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6100000009

第9章 寻回属于自己的生活

忙碌的宝琳

宝琳的“待办事项”真会令人望之却步。每天要在三个孩子起床前准备好学校制服、煮好热腾腾的早餐、装好便当,还要为他们整理好书包;然后再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到不同的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下午再接他们去球队练习、家教班和音乐教室。去年开始,宝琳决定把每个孩子的课后活动减为两个(就常理而言,这才是比较可行的时间表)。虽然她明知非如此不可,但这对她而言仍是个困难的决定。即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余力了,她仍然感到愧疚。“只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就让他们参加活动的项目受限,这样似乎不太公平。”她显然为自己的理由感到不安。“我是很忙没错,但应该还是可以支撑下去,别的妈妈也都是这样的呀!”说完她又去准备晚餐——通常是全家围坐,有烛光的那种(即使她先生很少准时回家和家人吃饭),因为她听说全家人是否一起吃晚餐,跟孩子未来学业成就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何时才能两人独处

希莉亚和赖瑞相信他们是少数的幸运儿。两人都事业有成——希莉亚是建筑师,赖瑞是航空公司的经理。他们有三个孩子、两只狗、一只猫,还有足够的钱请做清洁的帮佣和保姆,还有一栋住得下他们所有人的舒适大房子(希莉亚自己设计的)。他们惟一缺乏的,就是两人独处的时光。上次他们俩一起出去吃晚餐,是6个月前庆祝赖瑞45岁生日的时候。他们平常都累得要命,而且工作安排也经常无法预期,因此一周的时间里要一起出去是不可能的。他们也从来不敢奢望周末两人自己出去,让保姆带孩子——因为这可是全家惟一能聚在一起的时间哪!

忙碌却空虚的人

泰丽觉得要去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失败的事,却又非去不可,她胖了15磅,晚上又因为想着明天要处理的公事和家里要办的事,躺在床上睡不着心里发慌。她总是觉得筋疲力尽,婚姻也亮起了红灯,和先生经常为了谁做得比较多谁做得比较少而争执,更不用说性生活也早就停摆了。当她整个假期能想到的,就是等元旦一过就把那棵该死的圣诞树拆掉时,她终于了解自己该想想办法了。“我拥有这么多的东西,”她因为无法从工作中抽身,在电话里跟朋友取消午餐约会时说,“为什么一个生活忙成这样的人,还会觉得这么空虚呢?”

都是为了你,即使那对我一点意义也没有

负荷过重、工作过度、压力过大,再加上凡事都做过头。这些词现在竟然用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上,真是令人遗憾!当我们这些爸爸妈妈试着要随时随地,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时,虽然理智一再告诉我们要拒绝,要说“不”,但我们却常发现自己心不甘情不愿地说“好”。我们一再违背自己理智的判断而投降:没问题,我会带你去这里,我会送你去那里,帮你买这个,安排那个;我会帮你做计划,帮你付账单,帮你安排时间,外加帮你全部搞定。这一切全都是为了你,因为我爱你。

都是为了你,即使那对我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们多数人都真心认为养育孩子是一项神圣的任务,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由衷希望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父母。然而,就像在前面几章讨论过的,现代人已经把教养孩子变成一项讲求效率和速度的工作,一项由我们的孩子、其他父母和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打分数的演出,而评分最苛刻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为了尽己所能当最好的父母,我们拼命赶时间,还要尽可能早起,这样才有时间再多做一些。即使如此,我们仍会为了无法再多做一件事而感到愧疚(让孩子做家事好学习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学习特殊才艺,例如中提琴;给孩子一段优质的家庭时光)。我们被马不停蹄的接送和繁忙的琐事所淹没,陷入高期待和高标准的陷阱中。到最后忽略了,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兴趣、朋友、和婚姻,更别提我们的理智了。许多人勉强维持平衡,但最后总有人失去重心,陷入焦虑、酗酒、消沉、沮丧之中,或出现生理官能障碍,有时甚至以离婚收场。这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家庭中的每一分子,即使是大人,也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力。

通常我们会失去平衡,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洞察力。我们不仅将提供孩子所需的一切当成自己的责任,也相信如果我们想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那种伟大父母,就应该给孩子所有可能让他们的生活——不管是现在或未来——更幸福、更轻松或更成功的东西,甚至不计代价。当我们的社会进入后现代主义,甚至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物质主义时,我们也开始抱持消费主义的观点,认为我们的下一代就算不能拥有全部,也应该拥有大部分他们所想要的东西;而且不仅是在物质上而已,我们的孩子还应该拥有快乐,且24小时全年无休。为了让这些实现,我们情愿把自己扭曲成无油无盐的麻花饼干。

两个人去度个周末假期?不可能。保姆哪能应付得了周末的游泳课、篮球练习和生日派对?找时间每天慢跑三英里?这可不行,因为要送孩子去他们要去的地方。和另一半来个浪漫的烛光晚餐?算了吧,星期六晚上孩子还有溜冰练习。这些都不是庸人自扰,而是真的很令人为难,因为孩子如果不参加练习,星期天的比赛教练就会让他坐冷板凳。这对他公平吗?所以浪漫的晚餐只好下次再找时间了。到最后你压根儿就忘了这档子事,反正除了孩子,也没什么别的好聊。

