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8100000018

第18章 书目索引

这个书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按字母顺序编排的西方资料,一部分是按字母顺序编排的中国和日本的资料。

一、西文资料

[1]The Antiforeign Riots in Szchuan:Report of a Meeting of the Missionary Body Held at Hankow,July12th,1895,in Connection With the Szchuan Riots.(n.d),Consulted at Morrison Collection,Toyo Bunko,Tokyo

《四川的排外暴乱:1895年7月12日在汉口举行的有关四川暴乱的教会团体会议记录》(无日期).参阅马礼逊的收藏品,东洋文库,东京

[2]Beard,Charles A.and Mary R,Beard,A Bas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Philadelphia,1944.

比尔德:《美国简史》.费城,1944年.

[3]Bennett,John W.and Robert K.Mcknight.“Approaches of the Japanese lnnovato to Cultural and Technical Change”,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305(May1956),101~113.

贝内、麦克奈特:《日本革新者对文化技术变革的态度》,载《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会年刊》,第305号(1956年5月)第101~113页

[4]Beresford,Lord Charles。The Break-Up of China,New York and London,1899

贝思福:《中国的瓜分》,纽约和伦敦,1899年

[5]Biggerstaff,Knight,The Earliest Modern Government Schools in China,Ithaca,1961

毕乃德:《中国近代早期官办学校》伊萨卡,1961年

[6]Bland,JOP,Li Hung-chang,(“Maker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eries”,ed。Basil Williams)London,1917

濮兰德:《李鸿章传》(《十九世纪人物丛书》,威廉斯编)伦敦,1917年

[7]——and E,Backhouse,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London,1910

濮兰德、贝克豪斯:《西太后统治下的中国》伦敦,1910年

[8]Bolshaia Sovetskaia Entsiklopediia(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Vo1.12,Moscow,1928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12卷,莫斯科,1928年

[9]Boorman,Howard L,(ed),Men and Politics in modern China(Preliminary),New York,1960

包华德编:《近代中国的人物与政治》(前言),纽约,1960年

[10]Boulger,Demetrius C,The life of Sir Halliday Macartney KCMGLondon,1908

包耳杰:《马格里传》,伦敦,1908年

[11]Brinton,Crane,English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London,1933

布林顿:《十九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史》,伦敦,1933年

[12]——,The Anatomy of Revolution,New York,1957

布林顿:《革命的分析》,纽约,1957年

[13]Britton,Roswell S,The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1800-1912.Shanghai,1933

白瑞华:《1800-1912年的中国报纸》,上海,1933年

[14]Brunnert,HSand VVHagelstrom,Present Day PoliticalOrganization of China,translated by ABeltchenko and EEMoranShanghai,1912

布朗纳特,哈格尔斯特洛姆:《中国当代的政治组织》,贝尔特辛柯,莫兰译,上海,1912年

[15]Bruun,Geoffrey,Nineteenth Century European Civilization,1815-1914.New York,1960

勃鲁恩:《十九世纪的欧洲文明(1815-1914年)》,纽约,1960年

[16]Bunker,Gerald E,“The Kidnapping of SunYat-Sen in London,1896.”Seminar paper,Harvard University,1963

邦克:《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讨论会文章,哈佛大学,1963年

[17]Cantlie,James and C。Sheridan Jones。Sun Yat-Sen and the awakening of China。London,1912.

康德黎、琼斯:《孙中山与新中国》,伦敦,1912年

[18]Cantlie,Neil and George Seaver,Sir James Cantlie,London,1939

康德黎、西维尔:《康德黎爵士传》,伦敦,1939年

[19]Chan,Mary Man-yue,“Chinese Revolutionaries in HongKong,1895-1911,”Masters thesis,University of HongKong,1963

陈曼如:《1895-1911年在香港的中国革命党人》,硕士论文,香港大学,1963年

[20]Chapin,Frederick L,“Homer Lea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Unpublished AB,honors thesis,Harvard University,1950

查平:《荷马李与中国革命》,未发表的学士论文,哈佛大学,1950年

[21]Cheng,Shelley H,“The Tung-meng-hui:its organization,leadership,and finances:1905-1912”,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62

郑雪莱(音):《同盟会:它的组织、领导和财源,1905-1912年》,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华盛顿大学,1962年

[22]——,“A Bibliographical Note on Recent Works DealingWith the Chinese Revolution of1911.”Mimeographed,nd

郑雪莱(音):《有关中国辛亥革命近著的书目提要》,油印本,无日期

[23]China Mail,File for1895-1900consulted Hong Kong,daily

《德臣西报》,查阅1895年至1900年的合订本。香港,日报

[24]The China Mission Hand-Book。Shanghai,1896

《中国布道团手册》,上海,1896年

[25]Chow Tse-tsung,The May Fourth movement: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Cambridge,Mass,1960

周策纵:《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革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60年。

[26]Chung Kun Ai,My Seventy Nine years in Hawaii,Hong Kong,1960.

钟工宇:《我在檀岛的七十九年》,香港,1960年。

[27]Comber,L,F,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in Malaya,Monographs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No,VI,Locust Valley,New York,1959.

梁康伯:《在马来亚的中国秘密会社》,《亚洲学会专集》,第6集m纽约,洛卡斯特谷,1959年。

[28]Coulter,J,W,and C,K,Chun Chinese Rice Farmers in 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Research Publications,16(March1937),7~27.

