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6400000025

第25章 皮影造型艺术

一、陇南皮影文化概述

皮影是皮影戏的主体表演道具。皮影戏又称“弄影戏”,是由汉代方士弄影摄魂术发展来的一种技艺性表演艺术。唐代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超度亡灵时,用影人作为死者的灵魂。在宫廷中则作为一种新奇的娱乐开始流行。至宋代,皮影与说唱艺术结合,成为当时极为兴盛的一种市民文艺形式。明清时期皮影戏在民间广泛流行。

民间皮影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陇南地区的皮影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陇南民间,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除了闹社火以外,还普遍流行木偶戏与皮影戏,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没有电影与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是村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影像”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春节期间的陇南大地,除了火热的社火以外,皮影戏也是民间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是陇南大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陇南当地人称皮影戏为“牛皮灯影子”,在陇南市各地民间,都有当地著名的皮影戏班子,一般多为家传,许多皮影戏班中,唱主角的班主可以演唱多个角色,也包括唱旦角。皮影戏的唱腔在延续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唱腔的同时,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地方方言在唱词、对白中的应用,丰富了艺术表现力,陇南皮影的唱腔是北方最流行的秦腔唱腔,也融合了丰富多彩的陇南地方方言,形成陇南地域独特的“影子腔”,诙谐有趣。陇南皮影戏虽然也是由陕西传入,但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所以陇南皮影已成为土生土长的当地民众自己的艺术,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皮影戏一般与民间宗教活动相关,也可以说是民间宗教活动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灯花道场”,多为村民为神灵“还愿”的特殊方式,祈求神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因此在开戏时一般先要表演“天官交愿”,将唱戏的缘由向神灵交代清楚,然后还要表演“刘海撒金钱”的小段子,并唱台词:“刘海本是上八仙,身背葫芦撒金钱,金钱撒在五福地,荣华富贵万万年”。其中的剧目也与“还愿”的主题紧密联系,在戏剧的结尾部分,还要通过剧情演示,将唱皮影戏还愿的来龙去脉再次给神灵交代清楚,并嘱咐神灵:“青笔写来红笔勾,一事了得百事休”,意即通过本次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了销恩怨,从此保佑主人吉祥平安。同时剧目也要体现这个主题,例如当地民间皮影戏的主要剧目多为“武当山还愿”、“香山还愿”、“金鼎山还原”等,所以皮影戏也是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综合体。

皮影戏是借助于光线对“皮影”的投射作用,在银幕画面上呈示艺术形象、展开戏剧情节的艺术形式,所以在当地,皮影戏的表演一般视天气状况而定,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白天借助阳光进行表演,当地称为“日影子”;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则借助灯光表演,称为“灯影子”。以平面剪影式造型为特征的“皮影”,在光线和银幕的作用下,产生了虚实变化的视觉效果,将人情世态、历史故事浓缩于这种特殊的形式载体中,吸引着热爱生活的人们去不厌其烦地欣赏、品味。

二、陇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

全国各地皮影的制作方法与造型装饰手法大同小异,但在造型与色调中则又流露出各自相对独特的个性特色。例如,陕西皮影的造型粗放,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山西皮影的造型古拙,色彩凝重;北京皮影在造型方面具有满族民间艺术造型的特色,以及京都地区的精细与幽雅;四川皮影的色彩与造型则又突出了古蜀文化的神秘与怪异,同时突破了皮影造型“正面律”的特征。

一般认为,皮影最初发源于陕西关中地区,之后沿东西两路向周边地区传播发展,大约在明代时期传入甘肃、四川、青海。陇南皮影是清代康熙年间由陕西传入,造型受陕西、甘肃陇西等地皮影艺术风格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北方民间艺术造型特征,又具有陇东南民间文化艺术的特征。陇南当地流行的皮影类型较为多样,多数皮影戏班的影子都从陕西直接购置,从陇南皮影戏班中使用的皮影形制来看,大致有两种风格,一种形制较大,高度约40厘米,一种形制较小,高度约20厘米,这也正反映出陇南皮影对陕西东、西路皮影的不同吸收和借鉴。陇南与陕西接壤,自古文化交流频繁,从地理位置来判断,陇南北部西和、礼县一带的皮影,应主要通过陕西宝鸡、甘肃天水或陕西凤县路线传入;南部康县一带皮影,主要通过陕西汉中、勉县、略阳线路传入。在从陕西购置现成品皮影的同时,陇南民间艺人也从外地学习皮影的制作工艺,大部分戏班的皮影艺人则根据外地皮影样式自行制作,这部分皮影制作工艺虽然相对简易粗犷,被称为“山货”,但却融入了陇南民间艺术造型的文化基因,反映出陇南皮影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陇南北部礼县、西和一带,皮影制作工艺至今流传。