平衡、限度和妥协,这些名词都已经过时了。几乎没有人能不断付出,而最后不被榨干的。即使我们认为像涓涓细流一般地灌注给孩子他们所需,是很好的事,但迟早我们也会发现自己濒临枯竭。到头来我们会怀疑这些幸运的、被宠坏的孩子,是不是真的会感谢我们为了他们所做的重大牺牲。

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们不能怪他们,因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从他们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所作所为就好像他们有权拥有每一样东西。一开始,他们甚至不必开口就能得到,现在当然也不必努力就可以拥有。到最后他们也许会觉得惭愧,又或者会认为这就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就像一对天真的夫妻过去常对他们两个月大的孩子唱的:“你便便,你尿尿,我们擦屁屁,洗屁屁,这就是生活。”

对小婴儿来说,生活就是这样,而且必须是这样。父母必须为娇小、无助的婴儿做所有的事。但是婴儿期终究要结束,至少在生物学上是如此。家庭毕竟不是一个保育区,小宝宝应该要长大,逐渐挣脱保护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自主性,他们必须要如此,物种才能绵延不绝。父母应该鼓励、赞许他们这么做,孩子也应该培养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学着帮助他人,并了解他们不可能要什么有什么。如果他们不学习这些事情,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感到不满。对父母而言,在我们坚持除了要让自己的后代过好日子,自己什么都不要的同时,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生活美满无缺。对孩子而言,他们不知道其他过生活的方式,也不能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他们有什么选择呢?当孩子对我们的索求越来越多时,我们表露出来的烦躁令他们感到不满:“为什么你要对我这么生气?”孩子难过地说,同时为了需要你开车载他到市区另一边打网球而惹你生气向你道歉,因为为了要送他去那里,你只好牺牲晚上骑单车健身的计划,你昨天晚上已经放弃一次了,前天也是。

这看起来不就像是变调的“甜蜜家庭”版本吗?在这种不平衡的生活方式下,家人能幸福快乐地在一起吗?我们这种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养育孩子的父母,到最后大多还会觉得自己不称职,为此而感到不满。

做一个“够好”的父母,你或许可以再少做一些

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一定做得到。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自己想要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以及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包括大人在内,因为毕竟大人也有自己的权益和需求。

在努力成为好父母之余,我们当中许多人都弄错了自己的角色,忽略了真正的自我。我们不仅为了让孩子的生活舒适而牺牲太多自己的生活,也试着改造自己以迎合别人的想法,这就像硬要把自己塞进别人小一号的牛仔裤里般不自在。想要把方块放进圆形的洞里,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也会感觉不踏实,而且也不可能做得好,除非你愿意割舍一些重要的部分。

我们知道有些父母非常狂热,对自己为孩子所做的牺牲感到骄傲。但不管对大人或对孩子而言,以压抑自己的需求来获得满足,这都是不健康的。如此不仅自己的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也会让你生活中的所有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有人曾说过,圣人的定义是和烈士一起生活的人:烈士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是不受欢迎的,而我们猜想,当烈士必定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们希望因为承担这个令人望之却步的“好父母”而得到赞许,但事实上想当好父母是没有一条明确的路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步路,基本上都只属于自己。当然,我们的选择往往会反映出社会价值观,例如,许多父母不再同意“小孩子有耳无嘴”的观念,有些人甚至把它做成贴纸,贴在车上提醒自己。而且,日本人眼中的好孩子和美国人也不一样。我们日常的决定都是相当个人化的,也理应如此。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准则,对结果的好坏也有不同的判定。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质、性格、欲望、抱负和能力。当我们要去寻求一个更好的家庭生活方式时,这些因素都必须要考虑进去。

我们认为,做个“够好”的父母,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如果接受这种做法,表示你或许可以再少做一些,并且为自己和家人制定一套不同的标准。这是妥协的精髓所在。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和他们一起讨论一些事情。他们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也很清楚公平的概念,因为打从出生起,他们就会关注像是谁先洗澡、谁的蛋糕上糖粉撒得比较多这类事情。至少,在我们家是如此。

一位单亲妈妈告诉我,在她努力改变和女儿沟通的方式后,13岁女儿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令她十分惊讶。以前这位妈妈制定生活规范、安排时间表,而且或多或少漠视自己的需求,只为了做一个最棒的妈妈,来弥补离婚对孩子造成的缺憾。现在,她开始每天都会和孩子商量一些事:“你下午有舞蹈课,而且我知道你想去图书馆。”她对女儿说,“但是我很想去游泳。这样吧!你下午去做你想做的事,可是晚饭后可不可以帮忙照顾弟弟,好让我去游个泳?”那个以前从来没有“配合”过别人的女儿,很快就明白这种沟通方式。这样一来,母亲越来越少发脾气,顺带一提的是,现在母女两人的感情比以前更好了!