寇耳特:《中国稻农在夏威夷》,载《夏威夷大学研究专刊》,第16期(1937年3月),第7~27页。

[29]Culin,Stewartm“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res,”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January-March1890),39~43.

卡林:《在美国的中国秘密会社》,载《美国民俗学杂志》(1890年1-3月号),第39~43页。

[30]de Bary,Wm,Theodore,Wing-tsit Chan,and Burton Watson(compilers),Source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Records of Civilization;Sources and studies,No,VV,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1960.

狄别瑞、陈荣捷、沃森编:《中国传统资料》,文化史料;资料与研究,第55号,哥伦比亚大学,纽约,1960年。

[31]Delusin,Lev,“Sun Yat-Sen-—Tribute to a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ary,”New Times,44(Moscow;November1.1966),16~19

德鲁森:《孙中山——向一个伟大的中国革命家致敬》,载《新时代》,第44期(莫斯科;1966年11月1日),第16~19页

[32]Diplomaticus,“Lord Salisburys New China Policy,”Fortnightly,如Review(New Series),65.388(April I,1899),539~550

官方历史资料研究,《沙士勃雷侯爵的新对华政策》,载《双周评论》(新刊)第65卷第388期(1899年4月1日),第539~550页

[33]Directory of the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a,Shanghai,1903

《中国教育会姓名地址录》,上海,1903年

[34]Dubs,Homer(trans,),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by Pan Ku,Vol。1.Baltimore,1938.

德效骞译:《汉书》,第1卷,巴尔的摩,1938年

[35]Elvin,Mark,“The Mixed Cou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t Shanghai(until1911),”Papers on China,17:131~159.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63.

埃尔文:《上海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直到1911年)》,载《中国论文集》第17集,第131~159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63年。

[36]Endacott,G,B,A History of Hong Kong,London,1958.

恩达科特:《香港史》,伦敦,1958年。

[37]Eto,Shinkichi,“Hai-lu-feng-—The first Chinese Soviet Government,”China Quarterly,8(October-December1961),161~183and9(January-March1962),149~181.

卫藤慎吉:《海陆丰——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载《中国季刊》,第8期(1961年10~12月)第161~183页,第9期(1962年1~3月),第149~181页。

[38]Fairbank,John K。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1842-1854.2Vols,Cambridge,Mass,1953.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1842-1854年通商口岸的开放》,共两卷。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53年。

[39]——,“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Problems and Suggestions,”Journal of World History,3.2(1956),381~406.

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问题和建议》,载《世界史杂志》,第3卷第2期(1956年),第381~406页。

[40]——,Edwin O,Reishauer,and Albert M,Craig,East Asia: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Boston,1965.

费正清、赖肖尔、克雷格:《东亚:近代的转化》,波士顿,1965年,

[41]Field,Margaret,“The Chinese Boycott of1905,”Papers onChina,1l:63~98,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57.

费尔德:《1905年中国的抵制》,载《中国论文集》,第11集,第63~98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57年

[42]Franke,Wolfgang,The Reform and abol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Harvard University,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1960.

傅吾康:《中国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废除》,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60年。

[43]Free Russia,No,2(London,September,1890)Monthly。

《自由俄罗斯》,第2号(伦敦,1890年9月)月刊。

[44]Fung Yu-lan,A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translated by Derke Bodde,2vols,Princeton,1952,195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卜德译,共2卷,普林斯顿,1952年,1953年

[45]Gluckman,Max。Custom and Conflict in Africa,Oxford,1955.

格拉克曼:《非洲的习俗与斗争》,牛津,1955年。

[46]Great Britain,Documents in Public Record Office,London,Foreign office Records:Series F017(1895-1905);F0371(1911),Colonial office Records:Series CO129,CO273(1896-1900)

英国伦敦档案局所藏文件。外交部档案:第17组(1895-1905年)、第371组(1911年)殖民部档案:第129组、第273组(1896-1900年)

[47]Great Britain,Parliamentary Papers(Blue Books),China,No,3(1900),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the lnsurrectionary Movement in China。

China,No,1(1901),(Continuing No,3,1900)。

英国蓝皮书,《中国》,第3号(1900年),关于中国起义的通信,《中国》,第1号(1901年)(续1900年第3号)。

[48]Griswold,A。Whitney。The Far Easter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1938,格里斯沃耳德:《美国的远东政策》,纽约,1938年。

[49]Hackett,Roger F,“Chinese Students in Japan,1900-1910”,Papers on China,3:134~169.Harvard University,Committeeo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1949.

哈克特:《1900-1910年的中国留日学生》,载《中国论文集》,第3集,第134~169页,哈佛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委员会,1949年。

[50]Hager,Charles R,Dr,Sun Yat-Sen:Some Personal Reminiscences,The Missionary Herald(Boston,April1912),Reprinted in Sharman,Sun Yat-Sen,p,382~387.

喜嘉理:《孙逸仙博士:一些个人回忆》,载《布道先驱》(波士顿,1912年4月)。夏曼的《孙逸仙传》作了转载,见该书的第382~387页

[51]Hahn,Emily,The Soog Sisters,New York,1945.

项美丽:《宋氏姐妹》,纽约,1945年。

[52]Hao,Yen-Ping,“The Abor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Re-formers and Revolutionaries,”Papers on China,15:91~114.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61.

