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2900000001

第1章 年少登基为帝

顺治十一年(1654 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进明孝陵。在西南,永历政权正谋发兵数十万东出,以收复失地。顺治帝深感各处清军已疲于奔命,往来调动,难以应付新出现的逆转形势。他觉得这新的一年仍是吉凶难料。

就已得的地盘而言,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长江三角洲,近年却连遭水、旱之灾。近京之地的直隶、河北、山东已一片汪洋泽国,饥民四处流散。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惩治八旗奴仆出逃的“逃人法”已是三令五申,但汉人的反抗和对立情绪却是有增无减。甚至朝中汉臣也纷纷冒死谏言废止“逃人法”,竟相留头发,复衣冠……

顺治帝已被这些恼人的天灾人祸弄得心绪烦乱,若不是有母后皇太后坐镇宫中,他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付得了这乱如麻团的局面。

就在这世事多难,人心忧烦的时刻,一个高贵的小生命降临人世,历史把这当成大事记录在案。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 年 5 月 4 日)上午,紫禁城内景仁宫,宫女频繁出入,脚步匆忙。庶妃佟氏十月怀胎,就要分娩了。随着一声婴儿嘹亮的哭声,宣告顺治帝又有一个皇儿来到人间。

皇帝又获麟儿当然是大事,可人们从婴儿那张粉嫩的小脸上又能看出什么“惊人”的征象呢?按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这个皇儿既非嫡出,又非长子,有谁敢对他的降生大加吹捧呢?可史书上却说:这个婴儿尚未出生,他额娘佟妃的衣裙上便已有“龙绕”。而且说,他的祖母皇太后曾对佟妃身边的宫女说:“我当年怀有皇上(指顺治帝)时,身边的人就曾看见我的衣服上有龙

盘旋,红光灿烂。后来,果然生下当今圣上。现在佟妃也有这样的吉兆。”同时,在这小皇子诞生时,据说景仁宫满室“异香,经时不散。又有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人们硬是看出这个婴儿“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龙准岳立,耳大声洪,狗齐天纵”。

当然,这种可笑的文字,只不过是那些捧臭脚的封建文人的寻常笔法和帝王家族愚弄人民的惯技。其实早在这个婴儿降生的数十年以前,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崛起于中国东北时,便已在自己头上罩起了神圣的光环。

在清朝皇室追述自己祖先的任何一本书中,人们首先看到的都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故事说爱新觉罗的始祖是下凡到长白山天池洗澡的一个仙女吞了喜鹊蛋后降生到人间的。从那以后,爱新觉罗家族便诞生了第一个超凡脱俗的英雄。

以后更是英雄辈出。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始,清太宗皇太极及顺治皇帝都莫不如此。

努尔哈赤被说成是“孕十三月而生,龙须凤目,伟躯大耳,声若洪钟”。皇太极则“天表奇伟,面如赤日,严寒不粟”。顺治帝降生前,他的母后不仅红光绕身,而且还梦有一神人抱着一个孩子递给她,并对她说:“此统一天下之主也。”顺治帝诞生时,“顶中发一缕耸然高起,与别发迥异,是日红光耀照宫闱,香气弥漫。”

说来说去,只有一点毫无疑问,全是鬼话连篇,荒唐无稽。

这种把人说得不像人的笔法在那个时代已成为传统。当一个人物成为统治者后,“史书”中便会对他进行一番重新包装,直到把他来到世间的形象改变得不同寻常、超凡脱俗。

其实,当时人们很难从顺治帝这个新生的皇子脸上看出他未来的前途,甚至很难断言他一定能活下来。因为在他降生前,顺治帝的庶妃巴氏虽生了第一个儿子牛钮,刚刚两岁便夭折。第二个儿子福全,为庶妃董鄂氏所生,这时也仅仅两岁,还有一只眼睛莫名其妙地失明了。

如果按这个婴儿的祖母,正在清廷幕后操持大权的顺治帝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在他额娘身上看到的“吉兆”来推测的话,他和他的额娘自然都非凡人。他出生后,无疑应被当作一个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来对待:拥金堆玉,奉若神明,关怀将无微不至。他的童年将会是充满爱意和温馨,佟妃和皇父将自然将他视为掌上明珠并寄托着无限的希望。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有限的文献资料中证实,这个新生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值得人们对他

另眼相看。他是一个皇子,但只是顺治帝与那位他并不怎么爱恋的佟妃一夜温馨的副产品。正因如此,在他降生后,顺治帝仍然忙于那些令他心烦的政务。三月十八日对于顺治帝来说很快便失去了它的特殊意义,他没有给佟氏母子以更多的关照和垂顾,以致于在这个皇儿降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直到这个孩子 8 岁时,由于顺治帝已自知难以挣脱死神之手,决定由这个皇儿来接管大清朝的江山,才由宫廷内的一番商量,匆忙地给他起了个名字:爱新觉罗·玄烨。从那时起,他的存在才从很少被人注意到被全中国人所关注;他的生命才像他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逐渐散射出熠熠光辉。从那以后,他的臣子们不仅编造出了他诞生时的种种神话,也把他在位长达 61 年的统治渲染得极具神秘圣明。因为他是中国自秦始皇以后数百个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在位的年号“康熙”在那以后即被中国人家喻户晓,也成为他的代名词而传遍世界。

儿子顺利地降临人世,佟妃如释重负。景仁宫中的一切都显得温馨和顺,这位 15 岁的小额娘第一次品尝到了做母亲的甜蜜。佟氏家族也因此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品尝到了贵戚的权位。

佟氏是辽东大姓,世代居住在辽阳、开原、抚顺三地。在明朝后期,经常在近边一带经商贸易,颇有家财,令乡人向往羡慕。当顺治帝的祖父努尔哈赤率满洲贵族金戈铁马驰骋于辽东时,佟妃的祖父佟养真率族众一千余人投奔到努尔哈赤旗下,成为汉人中最早的归顺者。两年后的天命六年七月(1621 年 9 月),佟养真被明朝将领毛文龙杀于东江镇(今辽宁丹东附近)。佟妃的叔祖佟养性因战功,被努尔哈赤配以宗室女,成为“额驸”。以后在皇太极时期,佟养性成为新编汉军的总统领。当崇德七年(1642 年),汉军分立八旗后,佟氏族人编了 7 个佐领,隶汉军正蓝旗。佟氏的许多儿男成为清朝开国的功臣。佟妃的父亲佟图赖是佟养真的次子,在与明朝争夺辽西走廊的多次大战中屡立战功,后任正蓝旗汉军固山额真。在清军人山海关的最初 8 年中,由北向南征战沙场,直到女儿入宫为妃,才从湖南返还京师。

尽管佟氏一门军功卓著,按清朝“汉女不入宫”的规定,顺治帝似不应纳佟氏为妃的。但清初的皇室婚姻在********尖锐的形势下更具政治色彩,且汉军与一般汉人毕竟有所不同。或许是为了表示对汉军旗人的优崇和信任,顺治八年八月十二日(1651 年 9 月 26 日),14 岁的顺治帝大婚,年仅 12 岁的佟氏入选宫掖,

被封为妃。尽管她不受顺治帝的宠爱,3 年后,佟妃毕竟为顺治帝生下这位皇三子。

然而,佟妃品尝为人母的喜悦没有几天,她的儿子便在响亮的哭声中被保姆抱出了景仁宫,移住别宫抚养。这倒并不是因为佟妃不受顺治帝的宠爱所致。有人说这是清宫的规定:亲生母子不许同居一宫!就这位出生未久又没有命名的小皇子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况看也许另有原因。

小皇子被移居的别宫在哪里?正史均不见记载。或许因为后来康熙皇帝位居九王之尊,没有人敢忆及并提起他为皇子时的难堪往事,这一史事几成谜案。

在康熙帝死后一百多年中,较早记载此事的《恩福堂笔记》一书明确说:在紫禁城西华门外有一宫,“地为龙潜旧邸”,后殿供奉祖牌,正面写有“圣祖仁皇大成功德佛”9 个字,背面书圣制五律一首。只因这个宫殿曾住过一个皇帝,他人不便居住,康熙年间便一直作为“潜龙邸”而闲置。康熙帝的儿子雍正帝继位后,亲笔书写“泽流九有”门匾悬挂,改称为“福佑寺”,成为一个祈福的寺庙。

