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6100000004

第4章 给孩子最好的

一切都准备好了

小杰森从婴儿床望去的景象多美啊!他婴儿房的墙上,贴着柔和的蓝色方格壁纸;蔚蓝色的天花板点缀着蓬松的白云,仿佛蒙大拿州夏日清晨的晴空。软绵绵的羽绒床围护着他不至碰到又冷又硬的黄铜栏杆;相同色调的棉被让他暖乎乎地进入甜蜜梦乡。婴儿房里还加装了额外的插座,以备各种电器所需,诸如保湿喷雾器(vaporizer)、婴儿室影像监控系统、自动感应夜灯、自动回带播放机(放摇篮曲用的),还有湿巾保温器。杰森的父母在外出工具上也投资了一大笔钱:他们买了两台婴儿手推车(一台轻便型放在车上,另一台豪华型在附近散步时用)、一台便携式婴儿汽车安全座椅、一个后背式背架和一条背巾。为了让杰森在家里能尽情地玩耍,他们向珍阿姨借了婴儿专用秋千,买了可以在他头上方挂动物玩偶的健力架,以及一个色彩鲜艳嵌有玩具的婴儿摇椅,好让他在原处安全地摇晃旋转。他们还准备了室内用的游戏围栏,以及避免他在室外活动时被虫蚁咬伤的携带式婴儿屋。他的衣橱和抽屉里,塞满了未来一年要用的衣物和玩具。杰森的爸爸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而在他怀里的宝贝儿子才出生四天,看起来差不多只有一条面包那么大。

早知道就不要买

莎莉感到非常泄气。她的两个孩子艾琳和丽莎都很容易感染中耳炎,几乎每个礼拜都得去看小儿科医生。所以她花了40块美金买了一套耳朵检验器材,以为这样就可以少跑几次医院,没想到事与愿违。问题不在那一套设备——基本上那是一个手电筒,可以让她直接看到耳道里面。它的确照得非常清楚,只不过即使莎莉再怎么仔细研究使用手册所提供的照片,而且按照说明每天使用,好让自己可以知道健康的耳朵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她还是没办法分辨正常耳朵和快要感染的耳朵有什么不同。她的小儿科医生一点也不意外,他早就说过他是受了很多年训练、看过至少两千个以上的中耳炎病例,才足以做出还只能说是主观判定的诊断。所以莎莉已经放弃了这套设备,现在艾琳感冒的时候(照惯例有一半的几率会并发中耳炎),她还是乖乖打电话跟医生预约门诊。她气呼呼地说:“真是浪费钱!早知道就不要买这套东西了。”

坚持在成长的每一阶段都要为孩子准备最好的

父母的钱真是好赚!在这样物质充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几乎会买任何标榜可以让我们生活更轻松,或让孩子童年更美好的产品。

我们都是辛苦过来的,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品质,特别是物质方面。所以我们想给孩子好的环境,毕竟我们大都期盼这样的生活够久了。要未雨绸缪,多多益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惯用语让我们迷失在婴幼儿用品卖场的走道间,努力地想从上百种促销的新奇育儿商品里找到养育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最后机械化地把耳温枪、奶嘴挂链夹、整组育儿背包等等丢进购物车里结账离开,装备齐全得好像要去非洲蛮荒地带住两三年。

然而,实际状况是孩子们的要求都很原始。很多时候简单便宜的东西就能满足他们,但我们就是坚持在成长的每一阶段都要为孩子准备最好的。我们在名牌童装店花大笔钱买时髦配件、帽子、发带、腰带,和其他一些其实让婴儿觉得很不舒服的装饰;还花上几百美元让孩子上婴儿体能课程。不出两年,为了怕耽误孩子,我们又花上几千元买最先进的计算机,也不管实际上三岁多的孩子只会用这台计算机玩指物命名的游戏,等哪天孩子用得上这些复杂的功能时,这台计算机也早就过时了。再过几年,等孩子可以参加球队或其他运动项目的时候,我们又掏空荷包买最高级的运动用品和服饰给他,暗自期待他里里外外都能表现得像个明星球员。

而当媒体宣布现代家庭每年花在养育孩子上的庞大开销时,我们却吓得目瞪口呆!

现代美国式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教养孩子在内,幸福的程度都是用物质来衡量的。我们让自己相信只要能拥有某些东西,就能确保自己活得安全和快乐。我们觉得让自己和家人过丰裕的生活是自己的权力,不论有没有能力维持。我们也想让孩子,甚至我们的整个生命,看起来新颖、耀眼、永远走在时代最尖端,就好像我们的车子和计算机一样。

不自量力和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教养观,就算生活条件已经不错也是如此。然而在我们追求更多的金钱和产业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生中最珍贵而且惟一无法取代的东西,那就是时间。我们无时无刻不想要幸福,渴望表现得像个疼爱子女的好父母,投注时间、体力和甚至相当比例的自我,想在孩子原本丰厚的物质生活上再锦上添花。因为我们的消费主义使然,许多人拼命赚钱来满足宝贝儿子女儿可能存在却无法表达的需要,而他们如果能表达意见的话,很可能只想要吃得饱、穿得暖、尿布干爽就够了。我们养育孩子的态度,就像伺候路易十四皇帝一样,小心翼翼,不敢让他感觉到一点点不舒服或受到一点挫折。

等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我们才开始疑惑他怎么被宠得不像话!