用这样的方式,做一个“够好”的父母,一定会有收获:家中的每一分子都会有所得。孩子们渴望被爱和关怀,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养育,这些都是我们将孩子带来这世上所要做的。然而,“家人”并不是只指孩子: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而且享有舒适过日子的权利。事实上,古老的“家人”一词,甚至还包括在家中工作的仆人呢!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留一些时间,做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做一些牺牲和妥协,大人自己的社交生活也很重要,而且失败的婚姻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只要问问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就知道了。为了让孩子有舒适的生活而牺牲婚姻,将会导致反效果,到最后每个人都是输家。

身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规划一个适合我们,也同时符合每个家人不同需求的生活时间表。这个过程虽然不简单,却也不是很复杂,然而却需要彼此的尊重、花一点时间、加上开放沟通的意愿。一个家庭是依着父母双方和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和需求运作的。这个平衡点会因生活时空的转换而有所不同,而且每个家庭会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而我们必须要想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式。

望子成龙症候群的主要症状——充满压力和运转不停的生活

然而现在的社会却为了一些理由,越来越难取得这种平衡。我们好像把为人父母当作一个非常两极化的课题,好像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全心全意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通常再加上全职的工作),再不然就是做一个自我、任性、自恋的享乐主义者。所以像我们这一代时刻关心自己是否做对了的父母,当然就做了最高尚的选择: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我们完全奉献自己。在许多方面这听起来好像很棒,也很有道理,事实上也的确是,但我们并不需要把事情弄得非黑即白。

虽然这种无时无刻完全的付出常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但我们告诉自己这样无私地付出对孩子一定有帮助,以此来减轻自己的不确定感。我们也会因为知道至少自己不像那些只顾自个儿享乐却不顾孩子的自私型父母,而感到些许安心。但悲哀的是,我们这些努力要做好父母的人,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为让孩子生活过得舒适,还要好上加好,因此而给自己增添了许多无谓的紧张和压力,最后只留下一丁点儿气力来过自己的生活。早上挤出来的笑容是勉强的,拥抱也是僵硬的,浴室成了父母惟一能独处的避难所。不过许多家有幼儿的妈妈都知道,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也难免被骚扰!

尽管我们受了很多的教育,也花了数年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我们却忘了明智地和其他成人交换意见的感觉。我们有时候连国内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更别说世界上其他地区,像东欧、中东、非洲或亚洲等地的动态。除了一些容易直觉反应的话题,例如地方上的政治丑闻外,我们很少对时事提出见解。你可以做一个小实验,趁孩子在练习足球时,试试看能不能和别的家长聊一个小时孩子以外的事。你们还有其他的话题吗?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所受的文化熏陶呢?我们不仅没有自己的“生活”,除非你把接送小孩时盘算如何把所有人按时送达又不吃罚单的艰巨任务算进去;我们甚至没有任何脑力活动,因为我们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力气做这些事。

上班族父母常会在工作和家庭时间的分配上遭遇冲突,而且只要多花一点时间在自己身上,就会倍感愧疚。全职在家带孩子的父母,往往在家务和照顾孩子之外,还有许多吃力的工作。为了证明自己仍然“英雄有用武之地”,许多人把自己在事业上的高成就主义用在养育孩子上,试图让每时每刻都“有效利用”。因为社会上往往较不重视操作家务的价值,所以对全职父母而言,要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而且同样也有压力,也需要休息,在某些方面而言并不容易。有位全职妈妈说:“我以为脱离了办公室的束缚后,在家会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但我却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甚至没法子讲完一句话,更别说看完一本书,或是做自己的事。总是有人需要我为他做点儿事情,甚至三更半夜也不放过。”

当高级知识分子满脑子都只有和孩子生活相关的事物,例如孩子的服装、兴趣、活动、学校作业、人际关系时,往往会花太多注意力在琐碎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用个人的牺牲程度来衡量自己对孩子的爱,后果会如何呢?为什么我们会被忙碌弄得没有一丁点儿自己的时间还沾沾自喜呢?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好父母除了杂志上的好书推荐外,根本没有时间享受阅读的乐趣?有些父母甚至连看书评的时间都没有。我们还有思考的时间吗?我们几乎不再为自己想做的事安排时间了。

回过头来寻回自己生活的想法看起来似乎很自私:我们毫无异议地接受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方式,而且在今日的世界想要养育孩子就是这样。难怪我们会怀疑,别人是用什么妙法让全家在一年一度的度假照片里微笑的,想到这个,不禁令人更加泄气。

对许多现代父母而言,家庭生活经常就像是一连串密集的步伐,有太多必须做的例行工作。连那些明知道自己生活步伐太匆忙的父母,也会忧虑一旦放慢脚步或少做一些时会付出的代价。我们这种极端型的父母,会要求自己尽可能为家人做每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最好,这样才是对的。这就像只吃生食和蔬菜一样,是一种禁欲主义的方式——根据《纽约时报》周刊报道,这完全是一种高层次的饮食方式。

要勤奋,要分秒必争地工作;少做一些更好,这可是违反我们的社会性格的。有些人甚至担心身体上的疲劳会阻碍我们达到目标:我们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做这所有的事,甚至更多呢?也许我们要多补充一些银杏(ginkgo),或是贯叶连翘(St。John?Wort)之类的草药,好让我们恢复冲刺的速度;我们甚至漠视疲劳是需要注意的身体警讯,于是我们逼迫自己要更努力。尽己所能给孩子舒适的生活好像成了一个荣誉徽章,跟家中轿车后车窗上的“我的孩子是某某学校的模范生”贴纸,以及保险杠上的拉拉队贴纸并排。