郝延平:《改良派与革命派合作的流产》,载《中国论文集》,第15集,第91~114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61年。

[53]Harrison,Brian(ed),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The First50Years,Hong Kong,1962.

哈里逊编:《香港大学:第一个五十年》。香港,1962年

[54]Hawaiian Almanac and Annual for1881.Honolulu。1882.

《1881年夏威夷年鉴与年刊》,檀香山,1882年。

[55]Hildebrand,George H,(ed),The Idea of Progress:A Collection of:Readings Selected by Frederick J,Teggart,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49.

希尔德布兰德编:《进步的概念:提戛特选的读物汇编》,伯克利及洛杉矶,1949年。

[56]Hobson,J,A,Imperialism:A Study,3rd rev,ed,London,1938.

霍布森:《帝国主义》,修订第3版,伦敦,1938年。

[57]Hofstadter,Richard,Social Darwinism in American Thought,Revised ed,Boston,1955.

霍福斯塔特:《美国人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修订版,波士顿,1955年。

[58]Hongkong Telegraph,File for1895-1900Consulted,Hong Kong,daily。

《士蔑西报》,查阅1895年至1900年合订本。香港,日报。

[59]Howard,Richard C,“Kang Yu-Wei(1858-1927):His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and Early Thought,”A,F,Wright and D,Twitchett[(eds),Confucian Personalities,p,294~316.Stanford,1962.

霍华德:《康有为(1858-1927):他的知识分子背景和早期思想》,载芮沃寿和退切特编的《儒家》,第294~316页,斯坦福,1962年。

[60]Hsiao,Kung-chüan,“Kang Yu-Wei and Confucianism,”Monumenta Serica18(1959),96~212.

肖公权:《康有为和儒家学说》,载《帛书》18期(1959年),第96~212页

[61]——,Rural China: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eattle,1960.

肖公权:《十九世纪皇帝控制下的农业中国》,西雅图,1960年。

[62]Hsieh,Winston,“The ldeas and ldeals of a Warlord:Chen Chiung-ming(1878-1933)”,Papers on China,16:198~252.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62.

谢文孙:《一个军阀的思想和理想:陈炯明(1878-1933)》,载《中国论文集》,第16集,第198~251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62年。

[63]Hsiung,S,I,the Life of Chiang Kaishek,London,1948.

熊式一:《蒋介石传》,伦敦,1948年

[64]Hsu。Pao-chu,“A Short Biography of Dr,Sun Yat-Sen”,Mao Tse-tung,Soong ching-ling,et a1,Dr,Sun Yat-Sen:Commemarative Articles and speeches,Peking,1957.

许宝驹:《孙中山先生传略》,见毛泽东、宋庆龄等著:《孙中山纪念文集》,北京,1957年

[65]Hsüeh,Chün-tu,“Sun Yat-Sen,Yang Chü-Yün,and the Early Revolutionary Movement in China,”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3(May1960),307~318.

薛君度:《孙中山、杨衢云与中国早期的革命运动》,载《亚洲研究杂志》,第19卷,第3期(1960年5月),第307~318页

[66]——,Huang Hsi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Stanford Studies in History,Economics,and Political Science,X X,Stanford,1961.

薛君度:《黄兴与中国革命》,斯坦福大学历史、经济与政治学研究,第20号。斯坦福,1961年。

[67]Hu Sheng,Imperialism and Chinese Politics(English translation),Peking,1955.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英译本),北京,1955年。

[68]Hummel,Arthur W,(ed),Eminent Chinese of Ching Period,2vols,Washington,D,C,,1943,1944.

恒慕义编:《清代名人传略》,共两卷,华盛顿特区,1943年,1944年

[69]Jansen,Marius B,The Japanese and Sun Yat-Sen,Harvard Historical Monographs,XXVII,Cambridge,Mass,1954.

詹森:《日本人与孙中山》,哈佛大学历史论文集,第27号,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54年

[70]Kerr,John,The Canton Guide,5th ed,Hong Kong,1891.

嘉约翰:《广州指南》,第5版,香港,1891年。

[71]Kosaka,Masakata,“Ching Policy over Manchuria(1900-1903)”,Papers on China,16:126~153,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62.

小坂正方:《清朝对满州的政策(1900-1903)》,载《中国论文集》,第16集,第126~153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62年。

[72]Kuykendall,Ralph S。The Hawaiian Kingdom,1854-1874.Honolulu,1953.

库肯达尔:《夏威夷王国,1854-1874年》。檀香山,1953年。

[73]Langer,William L(Compiler and editor)An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3rd rev。ed。Boston,1960.

朗杰:《世界史百科全书》,修订第3版。波士顿,1960年。

[74]Lasswell,Harold D,Politics:Who Gets What,When,How,New York,1958.

拉斯韦耳:《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纽约,1958年

[75]Lauterpacht,Hersh(ed),LFLOppenheim,International Law:A Treatise8th cdLondon,1957

劳特帕希特编:《奥本海姆国际法:专题论文》,第8版伦敦,1957年。

[76]Levenson,Joseph R,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Harvard Historical Monographs,NoXXVI,Cambridge,Mass。,1953.