陇南皮影的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镂刻、敷彩、发汗、合成等七道工序:

第一步,选皮:陇南皮影的制作皮料一般选用厚薄适中、质坚柔韧、透明、毛色纯正的年轻黄牛皮。

第二步,制皮:先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后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好后撑在木架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绷展、晾干,使皮子平整、净亮透明,即可制作皮影。

第三步,画稿: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设计图稿世代相传。画稿时讲究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薄而透亮的成品皮主要用于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厚而色暗的成品皮一般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接下来是描图样,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也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硬木板上进行刻制。

第四步,镂刻:雕刻刀种类较多,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讲究,艺人需要熟练各种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一般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形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于生旦、须丑的白脸,凡白色的物体都用阳刻法;虚实线沿轮廓的两侧刻出断续的镂空线,多用于旅游景区建筑的刻制;暗线则用刀画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

第五步,敷彩:皮影雕完之后是敷彩,民间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自己制作颜料,即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物和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进行着色。着色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水中并加入透明皮胶,然后加热使胶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虽然色彩种类有限,但经民间艺人的巧妙运用,色彩效果异常绚烂丰富。

第六步,发汗: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皮内,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并使皮影平整坚固。脱水发汗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薄木板夹住皮影部件,压在热炕的席下暖干;还有一种土办法是用烧热的砖块压平皮影使之脱水发汗。由于“发汗”程序较为费时,所以陇南部分地区的皮影则省略了发汗环节,在涂好的色彩上敷以清漆,来固定色彩。

第七步,缀结完成: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最后装置签子即完成。

造型与装饰方面,在突出皮影平面造型特征的同时,主要借鉴和参考了传统戏剧的装饰特征,体现了皮影造型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所以也具有中国传统戏剧、美术鲜明的程式化倾向,例如在色彩方面,奸臣的面部为“白色”,忠臣的面部为“红色”等。造型方面,皮影造型装饰的最典型手法即“正面律”的造型特征,由于皮影的造型是平面化造型,演示方式也是平面化展开,所以人物造型都选取正侧面角度,同时根据人物性格,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变形,突出人物的身份、气质与性格等特征。因此,在皮影造型中最普遍的造型艺术特征就是加强对比。在造型比例方面,突出头大身小的造型特征,也突出了头部的重要性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程式化的特征,在传统绘画中,也有通过人物头部的大小来区分人物身份、地位与性别的手法。另外,还突出了线面对比,通过线条、块面、文饰等造型元素的繁简来加强对比,在丰富造型形式的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陇南皮影造型的另一突出特征就是视觉效果的外简内繁,注重整体的外部剪影造型,除头部刻画突出个性特征以外,身躯和四肢部分多为概括简洁的几何造型,显得十分整体。但在纹饰方面,则又刻画得十分繁密精彩,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进行精心的装饰,同时也能表现出一定的形体结构,例如人物面部的纹饰有时也能表现肌肉的结构变化,以及性格、情绪特征。所以使皮影造型既有画像石艺术的整体感,又有民间剪纸艺术中图案的丰富性,同时又有前二者都不具备的丰富色彩。

陇南地区皮影的色彩对比强烈、艳丽而响亮,与陕西、甘肃陇东皮影的色彩相似,体现了当地民间美术色彩中浓郁的乡土风味,追求大红大绿的强烈效果,突出了皮影色彩的喜庆氛围,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具有鲜明的黑白对比,因受平面化造型特征的限制,所以皮影造型中善于运用面积的黑白对比,也巧妙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净”和“旦”的区别,“净”的面部色彩浓重,而通过帽饰加强对比,“旦”的面部用整体简洁的线条勾勒,而发饰部分色彩浓重,衬出了白皙的面庞。