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像想像中那么多

筑巢是一种天生的欲望,甚至可以说是生物内在的本能,不过对我们人类而言,这段准备时期实在不该只是在婴儿用品卖场疯狂购物才对。筑巢的过程也包括配偶之间变得更加亲近,彻底思考和讨论关于彼此的信念、希望和梦想这些严肃的事情。筑巢是我们在脱离旧我,寻找属于新我的目标、喜悦和深层意义时最关键的部分。

不可否认,在为新生儿降临预备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乐趣是在于准备用品:添购婴儿床和汽车座椅,布置婴儿房,准备尿布、衣物和寝具等等,而且实际上来说,如果有机会事先做准备,新生儿刚回家的前几个礼拜,也真的会比较轻松。不过这并不需要花那么多钱,也不必太物质化,我们需要的东西完全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多。我们的作者妮可,在怀第四胎、离预产期还有一星期的某天经过家中的婴儿房时,被那些堆积如山的衣物和婴儿用品吓了一跳——这位经验丰富的妈妈清楚地知道,一个小不点婴孩真正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些尿布、一小块活动空间和一个温暖舒适的地方睡觉而已!

专卖店和商品目录似乎已经预先知道了我们的每个细琐的需求(这不仅是他们意识到的而且往往是他们创造出来的需求),也提供所有的产品以满足我们想要准备一切的冲动。这些商人让我们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身为好父母,我们有责任确保孩子一辈子富裕顺畅。我们尽可能不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颠簸和阻碍,至少愈晚知道愈好。我们甚至以为,只要我们恪尽职守,孩子就可以幸免。于是我们就这么下了结论,为了维护孩子的安全,我们需要那些色彩鲜艳并且加装游戏和冷藏配备的婴儿手推车。

做父母的人设法让孩子远离任何的不适,这种欲望是很自然而且有益的。但是我们的金钱若能花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岂不更好?我们买的这些东西可能反而会在我们和孩子中间形成一道隔阂,因为他们真正渴望的,以及我们若有机会付出也会让自己感觉美好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爱、教导、亲密、关注和赞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们陪在身边。

然而,高科技的环境让我们愈来愈看不清楚简单的事物。我们眼前充满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都是为了让父母更轻松愉快、让孩子有更多乐趣和“学习”机会而设计的。我们买一组音响播放古典音乐给肚子里的胎儿听,又买一组用来听他出生前几个月的声音。我们必须在不同的婴儿监听器中谨慎选择,有太多种可以挑了:是不是应该买高功率的机种,就像广告词写的,可以“听得见宝宝每一个细微的声音”,还是选择没有那么灵敏,但是比较牢靠的?不过也许,假如我们真要做尽职的父母,就应该买那种有视频系统的——这样他晚上独自睡觉的时候,可以同时看到和听到他的一举一动。我们想要能够完全保障孩子安全的产品,好让我们为人父母的焦虑消弭于无形,就像雪人在阳光下融化一样。以这样的逻辑推论,也许我们该多花些钱买台心跳监测器和全套加护病房设备,这样就绝对可以高枕无忧了!嗯,可买的东西太多了!市面上的背架有前背式、腰包式、横抱式和后背式,如果你决定买后背式的,还有很多种类可以选择:从基本型的纯棉款式到劳斯莱斯级的都有,这种顶级款式配备有奶瓶、玩具的存放空间,外加反光侧边,还可附加无毒材质的透明晴雨两用遮篷,给小乘客最大的能见度。不过如果你问宝宝的想法,她可能会告诉你,她宁可舒舒服服地躺在自己温暖的小床上,而不想在大雨中健行。你还可以再买一个特殊设计的育儿背包,里面有各种规格的口袋,可以分别容纳一日所需的尿布、衣物、婴儿食品和奶瓶,或许你还想要一个可以固定在购物推车上的杯架。为了保持整洁,商人还设计了棒冰防护罩之类的产品,以免宝宝的小手指弄得湿湿黏黏的。

大多数这些产品显然是很可笑的,却拥有独家专利。嵌有温度计的塑料小鸭可以让大人知道宝宝的洗澡水是不是太烫了;在我们之前的父母多么可怜,他们只能用手肘来测试水温。还有一种像胸罩形状的器具可以绑在男性身上,让爸爸尝尝哺乳是什么滋味。拜托!男士们听好:用毛巾布做成乳房形状、吊着奶瓶的胸罩,离亲自哺乳的感觉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父母们所接受的产品,通常是来自于某个人在某时某地有一点挫折或是幻想,然后就有某个商人构思出一个实际可行又有利可图的解决方案。每个挣扎、不便和天马行空的想像都隐藏着一个商机,所以我们才会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有特殊设计的食物奶瓶保温器,还有专为婴儿洗澡设计的毛巾围裙,上面缝着超大型口袋用来装沐浴用品,好把宝宝洗得清洁溜溜。也因此我们能买到为不喜欢上厕所的幼儿设计、有鲜明图案的小马桶,以及帮助婴幼儿顺利地从使用奶瓶转换到杯子的六阶段学习杯。

谁知道这些产品实际上销售得好不好?不过我们确实知道,我们有权利选择,我们不需要把这些产品全都买下来。它们并不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长远来看,这些东西多半对孩子没有帮助,事实上有些可能会压抑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如果一个婴儿在不知不觉中从用奶瓶顺利地转换到用杯子,那么,原本在自己学习使用杯子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的满足感就被剥夺了,毕竟这个时期的孩子感到骄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他学习一些新的动作技巧。即使是非常小的小孩,在做到某一件困难的事情之后也会感觉自己很不错,我们实在不应该剥夺他们这样的成就感。人生中有足够的机会让父母为孩子铺路,不需要急着为他们铲平每一个挫折阻碍。

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不能避免的。弗洛伊德对于“情感健康”的定义,是有能力承受无可避免的人生悲剧,而且朝着自我创造的本质前进。纵使如此,我们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还是不断朝着减少一切不适与不便的错误目标努力,为孩子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到最后,亲爱的宝贝看到的是一张工作过度、身心紧绷的焦躁脸孔。这样做对孩子好不好,自己想也知道,实在不必专家来告诉我们了!

