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8300000003

第3章 母与子

母亲是儿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儿子人生中的第一面镜子。

满月过后,李永书抱着他的二儿子,来到村中的家庙太慰庵里,请庵里的石点师公为孩子赐名。老人二话没说,挥毫在孩子的庚贴上写下“李德海”三个大字。德,是他的辈份,老人的意思是,愿孩子将来德比大海,即使不成大器,也要做一个施德于人的人。

李永书抱着小德海,欢欢喜喜地回家去了。从此,在这个白马乡,就有了一个叫德海的孩子。德海与他的哥哥德业,相去四岁。

二十年代末,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安的时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盘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及妥协性,又为日后的社会埋下了战乱的隐机,这隐机日酝月酿,终于引发了一场内乱,二十年代中国南北大地上的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中国的广大农村。

江浙一带的战乱,给苏北大地带来的是更加贫穷,更加动荡不安。那时候,常常有一批批逃避战乱的人们如惊弓之鸟忽东忽西地逃来逃去。

不时有战败的军队骚扰乡里,丘八们每一次的出现,白马乡人则多一次飞来横祸。

兵荒、马乱、蝗灾、干旱,如一道道绳索捆缚在农民李永书的身上,李家的日子越来越难熬。由于缺乏奶水,小德海显得十分瘦弱,常常咬着母亲干瘪的奶头,发出喑哑的哭声。这哭声象尖刀一样刺扎在母亲的心头,于是,哥哥德业混在一帮小兄弟中间,从稻田、水沟里捉来一条条泥鳅为母亲催奶。而奇怪的是,每当母亲沾了荤腥,小德海情愿饿着肚子,也决不沾母亲的奶头。

首先有这发现的当然是母亲,母亲想,儿子真是和尚命吗?从此以后,母亲便长斋念佛,更加至诚地念着观音菩萨圣号,并且想,若是这孩子命中不该饿死,我何必要为他去杀生催奶?

倚着母亲那一点点奶水,小德海一天天长大,虽然仍是那么瘦弱,但一双清丽的眸子里却闪动着一种明澈的神韵,笑起来又是那么天真、逗人。邻居们常常逗着哥哥小德业,说要将他的小弟弟抱走送人,小哥哥不识大人们的逗趣,只要人家说要去抱他的弟弟,他就要挥着小拳头跟人家拼命。

那时候,不管日子过得多苦多累,只要一看到两个儿子,李永书的心头就立即会漫过一丝身为人父的甜意,就觉得再苦再累也算不了什么。

在白马乡一带,一般人家都有供佛的习惯,而李永书家供奉的是一尊黄杨木雕的观音菩萨。这尊观音菩萨更是德海母亲心中的圣物。

那是在小德海不满周岁的时候,一群战败的伤兵半夜窜到白马乡。这群丘八逢财物就抢,逢女人就奸淫。

当骚乱的浪潮席卷到前港村时,全村的人在慌乱中拖儿携女,寻找逃避的地方。李永书架起儿子德业,母亲则抱着弟弟德海,将家中仅存的一点钱物草草卷好,逃到屋后的一间草棚里。当然,母亲在慌乱中仍不忘将那尊黄杨木观音菩萨藏到身上。

德业已经懂事了,他睁着一对惊恐的眼睛紧贴在父母的身边。而不满周岁的德海却禁不住这深夜的惊恐,不停地哭叫着。

母亲将干瘪的奶头塞在孩子的嘴里,并且不住地颂念着“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当那群伤兵打到李家屋门口时,母亲怀中的德海却象懂事般地一声不吭了。

母亲仍只是默念着菩萨圣号,这时,已经听到那群伤兵穿过后院,寻到柴棚的声音。

一个伤兵泼口大骂:“人都死到哪去了?”