这种充满压力和运转不停的生活——望子成龙症候群的主要症状——正让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头痛不已。这使得我们感到疲倦,而且认为自己不合格,因为无论已经做了多少,我们始终要再做更多。愧疚和忧虑一直和我们如影随形,这种生活方式实在太苛求了,而且也不会让我们付出的对象——我们的孩子——感到好过。他们反而会因自己需求太多而觉得焦虑,生怕我们会因此而埋怨他们,而且不知该如何做才能令我们快乐,而这真的不是他们的责任。

当我们的压力超过负荷时

一位13岁的女孩对一位已成年的朋友说,她觉得难过又寂寞,因为她的妈妈没时间陪她。这位朋友听了很惊讶:因为这孩子的母亲是他看过参与学校活动最多的家长,举凡所有的运动集训、比赛,都看得到她的身影,他甚至看过她带着四个孩子去花市,采购每个孩子春季在自己的园圃里要种的花种、水果和蔬菜。没错,小女孩也承认妈妈真的陪他们一起做很多事,但是她常常很累,而且容易发脾气,为孩子莫须有的错误大发雷霆。这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妈妈能有一点时间单独和她在一起聊聊天,抱抱她,感受被爱的感觉。但妈妈却连这点时间都没有。

将我们全部的生活围绕着孩子的课表和需求做规划可能是无私的,但事实上对他们或我们而言,都是不好的。很奇怪却又无可避免的是,我们越是想要掌控更多,从我们手中溜走的就越多。你可以轻易握住两个或甚至三个球,但如果想要抓住四或五个球,那每一颗球一定都会掉到地上。而这些球如果太脆弱而破裂了,就永远不可能再黏回原来的样子了。

卖座电影《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以趣味的方式描述一位父亲不小心把自己的孩子缩小了。在心理学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因为孩子就是常常觉得自己很渺小,在电影里这位父亲最后仍成功地把孩子都变回原样,不过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种“解方”的。如果我们真的把孩子缩得太小,或相反地把他们膨胀成巨人,他们将很难再找回自己真实的比例。

当我们的压力超过负荷时,往往会在家里口不择言,或让大家都很难堪,这种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话的确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有两英寸高。而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也知道,父母一句残酷的批评,往往会在我们耳中回荡一生,你会觉得他们讲那些话的时候其实是最真心的。我们之中许多人花太多时间赶场,花太少的时间滋养自己的心灵和培养亲子关系。这种完全的自我牺牲会让孩子如何的认识父母——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呢?父母的自我价值在哪里?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又如何去体认自己必须尊重自己的兴趣呢?如果你不能先爱自己、尊重自己,又怎么有能力爱别人呢?

我们毫无疑问地相信,一个充实、快乐的人生就应该是忙碌的。我们买了一堆会哔哔叫、震动,或用来通话的设备,来提醒自己每一项该做的事,这些东西更让我们感受到所有的事应该快速进行,尤其是时间。慢慢地反思已经变成过时的概念——虽然或许由于冥想的再兴起,至少还有些人会渴望一种更沉潜静思的生活,感受在这个高效率的时代所流失的重要东西。

在《信息遗失的时代(》The Ageof Missing Information)一书中,作者比尔?麦基本(Bill Mc Kibben)用两个经验做对比——花1700个小时看有线电视,和花一个星期待在森林里的真实经历。书中说明电视如何扭曲我们对时间和真实世界的感受。其中一个令人惊异的例子是,那些经过剪辑的地理频道节目,制造出一种丛林生活(更别提像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或达拉斯这类的都市丛林了)是一直处在刺激、不断有活动状态的假象。并且作者提到,那些我们公认最棒的地理频道,拍得极美又富教育性——电视本来就应该是这样——把狮子塑造成精力旺盛的猎食者,不时地猎食瞪羚和羚羊,而事实上,狮子睡觉的时间远超过一个青少年孩子,有时候甚至一天会睡上23个小时呢!

电视上的人生,都是照着事先设计好的剧情进行,剧本的撰写也都有一个清楚明确的理由,每件事的发生都有特殊的含义。而我们这些活在真实世界的人们,却将电视上的人生内化了,认为人生是一连串的挑战和冒险,以为人生不这么进行,就是浪费时间。美好幸福的人生必须包括休息、娱乐、反省、平淡,外加一点直觉和洞察力,而不是头脑清醒、理性的推理,然而我们却不再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认为日常生活所做的每件事都必须有它的目的,且身体力行让孩子以此为榜样。如果生活过得平平顺顺,没有一点波澜;如果生活没有一点挑战或压力,我们就认为日子乏味。缺乏刺激和活力的生活,是既无聊又不能令人满足的。然而现在,当然,我们感到沮丧,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能力用非科技的传统方式来娱乐自己,似乎只要手边没有高科技玩具,就会大喊无聊。

这种生活就是要不停忙碌和追求刺激的想法,已经扰乱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对自己能同时身兼数职的本领引以为傲。弄到后来我们真的相信,能够和重要客户在电话中高谈阔论,同时在厨房一边发传真,一边搅拌晚餐的意大利面,再加上帮趴在肩上的小宝宝拍嗝,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当我们以这种方式生活时——不可否认的,做的事越来越多却永远做不完——不禁会怀疑为什么没有一件事是让我们完全满意的。