康熙帝的童年正是在这里渡过。

就在小玄烨出生前后的顺治十年、十一年、十二年,连续 3 年,京城正流行着一种令满族人心惊胆战的传染病——天花,吓得王公亲贵人人自危,扰得皇宫中人心惶惶。正是因为这一点,出生不久的小玄烨也算是被关照,很快便被送出紫禁城避痘。

也许才知道正是因为皇子的高贵身份,才使周围的人对自己关怀倍至,耐心恭敬。但他并不能随心所欲。因为在 5 岁以后,他每天都有课程,要规规矩矩地识字,不仅要跟一个叫苏嘛喇姑的宫女学习弯弯曲曲的满文,还要跟张太监和林太监学习方方正正的汉文。从他们的讲述中,他才知道自己是“满洲人”,此外还有“汉人”、“蒙古人”。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和父皇发号施令的紫禁城曾经是明朝的首都,而自己的祖先创立的大清朝,凭借英勇的骑射从很远的东北到此,打败汉人,将它据为己有。每一天仍有许多消息从南方传到父皇那里,在大清朝遥远的南方,争夺江山的战争仍在激烈地进行。

虽说到紫禁城外居住是为了避痘,但早已躲过痘神娘娘魔掌的小玄烨可能一直到顺治帝临终时才最后迁入清宫。不过在那 8 年中,他当然也会经常随保姆、太监等进宫,去给父皇、皇额娘(皇后)和额娘(生母佟氏)请安。当他看到紫

禁城的庄严,看到一班班朝服翎顶的大臣对父皇顶礼膜拜,一队队威武的侍卫和太监对父皇唯唯诺诺,他才知道皇帝的尊贵崇高,权威无限。他 6 岁时,在一次入宫给父皇问安时,顺治帝随口问及身边的几个儿子将来的志向时,当时只有 3岁的五皇子常宁尚不能理解父皇的问题:小玄烨的哥哥福全回答说:“愿为贤王”;而小玄烨却仰起满是麻点儿的小脸,应声回话说:“愿效法父皇。”一语既出,不禁使顺治帝大为惊异。当然这种回答是出自每个小皇子身边施教者的授意,还是小皇子们天真随意的应对,已很难猜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当时顺治帝正春秋鼎盛,才仅有 20 余岁,将来嘱意哪个儿子继承帝位,还未曾打算。小玄烨的回答自然不会是对父皇意向的揣度。

但正是这种从小便立下的志向,促使小玄烨很能用功学习。尽管在启蒙教育中,他所接触和领会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求却养成了他在后来勤奋不懈的读书习惯和勤奋自勉的为政作风。《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中说:小玄烨“稍长,举止端肃,志量恢宏,语出至诚,切中事理”。这话固然不无夸张,但据他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指他的祖母博尔济吉特氏)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秩,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这种较为严格的督责和教育对小玄烨一生的影响的确不能低估。他的许多良好的习惯和品格,除读书和留心典籍外,诸如书法、骑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行走坐卧、言行举止等都能不惮烦难、谨小慎微,深受臣民爱戴敬仰,均与幼年教育有关。正因如此,后来他不仅每每谈起幼年行事深感自豪;且对护持自己多年的两个保姆及祖母充满深挚的感情。当后来两个保姆去世后,他非常怀念,分别追封为奉圣夫人和保圣夫人。对他们的亲故后人都给予重用和信任,视为家人。小玄烨对祖母的感情更是无比真挚并有着深深的依恋。也可以说他的祖母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最重大、最关键的无可替代的一位特殊人物。

一说起祖母二字,人们总是容易在脑海中幻化出一个腰弯背驼,老态龙钟的老妇人的形象。其实小玄烨出世那一年,他的祖母才刚刚 42 岁。数十年的宫廷生活,锦衣玉食,加上善于调养,这个虽已步入中年的当今皇帝的母亲仍是风度翩翩,姿色犹存。

小玄烨的祖母,姓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二月初八,她的父亲寨桑是蒙古科尔沁部的贝勒。当满族崛起东北大地,盛势日盛一日的努尔哈赤时代,尔沁部便即输诚降顺。顺治帝父亲皇太极执政后,继续了努尔哈赤的联络,结好蒙古诸部的政策,献血誓盟,联姻结亲。他本已娶了寨桑的妹妹哲哲为嫡福晋,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就在他即位的前一年(1625年),这位 34 岁的大贝勒又迎娶了寨桑的次女当时只有 13 岁的布木布泰。她就是小玄烨的祖母。这位天苍苍,野茫茫,到处鲜花,满目青苍的科尔沁大草原上的女儿,立即以其美丽、天真、聪慧又不乏豁达的容貌和性格,很快赢得了皇太极的喜爱。九年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皇太极。自此,一姓姑侄三人同事一夫。崇德元年(1636 年),在姑姑被册封为皇后的同时,布木布泰被册封为永福宫左妃。她在先后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之后,崇德三年(1638 年),生下了皇九子福临,5 年后,52 岁的皇帝丈夫去世,6 岁的儿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母以子贵,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那一年她年仅 30 岁。第二年(1644 年)清军攻入山海关,年末,她随儿子由盛京(今沈阳)迁居北京,进入紫禁城。

清朝八旗铁骑的捷报虽如雪片般送入宫廷,然而民族征服和大屠杀所引起的反抗却也日益激烈,汉人抗清力量蜂起于各地,不惜抛头洒血拼死搏斗。可皇太后忧虑的恐怕并不在于儿子到底能不能最终成为全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她所担心的是儿子能否坐稳皇帝的宝座,始终是这座皇宫的主人。一年前皇太极去世后,宗室诸王间为争夺皇位所进行的激烈争夺,造成的流血,早已令她心惊胆战,为此她不知暗中落下多少忧伤的眼泪。作为各派势力平衡的产物,自己的儿子虽有幸得承大统,可他毕竟是个 6 岁的小孩子。得为摄政王的九王多尔衮在很短的时间便已基本排斥了另一摄政王济尔哈朗而大权独揽。她很难想象出这位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小叔子,在势大威严,令行禁止的情况下,没有取顺治帝皇位而代之的企图;她也很难想象以自己这一介女流,新寡的皇嫂;一位有其名无其实的幼儿天子,能有什么制约多尔衮的力量。这位指挥千军万马,操持内外大政的多尔衮无论是能力、精力和权力都如日中天,不可一世。正像一片无法排遣的阴影笼罩在这孤儿寡母的头顶。可以想象,在清王朝入主中原的最初几年,皇太后也许无数次地在暗地里搂抱着自己的儿皇帝企求过神佛的佑护,并渡过无数个难耐的不眠之夜。

然而多尔衮摄政七年,除了平定了更大范围的扰清斗争,基本稳定了清政权

对全国的统治,宫廷内倒并未发生什么变故。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竟以 14 岁之龄正式亲政,真实地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对此,数百年来人们猜测,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解说,把问题弄得极为复杂和神秘。经过历史学家们认真细致的研究,真像已大致显露。正如一位哲人所说:

“男人靠勇敢和智慧征服天下,女人靠征服男人取得天下。”既然当年自己是为了结好满蒙关系的政治目的和姑姑都嫁给皇太极,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自己为什么不可以下嫁给早已对自己垂涎多时的多尔衮呢?约在顺治五年十一月冬至(1648 年 12 月 21 日)之前,皇太后下嫁给多尔衮。到冬至这一天,多尔衮便由“皇叔父摄政王”而被尊为“皇父摄政王”,成为清初的太上皇。对此,当时正在南方浴血抗清的张煌言衡以汉民族伦理规范和传统观念,以充满讽刺和蔑视的文笔写道:

“上寿觞为合苍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但张煌言并不了解这位太后的心计和无耐,即或他知道,他也可能不把此事看成是荒唐和笑话来加以攻击。但无论如何皇太后以两年的“政治婚姻”保住了儿子的帝位。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位“佐太宗文皇帝(皇太极)肇造不基”的皇太后,更利用她的经验和政治上的成熟全力支持儿子的政务,费尽心机地帮助年少气盛,多好感情用事的顺治帝尽量减少他的失误。随着皇孙一个个降临人世,她更是倾注了自己慈母般的爱意。但她对皇孙们的严格的培养教育很明显地具有着政治期望的远见。

能让顺治帝在大婚时纳一个汉人佟氏为妃,很难说不含有这位皇太后安抚汉人的政治目的的意思。也许正因如此,在小玄烨降生之前,她才对佟妃说了那番“红光绕裙的吉兆”的话。小玄烨的降生,这个具有一半汉人血统,一半满族和蒙古族血统的混血儿受到了祖母的特殊关顾。从他刚刚蹒跚学步,咿呀学语,便亲加训戒约束。又把贴身侍女聪明好学有知识的苏麻喇姑派去经常看顾。小玄烨自幼“赖其训迪,严教国书”。

其实,皇太后对小玄烨的关心爱护是不能用一些表面的事例描述清楚的。那种骨肉深情和挚爱深刻影响了玄烨的一生,这在他即帝位之后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到了一日不能离于膝下的程度,那时他还只是一个 8 岁的小孩子。如果

没有幼年即培养出来的感情,只以政治的需要去问政于祖母来解释,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玄烨后来每每回忆幼年往事,总是祖母不离口,这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向臣民表明自己的孝道,更多的是出于发自肺腑的挚爱和依赖祖母才得以成立的由衷感激。而这种对祖母的情感之所以如此浓烈,却同时与他的幼年没有得到父母应给予足够的关怀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玄烨降生这一年的正月初一(1654 年 2 月 17 日)凌晨,紫禁城还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中,冷冷的北风绕过乾清宫早已残毁的墙垣,吹得乾清门上悬挂着的一溜宫灯直晃。由十几个大臣和数十名侍卫组成的仪仗和护驾队伍整齐地站在门外等候皇上登舆。一声声传呼由远及近,在几十盏宫灯的引导辉映下,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走出宫门。顺治帝全套龙袍礼服,在数名太监的扶掖下登上礼舆。在午门鸣响的钟声里,圣驾一行出紫禁城,朝长安门外的堂子行进。

过了这个元旦,顺治帝虽然刚满 17 岁,可他已当了十多年皇帝。不过他并不感到荣耀和自豪。前七年,他不过是在母亲护佑下,给叔王多尔衮作个傀儡,年龄的增长和对自己权位的忧虑,只增加了他的难以压抑的焦躁和愤怒。母后下嫁叔王的用心何在,他不想去深思,日益增长的汉文化修养,只使他对这件事感到羞辱。对这个新皇父的憎恶终于在多尔衮死后发泄出来。顺治八年二月(1651年 3 月),他下了一道诏书,历数了多尔衮妄自尊大、贪财挥霍、乱伦败检、欲乱国政的多条罪状。杀了多尔衮的追随者,追夺了所有的封典。据外国传教士记载:顺治皇帝“发现自己的叔叔活着的时候怀着邪恶的企图,进行暖昧的罪恶活动,他十分恼怒。命令毁掉阿玛王华丽的陵墓,掘出尸体……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亲政这三年来,他虽然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特殊的经历和增长的阅历都促使他坚定地发号施令,可面对尖锐的满汉矛盾和全国各地不断传来的激烈抵抗的奏报;发生在身边的满汉官员的不和谐的争吵;利益的争夺和汉官消极的沉默;后宫中自上年罢废皇后引起的一系列难心事,他感到一阵阵难以摆脱的焦虑和烦躁。甚至不时有一股无名之火在胸中燃起。虽然是在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中,这种心境也难以排遣。就在数日之前,张名振和张煌言等抗清势力又发动了大规模反攻,由长江口一带迅速登陆并向内地推进。这一消息似乎给他本已焦头烂额,穷于应付的执政带来了很不吉利的预兆。

到这一年,满族进入山海关,爱新觉罗氏定鼎北京,为实现对全中国的统治已奋斗了整整十年。十年中,尽管抗清势力在八旗劲旅的猛力攻击下受到极大的削弱,南明弘光、隆武、鲁王等数个******相继覆灭,然而明桂王永历政权与农民军余部的联合,又使形势发生了难以预料的转变。大西军李定国部不仅杀死清将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亲王尼堪,攻据西南数省,且天下因此而动摇。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乘机反攻。在已占领控制的区域内,不断出现小股势力的反清事变。

无数的汉人为反抗剃发易服,或逃进深山老林,或干脆削发为僧,甚至有以唱戏扮女装的需要为名,留发以为抗拒。入关初年便即实施的畿辅圈地仍没遏止,虽安置下了八旗几十万人,却使数不清的中原居民背井离乡,无处安身。而为保护满族人的利益所下达的缉捕逃人的严酷法令,更是闹得人心骚乱,鸡犬不宁。人祸又加天灾,连续数年,在京城周围的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连降暴雨,洪水遍地,失修的黄河多处决口泛滥,灾民流离失所,死亡载道……祭神拜堂子本来就是每年第一天的惯例,在如此心境下的顺治帝究竟为祈祷加入何种心愿无人知晓。他草草结束仪式,便又匆匆返回紫禁城,到慈宁宫给母亲拜完新年后,就又登上太和殿,接受诸王、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的上表庆贺。

在一场盛大的宴会结束后,新年就算过完了。

三个月后小玄烨降生了。他面临的正是父皇的烦恼心境及与此相一致的漠视和冷淡。没有任何文献记载顺治帝又添贵子的喜悦和他对这个并不在意的佟妃为他所做的贡献寄予何等希望。事实证明,小玄烨的降生只是他与后宫中群妃走马观花不期然的产物。对小玄烨的淡漠,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他的心已另有寄托。

顺治八年八月(1651 年 9 月)顺治帝成大婚礼。皇后是皇太后的侄女,也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可在两年后的八月,顺治帝不听汉大臣们的劝谏,以皇后遴选是早先多尔衮包办,并说皇后“淑善难期”,下诏“降为静妃,改居侧室”。

小玄烨出生后三个月,在皇太后的主持下,又为顺治帝册立了自己十四岁的侄孙女为皇后,三年半以后的顺治十五年正月,顺治又找碴儿想废掉第二个皇后,只因皇太后的坚决反对才算罢休。经史学家们的研究认为,顺治帝对婚姻的不满意,其实是对皇太后包办干预的反抗。在第二次立后前选秀女的时候,他本已看中了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栋鄂氏,可皇太后为了让自己亲族女子为皇后,竟把栋鄂氏指婚,嫁给了顺治帝的异母胞弟襄亲王博木博果尔。大约在顺治十二年前后,顺治

帝利用“命妇更番入侍”的机会,满足了自己对栋鄂氏朝思暮想的相思之情。次年七月,弟弟襄亲王去世,一个月后他便把栋鄂氏接入宫中,册立为贤妃,年底又册立为皇贵妃,直逼皇后之位。因此,正是在小玄烨出生后选秀女开始,顺治帝便陷入****的相思之苦,还哪里有心思去关心已送出宫外“避痘”的皇儿呢?

