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2400000009

第9章 二、又一个殖民帝国的建立

这里的“又一个殖民帝国”,指西班牙帝国,它统治的范围远远比葡萄牙帝国广袤得多。15世纪末和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征服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巴西除外),同时它通过继承把欧洲大陆许多国家和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并在欧洲大陆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庞大的西班牙帝国。到1580年,它又兼并了葡萄牙,把两个帝国合而为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超级殖民帝国。

在这一节里,我们着重叙述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一整套殖民制度的过程,只有建立了这一整套殖民制度,特别是其中对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及使殖民地经济依附宗主国,这些殖民地才会对宗主国变得有意义。从这些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殖民帝国与古代帝国是很不一样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众多的帝国,但绝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因为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仅仅依靠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制归根到底是不稳固的。而近代殖民帝国,开始时当然也是以军事征服为基本手段,但进一步的巩固要靠经济措施,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只有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宗主国为中心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依赖的关系,对殖民地的统治才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达到相对稳定。这些经济措施,也就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基本发展手段。

另外,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这时期西班牙还广泛参与了欧洲的争霸战争,这些战争是证明它的实力的主要方式。否则它就不是一个欧洲的大国,不是一个真正的帝国,甚至维持它对广阔的殖民地的统治都会很困难。

(一)甘蔗种植园和牧场

1.从抢劫转向经营

欧洲人跑到海外去,主要为的是发财,当然也不否定他们有宗教等方面的动机,而且各种动机是综合起作用的,但发财恐怕是主要的。要在被征服的地方发财,最方便的方法当然是抢劫,这是征服初期普遍发生过的事情。

但在任何地方,可以抢劫的东西总是有限的。对那些尚未进入文明或文明尚处在较低程度的印第安人来说,在经受第一轮的劫掠后,身边就没有多少可供白人抢夺的东西了。

要使这些新征服的土地和原来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居民变得对殖民主义者有价值,必须采用经济手段,必须转向经营。所谓经济手段,就是利用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生产欧洲人所需要的东西。这里,涉及两个条件:

一个是产品必须对欧洲人有用,另一个是可能性,即美洲可能提供什么,因为不可能要美洲的土著居民提供他们无法提供的东西。当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是把美洲变成种植园和牧场,特别是变成甘蔗种植园。我们前面已讲道,葡萄牙人在巴西就是这样做的。

当然,这里还需要有一个殖民主义者的心态转变问题。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时是为了金子而去的,但哥伦布也好,当时的西班牙君臣或西班牙普通民众也好,大部分人都还是很务实的,在看到金子很有限时,他们很快想到了移民和经营种植园这类很普通的事情。对当时的一般移民来说,这也就是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在16世纪上半叶,当那些巨大的银矿和金矿还未发现或刚刚发现的时候,甘蔗种植对殖民主义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直到中世纪晚期和近代初期,糖对欧洲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商品。欧洲人是从阿拉伯人那里知道甘蔗这个东西的,阿拉伯人则是从印度接触到甘蔗,然后把它带到地中海,在塞浦路斯等岛屿上栽种。中世纪西欧往东的十字军再把它带回欧洲,同样也是在地中海上的西西里等地种植。糖极易上瘾,当时的人们还用它来治病,或用作食物的防腐剂。到16世纪,糖依然是有钱人家的奢侈品。15世纪中后期,葡萄牙人把它引入大西洋的岛屿,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前夕,大西洋各群岛与欧洲各地的贸易已相当频繁,其中糖是主要的贸易商品。

种植甘蔗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气候要求,它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赤道附近的大雨信风带地区最为适宜。二是劳动量大且需要大量人员一起劳动,自由民是不太愿意做这种工作的,奴隶劳动显得特别合适,阿拉伯人在地中海上的甘蔗种植园都是使用东非来的奴隶劳动。15世纪中后期在大西洋各群岛上出现的甘蔗种植园也是使用奴隶劳动,那些奴隶来自西非。欧洲人不允许在大陆上发展奴隶制,但不反对在大西洋岛屿上、在美洲使用奴隶。

2.把美洲变成糖厂

向美洲移民和在美洲种植甘蔗是同时进行的。早在1494年1月,哥伦布在写给西班牙君主的信中就向他们描绘了在海地发展甘蔗种植的前景,他还把这种前景与西班牙本土的安达卢西亚及意大利西西里的制糖业作了比较。

当然,把美洲殖民地变成巨大的甘蔗种植园也需要时间,因为甘蔗种植园在当时是一个高投资和高技术的产业。16世纪初,海地岛出现了最初的甘蔗种植园,在这些甘蔗种植园里,榨取甘蔗汁的方法很原始,只是用原始的木制工具把甘蔗捣碎。这样捣碎甘蔗后产生的蔗汁虽然也是糖料,也有价值,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蔗糖。

1516年,海地出现了第一家制糖厂,时人称为畜力制糖厂,用几匹马(有时也用牛或奴隶)拉动榨糖汁的机器不停地转,在当时算是现代化的设施。不久又出现了水力榨糖机。这一类制糖厂,需要很大的投资。1546年写成的一本历史书讲道,每个水力制糖厂的投资是10000到12000金杜卡特,也有15000个金杜卡特的,所雇佣的工人从80到120个不等。畜力制糖厂一般使用30-40个工人。为了把甘蔗和制糖的木柴拉到工场,需要很多牛和马车及相应的人力。在这本书写成的时期,海地已有20个水力制糖厂和4个畜力制糖厂。1552年时,每个水力制糖厂的年利润约10000杜卡特。这意味着,水力制糖厂虽然投资很大,但收益可观,一年或一年半就可收回成本。

甘蔗种植园的发展与政府的鼓励是分不开的。进入近代以来,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政府的大力指导、提倡分不开--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发展。为了促进制糖业,西班牙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开办糖厂的人可以从政府得到贷款,甘蔗园主的债务可以延期偿付,教会的十一税减半交纳,王国政府派出制糖专家前来指导,建造和经营糖厂所需要的机器、材料免交进口税,禁止因债务而查封、没收或拍卖工厂。

由于蔗糖生产利润高,加上措施得力,人们争相种植。

糖厂从海地向牙买加、玻多黎各、古巴等岛屿传播。1523年,牙买加有了30家制糖厂,5年后玻多黎各有10家。接着制糖业又从海岛向大陆发展。1531年墨西哥有了3家水力制糖厂,生产最上等的糖。不久秘鲁也开始产糖。

蔗糖生产的传播对以后拉美经济有重要影响。一种影响是美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糖地区。从拉美出口的蔗糖增加很快。1542年,海地出口的蔗糖达1200英吨,16世纪下半叶,古巴的蔗糖出口平均每年达460英吨(每英吨约合1016公斤)。

116世纪中墨西哥开始出口蔗糖,秘鲁在1560年也开始向西班牙出口蔗糖。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更是个产糖大户,1584年巴西的一则记载说,有66个种植园,年产糖2230英吨,使用了40艘船。由于欧洲市场广大,这样的蔗糖产量还是满足不了需求,船只也满足不了贸易发展的需要。

另一种影响是单一经济作物种植的倾向发展起来。

征服初期,西班牙曾在移民中推广过印第安人的各种农作物,并从西班牙引进牲畜和欧洲的农作物。由于蔗糖生产有利可图,他们随即放弃了印第安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种植甘蔗,粮食则从国外进口。16世纪中期,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已经出现。当时在美洲的拉斯·卡萨斯以担心的口吻讲到了西班牙人缺乏在当地生产面包的兴趣,而是宁愿进口,因为制糖业获利更大。他还讲到,那些西班牙人花上10个小金币从卡斯提进口两桶面粉,足可吃上一年,不必为了生产面包去播种、建立磨坊。

这种倾向后来成为拉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一个致命伤。

3.把美洲变成畜牧场

甘蔗种植园是种植园的一种,虽然它在种植园中曾占有压倒的地位,但不是惟一的种类,也有棉花、可可、靛蓝、烟草和金鸡纳树等等的种植园。这些作物在某一地区大量种植,也造成了种植单一作物的趋势。

畜牧业同样是殖民地很重要的一种产业。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就带来了马、牛、羊、猪等家畜。由于大部分征服者都来自卡斯提高地,那里的居民习惯上就喜欢畜牧业,而不喜欢农耕;又由于大家畜可以用于运输和耕种,马还可以用于作战;此外,若干个世纪以来的光复战争,使相当一部分人养成了骑在马背上的习惯。这样,饲养家畜一开始就得到高度重视。在海地,每建立一个新的城市或居住地,事前必须留下一块林场和牧场。后来西班牙管理殖民事务的部门还专门规定,在分土地时,住在牧区的西班牙居民每人可以得到一块可以养2000头牲畜的土地。

