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7600000014

第14章 五星上将“壮志”难酬

第一次世界结束了,麦克阿瑟于1919年4月从欧洲归国。6月,他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长。当时西点军校比较混乱,军校的课程陈旧过时,学员的知识面极为狭窄。新任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对此深为不满,他对麦克阿瑟说,西点军校有悠久的历史,要使军校恢复起来,重放光彩。麦克阿瑟在西点当了整整3年的校长,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他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西点获得了新生。一位传记作者这样总结说:“在麦克阿瑟的漫漫人生历程中,有许多方面人们至今仍争论不休,但在这条漫长的灰色战线上,人们却一致认为,是他而不是任何别人领导西点军校跨进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开始了现代军事教育。的确,他在美国军事院校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努力,是他对建设现代军队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922年麦克阿瑟离开西点军校,被派到菲律宾任职,直至1925年。同年2月,45岁的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少将,他是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与此同时,他奉命归国,统辖第3军区。1928年夏,麦克阿瑟再次被派往马尼拉,担任美国驻菲律宾部队司令。他对再度赴菲十分高兴,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没有什么委任比这更使我高兴了。”他同参谋人员相处得十分融洽,和美国当时驻菲总督史汀生建立了亲密的友谊。1930年8月5日,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发来的电报,胡佛总统决定由麦克阿瑟出任陆军参谋长之职。1930年11月,麦克阿瑟宣誓就职,时年50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开始了与胡佛总统为期4年的同舟共济。

1935年夏天,麦克阿瑟参谋长任期结束,他接受菲律宾自治政府总统奎松的邀请,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这是他第三度赴菲。美西战争后,菲律宾成了美国的殖民地。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批准菲律宾于1935年建立自治政府,1946年7月4日完全独立,届时美国部队全部撤出。美国的如意算盘似乎是鼓励菲律宾在美国“援助”下,逐渐建立起一支军事力量,在1946年获取独立时能够达到自卫的程度,使美国这块势力范围不落入潜在敌人之手,麦克阿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入菲的。一抵达菲律宾,麦克阿瑟迅即着手实施组建菲律宾军队的计划,计划规定,至1946年菲律宾将拥有40个师——一支40万人的地面部队,一支拥有250架飞机的空军和一支由50艘鱼雷快艇组成的海军。麦克阿瑟曾为此吹嘘说:“到1949年,我将把这个群岛变成太平洋的瑞士,任何侵略者必须付出50万人、3年时间和50亿美元的代价才能征服它。”这个计划由于经济、政治等多种原因而基本流产,而麦克阿瑟的夸口后来在日本侵略军面前也彻底破产。1936年,麦克阿瑟接受奎松总统授予菲律宾军陆军元帅的军衔,与此同时,他正式退出了已服役37年的美国陆军。他月薪16500美元,在风光旖旎的马尼拉湾过起舒适的生活。他身穿自己设计的一套滑稽的元帅服,服装用白色雪克斯金细呢制成,翻领的下边缀着红色肩章,镶有金星,手里还提着一根金短杖。一些批评家讥之为“吕宋的拿破仑”,“拉美‘香蕉园’的独裁者”。

战争惊醒了麦克阿瑟的美梦。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日趋紧张,麦克阿瑟于1941年7月27日应召重服现役,领中将衔,并被任命为远东美军统帅。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向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关岛、威克岛等地大举进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麦克阿瑟也开始了他生命中最为艰难而辉煌的生涯。