而栋鄂氏入宫后,顺治帝更是深深沉醉于与栋鄂氏的恩爱之中。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从无数的烦恼中得到解脱。他要第二次废后,正是想让栋鄂氏取而代之。

顺治十四年十月,栋鄂皇贵妃为顺治帝生下皇四子,顺治帝如获至宝,第一次表现了做父亲的激动。谁知这个唯一倾注父爱的皇四子只活了 104 天,便即夭亡。

顺治帝与栋鄂氏同样悲伤,但为安慰爱妃,他给皇四子追封为宗室 12 等爵中的头等,称“和硕荣亲王”。并在京东蓟县的黄花山下,专修一处荣亲王园寝,派人供祭巡护,竟在地宫放了题写着“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的墓碣。这“第一子”三字不正说明当时顺治帝有意立皇四子为继承人吗?可以想象,如果荣亲王不殇,小玄烨“效法父皇”的志向只能引起父皇的恼恨。

无论给皇四子多高的荣崇和封号,都无法安慰栋鄂氏失掉儿子的悲痛。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这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皇贵妃,终于拒绝了顺治帝的百般抚慰,积郁而亡。顺治帝如失魂魄,悲痛万分,命辍朝五日,亲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及公主命妇俱哭临于景运门内外。三日后命礼部追封其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然后大办丧事,甚至超过帝王丧葬的规格。他连续用蓝墨代朱墨批答臣下奏章达 120 多天(帝王丧也只用蓝墨 100 天)。还亲笔为栋鄂氏写了一篇长达 4 千多字的“行状”,对她的优点极力夸赞,痛悼怀念之情溢出于文字之外。这段文字足以使顺治帝名列“多情天子”之首。

自此,顺治帝的心绪反倒由焦躁逐渐变得平静下来,逐渐地对政务疏懒起来,大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看破红尘,超脱物外的意态。致于小玄烨等皇子的情况如何,早已不在话下了。

世事忧烦,情缘不再,顺治帝深觉疲惫。早几年(约当顺治十四年前后),他就曾接触过佛教,尽管他还不甚明了佛教的深层底蕴,但其清净超脱,沉稳自适的情境已足以使他羡慕不已。顺治十四年他驾幸南苑狩猎,便到过城南海会寺。

回宫后不久便在万善殿召见海会寺住持憨璞聪。他开言问道:“从古治天下,皆以祖祖相传,日对万机,不得闲暇。如今好学佛法,从谁而传。”回答说:“皇上

即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所以天下至尊也。”顺治帝不禁龙心大悦,喜上眉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此而后,当时佛教诸大师玉林琇、茆溪森、木陈忞、玄水杲等先后至京。在与诸僧的频繁交往中,顺治帝曾多次去过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外法源寺),并表示:“朕想前身的确是僧,今每常到寺,见僧家明窗净几,辄低回不能去。”又说:“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摆拨不下底。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觉亦风云聚散,没甚关情。若非皇太后一人罣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顺治帝的意思肯定已使那些宏扬佛法的和尚们惊喜万分。如能使一皇帝崇信教义,固会使僧侣大得好处。但如皇帝真的皈依佛门,新的统治者难保再会青睐众僧。所以大师们一再劝顺治帝“万勿萌此念头”。

那时,顺治帝正与栋鄂氏新婚燕尔,如漆如胶,可他并没有放弃对佛门的向往。他对不信佛的栋鄂氏,“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奥义。由是崇敬三宝,专心禅学”。二人可谓已是志同道合。

就当时全国的形势来看,尽管满汉矛盾仍很紧张,但抗清势力已大为削弱。

自从顺治十年(1653 年)五月,顺治帝派降臣洪承畴出驻江南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军务以来,一是清军的多方分化和围剿,二是永历政权内部争权夺利自我削弱,除荆襄及巴东一带尚存一部抗清势力外,在西南,永历政权所控制地区仅局限于云贵一带,且其两个主要将领李定国和孙可望相互攻杀,孙可望兵败降清,永历政权形势危急。在西南沿海,顺治十年、十一年张煌言等两次攻入长江口被击败后,张煌言退守天台(今浙江天台、临海一带)。另有郑成功一直怀反清复明之志,经营于福建的漳州、台州一带,地域也很狭小。按理,清廷的压力不大。尽管兵马钱粮、刑名经济等政务仍丛脞繁复,毕竟已逐渐走上轨道。顺治帝已不必为天下事忧心忡忡。但顺治帝多年来一直身体不好,虽然没得过什么大病,但睡眠一直不好。他曾对和尚说:“朕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樵楼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耳。”他认为自己能活到 30 岁都很难说,活到 40 岁是决不可能的。他横着自己的脸对僧师不无担忧地认为:“此骨已瘦如柴,似此病躯,如何挨得长久。”

栋鄂氏去世后,顺治帝所受打击空前沉痛。自言:“唯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思来想去,他坚定了遁入空门的念头。当时服务于清宫

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回忆说:“此后皇帝便把自己完全委托于僧徒之手,他亲手把他的头发削去。如果没有他的理性深厚的母后和若望加以阻止时,他一定会充当了僧徒的。”当时,顺治帝确实已经剃光了头发,但并不是他自己所为,而是禅师茆溪森为他净发。正在这时玉林琇到京闻听此事,“即命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止。”在《玉林国师年谱》中记载:在栋鄂氏去世两个月的十月十五日,顺治帝在皇城内西苑万善殿召见了玉林琇,二人相视而笑。顺治帝对玉林琇说:“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官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欲效之如何。”玉林琇说:“若以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皇上宜永作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顺治帝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不再坚持出家为僧。

顺治帝本想以出家弃天下而去,却被众人屡屡劝止;却不料净发后不及两个月,上距栋鄂氏去世仅 135 天,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 年 2 月 5 日),宫中传出消息:顺治帝逝世于清宫养心殿。

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社会上早已纷传的皇帝要出家当和尚的消息似乎立即得到了“印证”。皇上尚在年轻,刚刚 24 岁,怎么会说死就死了呢?莫非是以“死”

来掩盖皇帝出家,进而掩盖什么宫中不光彩的丑闻吧?猜疑种种,舆论纷纷。数百年来好事者不断编出据说是“确凿”的证据,不断地演绎铺陈,终于把本来很清楚的史事搞成了“疑案”。

其实,事发突然却有必然。身体本来很差的顺治帝,一直为政事、家事所困扰,栋鄂氏病亡遭受的巨大精神刺激尚未平复;欲以出家逃避尘缘又被劝阻,何去何从,进退两难。几个月以来,他终日郁郁寡欢,一蹶不振,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已如迎风弱柳,随时都有染病不起的可能。

顺治十七年年底,为庆贺即将来临的元旦大节,紫禁城内早已张灯结彩,粉饰一新,太监宫女们忙成一片。可突然宫中传出谕令,命礼部宣谕免去一年一度的元旦大朝,不行庆贺。人们在惊愕中获悉:皇帝正在患病。这一消息顿时把节日气氛一扫而光。那些已做好准备进宫参加元旦庆贺大典和元旦赐宴的大臣心中立刻紧张起来,预感要发生重大的不幸。元旦清晨,一些重臣还是进宫或请安,或探听消息。

顺治帝已预感到这次得病非同一般,很是紧张。初二日,他强支病体,把宠

爱的太监吴良辅亲自送到悯忠寺落发为僧;初三日,他两次派太监到万善殿,传旨国师玉林琇为自己念经祈祷。初四日朝中正式向大臣宣布皇帝患病的消息。尽管没有说所患的病症,但大臣们很快就得知皇帝是患了天花。这个消息使举朝内外更加震惊:身体素质本已极差的皇上还能再一次躲过这场灾难吗?初五日,问安的九卿大臣再进宫时,见宫殿各门所悬门神、对联、彩灯一并撤掉,更加惊慌。

初七日晚,宣布除极个别人外,释放所有囚犯,“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一般官民人等,“始知上疾为出痘”。而挨到半夜,顺治帝终于撒手尘缘,一命呜呼。顺治时代至此宣告结束。

从清宫中第一个从帽顶上摘下红缨的大臣开始,为顺治帝治丧的仪式便算拉开帷幕。在顺治帝的灵堂乾清宫中,夜以继日地传出和尚和道士诵经声。乾清门外,满汉文武官员的哭声从日出至日落一连持续了 9 天。正月十四的“小丢纸”,在无数素衣白帽的宫女的哭声中举行,乾清门外台基之下,无数的奇珍异宝在火焰中被烧得劈啪作响。二月初二日,顺治帝梓宫移往景山寿皇殿,凡顺治帝生前用过之物,用骆驼数十匹运到殿门外,成堆的金银器皿、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均付之一炬。顺治帝死后的第一百天,在禅师茆溪森的主持下,其遗体在寿皇殿前火化,装入“宝宫”(骨灰坛)。两年后,运往遵化马兰峪陵地(即今清东陵),不久下葬于地宫,称为孝陵。