勒文森:《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思想》,哈佛大学历史论文集,第26号,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53年

[77]——,The Suggestiveness of vestiges:Confucianism and Mo narchy to the Last,D,S,Nivison and A,F。Wright(eds,),Confucianism in Action,pp244~267Stanford,1959

勒文森:《儒教与君主制度阴魂不散》,见尼维森、芮沃寿编:《行动中的儒教》,第244~267页,斯坦福,1959年

[78]Li Chien-nung,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China,1840-1928,translated by Ssu-yu Teng and Jeremy lngalls,Princeton,New Jersey,1956.

李剑农:《1840-1928年的中国政治史》,邓嗣禹、殷高斯译,新泽西州,普林斯顿,1956年

[79]Liang Ch‘i-ch’ao,Intellectual Trends in the Ching Period,translated by Immanuel C,Y,Hsü,Cambridge,Mass,1959.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徐仲约译,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59年

[80]LinYu-tang,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a,Chica go,1936.

林语堂:《中国报纸及舆论史》,芝加哥,1936年

[81]Linebarger,Paul,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New York,1925.

林百克:《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纽约,1925年

[82]Lo,Jung-Pang,“The Overseas Chinese and Chinese Politics,1899-1911:Some Historical Sidelights on their Political Behavior,”Unpublished Paper delivered at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Meeting,Boston,1962.

罗荣邦:《华侨与中国政治,1899-1911年;有关他们政治态度的若干历史杂闻》,在亚洲研究学会年会上散发的论文,未出版。波士顿,1962年

[83]Lu Hsun,Selected Works of Lu Hsun(English translation),4vols,Peking,1956,1957,1959,1960.

《鲁迅选集》(英译本),共4卷。北京,1956年、1957年、1959年、1960年

[84]Malone,Dumas(ed),Dictionary of American Biography,London,1933

马农编:《美国传记辞典》,伦敦,1933年

[85]Mao Tse-tung,Soong Ching-ling,et a1.Dr,Sun Yat-Sen:Com-memorative Articles and SpeechesPeking,1957

毛泽东、宋庆龄等著:《孙中山纪念文集》。北京,1957年

[86]Morse,Hosea Ballou,The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Chinese Empire,London,1908;reprinted in Taipei,1966

马士:《中华帝国的贸易与行政》,伦敦,1908年;台北1966年重印

[87]Muramatsu,Yuj,Some Themes in Chinese Rebel ldeologies,Arthur F,Wright(ed),The Confucian Persuasion,p,241~267,Stanford,1960

村松雄司:《中国造反思想中的若干主旨》,见芮沃寿编:《儒教》,第241~267页,斯坦福,1960年

[88]Nivison,David S,and Arthur F。Wright(eds),Confucianism in Action,Stanford,1959

尼维森、芮沃寿编:《行动中的儒教》,斯坦福,1959年

[89]North China Herald,File for1900Consulted,Shangha,Weekly

《字林西报》,查阅1900年的合订本,上海,周刊

[90]Norton-Kyshe,JWThe History of the Laws and Courts of Hongkong,2vols,London and Hong Kong,1898

诺顿-基舍:《香港的法律与法庭史》,共两卷,伦敦及香港,1898年

[91]Overland China Mail(Overseas edition of the China Mail)File for1895-1900Consulted,Hong Kong,Weekly

《德臣西报》(海外版),查阅1895至1900年的合订本,香港,周刊

[92]Png Poh Seng,“The Kuomintang in Malaya,1912-1914”,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History,2(March1961)1~41

方宝成:《国民党在马来亚,1912-1941年》,载《东南亚历史学报》,第2期(1961年3月),第1~41页

[93]Purcell,Victor,The Boxer Uprising,Cambridge,1963

珀塞:《义和团的兴起》,剑桥,1963年

[94]Restarick,Henry B,Sun Yat-Sen,Liberator of China,New Haven,1931

[95]Richard,Timothy,“The Secret Sects of China,”The China mission,Handbook,p,41~45.Shanghai,1896

李提摩太:《中国的秘密教派》,见《中国布道团手册》,第41~45页。上海,1896年

[96]——,Forty-five Years in China,New York,1916

李提摩太:《留华四十五年记》,纽约,1916年

[97]Ride,Lindsay,“The Antecedents”in Brian Harrison(ed。),University of Hong Kong:The First50Years,1911-1961,p5~22.Hong Kong,1962

赖廉士:《往事》,见哈里逊编:《香港大学:第一个五十年,1911-1961年》第5~22页,香港,1962年

[98]Russ,William,The Hawaiian Republic。Salingsgrove,Penn,1961

拉斯:《夏威夷共和国》,宾夕法尼亚州,沙林斯格罗夫,1961年

[99]Sakai,Robert K,“Ts‘ai Yuan-P’ei as a Synthesizer of Western and Chinese Thought,”Papers on China,3:170~192.Harvard University,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1949

佐海:《蔡元培——中西思想的兼容并包者》,见《中国论文集》,第3集,第170~192页,哈佛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委员会,1949年

[100]Scalapino,Robert A。and George T。Yu。The Chinese Anar chist Movemen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1961

斯卡拉皮诺、余乔治(音):《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加利福尼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61年

[101]Schiffrin,Harold,Sun Yat-Sen‘s Early Land Policy: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Equalization of LandRights,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6(August,1957),549~564

史扶邻:《孙中山早期的土地政策:“平均地权”的由来和意义》,载《亚洲研究杂志》,第16期(1957年8月),第549~564页

[102]——,and Pow-Key Sohn,“Henry George on Two Continents: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Diffusion of ldeas,”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2(October1959),85~108

史扶邻、宋宝荃(音):《亨利·乔治在两个大陆:思想传播的比较研究》,载《社会与历史的比较研究》,第2期(1959年10月),第85~108页

[103]Schlegel,Gustave,Thian Ti Hwui,The Hung-League or Heaven-Earth-League。Batavia,1866.