12月10日,日本人开始了他们对吕宋岛的地面进攻。当时麦克阿瑟指挥下的部队是美军1.9万人,菲律宾军1.2万人和菲律宾民兵11万人,这些部队多数装备低劣,训练很差。此外,美菲军队拥有近150架飞机和一支小小的亚洲舰队。在日军进攻面前,美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麦克阿瑟鉴于美国空军已损失殆尽、陆军也损失一半、无法阻挡日军主力,决定从马尼拉撤退所有部队并宣布该城为不设防城市,把军队集中在马尼拉湾西侧的巴丹半岛进行防守,美菲军司令部也迁于此。在此过程中,麦克阿瑟成功地实现了“远东敦刻尔克撤退计划”。他有效地利用了日军一直以夺取马尼拉为首要目标、而忽视了运用空中优势摧毁美菲军撤退的必经之地——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桥梁的机会,一边设置路障、破坏道路、有效迟滞日军推进速度,一边使南部部队利用车辆快速通过马尼拉城进入巴丹。当日本人发现失误想切断这两座桥梁时,为时已晚。麦克阿瑟投入了最后一支坦克预备队,以高昂的代价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企图。1月1日凌晨,当最后一批部队撤到河对岸时,温赖特将军看着从后面追上来的日本兵,下令道:“炸掉它!”6点15分,随着两声巨响,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大桥坠入河中。这个连日本人也大加称赞的“伟大战略行动”顺利完成了。

然而,这个所谓“伟大的战略行动”并没有最终挽救美菲军队。困守巴丹,食品、药品的缺乏,孤立无援,士气的低落决定了美菲军队覆灭的厄运。3月17日当逃出虎口的麦克阿瑟去往澳大利亚墨尔本途中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在阿德莱车站作了恺撒式的声明:

“就我所知,美国总统命令我冲破日本人的防线,从科雷希多岛来到澳大利亚,目的是组织对日本的进攻,其中主要目标之一是援救菲律宾。我出来了,但我还要回去!”

“我还要回去”成了麦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句名言和鼓舞士气的战斗口号。它被写在海滩上,涂在墙壁上,打在邮件上,诵进祷词里。

华盛顿为表彰他在菲律宾的英勇行为,特授予他国会荣誉勋章,这是麦克阿瑟等了28年才得到的最高奖赏。然而,麦克阿瑟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当听到温赖特将军和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哥黎希律陷落的消息时,他写道:“它用自己的炮口写下了自己的历史……我将永远有一幅图景隐现在脑际:一群神情严肃,形容憔悴、像鬼一样苍白的好汉们,依然无畏地挺立着。”

“我还要回去”,麦克阿瑟一直牢牢记住这个许诺。1943年9月14日,他认为反攻的时刻已经来临,命令司令部制订了一部进攻计划。麦克阿瑟用了“大迂回”战术,这意味着盟军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事实也证明如此。这次战役直到第二年1月3日才告结束,虽然取得了巴布亚战役的胜利,但麦克阿瑟投入了3万部队,其中阵亡3000人,5400人受伤,毙敌7000余人,比同期的瓜岛战役的伤亡人数多了近一倍,成为太平洋战争盟军损失最大的战役之一。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仍为这次胜利而精神大振,夸耀盟军的损失很小。但是这场战役使人们看到要想打败日本,必须唤醒人们的爱国心,增添精力和勇气,也许还需要来自宗教的某种狂热。

第一次反击成功后,麦克阿瑟就开始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辉煌历程。1943年3月3日,空军第5航空队采取精彩的“跳弹轰炸”技术向日本舰队发动猛烈攻击。攻击整整进行到傍晚,结果,日本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全部8艘运输舰和4艘驱逐舰被击沉,只有4艘驱逐舰得以幸免于难。侥幸乘上救生艇的日军又遭到从米尔恩湾开来的鱼雷快艇的枪炮射击,幸存者一部分被那4艘驱逐舰救起,一部分冒着枪林弹雨渡过丹皮尔海峡,在新几内亚登陆。对那些登陆的日本兵来说,噩梦并没有做完。当地土著人为猎取人头而到处追捕他们,最后只有1000余人到达莱城。这就是闻名的“俾斯麦大海战”。

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麦克阿瑟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经过3天的讨论,麦克阿瑟与哈尔西将军制订出了一份复杂而详细、代号为“车轮行动”的作战方案。该方案计划在1943年年底前,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相继实施13次两栖登陆。第一步将于5月份实施,由麦克阿瑟的部队进占新几内亚以东海域的伍德拉克岛和基星维纳岛,作为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前哨基地。与此同时,哈尔西的部队将向新乔治亚群岛实施登陆作战。后来,由于船只和登陆艇短缺,迫使麦克阿瑟把行动的开始时间向后推迟了一个月。这样,到1944年3月,盟军的两个“车轮”经过9个月的迂回滚动,最后在马努斯岛和埃米拉岛完成了对腊包尔的包围,10万日军被封锁在腊包尔和卡维恩,他们将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而“自生自灭”,麦克阿瑟与他的亲密战友们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战绩。