不需要为孩子制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这样的行动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对孩子最深的爱,拥有这个爱的坚固根基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幸运儿。没有什么能取代我们所给予孩子的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他们知道自己是可贵的、被欣赏的、有价值的。我们真心的努力和奉献能建立他们的安全感。有些颇有名望的儿童教养专家,像是著名的英国小儿科医师和儿童精神医学专家温尼科特(D。W。Winnicott),就曾为这种育儿观点提出理论基础,温尼科特认为在孩童生命的第一年,父母应该塑造出一种假象——世界是既美好又丰富的,换尿布或吃奶这类的需求可以很神奇地迅速被满足。我们当然知道我们就是提供这些服务的人。但是以婴儿天生的自我中心观点来看,他只要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他拥有极大的权势——看看他一哭有多大的影响力!只要啜泣一两声,爸爸妈妈就像魔术般出现在眼前,而且屡试不爽。在他心底某处,会开始相信自己是全能的,可以影响周遭事物。当他逐渐长大,比较能够了解现实世界的时候,父母以及日常生活的经验才会慢慢揭开这层假象,有时候他得等上几分钟才有响应。温尼科特的理论是一种不错的分析,也是养育孩子很棒的哲学。不过我们并不需要有大卫?科波菲尔的多媒体魔术表演技巧才能做到,只要有一双手就足够了。饿了吗?我来喂你。孤单吗?来坐在我腿上吧!的确,我们如此致力于把孩子养好是很值得钦佩,但是这一切装备,事实上却可能会妨碍我们产生单纯情感接触的能力,让亲子之间无法相互满足。我们不必把标准设得如此之高,保护孩子到不让他受到任何痛苦、不舒服和不快乐的程度,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而且终究会产生不良后果。因为往后的现实生活必然会破坏这一切努力,而我们小心呵护的孩子也无法发展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

一位两对双胞胎的母亲,告诉我们她学到的重要一课:“当我的第一对双胞胎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我都买两份:我想每件事都要公平。但是到他们四五岁的时候,我发觉他们很不懂得分享,因为他们根本不认为有必要!在对小的一对双胞胎时,我注意改变我的方式。现在小的这一对双胞胎就比较能分享——因为他们必须如此,我不让他们太容易和太平均地得到一样东西。”

我们不需要为孩子制造一个完美的人生。婴儿都是很有弹性的,有相当大的挫折容忍度和强烈的生存本能,基本生理需求一旦被满足,就有极大的能力恢复体内的平衡。如果他们觉得不开心和没有受到安慰(或是不接受劝慰,有时候婴儿会这样),他们会睡着;就跟大人在经过难熬的一天之后会倒头大睡的模式是一样的。婴儿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之下都能睡着,就是一个天然的防护罩。成功地避开压力情境之后,婴儿又会重获新生般醒来,准备好再试一次。我们大人也会采取这种弹性态度来调适自己。例如出去散散步、小睡一下,或请一天假,然后重新面对尝试解决问题。

其实有很充分的证据指出,美国中产阶级的父母实在可以放轻松一些,因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已经给了下一代很好的立足点。学者克莱德?赫兹曼(Clyde Hertzman)曾引述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显示“严重怀孕和分娩并发症对中上阶层家庭的儿童造成身心发展障碍的程度,远低于较低阶层家庭的儿童。”这个例子暗示着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不仅能保护健康儿童免于受到伤害,更有助于实际扭转不良妊娠的长期后果。赫兹曼表示,甚至在轻微暴露于含铅油漆和学习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上,也有相同的发现。

很可惜对贫穷的家庭来说,前景并不是那么的乐观。无论在经济、教育、医疗或情绪上,如果一开始就居于劣势,他们完全赶上的机会非常小。他们通常都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弥补当中的落差。因此,生长环境较好的孩子几乎总是站在比较有利的位置。

我们如此努力地试着使孩子一直保持快乐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乐观的人,相信世界是一个友善的地方。但是孩子是否能建立乐观的态度——认为一切都会船到桥头自然直,如果用温尼科特的措辞来说,还是要看父母是否有能力“恪尽职守,做到够好”。然而对当今这一代的父母而言,做到够好的程度似乎是非常不够的。我们说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望子成龙的,其实我们也是为了满足藏在父母角色里面很重要的自我形象,才那么努力的。只要孩子不舒服、不快乐或是受挫折,即使只是短暂的一刻,我们就怕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一个小失败就会让我们看起来很糟糕,如果是无可挽救的创伤那就更不用说了。

假如人类真的这么脆弱,我们就不可能存活这么久。实际上,经历某些可忍受的失望和挫折(好比说熬过从开始哭到被抱起来喂奶的几分钟)并且学会度过这样的经验,不管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心理健康的要素之一。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延宕满足的能力都是成熟度的指针。我们做父母的人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便是“人能够度过并且克服逆境”的这种信念。若我们站在孩子身边,在艰困的时刻支持他们,让他们晓得我们真心相信他们可以做到,他们通常会让我们刮目相看。如此胜利才是属于他们的,不是我们的。这种对个人能力的信念,惟有透过第一手的经验才能获得。