施莱格:《天地会或红帮》,巴达维亚,1866年

[104]Schwartz,Benjamin,“Some Polarities in Confucian Thought,”D,SNivison and AFWright(ed),Confucianism in Action,p50~62.Stanford,1959

施华之:《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截然相反的倾向》,见尼维森、芮沃寿编:《行动中的儒教》,第50~62页,斯坦福,1959年

[105]——,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Yen Fu and the West,Cambridge,Mass。,1964.

施华之:《追求财富和权力:严复与西方》,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64年

[106]The Shanghai Sedition Trial,Reprinted from the North China Herald,Shanghai,1904.

《上海的煽动叛乱罪审判》,重印自《字林西报》,上海,1904年

[107]Sharman,Lyon,Sun Yat-Sen:His Life and Its Meaning,New York,1934

夏曼:《孙逸仙传》,纽约,1934年

[108]Skinner,G,William,Chinese Society in Thailand,Ithaca,1957

施坚雅:《泰国的华侨社会》,伊萨卡,1957年。

[109]Smythe,E,Joan,“The Tzu-li Hui:Some Chinese and their Rebellions,”Papers on China,12:51~68.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58

史密斯:《自立会:一些中国人和他们的叛乱》,见《中国论文集》,第12集,第51~68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58年

[110]Song Ong Siang,One Hundred years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London,1923

宋旺相:《新加坡华侨百年史》,伦敦,1923年

[111]Soothill,William E,Timothy Richard of China,London,1924

苏慧廉:《中国的李提摩太》,伦敦,1924年

[112]Stevens,Sylvester K,American Expansion in Hawaii,1842-1898.Harisburg,Penn,1945

斯蒂文斯:《1842-1898年美国在夏威夷的扩张》,宾夕法尼亚州,哈立斯堡,1945年

[113]Stillman,Edmund and William Pfaff,The Politics of Hysteria:The Sources of Twentieth-Century Conflict,New York,1964

斯提耳曼、普法福:《歇斯底里的政治:二十世纪冲突的根源》,纽约,1964年

[114]Straits Settlements Government Gazette,July20,1900,Singapore

《海峡殖民地政府公报》,1900年7月20日,新加坡

[115]Sun Yat-Sen,Kidnapped in London,Bristol,1897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布里斯托,1897年

[116]——,“China‘s Present and Future:The Reform Party’s Plea for British Benevolent Neutrality,”Fortnightly Review(New Series),61:363(March1,1897)424~440

孙中山:《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革新党呼吁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载《双周评论》(新编号)第6l卷,第363期(1897年3月1日),第424~440页

[117]——,The True Solution to the Chinese Question,New York,1904,Reprinted in Tang-Shih Shih-liao ts‘ung-k’an(Serial Public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Party History),1:1~10.Chungking,1944

孙中山:《中国问题之真解决》,纽约,1904年。《党史史料丛刊》重印,见第1册,第1~10页,重庆,1944年

[118]——,“My Reminiscences,”The Strand Magazine,March1912.p301~307

孙中山:《我的回忆》,载《海滨杂志》,1912年3月号,第301~307页

[119]Sun,Zen E-tu(transand ed),Ching Administrative Terms,Cambridge,Mass,1961

孙任以都编译:《清代的行政术语》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61年

[120]Tan,Chester C,The Boxer Catastrophe,Columbia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No,583.New York,1955

谭春霖:《义和团的灾难》。哥伦比亚社会科学研究,第583号纽约,1955年

[121]Teng Ssu-yu and John K,Fairbank,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1839-1923.Cambridge,Mass,1954

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1839-1923年的文件研究》。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54年

[122]Tse Tsan Tai,The Chinese Republic:Secret History of the Revolution。Hong Kong,1924

谢缵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香港,1924年

[123]——,Tse Tsan Tai,HongKong n,d

谢缵泰:《谢缵泰》,香港?无日期

[124]Venturi,Franco,Roots of Revolution:A History of the Populist and Socialist Movement in Nineteenth Century Russia,London,1960

万土里:《革命的根源:俄国十九世纪民粹派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伦敦,1960年

[125]Wakeman,Frederic Jr,Strangers at the Gate:Social Disorder in South China,1839-1861.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66

小韦克曼:《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华南的社会混乱》,伯克利及洛杉矶,1966年,

[126]Wang Gung-Wu,“Sun Yat-Sen and Singapore,”Jowrnal of the South Seas Society,15(December,1959)55~68

王赓武:《孙中山与新加坡》,载《南洋学报》,第15期(1959年12月),第55~68页

[127]Wang,Y,C,“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 in China,1860-1949,”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3.4(July1961)395~426