随着日本的转攻为守、节节败阵,盟军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进攻日本本土诸岛,但这一目标是通过一种越岛进攻的战术来实现的。这一战术后来日臻完善。麦克阿瑟在其回忆录里是这样描写的:“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给养线,使它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军队,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从那时起,这就是我调动部队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把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腊包尔围而不打,使其失去作用就是应用越岛战术的典型例子。日本人逐渐发现包围他们要塞的不完全是敌人,而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海洋。美军对很多岛屿只是用飞机骚扰并切断供应线,使日军逐渐被困死。美军凡获得一个据点,立即修建机场,让轰炸机占领新的基地,并展开新的越岛进攻。这种越岛进攻战术粉碎了日军要在太平洋上跟盟国军队逐岛争夺,死拼硬打,阻止盟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意图,从而加重了日军的被动地位。

至1944年春、夏,美军已攻占阿留申群岛、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利亚纳群岛等。美军在太平洋上已拥有了绝对的优势。1944年10月,麦克阿瑟登上了“纳什维尔”旗舰向菲律宾进发。在“纳什维尔”号周围拥有800多艘舰船,这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舰队。对麦克阿瑟来说,这是充满戏剧性的时刻,他又要回到他“喜爱”的菲律宾了。10月20日,美军第一批部队在莱特岛登陆,麦克阿瑟从一艘登陆艇上下来涉水上岸并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敏纳陪同下,在一辆广播车的话筒前,激动地发表了讲话:“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让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岛上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战线向前推进到你们所在地区时,起来战斗!利用每一个人的有利机会,打击敌人!为了你们的故乡家庭,战斗!为了你们神圣的死者,战斗!……”

这样,麦克阿瑟在离开菲律宾两年半之后,又重新回到美国这块殖民地土地上。12月15日,美国国会为表彰战功卓著的将领,设置陆军五星上将衔,该军衔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元帅军衔,麦克阿瑟是获得这种军衔的将领之一。

1945年2月,美军攻进马尼拉市,麦克阿瑟到圣托马斯和老比利比德监狱,探望5000名美军被俘人员。其中800名是巴丹半岛幸存下来的。

麦克阿瑟在回忆录里写道:“在我的一生中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场面。但我不记得哪一次比这一次更令人感动……当一个战俘气喘吁吁地说:‘你回来了!’我回答说:‘我回来晚了,但我们到底回来了’”。

1945年4月6日,太平洋战区的美军进行了整编。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麦克阿瑟指挥太平洋战区所有的地面部队,尼米兹指挥太平洋上所有的海军部队,由空军上将阿诺德组建一支战略空军力量。1945年7月,在麦克阿瑟的统一指挥下,澳大利亚的陆军和海军配合美国第7舰队,占领了婆罗洲,控制了巴里巴板的油井和炼油厂,以切断日军的石油来源之一。在完成了婆罗洲战役之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麦克阿瑟停止南进,因盟军将集中一切兵力攻打日本。

由于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日及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反攻,1945年7月,日本法西斯已经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了。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的战事结束了。

同一天,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国驻日本的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对任此职务深感荣幸,在他给杜鲁门致电中说:“我对你如此慷慨地给予我的信任深为感谢……”在他回忆录里有这样的描述:“此刻,堆在我面前的贺词、贺电和勋章多得无法计数……从最早的童年时代以后,我就未曾哭过。这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8月30日,麦克阿瑟乘飞机去日本横滨,当时它是占领军司令部所在地。

中苏美英四大国共商,任命麦克阿瑟作为盟军统帅代表盟军主持日本投降仪式,这一任命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标志着一场战争的结束和全人类新生活的开始。麦克阿瑟将作为一个具有非凡历史意义时刻的象征而永载史册。