在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许多富人都喜欢经营畜牧场,因为他们有钱买得起种畜。新西班牙的首任总督门多萨亲自把美利奴羊引进墨西哥,为这里的羊毛工业奠定了基础。在墨西哥城东北70多公里的托卢卡山谷,1535年有人开始养牛,20年后,整个谷地有了150000头牛。其中有些牧场主一户就养了15000头。

由于养牛业的发展,墨西哥市场上的牛肉价格一路走低。1538年,4磅牛肉卖17个铜币,1540年,卖10个铜币,1542年卖4个铜币。这时,市政府发布法令,将这最后的价格固定下来,不准再私自降价,否则要受惩罚,这是因为市议会的议员几乎都是牧场主。牛肉这么便宜,来美洲的西班牙人很少有挨饿的,他也不一定急于找工作;牧场的主人有的变得很好客,并可能养上大批家臣。

在远离大城市的地区,养牛主要是为了牛油和牛皮。

前者用来制造蜡烛,及船舶外壳的涂料,保护船壳免受虫子蛀蚀;后者用来制造鞍具和防护服。至于牛肉,往往任其腐烂。

拉普拉塔、俄利诺科河流域和墨西哥北部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马、牛、羊的理想放养场所。在这些地区,养这些牲畜几乎不用照管,它们会自行繁殖。殖民者和牧民常常骑着马,带着绳索和刀在布满羊群和牛群的草原上纵横飞驰,随意猎取那些无人照管的牲畜。他们还因此有大批皮货出口。1587年,西班牙一个船队仅从圣多明各就购买了35444件皮货,从新西班牙区(墨西哥)购买了74350件皮货。

畜牧业主为了保护行业利益,还专门组织了叫“麦斯塔”的组织,保护品种,处理偷盗和产权等问题。

(二)金山和银山

1.最初的淘金热潮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搜括金银是他们的重要目标,无论是通过抢劫、苦难还是通过生产。哥伦布在到达美洲的第二天,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尽力留神,看其中是否有黄金。我发现他们中有人鼻孔上挂着一小块黄金首饰,通过手势,我明白了往南或由南边绕过这个岛屿有一个拥有大量金罐的酋长。”在后来的日记中,他多次讲到他发现了或渴望发现黄金。11月12日(1492年)在前往寻找一个据说有黄金的岛屿时,他又写道:“……在这片土地上储藏着大量的黄金。随行的印第安人说,印第安人脖子上、胳膊上和腿上所戴的首饰上的黄金,就是从这个岛的一些地方开采出来的,这种说法并非毫无道理。这里也有宝石、珍珠和无数的香料。”

但后来的实践证明,他所碰到的那些印第安人的社会还处在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他们手中有一些金饰品,但不多,绝对无法满足这些从欧洲来的淘金狂的欲望。在最初的抢劫和拐骗风潮过去后,这些殖民主义者在海岛上掀起了一阵淘金热。1500年左右,据哥伦布讲,在海地岛每人每天能采掘到20-25个西班牙小金币,有的人一天能采到100多个甚至200多个。他十分看好这一发展前景,但他没有料到,海地岛其实没有太多的黄金,加上采掘的方法很原始,这里的金矿很快就枯竭了。

这些从欧洲来的淘金者不可能留在没有黄金的地方,于是他们来到了大安得列斯群岛,然后来到大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殖民主义者没有好好安顿下来,而是随着发现黄金的信息走。

什么地方说发现黄金和白银,他们就成群结队赶过去。1534年,波多黎各岛上还流行一句口号:

“愿上帝领我去秘鲁。”这里讲的是,秘鲁被征服后,人们很快趋之若鹜地跑到原来印加帝国的土地上淘金去了。

从以后的发展来看,西班牙人在美洲最大的发财项目是开发金矿和银矿。这是真正使伊比利亚的君主和臣民感到兴奋不已的事情。但在16世纪最初几十年,他们在美洲得到的金银相当有限,不少人因而定居下来从事种植园和畜牧场的经营。但他们决没有放弃发现金山和银山的梦想。这一梦想,在16世纪30年代以后或者说在16世纪中,却真的变成了现实。

2.巨大的银矿

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后,黄金生产开始往大陆转移。

从1530年开始,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发现了一系列巨大的金银矿,特别是银矿。大银矿首先在墨西哥发现,1531年和1532年在米却肯州,1550年前后在萨卡特卡斯和瓜纳华托相继发现大银矿。但最大的银矿是1545年在秘鲁的波托西(该地后来属于玻利维亚)发现的,这里银的产量一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根据波托西皇家商业局的统计,在1579至1635年间,波托西银矿的日产值,平均每天达30000比索,王室按1/5的税率征税,每年可征收200万比索。该银矿一发现,就显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查理一世于1547年就决定建立波托西城,约一个世纪后,波托西城人口达到16万,是当时美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这里一个出银子的山头,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的“光荣洞”。有些地方,只要随便挖一下,便可得到财富。

不少波托西大矿场主的财产达到300万到500万美元。

帕丘卡地区有一个矿场主献给西班牙国王一艘价值300万美元的兵舰,还有一个土生白人,矿场主为了迎接新任总督来到利马,竟用银子铺了一个十字路口。这里因产银太多,银子变得不值钱,甚至比铁还贱。1612年时,一个殖民官员给国王写信说:“在这儿,买一束纸要付10个金比索,一个时钟要付100个金比索,一匹马要付3000到4000金比索。”

西班牙王室对美洲的矿产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政府可以从中收取1/5的收入。他们雇佣大批官员监督贵金属开采和征收工作。政府还鼓励殖民地改进开采技术。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采用了一种新的炼银方法,叫“帕蒂奥”,用水银把银子从矿物中分离出来,比当时通用的冶炼法有效得多。王室还在墨西哥建立了采矿学校,专门培养矿业人才。

采矿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因为采矿人员需要粮食、蔬菜和各种日常工作和生活用品。凡矿山兴起的地方,总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附近的农副牧业总会发展起来。

(三)委托监护制

种植园、畜牧场和矿山,都需要有人劳动才会有价值,这就需要奴役印第安人和黑人。奴役他们需要有一整套制度,16世纪里,在葡属和西属殖民地上出现了形形(土生白人:在殖民地出生的白人)色色的但大同小异的奴役方法。开始时流行过一阵子奴隶制,由于西班牙国王一再表示反对,有两种类似奴隶制的奴役制度从此发展起来,即这里要讲的委托监护制和下面讲到的劳役分派制。这些制度都有一个形成过程。

1.寻找奴役印第安人的方式

殖民主义者在拉丁美洲最初实行的是奴隶制,这也是他们最容易实行的制度。早在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期间,使土著沦为奴隶的过程就开始了。1494年11月,国王派托雷斯率领四艘满载粮食等物资的船只从西班牙来到海地,当船队要返航时,哥伦布开始犯愁:拿什么东西让船队带回去报效西班牙国王呢?他想到了奴隶。他以印第安人“叛乱”为由围捕了1500个土著居民,从中挑出500名精壮男女运回西班牙奴隶市场出售,留下来的人中又有600人被当地的殖民主义者瓜分为奴,剩下的被视为无用之物获释逃生。但哥伦布没有想到,西班牙国王夫妇并不赞成这种做法,所以向欧洲大陆运送奴隶的做法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西班牙君主指示,哥伦布可以向印第安人征税,对不按规定缴税的可以加以“惩罚”,但不可“过苛”,特别是不可把印第安人变为奴隶。根据这一原则,哥伦布着手建立一种能支撑殖民统治的税收制度。1495年,他基本上征服海地全岛,开始推行一种贡税制:在矿区,每个年满14岁的印第安人每3个月必须交纳一定量的金砂,酋长必须多交一些;在不产金地区,每人每3个月必须交纳25磅棉花;凡已纳税的印第安人发给一张小牌,挂在脖子上作为凭证,未挂此牌的要处以死刑。

由于这时哥伦布最关心的还是找到印度或中国或日本,建立殖民制度对他来说还是比较次要的。所以大局初定,他又率船探险去了,把岛上的行政工作交给他弟弟。但他走后,岛上很快出现动荡,许多移民反对他弟弟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他弟弟的威望无法约束这些移民,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殖民地尚未形成一套能让移民发财的制度。

到美洲去的移民一般是西班牙的中小贵族和普通平民,他们与留在国内的同类居民的不同之处在于:都怀有极其强烈的发财欲望,没有这种欲望他们绝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种极其落后的蛮荒之地。当时的美洲,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不仅印第安人仇视这些入侵者,殖民者之间也不时自相残杀。移民中有一些是罪犯、亡命之徒,在他们眼中,杀人根本不算一回事。为了尽快在美洲殖民,进而达到控制美洲,以便阻止葡萄牙人,还有跃跃欲试的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荷兰人的侵蚀,西班牙国王下令让罪犯加入殖民者的行列,只要他们犯的不是宣传异端邪说、侮辱最高当局、制造伪币、间谍和淫乱罪,都可以到美洲去自谋生路。

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殖民政府面前:该如何让这些无法无天的移民“安居乐业”,从而稳定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不能以损害西班牙政府的权威为代价来满足移民的欲望。

所谓损害西班牙政府的权威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西班牙国王夫妇为什么反对在美洲推行奴隶制度呢?