挫折是无法避免的,况且常常接触微小、可处理的挫折能帮助孩子发展现实的观念,知道对于人生和这个世界应该抱持怎样的期待。绝大多数时候,人生是混乱的:中国人有一句谚语,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是哪种文化,每个家庭都会被紧张、矛盾和困难所扰。每个人在试着和家人融洽相处的过程中,都必须和自己的本性与冲动抗争。正因为这个理由,当代的心理学家都会提到孩童面对大小便训练和手足竞争的挣扎、青少年面对寻找自我和自身角色上的困难,或是成年人面对中年危机时的情绪特质,发现并且预测这一类的正常发展历程,并不会减低它们让人感觉痛苦或辛酸的程度,但是一旦挑战过这些困难之后,很多人都会为自己所能做的感到惊讶,而且感觉到自己更坚强了。

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采用军事化管理,或是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个星期的户外训练营来锻炼他们的性格。被刻意打击的婴儿或孩子可能会把世界看做一个残酷和充满敌意的地方,然后拼命地要对抗它。但是若我们容许孩子接受一些普通、可预期的挫折,他将会发展出对人群现实的期待和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因为每个家庭都是由不完美的个体所组成,即使努力想要好好对待孩子,还是可能给孩子挫折。我们当中太多人有一种顽固的信念,认为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好就能够避免所有的不幸,但是这样的信念只会带来失望而已。

父母的消费主义心态

我们不是要提倡回到过去那种把婴儿用旧衣服包裹起来,或甚至使用布尿布的生活。抛弃式的物品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轻松,还有不少其他的产品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例如保湿喷雾器能大幅改善患有气喘病孩童的生活。多彩缤纷的床罩、漂亮的玩具、悦耳的音乐也使日常生活充满美感。

但是有许多被父母认为是非买不可的东西只能说是浪费金钱。它们不只是占去太多空间,事实上就算你花钱买了一个很好的收纳储藏系统仍然装不下。这些本来该带来方便的物品也造成很大的麻烦——当你赶着要坐上出租车,偏偏号称能单手操作的手推车又折叠不起来时,你真的是会急得像小孩一样大发脾气。还有每次计划要出门,想到要带着手推车上的悬挂冷藏箱、夹式风扇,还要带喝果汁用的第三阶段鸭嘴学习杯,加上抗菌湿纸巾等等一长串的东西……唉,想一想还是待在家里算了!

不只这样,养育孩子相关器材大增的问题实际上更微妙,也更严重。在潜意识里,它们所展现的是一种对家庭生活不仅有害而且可悲的误导。这些广告透过明示或暗示,向你保证只要你买下这件小小的东西,你的育儿生活就可以方便又称心,而这样的保证是经过某些近似红十字会和优秀家用品认证协会(Good Housekeeping Sealof Approval)之类的机构正式认可的。你可以想像早年电视剧里的模范父母向你不断点头表示赞同的模样。没有食物碎屑,没有打翻的果汁,一切都干干净净。完全没问题!

怎么可能!小孩总是制造脏乱和不便,希望这样说不会让他们难过。这是他们的天性。更可怕的是,他们出生还不附带保证书。家人必须努力在各自的欲望、不同的气质和家庭共同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每个成员都需要学习和挫折、困境及麻烦共处,而仍然保有耐性与理智或对生活的渴望。我们可以接受那不过是世界运转的方式,继续好好过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期望最好的结果,而结果很可能是我们的孩子会平安长大,大多数孩子都会的。

但我们不能期待买了所有的东西就会占优势。没错,良好的医疗照顾值得花钱,接受预防注射确实能提高孩子平安长大的机会,可是假使金钱能买到美满的家庭生活,就算间接买到,那么富人和名人的传记就绝不会那么精彩了。金钱能买到的,只是财务上的安全感——而且许多人还会主观地辩驳说,钱连这个也买不到。

我们买的许多东西非但不能改善生活,反而让问题更加恶化,潜藏在这类购买行为之下的假设,事实上更增加我们的不安。我们花辛苦赚来的钱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常落得比原来更挫折——因为有了这些辅助品和昂贵的器材,我们仍旧无法让生活如预期那般顺畅运转。那个装得下所有奶瓶、尿布和衣物的精美育儿背包,在漫长的一天结束后变成笨重的行李,需要打开整理再重新打包。还不够成熟的孩子,即使买给他一个崭新漂亮,尿尿完还会唱歌的便盆,他也还是会抗拒大小便训练。

完美主义戴着诱人的假面具,承诺你也能够拥有完美的人生,于是我们像每天早上涂抹抗衰老面霜一样,毫不考虑地让它指引我们如何养育子女。商人贩卖的是一种单一而悦目的美式生活憧憬:轻松、愉快、洁净、方便,而且最要紧的是舒适。商人并非真的比我们更清楚自己应该过怎么样的生活,但是他们完全知道对新手父母而言,更换尿布或是帮一个滑溜溜的婴儿洗澡是多么的棘手。他们也知道试着满足一个新生儿永无止境的需求,又还想保有一些自己的生活是多么令人挫折。你是否注意过,广告上那些新手妈妈是多么苗条、容光焕发又冷静沉着,即使情境是刚生产完在医院里也是如此,而且她们手上抱着的宝宝漂亮、干净,又长得胖嘟嘟的,看起来好像已经4个月大了。广告商就是晓得怎样运用这些信息让我们自觉能力很差,所以我们一定要买这些产品来解决问题。