皮影的造型重点在头部,也称为“梢子”,或“头梢子”,是刻画人物性格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重点,身躯部分一般变化较少,只突出人物的性别、身份等特征,大多时候可以“一身多用”,重点在于头部的刻画与装饰,也最为丰富多彩。头部造型的总体特征是表现角度为正侧面,为服从皮影制作与造型特征的需要,线条与块面之间相互连接,线面结合,并通过图案装饰突出造型;同时为了追求形式感,突出对比,打破平面造型的局限,对人物的五官及面部进行大胆夸张。所以皮影人物的面部造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细眉长眼,眼睛、眉毛一般都与帽子连接,且显得格外细长突出;嘴巴小巧;具有很强的形式感。

陇南皮影人物“梢子”造型种类繁多,梢子越多,说明角色越全。陇南皮影的梢子主要有:官头梢子,其中又有软王、硬王、内侍、全相、黑相、乌纱、状元、狱吏等;旦角梢子,其中又包括正旦、小旦、彩旦、老旦、妖旦、媒旦、特角旦、刺杂旦等。从脸谱方面来考察,有净脸、花脸、奸残脸等,通过造型和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另外陇南皮影人物的头饰装饰也丰富多样,是头部装饰的重点之一,以冠、盔、帽、巾等为主,冠的种类又有皇冠、凤冠、都督冠、驸马冠、束发冠等;盔又有高盔、帅盔、霸王盔、太子盔等;帽又有王帽、相帽、纱帽、金貂、罗帽、毡帽等;巾又有包巾、硬扎巾、软扎巾、员外巾、文武公子巾、丑公子巾等。这些头饰既突出了人物身份、地位,也显示了皮影造型独特的装饰特色,具有突出的形式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皮影造型中另一突出特征就是“靠”和“朵子”。“靠”即为了演出的方便与灵活,将人物的躯干与坐骑进行组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腰部关节可以活动,头部可以相对自由地更换,很有特色。主要有“骑马靠”、“骑牛靠”、“骑麒麟靠”、“骑象靠”、“骑虎靠”、“骑驼靠”等。在具体组合中有相对的规定性,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灵活组合运用。

“朵子”则是凸显各种神仙下凡或入海时的特殊情景,将“人物”与“祥云”图案进行组合,主要有天官、刘海、王灵官、赵灵官、菩萨、雷神、电神、风神、龙王等,一般一仙一朵,也有二、三仙一朵或更多仙一朵的,朵子一般面积较大,效果更强烈,形式感更独特。朵子多在敬神还愿的情节中演示,例如福、禄、寿三神下凡等。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皮影“朵子”,就是场景道具。这是皮影造型艺术的又一种独特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在景物布置的完整性和灵活性方面,远远胜过一般戏剧中的场景。场景道具中最常见的就是华丽的建筑与室内道具的完美结合,一般运用在场面较大、人物较多的情节中,例如皇帝朝见大臣、主帅点兵点将、主人烧香还愿等。建筑物以华美的亭台楼阁为主,虽然是平面剪影式造型,但对建筑的结构描绘一丝不苟,装饰效果十分精彩,刻画细腻,色彩艳丽,雕梁画栋,龙凤缠绕,有些还配有树木花卉造型,楼阁建筑与人物组合成特殊的皮影场景,体现出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整体视觉方面类似于剪纸和汉代画像石艺术,但在细节方面又体现出皮影造型的细腻与丰富。

除了垛子以外,根据皮影剧情的需要,还有较为丰富多样的动物造型,以及生活道具等。动物以犬、马、牛、龙、虎、狮子、麒麟等家畜家禽、坐骑、祥瑞动物为主,类型多样,造型既有写实的倾向,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夸张、变形处理,造型稚拙可爱,形式精美,且生动传神。例如老虎造型,身体部分为正侧面,而头部采用侧面与正面相结合的视角和手法,既表现出老虎的威武神态,又巧妙突出了老虎形象特征。道具则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器具,类型繁多,造型概括精炼,憨拙有趣,朴实无华,具有符号化的形式倾向,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

