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判进入实质性的磋商阶段后,谈判双方都不愿对分歧作出妥协,谈判就可能陷入僵局。谈判僵局的出现会损害双方的利益,因此面对谈判中的僵局,双方应该想办法跳出僵局。
这时谈判者必须灵活一些,在顾及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点。只有双方相互理解、都做出让步才可能走出僵局,否则只会让谈判走向破裂。打破僵局的方式有许多种,从语言角度来说,转换一下话题,调节一下紧张的气氛是有效的手段。
幽默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它能化解对方心中的怒火,使对方迅速冷静下来,从而缩小谈判双方之间的态度差距,打破谈判僵局,使得谈判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
顾左右而言他
“顾左右而言他”,是大家都熟悉的谚语,也是一种幽默的谈判技巧。一般人在谈判刚开始时都懂得运用这种“环顾左右、迂回入题”的幽默谈判策略,一般不会一碰面就急急忙忙地进入实质性谈话。双方人员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言语轻松。因此,双方有足够的时间协调一致。
在谈判过程中,随着谈判的深入,双方内心都会越来越忐忑不安,尤其是当谈判陷入僵局时。这时,可以运用“顾左右而言他”的幽默谈判技巧消除双方尴尬状况,稳定自己的情绪,使谈判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打破僵局,掌握主动权,为谈判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它将是你获得成功的一种重要策略手段。
世界第一位女大使柯伦泰曾被任命为苏联驻挪威全权贸易代表。一次,她和挪威商人谈判购买挪威鲱鱼。挪威商人出价高得惊人,她的出价也低得让人意外。双方开始讨价还价,在激烈的争辩中,双方都试图削弱对方的信心,互不让步,谈判陷入僵局,最后柯伦泰笑着说:
“好吧,我同意你们的价格。如果我们政府不批准的话,我愿意用自己的工资来支付这个差额。但是,这自然要分期付款,可能要支付一辈子了。”
挪威商人在这个谈判对手面前无计可施,只好同意将价格降到柯伦泰认可的水准。
柯伦泰运用幽默巧妙破解了谈判的僵局,最终使对方接受了己方的条件。
婉转提问也是“顾左右而言他”幽默技巧的一种。这种提问是用婉转的方法和语气,在适宜的场合向对方发问。这种提问是在没有摸清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先虚设一问,探出对方的虚实,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出色的谈判大师总是工于心计,巧于言辞,在谈判桌上运用自己的口才和幽默与谈判对手展开智慧谋略的较量。
在谈判中,要想顺利使用“顾左右而言他”的幽默谈判技巧,还必须密切观察对方态度的变化。身体动作、手势、眼神、脸部表情和咳嗽等,都能成为合用的幽默素材。有时谈判者有意识地用这些形体动作代替有声语言,特别是在不允许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如咳嗽,有时表示紧张不安,有时用来掩饰谎话,有时表示怀疑或惊讶。但是,在某一时刻,一个举动又不仅仅表示一个意思。这就要求谈判者善于联系对方的态度和言谈举止加以辨别。
转移话题,破解僵局
用转移话题的幽默谈判技巧也能打破僵局。这种转移话题打破僵局的方法,常常使谈判绕了一个圈子,多走了一些弯路之后又成功地到达了终点,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话题转移得幽默巧妙,不仅能调节气氛,还能为谈判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1988年7月22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同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整个会谈高潮跌宕,扣人心弦。
戈尔巴乔夫有一次竟用拳头将桌子敲得砰砰作响。他气愤地声称:“据说,在日本居然有人说什么‘今后只要日本持续不断地增强经济力量,苏联便将乖乖地屈服于日本的经济合作’。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苏联决不屈服。”中曾根也不示弱,他以强硬的口吻反驳道:“尽管如此,两国加深交往也是重要的。阻挠两国关系发展的,正是北方领土问题。铸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斯大林错误地向属于北海道的岛屿派遣了军队。”
中曾根接着语气和缓地说:“我毕业于东大法律系,你走出的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门槛。我们俩同属法律系毕业生,理应了解国际法、条约和联合声明是何物。国际上都承认日本的主张是正确的。”这时戈尔巴乔夫总书记脸上荡起一层愉快的笑容,微笑着答道:“我当法律家亏了,所以变成了政治家。”此语一出,巧妙地避开了中曾根话题的锋芒。
本来双方针锋相对,很容易使谈判陷入僵局,但戈尔巴乔夫的一句幽默话,使双方的紧张气氛得到了缓解,谈判得以继续进行。幽默能减少人们之间的紧张对立。因为代表各自的利益,恐怕很难轻易地让步,谈判期间必有一番唇枪舌剑的苦斗,有时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时,如果某一方代表说句幽默的话,或讲个小笑话,大家一笑,紧张的气氛就可能化解,双方可以继续谈下去。
其实,话题的转移有相当的难度存在,须有对语言驾轻就熟的技巧。话题转移得不好,有时虽然能暂时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但对于大局并没有什么益处。
转移的话题必须视具体情况和对象因地制宜,就近转移,不能不着边际,随心所欲,风马牛不相及。
转移的话题主旨也不能变,虽然不涉及正题,但必须与正题有关,不管绕多少圈子,牛鼻子始终不能放,做到“形散神不散”。
善于倾听,巧于反驳
俗话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谈判中也应如此。悉心聆听对方吐露的每个字,注意他的措辞、选择的表述方式、语气,乃至声调,这是对方无意间透露消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认真倾听过后,我们已经可以掌握一些有关对方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击对方了。
这种谈判术有时候会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这其实就是把返还幽默的技巧用在谈判中。返还幽默术很是巧妙,它使用的思维套路是对方的,而后由此及彼,物归原主,它的目的是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位顾客因为饭馆的菜做得不好吃而与饭馆老板展开了谈判:
餐馆里一个顾客叫住老板:“老板,这盘牛肉简直没法吃!”