天花虽无法改变清政权的性质,但它所导致的最高权力持有者的改变:它所突然造成的权力真空,将预示着:是否有合适的继承人选:统治集团派系势力的突然升降沉浮或可能由此引发的改组和权力争夺:统治政策亦将随着新的权力持有者的登台而发生改变,及所有这一切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因此当顺治帝自知死亡的命运已难以挽回的时刻起,便挣扎着安排自己的后事。而当皇太后及满族王公亲贵和所有在朝重臣清醒地意识到顺治帝已不可救药,便在泪花闪烁的一片悲泣声里,各怀心腹事地盘算、紧张地注视着将会发生的更为重要的政治变动。聪明的小玄烨却并没有想到,他那个“效法父皇”的志向在父皇那么年轻时便突然地展示在他的面前。

据史书的记载,顺治帝思考后事的安排可能是从正月初二日开始的。因为那一天早晨,当学士王熙到养心殿问安时,顺治帝把他留在身边,直到晚上才出宫。

谈了些什么已不得而知。然而,第二天,他又主动召见王熙,并让他靠近自己的

床边说话。王熙在日记中记到:“是日,奉天语而谕者关系重大,并前此屡有面奏,及奉谕询问密封奏折,俱不敢载。”王熙在自己的日记中都不敢把这些“关系重大”的内容记下来,可见君臣之间所谈论的内容除了继承人和其他重大人事安排,就是对自己政务得失的反思和对后事的担忧等。

应该说,逶迤病榻的几天,也许是顺治帝一生考虑问题最多的几天。尽管他已厌弃无聊的后宫、繁杂的政务,但他不敢拿祖宗浴血奋斗打下的江山开玩笑。

执政 17 年来,无论是叔王多尔衮摄政,还是自己亲政,凡有闲暇,他便读书写字,已养成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他在史书中得知,在绵延几千年的各代王朝史上,为争夺皇位的惨杀和流血,既不讲什么君臣大义,也不顾什么骨肉亲情。宫廷和皇位上下早已渗透了斑斑血迹。从自己的父亲皇太极即位和自己被推上宝座也都莫不如此。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慎重地、妥善地利用自己的权力做最后一次安排。至于自己死后如何,他当然不愿往坏处去想。

初六日半夜,顺治帝感到自己的时间已不多了,急忙将学士麻勒吉、王熙召至养心殿,对他们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王熙泪如雨下,话都说不成句。顺治帝又说:“朕平日待尔如何优渥,训尔如何详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数。群臣遇合,缘尽则离,尔不必如此悲痛。

此何时,尚可迁延从事,致误大事?”王熙垂泪从命,在床前匆匆写下遗诏的第一段。此时顺治帝已疲惫不堪,看去于心不忍,王熙便请求顺治帝照以前所谈,等把诏书全部拟就再行进呈。顺治帝只得点头同意。二人赶紧到乾清门西朝房内起草了皇帝的遗诏。随后三次进呈,三次改动,直到第二天红日西坠才算定稿。

几个小时后,顺治帝去世。

就是在这个长达千余字的遗诏中,皇三子第一次有了一个汉文名字:玄烨;并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然而这却并不是顺治帝的本意。

清朝初年,还没有像前些的中原王相那样建立一种固定的立储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因此,顺治帝最初考虑的人选并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弟弟。

也许他以为只有年龄较大一点儿的人成为君主,才能应付得了复杂繁忙的政务。

但却遭到皇太后和一些亲王的反对,他们建议顺治帝还是在诸位皇子中选择。这种选择既可保证宗室王公及八旗各自地位的稳定和利益的不变,也符合入关后汉族传统中皇位正统一脉相传的作法,易于被更多的人接受。顺治帝仍是不太情愿。

这时他忽然想到了一位可以信任的人,便急忙派人去征询意见,以便一言以定。

这个人竟是一个德国传教士,他叫汤若望。

约当明代中期,远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各国,正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突破旧时代的精神枷锁,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蓬勃兴起。为对抗新教,扶助教皇的耶稣会成立,并培养了一大批博学的牧师,奔赴欧洲以外的世界传教,力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自然成为耶稣会宗教扩张的重要目标,一些传教士不远万里先后来华。这些黄发碧眼高鼻子“奇装异服”的“西夷”人,在中国人惊异目光的审视下,连同他们的教义一起受到敌视和抵制。但到了明末他们再次踏上东方的土地后,拼命地学说研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换上中国士大夫的袍服,并以其学问逐渐赢得了中国士绅的好感。在明朝天文历法屡次失误又急于修订的迫切需要下,被引入中国的宫廷。明朝灭亡后,清朝又以同样的需要将一些擅长数学和天文历算的传教士留用在朝。汤若望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汤若望出生于 1592 年的德国,在明朝天启二年(1622 年)来华。次年到北京,以其精通天文受到明朝重臣的礼遇和赏识,编写了一些天文和历法的著作。

顺治元年(1644 年)五月,清军进入北京,明朝已成为过去,他怀着捉摸不定的心情,等待着未来命运的安排。出其意料之外,清政府一纸禁止八旗兵弁随便进入天主堂骚扰的上谕贴在了他的住处,使他躲过了中国改朝换代的战乱。两个月后,当他把按西法修成的“时宪历”交给多尔衮后,很快便受到新王朝的信任和尊重。第二年年底他再进呈《西洋新法历书》后,为表彰他的功劳,清政府给他一个太常寺少卿的官衔。这样,他便由原来历局聘请的专家,成为朝廷的命官,并首次由西洋传教士掌管钦天监。

顺治帝亲政后,顺治八年(1651 年)八月,顺治帝诰封他为通议大夫,赐封他的父亲、祖父为通奉大夫,其母和祖母为二品夫人。在寄往德国的邮件中,多出了一大卷绢织的诰命文书。他也升为太常寺卿。顺治十年(1653 年)三月,又赐给他“通玄教师”的称号。三年后,顺治帝亲笔书写了一块“通微佳境”的匾额,挂在宣武门内教堂中:另撰写碑文一篇,说他“事神尽虔,事君尽职”,让传教士都以他为榜样,刻文立碑于堂前。在顺治十三、十四两年间,顺治帝到汤若望住处访问达 24 次,汤若望也经常到宫中拜见皇帝。顺治帝举凡政事、治

理方法等都与他商量,几年中汤若望上呈的奏疏,禀帖等有三百多件。据说在此以前,汤若望曾给顺治帝的皇后治好过病,皇太后深表感谢,认他为“义父”。

所以,顺治帝总是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意为爷爷)。两入关系密切“有如家人父子”。出于感激,为了帮助这位年轻的皇帝,汤若望从来有话直说,不避嫌疑。他“睹时政之得失,必手书以密陈,举凡修身事天,展亲笃旧,恤兵勤民,用贤纳谏,下宽大之令,慎刑狱之威,盘固人心,链厉士气,随事匡建,知无不言”。正因如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顺治帝在事关国家前途的定储大计问题上,更想听听这位外国“玛法”的意见。

汤若望果然直陈己见。他完全赞同皇太后的主张,认为“被皇太后所选择的一位太子为最合适的继位者”。

那么皇太后在顺治帝诸子中选择的是谁呢?