我们生长在一块人人都有机会的土地上,那些要卖东西给我们的人并不能承担一切的罪过。20世纪初美国主要评论家孟肯(H。L。Mencken)说过,没有人因为低估美国民众的智商而损失金钱。我们成熟的人,应该学习抗拒业务员那套以物质解决问题的诱惑说辞,更要防备那些保证你买了东西就可以过完美生活的人。我们要认定自己才是为人生中一切决策负责的人——包括填写订单和付款在内。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性,没有两个家庭是相似的。家族的回忆和相簿无法互相替换;我们都是独特的,偶尔也都有难以应付的事。即使在同一个家庭里由同一对父母养大的兄弟姊妹之间,也会有非常不同的成长经验。真实的家庭和真实生活中的人们不断学习、努力,并且彼此适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勉力而为,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过了,偶尔处理得不错,通常是普普通通尚可接受,有时候则是完全搞砸。我们会试着衡量每个新的情境,然后采取合理的行动。对某个家庭来说,一台500美元的英国式婴儿手推车也许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豪华享受,即使孩子只需要使用它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认识愿意花这钱的一家人,不过后来他们经常把婴儿车借给亲友和邻居,让朋友们的新生宝宝也能在刚出生的几个月享受豪华推车,而他们也从婴儿车出借中获得极大的乐趣)。然而,对另外一个家庭来说,或许会更想用这笔钱去山里度个有野趣的周末;而实在无法负担这种享受的家庭,当然无疑宁可把这笔钱留下来付下个月的房租。

没有两种情境或人际关系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样的个别取向并不能让我们在面对无法预期的事物时觉得好过些,以致广告商常会刺到我们心中的要害,有时候是间接婉转的,有时候则是一针见血。而在这方面我们时常都是非常非常脆弱的。

商业广告制造出来的焦虑

事实上,那些令人揪心的广告有时是在推销重要的产品。举例来说,有一阵子媒体广告大力鼓吹家长请他们的小儿科医师为孩子接种最新的水痘疫苗。美国小儿科医学学会建议接种这种疫苗,因为经证实它能有效地避免孩子罹患水痘,甚至预防每年极少数因水痘死亡的机会。但真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的水痘病患都会自然恢复,造成的后果最严重不过是请几天病假和结一两个痂而已。打过疫苗的小孩大约有10%仍然会长水痘,不过病情比较轻微而已。水痘本身和并发症都不曾被视为致命的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经过皮肤继发性的感染,可能是发生在脚趾结疤或是膝盖破皮的伤口,然而我们并不认为这种伤害的危险性大到需要禁止孩子到外面去玩。我们只要为他们贴上干净的创可贴,督促他们小心点就好了。一个好爸妈还需要多做什么呢?

这样显然足够了,至少如果你曾留心听过电台播出这段推广水痘疫苗的广告。煽情的剧本仿佛直接掐住我们的脖子,又从空中传送焦虑给我们。在最近一系列的电台广告中,一位年轻妈妈留言在她丈夫的语音信箱,通知他说医生诊断他们的儿子患了水痘,虽然只是怀疑有可能恶化,不过还是建议让孩子住院。下一个留言则是通知父亲,这位男孩现在正在加护病房——但是“他们认为汤米可以度过难关”。接下去的一幕出现两位母亲讨论着隔壁因为水痘住院的孩子。其中一位母亲说:“我从来不知道水痘会有这么严重。”另一位回答说:“对啊!每年有100个人死于水痘,而且其中有40个是儿童和青少年喔。”这两位女性一致同意她们要赶快带孩子去打预防针。

好一个恐吓战术!如果一个尚未打过疫苗的孩子在公园沙坑里玩的时候,从另一个孩子那儿抢到一辆玩具卡车,而那个孩子刚好两周前得过水痘,我们真的需要担心孩子会因此感染水痘而死吗?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微乎其微,每年在家中发生意外致死的孩童比因感染水痘而死的孩童多得多,但是我们还是让他们跟我们一起住在家里,只不过我们会尽力让他们远离伤害。

好父母尽力采取预防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也许很多人会选择注射疫苗,就像我们作者也让家里还没有长过水痘的孩子去打疫苗一样。这些商业广告带动了值得赞许的行为,好比广告催促家长给孩子服用维他命、喝果汁、吃强化营养的早餐玉米片,但是也同时制造了焦虑,只要有任何微小的需求存在,就可以据此一点一点地加深父母的惧怕和不确定感。

当然,父母亲必须尽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使他们不受严重疾病的侵害。但是像是我们在一本婴儿产品目录上看到的一种睡姿固定带,它号称可以避免孩子发生婴儿猝死症,原理是把孩子系在床上让他不能转成趴睡的姿势,表面上看来这种产品似乎是额外保障了孩子的安全,但实际上却好像让我们又增添一件需要担心的事。它暗示我们不论多微不足道的危险,父母都有能力并且应该事先防范。

这样的举动很像是戴着外科手术用的口罩和手套去超级市场。是的,采取这种措施可能让少数人更健康一些,甚至可能救了一两位比较容易受感染的人,因为他说不定会从一个受污染的甜瓜表面接触到危险数量的沙门氏菌。那我们每次离开家门都要披上手术衣吗?不必,以整体情况来说并不值得这么做。我们完全不赞同保护孩子远离所有想得到的危险是合理的责任。假如我们将这视为我们的目标,一个娇弱婴儿的需求恐怕是没有止境的,总有某个婴儿,在某个地方被某一种物品所伤害,即使那个物品几乎从每个角度来看都是安全的。一旦婴儿开始会爬和学走路,在家里做好防护措施就是保护孩子安全的不二法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可能摔下来而把家里的楼梯拆掉;我们只能安装闸门。

