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10200000008

第8章 初探白头叶猴

和研究生命科学的潘文石教授再次相聚,已是10多年之后的事了。

生命科学具有无穷的奥妙,人类是生命体,却在苦苦探索着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形态……

1981年,我们同在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高山营地,追踪大熊猫。这年的11月,在南充开会时,又住在同一个房间。他对事业的执著,满怀的探险精神,自有一种魅力。有时,我们竟作彻夜长谈。这在拙作《热爱祖国的每一片绿叶》中,已作了部分描述。遗憾的是这10多年中,他竟然没收到我寄给他的书。但我在报刊上和朋友的交谈中,还是不断知道他的消息。

数年前我去北京办事,行前就计划了一定去拜访老朋友。记忆中是4月间难得的风和日丽的一天,他在北京大学校园外等我,然后领着我走到他的工作室。楼前的一棵丁香,像是为我们的相逢特意盛开。

老朋友多年未见,相逢时当然话也稠、意也浓。他离开卧龙后,选择秦岭作为研究大熊猫的基地,在深山里一待就是10多年。他住在帐篷中,过着野人般的生活,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终于揭开了大熊猫神秘生活的帷幕,特别是它们独特的社群生活。如:在大熊猫社群中,是女儿离开母亲的领地,开拓新的生活;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于这些,电视专题片以及大量的报道和他的著作里,都已有了最好的说明。

正是在这次长谈中,他告诉我已在广西安了一个点,考察、研究白头叶猴的社会行为,已观察到它们一些奇特的生活……

动物社会行为学是一个崭新的尖端学科。

也就是在这时,我对他的研究课题,对白头叶猴产生了浓厚兴趣。

白头叶猴属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我国的叶猴有白头叶猴、黑叶猴、灰叶猴、戴帽叶猴四种,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属濒危动物。可见珍贵、稀有。

遭到猴群围攻

2000年,我和李老师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跋涉了两个月之后,回到家中稍事休整。主要是冲印100多卷胶卷,整理照片和材料,然后,又于10月份踏上了去广西的行程。

合肥的10月,需穿毛衣了,南宁却是骄阳似火,繁花似锦,只能穿T恤衫。

这次去广西,寻访白头叶猴是重点之一。自然保护部门的朋友建议我们去弄岗、大新、崇左自然保护区,因为那里是白头叶猴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有的保护区同时还栖息着黑叶猴。

朋友们同时告诫我们: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野外已很难见到白头叶猴和黑叶猴了;如果只是一般的看看,可直接去崇左自然保护区。潘文石教授的工作站就在那里,他们已找到了几群白头叶猴。

我们当然不是“一般的”看看,又何况弄岗、大新两个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世界中,还生长着蚬木等其他珍贵的动植物。蚬木是热带珍稀树木。

黑叶猴在贵州有分布,集中在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白头叶猴只生活在广西。我们将去的三个自然保护区却都在桂西南,两地相距何止千里。中间为何有了这样大的一个断带?

傍晚时,我们到达了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它离南宁只有八九十千米。喀斯特地貌的山峰陡峭,河流在深谷中纵横,林木葱茏。

这里原来是卫生部门的一个下属单位,因为这一地区有珍贵的药用植物,如金果榄、青天葵、石仙桃……后来建立保护区,可能是因为这里还生活着近千只猕猴。

俗称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曾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不幸。经过科学家们的苦心研究,终于在猕猴的肾脏中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制出了预防它的疫苗,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猕猴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由于它在医药实验甚至航天飞行方面的特殊用途,国际上每年对猕猴的需求量逐年加大,价格也疯长,每只价值七八百美元。广西已建立了多处养猴场,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卫生部曾每年都要下达捕捉猕猴的任务,用于制造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猴鸣声将我们唤醒。它们起得挺早的。

白雾在山谷中浮起,在绿色树冠上缭绕。从高处看,比较容易发现猴群,只要见到树冠上枝叶乱动的,那里一定有猴群在活动。向导小林说:“这里的猴子分成了8群。每群都有猴王,号称八大猴王。各有领地,不容侵犯,否则就要发生猴战。旅游区有一群猴子,你们想去看哪一处?”

“绝对不去旅游区。”不知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可能是一到大自然,我的心情特别轻松,“很想看到猴战。”话一出口,带有顽皮的语调,连自己也吃惊。

“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猴头们也不愿天天打仗。再说,引起战端总得有原因吧?这8大群的领土都相对稳定,赶都赶不到一起,我有什么神机妙算让它们打起来?”

