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19300000020

第20章 什么诗歌?谁的社会?——困惑于“诗歌与社会”的讨论

1990年代以后中国诗歌公开在“个人写作”的道路上脱离读者、远离社会担当的情形显然给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新世纪以后“底层写作”出现,特别是汶川地震诗歌潮流滚滚而来之时,似乎是压抑已久的“诗歌与社会”的话题便又被隆重提了出来。“地震醒了中国诗人,不再自我迷恋”,“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这一刻,诗人被震醒”……一时间,仿佛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都得到了顺利的解决。不过,静心一想,其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回首中国新诗的历史,波诡云谲,究竟什么是诗歌艺术,什么是所谓的“社会”,这可不是一个简明的话题。诗歌与社会的关系,既可以是纯粹学理意义上的,也可以是纯粹现实意义上的。

先说现实中的表现。

在现代中国,“社会”这一概念常常与“时代”“政治”“现实”这些词语相互联系、相互说明,昭示着一种十分具体的现实功用目标。中国现代诗论对诗歌“社会意义”的强调经常与对“艺术追求”的阐述形成显赫的二元对立关系。左翼诗人批判自由主义诗人的主要理由就是后者缺乏“社会意义”。蒲风认为即便是徐志摩那些表现现实疾苦的诗歌也仅仅是“现实的表面及所触起的印象”。“在他所描摹的现实里,也只及于现象的表面,没有深入内在的本质。”而批评戴望舒则是在“逃避现实”,企图在“梦里找求安慰”,“充满虚无色彩”,相反,如“温流的伟大的贡献是:描写现实,表现现实,歌唱现实,而且尤重要的是针对现实而愤怒,而诋毁,而诅咒,而鼓荡歌唱。”当然,“社会”与“现实”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待具体说明的概念,在现代左翼文学家那里,通常用来填充的内涵还包括诗人“正确”的“人生态度”,因为只有这样的态度才最终保证了我们的诗人能够不停留于现实的“表面”而直抵“社会的本质”。“社会”的问题就这样与“人”的主观改造的问题联系了起来,臧克家说过:“想做一个诗人,不能够从‘诗’下手,而得先从做‘人’下手。”“革除了旧时代诗人孤芳自赏或自怜的那些洁癖和感伤,剪去‘长头发’和那些自炫的装饰”,“走到老百姓的队伍里,做一个真正的老百姓”。在任钧眼中,新月派、现代派就是由于“受到所属阶层的生活和意识的制约,都不能或不愿把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以反映“社会现实”为首要目标的左翼诗歌将“艺术”趣味作为自己警惕和反对的对象,那么,它们所反对的“艺术”究竟主要指什么呢?是所谓的“形式”。臧克家提出,时代要求于诗歌的“不是漂亮的外形,而是内在的‘力’!”他“始终坚持一篇诗的好坏,在内容上的重过在形式上的。”还批评说徐志摩虽有“外形上的修饰”,却因为“装满了闲情——爱和风花雪月”,所以“不甚值得歌颂”,甚至宣称:“只要有了伟大的生活经验,给你铸成了坚实的内容,在技巧上,就是再粗一点,也可以原谅过去。”任钧也说:“如果你的肉体是健美的,那就纵然是一丝不挂的裸体也没有什么妨碍甚或因此还更显得你的健美,”“真正的美人,就是毫不装饰,也还是美丽的。”就这样,现代左翼诗论由对社会现实的强调而选择了内容/形式的二分法,以致到后来将一切艺术的努力都斥责为“形式主义”。

历史的有趣在于它的规定性不是体现在某一思想倾向上,而是体现在几乎所有的思想倾向上,包括彼此对立的倾向。例如左翼诗歌以“社会现实”意义来反对自由主义诗歌的艺术趣味,而与之同时,自由主义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时,也同样以刻意的反对“介入现实”自我标榜,同一个二元对立就这样被反复强化着。李金发表示:“我绝对不能跟人家一样,以诗来写革命思想,来煽动罢工流血,我的诗是个人灵魂的记录表,我个人陶醉后引吭的高歌,我不能希望人人能了解。”路易士宣传:“诗之存在的理由,在其自身,而无关乎什么社会的需要,人生的需要。”“那些硬说是社会,人生的需要而产生了的所谓诗,如‘普罗诗’,如‘大众诗’之类,概属文学以下。”

中国现代诗学在涉及诗歌的社会意义之时,从来没有跳出过这样一种艺术/社会的二元对立方式,无论他们的具体选择如何。

难道我们只能深陷于这样的逻辑圈套吗?