不管广告暗示些什么,父母的时间、耐性和预知能力仍是有限的,没有人应该期待这些是无限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照看婴儿和陪他玩之外的事情要做。活在真实世界里的父母没有一位有办法保护孩子完全不遭到危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便我们非常谨慎,仍然不可能绝对安全。就像犹太教老师哈洛?库书纳(Harold Kushner)的畅销书中极具说服力的论述,坏事还是会发生在谨慎的好人身上。我们认识一位少女,一根树干砸中了她乘坐的那辆车,而且刚好砸在她坐的位置上,她因此昏迷了两天。开车的人是她的爸爸,当时的车速正常,那条路相当安全,她的安全带也扣得紧紧的,但灾难还是降临了,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起意外根本无法阻止。还好,她现在已经康复了。

我们像个陀螺般团团转,试图让孩子远离任何一点可能的意外,这会让全家处在一种长期的痛苦当中,或许最后还得去治疗陌生环境恐惧症。我们需要把精力和金钱花在重要的事(有更高几率产生不同效果的事)上。乘车时把宝宝系在汽车安全座椅上,这是当然的。系在床上?那就未免太离谱了。

另外有一种产品,是为了减轻紧张父母的压力而设计的,实际上却是雪上加霜,又损害亲子之间基于天性和直觉发展出来的相互满足关系。这是一种数字定时器和时钟,声称“照顾你的宝宝,不再需要猜测”。这项装置很仔细地追踪喂奶的频率和吃进去的量的情况,所以你和你的宝宝就不需要努力摸索你们两人非常独特的喂食节奏了。当你可以用很科学的方法测量,甚至精确到几分钟、几分之一盎司的时候,又何必自己费力去猜呢?现在多了这种工具,让原来就没信心的父母更加紧张了!无形中我们开始按着固定的时间表喂宝宝,而不是按照宝宝的需求;无形中我们被迫去密切注意宝宝食量的些微增加或减少,好像这样精确的计测有很大意义,又好像喂食量的小小波动隐藏着什么关键信息似的。这项装置趋使父母亲或是保姆小心翼翼地记录具体的数据,好真正了解他或她的小孩。根据宝宝自己的内在生理时钟喂食不是更好吗?虽然比较不规律,但在情感上却温暖多了!这个装置或许有助于确保孩子永远、永远不会挨饿,但是看着孩子的脸,辨认他的哭声,坐在摇椅上安抚宝宝,对母子双方不是比较有帮助、比较人性化,也比较有意义吗?

所谓的刺激,是包含在正常、关爱的照顾中

然而,商人们最使力推销,也让我们花钱花得最多的部分,是有关教育和以提升孩子聪明才智为目的的产品,因为我们这一代认定那是孩子未来成功的要素。商人热切地提供我们各种不同的产品,好让我们家中小龙小凤的智力发展赢在起跑点。他们用科学研究还未确定的结果做推论,把学术研究圈仍在争论不休的议题当作事实来叙述,并且据此告诉我们:开始正式的教育永远不嫌早。

该买的用具都在那儿等着了!学习玩具、图书、录音带、影片,小朋友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在这些东西上下功夫——啊,不对,是花时间“玩”这些东西,就会有最佳的学习表现。你有没有听见慈爱的妈妈用温柔却单调的声调领着宝宝做智能开发游戏?“宝宝来这边,我们来玩精细动作的游戏吧!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认知游戏!”我们多少可以想像一下这个小小孩用15岁少年的口气说着:“妈,你真是有毛病!”

我们都知道年幼的孩子什么东西都玩——洗衣篮、锅碗瓢盆、爸爸的鞋子。所以既然他们横竖都是要玩,又何必浪费时间玩一卷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又不用花脑筋的毛线呢?来做四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配对游戏不是既能娱乐又能发展某种核心智能吗?发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毕竟,孩童时期的工作就是游戏。于是广告建议我们可以用“专家”设计的、调整过整个游戏流程的用具,来引导孩子的“工作”,让游戏更有目的性而且更有成效。

毫无疑问,聪明是一件好事。所以何不挑一些宝宝用的软件让他在你的计算机上敲打呢?这样应该可以让宝宝有个好的开始。何不买些促进智能的录像带,和保证能提高婴儿数学天赋的莫扎特音乐CD呢?广告上暗示,父母如果真的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现(哪个父母不想这样?)就应该在孩子开口说第一个字之前,及早开始逐步进行大脑发展计划。

“天才可以造就?”头条上写着,内文是这样说的:“根据加州大学婴儿大脑发展研究学者证实,聆听莫扎特音乐有助于空间推理和其他认知技巧的发展……”(讽刺的是,近来的研究对这项大受瞩目的发现相当质疑,而且事实上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一种“影像悬吊玩具”录像带,标榜能动态呈现婴儿喜欢的红、黑、白色几何图形,这项产品的外包装封面就是一个头戴学士帽,手拿文凭的小婴儿。很不可思议吧?