“那就看你的了。”

小林沉思了片刻,说:“好吧!要是打出祸端来,可得由你负责!说实话,我还没见过猴子打仗哩……对了,要是我挑得它们打了起来,你可得有奖励。”

“要什么?”

“看样子你看过猴子干仗,就讲它们干仗的故事!条件不高吧?”

“我还以为你要块金牌哩。这个简单,行!”

看他那副天真顽皮的神情,我笑了。小林给我们的印象,是位忠厚的小青年,办事挺干练。他现在说话的神情、语调与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其实,到了山野,我们都是老顽童。扪心自问,我所提要求并非没有恶作剧的成分。

因为我曾在黄山参加过数年对短尾猴的考察,不仅目睹过短尾猴社群内部的战争,也观察过两群相遇时的对外战争。按照这次行程计划,我们在这里只有上午半天。要了解这里的猴群,最好的机会是碰巧能看到猴战。猴战是生存竞争矛盾的激化,最能展示出它们的社群生活、结构……

沿着山谷中的小道,过桥后再登山。河水带有淡淡的绿色。岩溶地貌非常发育,石峰、巨岩奇形怪状,树木多扎根在岩石中。

小林说:“你们顺着这条道往上走,不多远处有群猴。我去那边把另一群猴赶过来,要是能打起来,那里是观战的最好的地方。”

还未等我有所反应,他就拐进了林子,没几步路就不见身影了。

这家伙,搞什么鬼?

他的形迹引起我的警惕。抢先几步,我走到了李老师的前面,然后很仔细地观察了要走的路线。

林子太密,看不清10多米以外的景象。我心想:“这里虽有熊和豹子,大约已很稀少了;若真是见到,也算幸事,何必那么紧张。至于猴子,我和它们打过几年交道,更没什么可怕的。”

岩溶地貌很难走,好在有路,又有鸟鸣声相伴,也挺惬意的。

左前方突然有了“嗖嗖”声,我正在搜索,一个毛茸茸的身影已自天而降,扑向李老师。待到回头,只见它已落到地下,左手抓住李老师的摄影包,右手摊开前伸,身子直立……

李老师一惊,本能地去保护摄影包,幸而还未将照相机取出。大约是看到它又尖又长又脏的指甲,李老师只好躲闪。

我笑了:“是向你讨吃的!”

李老师说:“哪有东西给它吃?”

我说:“你也摊开手掌好了。”

李老师如法炮制。可那只小猴不依不饶,既淘气,又可笑。

“你不是有口香糖吗?”

李老师醒悟,立即从衣袋中掏出一个给它。就在它接住口香糖、放了摄影包的瞬间,只听头顶一片哗啦声。好家伙!十几只猴子从树上跳了下来,也有从林间蹿出,全都围住李老师。有一个小家伙还跳到了她的肩上。

我已从这些猴子的举止,看出它们是旅游区的。游客们无节制的投食,娇惯了这些家伙。一个个都长得肥头大耳的。可旅游区离这里还有段路呀!事态有些严重了。我赶快说:“把所有的口香糖都扔到远处!”

猴子们都去抢口香糖了。趁这个机会,我拉起李老师疾步往前,并紧紧地盯住在树上的一只大猴。虽然还判断不出它是不是猴王,但肯定是个小头目。要对付的就是这家伙!

由于游客戏弄猴子,甚至伤害它们,猴子也学着开始攻击游客。报纸上不断有这类报道。

但我们没有走出多远,只听到树冠上空传来一声哼唧,猴儿们又全聚到我们周围。有的伸手拉摄影包,有的拽腿,甚至肆无忌惮地将我们的头和肩作为跳板,蹬一下又飞蹿而去。

我想起了几次对付猴群袭击的办法,站住,高举双手大声喊叫:“啊......”

猴子们一惊,纷纷逃开。我在森林中,最少有三次是靠这个办法吓退猴子的。我正在为这一着屡试不爽高兴时,却见树上的那只大猴跳下,拦住去路。逃开的猴子又一拥而上。

大约也是吃柿子拣软的捏,它们专找李老师的麻烦,总是想夺下摄影包,有的还扯住了她的腿。

谁知道旅游区来的猴子不吃这一套!

我知道麻烦大了。当然,早已瞥见路旁有枯树木棍,也有碎石可用,但我不敢,若是它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肯定敌不过它们。最让我担心的是李老师胆小,虽然有我在身旁,但时间长了,她要被吓坏的。

这真应了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话:豆腐掉进了灰,吹不得,打不得。

万般无奈下,我只得再次声嘶力竭地喊:“啊......”