这里面当然可能有如一些书所讲的人道主义的考虑,但最主要的恐怕是国王夫妇怕自己大权旁落。确实,当时西班牙国王最怕的是在美洲出现欧洲中世纪出现过的封建制度。这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式的封建制度--封建地主制,而是10-13世纪盛行于西欧的封建制度--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制的特点是国王把很多土地封给属下,形成一批大封建主;这些大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土地封给自己的属下,形成一批小一些的封建主。这样层层分封,最后小封建主把土地交给农奴耕种。在分封过程中,这些土地上的司法权、征税权也全部交给了各级封建领主,这些土地上的农民人身依附于自己的领主,国王也无权过问。只是当国王有某种需要时,比如要与外国打仗时,这些封建领主必须率领与所封土地相应的士兵参加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国王的权力十分有限,这些受封的封建主领有的土地往往像一个个独立王国。14世纪以后,西欧农奴制瓦解,农民摆脱依附地位,成为国王的臣民,封建领主制向专制君主制过渡,这些“独立王国”才渐渐消失。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由于光复战争需要集中更多的国家权力,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专制君主制发展得比西欧其他国家要早一些。15、16世纪的西班牙君主非常熟悉他们自己的权力集中过程,这些刚刚摆脱大贵族弄权的国王们对新的分裂势力产生的可能性特别敏感,所以他们绝不允许让印第安人依附于殖民主义者。否则,美洲会重新出现在西欧已经消失的封建领主制,会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国王会无法对美洲充分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总之,西班牙国王夫妇不赞成在美洲发展奴隶制,不赞成把土地封给殖民主义者,即使是征服殖民地的有功之臣,也不准他们把印第安人变成自己的奴隶或从人身依附他们的农奴。所有印第安人都必须是西班牙国王的或中央政府的臣民,只有这样中央政府才能保持自己对美洲的统治。这是西班牙政府整个美洲政策的出发点。哥伦布每到一地首先要举行代表西班牙国王“占领”该岛屿或地区的仪式,也是这一基本国策的反映。

一方要发财,另一方要求他们的发财不要损害政府的权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殖民主义者来说,如果不奴役印第安人,美洲的土地可能变得毫无价值,至少价值要大打折扣。因为土地只有耕种才有价值,而耕种需要人手。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跑到美洲来的人,即使是农民,诚实的也不多,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是以战争为职业、在西班牙时就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小贵族了。要他们自己去耕种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即使他们自己去耕种,也是力量十分有限。所以要使土地变得有价值,惟一的办法就是役使印第安人,让印第安人为他们耕种、开发矿山。但印第安人不太可能乖乖就范,何况他们中有许多部落尚未发展到农耕水平,根本未养成天天在田间劳作的习惯。西班牙人只有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才能迫使他们为自己劳动。也就是说,必须找到这样一种政策:既可以奴役印第安人,又不致使奴役者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威胁国王的权威。这就是委托监护制产生的前提。

2.国王和殖民者都接受的奴役方式

既需要强制印第安人劳动,又不能把印第安人公开当作奴隶和农奴,一种比较隐蔽的奴隶制或农奴制开始在拉丁美洲发展起来,这就是委托监护制,是国王和殖民者都能接受的奴役方式。

所谓委托监护制,指的是从印第安人那里抢来土地,按身份、“功绩”等分给移民或殖民主义者,并把原来生活在该土地上的印第安人也交由这些来自西班牙的地主支配。但理论上印第安人的人身是自由的,直接隶属于国王,是国王的臣民,只是由于这些印第安人尚不“开化”,需要有人“照管”,所以他们的劳动力受新的土地主人的支配,也就是把他们委托给主人“监护”。这种监护,实际上具有人身依附的性质,这些印第安人的处境与奴隶和农奴也没有什么区别,但对政府来说这里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官方理论上不承认奴隶或农奴的存在,后来政府在处理“监护主”过分膨胀的势力时,就显得比较从容。

委托监护制的形成有一个从自发到“合法”的过程。

1498年,当哥伦布回到海地岛时,大批移民公开反抗他委托的他的弟弟的统治,变成了十足的武装暴徒,这些暴徒的首领是哥伦布离开海地前任命的首席法官罗尔丹。罗尔丹的叛军曾增至上千人。哥伦布难于镇压,只得与叛匪达成妥协,承认罗尔丹以前的职位,承认他们占有的大量地产。他还向国王提议,允许每一个移民弄来一定数量的印第安人,要这些印第安人为该移民从事一至两年的强制性劳动。一年后,他开始分给每一个被赦免的罗尔丹叛乱者一块土地,该土地的面积可以栽种一到二万棵木薯,又分给他们为耕种这块土地所需要的印第安人劳动力。同时,他还命令那些居住在附近的印第安酋长,在规定的时间里派印第安人为殖民者耕种,这些印第安人可以暂时免交贡税。这就是臭名远扬的“分配印第安人”制度的开端。

伊莎贝拉女王认为哥伦布的“分配制”是对王权的侵犯。1500年8月,西班牙国王派遣博瓦迪利亚来到海地,他实际上取代哥伦布成了该岛的总督。他的政策是:一方面,只要向政府交纳1/11的税,殖民者就可以在该岛任何地方采金;另一方面,他对全岛的土著居民实行人口普查,把他们分类后分派给殖民者使用。

博瓦迪利亚的做法实际上只是强化了哥伦布的制度,女王对他的做法也不满意,又派奥万多去海地进行改革。临行前,女王找他谈话,强调印第安人是国王的自由臣民,他们必须像其他国王臣民那样纳税。西班牙王室的政策很简单,既要让殖民者得利,又要保持自己对殖民地的最高统治权。为此,必须让殖民者奴役印第安人来发财,但这种奴役有一个界限:不至于使殖民者变得尾大不掉。

不过,让殖民者奴役印第安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1503年,女王发出批示,强调印第安人必须为西班牙人干活:“印第安人享有过多自由,他们回避同西班牙人接触和相处,以至不愿为挣工资而劳动,宁可无所事事;同时,基督教徒也无法使这些印第安人改信神圣的天主教教义……有鉴于此,我命令你们,我们的总督,从你接到此信开始,你必须强迫印第安人同岛上基督教徒交往,为他们建造房屋,采集黄金和其他金属,耕种土地,并为岛上基督教居民生产粮食。”同时,她也告诫西班牙人要善待印第安人。当然,这种“善待”的要求在当时实际上没有起什么作用,至多只是在理论上保持了国王对印第安人的最终权利,保留了政府随时进行干预的权利。

最后,西班牙殖民政府形成了如下政策:为了满足基督徒对劳动力的需要,总督有权让基督徒支配印第安人劳动,迫使他们去采矿、建筑、种地、放牧,但要付给他们“合理的”工资;在节假日,印第安人也要从事宗教活动,使他们成为基督教徒。委托监护制于是正式建立起来了。殖民者从政府手中分到一块土地,政府还分配给他一部分印第安人,为他劳动,让他来监护这些印第安人,他成了监护主。但政府为了保持自己对殖民地的绝对统治,不让监护主拥有印第安人土地的所有权,或者说殖民者的监护权不包括被监护者的土地所有权、司法权。名义上,印第安人为监护主劳动,监护主还必须付给他们工资。换言之,监护主不可占有印第安人的土地,但通过监护权可以役使他们;印第安人仍拥有自己的土地,但他们必须对自己的监护主尽义务。1509年,费迪南国王(这时女王已去世)为了增加王室收入,又规定监护主监护的印第安人为30-100人,有多的退回给政府;监护主每监护一人,需每年交国王金比索一个;监护主需三年办一次手续,死后监护权收归国家,由国王支配。

受监护的印第安人的义务是向监护主交纳贡税,一般是实物税,实物因地而异。贡税的征收常由酋长负责,然后由酋长统一交给监护主或王室(一些印第安人直接由王室官员监护,以便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殖民者的权势)。服劳役是交纳贡税的另一种方式。劳役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去矿山,有的去农牧场,有的则到城镇从事一段时间的手工业劳动。监护主的义务是使所监护的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不接受这一安排的印第安人,会受到野蛮镇压。在实施委托监护制的地区,西班牙人开始变得富有起来。露天牧场上有他们的牛群和猪群,土地里种植山芋和木薯,甘蔗种得越来越多,是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事业。到了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国王开始对美洲的开发感到欣慰。