另一个伤兵说:“管他人在哪,老子先点火烧了这棚子再说。”

小德业差一点吓哭出声来,父亲连忙将他搂在怀里,捂住他的嘴。一家人担心的并不是这个已经五岁的德业,而是母亲怀中不满周岁的德海。母亲将德海紧紧地搂在怀里,只是一个劲默念着菩萨圣号,小柴棚里的空气,就像随时就会爆炸一样。

正当那个丘八要闯进柴棚,举火引祸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响起几声清脆的枪声。几个伤兵听到枪声连忙作鸟兽状逃出了李家院子,眼看就要引发的灾祸突然间消散了。这时,母亲低头看看怀里的儿子,那不满周岁的德海此时正睁大眼睛,看着黑暗中的天空。好象在说:“这世界怎么啦?”激动的母亲禁不住热泪盈眶,伏在儿子的小脸上,狂吻着这个有灵性的儿子:“德海,你救了一家人的命啊!”

在没有灾祸的日子里,一家人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仍不失一个朴实农家应有的欢乐。

德业已经上私塾了,而德海也已经学会帮母亲剥毛豆,抱柴禾了。每当父亲从田里忙回来,德海会立即搬出小凳子,说:“爸爸坐坐。”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此时疲劳全消,于是在儿子的脸上亲一下,坐下来吸一口旱烟。

当冬日清闲的时候,德业趴在小桌上写字,或摇头晃脑地念着先生让背的新书,父亲则躺在床上,将德海抱在他的肚子上,逗着他玩。在一盏油灯下,母亲在给丈夫或是儿子补衣服,纳鞋底,还会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狼外婆的故事,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听母亲讲那些自幼从外婆那儿听来的有关因果报应的故事。在德业、德海幼小的心灵里,从此落下一颗颗智慧的种子,也从此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虽然多病,但小德海毕竟是一天天长大了。同健壮的哥哥德业相比,他则显得文弱而纤细。如果说父亲将自己的遗传因子更多地给了德业的话,那么,德海则较多地接受了母亲的娟秀和灵气。

有时候,当哥哥德业为先生布置的课文而煞费苦心、绞尽脑汁的时候,弟弟德海在听了哥哥的几遍背诵之后,却能流利地背出让哥哥大伤脑筋的“子曰”,甚至还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就象一棵树上长不出两片同样的树叶一样,虽然同是父母的儿子,但德业、德海两兄弟却有着许多不同,坐在一条凳上,小哥哥粗壮得象一条小壮牛,而弟弟德海却纤弱如一个女伢,哥哥说起话来粗声大气,最爱玩的是刀枪棍棒,而弟弟却爱坐在一处独思冥想,好像他小小的脑瓜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号,有许多难以解开的疙瘩。望着小德海那副深思熟虑的样子,谁也弄不清这小人儿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哥哥德业上学去了,而他最要好的小同伴阿三这几天也到他外婆家去了。德海嫌家里憋闷得慌,于是,他趁妈妈不在屋,一个人悄悄地出门遛达去了。他不知怎么就走到村中的私塾外面。在这里教书的是太慰庵里的老师公石点和尚。石点师公貌似威严实则温和。德海喜欢听石点师公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喜欢看石点师公捋着他雪白的山羊胡子,让孩子们念“阿弥陀佛”,每念一声,便将一颗炒熟的花生悠悠地分发到孩子们贪馋的小手心里,接着就放声大笑的样子。他伏在屋外的窗台上,专心地看那些小哥哥们在石点师公威严的戒尺下轮流背书,他觉得那很新鲜也很好玩。

这一次正好是他的哥哥德业被叫去背书,他哥哥背的是《大学》中的语录,当德业背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下面却无法接上的时候,眼看石点师公无情的戒尺就要挥到哥哥的手心时,窗外的德海却替哥哥接下去背“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整个学堂的人都被这屋外清脆的童声惊呆了,包括石点师公。窗台上,一张清秀的小脸在他背后芭蕉树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丽。

石点师公走过去,威严地说:“谁家娃,怎么跑到这儿来玩?”