皮影造型是中国民间造型艺术中的经典,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味。皮影造型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叫绝的艺术成就,与中国古代社会民间风俗有内在联系。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古代,皮影戏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娱乐与宗教的双重含义,所以使皮影艺术在中国大地得以广泛流传。在20世纪70~80年代,陇南农村依然流行皮影戏,其时陇南大地的春节期间,高亢、响亮、淳朴的皮影唱腔,萦绕着静谧的山村。80年代以后,民间皮影戏班逐渐减少,电影、电视迅速占领了民间艺术市场,体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巨大变化。更有趣的是,在民间宗教活动中,“现代化”倾向也越发明显,在部分村民烧香还愿的宗教活动中,也不再使用皮影戏,而是请电影公司播放电影来代替,这正像当代丧葬习俗中的纸扎电视、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一样,体现了新时期民间风俗的重要变化,但却致使皮影戏的数量急剧减少。皮影戏的边缘化发展,也必然影响皮影造型这种民间独特艺术种类的生存和发展,使皮影造型成为民间古董,供美术家研究,而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基础。

同类推荐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日本的女妖敢爱敢恨,正是这强烈的情感使得女妖们血肉丰满,性情激烈,呼之欲出。因为“恨”,她们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去反抗。这些痴人,因为无法化解心中的纠结,又无法将生命瓦全于人世,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或痛快淋漓、或无可奈何地游荡于苍茫天地之间。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如果咖啡变成海

    如果咖啡变成海

    谁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 自有薇风入梦来

    自有薇风入梦来

    薇千玉和欧凌假扮了情侣,多年之后的重逢,少年还是那个少年,只是更加成熟张扬薇千玉最终还是违逆了母亲,选择了表演选择了影视圈而那个看起来冷冰冰实则傲娇得不要不要的“神秘男友”,各种小醋吃到飞起最后提一句,我们小玉儿,可是男女通杀
  • 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三国乱世,正值金雕大鹏的结拜义兄狮子精大闹南天门的时候,本书上承封神下启西游解释了三国演义中的种种奇谈,如诸葛亮似神似仙,张角的师尊南华老仙究竟是神是人?许禇裸衣为什么那么厉害?吕布的前世因果,赤兔马纵横四十年的不死秘诀,郭图智计过人却屡出错谋等,也讲述了西游记中的不解之迷,如红孩儿的身世之迷,唐僧的十世轮回却元阳未泄,猪八戒的师父等更讲述了封神榜后截教阐教的激烈斗争,如闻太师的黑麒麟踪迹,申公豹堵北海眼的结果,费仲尤浑的前世今生等三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看官莫急,待笔者将带你走进这个神魔世界,敬请观看:现代莆松龄为你邪恶解说三国
  • 来过我世界的你

    来过我世界的你

    生活总是有太多不如意,而我们却无法改变,或许,我们只要慢慢地,等待时间去遗忘吧
  • 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本书列举了中国历史上在网络排行榜中出现频率高的名人,分别有:孔丘、老聃、孙武、鲁迅、孙中山、成吉思汗、曹操、苏轼、李白、孟轲、慈禧太后、郑和、屈原、杜甫、李世民等。
  • 贤王仙妃

    贤王仙妃

    她身负异能却不自知,执着于炼药炼器;他天赋奇才却不想兄弟相残愿为废柴。她巧遇灵宠只当是可爱的闺蜜般对待;他竟得青龙神兽青睐视如知己。她游于乡野间却气质出尘,倾世容颜未免麻烦百般遮;他本是天之骄子却想远离皇城。她父不喜但哥哥娘亲视她如珍如宝;他亲生母亲对他下必杀令。穿越医女与"废柴"男如何共建新世界遨游天地间
  • 恶魔少爷的禁忌之恋

    恶魔少爷的禁忌之恋

    八面玲珑,蛊惑人心,在这个还未落幕的舞台上,最终,谁赢得万千掌声,谁落寞离场?痴缠爱恋,牺牲自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究竟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不死战纹

    不死战纹

    我掌控的,是天下草木!【肉身】、【灵通】、【神通】、【先天】、【洞天】、【造化】,【不死】七境界。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爱要多长才算久

    爱要多长才算久

    夜是等待的驿站,悸动的心绪,在夜晚缠绵。纷繁的心绪在黑夜中梳理。窗外,星光灿烂。静夜的风、静夜的雨、静静的夜晚融在守候的希望里!没有你的夜晚,用心听你留在远方的思语,千里万里之外,仍有一首歌为我为你同唱。请和我一起守候在夜里,这是爱的起点也是爱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