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4600000015

第15章 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制度(2)

考试积分与科举是紧密联系的,在国子学内坐斋二年以上,并且没犯过学规的学生,才被准许参加积分考试。而且汉人考试内容比蒙古、色目人难,汉人考上两斋所习内容,蒙古、色目人考中两斋的内容。一年积满8分以上者,升充高等生员。高等生员限40名,其中蒙古、色目各10名,汉人20名。年终,积分合格者可以参加贡举。凡积分相同而官缺不足时,按入国子学先后和时间长短定夺,如果当年积分不够或积分够但名额已满时,当年积分不能延用到下年,以此来迫使学生勤奋用功。三年不通一经或在学坐斋不满一年者,则予除籍。学生出贡后待遇上也有差别,凡蒙古学生可授六品官,色目学生授七品官,汉人学生只能得到从七品官。蒙古、色目人学业优秀者甚至可以不参加科举直接授官。

2.教师制度

辽朝官学的教师主要由汉族知识分子充任,后来虽然培养出许多契丹族知识分子,但是教师一职仍然多为汉族士人来承担。教师的任用方式主要是皇帝诏授和考选,如《辽史·武白列传》载:陈国子博士武白,被辽军所俘,在辽上京诏授国子博士。《续文献通考·选举考》载:“圣宗统和七年(989年)三月,宋进士挈家来归者十七人,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子宫”。

金朝的教师仍以汉人为主,太学博士王彦潜、西京教授曹望之、国子助教张暐,国子祭酒冯延登、党怀英、刘玑等都是汉族知识分子。同时,契丹族、女真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已占有一席之地。如鲜卑族的元好问,女真族的完颜宗叙、尼庞古鉴、纥石、烈良弼、蒙括仁本等,都是金朝有名的教育家或教师。《金史·选举志》载: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将女真进士全部授予教授职。金国子学和太学都设有助教,一般由两个人担任,女真族和汉族各1人。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任教师者,无论任中央官学的教师,还是任地方官学的教师,一般都要进士出身。金朝还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规定“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金史·选举志》)。

元朝的教师则蒙、汉及其他少数民族兼用,如元世祖至元初年,国子监以当时着名的教育家和学者许衡为祭酒,继而由当时任国子司业的契丹人耶律有尚接任。此后,着名学者吴澄、李孟、齐履谦等相继掌管国子学。

元朝时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如元世祖要求诸路学校遴选博学洽闻之士或高业儒生充任教授,成宗要求选拔年高德邵、学问渊博、士行修洁、恬退自处、不求闻达、堪充师范之人充当学官。仁宗时下令国子监学官可不拘品级,只要有才德,虽布衣也选用。总的来看,对教师的要求无外乎德行和学问两个方面。

从任用方式上来看,元朝中央官学的教官有朝廷直接授命的,有的是进士被委以教职。地方官学的教师的任用方式有多种多样,集贤院、礼部、儒学提举司、地方政府官员等都有权选用教师,他们选用的教师多为进士或落第的举人。此外,还有皇帝下诏赐授下第举人教职者,如延佑年间,仁宗下令赐会试下第举人70岁以上者从七品流官致仕,60岁以上为府学教授,其余都授以山长、教授等职。至正年间,顺帝下诏授江南下第举人为路府州儒学教授。地方官学的教师还有任期的规定,教授3年一任,可连任两届,学正、学录及山长3年一任,在本岗不满30个月不得迁转。元朝在地方官学教师的任用上已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朝廷规定,汉人、南人两举不第须年50岁以上才授学正、山长之职,而蒙古、色目人两举不第者30岁以上即可赐学正、山长等职。

元朝教官有明确的职责规定,如《元史·选举志》载:国子学“设博士,通掌学事,分教三斋生员;讲授经旨,是正音训。复设助教,同掌学事,而专守一斋。正录(即学正、学录)申明规矩督习课业”。