消息传来,美国海军将领尼米兹感到愤愤不平。在他看来,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做出了比陆军大得多的贡献,而上述任命倒让麦克阿瑟争了头功,使他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给人的印象好像日本主要是被他的部队打败的。为了挽回海军和尼米兹的面子,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建议投降仪式由麦克阿瑟主持,其举行的场所则应在一艘海军军舰上;由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在投降书上签字,尼米兹则代表美国签字。上述建议得到杜鲁门的热情支持,因为那艘被选中的军舰正是其女玛格丽特以他家乡的州名命名的哈尔西的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哈尔西在得知他的旗舰将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签字场所后异常高兴。他特意向海军学院博物馆发电,请求把1853年马休·佩里将军的旗舰进入东京湾时悬挂的国旗借给他。马休·佩里是美国海军将领。为打开日本门户于1853年7月率美舰驶入东京湾,胁迫日本于次年3月签订了两国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哈尔西借到了国旗,并把国旗高高地挂在舰首,真是别具讽刺意味。

麦克阿瑟则紧张地为受降任务准备起来。为了这次投降仪式,尼米兹曾令海军修建大队在关岛为麦克阿瑟整修一艘专供陆军官员使用的登陆艇,用它把麦克阿瑟载向停泊在横须贺外海的“密苏里”号。但当他派人把这艘登陆艇送交麦克阿瑟时,麦克阿瑟却说:“太小了,我不乘这个小玩意跑20海里。”尼米兹可能不知道,其他大多数军官、新闻记者甚至日本特使都将乘驱逐舰去“密苏里”号,而堂堂的盟军最高统帅却乘坐小小的登陆艇,骄傲的麦克阿瑟怎么会接受呢?

麦克阿瑟还通知参谋人员让尼米兹知道,他希望在“密苏里”号上悬挂他的将旗。但根据传统,舰的主桅只升上舰的最高海军军官的将旗。最后,尼米兹的副官拉马尔想了一个解决办法,即把麦克阿瑟的红色将旗和尼米兹的蓝色将旗并排升到主桅上。把两面将旗一齐升到同一根桅杆上,这在海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9月2日,星期天,天空阴云密布,凉气袭人。清晨,“密苏里”号的水兵们在旗杆上升起一面曾在1941年12月7日开战那一天,飘扬在美国国会大厦上空的国旗。7点半左右,各国记者坐一艘驱逐舰来到“密苏里”号。8点刚过,“尼古拉斯”号驱逐舰把盟国陆海军高级军官送上“密苏里”号。几分钟后,尼米兹及其一行也到了。主桅升起他的蓝色将旗,扩音器里响起“海军上将进行曲”。这时,整个“密苏里”号上任何能立住脚的地方都站上了人,有的水兵和记者甚至爬到桅杆、烟囱和炮塔上。各国代表和将领穿着整齐的制服,佩戴着五颜六色的勋章和绶带,把甲板映衬得喜气洋洋。

8点40分,麦克阿瑟及其随行人员乘“布坎南”号驱逐舰到达。他的红色将旗在乐声中冉冉升起,与尼米兹的蓝色将旗并排飘扬,显得格外壮观、醒目。8点55分,早已等在附近的载有日本代表的“兰斯多恩”号驱逐舰接到信号后开了过来。当这一行人终于登上甲板时,舰上所有的人都注视着他们。代表团成员之一加濑俊一事后写道:“千万只眼睛像千万枝利箭疾风狂雨似的射向我们。我感到它们的锋芒射入我的身躯,引起了一阵剧痛。我还从来没有感受到瞪着眼睛的目光能这样厉害地伤人。我们就像一群做错了事的孩子那样等待着威严的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立正等了几分钟,每过一分钟就好像过了几个世纪一样。”