顺治帝当时已有 8 个儿子,长子和四子已夭折。剩下的 6 个儿子是:9 岁的二儿子福全、8 岁的三儿子玄烨、5 岁的五儿子常宁、3 岁的六儿子奇授、两岁的七儿子隆禧和八儿子永干。有人说皇太后原本指望继承人能仍出于自己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因此不仅连续给顺治帝册封了两位这个家族的皇后,另外还有四个姓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被册为妃子。可值得深思的却是,不仅两个皇后不为顺治帝所喜爱,连遭挫折,且六位女子都没有为顺治帝生下一男半女。那么,皇太后如果确有这种打算,现在也是全部落空了。皇帝既然没有嫡子(皇后所生之子),就只能在庶出诸子中选择。常宁以下不是咿呀学语,便还在襁褓之中,只有福全和玄烨两个尚堪择取。玄烨聪明好学,早为皇太后所垂爱,福全虽年长一岁,但却有一只眼睛失明。因此皇太后选择了玄烨。

“这样,皇帝最后受到汤若望的劝促,舍去一位年龄较长的皇子,而封一位庶出的、还不到七岁(应为八岁)的皇子为帝位之承继者。当时为促成这样一个决断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太子,在髫龄时已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而那位年龄较长的皇子,尚未曾出过天花,时时都得小心着这种可怖的病症。”

“玛法”的意见值得重视,“玛法”的理由更使顺治帝折服。自己即将被天花夺去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理由更能打动他呢?就这样清朝入关后最高权力的第一次移交,竟是因一位皇帝死于天花,一个不会再得天花的、本不受父皇关

注的皇子立即身价百倍。小玄烨脸上的麻点顷刻间竟成了他得为帝王的资本。

玄烨虽被选定,但到底年龄太小,无法亲政。因此,顺治帝在遗诏中指定了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来帮助儿子理政。这一选择既有顺治帝的深虑,也符合皇太后的心愿。当年自己年幼,九五多尔衮摄政虽然开国功勋卓著,用人行政也多无所失,可却自恃为皇上教王,专横自恣,唯我独尊,不把自己放在眼中,难言没有篡逆之心。连皇太后也不无忧虑。因此他不再委托宗室亲贵,只选择四个异姓重臣,避免旧戏重演。

然而在这一千余字的遗诏中,竟有九百字是对自己在维护纪纲法度,用人行政,孝养母后,大兴工作,尊从礼法,听言纳谏等各方面的检讨和自责,共有十四条之多。经研究,有人认为顺治帝对自己的生平行事未必能“彻底悔悟至此。”

“其间必有太后及诸王斟酌改定之情事。”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遗诏直到顺治帝去世后的第二天入夜二鼓才向百官宣布。就是说玄烨即位后清政府将要实施的大政方针,也已通过以顺治帝自责失误的方式奠定了基调。

宫廷内一日之间发生了塌天巨变。满眼的玄素更使严冬的寒冷浸入骨髓。各怀心腹事的王公亲贵和有关朝臣已数日未曾合眼,早已把元旦大节的心情丢到九宵云外。民间因有不许点灯泼水的禁令,也感到这个节日非比寻常,不敢欢歌饮宴。入夜的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即使白天,因城门尽行关闭,无数执行戒严的兵卒往来巡视,街道上几无行人。空旷寂寂。全城在宁静中暗暗透出令人惶骇的肃杀之气。

初八日,假期已过,各衙门开印。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陆续来到宫门。然而当大学士和礼部等官员被放进去后,宫门立即被轰然关闭。在一片惊愕之余,百官面面相觑,只好各自散去。直到当日傍晚,才有通知令百官各带朝服入宫,然后到户部领取服丧所用布匹。在太和殿外,各官交头接耳,才知道发生的一切。更鼓响过二声,“宣遗诏,凄风飒飒,云阴欲冻,气极幽惨,不自知其呜咽失声矣。”

接着只听又有大臣高声告之百官不许归家,等候新皇帝登基典礼。午门外风寒刺骨,黑暗中群臣瑟缩一团。

太阳终于升起来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日(1661 年 2 月 7 日),风和日丽,玄烨的登基典礼马上就要举行。这是历史上又一令人悲喜交加的日子。

在派遣的一系列官员进行完祭告天地、太庙、社禝的仪式结束后,小玄烨身

着白色丧服来到顺治帝灵前行礼,柢告受命,然后改换礼服,分别向祖母太皇太后和两宫皇太后(顺治帝皇后,生母佟氏时已尊为皇太后)行礼。接着升中和殿受执事官朝拜,再升太和殿宝座。大殿两侧丹陛,太和门内东西两侧,陈列中和韶乐、丹陛大乐,因在丧期,只鸣钟鼓而不奏乐。各种仪仗旗帜鲜艳整齐。执事官宣读即位诏书,以明年为康熙元年,大赦天下。尊祖母为太皇太后,生母为皇太后。定顺治帝谥号为章皇帝,庙号世祖。脱下丧服又换上朝服的文武百官上了贺表,随即向新皇帝三呼万岁,行三跪九叩礼。全部礼仪举行完毕。全体官员又全部改换丧服,在天安门外金水桥下听颁哀诏。至此折腾一天一夜,忍饥受冻的全体官员才算演完了这出悲喜剧。小玄烨也正式成为统治中国长达 61 年的康熙皇帝。

在此过程中,官员们对小玄烨即位的反映是平静的,甚至觉得有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的轻松。然而在这众多的官员队伍中,有四个人的心情却一直忐忑难安,震惊、忧虑、惊喜、兴奋一时难以分辨。这就是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在听到遗诏的最初一刻,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确信遗诏所说无误,立刻又表现得惶恐不安,手足无措。这也难怪,论以亲疏功绩,诸多的宗室诸王公贝勒不仅是皇帝的血亲,且多战功卓著,辅佐幼主的托孤重任怎么会交给异姓他人?而在这些皇亲国戚面前,行使如此重大的权力,怎能不感到压力沉重,诸多顾忌!索尼等立即跪在诸王贝勒面前说:“今主上遗诏,命我四人辅佐冲主。

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索尼等皆异姓臣子,何能综理?今宜与诸王贝勒共任之。”其实诸王贝勒对此种安排也难免心怀不满,但以往皇位传承之际争杀流血的恐怖早已令人不寒而粟。一言不慎,便可以违背先帝遗诏之罪而立招杀身之祸。更何况当此大局已定之时,宗室之间也各有盘算,谁肯妄动,以当乱臣贼子之名。因此都很客气地表示:“大行皇帝深知汝四人之心,故委以国家重务。诏旨甚明,谁敢干预。”尽管如此,四人仍心怀顾忌,再奏请太皇太后,回答仍是肯定的。至此,已没必要虚情假意,四人压抑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接受了辅政之职。

当即向皇天上帝,在顺治灵前宣誓:

“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

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帝大恩,若复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为保证小皇帝继统后政治稳定,也须对所有亲贵朝臣有所约束。玄烨登基后的第五天,诸王贝勒及文武官员齐集正大光明殿,设誓于皇天上帝及顺治帝灵前:

“冲主践祚,臣等若不竭忠效力,萌起逆心,妄作非为,互相结党,及敌政之人知而不举,私自藏匿,挟仇诬陷,徇庇亲族者,皇天明鉴,夺算加诛。”

所有这些誓言便算是表示了对新皇帝的支持和忠诚。

那么,四位辅政大臣何以会有此殊遇呢?

索尼,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父亲和叔叔在努尔哈赤时,都是非常被信重的文人。皇太极执政,索尼因久在戎行,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战将。皇太极死后,两黄旗大臣坚决主张立顺治帝接位,索尼与其他五人盟誓于盛京三官庙,坚决辅佐幼主。入关后,畏于多尔衮的权威,盟誓之人多依附多尔衮,索尼却坚决自矢,不肯屈服,被罢官抄家,遣放回盛京,那时他已 48 岁。三年后,顺治帝亲政,蒙特召回京,晋封一等伯爵,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到出任辅政时,他已 60 岁,成为历事四朝的老臣。

资望不及索尼的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他的父亲曾以归顺之功得以娶努尔哈赤的女儿为妻,因此,事实上他与顺治帝为姑表兄弟。尽管他所立战功不多,但因为他以多尔衮所领正白旗属下的身份,在多尔衮死后率先揭发多尔衮阴谋篡逆,反戈一击,大受顺治帝和皇太后的赏识。此后又在湖南、湖北大败抗清义军,被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因此成为正白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籍隶满洲镶黄旗的遏必隆,姓钮祜禄氏,是清朝开国功臣,“五大臣”之首的额亦都的第十六子。在明清争夺辽西及入掠中原的军事行动中多次立功。因反对多尔衮专权,被剥夺官爵牛录,抄没一半家产。顺治帝亲政,他不甘沉沦上书讼冤被起用,先后封为一等公,升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鳌拜与遏必隆同旗,姓瓜尔佳氏。为清初开国功臣费英东的侄子。在清朝初年,鳌拜堪称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几乎所有重大战事都曾领兵参与,以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立大功无数,有“勇士”(满语称“巴图鲁”)之称。皇太极死后,誓死主张立其子为君,因而积怨于多尔衮,被三次论死,只因功高而幸免于难。