殖民地也开始变得有利可图,殖民地的农产品供应从此有了保证,不再需要从西班牙向美洲运粮食了。但印第安人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西班牙人不仅强迫他们耕种土地,而且要他们捉鱼、捕捉美味的袋鼠,要他们的妇女烧饭、洗衣服。西班牙人还坐着轿子,要“奴隶们”把他们抬来抬去,到处游玩。印第安人常常因过度劳累而死去。

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来到了殖民地,西班牙的移民从海地向其他岛屿扩散,然后向大陆扩散。接着发生的问题依然是劳动力不足,印第安人不堪奴役,死亡率非常高,本来约有25万人口的海地岛到1511年就只剩下29000人了,到1548年,则只有500个人还活着。海地的殖民者开始到巴哈马群岛掠夺奴隶。后来,又从西非葡萄牙控制的地方进口少量黑奴。但劳动力短缺始终未能解决。

委托监护制的推行不仅解决了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发财问题,不仅保证了国王对殖民地的统治,也解决了国王扩张的部分资金来源。那时,监护区就是行政区。在那些新征服的地区推行监护制,监护主残杀或废黜不顺从的酋长,对与他们合作的土著首领则施以恩惠,承认其特权,使其成为傀儡,这实际上是对土著的一种间接统治。虽然从法律上讲,监护主没有司法权,但实际上监护区内大小事务悉由他们处理。他们为国王征税,维持监护区内的治安,战时则提供军队和马匹。1540年,墨西哥北方米尔斯顿地区的土著起义就是靠监护主的力量镇压下去的。

3.委托监护制度逐渐衰落

尽管有了委托监护制,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中,始终存在中央政府与美洲殖民者的权力划分问题。由于美洲印第安人处于绝对无权的地位,中央政府稍有不慎,这些殖民者就会成为拥兵自重的独立势力。理论上,监护主虽然不能把印第安人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财产,但实际上监护主拥有处理印第安人财产和人身的权力。

随着美洲的开发,监护主越来越多,他们的力量也越来越大。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后,慷慨地把许多印第安人分给自己的部下,他分给自己委托监护的印第安人竟有100000之多。1536年,他们迫使王室颁布《继承法》,监护权可传至第二代。监护权有可能成为世袭,西班牙政府开始高度关注这一趋势的发展。

查理一世国王于1542年颁布了《西印度新法》,旨在废除监护制。该法律规定:废除印第安人奴隶制,取消政府官吏和教士的监护权,即不允许监护主担任教俗官员,不再授予新的监护权,取消规模过大的监护区,监护权的现持有者死后监护权归国王,以实物而不是以强制人身劳役作为贡税。这一法律在殖民地引起了广泛的抗议,在秘鲁等地引起了大规模的反抗和起义。起义领袖贡萨洛·皮萨罗实际上成了秘鲁的最高统治者。起义军杀死国王派来贯彻新法律的总督,许多殖民者准备脱离西班牙,推举皮萨罗为国王。在这种情况下,国王不得不作出让步,撤消了新法中的一些规定。贡萨洛·皮萨罗于1548年被处决,但整个秘鲁的平定要到1560年,这时政府派出的官员才取代殖民征服者,在秘鲁建立起正规的殖民统治。这一反抗虽被镇压下去了,但监护制仍在实行。不过,这次风波后,国王看到必须采取新措施,否则新的反抗会更加猛烈,而在监护权上的让步可能会使这些监护主更加肆无忌惮。一种新的殖民方法开始在酝酿。

贡萨洛·皮萨罗,征服秘鲁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兄弟。他被处决后,征服秘鲁的五个同父异母的皮萨罗兄弟只有一个活了下来,但后来也死于西班牙监狱中。

1549年,王室宣布取消监护制下印第安人的劳役,禁止以劳役代替贡税。这样,理论上,印第安人对监护主的人身依附被废除了,监护主只剩下对他们征税的权力。

这一政策的推行花了很多时间。因为把贡税折算为劳役的权力在监护主手中,这里的弊病对印第安人造成了无数的苦难。同时,政府加强了对贡税的估价工作。在新西班牙,1554年废除了以集体为纳税单位的做法。因为以集体为纳税单位,让印第安人的上层收缴贡税,这些印第安人的上层人物有可能把自己的负担转嫁到普通印第安人身上。另外,原来酋长的仆人是逃税的,现在按人头收税,没法逃税了。对贡税数额也作了较具体的规定。

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如经济变化及大量印第安人死亡,促使委托监护制在16世纪中期以后渐渐衰落,监护主的权力也在减少。到1720年,西班牙政府正式下令取消这一制度。不过,命令与现实有很大的反差。一些落后地区到19世纪初独立战争前夕仍存在监护制。

总的说来,委托监护制在一定时间内同时满足了殖民者和国王的利益需求。它在保证国王、殖民者都在扩张中得利的同时,使西班牙人较快地从征服转向“和平”的剥削。它推行宗教征服政策,有助于西班牙人从精神上控制印第安人。这一制度使有限的西班牙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对如此广袤的地域和人数如此之多的印第安人的统治。委托监护制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形式,为18世纪美洲的繁荣打下了基础(经济上,18世纪的中美洲和南美洲比北美洲发达得多)。

当然,对印第安人来说,这是带来极大灾难的制度,其造成的悲惨情况,真是罄竹难书。

(四)劳役分派制

1.强制性的工资劳动制度

“劳役分派制”,有时又译为“米达制”,是西班牙人在美洲实行的另一种掠夺印第安人的制度。这一制度是作为委托监护制的补充和替代品而出现的,1550年首先在新西班牙总督区建立,1562年后在秘鲁总督区推行。

劳役分派制,是一种强制性的工资劳动制度,1550年经国王批示,由新西班牙总督维拉斯科建立。其基本原则是:“国家有权强制其臣民为公众利益进行必要的劳动”。这里讲的必要劳动,包括生产粮食,开采矿山,修建公共建筑,如教堂、修道院、道路、驿站、港口、灌溉渠道、新市镇等。总督和各地官员负责分派劳力、决定劳动时间、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劳力数量。该制度规定,所有劳动都必须付给货币工资,不可强制印第安人为私人利益劳动。西班牙人个人需要劳动力时,须向当地政府官员提出申请,说明自己要进行小麦、玉米生产,或养牛、开矿、建立房子和酒店等,都是为了公众利益,并说明需要多少印第安劳力及从事多长时间的劳动,同意按市面价格付给他们工资和善待他们。官员酌情加以批准。根据这一制度,监护区和非监护区的印第安成年男子都有义务轮流服役一至两个星期,但酋长、头人、市政和教会官吏免除劳役。

与委托监护制相比,劳役分派不再是一种无偿的、半封建性的私人劳役,而是一种付酬的、官方认为有利于本地公众利益的劳役,不管是为公家还是为私人劳动,首先要证明是有利于公众利益。但它的另一方面是,有权使用印第安人劳役的资格从少数监护主扩大到了所有的西班牙人,而且,所谓公众利益,其实首先就是西班牙政府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利益。表面上看,对印第安人的压榨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矿山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役分派制对印第安人的役使与委托监护制相比实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毁灭成千上万印第安人生命的制度。

2.新西班牙的劳役分派制

新西班牙的劳役分派制主要在农业生产中推行。为了实行这一制度,殖民当局在原有的行政区划分建立劳役分派区,对区内人口进行登记,以便按比例抽调劳动力。每个区设有分派官,由当地印第安法警或翻译协助,负责管理和分派劳动力。服役的印第安人自带劳动工具和干粮,有时还要自带铺盖。一般情况是,印第安人每星期一在指定地点集中,分派官根据西班牙农民耕种小麦的数量和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向他们分派劳动力。同时他也按每个劳力1/4里尔的价格收费,另外再按每种一法内加小麦一个半里尔的价格每年收费一次,用于支付他和他的助手的工资。西班牙农民或其代理人每星期一早晨把分到的劳工带回,这些印第安劳工在监工的监视下劳动一个星期(星期天休息),然后每人领取半个比索的工资,返回自己的家。下一星期又由另一组劳工来劳动。这里,用工者既向分派官缴纳一定费用,又需向劳工付一定的工资。这种劳役一般每人每年不超过三次。

为防止过多征发,分派官向服役劳工发放证明牌照,表明他在本年度征调的次数。如墨西哥谷地,1560年左右,每星期有2400多人被分派到墨西哥城周围114家农场劳动,平均每个农场主得到20个劳工。

分派劳役制为殖民当局大规模调动劳工提供了法律依据。像墨西哥城的防洪就特别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墨西哥城位于湖区,常受洪水泛滥之苦。1555年9月这里发生大洪水,总督召集6000名印第安人奋战4个月,修建了宽20米、长约6.5公里的防洪大堤。按非官方的估计,这次参加排涝劳动的有200万人。17世纪初,洪水连年泛滥。1616年政府征用了10000多劳动力。1628年至1637年间,每星期都有3000多人在劳动。特别是在开凿隧道中,黑暗、潮湿、寒冷和疾病,使不少劳工在水中劳累而死。这一带于1632年取消了农业中的分派劳役制,但水利工程中的劳役分派制一直存在到18世纪。