9时许,随着一声“全体立正!”舰上立即肃静下来。接着,扩音器里传出牧师的祈祷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在乐声中,仪式开始了。而后日本代表、麦克阿瑟、战胜国的代表们依次签字。几分钟后,仪式结束了。在蔚蓝的海面上,乌云散开,阳光从云缝中照射下来。近2000架美国飞机从天际隆隆飞来,在“密苏里”号上空掠过,形成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当日本代表团离开时,他们受到例行的礼遇,以表明他们现在已不是敌人了。送走日本人后,麦克阿瑟来到另一个麦克风前,向美国公众发表了广播演说:

“今天,枪炮沉默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交往,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绝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战争结束了,麦克阿瑟留在了日本。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像麦克阿瑟那样在战后的日本被赋予如此重大的责任。作为盟军的最高司令官,年已65岁的麦克阿瑟是一个拥有7500万人口的国家的“太上天皇”、独裁者,他的权力是至尊无上的。他保持这一地位达5年零7个月之久,直至1951年4月11日。受降仪式6天之后,麦克阿瑟和总司令部迁往东京。他把原美国大使馆大院作为他私人官邸,司令部设在东京商业区第一大厦——一家日本大保险公司的大楼上。麦克阿瑟选中六楼的一个带空调的小房间作为他的办公室,据说这里原来是一间储藏室。他把办公室当作一个幽闭独处的场所,连部电话也不安。室内布置得也很简单,只有一套旧沙发,一张办公桌和一个书柜,唯一的装饰是墙上挂着华盛顿像和林肯像,以代表念念不忘他一生中崇拜和尊敬的仅有的两个人。

当时对麦克阿瑟来说,面临的局势是严峻的,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说的:“我面临着一生中最困难的境地。权力是一回事,而如何支配权力又是一回事,我的军事专业学识不再是一个重大因素了。我不得不做一个经济学家、政治科学家、工程师等等。”美国占领日本的基本政策主要反映在1945年9月23日发表的《对盟军占领管制日本最高统率部受降的基本指示》中,这个文件的内容表明,美国不但要单独占领日本、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而且要把战败的日本变成美国独霸世界的工具,麦克阿瑟为了要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为了要“最后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负责的政府”,相继采取了一些后来称之为“民主改革”的措施,如清洗军国主义分子,审判战犯,解散财阀集团,制定新宪法,进行“土地改革”、“经济改革”、“教育改革”等等。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日本统治者在政治上、经济上从属美国。但在客观上,这些改革措施打击了封建势力,对战后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麦克阿瑟成功地使日本从封建军国主义又走向现代民主主义。在占领日本期间,他把天皇的权威转到自己手中,使用专制独裁的手段使日本永远摆脱了专制独裁。在这一点上,麦克阿瑟可算得上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把资产阶级民主强加于日本人,从而造就了战后的新日本。

麦克阿瑟所推行的改革对战后的日本历史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在他被解职时,吉田茂首相在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中动情地说:“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利益所作的贡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他把我国从投降后的混乱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来,并把它引上了恢复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牢牢扎根。”对他推行的改革,麦克阿瑟曾不无得意地举例说:“在一个几年前在观念上还几乎完全是军国主义的社会里,我们发现大多数儿童现在最感兴趣的是职业和日常世界。实际上,在几百个儿童中,对军人生涯感兴趣的只有一个,而这个儿童想当麦克阿瑟将军!”

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了。这是一场美国借助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攻打北朝鲜的侵略性战争。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侵略军总司令。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邀入朝参战,雄赳赳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尽管自大的麦克阿瑟根本没把彭德怀放在眼里,然而他所领导的军队再不是二战时充满正义的保卫和平之师。终于,美国军队节节败退,“盖世英雄”麦克阿瑟失败了。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宣布撤销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五星上将麦克阿瑟52年的军事生涯在朝鲜战场上画上了句号。

1964年4月5日,84岁的麦克阿瑟在妻儿的陪伴下,无限感伤但却安然地离开了人世。在军号手吹起的熄灯号声中,这位曾叱咤风云的“老兵”被放进了墓穴,长眠于地下。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沈从文:湘西之蛊