同时做三件事不如全心全意做一件事

为什么同时做三件事的感觉不比全心全意做一件事要好——像好好打一场球,念一段比较长的故事给刚洗完澡的孩子听,熬夜忘我地读一本小说,静下心来听一首很棒的钢琴演奏曲?做这些事的感觉,绝对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因为可以感受到那种一次做三件事的生活是蛮有效率的。但是我们对此存疑,因为从我们的经验中得知,那样往往会出错,最后是既无法令人满足,又没有成就感。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禁怀疑,孩子在放学后的绘画课和晚上7点的潜水课中间,还要挤出时间来练钢琴,感觉会好到哪里去。有一个很拼命的家长,当他的孩子抱怨太忙,希望每周能有一点休息的时间时,他这样对孩子说:“这就是人生,你习惯就好。”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孩子过的生活吗?这真的是我们想要过的日子吗?

事实上在不久之前,精神分散还被视为一种精神疾病的征兆。现在冥想课程倡导一种“用心生活”的概念,心理健康专家也指导压力过大、对生活不满的人“活在当下”的意义——这两种理念都是在阐述你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是最重要的,在这件事情做完以前,不要为了一些该做而未做的事、想做而未做的事,或是等一下要做的事而分心。这个观念就是在告诉你,要全心全意、热情地投入你生活中的每一分钟,这才是你幸福快乐的关键。这么做也许会让你有点危机感,觉得专心一致做一件事有点冒险,但这会真正带给你实现的满足感。就像一位学识经验丰富的爵士乐老师对他那位每天行色匆匆、才艺课程紧凑,又自我要求过高的女弟子说的:“孩子,你一定要先学会放——轻松!”

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陌生的观念啊!打开心扉,真诚地去感受那些流泻在我们心中的音符,让他们和你的灵魂合而为一?全神贯注地倾听婴儿吸吮母奶时愉悦而甜蜜的声音?专注地享受帮女儿洗头、吹头发和梳头的感觉?和15岁的儿子一对一地挥汗认真打一场球?真真实实地过每一分钟,一点也不在乎时光的流逝?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些。我们一直过于努力地安排、压缩人生中的许许多多“片刻”,这种感受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当父母以孩子为生活的重心时,我们就会变成一把双刃刀。这样无止境的牺牲让孩子欠下感情债,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就某方面而言,我们不经意地把赋予我们生活意义的责任加诸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沉重又长远的负担,更何况这又不是他们自己要来的。而且说老实话,这也不是孩子的职责之一。

把孩子当成我们存在的理由,是有点搞错重点了。找出人生的意义是有些困难,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做的事。而让孩子承担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无疑是一条简便的捷径。为了这份便捷,我们把孩子的生活当成自己的来过,这样我们就能分享这份满足。但这么做对他们不仅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也不公平。父母的成就感不是孩子的责任。我们必须放手让孩子过他们自己的生活,等时候到了,再凭他们自己的感觉尽一个好子女该尽的义务,像是每个星期天晚上打个电话回家,或是感恩节那天带几个好吃的派回来。我们当然想要和孩子维持最密切的关系,做永远的“一家人”,而且也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好人,那种能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人,但我们要记得,在这之前他们必须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成全父母的成就而活。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观察大人生活的方式

我们如此热切地把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确会剥夺孩子一些成长的宝贵经验。例如我们都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观察大人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接触其他成人的生活。孩子需要仿效我们,不是和他们玩数学游戏,或是送他们去上溜冰课,而是做一些大人会做的事:操作家务、工作、和配偶及朋友之间维系正常的关系、照顾自己、享受人生。在一个快乐、健全的家庭里,大人的需求也同样要被满足。

孩子刚来到世界的前几年,生活特别需要大人的照顾和保护。在几千年前,如果孩子脱离了父母照顾,肯定会被野生动物吃掉,这就是不安全的社会环境!现代的孩子必须和父母在一起,去观察并且内化大人在成人世界的言行举止。观察我们,是孩子学习如何在未来属于他们的世界中成为大人的重要方式。

在过去孩子的生活绕着父母打转时,这样的观察学习机会是自然发生的,但在现在这样仓促的生活方式中,这样的机会变少了。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仍然是最主要的课题,哪还有时间去想当什么超级父母?在过去的世界中,和目前的一些落后地区,提供孩子食物和住所就是关爱和照顾的表现:父母的所有精力都放在维系一个家庭的生存,否则家人就会挨饿。在现代已开发的地区,提供孩子基本需求已经不再困难,我们便一再琢磨和扩张好父母的定义,来展现父母的爱。现在我们不仅要喂饱孩子,保卫孩子的安全和舒适,提供孩子教育和情绪上的满足,我们还觉得应该要发起全市的人筹募公园基金,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游戏场可以玩耍!想要游戏场并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游戏场并不是和食物和住所同一个等级的必需品,但现在却成了我们衡量生活品质的一个指针,甚至成了父母感到压力的一个议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直到近一两百年,所谓的“童年”才被分开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阶段。在此之前,虽然大家认为孩子需要大人的保护和照顾,但基本上大家会期望孩子尽可能学习当大人。过去的孩子只要能做一点,就要开始帮家里干活儿,而现在的孩子到了同样的年纪,却连自己穿衣服都不会。在那个年代孩子更像父母的帮佣,而现在则正好相反。以前的孩子十几岁就开始像大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通常过几年后就结婚,准备组织自己的家庭。莎翁名剧《罗密欧与朱莉叶》里,朱莉叶的父亲说她该嫁人了,而当时她才14岁而已!