3.秘鲁的劳役分派制

1562年后,秘鲁的一些矿山开始尝试推广劳役分派制。1569年,托莱多总督上任后确认:矿业生产体现了公众利益,强制印第安人从事矿山生产势在必行。

1574年他作出规定:除酋长及其子女和病残者外,所有18-50岁的印第安男子每年有1/7的人必须应召前往矿区或其他需要劳役的地区劳动,服役时间为4个月。

由于每劳动一周,需休息两周,故实际上要在矿区滞留一年。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男子,七年中实际上有一年需在外服役。役夫每年征发一次,由酋长抽签定人。

劳役分派制为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如为安第斯山东部斜坡的种植园主劳动的印第安人,被迫携带妻子儿女翻山越岭来到种植园,通常服役6个月。男子的工钱每天4个里尔,妇女的工钱每天2个里尔。种植园内设有商店,向劳工们出售烟酒、纺织品等,价格高于市场价的75%到80%,买东西时先记账,到结账时劳工们的工资往往所剩无几。在服役期间,会有1/3的劳工死亡。活着的劳工返回故里时,田园早已荒芜,房屋或被大雪压塌,变得衣食无着。在西班牙人的牧场里劳动的印第安人,每人要看管1000多只羊,如羊被盗窃或丢失或死亡,都要从他们的工资(一天只一个里尔)中扣回,所以这些牧羊人常变成负债者。放牛的劳工还要负责挤牛奶、制奶酪等工作,做这些工作的数量往往由监工说了算。印第安劳工因完不成“规定”的任务而经常受罚,并由此负债,只得留在庄园里延长劳动时间来还债。

矿山是印第安人的“活地狱”。这些创造了灿烂的印加文明的秘鲁印第安人在矿山中的遭遇是最为悲惨的。

自1574年开始,秘鲁库斯科一带方圆16个省的印第安成年男子每年有1/7派往矿区。在著名的波托西银矿劳动的有13500人。每期劳工分派前两个月,殖民当局的分派法令就通知到各省总督,再由各省总督传达到分派官(在秘鲁称“米达官”),后者将具体的数字分配给酋长。

应征时,印第安人排成长队,自带羊驼、粮食、行李,由监工押往矿区。边远省份的劳工有时要在路上走上3个月。为了防止他们逃跑,监工把这些印第安人分成若干队,以50人或100人为一队,用绳索或铁链把整队被征的印第安人拴在一起。真正可怕的是在矿井里劳动。矿工从星期一被赶下矿井,到星期六才得到允许走上地面。

他们常站在冰冷的水中,挥舞着20多磅重的石斧砍下坚硬的矿石,另一些矿工则把100多磅重的矿石背上矿井。

有的矿井很深,矿工们在用皮条编成的软梯上爬行五六个小时。因体力不支或软梯断裂而坠入矿井的不计其数。许多服役者今日进去,明日就被抬着出来。有人估计,这些矿工的死亡率高达70%。所以,这些按劳役分派制应召的印第安人往往一应召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亲友们事先要为他们举行葬礼。有的印第安妇女一生下男孩就把婴儿弄死,免得他们长大后进矿山。

4.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劳役分派制在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西班牙人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它在秘鲁持续得特别长久,1600年时,波托西有11000-12000名矿工,其中1/3是劳役分派制的工人(或叫米达工)。到18世纪里,波托西5000多名劳工中,还有3280名米达工。其正式废除是在1812年。但从总体上看,美洲其他地区的分派劳役制在17世纪后已逐渐削弱。

劳役分派制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它名义上是一种工资劳动制度,但工资只不过是象征性的报酬,不是按劳付酬。由于殖民政府规定以货币方式纳贡税,印第安人通过分派劳役制得来的一点点工资大多又以贡税的方式回到了殖民政府手中。

有几个总的数字颇能说明问题。整个殖民地期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从美洲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这些财富通过西班牙人流入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但对印第安人来说,这是一场旷古未闻的灾难。整个殖民地时期,约有808万印第安人葬身矿井。

(五)在欧洲争霸

1.庞大的查理五世的帝国

15世纪末和16世纪是西欧民族国家与专制君主制兴起的时代,也是欧洲各大国长期卷入争霸斗争开始的时代,西班牙是这一争霸斗争的第一个霸主。我们前面花了不少篇幅讲述西班牙人的海外征服与殖民,但绝不要简单地认为西班牙在海外扩张使它有可能在欧洲首先称霸。这一霸主地位不仅得力于它的海外征服,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在一些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它在16世纪初极大地扩大了在欧洲大陆的统治范围,从而使自己由一个蜷缩在欧洲西南角半岛上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的超级大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国家领土的扩大,一般总是依靠军事扩张或通过军事威胁使小国臣服。在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初期,一个国家领土的扩大,往往是由联姻造成的。中国人只知道历史上有和亲之说,很难理解联姻会造成国家的合并,而这却是西欧封建社会里形成的习惯。

16世纪初,西班牙成为欧洲的大国,就是由这种封建习惯造成了。

联姻的起因很简单,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把他们的女儿胡安娜嫁给哈布斯堡王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美男子菲利普,不久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继承关系。1516年,斐迪南去世(伊莎贝拉已于此前的1504年去世),身后无嗣,外孙(即胡安娜和菲利普的儿子)继承了西班牙王位,称查理一世。1519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这时美男子菲利普早已去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位出现空缺。这意味着,继承了西班牙王位的查理一世也有可能同时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位。当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位不是靠世袭,名义上它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但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参加竞选,当时参与竞选的是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和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等几个人。结果,查理一世于该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

身兼西班牙国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一世或查理王世得以把原西班牙和原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全部联合成一个国家,在欧洲大陆形成一个极其庞大的帝国。

这个帝国除了美洲和菲律宾的殖民地外,在欧洲的领土主要有: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本土,南部意大利(西西里、撒丁和那不勒斯),神圣罗马帝国(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核心的德意志各邦),尼德兰和勃艮第(今天的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等地)。

2.法国的野心促成了查理

五世帝国的出现为什么查理得以当选?这是当时法国的扩张野心及其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威胁的一个结果。

法国是欧洲大陆专制制度较早发展起来的国家,王权的强大与民族国家的发展很快就表现为对外扩张,这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经常产生的现象。15世纪后期法国逐步实现国家统一,到1494年,当这个国家刚刚显示出一些繁荣的迹象时,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就向意大利进军,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意大利战争(1494-1559)。查理八世之所以向意大利进军,主要是因为这时的意大利极其分裂,他想利用这种分裂达到扩张的目的。

实际上意大利自罗马帝国崩溃后就长期处在四分五裂之中,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支持者或曾统治过这里的一些地方。查理八世是应米兰公爵之邀而进入意大利的,企图占领那不勒斯。米兰公爵邀请法国人,是因为这时米兰受到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的共同威胁。

但法国的入侵几乎使整个欧洲都大为吃惊。中世纪以来,欧洲大陆就形成了一种政治传统:哪一个国家如果过分强大,其他国家就群起而攻之,所以自从加洛林帝国在9世纪崩溃后,西欧再也没有出现过真正大一统的帝国。德意志和意大利国内也是这种情况。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春秋无义战”,其实这用于中世纪或近代初期的西欧或意大利或德国也是非常恰当的。各种政治势力经常变革自己的政治立场,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客观上维护了各种政治力量的相对平衡,不使某种政治力量或某个国家特别强大。1495年,即法国人入侵意大利的第二年,德国、西班牙、威尼斯、米兰,还有教皇组成大同盟,打败了法国。也就在这一年,西班牙与哈布斯堡王朝开始联姻,斐迪南夫妇把自己的女儿胡安娜嫁给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美男子菲利普,从而奠定了未来这两个国家合并的基础。

1497年,斐迪南夫妇惟一的儿子去世。1500年,胡安娜和美男子菲利普的儿子查理出生,伊莎贝拉于1504年去世,1506年美男子菲利普也去世。这样,到16世纪初,西班牙王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合并(即由胡安娜和菲利普的儿子查理继承这两个国家的王位)的趋势日益明显。

3.在意大利战争中胜出

1516年和1519年,斐迪南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相继去世,在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西班牙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同样打破了欧洲势力的平衡,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安,特别是它从三面(北面尼德兰,东面德意志,南面意大利和西班牙)把另一个欧洲大国法国包围起来,加剧了这两个国家的冲突。16世纪的欧洲争霸战争,主要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意大利战争,就这样演变成法国与查理五世帝国的战争。欧洲其他国家和政治势力依自己的利益随时调整政治立场,使这场争霸战争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争霸的战场仍然是在意大利,所以称意大利战争。对法国来说,这时战争的性质有所变化,从扩张侵略战争演变成有一定自卫性质的战争。当然不是说这时法国不想扩张了,这里的意思只是说从整体上看,法国已处于守势。

