住该注视点。随后,外周某一小框迅速变亮(或改变颜色或出现一个非靶子刺激),对外周小框线索化以吸引注意,这是对外周小框的线索化(外周线索化)。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对中间小框线索化(中央线索化),使注意脱离外周小框而回到中间小框,间隔一段时间后靶子出现在某个外周小框,要求被试尽可能快而准地对靶子作出反应。从外周线索化到靶子出现的时间间隔称为刺激不同步呈现(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当靶子出现在线索提示位置、SOA大于300ms时,被试对它的反应潜伏期比靶子出现在非线索提示位置上的反应潜伏期长,其差值为返回抑制值。

2.其他范式

第一种,连续反应范式(continuous-responding paradigm)。实验过程中,刺激连续不断地呈现在外周小框,要求被试对每一个刺激迅速作出反应,并记录反应时。在此范式中,前一个靶子成为后一个靶子的线索,当后一个靶子出现在前一个靶子的位置时,测得的反应时相当于靶子出现在外周提示位置上的反应时;当后一个靶子出现的位置与前一个靶子的位置不同时,测得的反应时相当于靶子出现在外周非线索位置上的反应时。通过比较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考察是否出现返回抑制。

第二种,靶子—靶子范式(target-target paradigm)。实验过程中,相继出现两个靶子,被试对两个靶子都作出反应,当第二个靶子出现在第一个靶子所在的位置时,则对第二个靶子的反应时较对第一个靶子的反应时长,其差值是返回抑制值。

第三种,无反应—靶子范式(no-response-target paradigrn)。该范式的实验流程与靶子—靶子范式一致,不同之处就在于无反应—靶子范式只对第二个靶子作出反应,对第一个靶子不反应。

(三)返回抑制性质的相关理论

有关返回抑制的性质或者机制是刺激驱动的注意抑制还是内源性驱动的反应抑制,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目前,有“反射说”、“注意抑制说”、“反应抑制说”、“转换抑制说”和“注意的动量说”。

1.返回抑制是一种反射性现象

以往研究表明,简单察觉任务中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受中脑的上丘脑的控制,与外周突然出现引发的反射性眼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返回抑制更多的是一种自动化、不被人察觉的现象。返回抑制是一种反射性现象,线索有效性(线索位置对靶子位置的预测性)应该不会影响返回抑制的出现。反射性的返回抑制是被诱发的而不是由认知成分主导的。

支持这种观点的一系列证据是有关上丘脑(the superior colliculus)神经机制与返回抑制关系的研究。Posner等人首先提出返回抑制是由上丘脑控制的。他们发现,中脑(midbrain)损伤病人,包括上丘脑损伤病人均没有返回抑制,而中脑无损伤的病人则表现出返回抑制。上丘脑与返回抑制最直接的联系来自于罕见的单侧上丘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他们只在投射到上丘脑的半视野时表现出返回抑制。

尽管有相当的证据表明上丘脑在返回抑制效应中的意义,但却不需要得出返回抑制是反射性的这一结论。上丘脑与很多脑皮层区域有着丰富的联系,包括额叶等,它们对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Berger(1994)通过比较注意位置和忽略位置探讨返回抑制的稳定性时发现,返回抑制似乎是自动的。他首先在中心位置呈现一个箭头,指示靶子将要出现的位置(靶子出现在该位置的可能性为80%);要求被试注意箭头所指示的周边小框,忽略另一周边小框;500ms后某周边小框变亮(线索化),随后呈现靶子。结果发现,不论是在箭头指示框还是箭头指示的相反框,都一致出现了返回抑制。因此,他认为返回抑制是自动的,即便在所注意的位置上返回抑制也不能被主动抑制。

2.注意抑制说

Posner和Cohen(1984)一开始就提出注意抑制说,认为返回抑制现象是注意返回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时受到了抑制,即注意被吸引到线索提示位置之后离开此位置,当靶子出现在线索提示位置时,注意再返回到该位置的过程中受到抑制。

支持注意抑制说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Reuter-Lorenz等人的实验。他们在实验中选取那些已知在SOA比较短的情况下会影响注意易化效应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系统地观察它们在长SOA的情况下对IOR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与对注意易化效应的影响一致,从而认为返回抑制与易化效应都是一种注意现象。