    沈从文:湘西之蛊

    本书作者陶方宣追寻着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以细腻浪漫的文笔描绘湘西的奇异风情:神秘的赶尸与罡仙、痴情的苗女与水手、多情的却又杀人如麻的土匪——奇情异事与妩媚山水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沈从文曲折而又动荡的一生。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本书系《我和我的父亲母亲》系列丛书之第一本。1978年,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所写《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以泣血的文字和深挚的情感,引起全国无数读者的共鸣,掀起平反冤假错案的一个高峰。35年过去,在父亲陶铸逝世近半个世纪,母亲曾志也已离世多年后,陶斯亮重拾情思,追忆双亲,带读者走进陶铸一家的亲情世界。
  •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本书以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为经线,以民国上海影艺圈女明星的生活为纬线,重述中国早期影艺圈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张织云、胡蝶、周璇、徐来、阮玲玉等倾城红颜的倾城往事。
热门推荐
  • 曦照山庄

    曦照山庄

    千年的等待,只为了换来今生他的回眸;为他披荆斩棘,也只为了让他得偿所愿。前世,是他守护着她;今生,何妨让她守护着他?她说:“我等你,那怕等到年过花甲,耄耋之年,甚至是来生来世……”而他却说:“这也是我想说的,然而我怕,你连让我等的机会都不给……”
  • 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内经》是我国非常著名的《黄帝内经》的简称,现分为《素问》、《灵枢》两书,可以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成书的年代,大约是在战国时期。这部重要的医学专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至今尚无材料可考可证实。《黄帝内经》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博大精深,可以说谁也一下子撰写不尽。笔者仅仅从《黄帝内经》里挑出了一些与今日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讲究养一延年益寿比较接近,或曰比较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通俗易懂地撰写了一下,便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参考和应用。
  • 校园短辑

    校园短辑

    这只是在平平淡淡的叙述着每一天的一些无聊的笑点低的故事。
  • 全球丧尸在线之次元召唤师

    全球丧尸在线之次元召唤师

    如果你可以召唤平行世界中的人物帮助你战斗,你会召唤谁呢?《数码宝贝》、《七龙珠》、《fatezero》、甚至《火影忍者》,和他们并肩作战,共同对抗世界末日吧!
  • 王小明与陈安妮

    王小明与陈安妮

    王小明是一位高中毕业生,踏入现实社会的他将会何去何从,幸运的他遇到了他人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就是李江南,李江南是美妙音乐公司的星探,至此王小明将踏入娱乐圈的各种潜规则,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
  • 帝君剑魔录

    帝君剑魔录

    握在手中神兵会腐朽,为你而战的人会离去,保护你的帝国会毁灭,即使是你所信仰的神灵,也未必就永存,所以我只相信血脉和实力。(等级分布:一至十阶武者魔法师。十阶神级,九阶圣级,八阶魂级,七阶帝级。)
  • 梦幻仙曲

    梦幻仙曲

    人生一世,梦幻无比,如曲。曲终,身陨。却有一曲,绚丽缤纷,无穷无尽,却终断。一人,走马观花战四方!双手,果断杀伐福万生!一心,只为情而终未了!忏悔,却因苍天不留情!终了却!成就无尽伟人!第一部作品,这首诗想了两分钟,别介意啊!
  • 辰噬

    辰噬

    一人为情而牺牲,无意得吞噬之力;开六道神印之力;锻绝世神兵利器;与伊人牵手漫步。撼天地,动神威,转轮回,灭星陨。为让伊人幸福,吞噬星辰,屠尽恶人,也无妨!
  • 王业

    王业

    书名《王业》,简单来说就是要对战国七雄为达成王天下这一最终目标所作出的努力加以论述,其间所举事例,大多见于国策,史记,吕览等百家所撰传记,比如子之之乱,黄金台致士,千金买马骨,张仪戏怀王,苏秦并相六国,乐毅袭破齐,田单复齐等等。其间所列人物,除开作为主线的苏秦而外,也亦有燕昭王,赵武灵王,齐泯王,楚怀王,宋康王,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屈原,白起,魏冉,邹衍,孟子,庄子,公孙龙等等,是其人虽众,其事虽繁,以直疏简旨,故也易读,但愿大家能够喜欢。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本书分为李冰、蔡伦、张衡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