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义】悬挂灯笼,扎结彩带。形容喜庆的场面。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诚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
【例句】除夕之夜,大街小巷~,一派热闹景象。
张冠李戴
【注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词】冠:帽子。
【解义】姓张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
【出处】清·孙承泽《天府广记·锦衣卫》:“彼卑官小卒,以衙门为活计,惟知嗜利,鲜有良心……甚至张冠李戴,增少为多。”
【例句】他把宋江说成是《西游记》里的人物,真是~。
张皇失措
【注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解词】张皇:惊慌,慌张。失措:举动失去常态。
【解义】慌慌张张,不知所措。
【出处】明·于谦《覆教习功臣子孙疏》:“当有事之际,辄欲委以机务,莫不张惶失措,一筹莫展。”
【例句】他十分着急,坐立不安,一副~的样子。
张口结舌
【注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解词】口:嘴。
【解义】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以致说不出话来。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公子被他问的张口结舌,面红过耳,坐在那里只管发怔。”
【例句】他企图蒙混过关,却被老师问得~。
张牙舞爪
【注音】zhāng yá wǔ zhǎo
【解词】张:张开。牙:牙齿。舞:挥舞。
【解义】张开牙齿,挥舞抓子。①形容野兽的凶相。②形容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见了州官,州判老爷胆子也壮了,张牙舞爪,有句没句,跟着教习说了一大泡。”
【例句】老虎~地向武松扑来。
zhàng
仗势欺人
【注音】zhàng shì qī rén
【解词】仗:依仗。
【解义】依仗权势,欺压他人。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例句】这个狗汉奸~,最终被八路军枪毙了。
仗义疏财
【注音】zhàng yì shū cái
【解词】疏:分散。
【解义】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拿出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吴用道:‘这第一个仗义疏财的好男子,如何不与他相见?’”
【例句】他~,老百姓都很感谢他。
仗义执言
【注音】zhàng yì zhí yán
【解词】执:坚持。
【解义】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二卷:“‘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例句】他~,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zhāo
招摇过市
【注音】zhāo yáo guò shì
【解词】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市:街市。
【解义】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炫耀自己,以惹人注目。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像你这样的容貌,定有倚玉之蒹葭;你若肯行奸卖俏,何必献笑倚门;你不惜目挑心招,无俟招摇过市。
【例句】愚蠢的皇帝,穿着两个骗子为他精心“织造”的“新衣”,光着身子,在百姓的众目睽睽之下~。
招摇撞骗
【注音】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解词】招摇:炫耀、张扬。撞骗:找机会欺骗别人。
【解义】假借某种名义,到外炫耀张扬,进行欺诈蒙骗。
【出处】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八回:“有一个乔某,冒充了山东金矿局总办,在这里招摇撞骗。”
【例句】这个家伙冒充残疾人,到处~,最终到了有关部门的惩罚。
昭然若揭
【注音】zhāo rán ruò jiē
【解词】昭然:很明显的样子。揭:高举。
【解义】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出处】唐·高郢《鲁议》:“夫子之言,昭昭如揭日月,而学者或以为事更圣人未闻。”
【例句】他的险恶用心终于~地暴露出来了。
朝秦暮楚
【注音】zhāo qín mù chǔ
【解词】暮:傍晚。秦、楚:战国时代两个强大的诸侯国。
【解义】①早晨服务于秦国,晚上服务于楚国。比喻人反覆无常。②早晨在秦国,晚间在楚国。形容生活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列。”
【例句】他~,是一个靠不住的人物。
朝三暮四
【注音】zhāo sān mù sì
【解词】朝:早上。暮:晚上。三、四:数量词。
【解义】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原指用欺诈之术蒙骗人。后多比喻变化不定,反覆无常。
【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神佛降孙》:“也是我为人不肖,和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
【例句】他们说话办事历来~,反复无常。
zhēn
针锋相对
【注音】zhēn fēng xiāng duì
【解词】针锋:针尖。
【解义】针尖对着针尖。比喻双方在争辩或斗争中尖锐对立,互不相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方才听你说起那情景来,他句句话与你针锋相对,分明是豪客剑侠一流人物。”
【例句】对这样的攻击,我们必须~。
真凭实据
【注音】zhēn píng shí jù
【解词】凭:凭据、证据。
【解义】真实可靠的凭据。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后头一帮人,也是没有真凭实据的,看见前头的样子,早已胆寒。”
【例句】经过两天的努力,他找到了最能说明问题的~。
真才实学
【注音】zhēn cái shí xué
【解词】才:才能。实:扎实。学:学问。
【解义】真正的才能,扎实的学问。指有真本领。
【出处】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诏,奈这些翰林官员,没个真才实学的能当此任。”
【例句】他的这种~是长期积累起来的。
真知灼见
【注音】zhēn zhī zhuó jiàn
【解词】灼:明白,透彻。
【解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例句】古人有很多~,到现在还值得我们深思。
真相大白
【注音】zhēn xiàng dà bái
【解词】大:完全。白:清楚。
【解义】事情的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出处】《经典常谈·尚书第三》:“两书辨析详明,证据确凿,教伪孔体无完肤,真相毕露。”
【例句】这场引起全城轰动的案子终于~了。
zhěn
枕戈待旦
【注音】zhěn gē dài dàn
【解词】戈:兵器。
【解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一刻也不放松警惕。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例句】这支英雄部队,~,日夜保卫着祖国的领土。
zhēng
争分夺秒
【注音】zhēng fēn duó miǎo
【解词】争:争取,争夺。
【解义】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一分一秒不放松。
【出处】浩然《洪涛曲·团圆》:“快走吧!我没跟你讲吗?这是争分夺秒的好机会,还等什么明天哪?”