陈彩琦和金志成等人通过考察靶子可能出现的位置数对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影响,探讨了注意抑制说和反应抑制说的问题。实验结果发现,随着靶子可能出现的位置数增多,返回抑制量减小,为返回抑制的注意抑制说提供了新依据。因为若按照返回抑制的反应抑制说,在实验过程中,被试的注意不会离开线索提示位置而指向新位置(即非线索提示位置)。这种观点认为发生偏离的是准备对线索提示位置作的空间性的反应,当SOA超过一定时限时,对线索提示位置的空间反应就会因在返回过程中受到的抑制而变慢,从而出现返回抑制。因此,根据这种观点,返回抑制量根本不会受到外周位置数量的影响。然而,实验结果表明,靶子潜在位置数对返回抑制量不但有影响,而且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对于这种结果,只有用注意抑制说才能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3.反应抑制说

虽然注意抑制说得到许多研究的证明,但是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观点。根据实验研究,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返回抑制的反应抑制说,如Klein和Taylor以为返回抑制反映了反应上的偏向,线索提示空间某一位置后被试首先会对该位置作出空间性反应,如果靶子没及时出现在线索提示之后,这一位置则会被打上抑制标签,随后对该位置的空间反应就会被抑制,这就是返回抑制的反应抑制说。

目前,反应抑制说主要得到时序判断方法和线段似动方法研究的支持。这两种方法假设,在注意所指向的位置上的刺激被优先知觉。Maylor在一个采用时序判断方法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当SOA超过300ms时在线索提示位置通常能出现返回抑制,但是在时序判断上线索提示位置并不知觉为落后,反而知觉为优先。这说明返回抑制表现在反应上而不是注意上。

4.转换抑制说

转换抑制说(translation-inhibited theory)认为返回抑制的根源可能在于激活的靶子刺激的知觉表征和反应的某种联系之中,即注意促进靶子刺激的加工,使其知觉表征得到更强的激活,达到了某种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这种激活的知觉表征却以某种方式使得对靶子的反应滞后,表现出返回抑制现象。李晓轩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当采用某种知觉任务时,处于线索提示位置的靶子刺激先被知觉到,表现为知觉优先;当采用反应任务时,处于线索提示位置的靶子刺激表现为反应滞后,即出现返回抑制。这表现出知觉与反应的分离。既然在线索提示位置对知觉表征的激活是优先的,而在反应上则表现为抑制,所以该抑制一定是出现在知觉与反应的转换过程中,从而支持了转换抑制说。根据转换抑制说,线索提示阶段的注意通过影响对靶子的知觉加工来影响返回抑制,而靶子的知觉加工则直接作用于返回抑制。所以,靶子的知觉加工、线索提示阶段的注意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对返回抑制产生显著影响。陈素芬等人研究证实,线索提示阶段的注意、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都是通过靶子的知觉加工来影响返回抑制的,从而支持转换抑制说。

5.注意动量说

Pratt等人(1999)提出注意动量说(attentional momentum),认为线索提示位置和非线索提示位置都受注意的影响,返回抑制反映的是被试对离开注意路径的位置上出现的刺激的反应,要慢于沿着注意路径的位置上出现的刺激的反应。所以他们认为,理解返回抑制的一种更好的方式,不是将它看作一种抑制过程,而是将它视为一种注意的重新定向过程。在采用线索—靶子范式研究返回抑制的实验里,假如注意先从中央注视点向右运动到外周线索提示位置,然后又向左返回到中央注视点位置,如果此时靶子处在注视点左侧的非线索提示位置,即处在注意运动方向(向左)的通道上,那么被试对靶子的反应就会快;反之,如果需要注意从中央注视点位置重新向右返回到线索提示的位置,即处在和刚才注意运动方向(向左)完全相反的通道上,那么被试对靶子的反应就慢,于是产生了返回抑制。Pratt等人认为返回抑制是注意对其通道上位置的定位与偏离此通道上位置的定向的差异造成的。他们在中央注视点线索提示后再向左侧或者右侧增加第二注视点,以此来控制注意运动的方向,实验结果也有力地支持注意动量说。