1515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死于1547年)登上王位,他想先发制人,打乱即将正式出现的查理五世帝国的阵脚,率军占领米兰。在这次战斗中,这位21岁的国王亲自手持长矛,徒步上阵,在一些随从贵族的接应下,与敌人厮杀了一个小时。夜幕降临时,因为天太黑,双方原地休战。国王就靠在大炮边睡觉,与敌方的士兵只有50步远。

但法军这次不太明显的胜利不能阻挡查理五世帝国的出现,法兰西斯一世“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失败后,争霸战争进入高潮。查理五世把最精锐的军队投入战场,在1525年的巴威亚战役中,大败法军,法兰西斯一世也做了他的俘虏,被押到马德里的监狱里看管起来。法国陷于极大的危机之中,按伏尔泰的说法,这时法国边界毫无防备,国库空空如洗,全国各地人心惶惶,英国还扬言要进攻法国。

法国人花了大量赎金才把国王从查理五世手中赎出来。但光靠钱是不够的,查理五世更看重的不是这个。

法兰西斯一世获准回国前,签下了一个屈辱的协定:交出他的曾祖父路易十一(1461-1483)兼并的勃艮第公国,放弃对意大利的米兰、那不勒斯等地的要求。同时查理五世还决定把自己的姐姐埃莉诺嫁给这位做了俘虏的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无奈地接受了皇帝的“赐赠”。接着,他留下两个儿子做人质,自己越过比利牛斯山回到法国。

回国后,法兰西斯一世立即推翻当俘虏时的允诺,发兵再战。

1544年,查理五世攻入法国,离巴黎仅70余公里,法国不得不求和。3年后法兰西斯一世去世,但他的儿子亨利二世又恢复战争。1557年,巴黎一度告急。一直到1559年,双方都已打得山穷水尽了,再加上这时各自国内都已十分动荡,所以亨利二世与查理五世的继承人菲利普二世才勉强同意停战,签订了卡托-康布雷齐和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但相比较而言,法国更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它放弃了对意大利的要求。查理五世保住了意大利,意义重大,因为通过意大利,他的帝国在欧洲的主要领土--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尼德兰才能联成一体。经过这场战争,庞大的西班牙帝国的建立及其客观上对法国形成的包围圈实际上得到了承认,虽然这种包围圈最终证明并没有什么意义。

4.遏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奥斯曼帝国(即土耳其帝国)14、15世纪在中亚的崛起和扩张,是这一时期世界历史上的大事。1453年,这个帝国消灭了东罗马帝国后,开始把南欧和中欧作为自己的下一个侵略目标。15世纪后期,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阿尔巴尼亚先后被纳入帝国版图,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成为它的保护国。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重心在西亚和北非。到该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苏丹苏来曼一世在位时(1520-1566),这个帝国在东边和西边同时进行扩张。1521-1522年帝国军队攻占贝尔格莱德,1526年在多瑙河边击溃匈牙利和捷克联军,匈牙利国王及许多达官贵人不是阵亡,就是掉入河流沼泽中淹死。奥斯曼军进入布达城,接着越过多瑙河到达佩斯城。

此后苏莱曼还多次入侵匈牙利。1529年他率军包围了维也纳,虽因久攻不克而撤兵,但此后他仍然对这座城市虎视眈眈。这时,奥斯曼已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西欧基督教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危险,地处中欧的奥地利首当其冲。在这两个世纪里,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地处中欧核心地带,再加上其传统的优势,从而渐渐成为领导欧洲基督教居民反击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扩张的中坚力量。查理五世继承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皇位,他也必然要继承哈布斯堡王朝的责任。抗击奥斯曼帝国的侵略,并进而把它赶出欧洲成了他的重要追求。

对西班牙来说,这种追求是很危险的,有可能耗尽它的国力,但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责无旁贷。他对被俘的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政策,与他的这种追求是有关系的:他希望在西欧的基督教国家中达成一定程度的团结。当然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他的这一政策没有成功。

但无论如何,遏制奥斯曼帝国对中欧和西欧的威胁,是他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不过,1529年后,奥斯曼帝国对西欧大陆的威胁慢慢减弱,因为要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打赢这场战争,它的力量显然不足,但在地中海上它却对查理五世的帝国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北非的摩尔人(这时已归属奥斯曼帝国)建立了一支相当强大的舰队,不断袭击西班牙和意大利沿海的村庄。1534年,奥斯曼的舰队总司令巴巴洛萨率领100余艘船劫掠了意大利南部海岸,然后转向突尼斯,把这里亲近西班牙的摩尔人国王赶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让奥斯曼海军控制了中部或甚至西部地中海,那么东地中海和北非的穆斯林就联结在一起了,他们随时可以侵犯意大利或切断基督教各国,包括查理五世帝国各地在西地中海上的联系。总之,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查理五世集中了全部力量,亲自率领军队南征,于1535年征服突尼斯。但奥斯曼的海军并未崩溃,不久就进行了报复。查理五世甚至还想把海上的战场转移到东地中海,但由于西班牙帝国舰队与结盟的威尼斯舰队间缺乏信任,1538年在今希腊的普雷韦扎附近被奥斯曼海军打败。不过奥斯曼的海军也很难拥有向地中海西部进军的能力,所以可以说,查理五世成功地遏制了奥斯曼帝国侵犯西地中海的企图。

(六)全盛时期的西班牙帝国

1.16世纪中帝国进入全盛时期

从某些方面来看,特别是从领土的角度看,16世纪中,西班牙帝国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这时,它的领土在欧洲大陆上从三面把法国包围起来,经伊比利亚半岛向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的岛屿延伸。在大西洋的对面,统治着除巴西之外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在太平洋上它统治着菲律宾群岛。这个殖民帝国在其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达到了1054万平方公里,超过古代罗马帝国的两倍,是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最大的殖民国家。

当然,帝国什么时候最为鼎盛是不容易讲清楚的。

因为1556年后,查理五世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分成两部分,把西班牙交给自己的儿子菲利普,把德国交给他的弟弟斐迪南。帝国分成了两个,西班牙帝国的领土就大大减少了。当然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分清楚。两年后,查理去世,当菲利普二世向斐迪南提出由他来统治意大利的时候,斐迪南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历史上意大利更多的是受德国统治的。这样,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领土除了伊比利亚半岛,主要只留下尼德兰了。不过,1580年,它通过联姻关系兼并了葡萄牙及其殖民地,领土一下又扩大起来。

总的说来,帝国的鼎盛期定在16世纪中期和后期是不会错的。1588年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海军击溃,这个帝国开始结束它的全盛期。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所说的全盛时期,主要指的是1550年前后。

2.大西洋上的“双船队制”贸易

西班牙帝国在大陆领土与海外各领地之间,有相当发达的交通线和贸易来往。这里仅说说海上的贸易情况。

1503年,国王在塞维利亚建立了“商业局”,专门管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贸易事宜。所有开往殖民地或由殖民地返回的船只、货物、乘客和全体船员都要经过商业局的严格审核和检查,并经其批准。商业局还负责征收关税,收存由殖民地运来的黄金、白银,以及改进航运等事宜。

商业局理论上属于“印度等地事务委员会”,实际上由于它经管着整个殖民地的经济和王室的收入,所以地位十分重要,深得王室重视,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向王室请示(商业局于1780年撤销)。

一切开往殖民地的船只必须从塞维利亚启航(1717年后改为从加的斯启航),200多年间,塞维利亚由于这一地位而在西班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船只到达殖民地后只许在韦拉克鲁斯、波托贝略或卡塔赫纳停泊。所有货物都必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为对付极其猖獗的海盗,船只必须结队航行,而且要在特定的时期航行。

1543年,正式采用了“双船队制”,并用军舰护航。所有开往美洲的船只都要组织起来,分为两个船队。第一个船队在四五月间启航,开往韦拉克鲁斯,途中在玻多黎各、海地、古巴停靠,所载的货物运往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各岛屿。第二个船队在八九月间启航,到达南美北部海岸加塔赫纳停泊一段时间后,再驶往贝略港。这些船队同时运送殖民官员、士兵、教士、商人、马匹。船队一般有40-70艘船,外加6-8艘护卫的军舰。这些船队到达目的地后,分别在韦拉克鲁斯附近的哈拉帕和贝略港举行规模很大的集市。殖民政府为了举行这些集市,要经过长时间的筹备。来集市买卖的商人大多从老远的地方赶来。