今天的14岁孩子才正开始上初中,许多父母不仅认为他们连洗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更别说赚钱付账单了,而且他们也搞不太清楚自己的爸妈是怎样赚钱养家的。我们的工作通常太复杂,并不容易让孩子了解。孩子也没有机会看到我们工作的状况,虽然有些公司会安排一些“带儿女上班”这种看起来似乎很棒,却又不是那么必须的参观活动(通常这种活动不但规模大,而且经由公关统筹安排后,小访客们根本没时间看到工作中的父母)。你要如何对一个小学生解释一个成本精算师、证券商人、甚至一个脑神经专家的日常工作呢?

这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部分,也是我们最能感受到自我价值和成就的部分。根据阿里?霍什柴尔德(Arlie Hochschild)的书《时间的约束力》(The Time Bind),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长时间工作的原因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现代父母宁可工作也不要待在家里,是因为我们比较能掌控办公室的一切。在工作上,我们得到比较多的正向回馈和赏识,也比较能预测会发生的情况。反而在家里,一切都更难预期。

这也许是真的,但这并非通往精神健全之路,也非通往快乐家庭之路。在过去,工作和家庭生活并不是这么截然划分的。虽然那时亲子间的互动有心理上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但事实上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却比较亲密,即使还没有所谓的“亲子时间”之类的名词。他们清楚知道父母的工作内容,因为他们多半是看着父母工作的。孩子们长大后通常也会从事同性质的工作:不管是男孩或女孩,他们都看着父母工作,在旁边帮忙,像个小学徒一样地学习。在各种电器用品取代家务之前,太太和母亲在家里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一个家庭绝对少不了一个会煮饭烧菜、做蜡烛、张罗食物、缝纫、打扫、照料家务,还会管账的人。当时的女性也许被视为二等公民,但她们确实是每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当时不论是家庭主妇、农夫、铁匠、助产士,或是面包师傅、屠夫、蜡烛师傅,每个人的社会角色都非常明确。在一起近距离的工作中,父母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质和工作志向,孩子也了解父母的为人,也从他们身上习得技艺。

由于现代工作的繁杂,许多孩子都不太了解我们的工作,除了我们在家当父母的样子。一个5岁的小朋友说他爸妈“赚钱”的方式是负责生产整个国家所需要的钞票(其实不是),另一个12岁的男生说他当行销经理的爸爸每天的工作是“帮卡夫特食品公司填单子”。

当我们越来越富裕,工业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先进之际,大人和孩子生活世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今日的大人,生活被截然划分:在上班的时间,我们却为了没有花时间陪孩子而感到愧疚,甚至为了比较喜欢待在办公室而觉得有罪恶感;在家里,我们照顾孩子,同时却又担心办公室那些没做完的事。尤其是,我们之中很少人知道自己的孩子以后会以什么维生,我们该怎样帮孩子做准备,要传授哪些技能给他们,而且,究竟怎样才算是“好”父母呢?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

零缺点的高标准让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失望。对我们的老板,即使有这么多高科技和新信息设备让我们做最好的利用,我们的工作时间仍不够长、不够努力,因为我们还是得吃、得睡、得回家陪孩子。对我们的孩子,我们很难提供一切我们认为该给他们的东西。但最糟糕的是,我们对自己也感到失望,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太不切实际,而且没有留下一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更惨的是,我们觉得自己根本永远无法变成自己理想中的那种人。

我们许多人已经不再能享受到生活中此时此刻可以得到的乐趣了,那种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充电的人际关系,那种对眼前在做的事美好真实的感受。一旦艰苦漫长的育儿期过去了,大多数的父母就会感到空巢是如此空虚。不过人生若是一直活在“当初若是……”的悔恨中,恐怕远远不如活在当下来得满足。

当我们急匆匆赶着出门时,可能完全没有注意到3岁的女儿正在努力完成喂猫的工作,在忙碌之中,最后只注意到她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若不是为了忙着接电话和那排得满满的行程,若不是为了她哥哥姐姐的心得报告和球队练习,若不是为了要上市场购物和修理东西,或许我们会珍惜这一天和这3岁孩子在一起的美好一刻。不错,每个家庭都有他们该赶、该忙的时刻,但许多家庭根本就没停过,甚至在家里都无法休息。家在我们的概念中已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而且我们也破坏了自己和孩子这个照自己的方式自在生活的地方。

父母需要陪在孩子身边,真正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们不会在晚上我们所刻意安排的“家庭时光”中问那些重要的大问题;事实上,他们宁可窝在房间里上网或打电动,或和朋友聊天通电话。像这样的互动,比较容易在每周一次的宗教活动例如安息日中发生,在这一天孩子才会在父母身边,而且大家什么事都不做。很多现代家庭偶尔会惊讶地发现,周末待在家里一整天什么事也不做,是一件很棒的事。但是很少人,包括我们自己,会愿意舍弃周末的足球赛。有多少人会愿意固定安排一天什么事都不做呢?