但是,注意动量说一提出来就受到置疑,Synder等人发现Pratt的原始数据中仅有少数被试出现与线索提示位置相对的非线索提示位置反应最快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并不稳定,并不是在所有的返回抑制实验范式研究中都出现。此外,返回抑制可以在连续线索提示的多个位置上存在,注意动量说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情况。

三、PIU青少年在Go-Nogo范式中基于相同客体的返回抑制(一)研究方法

取广州在校一、二年级大学生1600名,年龄在18~23周岁,其中男生632人,女生968人。采用雷雳等编制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 APIUS)进行诊断测试。他的诊断测试采用5点记分,包括六个维度,即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共38道题目组成。根据APIUS的项目平均得分大于等于3.15分者界定为“PIU群体”(也可以理解为“网络成瘾群体”)的标准,其中有67名符合PIU标准。其他的PIU对象是在广州的专业心理医院获得的。最后,自愿参加实验的PIU青少年组共45名(男生25名,女生20名),非PIU青少年组是在测试中没有被诊断为PIU的,这个组的人数很多,选择其中的43名(男生21名,女生22名),他们均自愿参加实验。这样,共有88名青少年参加了本实验。PIU青少年组和非PIU青少年组再分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被试随机参加不同的实验处理。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未参加类似实验,对实验目的不明确。

本实验采用2(被试类型:PIU青少年、非PIU青少年,组间变量)×4(图片方位:upright-upright、inverted-inverted、upright-inverted、inverted-upright,组间变量)×2(目标位置:线索化位置、非线索化位置,组内变量)×2(图片性质:积极、消极,组内变量)四因素混合设计,因变量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和错误率。其中,upright-upright指正立—正立图,inverted-inverted指倒立—倒立图,upright-inverted指正立—倒立图,inverted-upright指倒立—正立图。

实验采用国际情绪图片库的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其中积极类图片(微笑表情的人物图片)共24张,男女各半;消极类图片(哭泣或愤怒表情的人物图片)共24张,男女各半;另外,选择中性类图片(无明显表情的人物图片)14张,其中6张作为练习材料,其他8张作为视觉搜索任务的材料。所有图片均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只截取人物的头像,并对截取的人物头像图片分别进行顺时针旋转45?、135?、225?、315?形成实验图片。因此,用于正式实验的图片共有96张,用于练习和视觉搜索任务的图片共有56张。所有图片均为彩色,大小为260×260像素。四种方位所示:实验材料由19英寸纯平显示器呈现,屏幕刷新率85Hz,分辨率1024×768像素。被试坐在距显示屏60cm处,左右手食指分别轻放在键盘的“F”和“J”键上。实验开始前,屏幕上呈现指导语:实验首先在屏幕中央出现红色的“开始”两字,提示你将要开始实验,接着出现一个的红色的注视点“+”,之后在屏幕的左右两边同时呈现一对人物头像的图片,紧接着会在或出现一个“####”的信号。当“####”是红色时,不管出现在还是,请不要按键;当“####”是绿色时,若出现在请按“F”键,若出现在请按“J”键。整个实验分为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

正式实验的程序为:指导语——开始(500ms)——注视点(1500ms)——线索化前(precue:1000ms)——线索(cuesignal:100ms)——线索化后(postcue:300ms)——注视点(2000ms)——目标出现前(pretarget:500ms)——目标(target:100ms)——目标出现后(posttarget:300ms)。其中,在线索化前、线索、线索化后和目标出现前、目标、目标出现后等环节会在屏幕中央呈现左右对称的两张人物头像表情图片。另外,“线索”环节会在呈现的两图的左或上呈现红色的“####”;“目标”环节则会在呈现的两图的左或上出现绿色的“####”。被试的任务是对出现的红色“####”不进行按键反应,抑制住自己的反应;对出现的绿色“####”要进行位置分辨,当“####”出现在上按“F”键,出现在上按“J”键。视觉搜索任务与正式实验的不同在于“线索”和“目标”两个环节出现的“####”的颜色相同,同为红色,要求被试不按键;同为绿色,要求被试进行辨别按键。为了消除习惯误差,视觉搜索任务随机插入正式实验中。正式实验共有56次试验(积极图片有24次试验,消极图片有24次试验,视觉搜索任务有8次试验)。被试完成28次试验休息片刻,接着再重复一轮试验。记录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和错误率。练习试验与正式实验的不同在于给被试提供正误反馈(500ms),共有12次试验。返回抑制量由靶子出现于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与出现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的差值确定。