元朝对教师有严格的监察纠举制度,如果中央官学的教师“教之不以其道者,监察御史纠之”(《元史·刑法志二》),如果不称职,还要罪及原推荐之人。生员违纪由学正、学录纠举。地方官学教师如果教养无实,不称职者,例如训诲无法、举止鲁莽、应付差事者,罚其薪俸并交廉访司纠举。如果教师携家人进入学校亵渎居止、行为不臧,或侵吞学田财产、荒废庙宇者,也由肃政廉访司纠举。在晋级考试中,如果有冒名替代、舞弊作奸者,也交由肃政廉访司严厉查办。

3.学生制度

入学资格与学额。辽、金、元三朝官学学生的入学资格,是有比较严格的等级限制的。契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在各自占统治地位的朝代,是享有特权的。

金朝规定:国子监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人太学,不及十五者入小学。太学招收400人,其中150人须是五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其它250人为曾得府荐及科举落第的士人。

元朝规定国子学招收学生200人,其中半数是蒙古贵族子弟,另一半是色目人和汉人贵族子弟。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也都有严格的身份限制。地方学校首先招收地方官子弟,布衣子弟的学额是有限的。元朝对该入学而不入学者有强制措施。《通制条格》卷五《学令》载:大德十年(1306年)令“在籍儒人不遣子入学,别习他业,量事轻重,由各处提调官纠治”。可见,元朝教育具有强迫教育的性质。

学生的待遇和学规。学生在学期间,享受政府拨给的钱粮,并享有一些特殊待遇,如学生可免除一生杂役,还有旬假、节辰假等休假。政府给学生如此优厚的待遇旨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有严格的学规,违犯学规者有罚,不率教者则斥退,成绩优秀又遵守学规者,可直接授官或参加科举考试。

4.教育经费制度

辽、金、元官学的经费主要来自官府拨给的学田和钱粮。

金章宗泰和三年(1201年)九月更定“赡学养士法”规定“生员给民佃官田人六十亩,岁支粟三石;国子生人百八亩,岁给以所入,官为掌其数”(《金史·本纪第十一》)。

元朝中央官学没有学田,国家直接供给钱粮,地方官学一般都有学田作为固定的经费来源。元初,学田由地方官吏掌管,结果“学田”往往变成“官田”,遭到各地官学的反对。至元二十年(1283年)中书省议定,学田所收钱粮,由所在官司明置簿籍,依数收贮,遇有开支,学官申报有司,依公支用。至二十三年(1286年)诏令江南诸路学田复给本学,以便教养,学田收入的钱粮,一般用于春秋释奠、修葺校舍和赡养生员,不许挪作他用。地方官学的钱粮之事具体由儒学提举司负责,对于学田有以熟为荒、减额征租或巧立名目冒支的,提调官将严加追究。

二、辽、金、元时期的书院制度

辽、金、元时期,书院的大发展是在元朝。元朝统治者对于书院采取保护、提倡和加强控制的政策。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元朝书院发展出现两种动向:一是在一些热心“地方教化”人士的倡议和筹划下,全国不少路、府、州、县开始了书院的重建工作。二是南宋灭亡以后,汉蒙之间的民族矛盾加剧,有些士人不仕新朝,纷纷避居山林,自办书院,专事教授和学术研究;有的则应聘在地方富豪所建书院中任主讲。面对这种情况,为了缓和民族间的矛盾,争取汉族知识分子,元朝统治者因势利导,对他们自办的书院予以认可,并积极倡导不愿出仕的汉族知识分子创办书院,进行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于是书院蓬勃发展,在数量上甚至超过宋朝。同时,元朝统治者发挥国家政权的优势和力量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和管理,使书院官学化。