德海没料到自己不经意间的背诵会引来这么多注意的目光,他怯怯地往后退着,却又不敢拔腿逃离。

石点师公终于认出了那个孩子,他笑着捋了捋胡须说:“哦,想起来了,你是小德海,都长这么大了?”

老师公很喜爱这个聪颖的小孩子,说:“你可以在一旁听嘛,以后,你到我庙里去,我教你识字。”

事后,老师公特意找到李永书,说:“你家的老二德海是大器啊,让他来念书吧,我免收他的学钱。”

永书自然十分高兴,心想,我这儿子,说不定将来真大有出息。但他却说:“这孩子多病,不如他哥哥好养,只怕……”

老师公摇晃着身子连忙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圣人的话是不会错的。”

于是父母商量,无论家里多苦多难,也要让德海进私塾念书,从那以后,德海坐到了私塾里,同那些比自己高过一头的小哥哥们坐在了一起,开始学会摇头晃脑地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学堂的院子里有一株枇杷树,三月,枇杷挂果了,孩子们便开始打那棵枇杷树的主意了。但是,没有谁敢真爬上那棵高大的枇杷树,即使最胆大的孩子,他大胆的结果不仅是弄得满口的酸涩,并且那惹事的小手心说不定还会吃石点师公结结实实的一记戒尺。终于等到枇杷成熟的季节,孩子们像过节一样围到那株枇杷树下,这时,石点师公将早已打下的金黄的枇杷分发到孩子们的口袋里,却特别叮嘱说,回家后待先奉给长亲,尔后方能自食。于是,德海揣着满口袋的枇杷,欢快地跑回家去,将香甜的枇杷送一颗到母亲的口里,送一颗到父亲的口里,再送一颗到隔壁李婆婆的口里,直到所有的长亲都已尝过了,这才坐到小板凳上,有滋有味地吃那些枇杷。

五月,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私塾里的忙假开始了。中午,父亲让德海将家里的那条老牯牛牵到大畈里去放。于是,德海牵着那条老牯牛同隔壁的阿三一同来到大畈里。牛们在大畈里愉快地啃着青草,孩子们在大树下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阿三提议说,我们到池塘里扑腾怎么样。德海说,先把牛拴好,免得吃了人家的庄稼。中午的太阳很烈,德海和阿三一下子脱净了,扑腾一声跳进了冰凉的池塘里。他们玩得好开心啊,却没有料到阿三家的那条小犍牛不知在什么时候挣脱了缰绳,跑到人家的稻田里。等到发现,好大的一片稻子已经被那畜牲吃掉了。二人知道闯下祸了,连忙爬上岸来,各自牵上自家的牛,悄悄地回家了。傍晚时分,被吃掉庄稼的村伯找上门来,定要永书家赔偿损失。德海待要分辩什么,母亲却用严厉的目光阻止了他。母亲什么也没说,拿出家中仅有的一吊钱赔给了村伯。送走了村伯,母亲命令德海说:“现在,你给我跪下!”

德海便不由分说地跪下了。直到天黑尽了,一家人忙完了,母亲才将满眼含泪的德海拉了起来。母亲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跪下吗?”

“我比阿三大,我应该替阿三管好他的牛。可是……”德海仍然是满眼的委屈。

“儿啊,我知道你是委屈的,我也知道家里的那条老牯牛没有吃人庄稼的习惯。但是你要是不承认,隔壁的阿三就要受处罚,阿三家日子比我们家更难,阿三家又哪里赔得起一吊钱呢?”母亲接着又说:“我就是要让你记住,学会替别人受过。”

德海抹了抹眼泪,心里却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好母亲而感到异常自豪。

命运之神似乎总爱捉弄这个小小的生命。他总是生病总是咳嗽,中药铺里的方子一帖一帖地开着,又苦又涩的药汁一罐一罐地喝着,然而却总没有见好的时候。

郎中说,这孩子,真怕活不长呢,小小年纪,得喉痨病,少见。那时候,小德海最怕冬天,每当寒霜降临的时候,小德海便天天咳嗽,小小的人儿喉成一团。于是村里人都说,只怕德海活不长呢,早晓得是这样,满月那天不如让那疯和尚带走了之。