集市举行期间,广场上货物堆积如山,有从欧洲运来的各种纺织品、金属制品、军需品、奢侈品和其他日常用品,有从殖民地来的金银、糖、可可、靛蓝等土产。商人、伙计、官员、妇女、水手、骡夫等在市场上来来往往。在商场边搭起了临时的住房、店铺和仓库,住宿价格很高,赌博、斗鸡、酒店等都盛极一时。大小商人、贩卖商、零售商互相贸易。官员负责审批价格。整个集市有时持续达40天之久。在这种交易过程中,渐渐出现了一个土生白人和混血儿为主的中介阶层。两个船队在殖民地指定港口卸货并装上回航的货物后,要在哈瓦那会齐。次年3月,两个船队一起回到西班牙。这种制度约维持了两个世纪。

由于这种“双船队制”的贸易体制是垄断性的,商人们可以借此获得垄断利润,往往高达300%。由殖民地运回西班牙的财富十分巨大。仅1521-1544年间,每年由美洲运回的黄金估计达2900公斤,白银达到30700公斤。1545-1560年间,每年运回的黄金有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这在当时是极其巨大的收入。

3.太平洋上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西属美洲与菲律宾之间通过太平洋进行的贸易,叫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条航路东起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开始时不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这一年大帆船圣彼得罗号由宿务运载肉桂前往墨西哥。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一共维持了250年,到1815年结束,对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意义重大。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基本上是中国产品与美洲金银的交换。对墨西哥的居民来说,马尼拉来的船也就是中国来的船,马尼拉只是中国与墨西哥间的转运站。比如,1573年两艘开往墨西哥的大帆船就载有中国的棉织品11300匹,华丝712包,中国瓷器22300多件。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生丝和丝织品,还有瓷器。中国丝绸在菲律宾和墨西哥都有很高的声誉。中国制造的彩色刺绣丝披巾运到美洲后被称为马尼拉披巾,蜚声于墨西哥市场。此外,运往美洲的还有一些印度的产品,如细棉布、香料、宝石等。到16世纪末,马尼拉已取代印度的果阿成为东方商业中心。

1591年马尼拉人口达到34000人,而在西班牙人占领前,这儿只有2000人。马尼拉王城内街道齐整,房屋约有600间,总督府、高等法院、马尼拉大教堂等石头建筑逐渐取代了原来用竹子和棕榈叶盖的房子。王城周围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居民点。

4.三角贸易初步形成

所谓三角贸易,主要是在大西洋周边三个大洲之间的贸易。在16世纪里,其大体内容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商人把一些生活用品及一些没有多少用场的玻璃珠之类的小玩艺运到西非沿岸,用来交换黑人奴隶,把他们从非洲运到美洲的甘蔗种植园或矿山上劳动,然后把美洲的金银、蔗糖、牛皮等运回欧洲。这一贸易形式有个发展过程。

1501年,西班牙国王批准把黑人奴隶运进美洲,此后几年,陆陆续续不少黑人运进美洲。这些黑人均来自欧洲,是葡萄牙运到欧洲做奴仆的。但欧洲的黑人很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送过去的黑人不久大都不堪忍受折磨而死亡。1511年,国王甚至写信给海地的一个官员,问他说:“我真不明白,这么多的黑人是怎样死去的。”1517年,国王批准8年内直接从非洲向西属美洲输入4000黑人奴隶。1523年国王再次下令向美洲运去4000黑奴,其中1500个到海地,500个到玻多黎各,300个去古巴,300个到牙买加。1528年古巴要求再增添700个。1528年西班牙政府还与德国的银行家签订协议,4年内向加勒比海殖民地输送4000个黑人奴隶。16世纪中,殖民地对黑奴的需要激增。1552年一年就向海地输送了2000个。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满足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奴隶的价格猛涨。有人估计,16世纪里输入美洲的黑奴西属美洲有75000人,葡属巴西有50000人。

三角贸易的全盛时期是在17、18世纪,起主要作用的也不再是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贸易内容也有一定变化,如在18世纪里,火器也是运入非洲的主要商品。但16世纪是三角贸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这一贸易的主角。

5.使美洲殖民地牢牢依附于中央政府

如何使庞大的殖民地紧紧处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是西班牙政府绞尽脑汁所考虑的事情。大约到16世纪中,西班牙对美洲的管理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制度,使殖民地的发展顺应宗主国的需要。它规定殖民地只能与宗主国进行贸易,不能与任何其他国家来往,甚至殖民地内部各地间的来往也受到严格限制。外国船只要在殖民地靠岸,必须得到西班牙政府的允许。否则,全部商品和船只都要被没收。甚至为了躲避风暴而暂时到这里靠岸的船只也要被扣押,船员要被判刑。

必须指出,西班牙人建立的这种殖民制度是不利于殖民地的发展的,但为了使殖民地听命于中央,这在当时来说也许是必要的。实际上,任何殖民政府首先所关心的,总是如何才能实行有效的统治,使殖民政府得到更多的税收,至于殖民地本身如何才能更好发展之类的问题,只有次要的意义。

统治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权力一般是司法、财政、军事行动和官吏任命等。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西班牙国王是如何保证自己对美洲的统治的。首先,国王总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政府委派的官员来取代征服者的职位。这些委派的官员有的是教士,有的是军官,但大多是受过正规教育的律师。殖民地的官员们,都是互相牵制的。殖民地的各种重要政府机关中,检审法院是很重要的一个,到16世纪末,西属美洲有了10个检审法院,检审法院既是上诉法院,又起内阁顾问委员会的作用,给各省官员当顾问。检审法院可以审理反对总督决定和行动的案件,可以单独向西班牙政府的西印度事务部汇报。在这里就职的法官均来自西班牙,因为殖民地没有法学院。他们一般都坚决捍卫西班牙政府的利益,常常与征服者发生各种冲突。财政局是殖民地的又一个重要部门。西班牙王室也在美洲直接经营一些大庄园,但这些大庄园与殖民地的一般行政、司法系统严格分开。

每个省都设有自己的财政局,财政官员直接对西印度事务部负责,未经王室批准,殖民地财政部门的任何开支都是不合法的。王室还特别注意不让各市镇或社区的移民有太大的权力,各地的市议会权力很有限。未经政府批准,议会的代表禁止集会。1529年,干脆由王室来任命墨西哥市的书记员,这样既保留了自治市的外观,又保证了王室对自治市的控制。总督是国王任命的,看起来权力很大,但他也受到强有力的约束。他没有太大的任命地方官的权力,几乎没有供他调遣的军队,他还受到检审法院法官的监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们检查。在任职期满时,他要接受考核,即对其任职期内的行为进行法律调查。通过以上各种措施,西班牙国王保证了自己对美洲的绝对统治权。

(七)印第安人在帝国铁蹄下呻吟和消失

西班牙帝国的辉煌伴随着印第安人的呻吟和毁灭。关于殖民征服和统治给印第安人带来的苦难,我们在前面许多地方都已提到了。这里,我们想专门通过16世纪时西班牙一个同情印第安人的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的叙述,进一步看看当年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

卡萨斯的父亲是1492年随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海军军人。卡萨斯本人在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时,也随父亲到了美洲。后来,他多次在美洲各地活动,做过神甫和主教。他是西班牙殖民征服时期一个罕见的人物,毕生为了印第安人的遭遇而奔走呼号。他写下的《西印度毁灭述略》(1552年出版)向我们展示了当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血腥暴行。由于篇幅的原因,我这里仅引述一段话,这足以说明当年那些西班牙人是如何对待印第安人的:

……基督徒则用他们的马匹、利剑和锐矛对印第安人进行前所未闻的屠杀,犯下了种种暴行。他们闯进村庄,见到老少、孕妇和产妇便挑破他们的肚皮,然后剁成碎块,犹如宰割畜栏中的羔羊。歹徒们还打赌,看谁能一刀把人从中间劈开,谁能一下子砍掉人头或开膛破肚。他们还从母亲怀中把吃奶的婴儿夺走,提起孩子的双脚往石头上摔。还有一些人从背后将孩子推下水,一面狞笑,一面戏弄地叫道:

“狗娘养的,下去吧!”西班牙人还用利剑把母亲连同怀中的婴儿一起刺穿,用力之猛,如果他们前面还有别人,也会一起被刺伤的。暴徒们还做了一些长架,把印第安人每13个一排,吊在一个架上,双脚稍离地面,在脚下放上柴草,点上火,以上帝和其十二使徒的名义把他们活活烤死。另一些西班牙人则把印第安人全身捆上干草,然后点火把他们活活烧死。对那些企图逃跑的人,暴徒们便砍掉他们的双手,然后把手挂在肩上,对他们说:“这就是信,快给那些逃跑的人送去吧!”意思是叫那些已逃进山里的人感到恐惧。

一般说来,西班牙人是这样屠杀头人和贵族的:在框架上装上柱子,把他们绑在柱子上,然后在下边点上文火,慢慢炙烤。在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酷刑下,头人和贵族们发出阵阵惨叫,他们的灵魂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的躯壳。