正式实验呈现的人物头像表情图片有积极和消极两类,两类图片的呈现顺序(先积极图后消极图;先消极图后积极图)在不同的被试之间进行了随机处理。整个实验程序采用Go-Nogo范式,由E-Prime软件编写。实验流程如。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在电脑上处理。

(二)两类被试在不同图片类型、不同图片方位和不同目标位置下的返回抑制效应

返回抑制是视觉选择性注意中的一种抑制现象,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工机制。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单线索方式,即只采用了一次外侧线索突现(abrupt onset),而没有中心注视点的两次引导,注意的重新定向是靠被试自主性转移(或称内源性控制),要自己主动地将注意从线索化位置脱离,这个过程称之为单线索化过程。已有研究发现,返回抑制可能仅存在于空间位置或简单符号(如三角形、方形、星形等符号)中,文中假设,在复杂符号(如人物的表情图)中依然会出现返回抑制。本研究在线索序列和目标序列中均呈现正立(upright)或倒立(inverted)的人物表情图以观察相同的客体是否也会出现返回抑制。

所有被试视觉搜索任务的数据均不计入统计中。对被试的错误率和反应时分别进行统计,所有被试对线索(cue)和目标(target)反应的平均错误率均低于2%,所以对错误率不作进一步分析,在统计时剔除被试对线索和目标反应错误的数据。

1.积极信息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对目标的反应时数据进行2(被试类型)×2(目标位置)×4(图片方位)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积极图片,被试类型主效应、目标位置主效应和图片方位主效应均极其显著,分别为F(1,80)=38.63,p=0.000;F(1,80)=22.01,p=0.000;F(4.46,p=0.004.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PIU青少年组;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差值为16.07ms,出现极其显著的返回抑制(p=0.000);对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差值为11.89)和正立—倒立(差值为19.16)方位的反应时。3,80)=

在实验中,对积极图片,被试类型主效应、目标位置主效应和图片方位主效应均极其显著。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PIU青少年组,说明PIU青少年对积极人物头像信息的注意反应速度较强。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出现极其显著的返回抑制,说明在较长的SOA条件下,不管是PIU青少年还是非PIU青少年,对积极人物头像信息的注意转换能力较强,因此有返回抑制出现。对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即对于积极信息,在正立—正立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返回抑制。四种方位表情图中,除了人物信息、方位不同外,基本都是相同的,所以可能是在线索序列和目标序列中呈现了相同的客体才导致返回抑制效应的出现。在线索序列中正立(upright)的表情图比较容易辨认,因此,阻止了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同样,在目标序列中正立(upright)的表情图也比较容易辨认,会使注意离开已经被注意过的位置,因此,抑制了对目标的加工。而在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条件下,人物表情图都比较难以辨认,亦即没有辨认出是相同的客体,因此没有出现对相同信息的抑制。也就是说,在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条件下仅有人物信息和方位的不同,而没有识别出是相同的客体,减弱了抑制效果。

2.消极信息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1)被试类型、目标位置和图片方位的主效应。

对消极图片,被试类型主效应、目标位置主效应和图片方位主效应均极其显著,分别为F(1,80)=54.18,p=0.000;F(1,80)=27.99,p=0.000;F(3,80)=5.26,p=0.001.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PIU青少年组;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差值为18.98ms,出现极其显著的返回抑制(p=0.000);目标图片为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差值为21.80)、倒立—正立(差值为12.40)和倒立—倒立(差值为14.32)方位的反应时。

在实验中,对消极图片,被试类型主效应、目标位置主效应和图片方位主效应均极其显著。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PIU青少年组,说明PIU青少年对消极人物头像信息的注意反应速度较快。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出现极其显著的返回抑制,说明在较长的SOA条件下,不管是PIU青少年还是非PIU青少年,对消极人物头像信息的注意转换能力较强,因此有返回抑制出现。目标图片为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倒立—正立和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即对消极图片,在正立—倒立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易化作用。