【例句】为了赶在雨季之前峻工,同志们~地奋战着。
争名夺利
【注音】zhēng míng duó lì
【解词】争:追求。名:名誉。
【解义】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
【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想世人争名夺利,何苦如此!”
【例句】官场上的~,已经司空见惯了。
争先恐后
【注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
【解词】争:争抢。恐:惟恐。
【解义】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例句】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们~地冲向终点。
峥嵘岁月
【注音】zhēng róng suì yuè
【解词】峥嵘:超越寻常。
【解义】指不寻常的年月。
【出处】宋·陈杰《自堂存稿·仲宣楼》:“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
【例句】他们曾在一起度过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
蒸蒸日上
【注音】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解词】蒸蒸:上升、兴盛的样子。
【解义】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很快。
【出处】明·李开先《闲居集·资善大夫太常寺聊兼翰林院五经博士西桥刘公墓志铭》:“余蒸蒸焉日有长进,而公病归矣。”
【例句】在党的领导下,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zhèng
正襟危坐
【注音】zhèng jīn wēi zuò
【解词】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解义】正一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例句】他在会场上~,十分严肃。
正直无私
【注音】zhèng zhí wú sī
【解词】正直:公正坦率。
【解义】做事公正,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例句】他是一位~的纪检干部。
正中下怀
【注音】zhèng zhōng xià huái
【解词】下怀:自己的心意。
【解义】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
【例句】因为分房方案~,他当然要举双手赞成了。
郑人买履
【注音】zhèng rén mǎi lǚ
【解词】履:鞋。
【解义】嘲讽死守教条或脱离实际的人或事。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例句】干工作要尊重客观实际,不能作~的教条主义者。
郑重其事
【注音】zhèng zhòng qí shì
【解词】郑重:严肃认真。
【解义】形容说话办事十分严肃认真。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又向别的亲戚家也走了走,不过略为应酬;至于拜见本家观察大人,却不得不郑重其事。”
【例句】他~地把校徽别在了我的胸前。
政通人和
【注音】zhèng tōng rén hé
【解词】政通:政事顺利。
【解义】政治统一,百姓和睦。
【出处】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例句】我们终于迎来了社会主义祖国~的日子。
zhī
支离破碎
【注音】zhī lí pò suì
【解词】支离:分散,残缺。
【解义】形容事物零散杂乱而不完整。
【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第四回:“此解支离破碎,全失立言之意。”
【例句】两台汽车相撞了,车上的钢化玻璃顿时~了。
支吾其词
【注音】zhī wú qí cí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
【解义】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含糊不清,搪塞应付。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见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处,只得支吾其词道:‘他的……买差使的。’”
【例句】和他谈了这半天,可他还是~,不肯道出真情。
知彼知己
【注音】zhī bǐ zhī jǐ
【解词】彼:对方。
【解义】指全面地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例句】双方战斗时,只有~,才能百战百胜。
知难而进
【注音】zhī nán ér jìn
【解词】知:知道。难:艰难。
【解义】顶着困难前进。
【出处】《左传·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惟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例句】在学习上,要有~的精神。
知难而退
【注音】zhī nán ér tuì
【解词】难:困难。退:退却。
【解义】原指作战时要机动灵活,遇到不利形势就及时退却下来。后多指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例句】干大事业的人,必须战胜无数困难险阻,绝对不能够~。
知过必改
【注音】zhī guò bì gǎi
【解词】知:知道。过:过错。改:改正。
【解义】知道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例句】只要~,就是好同志。
知法犯法
【注音】zhī fǎ fàn fǎ
【解词】知:了解。法:法律。犯:违反,触犯。
【解义】懂得法律,却故意违反法律。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十二回:“我想开化常同你往来,看他……至于知法犯法。
”
【例句】他身为警察~,窝藏赃款,结果把自己推上了审判台。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注音】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解词】知:知道。尽:完全。
【解义】只要是自己知道的事情都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出处】《晋书·刘聪载记》:“而今而后,吾知卿等忠于朕也。当念为知无不言,匆恨往日言不用也。”
【例句】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应该是~。
知书达礼
【注音】zhī shū dá lǐ
【解词】知、达:懂得。
【解义】有文化懂礼貌。旧时形容有教养。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
【例句】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全面发展。
知足常乐
【注音】zhī zú cháng lè
【解词】足:满足。乐:快乐。
【解义】知道满足就经常快乐。
【出处】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知足长乐,不愿乎其外。”