多尔衮死后,命为议政大臣,进世袭二等公,又升任领侍卫内大臣。

由此可知,这四个异姓大臣被委以重任,除了为避免重蹈亲王摄政、威胁皇权的覆辙,更因为这四人不仅都是皇帝亲领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家世显赫、屡建勋劳的功臣,因而在本旗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因为他在支持皇统传承,反对多尔衮专权擅政的重大政治事变中,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甚至因此受到迫害。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人任领侍卫内大臣,掌握着全部宫廷侍卫的指挥权,一个为内务府大臣,总领全部宫廷事务。这种安排确实是煞费苦心,又万般无奈的慎重选择。这是太皇太后又一次面临幼君登位,半生风风雨雨的经验和智慧的安排。她已保住了儿子的江山,现在她又要为使孙子安然于位,含悲忍泪,借用儿子的亡灵有秩地导演出一幕幕群臣宣誓效忠的场面。

顺治十八年伊始,这些掌握着中国命运的人物,在这权力大转换的关头,饱尝了悲喜忧俱各种情感的煎熬。小玄烨会在未来的岁月中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展示出自己的帝王风采吗?他的天下会像那个象征着安定太平的“康熙”年号所期望的那样,结束持续近半世纪的战乱走向治世吗?

无论如何,8 岁的小玄烨成了康熙皇帝,康熙时代开始了。

8 岁的小康熙帝离开了温馨熟悉的庭院,被祖母接到了慈宁宫。毫无疑问,此时此刻,在诸多的皇孙中,小康熙帝真正成了祖母最得宠,最疼爱,寄托着无限希望,也是唯一希望的掌上明珠。祖孙俩的话题已不仅是读书写字,行走坐卧如何努力、如何有规矩的旧话:何为人君,如何行政用人、治国平天下已成了祖母时刻叮咛、训诫的主要内容。

从登基大典举行之后,每次临朝,小康熙帝都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在不绝于耳的“万岁”声中俯视着群臣叩拜如仪。但他还不能理解朝臣讨论的军国大政。

他更多地是在礼仪官的指导下,主持礼仪性的活动。一般政务由四辅臣处理,重大政务由四辅臣奏报请示太皇太后裁决。他还仍只能当一个挂名皇帝。

二十七天的“国丧”期很快过去了,全国上下、文武诸臣脱下丧服。随着时光的推移,清政府逐渐在新的体制下稳定下来。

清宫这场大变动,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清军向未征服地区的推进速度,前线的捷报仍不断地传到京城。自顺治十五年(1658)春,清政府命贝子洛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与洪承畴为一路出湖南: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同都督李国翰由汉中、四川南进:都督卓布泰为征南将军,与提督线国安出广西,三路围攻南

明永历政权,到 8 月,四川、贵州相继平定。随后,又由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总统三路兵马进兵云南,到顺治十六年正月初一(1659 年 1 月 23 日),会师于昆明。永历帝经一年的奔波,已无存身之地,三月,只带不及 1500 人逃人缅甸。第二年四月,吴三桂又上疏清廷,准备赶尽杀绝,发动入缅战役。由于永历部将白文选、李定国等在中缅边界一带竭力抵抗。加之顺治帝突然死亡,直到顺治十八年年末吴三桂才进入缅甸。康熙元年(1662)三月永历帝被押解回云南,四月十五日(6 月 1 日),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于昆明。这时康熙帝仅登帝位一年多,大规模的抗清即已宣告结束。清政府为此欣喜若狂,以“大勋克集”,诏告天下。

在东南沿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抗清战役是郑成功发动的。顺治十六年六月(1659 年 8 月)郑成功、张煌言乘清军三路攻贵州,组织兵马 17 万由长江口攻入,夺瓜州,克镇江,直攻南京:张煌言率师克芜湖,攻陷安徽四府、三州、三十二县,东南大震。顺治帝闻报大惊,甚至有逃回东北的想法被劝阻后,又想率军亲征,最后一被汤若望劝止。后由于郑成功中了清两江总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被清军攻贵州得手后回军的梁化风部击败,于八月退军。这年年底,郑成功虽然在厦门打败前来围攻的清军,但深感在大陆已很难立足,便不得不谋划攻取台湾以为根据地。顺治十八年四月,郑成功率师攻台湾,歼灭盘踞台湾已有 38 年的荷兰士兵数百人,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收复全岛,改赤嵌城为东都明京(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港)。然后设一府二县,安顿士兵百姓,开荒屯垦。最大一股抗清势力退出大陆,这又是在康熙帝即位后才几个月,清政府当然又免不了一番庆祝。然而为防止郑成功再次发动反击,八月。四辅臣下达“迁界令”,强迫福建、广东、江南、浙江四省滨海居民 88 万各向内地迁移三十里。沿海房屋村庄和船只全部烧毁,寸板不许下海,筑长墙,立界石,修塞墩,设兵戍守,出界者一律处死,结果被迁百姓,“谋生无策,丐食无门,卖身无所,展转待毙,惨不堪言。”

对未来,年幼的康熙皇帝也许想得很少,然而这个自小怀着要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的少年君主此刻充满了信心:他的身后,是最可信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他的面前,站着父亲和祖母亲自挑选的经验丰富、忠于皇室的四位辅政大臣,他们就是自己继承父业、实现宏伟抱负的可靠后盾。

的确,他的祖母,这位年近半百、身历三朝的皇室女性,十八年前,靠着自己的机智和谋略,使自己的儿子福临成为一国之君;如今,历史又一次将她推到这个少年天子的背后。她会呕尽心血,呵护她的嫡孙长大成人;她会以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才干、卓越的政治见解和高贵的气质将他培养教育成一个合格的君主。

碍于“母后不得预政”的古训,她知道自己无法公开听政,因而在顺治皇帝病笃之时,她和顺治皇帝匆匆做出以相互制约的四异姓大臣共同辅政的决策。她十分清楚,这实在是个“诸害取其轻”的不得已之计,险恶的形势逼迫她既要设法协调早已十分紧张的上三旗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又要时刻提防天子大权再度旁落权臣之手。为此,她煞费苦心,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范,包括“凡涉军政大事,四大臣议定后,须奏请太皇太后裁决”。她希望四位大臣能够竭忠尽力,遵照先帝的遗诏来辅佐康熙皇帝,能像他们在先帝灵前发的誓言那样,“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她暗祈上三旗的首领们能以皇室为中心,团结合作,共商大业;她盼望诸王、贝勒、贝子、大臣们都能“与四大臣同心协力,以辅幼主”。只有这样,她那初登皇位的嫡孙才能顺利渡过这场政权危机,才能确保大清王朝事业的延续。

孝庄文皇后的警觉和担心并非没有根据,大臣辅政这种畸形政治体制注定了康熙朝政治从一开始便走上坎坷之途。

居四大辅臣之首的是素有威望的一等伯索尼。这位出身于正黄旗的贵族将领,早年为清朝兴起立下过赫赫战功,是一位政治上十分成熟的大臣。太宗崇德末年,为拥立皇子为帝,他曾以死相争;多尔衮当政时,他不畏权势,多有得罪,受到“褫职、输赎锾、追夺赏赐”的惩治,直至顺治皇帝亲政,方被“自昭陵召还”,复为二等精奇尼哈番。他屡被授予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等要职,参议军政大事。他曾上疏顺治皇帝,历数京师内外败政弊端,奏请严饬查禁。这位数十年效忠皇室的老臣,一向胆大心细,办事干练,加上数历荣辱沉浮,身经皇太极、多尔衮、顺治皇帝三朝,尤其谙于宫中政治,顺治皇帝对他十分赞赏。