(2)被试类型与图片方位的交互作用。

对消极图片,被试类型与图片方位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3,80)=6.04,p=0.000.对两因素的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对PIU青少年组,目标图片为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差值为32.04)、倒立—正立(差值为18.52)和倒立—倒立(差值为28.28)方位的反应时,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也显著短于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差值为13.52)方位的反应时;对非PIU青少年组,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差值为12.41)、正立—倒立(差值为15.75)和倒立—倒立(差值为15.42)方位的反应时。而在图片方位的正立—正立、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水平上,PIU青少年组和非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在正立—正立、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水平上,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均短于非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分别为F(1,86)=21.97,p=0.000;(1,86)=30.45,p=0.000;F(1,86)=62.08,p=0.000.四种图片方位水平上,PIU青少年和非PIU青少年的反应时。

在实验中,对消极图片,被试类型与图片方位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对PIU青少年组,目标图片为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倒立—正立和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也显著短于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即对消极图片,在正立—倒立和倒立—正立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易化作用。对非PIU青少年组,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正立—倒立和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说明在正立—正立条件下对消极信息的加工过程出现了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

而在图片方位的正立—正立、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水平上,PIU青少年组和非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在正立—正立、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水平上,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均短于非PIU青少年组的反应时,说明在正立—正立、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水平上,PIU青少年对消极人物头像信息的注意反应速度均比非PIU青少年强。

(3)目标位置与图片方位的交互作用。

对消极图片,目标位置与图片方位的交互作用显著,F(3,80)=2.94,p=0.032.对两因素的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差值为17.33)和正立—倒立(差值为14.42)方位的反应时,目标图片为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也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差值为12.70)方位的反应时;目标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差值为10.90)、正立—倒立(差值为25.75)和倒立—倒立(差值为15.38)方位的反应时,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和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差值分别为14.87和10.38)。而在图片方位的正立—正立、正立—倒立和倒立—倒立水平上,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分别为F(1,86)=6.20,p=0.013;F(1,86)=27.60,p=0.000;F(1,86)=21.08,p=0.000.四种图片方位水平上,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的长短。

在实验中,对消极图片,目标位置与图片方位的交互作用显著。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和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目标图片为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也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这说明当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在正立—正立和倒立—倒立条件下对消极信息的加工过程都出现了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这与在线索序列和目标序列中呈现相同方向的人物表情图有关,被试容易加以辨认。因此,阻止了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目标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目标图片为正立—正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正立—倒立和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说明当目标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在正立—正立条件下,对消极信息的加工过程出现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目标图片为倒立—正立和倒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目标图片为正立—倒立方位的反应时,说明当目标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在倒立—正立和倒立—倒立条件下,对消极信息的加工过程出现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

而在图片方位的正立—正立、正立—倒立和倒立—倒立水平上,目标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非线索化位置时的反应时,说明对消极信息的加工过程,在正立—正立、正立—倒立和倒立—倒立条件下均出现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

为了进一步比较,将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的数据合并并对不同被试类型、不同目标位置和不同的图片方位下的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的反应时差异进行检验表明,在各种条件下对积极图片和消极图片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课堂03)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课堂03)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弗洛姆爱的艺术(相约在微博)

    弗洛姆爱的艺术(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弗洛姆爱的艺术》根据弗洛姆关于爱是一门艺术等一系列观点,选取他书申的精彩语录,进行解读,与大家在学习爱这门艺术上共同前进。《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收录了《责任心,爱情的另一面》、《 爱他,就要尊重他》、《按照本来面目看待他》、《 让对方按照本性成长》、《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 、《客观才是爱情的标尺》、《在爱中学习爱》、《 我们想要逃避孤独》等文章。
  • 人性心理分析

    人性心理分析

    过去的人性或心理研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研究人性不充分研究心理行为活动,二是研究心理心理行为活动不深入研究人性,这两者脱节的结果,便是既不能真正认识人性也不能真正认识心理行为活动。人性是心理行为活动之内涵和本质,心理行为活动是人性之外延和表达,它们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只有把人性和心理行为相结合,才能真正认识人性及其心理行为活动——而这正是本书的研究方法。
  • 不抱怨的心态

    不抱怨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只要我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就算生活给予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不要抱怨。有那时间,你可以为你的人生蓝图去打拼!这个社会要求你在不公平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战斗,做一个真正的赢家!
热门推荐
  • 随便写,无大纲