老板:“这干我什么事?你应该到公牛那里去抱怨。”
顾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顾客按照老板的荒谬逻辑,推论出老板应是“公牛”,搞得对方哭笑不得,自食其果。这种方法在谈判中用处极大,它抓住对方的话柄,顺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这种谈判方法的特色是不作正面抗衡,而是在迂回的交谈中,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借力胜敌,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产生幽默感。当自己在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时,也可用这种“善倾听,巧反驳”的谈判方法使自己摆脱困境。
隋朝时,有个人很聪明,但说话结巴。官高气盛的杨素,常常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把那人叫来说说笑笑。
年底的一天,两人面对面的坐着,杨素开玩笑地说道:“有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让你跳进去,你有什么办法出来吗?”
这个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有有有梯子吗?”
杨素说道:“当然没有梯子,若有梯子,还用问你吗?”
那人又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是白白白白天,还是黑黑黑夜?”
杨素说道:“不要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你能够出来吗?”
那人说道:“若不是黑夜,眼眼眼又不瞎,为什么掉掉掉掉到里面?”
杨素不禁大笑。又问道:“忽然命你当将军,有一座小城,兵不满一千,只有几天的口粮,城外有几万人围困,若派你到城中,不知你有什么退兵之策?”
那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救救救救兵吗?”
杨素说道:“就因为没有救兵,才问你。”
那人又沉吟了一会,抬头对杨素说:“我审审审慎地分析了形势,如如如如您说的,不免要要吃败败败仗。”
杨素大笑了一阵,又问道:“你是很有才能的人,没有事情不懂得。今天我家里有人被蛇咬了脚,你能医治吗?”
这个人应声答道:“用五月端午南墙下的雪涂涂涂涂就好了。”
杨素道:“五月哪里能有雪?”
那人说:“五月既然没没没有雪,那么腊月哪里有有有有蛇咬?”
杨素笑着打发了他。
故事中的人尽管是个结巴,但回答问题却很能运用“善倾听,巧反驳”的幽默技法,他不但没有被杨素难倒,还在谈判中处处显出他的幽默和智慧。这虽然是一个古代的谈判故事,但类似的事情在现代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善倾听,巧反驳”的幽默技法不仅能在生活中小事情的谈判上发挥作用,在国家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时,运用它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1971年,中美会谈讨论到台湾问题时,周恩来总理一开始就表明立场,基辛格也亮明观点,双方互不妥协,又使谈判陷入僵局。这时,周总理说:“毛主席说,台湾问题可以拖一百年,是表明我们有耐心;同时也包含不能让台湾问题妨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基辛格点头表示同意:“是的,我们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周总理敏锐地抓住基辛格的观点,拿起记录美方观点的稿子晃了晃:“博士,你的措辞‘美国不会同台湾断交’,‘中国必须保证不用武力解决问题’,就不是如你所说的向着未来有所前进。”基辛格这次没有反驳,而是陷入了沉思,而后被迫改变思路:“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怎么样?”周总理笑道:“……这是一项绝妙的发明。博士到底是博士。”僵局打破了,周总理和基辛格都笑了。
周总理不愧是一位谈判专家。他机敏、睿智、善听、能言。在上例的谈判中,他认真倾听,机敏地抓住基辛格随口说出的“我们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这句话,然后明确指出基辛格的观点前后矛盾的事实,从而使基辛格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被迫作出明智的选择。在基辛格妥协后,周总理又幽默地赞扬了对方,彻底打破了谈判中的僵局。
善于倾听是幽默反驳的前提,幽默反驳是倾听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两者的应用都是为了最终取得谈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