在现代,对中国诗歌与诗学都造成很大影响的是欧美诗歌,但恰恰是欧美诗人,对“诗歌与社会”的关系有着与我们大相径庭的观念。例如英美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一代大师T艾略特(T S Eliot)关于诗歌的“社会功能”的认定就与我们通常的思维判然有别。

首先,T艾略特提出:“每当话题涉及‘功能’二字时,我们总倾向于指出应该是什么,而不是指现在和过去是什么。指出这个区别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不打算谈论诗歌诗应该为什么服务的问题。讨论这个题目的人,特别是那些本人就是诗人的人,照例在这种情况下指的是类似他们想要去写的那些诗。”这也就是说,对于诗歌“社会功能”的谈论,我们最好不要在绝对的统一的终极目标上进行,即“应该是什么”,更好的选择是讨论它实际上发生过的社会作用,即“现在和过去是什么”,这是一种非独断论的思维方式,它为其他关于诗歌的“社会性”“社会意义”与“社会功能”的讨论留下了空间,讨论着社会功能的T艾略特甚至说:“如果过去诗歌——而我指的是整个伟大的诗歌——没有过自己的功能的话,那么这种功能在将来也未必出现。”与前面左翼诗人的决绝判断比较,这里描绘出的诗歌选择空间无疑是巨大的。那么,怎么理解诗歌的社会功能(即“现在和过去是什么”)呢?T艾略特也没有将“社会”认定为一个狭小的时代政治内涵,他说:“诗歌可以有它自觉地、明确地为自己制定的社会任务。”“例如,最早的北欧古诗歌和歌曲很有名,其中有许多纯粹用来念咒的:避邪、治病、驱魔。”“维吉尔的《农事诗》——是一部优秀的史诗,它就记载了有关农业的十分珍贵的资料。”“戏剧诗”“是直接影响一大批前来观看舞台上表演的某个虚构故事的人。”除此之外,在“那些较为明显的智能”方面,“诗注定要必须给人以享受”。将享受纳入“社会功能”加以认识,这在中国现代诗论中是不可想象的,它意味着一系列我们熟悉的二元对立方式——个人/社会、内容/形式、艺术/社会政治——的消解,T艾略特的“社会”视野宽大且又切实:“诗时刻都在执行着类似传递关于新的经验的信息,或者阐述已知经验,或者表达我们用言辞难以表达的那种感受的这样一类职能。因此诗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并磨炼我们认识周围事物的本领。”

诗歌的社会功能不仅可以这样的丰富,而且承载这些功能的也不仅仅是说教般的“内容”,包括一切艺术“形式”的设计其实都是特殊功能的自然要求,对于完整的诗歌艺术而言,形式不仅不是外在的“壳”,而且更是一切内涵的最直接的传达方式,它本身就是“内容”。所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伊格尔顿等都认为真正承担“意识形态”的是文学(诗歌)的形式而不是“内容”。“文学中真正的社会因素是形式”,这是卢卡奇的著名观点。伊格尔顿进一步指出:形式的独特涵义是“体现感知社会现实的新方式以及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新关系”,“艺术中意识形态的真正承担者是作品本身的形式,而不是可以抽象出来的内容。我们发现文学作品的历史印记明确地是文学的,而不是某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

显然,在现代中国影响深远的诗歌(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这种认知方式有着它的特殊性,需要我们放在人类文学世界的广阔殿堂上来加以重新的审视。

中国左翼诗歌传统如此严格地执行着内容/形式的二分,又如此执拗地在所谓的“内容”里灌注直接的现实功用目的,这样的“社会”追求可能更接近艾略特“不打算谈论”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强为之名”,将现代中国经常出现的谈论称为“社会的功用”,它们集中于“应该为什么服务的问题”,而将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中描述诗歌的现实的实际的作用称为“社会的意义”,无论它们是否自觉“为什么服务”,都会自然呈现出某种特殊的意义,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当中,诗歌或许会偏向于某种“社会的功用”,但任何“伟大”的“功用”都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确定其艺术价值,在一个更为长远的历史过程中,“功用”的最终价值必须体现为“社会的意义”。应该说,在艺术史的长河中,“功用”与“意义”各居其所,并非一定呈现出多么大分裂的景象,但是,在激烈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所控制中国左翼诗歌传统中,却出现了艺术的社会“功用”与艺术的社会“意义”彼此分裂的状态。

“社会功用”与“社会意义”的矛盾和抵牾是现代中国诗歌发展的显著特色。

到目前为止,我们记忆中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功用”主要与左翼文化有关。所有这一概念的负面声誉都来自“左”历史过程的记忆。但是,问题是为我们提出这些“功用要求”的“左”的历史已经不等于历史上的左翼文化的“左”,当两者被混为一谈时,只能起到彼此消解的作用——有价值的被无价值的逐渐消耗,无价值的渗透到有价值的当中,最后,连谈论这个问题本身都似乎变得无趣起来。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诗歌与文学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功用”呈现的是左翼知识分子的社会正义与良知,无论这些诗歌本身还有多少可以商榷的遗憾,都代表了知识分子自由精神的选择,都属于知识分子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当“责任”和“功用”成了官方文化政策的主要要求与专用术语,那么也就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自由无关了。在这个时候,一些表面上充满了“社会功用”的诗歌可能恰恰走向其社会意义的反面。在另外一方面,当“社会功用”还继续被作为官方文化政策基本要求与专用术语之时,那么,一些寻求精神自由的创作活动也很可能通过刻意摆脱这种术语的姿态来脱身,在这个时候,他们会特意标示自己的某种“主体性”“自我性”或“艺术性”以达对抗之目的,但这些或多或少的努力开拓诗歌创作空间的行为本身却具有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意义”。比如新时期“朦胧诗”运动,尽管时人宣称认为朦胧诗的特点是“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但事实很清楚,“朦胧诗”运动就是以艺术为旗帜的充满社会启蒙意义的运动。