事实上有许多父母表示,他们和孩子的重要对话,譬如小宝宝是从哪里来的、你会想念去世的父亲吗,以及我上个星期在游泳池遇到一个很酷的女生等等,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例如在车上、晚餐后在厨房一起洗碗、或是陪孩子上床睡觉时可能小孩会说:“爸,我有个问题……”其实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相处的父母都算是幸运的了,有些人很悲哀的说,孩子根本很少和他们说话。

这些重要且深具意义的谈话对亲子关系助益匪浅,而且也不必辛辛苦苦安排时间。这种亲子交流没有办法放在行事历上,也不能每周两次挤在一天的最后一个钟头进行。它是在孩子觉得父母在注意他、不匆忙、没有干扰,又可以自由、随性地谈话时自然发生的。就因为你在那儿没有什么特定的事要做,孩子才会找你谈话。如果我们遵照泰勒大师(Frederick Taylor)的指示,每一分钟都充分运用,这样的谈话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真正的人生其实是既没效率又混乱的,我们必须坦然接受这个事实。即使你拥有最精密的个人计算机系统,或是有人提供你最富异国情调的假期,你也无法在三个月前事先计划安排好一段美好的生活。只有当你抱持着开放接纳的态度,放松、满足、心无挂虑时,亲子间最珍贵的沟通交流才会出现。在人生中,我们需要更多这种未经刻意计划的时刻,即使是牺牲掉空手道和钢琴课。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我们却要在这24小时内满足所有需求:上班赚钱,提供家人最基本的温饱,还要吃饭睡觉。如果剩下的时间都要用来提高孩子的生活品质,那我们自己还有些什么?我们还剩下多少力气过自己的生活、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John Rosemond)喜欢比喻现在很多的妈妈都是嫁给他们的孩子,这个观点值得我们慎思。对一些家庭而言,他的话真是一语中的,甚至还带点歧视女性的味道。因为对这些家庭来说,父母亲跟孩子根本就是黏在一起,就像连体双胞胎、三胞胎一样,谁也没办法各过各的生活。

如果夫妻俩都不花点心思去经营婚姻、维持亲密关系,孩子就算得到父母所有的注意力,也无法学习到良好的两性关系。假如父母两人最后连共同的话题都没有,形同陌路,即使孩子拥有父母全部的关注,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任何一个有先见之明的孩子(当然,很少有孩子会有这样的能力)会选择这样的未来。

成人应该有一点私人的空间

充实的成人生活有许多层面,有些不一定和孩子有关。每一对夫妻都需要时间过两人的生活,珍惜彼此在一起的独处时光、谈谈心(不只是谈孩子的事)、一起计划编织对未来的梦想、从事昔日两人曾经一起享受的活动、享受性生活的乐趣。若长时期任其荒芜,缺乏灌溉和投入,只怕没有一桩婚姻能够维系长久。

不论结婚了没有,成人都应该有一点私人的空间。不管你是在外工作还是在家,不管你的另一半是否跟你有同样的兴趣,如果你一向喜欢看电影、绘画或园艺等,你就应该拨出一些时间做这些你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有重新充电的感觉。这样你才会感受到自己也是重要的、存在的。不要为了自己已为人父母,就放弃了所有的梦想。

偶尔放松一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想保持精神健全,你的确需要如此,这样做对孩子好处多多。在一个父母都对生活现状满意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肯定会更好。一个对现状满意、充满了爱与喜悦,而且偶尔视心情放松一下的父母,会是更好的父母。但如果你根本没有留给自己丝毫的时间,要谈快乐和满足是很困难的。

如果你容许甚至鼓励孩子去感受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深爱他、关心他的人,孩子会更具信赖感,并且少一些焦虑。父母也应该有除了孩子以外的生活。用心经营婚姻和过自己的生活,你会觉得感觉很棒,而且这并不算自私。花些时间和另一半在一起,去看电影、吃一顿浪漫晚餐、打网球,或做任何让你们可以感觉更亲密的事,这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然而,一个很重要的讽刺是,对于我们当中许多人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享受自己的人生、珍惜婚姻关系,以及满足个人身为人以及成人的个别需要的事实,我们的理由是“为了全家人好”。难道这么做对我们也好不能成为充足的理由吗?

我们必须回到一些真正的观念上,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生必须有一道界线,这样我们才不会有仿佛会从地球边缘坠落的恐惧感。就像妥协是一项艺术,就像我们对另一半说:“我真的很爱你,而且我不怕说出这些话,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才不会最后形同陌路。”就像我们爱孩子,而且以做好教养工作为目标一样。这意思是,孩子会长大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而且会离开我们。如此一来,当我们为了孩子离开而感伤时,我们仍会因自己已把该做的工作做好而相视微笑。希望在我们生命中这特别的一章结束时,我们可以跟这过程中一起工作的伙伴——我们的另一半——一起,感受到那种把孩子教养好的深刻喜悦。虽然我们不会因此而得到表彰,但它的确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同类推荐
  • 绝妙的发明

