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产维修小组(PM小组)。PM小组是由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减少设备事故、提高设备生产率而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活动的集体。它自主地关注设备“一生”的各个阶段,为设备生产率达到最高水平开展活动。PM小组的性质和组建与第10章介绍的QC小组是一样的,其不同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在生产维修方面的内容。
(6)全员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护的开展程序包括:制定全员生产维修的基本方针目标;建立TPM的组织机构;明确TPM的组织和职责分工;制定开展TPM活动的措施和方法;制定TPM的各种标准;对维修人员进行专门的和多能的教育培训;评价TPM的成果;开展文明生产和科学生产的活动。(日本叫“5S”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
11.5.1 设备更新
1.设备更新的概念
设备的更新,主要是指企业用新的、效率更高的设备去更换已经陈旧得不能继续使用,或虽然可继续使用,但在技术上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在经济上极不合理的设备。企业为了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重视设备的更新工作。
2.设备更新周期
更新设备要注意经济效益,分析设备的寿命周期,以确定企业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
(1)设备的寿命。现代设备的寿命,不仅要考虑自然寿命,而且要考虑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①设备的自然寿命。它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报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②设备的技术寿命。它是指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不断出现在技术上更先进合理的同类设备,使自然寿命未结束就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设备的技术寿命趋向越来越短。
③设备的经济寿命。在设备的自然寿命后期,由于设备老化,必须支付较多的维修费用来维持设备的寿命,花费过多的维修费用可能得不偿失,因而需要考虑更新。这种根据使用费用来决定的设备寿命,叫做设备的经济寿命。
(2)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为了提高设备更新工作的经济效果,需要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以下介绍两种方法:
①面值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和计算同类设备的统计资料,求出年平均使用费最低的年份为最优更新年份。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平均使用费=(使用费 折旧费)÷使用年限(年)
②低劣化数值法。假设某设备的原值为K0(考虑残值),已使用T年,则每年的设备使用费为K0/T0.随着年份T的增长,年平均设备使用费不断减少,而设备的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却随之增加。由此而带来设备年维修费以及动力、燃料消耗的增加,这就叫做设备的低劣化。如果这种低劣化每年以λ数值增加,则第一年的低劣化数值为λT,T 年平均低劣化数值为λT/2,于是得到年平均设备总使用费。
式中,K0为设备的原值,T为设备使用年限,K0/T为考虑低劣化时的年平均设备使用费,λ为年低劣化增加值。
3.设备更新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更新之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2)设备更新要注意克服薄弱环节,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3)设备的更新要同加强原有设备的维修和改造相结合。
(4)设备更新所需资金的筹措,是更新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原有规模条件下,设备更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资金。因此,折旧率的确定和折旧费用的提取,应保证设备更新资金的需要。
(5)更新设备要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和环保性,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6)对已更换下来的设备要妥善处理,尽可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5.2 设备改造
1.设备改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设备改造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或对原有旧设备增添部件、新装置,改善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指标,使原有设备经改造后能局部或全部达到新设备的水平。
设备的改造主要是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现有设备比新型设备的数量大得多,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按期把现有的全部设备一代又一代地全部更新,而大都是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且设备改造比研制新设备周期短、费用省、见效快。这对发展新产品,促进科技进步十分有利,而且针对性强,对产品的适应性好。因此,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增产现有产品时,总是添置一部分反映现代技术水平的设备,保留一部分可用的原有设备,改造相对数量的现有设备。对技术老化的设备进行改造,能够获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设备改造的方案和内容
(1)设备改造的方案。设备改造的方案,必须经过初步设计和技术经济评价,与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确定最佳方案。设备改造既要考虑设备的技术性、适用性,又要考虑它的经济性。如果改造一台旧设备的费用效果不如购买一台新设备,那这台设备就没有改造的必要了。一般来说,设备的改造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或者增加某些机件,以改善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
(2)设备改造的内容。设备改造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①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数控化、联动化;②提高设备的功率、速度、刚度,扩大改善设备的工艺性能;③将设备改装成高效、专用设备;④提高设备零部件的可靠性、可维修性;⑤实现加工对象尺寸公差的自动控制;⑥改装设备的监测、监控装置;⑦改进润滑、冷却系统;⑧改进安全、保护装置及环境污染系统;⑨降低设备原材料及能源消耗;⑩使零部件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提高“三化”水平。
3.设备改造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