他们是怎样让那小婴儿不去咬手中那张文凭的,真令人怀疑!婴儿在那个年纪,大约6个月左右,都是用这种方式去认识周遭事物的——抓过来放进嘴里。视觉刺激只不过是学习的方式之一,而且还属于被动的方式,像坐在大学的演讲厅里上课那样。并不是说让婴儿安静地坐着几分钟,在具娱乐效果的音乐背景之下,凝视趣味性的浮动图形影像有什么不对。毕竟这不是在屏幕上突然播放恐怖电影,再递给小家伙一小口烈酒。看看一些浮动的形状至少不会伤害他,甚至短时间内可能相当有趣。

这样的影片并不会让人不舒服,也不是有害的产品。以本质和产生的效果来看,它们只不过是对婴儿心智有益的单纯音乐影片。真正不恰当的是在这背后的,那种认为父母的工作就是正确地设定好程序,让孩子在潜意识中慢慢朝既定方向学习的观念。

婴儿不需要有效地运用时间。除了自身的节奏外,他们不该被强迫照着任何时间表来进行活动。这些产品把父母的注意力从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物上转移开来了。

健全、刺激充分的婴儿期,确实对宝宝大脑的健全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然而仔细阅读相关文章,你就会发现所谓的刺激,是包含在正常、关爱的照顾中的。我们的家居环境可以提供不少刺激,我们的拥抱能丰富心灵,对宝宝做滑稽的表情、说好笑的事能提升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让宝宝觉得愉快又亲切。在一旁看我们怎么煮饭和打扫,其实也很有“教育性”,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么无意义。你不需要在一天中刻意为宝宝安排30分钟的刺激:注视高度对比的悬吊玩具10分钟,再在专门的照顾者带领下玩一段指物命名游戏,然后再看15分钟视觉刺激录像带。

这一切根本就没有必要!或许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我们相信以国际标准来看,中等美国家庭已经算是非常富裕了,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并不需要再另外安排时间进行结构化的智能训练。无论在亚特兰大州的公寓、明尼苏达州的农庄,或是底特律的牧场平房,对一个小婴孩来说,只要他拥有充分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吸收,并且还有富有爱心和童心的大人在旁边给予关注和参与互动,刺激就已经够丰富了。

孩子们都很擅长对周遭有趣的事建构出印象,特别是如果他们有机会练习(可不是指那种特意为他们安排的练习),去发现周遭环境中那些让他们(不是爸爸妈妈)觉得有趣的事物时。我们认识一位母亲,她习惯在宝宝情绪不好、或是她有些事情要办时,把这个搞不定的宝宝暂时安置在客厅一个有阳光的角落,就在一棵高大的盆栽旁边。宝宝会凝望这些树叶,观察阳光映在墙壁上的光影,注视光线中尘埃飞舞的样子。“我把这个地方称做她的安静角落,”这位妈妈说,“我希望她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她的确做到了——就像大部分的婴儿一样——只要你让他们平静地学习。世间万物的影像、声音、味道和感觉都那么的新鲜和令人兴奋,特别是在黑暗的子宫里待了九个多月以后!从这一切感觉当中,孩童会创造出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这是属于他个人的,且完全是出自他自己。

积极地爱宝宝、陪宝宝一起玩、时时拥抱爱抚他

大脑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而容易测量的过程。我们知道它何时开始:打从胚胎形成的那一刻。我们也知道它何时停止:直到生命结束。当然,提供孩子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智能发展的经验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个人的人生好或不好,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拥有足够富教育意义的玩具。有位亿万富翁一直很努力地尝试培养女儿仁慈的胸怀,因为他平日为人也是如此。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旅途中的品质,也就是你在人生路上做了些什么;获得什么很重要,但是能回馈给别人什么更重要。另外一位富有的男士,他通过财富得到很多乐趣,但是他也很努力地教养孩子成为有道德心的人,并且在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以及自己的好邻居分享财富所带来的喜悦。这两位白手起家,从任何角度看都是标准有钱的人,都提到回馈人群的义务,他们绝对相信孩子的大脑发展很重要,但是他们也相信发展孩子们的道德感和价值观、造就他们未来的人格,也同等重要。

人类的大脑发展并不会一过完1岁、7岁、11岁,或18岁生日就结束了,道德发展甚至会持续到老年。单单每一个小时,就有数千个微小的印象在大脑中运作:透过树叶照射过来的光影、爬过桌面的蚂蚁、微波炉定时器的声响、洗过澡后的肥皂香和毛巾柔软的感觉,妈妈爸爸或是保姆温暖的怀抱、手掌轻柔的触摸,看到窗外麻雀引起的好奇、鸟儿跳上棕色的细枝,这些都是刺激!每一次经验都导致大脑强化某些神经元的连结,并可能削弱一些其他的连结。

我们实在不需要给宝宝那些刻意额外的刺激。人类历经几千万年的演变,才进步到现在的生理结构。一旦有机会,天赋的能力会促使我们尽量扩张发展的可能性。所以父母可以放轻松,好好享受孩子朝向新成就奋斗的历程。我们需要提供孩子安全与安定的环境,但是我们不需要在客厅地板上建一座主题乐园。小孩子会用力向前爬,然后拿起在灰色椅子旁的那块红色积木;用餐时会坐在高椅上,把小手伸进苹果泥里,看看有什么结果,并以此为乐——这就是脑部发展。孩子会拿一只木汤匙在厨房地板上敲敲打打,并且变换节奏和强度——这就是心智启发!而且这些都是在孩子的控制范围内,让孩子更加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掌管自己的世界,对孩子自尊心的建立有许多好处!