当然,在新世纪,随着左翼文化本身的裂变,新的底层关怀再一次成为了可能。诗歌的社会意义重新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但是严格说来,这个时候我们对其“意义”的认定,也依然与官方文化政策的“功用”设想并不一致,至少,底层诗歌与官方“和谐文化”建设是怎样的关系呢?在主流意形态看来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危险性。在这个时候,笼统谈论诗歌的“社会意义”与“社会功用”依然存在自我混淆、自我消解的可能性。

因此,我认为,在今天,要深入讨论诗歌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首先认真清理20世纪左翼文化遗产,特别是它的话语方式与思维方式,只有我们展开对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史”的勘探,诗歌“社会意义”或者“社会功用”的合理内涵才会适时显示出来,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类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本书的历史经典于幽默调侃中展开,某些戏谑,似乎对经典“大不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亵渎经典,万不可取。但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曲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本身是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之一。二是小看了经典。经典不怕冒犯,只有认识到经典的强大,才会真正敬畏经典,才能在经典面前放下各种包袱,走到经典的身边,轻轻松松和它交谈。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快穿,那个谁!不要缠着我!

    快穿,那个谁!不要缠着我!

    【已改】莫名其妙的被黑白无常勾错魂,你说她真是要多倒霉有多倒霉!不过!既然已经来到了地府吧,我也已经不想再回人间了。只是……好歹给我点补偿吧!我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你勾错我的魂儿居然还要我自己自力更生,这是什么道理呀?!哼,那我就自立门户、自力更生!打倒你的腐败(大雾)的政府门派!嘿嘿嘿!?那边的是哪个boss不要过来!嘿嘿嘿!?你怎么能随便塞给我一些奇怪的任务呢?嘿嘿嘿,搞邪了哈!怎么还动手动脚的呢?!看我一记绝影腿,送佛到西(呸!是送阎王到地府!),不用谢!【某男:老婆大人,我错了!】
  • 邪妃毒仙

    邪妃毒仙

    世间可有仙?前世,凤慕寒意外被卷入一场阴谋之中,含恨而死。重生,却是获得传承。在以武为尊的帝国,为报前世之仇,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却是发现了隐藏在天元大陆五洲七国之后的巨大秘密。
  • 不知道的前方

    不知道的前方

    过年回乡,父亲母亲的故事萦绕在脑海中,他们的生活争吵、暴躁,但也平凡温和。一江说:去旅行吧,你会忘掉这些。孙延说:就像做菜,每一个细节都得认真,才能活得好。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神灵神役

    神灵神役

    16岁的少女唐宁,误入无限,最初的她以为只是和众多小说中的人一样,需要的只是回家的路,可是渐渐地她发现并不是,原来这只是一场局,一场守护众世的局,而这场局后,引起的是一场战争,所称为神灵战役
  • 英雄联盟之指尖浮生

    英雄联盟之指尖浮生

    美女主播大半夜非要一个人待在网吧的无人包间,我在收银台看到监控里的她正在做的事情,忍不住夺门而入……指尖浮生,即指尖在键盘上奏响的热血荒唐人生!
  • 恶少追爱记

    恶少追爱记

    景幻的爱情遭遇破灭,此时,出现一个让她痴迷的人--方流觞,从流觞见到小幻的第一面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女孩
  • 小师妹的日记

    小师妹的日记

    一朝穿越,小师妹身边便多了许多美男——师傅、师兄们、师弟、前任剑神、山庄庄主……只可惜,小师妹是个外表单纯内心极度。。。的家伙,骨灰级腐女。嘿嘿,你们懂的。只是好在小师妹是个腐女,不然的话,早就被这个基情遍地走的世界给玩坏了呢……小师妹的宗旨:没弯的要掰弯,弯的要更弯。不用谢,请叫我红领巾(小师妹)小师妹:啦啦啦好开心~这边一只基,那边一只基~文笔不是很好,但是努力在写。我只是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告诉大家而已~~~本文又名《江湖遍地是基佬》《论小师妹的心酸围观历程》《美男什么的只能是基佬了吗?——江湖女子的哀怨心声》二师兄:……配角们:……
  • 邻居心上人

    邻居心上人

    作为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林让最擅长的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计划掌控一切,唯独在追女盆友这件事上,频频出状况。先是计划外地爱上了自己的邻居,一个白天活泼晚上忧郁的精分少女,没办法,爱情就是这么任性的发生了,林让认命准备开展追人计划,结果出个差回来发现少女已经人去楼空不知去向,好不容易守身如玉把心上人盼回来了,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可以按计划一步步将少女攻略最终娶回家,谁能告诉他少女身边那个小正太是怎么回事?
  • 亚太安全析论

    亚太安全析论

    《亚太安全析论》内容包括国际战争与和平理论概述、亚太安全形势与战略、亚太安全机制、亚太军备控制、领土争端与亚太安全等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