元朝书院官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兴办书院,以为天下书院的示范或向导。近据有的学者研究,元朝书院计有408所。在这408所书院中,除9所无法知道其所在地点外,其余399所则分布全国13个行省中的7个行省。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元时官办书院占总数的52.49%,其中高级的官办书院占7.8%。官办的书院在学官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等各方面都与官学无异,这类书院实质就是官学。

第二,政府任命书院的教师。据《元史·选举制》记载:“书院设山长一员”,与地方官学的学正、学录、教谕一样,是经礼部、行省和宣慰司任命的。延佑开科后,多以落第举人充任山长。山长同地方官学的学正一样,经考核合格,可以升为路学教授。很明显,这样的书院山长,实际上已成为由政府任命的地方学官。

第三,设置书院学田。元政府在鼓励民间士绅捐资创办书院的同时,还积极为书院设置一定数量的学田。书院把学田出租给佃户,岁入租税以作办学经费。因而,学田是书院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元政府在书院设直学一职,负责掌管书院的钱谷之事,直学要由郡守及宪府官挑选任命,即通过设直学,控制书院的经费使用权。元政府拨学田给书院,一方面保证了书院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控制了书院的经济命脉,从而也就控制了书院。

第四,控制书院的招生、考试及生徒的去向。书院的学生在学有所成后,可由地方官推荐,经监察机关考核,可做教官或任官吏。

书院的官学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的发展,但是,促进了书院管理的制度化,并且积累了政府管理民间学术和教学活动的经验。

同类推荐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本书分为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中国人最易说错的话两部分,内容包括:社会杂言、古今广记、形似音异等。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热门推荐
  • 三千仙途

    三千仙途

    六道轮回,生老病死!也许你这辈子是个人,或许下辈子就只是一头猪。但是,人要生存,猪也要生存!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生存下来,生活下去!他曾经历荣华富贵,也曾颠沛流离,最终生老病死,但依旧,只为了一个目标,活下去。
  • 怪医之圣手宝典

    怪医之圣手宝典

    救治身染男性重病的皇亲贵族,将其完整的转化为女性,让他继续玩弄权势。爆发第一次病毒战争,研制让所有女人都为之抓狂的养颜制品,化解无数奇难杂症。曾经悲痛的年奇幻神秘的宝典无法预知的年代
  • 早安,教官大人

    早安,教官大人

    遭遇职场顶头上司的各种纠缠,她表示很累很无力。终在某天,某总裁不声不响的把证儿给领了。她才发现,已从姑娘升级成已婚人士。她以为,嫁给事业有成的男人,会很闷。却没想到,每日早上醒来,总能听到这么一句:早安,老婆。
  • 幸福神来了

    幸福神来了

    你相信世界有神灵吗?当我们向神灵祈求,神灵们会向我们提供帮助吗?如果这世间真有能带给我们幸福的幸福神,我们是否只需一味的依耐?如果世间真有神灵,也要明白神灵们或许能帮我们一时,却帮不了我们一世,我们最终能依靠的还是我们自己。
  • 徐光启传

    徐光启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牌保镖

    王牌保镖

    昆仑少年叶离武道入圣,医术无双,下山入世,调戏性感御姐,拯救傲娇警花,保家卫国,匡扶正义,成就一代宗师!
  • EXO之淡淡茉莉香

    EXO之淡淡茉莉香

    拜托,我只是来留学的!!!什么,有工资,好吧,我试试!
  • 执子之守

    执子之守

    我看着沈侨的背影,高挑结实,他有一头干净的碎发,总是很骚包的吹得像明星一样,他回头来对我一笑,我回他一笑;遇见林新,我成了坏人,遇见沈侨,他成了坏人,沈侨会坏笑,会开着车乱跑乱叫,会在酒吧夜不归宿,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会这么简单就爱上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此文献给少女w

    此文献给少女w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至上无界

    至上无界

    天翻地覆不灭身,九天遨游纵死魂。魔天动地红颜泪,乾坤无极灭万生。一把青铜王座引动天下大势,一场风水大局改变气运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