百药无效,首先感到失望的是父亲,他想,老大生得粗钝,老二又命细,不如再生一个吧。不能怪父亲失望,在旧中国的农村,儿子,是家庭的希望,是一个穷苦家庭的未来,只要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一个家庭便也就有了希望。于是,在德海6岁的时候,父母又生下老三德江。

母亲于氏仍是长斋供佛,请求佛力的加被。每逢初一、十五,母亲总要到附近的寺庙庵堂去烧香礼佛。

8岁那年,德海第一次随母亲到太慰庵去。母亲发现,当远远地闻到一股檀香的气味时,小德海就象换了个人似的,再不象一个有病的孩子,他蹦跳着,叫闹着,象出远门的孩子突然回到了外婆的身边,象锁在笼中的鸟儿回到阔别已久的山林。

他来到庵堂里,而对那壁立两旁凶神恶煞的四大金刚,居然没有半点惧怕,却象是早来过这里,他在笑哈哈的弥勒佛前伏地便拜,好象他早就学过礼佛一样。他来到大雄宝殿,睁着一对惊奇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那高高的莲台上安祥端庄的三尊大佛,看得出这8岁孩子的心里对这些神圣的金佛怀着怎样的激动的崇敬。

太慰庵里的石点师公对这个小不点再熟悉不过了,老人从这孩子身上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活力,感受到一种人生的的快意。

老和尚故意问:“德海,你几岁了?”

“过了端午,满8岁。”

老和尚让他认佛经上的字,小德海捧起那本经书,流畅地读了起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剩下的,他读不下去了。

老人高兴地摸着德海的头说:“孩子,跟我做和尚好吗?”

德海说:“好的,妈妈说我刚满月,就有和尚要带我走……。”

老人开心地笑起来,说:“你真是做和尚的命啊,将来做一个大和尚吧。”

德海不懂什么是大和尚,他想做大和尚一定很开心,于是就拍着手说:“好的,我将来一定做一个大和尚。”

小德海9岁这年,他的一位长亲突然死了。那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老人每次来德海家时,总是抚摸着德海的头,教他背“人之初,性本善”,背完了,老人突然像变戏法一样从背后亮出一包冰糖或是一片麻饼来。老人爽朗的笑声和摇头晃脑背书的样子曾给小德海带来许多快乐。可是,突然在一天夜晚,当老人安详地睡着了以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德海随着父亲渡过一条小河,去给长亲奔丧。他去时,便再也听不到老人那大声说话的嗓音,再也看不到老人摇头晃脑背书的姿态。作古的老人此时正直挺挺地躺在门板上,老人的脸上覆盖着一大迭黄表纸。当奔丧的人进门时,死者的家人便要号啕一番,号啕之后,便又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说说笑笑。

小德海望着那个一动不动的老人,他希望老人会再次爬起来,让他背《三字经》,然后赏给他一包甜丝丝凉润润的冰糖,然而老人却始终不肯起来,于是他知道,这个慈爱的老人是“死了”。

呵,“死”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要死?死,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了吗?而这个老人不是前几天还到德海家去过吗?死竟是这样突然,这样不期而至吗?

他问父亲:“人都要死吗?”

“是的,人到老了都要死。”

“人为什么要死?”

“傻瓜,人当然是要死的,不为什么。”父亲感到儿子的提问实在莫名其妙。

过了一会儿,德海又问父亲:“人死以后,又到哪里去呢?”