    随便写,无大纲

    她是林景晗,卖的了萌,耍的了宝,骗的了钱。调夫有方,外加一身的好演技。他是严喆珩,卖不了萌,耍不了宝,却深得她心。宠妻无边,自带blingbling光环。有关于他/她的情敌:他的情敌1号——动漫、手办他的情敌2号——水晶糕(这是啥)他的情敌3号——小灰灰(凌辉:啊嘞,我什么我也是!)他的情敌4号——蚊子!陈宦宸:喂喂,好歹我也是向景晗告过白的人,为什么连蚊子都排上了,我却没有!!!(拍飞)接下来讲讲有关于调情······某经纪人表示不满,说好的有关于她的情敌呢?既然没有,那“/她”有什么意义!?好吧,那就不讲调情——到这里结束吧!喂喂!
  • 天地人魂录

    天地人魂录

    天、地、人出自三才。《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天、地、人三才每才都有两种变化可能(天——阴阳;地——柔刚;人——仁义),本书以北宋初年为背景,故事起源于大宋和大理,两条明线相互交织,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柔一刚,一人一义
  • 天葬唯我独尊

    天葬唯我独尊

    万古苍穹,去留谁定?午休的战乱,究竟因谁而起?诸天万界,谁主沉浮?众神的消逝,到底去了何方?一个被封印的世界,一个被诅咒的天地......一个神秘的少年,即将开启这惊世之谜!群号:490061882
  • 幻空时代

    幻空时代

    叶寻,一个平民家庭的孩子,一次次的意外让他重生在了当代。曾经只想平平淡淡的他却背负起了拯救国家的重任...岁月如梭,很快二十年过去了。就在他要担负起国家重任之时,一场全球性的风暴却袭向了他,使他的人生不得不再次发生转变......
  • 隐逆

    隐逆

    百族林立的天圣大陆,魔法与斗气经过几万年的传承与衍变,终于被慢慢融合,衍生出了另一种魔斗合一的职业者——隐者!因为一颗逆天小石头的存在,让来到这个隐者纵横世界的云落谱写了一段逆天的传说!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力量的本源

    力量的本源

    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有爱与恨,在痛苦与绝望中唯有爱才是拯救的力量。爱不落,志不堕,是长生。
  • 万古独宰

    万古独宰

    诸天万界,强者为尊,俯瞰天地,执掌一切霸权。少年楚寒从大荒深处走出,身附逆天神碑修炼至强功法,自此潜龙出渊踏上崛起之路,与诸天帝子争锋,与神话时代碰撞,登上穹顶,开启波澜壮阔的一生。无敌的战场,天骄血如海,妖孽骨成山,由最卑微开始,一步步登临苍穹巅峰,睥睨天下,所向无敌!万古盛世,唯我独宰,敢问苍茫天地,何人敢与我一战?
  • 绝世女佣兵:笑看天下

    绝世女佣兵:笑看天下

    凌薇雪倩,东云国凌薇世家直系血脉,与上面六位哥哥同样鼎鼎有名,却是因为“废物七公子”这个响亮的称号。因为有着废物的著称,所以走到哪里都受到众人的唾弃,却偏偏让东云国有名的七殿下一眼就挑中,从此成为七王府最高地位的护卫。他用自己的实力在这片大陆上站稳脚步,从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是到最后当所有人知道原来那个惊世天下的人是‘她’后全是唏嘘不已。东方倾城说:爱上一个人不需要多久,只要一眼便定终生。
  • 冷少的可人前妻

    冷少的可人前妻

    他和她的婚姻,并非两情相悦的厮守!得到她的人,却得不到她的心,他毫不在意,对她时而倾尽宠溺,时而冷漠无情!平淡了三年的婚姻生活因为旧人的出现再次生出风波,他因嫉妒而一次次羞辱,却在怀孕后怀疑她孩子的来历不明?闻着他身上陌生却令她习以为常的香水味,看着他眸中的愤怒和嘲讽,她绝望的选择了离婚.离了婚是否真的能斩断一切,开始新的人生?当他不顾一切推开她和怀里的孩子,自己倒在血泊中时,失去的一切是否还来得及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