一次,我看到在柱子上炙烤着四五个大头人(我记得,在其他柱子上还有其他人在受难),由于他们的哀号声使队长难以忍受或影响了他的睡眠,他便吩咐绞死这些人,但是那个比刽子手还坏的警吏(我知道他的名字,我还认识他在塞维利亚的亲戚),懒得动手,为了省事,他把棍子塞进受难者的嘴里,使他们叫喊不得。同时加大火力,直到把这些头人、贵族全部烤焦为止。上述事实千真万确,均为我亲眼所见。此外我还看到无数其他暴行。

为了躲避这群惨无人道、狠如豺狼、人类不共戴天的敌人,凡有机会逃跑的人都躲进了深山老林,为此西班牙人训练凶残的猎狗,使它们一见印第安人就猛扑乱咬,一瞬间就能把人撕成碎块。这些狗吃掉一个人就像吃掉一头猪那样容易。

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西印度毁灭述略》,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1-22页。

前面,我们已说过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情况。墨西哥人口在西班牙人到来的一个世纪里从2500万降到100-200万人,秘鲁人口在同时期减少1/5.还有人估计,整个拉丁美洲,1500年时土著人口有4000万,但到1650年,就只剩下1200万了。在秘鲁,1620-1754年间,人口减少了1/3.这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闻的灾难,从残暴的规模上讲,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不曾存在过的。

当然,这不是说,这些印第安人都是死于西班牙人的屠杀和种植园和矿山的奴役。导致印第安人死亡的更可怕的大概还是白人从旧大陆带到新大陆去的天花、白喉等疾病。这是因为新大陆不曾有过这些疾病,印第安人对它们毫无抵抗力,所以这些疾病的传播常常造成整村整村乃至整个地区印第安人的死亡。

§§第四章 帝国兴起的奥秘

同类推荐
  • 回到三国当土豪

    回到三国当土豪

    一矮穷挫大学生刘仁,边考古边泡妞在深山寻宝,结果穿越到自己前世,摇身一变成为三国汉室宗亲刘虞之子,弄弄小发明赚钱,打倒汉末豪强,成为一代有钱有粮有地的大土豪:南阳袁公路歇斯里底怒吼:“男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你确定是在说我?”“张纯莫装纯,装纯遭人轮,啥叫装纯?”渔阳张纯临死前不解地问道。西凉董卓舔着大刀说道,“拿下洛阳,金银财宝是众将士们的,皇帝和嫔妃宫女都是我的。”渤海袁绍:“某乃四世三公,左颜良,右文丑,你敢跟我抢地盘,问我兄弟答应不?”“你们为何这么叼?”吕布仰天长啸。涿郡刘玄德四处驰援却无人肯让地盘,疑惑道:“难道我不是诸侯请来的救兵么,不肯让地盘给我就算了,怎么连路费都不给呢?”孙伯符道哀声叹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盟友。”
  • 伪宋

    伪宋

    背运的数学专家意外穿越时空,别人穿的都是开元康乾,他却好死不死落在宋末的女真窝里。别人回去驱除胡虏反金复宋,他却莫名其妙变成渤海人给大金当起雇佣兵。别人为功名利禄不惜负却天下人,他却站在家国民族的十字路口迷惘徘徊。他重情,却得不到情;他重义,却被人指为不义。倒霉的主角偏偏好运连连,灭大辽,擒天祚,攻北宋,俘太子,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在力与欲之间他会不会迷失自我?是甘为异姓马前卒,还是慷慨弹剑许家国?命运把他抛到历史的风口浪尖,他又如何对待命运?
  • 回到唐朝找工作

    回到唐朝找工作

    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杨二娃意外获得了穿梭时空的能力,他来到唐朝,用从现代社会带去器械和现代知识,在唐朝大肆恶搞,给皇帝输液,给太子的老婆剖腹产,吟诗作赋,英雄救美,带领唐军征战南昭、击败吐蕃。正在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意料之外的奇异事件又发生了。在弄清楚了一些奇异的事件后,杨二娃也为此失去了一些穿越的能力,但并不代表他日后就不能在大唐没有了任何的发展,反而在大唐皇帝唐玄宗封了他做剑南节度使以后。杨二娃来到了剑南道以后,又开始了一番宏图霸业。群一:285347【群满】群二:4810826【群满】群三:45540180欢迎大家加入。为了照顾后面来的朋友,希望申请参加其中一个群就可以了,请勿同时申请,把位子都占了就不好了。(定期清理潜水艇、沉船。)
  • 纨绔的逆袭

    纨绔的逆袭

    穿越到纨绔子弟身上,我是继续纨绔,还是改变,来个逆袭,嗯,要好好思考下……唉,还是该纨绔的时候纨绔,该逆袭的时候逆袭吧
  • 重书武穆

    重书武穆

    一次雪天的醉酒,退伍军人萧问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东汉末年这个战乱与英雄的时代,更离谱的是自己竟然还拿着沥泉枪、湛卢剑....还有那残存的意识,猛然惊醒,岳飞....好吧,即已重生,那就在这英雄并起的汉末,用这手中枪、腰上剑,重书一回岳武穆的传奇!改写那莫须有的冤屈,秋风五丈原的悲怆,还有那五胡乱华的血泪。。。。再创一个大汉盛世!
热门推荐
  • 强势夺爱:花心总裁别乱来

    强势夺爱:花心总裁别乱来

    莫北川用五年时间成为商业界的撒旦,心狠手辣阴晴不定难动情。一朝纠缠,万劫不复。为夏晴天保驾护航,夏晴天却不领情,背后暗伤莫北川。“我们这算什么?”夏晴天睁大眼睛问莫北川。“呵,你盗我莫氏机密,现在问我算什么,未免太可笑了吧。”莫北川冷笑。“你需要有一个依靠,我需要一个孩子,跟我结婚吧。”莫北川一纸契约锁情,却渐渐冷淡,让夏晴天独守空房。意外流产,渐凉的饭菜,夏晴天只留下了一句“我恨你。”一个归来故人,一场蓄谋已久,一纸契约婚姻,他想要锁住她的一生。"
  • 宗天之道

    宗天之道

    何为宗天之道,宗天地之法,道世间之序,神挡杀神,佛当灭佛,如有人阻,屠之。书友群:373448854,如果有兴趣的兄弟们可以进来一起聊一聊
  • 红馆一哥

    红馆一哥

    我是夜店里最底层,受人欺负、凌辱、瞧不起的服务生,但自从那天我无意中撞见了女老板的……?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人、权力、金钱都随我驱使,包括女老板在内。
  • 诛星传

    诛星传

    ——“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地球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如果生活在被机器人和兽人战士满宇宙追杀的联盟纪元1291年,他的《物种起源》一定是这么写的。**********这是一部构思严谨的经典科幻小说,还原了科幻小说最初的科学性、知识性、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力求好看、有趣。平静你喧嚣浮躁的心吧,让火船为你细细讲述一个恢宏浩大、精彩绝伦的科幻故事,这是一部值得放在枕边珍藏的经典科幻小说!火船的作品,虽不断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我们的口号是:火船作品,必出精品!火船亲友团QQ群:182385749
  • 她松开我的手,说余生分开走

    她松开我的手,说余生分开走

    她出生在一场豪门争斗里,为了查明真相,毅然决然的加入了特工组,虽然她深知这个决定的代价.......他与她青梅竹马,却始终猜不出长大后的她到底想要什么,让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他感觉到了深深的挫败。明明两个深情相爱的人,却偏偏要互相折磨,倔强的不肯敞开心扉对对方说一句“我爱你”
  • 万毒图腾

    万毒图腾

    小子吃老夫一掌!老头看招!咦!你怎么没事!我当然没事!我修的是主决,你修的是仆决,你看看自己的手。我怎么会中毒了。哈哈!主人打奴仆,你这个老奴仆以下犯上能不中毒?小,,,,,。
  • 王源时光微凉你微暖

    王源时光微凉你微暖

    他的背包里会装许多糖果,因为他怕队长小凯低血糖犯了,被大家误认为自己私自偷偷吃东西,他是谁,他就是,星星眼,薄荷音的王源,拥有完美侧颜的王子。
  • 天使约会作战

    天使约会作战

    不平常的暴雨,林道遇到了一个不平常的少女,没有名字,没有记忆。“又是一个?将你废除!”少女不由分说。拔出了剑名为天使的生物,每次出现都会造成特大自然灾害,其身体内也具有无穷的力量。由此被神秘组织盯上,企图获得力量。抹杀她们,让她们从此从世界上消失?亦或拯救她们,让她们爱上这个世界,自愿放弃力量,成为普通人活着。喜欢本书的朋友欢迎加入《天使约会作战》交流,群号码:422199637。
  • 昙芳守忠禅师语录

    昙芳守忠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幸福

    一生幸福

    我和他爱情美好悲哀一切全掌控我们自己手中能不能把握爱情是靠自己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