这一次父亲有些不耐烦了,父亲说:“你真是个小罗索,问个没完;人死后到土里去,什么都没了。”

这一次,小德海大大地震慑了,从此以后,死亡的恐怖牢牢地笼罩在他幼小的心间,于是他知道,自己也是要到土里去的,而且是“什么都没了”。

同类推荐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暗之门

    暗之门

    李云发现,面对权贵,他所能做的反抗微乎其微。
  • 流砂烬

    流砂烬

    仙者,与天同岁,而人,唯只有百年。她笑看人生的爱恨嗔痴,跪在铁锥之中,四肢麻木不能动,抬起头倔强的看着身前一尘不染的仙者,苦笑道:“师父,你可满意?”他神色不明,只是无情地斥道:“休得胡闹!”是什么让那跟在自己身后,却倔强地不肯叫他一声“师父”的她,何时变得如此离经叛道?时间能够改变一切,就像苏浣同顾千依,明明相爱入骨,却互不想诉,错了一生,就好像狐九九,尽管心知肚明,却始终一语不发。……那她呢?昔日的那个娇俏机灵的小姑娘,化作了灰飞,悄然而逝。“师父,我累了,真的累了。”
  • 玄界神魔道

    玄界神魔道

    天道逆乱、诸魔乱舞。神道?魔道?神道又如何、吾弑天灭地!魔道奈若何、吾吞天纳地!少年自赫赫威名的神屠域走出,手擎吞噬大道、脚踩腥风血雨,逐渐走向了那个精彩绝伦的瑰丽世界……
  • 血路

    血路

    小说以清末革命先驱熊克武为主人公,通过描写百年前以他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四川泸州、成都、叙府、广安、嘉定、屏山等地发动的数次革命武装起义,真实再现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辛亥风云。小说成功刻画了孙中山、熊克武、但懋辛、谢奉琦、佘英、喻培伦等英雄人物,讴歌了他们为推翻封建帝制,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不畏牺牲、英勇拼搏的奋斗历程。这是一部以清末革命先驱熊克武为主人公,全景式展现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为主线的历史小说,讴歌了革命志士们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国家,不畏牺牲、英勇拼搏的奋斗历程。作者文笔清晰流畅,描写细腻生动,是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
  • 亿万宝宝黑道妈

    亿万宝宝黑道妈

    美女集中营出来的顶级冷血杀手,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哪个男人的?临盆之际,她神秘消失。医院里等待孩子骨髓来救命的霍氏唯一继承人命悬一线。嘿嘿!男人,敢和我玩儿,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 书魔界

    书魔界

    钢铁之都的溶岩火窟方哲脚下踏着阴阳璃火轮手中横着创世巨兵淡淡的看着围在四周的众人创世神兵么?我要了...
  • 明夕何夕,已陌路

    明夕何夕,已陌路

    “过谦程,抱抱。”“抱去哪儿,床上?”“算了……”“爸爸,这个姐姐是谁?”“你妈咪。”“……”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往生界

    往生界

    六道往生世界以苍天道为首,地狱道主杀伐,妖孽道多孽障,鬼魔道魔族纵横,圣灵道天材地宝显化生灵,又有凡人道广袤无垠,通往各道。凡人生而孱弱,却悟性超凡,不乏天资卓越之辈,更有得天独厚者,历经磨难,得道果,渡仙劫,扶摇而上,执掌苍天。道无情而人有情,仙劫易渡而情劫难过。凡人回首岁月中,几番风雨几番情,我若得道掌苍天,天道无情我有情。枯灯独酌悲清风,笙歌日暮白发生,入骨相思入骨情,浮生一剑送往生。
  • 皇后养成计划

    皇后养成计划

    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厌恶的是什么——他的东宫,没有宫女,甚至连侍妾都没有。而那个阴沉的黄昏,却有一名卑微的待罪宫女被迫留下来常住。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偶尔施舍一些过期的同情,以示天恩浩荡。她是卑微的暴室杂役,误解了领赏谢恩的含义,欺骗了他却又无法离开,不得已在恶魔身边周旋。那时,每一日对于她都是末日,她不想死,所做一切,只为求生。他冷眼旁观着,偶尔推波助澜,眼见她浮浮沉沉,直到与自己并肩而立。--------------------------------------------朕亲手养成的皇后,你们谁都不许动!本文不慢热,不小白,小虐身,不虐心。坑品保证,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