    绝妙的发明

    本书从电子科技、交通能源、航天军事、传媒通讯、生活用品以及生物医疗六大方面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与发现成果,详尽地讲述了每项发明与发现辗转曲折的由来、艰辛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成果给我们今天生活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为了系统地向广大青年传递人类的知识精华,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作者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介绍。她向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让他们在知识的天地里遨游、畅想;她向青年朋友们搭建一架智慧的天梯,让他们在知识时空中探幽寻秘。
  • 最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最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本书以新大纲为指导,以新教材和新考纲为依据,全面、准确、新颖地融合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针对性,具有极高的资料性与工具性。本书可供平时学习使用,亦可供考前复习参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语文基础知识必备工具书。
  • 卫生法学纲要

    卫生法学纲要

    卫生一词在这里应作广义的理解,即泛指为维护人体健康而进行的一切个人和社会活动的总和。它可以分为猿个基本环节:一是使人体在出生前后便有一个比较强健的体质;二是促使人体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增强体质,能够避免和抵御外部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并保持完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对业已患病的人体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卫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和具有科学内涵的知识体系。
  • 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性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以及医学护理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对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质量内涵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医学教育标准的国际化带来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发展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和研究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热门推荐
  • 单身主宰

    单身主宰

    单胜苟在被一只狗咬后获得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生物提供着他们的能力给系统拥有者兑换,只要有足够的积分就能换到。而积分获取的方式就是拆散情侣!!!上课传纸条联络感情?举起手来,伸张正义:“老师这有人不好好听课!!”不要让他们影响到其他同学!!!公园长椅上情侣四目相对就要亲嘴?出其不意,上去就是一巴掌:“呜呜呜,你这负心汉,我们从此一刀两断!!”然后迅速撤离,做好事不留名,给流浪人员腾出长椅睡觉。楼下两只小狗控制不住自己的兽欲?撸起袖子就上前:“哎哎哎,就要放学了,你们怎么可以在这嘿嘿嘿,被小朋友看见多不好。来来来,我帮你们分开,哎呀.....卧槽.......怎么这么难拉!!!”一个光荣的斗士就此诞生!!!!管它同性异性先拆开再说,让自私的情侣们知道什么是人间大爱!!!
  • 山寨空间里的进化

    山寨空间里的进化

    “你后悔来这吗?”“不,我不后悔,因为我已经后悔了很多次,失败了很多次,如今叫我怎能后悔!”“那你甘心吗?”“不,我不甘心,我要掌管自己的命运,凭什么要这山寨货来掌管。”“那么....你这么中二你家人知道吗?你小说看多了啊...这一句句话是肿么回事啊!”"这不是我的错,都是山寨惹的货...........
  • 公主当嫁,腹黑少主别想逃

    公主当嫁,腹黑少主别想逃

    被心爱的男子背叛,淹死在大海之中,连尸骨都葬身鱼腹。再次苏醒,她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历史中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朝代的公主身上。身为一朝公主,她有驸马,有情人,有疼爱她的女帝,却还有一张容貌尽毁受人耻笑的脸。可长的丑又如何?她有权有势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更何况她的容貌还并非真的“尽毁”……这一世,她下定决心不会再让任何人欺她!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本书以感恩、责任、忠诚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是个人学习榜样、规划职业生涯的范本,也是企业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弘扬企业文化的权威而精彩的读本。
  • 太初神魔记

    太初神魔记

    大世兴起,种族林立,百舸争流,十万年前的极尽辉煌,今世的乾坤逆转,百族出世,逐鹿中原,万古法与今世法并存当世,是再临武学绝巅,还是又一世的凋零?
  • 甜婚蜜宠

    甜婚蜜宠

    代姐出嫁,却偏偏嫁了自己最为崇拜的人,受尽屈辱,终于得到了他的眷顾,只是苍天不垂怜,非要在幸福的生活上强加痛苦,未来,她该何去何从?以后,她要如何选择……
  • 血色天魂

    血色天魂

    一种全新的职业,医仙!医生的职业是救人,但并不代表不能杀人,在这个世界里医仙比普通修炼者地位更高,而无意成为地狱神医的主角肩负着善恶平衡的重任!
  • 玄宗九天之时光大陆

    玄宗九天之时光大陆

    在一个地方,仿佛有那么持久的永恒。那一个地方就叫做时光大陆。在这里,很多人都有着时光之神的恩赐——属性之力......相传在时光大陆有这么一个人,在这里通过集齐了六大戒指,并完全掌控了时空之力,最终升天为神,但总有着这么一个传说,那就是成神之后,力量虽然赐给了时光大陆人,但他并没有离开时光大陆,而是在等一个人......
  • 地下城异界纵横

    地下城异界纵横

    林天,一名《地下城与勇士》的职业玩家,整天过着24小时打怪升级的枯燥生活。机缘巧合之下,他携带着一个名为“梦娜”的小精灵附身到一个异世界少年的身上。让林天感到激动的是,只要他完成梦娜交给他的任务,便可以召唤《地下城与勇士》中的一切。巨龙,在我眼里只不过是一群蜥蜴罢了;天使,你是说那些鸟人;神器,我的可都是用来堆得;药剂,你是想要复活还是永生;剑圣,我呸,老子小弟可是索德罗斯;百万大军,我地下城中的小弟们可不是吃素的。
  • 混世尸仙

    混世尸仙

    看似飞来横祸,却造就半人半尸的传奇故事。貌似暗淡的前途,却结缘各种女神,练就一代男神。这就是落魄大学生赵子荣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