汪一驹:《1860-1949年的中国社会与知识分子》,载《社会与历史比较研究》,第3~4期(1961年7月),第395~426页。

[128]——,“The Su-Pao Case:A Study of Foreign Pressure,Intellectual Fermentation,and Dynastic Decline,”Unpublished Paper,Wentworth-on-the-sea Conference on the1911Revolution。August1965

汪一驹:《苏报案:关于外国压力、知识分子骚动与清朝衰落的研究》,未发表的文章,温特华思海滨饭店辛亥革命讨论会,1965年8月

[129]——,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West:1872-1949.Chapel Hill,1966

汪一驹:《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1872-1949年)》,切帕尔希尔,1966年

[130]Weale,B,L,Putnam,The Fight for the Republic in China,New York,1917

韦勒:《为在中国实现共和的战斗》,纽约,1917年

[131]Woodside,A,B,“Tang Ching-Sung and the Rise of the1895Taiwan Republic”,Papers on China,17:160~192.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63

伍德赛德:《唐景崧与1895年台湾民主国的出现》,见《中国论文集》,第17集,第160~192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63年

[132]Wright,Arnold(ed),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Shanghai,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Their History,People,Commerce,Industries,and Resources,London,1908

赖特编:《二十世纪香港、上海和中国其他通商口岸印象记:它们的历史、人民、工商业和资源》,伦敦,1908年

[133]Wright,Arthur F,(ed),The Confucian Persuasion,Stanford,1960

芮沃寿编:《儒教》,斯坦福,1960年

[134]——and Denis Twitchett(eds),Confucian Personalities。Stanford,1962

芮沃寿、退切特编:《儒家》,斯坦福,1962年

[135]Wright,G,H,Bateson,“Education”,Arnold Wright(ed。),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Shanghai,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p,121~128.London,1908

赖特:《教育》,见赖特编:《二十世纪香港、上海和中国其他通商口岸印象记:它们的历史、人民、工商业和资源》,第121~128页,伦敦,1908年

[136]Wright,Mary Clabaugh,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The Tung-Chih Restoration,1862-1874.Stanford Studies in History,Economics,and Political Science,XIII,Stanford,1957

玛丽·芮沃寿:《中国保守派的最后抵抗——1862-1874年的同治中兴》,斯坦福历史、经济与政治学研究,第13号。斯坦福,1957年

[137]Wu Yu-Chang,The Revolution of1911(English translation),Peking1962

吴玉章:《辛亥革命》(英译本),北京,1962年

[138]Young Ernest P,“Ch‘en T’ien-hua(1875-1905):A Chinese Nationalist,”Paperson China,13:113~162.Harvard University,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1959

杨:《陈天华(1875-1905):一个中国民族主义者》,见《中国论文集》,第13集,第113~162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59年

[139]Young,G,M,Victorian England:Portrait of an Age,NewYork,1954

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一个时代的写照》,纽约,1955年

[140]Yu,George T,Party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The Kuomintang,1912-1924.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66

余乔治(音):《中华民国的党派政治:国民党(1912-1924年)》。伯克利、洛杉矶,1966年

二、中文和日文资料

[141]张静庐编:《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上海,1953

[142]张篁溪:《苏报案实录》,收入《辛亥革命》[167]第1册,第367~386页

[143]张□、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香港,1962年

[144]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十一,台北,1964年

[145]章炳麟:《驳康有为书》,1903年,收入《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143]第1卷,下册,第752~764页

[146]章士钊:《疏黄帝魂》,收入《辛亥革命回忆录》[168]第1集,第217~305页

[147]张永福:《孙先生起居注》,见《南洋与创立民国》,上海,1933年,这一章收入《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93~97页

[148]张於英:《辛亥革命杂志录》,见《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141],第97~103页

[149]张於英:《辛亥革命书徵》,见《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141],第140~183页,此文和前文最早发表于《学林》,第6辑,1941年

[150]陈春生:《庚子惠州起义记》,《建国月刊》第5卷,第3期,收入《辛亥革命》[167]第1册,第235~244页

[151]陈锡祺:《同盟会成立前的孙中山》,广州,1957年

[152]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南京,1935年;台北重印,1956年

[153]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见《辛亥革命》[167]第1册,第485~496页

[154]金冲及、胡绳武:《论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兴中会的成立》,载《历史研究》,第5期(北京,1960年),第49~58页

[155]金平欧编:《三民主义辞典》,台北,1956年

[156]周弘然:《国父(上李鸿章书)之时代背景》,见《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270~280页,据《大陆杂志》23卷5期重印,1961年

[157]朱和中:《欧洲同盟会纪实》,见《革命文献》[179]第2辑,第251~270页

[158]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北京,1961年

[159]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上海,1928年

[160]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一集,长沙,1939年;1953年台北重印,第二集,重庆,1943年;1953年台北重印,第三集,重庆,1945年;1955-1946年上海重印。第四集,上海,1946,第五集,上海,1947

[161]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重庆,1946年;上海,1947年;1953年台北重印

[162]冯自由:《华侨革命组织史话》,台北,1954年

[163]平山周:《平山周谈商借菲律宾所购械弹事》,录自《马伯援与国父日友谈话记录》,见《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602~606页

[164]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选录),上海,1901年,收入《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149~173页

[165]何香凝:《我的回忆》,见《辛亥革命回忆录》[168]第一集,第12~59页

[166]肖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共六册,台北,1961年

[167]中国史学会主编,柴德赓等编:《辛亥革命》,共八册,上海,1957年

[16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共五集,北京,1961-1963年

[169]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编:《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共两册,北京,1962年