【例句】老王常说:“~”,所以他每天都很开心。
zhí
直截了当
【注音】zhí jié liǎo dàng
【解词】了当:了结。
【解义】指说话办事简明爽快,不绕弯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例句】他说话、办事都~,给人一种舒服、实在的感觉。
直言不讳
【注音】zhí yán bù huì
【解词】讳:隐讳。
【解义】指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出处】《战国策·齐策》:“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例句】真正的朋友之间,说话应该是~的。
执迷不悟
【注音】zhí mí bù wù
【解词】执:坚持。悟:醒悟。
【解义】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赦。”
【例句】有了错误就改正,~,一错再错,决没有好结果。
执法如山
【注音】zhí fǎ rú shān
【解词】执:执行。如山:像山一样不动。
【解义】比喻坚定,不动摇。形容严格执行法律。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例句】人民法官应该~,维护人民法律的尊严。
zhǐ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注音】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解词】只:只能。可:可以。
【解义】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言语具体地表达出来。
【出处】《庄子·天运》:“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例句】这个我也讲不清楚,~。
纸上谈兵
【注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解词】纸:纸面。谈:空谈。
【解义】指空谈打仗,上不了阵。比喻只凭书本知识,夸夸其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天天去纸上谈兵。”
【例句】你们不要只是~,而要深入基层,进行实际调查。
趾高气扬
【注音】zhǐ gāo qì yáng
【解词】趾:脚趾,指脚。
【解义】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活现。形容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神情。
【例句】人生有所作为时切不可~,有了挫折也不必垂头丧气。
指挥若定
【注音】zhǐ huī ruò dìng
【解词】若定:从容不迫。
【解义】形容指挥、调度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好像胜利已成定局。
【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例句】尽管场上情况很被动,教练仍然~,胸有成竹。
指日可待
【注音】zhǐ rì kě dài
【解词】指日:可以指出的日子,不久。
【解义】形容期待着的事情不久就能实现。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人神圣,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能,中兴指日可待。”
【例句】这幢宿舍楼已经竣工,搬进新房已~了。
指鹿为马
【注音】zhǐ lù wéi mǎ
【解义】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后汉书·窦宪传》:“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
【例句】~、愚弄百姓是封建专制者的惯用伎俩。
指手划脚
【注音】zhǐ shǒu huà jiǎo
【解词】划:比划。
【解义】说话时手脚并用,做出各种动作。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也形容不负责任地乱加批评指点。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这差官正在那里指手划脚的说得高兴。”
【例句】当一名厂长,光靠坐在办公室里~是不行的,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
指桑骂槐
【注音】zhǐ sāng mà huái
【解词】桑:桑树。槐:槐树。
【解义】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而实际上骂那个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就指桑说槐”、“指着和尚骂贼秃”、“指猪骂狗”。
【例句】你有什么意见就直说好了,不要~。
zhì
至高无上
【注音】zhì gāo wú shàng
【解词】至:极。
【解义】已经是最高的,再也没有更高的人。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例句】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是~的,万民必须俯首听命。
至理名言
【注音】zhì lǐ míng yán
【解词】至理:最根本的道理。
【解义】最着名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答王梦楼侍讲》:“每至两人论诗,如不鼓扣桐鱼,声声皆应,而且至理名言,皆得古人所未有。”
【例句】《论语》中既有封建糟粕,也有~,不可一概而论。
志同道合
【注音】zhì tóng dào hé
【解词】志:志向。道:思想体系。
【解义】志向相同,目标一致。
【出处】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例句】我们~,携手共进,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注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ì shī
【解词】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千虑:多次考虑。失:差错。
【解义】聪明人在许多次考虑中,必定有一次会想错的。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例句】每当他做错了事的时候,便说“~”。
置之度外
【注音】zhì zhī dù wài
【解词】置:放置。度:考虑。
【解义】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
置若罔闻
【注音】zhì ruò wǎng wén
【解词】罔:无,没有。
【解义】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毫不关心,不予理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下上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例句】对大家的批评、意见,他~,仍然我行我素。
炙手可热
【注音】zhì shǒu kě rè
【解词】炙:烤。
【解义】指手一接触就觉得热,热得烫手。比喻气焰嚣张,权势很大,使人难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