这些全都是日常生活中能帮助孩子脑部发展的经验。从孩子的好奇心中更能看出孩子学习的方向,这是父母规划的课程不能比的。莫扎特(或巴哈、萧邦、海顿)或许确实有助于家中的气氛——但这对家中的每个人都一样,不只限于坐在高椅上那位正在发展的天才。披头士、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威利?尼尔森也有同样的效果;即使是Smashmouth合唱团那样的另类音乐,拿着汤匙跟着敲打也很好玩。在家里享受音乐是很好的事情,父母不必购买特殊的CD和音响,然后每天两次每次各30分钟在婴儿房中播送。婴儿不需要照时间表专心听古典音乐,甚至坐在那里听完整首的交响乐演奏,尤其如果父母自己偏好的是爵士乐或摇滚乐的话。和孩子分享你最喜爱的事物,更能丰富他的生命。勉强孩子接受一件专家建议但是你自己觉得很无聊的事,只是将外来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已,后果只会适得其反,远不如自由自在地和孩子分享你自己喜好的事物来得好。

早期刺激对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发展确实很重要。温暖和色彩、接触和拥抱,这些都是让婴儿感到愉快、有趣,也让他相信人生丰富、有意义的事物,若是被剥夺了这些,他的世界将是一片荒凉。这种种,既是教养子女的目标,也是乐趣所在。我们不必“使劲”提供孩子更多的东西。能积极地爱宝宝、陪宝宝一起玩、时时拥抱爱抚他,你就已经提供他一切最好的了。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本书是品牌作文书“金笔尖作文工具书”最新品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校名师搜罗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精选具有示范作用的满分作文100多篇加以编辑而成。全书体例精当,包括“中考回放”、“满分作文”、“点评”三部分;内容新鲜丰富,可以窥见最新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可以借鉴各地优秀作文的写法;点评部分尤其精当,切中要点,不仅指出该篇作文的满分原因,且对可进一步提高之处给予了准确剖析。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可以作为全国各地初中师生备战中考作文的最佳参考辅导书。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皮影戏(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皮影戏(阅读中华国粹)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相当长的历史内,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现在皮影戏被誉为“最中国”的卡通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有人曾告诉刘墉,他手上有一颗星星状的纹路,所以可以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而刘墉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也有这么一颗小星星,我们就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每一个超越了命运的人,都抓住了自己手中的那颗小星星。本书是刘墉先生又一部至真至美的感性之作,集诗、书、画、摄影于一体,全面而立体地展示刘墉的人生轨迹,引领我们探寻他柔软温热的内心,发掘他辛辣人生哲学的根源。
  • 轮回风流

    轮回风流

    一次命中注定的意外,屌丝李雨成了远古天神之一的杨戬的手下的五毒之一的屠戮者,他的人生会遵从别人的的意愿吗?还是会反咬一口呢,邪邪的眼神,英俊的相貌,一颗花花的心他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爱妃,送你锦绣河山可好

    爱妃,送你锦绣河山可好

    穿越到第一皇商之家,苏珞只想做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米虫。偏偏族中兄弟姐妹多,是非就多。更郁闷的是,爬到树上不过就是躲个清静,却从此招惹上最惹不起的夜王。夜王何许人也?据说虽不是皇子,却比皇子还要得到当今圣上的宠爱。又据说,其实夜王是圣上和义弟妇苟且生下的私生子,所以荣宠有加。但在她看,夜王表面一副孤高自傲,目下无尘,内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真小人。明明不想娶她长姐,却把脏水往她身上泼,害得她“众叛亲离”,一不小心就如坐针毡,躺绣花针。
  • 恋爱使命:恶魔男神娶回家

    恋爱使命:恶魔男神娶回家

    某天她各种萌萌哒地问他:“我现在开车去你心里可以了吗?”他却一脸无辜地挑逗她:“没办法本人魅力太大,二环已经堵得动不了了。”“我要把车子开上五环!”“五环也堵死了。”她无语。他却突然一把搂住她,在她耳边轻声呢喃道:“不用坐车,因为你已经在我心底,再也容不下任何人了。还有……该交房租了……”她瞬间变得厚脸皮:“没钱,以身相许可以么?”他邪笑:“各种欢迎。”【先虐后甜,宠到爆,虐到哭。各位帅哥走起来,宠出新高度!各种霸道各种嗨!】(温馨提示:玻璃心的小公举请谨慎入坑!)
  • 许一世流年

    许一世流年

    男主为了三年前那个自己有过约定的小女孩来到了圣德里斯学院。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女主却说从来都没有见过他,也没有和他有过什么约定~“颜汐,真的是你吗?”“什么颜汐?对不起,你认错人了,我不叫颜汐,我叫许夏洛。”男主该何去何从~他还会一如既往地追求那个她梦中的女孩颜汐吗?还是会和这个许夏洛产生爱的火花?谢谢你们的支持~
  • 盗墓求财那些年

    盗墓求财那些年

    自打我从爷爷手里接过二叔遗留下来的红钱,我便踏上了这条求财路……
  • 道初

    道初

    .穿越。一切只为了穿越。这里穿越者的故乡。。。我码字较慢,请多多包涵qq群367093885只要有读者看我的书,我就会写下去,哪怕只是一个。
  • 天涯亡命鸟

    天涯亡命鸟

    一朵残落的花将向何处?一杯酒能解心中几多乱愁?一身的伤痕又能多少体会?这是一个关于江湖情义和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那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情感
  • 成贵那么重要吗

    成贵那么重要吗

    自古都有许多贞洁烈女,她们都是不畏强权的巾帼英雄。她从小出生在官宦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得不进宫侍奉皇上。可是她不像其他女子那样,一心想着亲近皇上。因为她从来都不甘心只做一个妃子。她能做到吗?这深宫之中岂能让她这般而为?她有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
  •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讲述了枪王之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AK-47是前苏联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在26岁时设计的突击步枪,到2012年,AK-47产量超过1.5亿支,地球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把AK-47。本书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数十场重大战争,进而引出AK-47枪系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