[170]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民报》第3号(1906年4月)第1~22页,这号见1957年北京重印的《民报》4卷本的第1卷

[171]胡汉民:《自传》,见《革命文献》[179]第3辑,第373~442页

[172]胡汉民编:《总理选集》,共五册,上海,1930年

[173]胡滨:《戊戌变法》,上海,1956年

[174]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时期章炳麟的政治思想》,见《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69]上册,第323~353页,原载《历史研究》(见[154])第4期(1961年)

[175]黄福銮:《华侨与中国革命》,香港,1954年

[176]市古宙三主编:《中国报纸杂志综合目录》,东京,1961年

[177]嘉治隆一编:《名人谈萃》,东京,1961年

[178]国民党编:《革命之倡导与发展》,《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一编,第九、十册,台北,1963年

[179]国民党编:《革命文献》,第1-3辑,台北,1953-1958年

[180]幸德秋水:《帝国主义》,东京,1901年;1952年东京重印

[181]见《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革命文献》[179];《国父选集》[205]

[182]《东亚同文会之一瞥》,见《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534~535页

[183]《史坚如传》,见《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620~627页

[184]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2册,台北,1963年

[185]来新夏:《试论光绪末年的广西人民大起义》,载《历史研究》,第11期(北京,1957年),第57~77页

[186]李文海:《辛亥革命与会党》,见《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69]上册,第166~187页

[187]中国科学院等编:《廖仲恺集》,北京,1963年

[188]廖平子:《史坚如案拾遗》,载《建国月刊》第10卷第6期,收入《辛亥革命》[167]第一册,第249~250页

[189]刘成禺:《先总理旧德录》,载《国史馆馆刊》创刊号(南京,1947年12月),第44~56页

[190]刘大年:《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载《历史研究》,第5期(北京,1961年),第1~10页

[191]罗家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上海,1930年

[192]罗家伦:《国父年谱初稿》,两册,台北,1958年

[193]罗家伦编:《国父墨迹》,两册,台北,1961年

[194]罗香林:《国父与韦礼士主教》,《国父与欧美之友好》,台北,1951年,这一章收入《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180~190页

[195]罗香林:《国父之大学时代》,台北,1954年

[196]罗香林:《刘永福历史草》,台北,1957年

[197]罗刚:《罗编国父年谱纠缪》,台北,1962年

[19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共四卷,北京,1958、1960年

[199]《民报》(东京,月刊;共26号,1905-1910年)

[200]宫崎寅藏:《三十三年落花梦》,东京,1902年、1926年、1943年

[201]野泽丰:《孙文》,东京,1962年

[202]实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东京,1960年

[203]孙秋生:《想做皇帝的刘学询》,载《新晚报》,(香港,日报)(日期未详),引自刘体志博士的剪报

[204]《孙公中山在檀事略》,录自《檀山华侨》,檀香山,1929年,这一章收入《革命文献》[179]第3辑,第278~284页

[205]孙逸仙:《国父全集》,国民党编。共六集。台北,修订版,1957年

[206]孙逸仙:《上李鸿章痛陈救国大计书》,1894年。收入《国父全集》[205]第5集,第1~12页

[207]孙逸仙:《支那保全分割合论》,载《江苏》第6期(1903年11月),收入《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143]第1卷,上册,第597~602页

[208]孙逸仙:《敬告同乡论革命与保皇之分野书》,载《隆记报》(檀香山,1904年)。收入《国父全集》[205]第5集,第23~25页

[209]孙逸仙:《驳保皇报》,载《隆记报》(檀香山,1904年)。收入《国父全集》[205]第6集,第226~232页

[210]宋教仁:《我之历史》,台北再版,1962年

[211]宋越伦:《总理在日本之革命活动》,台北,1953年

[212]谭彼岸:《俄国民粹主义对同盟会的影响》,载《历史研究》,第1期(北京,1959年),第35~44页

[213]邓慕韩:《史坚如事略》,载《建国月刊》2卷6期,节录收入《辛亥革命》[167]第册,第245~248页

[214]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共两册,台北,1962年

[215]邹容:《革命军》,上海,1903年,收入《辛亥革命》[167]第1册,第331~364页

[216]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长沙,1938年

[217]崔通约:《我之革命经过》,录自《沧海生平》(上海,1935年)。这一章收入《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620~638页

[218]杜呈祥:《邹容思想的演变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之地位》,载《中国现代史丛刊》[224],第1册,第189~208页

[219]浮田和民:《帝国主义与教育》,东京,1901年

[220]汪诒荪:《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见《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69]上册,第115~146页

[221]王德昭:《同盟会时期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分析研究》,载《中国现代史丛刊》[224],第1册,第65~188页

[222]吴敬恒(吴稚晖):《我亦一讲中山先生》,《吴稚晖全集》,上海,1927年,收入《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11~13页

[223]吴敬恒:《总理行谊》,讲稿(1939年),收入《革命之倡导与发展》[178]第九册,第1~11页

[224]吴相湘编:《中国现代史丛刊》,第1册,台北,1960年

[225]吴寿颐:《国父的青年时代》,台北,1959年

[226]无涯(笔名):《孙中山在澳门创办的报纸》,载《大公报》(香港,日报)(1965年1月29日)