可以说,由这位劳苦功高、深孚众望的旧臣辅佐皇权,没有什么令人不放心的。

然而,此时的索尼已到花甲之年,体衰多病,开始走下坡路。当年激昂进取的锐气雄风日渐为晚年的暮气所取代。尽管他依然持重、坚定,但已无力应付日

益复杂的内部争讦,面对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他似乎感到了那股弓矛剑戟也无法制服的力量,而能够使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承当起首席辅臣大任的,只有那百世不变的“祖宗之法”。事实证明,从辅政伊始,他那满洲旧贵族落后、僵化、保守的倾向便无遗地表现出来。

居索尼之次的苏克萨哈,也是一位出入疆场的武将。他的父亲苏纳是努尔哈赤八额驸之一,原本隶属正黄旗,皇太极时期,黄、白易帜,随同父母转为正白旗。他曾以军功受命署理牛录章京,屡建战功,骁勇过人。顺治初,两白旗地位随多尔衮势力增长,重占优势,为他趁机进取提供了机会。但这位年轻的武士一心投身于征战,并不刻意钻营,因而在这场黄、白旗权力的角斗中并没有陷得很深。顺治皇帝亲政以后,他因“告发有功”晋为“议政大臣”、“镶白旗护军统领”,被封为拖沙拉哈番。十多年来,他竭忠尽力,东征南进,战功无数,受到顺治皇帝的一再嘉奖和擢拔。顺治十三年(1656),他受封二等精奇尼哈番,任内大臣,留在皇帝身边。他对君主及太后的忠诚,使他不仅成为皇帝的心腹,也深得太后的喜爱。顺治皇帝病危期间,他一刻不离左右,皇上的“****”御旨和为皇太子定名“玄烨”御讳的圣谕都由他亲自传送。为报知遇之恩,他曾真诚地要求以身陪殉。顺治皇帝恳切地对他说:你要明白,为我而死是比较容易的,但你辅佐太子的责任才更重要!皇太后在权衡上三旗利益关系时,便选中了苏克萨哈,由他作为平衡满洲各旗势力的砝码。就这样,他接受了与其他三位两黄旗要臣共同辅政的责任。

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怎样,苏克萨哈只是一员刚毅善战的猛将,他忠诚勇猛,却缺乏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他虽受到太皇太后的庇护,却不具备应有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眼光;在宫中,他以白旗的弱势地位而高居于出身两黄旗的遏必隆、鳌拜之上,这一切都预示着,未来的辅政生涯中,他将面临无法摆脱的矛盾与冲突。

当然,他的贵族旧臣的阅历和身世,决定了在日后的辅政中,同样会采取索尼那种坚定地维护满洲贵族利益和昔日的“淳朴旧制”、抵制“汉俗”的态度。

出身于满洲簪缨之家的遏必隆,是在性格上与前述两位辅政大臣相差极远的顺治宠臣。早在太宗天聪元年(1627),他便以军功承袭其父总兵官世职。天聪八年,又被擢为头等侍卫,世袭罔替。他以勇猛善战博得皇太极赞赏,并随两位兄长车尔格、图尔格一起由原隶属的镶白旗转入镶黄旗。崇德末年,他与索尼、

鳌拜等两黄旗大臣拥立豪格;不成,又同对天盟誓,誓辅福临。他屡屡得罪于两白旗大臣和多尔衮等人,顺治初年受到多尔衮、阿济格一伙不停的打击。尽管他入关后挥师南征,建立功业,回京后却被一再非难,乃至于落得革去官爵、牛录,抄走家产,被逼回镶白旗的下场,险些送掉性命。顺治皇帝亲政后,他的冤屈方被平

同类推荐
  •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齐梁以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使之上升到文学理论层面,而且还运用这些理论对各个时代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艺创作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刘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末世成长系统

    末世成长系统

    末世降临14岁中二少年获得鸡肋系统到底能否存活还是被人所利用
  • 心机总裁追妻记

    心机总裁追妻记

    辛淼淼想,大概她这辈子最想躲掉的事儿就是相!亲!了,然而她的亲亲老妈,并不打算放过她,直到她把自己卖了为止。终于在第38次相亲失败后,辛淼淼把自己给卖了。“嗯?”辛淼淼一脸懵逼,“我们真的认识吗?我不记得了啊。”“……”蒋鸣鹤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媳妇儿总是想不起来他!他先去死一死再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谋国者

    谋国者

    引文一“所谓王公,不过一群脑满肠肥的竖子,不足于谋。”云景道:“那你倒说说,谁人可与你一谋?”男子从飞檐上跳下,负手而立:“心怀天下者。”“却不知阁下,指得是谁家的天下?”男子跨步入室,立于门口,望着倚靠在窗边的云景:“一个全新的天下!”“好一个全新的天下!”引文二“不知阁下准备怎么谋国?”韩信忽然站了起来,双掌相叠,收于胸口,缓缓向前推出,身子随势弯了下来,行了一个恭敬的朝礼。礼毕,韩信正声道:“谋国者,先拜明主!”引文三“难道就这么坐着等死吗?”随奴不甘心。云景抬头看了看天空,一只苍鹰横飞过天际,消失在云层里。“你们看,若是有来世,做一只苍鹰倒也不错,可以自在的遨游这天地六合!”
  • 异界神魔之主宰

    异界神魔之主宰

    手持噬魂异界行,自古多难神魔路。尔虞我诈自当心,快意恩仇修正道。混沌开,神魔生.本书主人公出生与一个大陆的小村庄,带着本族的仇恨游走在各个大陆为族复仇,为涉世的他能否在人神魔三界中生存......新人出书求关注。你的评论是我写书的动力,不好的点评我会虚心接受以后多努力!
  • 音乐少女追夫记

    音乐少女追夫记

    顾玖柒,一名目前在最有名的酒吧里的驻场歌手,后来学校为了应付不久后的省级学生音乐舞蹈评选会,于是就组建了两个乐队四个舞蹈队。在表姐安夏的推荐下进入了乐队担任了主唱。什么?和自己闹绯闻的好好同桌同学以及班长也要去?去就去吧,管不着,但是你是来埋汰我的么?斯斯文文的你玩什么架子鼓?玩就玩了你还玩的那么好你爸妈知道么?!作:顾孽修改:墨玖图:闻人语
  • 超时空冒险团

    超时空冒险团

    “三国世界角色扮演三日游,场景三英战吕布。(注:危险度★★,角色实力以游客自身实力为准。)我擦,这他妈是旅游还是自杀啊,有几个人能够打得过吕布?顾客挂了,警察会不会抓我啊?”李韬翻看着旅行社服务指南喃喃说道。滴滴滴!旅行社配发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每完成一次业务,根据业务完成率,可获得相应业务点,并获得内部福利抽奖一次。(注:内部福利有且不限于:随机抽取所有目标世界剧情人物、神兵、天材地宝、武功秘籍、血统、技能等。)神功秘籍、仙家宝物、绝色美人……李韬勃然而起,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业务点(绝色美人)老子拼了!超时空冒险团在团长李韬的带领下,踏上征服无尽的位面宇宙的旅途!
  • 儒林公议

    儒林公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萝莉丫头不好惹

    萝莉丫头不好惹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是学校里最为平凡的女生。他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完美校草。在他的眼中她不过是一个整天只知道读书的丑丫头而已。他是校园中的神秘王子。缘分就是这么的神奇,当平凡的丑丫头遇上了不良校草与神秘王子,三人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谁才是她的真名天子?
  • 养母妈咪

    养母妈咪

    苏雪怡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外,还是苏家的大小姐,但是无人知晓这层身份,更让人们不知道的是她却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可这个孩子并不是亲生儿子,在她十七岁那年捡到的一名婴孩,当这个5岁大的孩子身世揭秘时,又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
  • 穿越:腹黑杀手横出世

    穿越:腹黑杀手横出世

    她,性格乖张,随心所欲只为快意江湖;他,变幻莫测,隐于乱世之下。她与他能否相忘于江湖?各路危机,险象丛生,他们能否化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