[227]吴玉章:《辛亥革命》,北京,1961年

[228]山田纯三郎:《中国革命与孙中山的中日联盟》,见《名人谈萃》[177],第259~282页

同类推荐
  • 郑子瑜传稿

    郑子瑜传稿

    本书记录和评论了郑子瑜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对华夏学术诸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全书共六章。
  •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本书将站在21世纪新的时代起点上,在对历史的回溯与对未来的展望中,以全球的国际视野,阐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以及世界民族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运动所做的重大贡献,深刻揭示“毛泽东和毛泽东主义”构成了“中国乃至全球社会主义历史的核心,也是上个世纪社会改革以及现代化历史的核心”的崇高历史地位。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中国十大皇帝

    中国十大皇帝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帝的故事,包括秦始皇、刘邦、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康熙、乾隆等。
热门推荐
  • 戒烟进行时

    戒烟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戒烟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正在尝试戒烟的人们的一剂良药。
  • 王妃不高冷

    王妃不高冷

    明明生在两个时空的人,却注定要相遇,不只是这一世,生生世世都要相遇,可是天命却让他们有缘无分,生生世世分离,“天命吗?我偏要逆天而行。”暗夜杀手一朝穿越,成为戚国公主。十岁那年父母一同战死沙场······五年后被大伯送到仇人手中,却正随了她的愿。五年前的诸国混战和父母战死沙场背后的阴谋被一层层揭开,才发现结果不是自己能承受的,难道真的是死局······———————————————————女主和作者的对话——”说好的高冷呢?““外表还是很高冷的”,”那内心呢?“”额······我怎么突然听不到了。“(不喜欢悲剧的亲,放心啦,就算是死结,主角也有办法)
  • 单色旅程

    单色旅程

    不敢触及,他的忧伤。单色旅程,将爱置于颠峰。两代人的情感纠葛,商界恩怨,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
  • 位面穿越:要穿一起穿

    位面穿越:要穿一起穿

    她,轩辕皓月,一无意之举让她拥有无限穿越在各个位面的能力,和张伟聊天,与子乔对嘴,带一菲逃窜,抢小贤女友,看爱情公寓五最新剧情,这一切都不再是梦,嘎然回首带着一群朋友一起光临萌学园,成为梦之星,优雅格格……对抗暗黑大帝,爱上暗黑之子,一次误会让她再次穿越,越来越多的旅程等待着她,还在等什么,一起与皓月穿梭在各个位面之中吧!
  • 绝品修仙邪少

    绝品修仙邪少

    仙界一代疯仙,强渡九九至尊劫。最后还是被逼无奈自爆致使身死道消,可是新的一代疯仙也开始出现了。
  • 美国行政改革研究

    美国行政改革研究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美国政府行政改革,通过对美国行政改革的研究,以点代面地把握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取向及其内在规律,并试图对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某些启示。中美两国处在现代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期的中美两国行政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多具有不可通约性,但美国的行政改革能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念启示。本文采用了先实证描述,后规范分析,从具体到抽象,先分后总的研究方法,并以制度分析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市场化取向、放松规制取向、分权取向是80年代初以来美国行政改革的三大实践取向,而这三大取向在本质上可归结为一个取向,即非官僚化取向。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一又二分之一的你

    一又二分之一的你

    这里有你只能仰望的时代的王者,这里就是诺亚神裔学院!湛蓝的火海,犹如星光璀璨,K之名,将永存于世,震撼众生!但即使这样,我也只想永远守在你身旁,他这样说着...月光下的游轮上,他与她深情相拥.她说:“爱过我,欺骗我,逮住我之后就请不要放手啦......”他说:“我终于找回你了,这次,我不会再放手!”前面没看懂的,请慢慢往后看,我会在后面一点一点的揭晓他们的身份仅以此书,纪念陪伴我的大家
  • 古虹城外是虹都

    古虹城外是虹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面临大学毕业的程雨辰本以为能分配到大城市工作,却阴差阳错地被分到一个偏僻的荒湖里,眼见一桩桩怪事令他不可思议……这是一部集教育、科技、爱情、旅游和幽默为一体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程雨辰的工作经历为主线,通过对小麦稀播试验和皖北科技第一案“错父案”,及研究生肖晓林与旅社服务员吉静春等几对年青人爱情传奇经历描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青年和科技人员乐于奉献,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历经磨难,取得较大成效的故事。全篇生动刻画了程雨辰、雷鹤鸣、高大法等一批幽默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捧腹,加之200余首原创诗词、歌谣点缀,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卷……
  • 恋爱指南针:我的校草大人

    恋爱指南针:我的校草大人

    杨思语又名杨小熊,高考完找工作第一天就撞见了同考上立克斯四大校草之首的欧阳少繁,两人不撞不相识。少繁为了惩罚她让她来打扫魔鬼屋(自己的办公室)意外摔碎了少繁和她前女友的相框,欧阳少繁暴怒,杨小熊请罪时意外救了他一命,欧阳少繁还把她当成前女友强吻了她。杨小熊一直铭记在心,到学校后少繁苦苦追求无果,女主爱上了同校草杜晓东,杜晓东爱上了校花,在欧阳少繁快放弃的时候,女主爱上了他,四个人展开唯美虐情故事。除此之外剩下的二位校草也有很精彩的恋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