李老师也如法炮制:“啊......”她还将高举着的双拳紧握,摇动。

看她那副模样,与其说是恫吓猴子,还不如说是为了壮胆。

猴头们又逃开了,但那只大猴仍未离去,那些猴头们也回头向这边蹿来……

突然,一声尖厉的嘶声在右前方响起。

原来是暗算

那只大猴一震,立即缩肩、弓腰、蹬腿,向响起尖厉嘶声的方向蹿出五六米远,其他猴子也刮起一阵风,顷刻消失。

我和李老师相视,真是啼笑皆非!

“你在山里头好几年追踪猴子,还没碰到过今天这样的阵势吧?”

“这肯定是旅游区的猴子!人工投食,游客投食、戏弄,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它们的生活习惯也大大改变了……”

相互检查一番,幸而没有受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有只猴子将大便拉在我的后背。我突然想起:“那个小林呢?”

“我不是来了吗?出了什么事?”他笑眯眯地,一步一顿地向我们走来。

我心里一顿……随之将目光射定他的眼睛。他的眼神游离,但只瞬间又回来了:“我正在找猴子,听到你们这里大喊大叫,以为出了什么事,就赶紧跑来了……”

看李老师要答话,我立即拽了拽她的衣角,气愤地问:“你刚才在哪里?”

“你不是想看猴群干仗吗?我去找它们,想办法撮弄它们打起来呀!”

我大步向前,迎面就是一掌,直打得他向后踉跄几步。

“干吗?干吗?”李老师一惊。

“你这个调皮捣蛋的家伙,看你面似憨憨厚厚的。我也算是个山里人了,没想到今天着了你的暗算!”

他满脸无奈:“刘老师,你越说,我越听不懂了!难道猴子是我撵来的?”

“你这是不打自招!说说看,为什么要耍我们?”

“冤枉呀,冤枉呀!你想看猴子打仗,我帮你去撵猴子,想尽办法,挑拨引诱,结果却犯了错……哎呀,真是好人做不得呀!天哪,以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李老师也恍然大悟,但却笑不出来。

他还真有表演的才能!

“我也在想,这里离旅游区还远着哩!猴子怎么知道我们走这条路?”李老师喃喃自语。

这当然是引起我疑窦的初起。

“哼!你还想骗我?只有经常给它们投食的饲养员,才能用特殊的信号将猴子们唤走!”

在观察黄山短尾猴时,每天负责投食的小张,是唱支山歌,以山歌建立信号,让猴子们产生条件反射。每当山歌响起,那就标志着将得到食物,猴子们因而蜂拥而至。

小林还得串通好了饲养员,那召唤猴子的信号才会适时响起。

“我哪有那样的本领……”说着,他禁不住掩嘴笑了起来!

我想:“这真是咎由自取了!我的不经意的带有顽皮性的话语,引发了他的顽皮。怪谁呢?”

这时,他来当好人了,说:“李老师,我请你喝茶,压压惊!”

李老师也气得用手点着他:“你比我们的小二子还淘气!”

是的,以年龄论,他也和小早不相上下。

听了这话,他突然张嘴、举手,在大喊声中,摇动紧握的双拳。

这个家伙,肯定是躲在林子里看尽了我们的笑话。

在大自然中,人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走到旅游区,在一条绿河边,小林请我们去喝茶。有几只猴子散落在河边。猴山却在一里以外。看样子,这群猴因为食物丰富,依靠个体也能得到游客的食物,甚至更多,因而群体性已有所淡化。

有游客丢花生给它们,是向水里丢。于是猴子就游水去捞花生。若是丢远了,它们只是看看,却不愿泅水。时间稍长,我们发现下游河湾处有猴在一根横出河面的树枝上。这里丢远的花生,顺水刚好流到树枝下。那猴立即用双脚勾住树枝,倒吊起来,利用弹力,有时能很准确地将花生抓到手;有时却不能如愿,但它只是又坐到树枝上等待。

猴头们学精了。

小林说:“刘老师,你得兑现诺言,讲黄山猴子打仗的故事了吧?”

李老师是厚道人:“你也没让我们看到这里猴子打仗呀?”

“谁说的?赖皮可不行!”他拿眼神紧盯着我。

我一想刚才和十几只猴子冲突的情景,忍不住将一口茶笑着喷了出来,就势狠狠推了他一把。他差点连人带椅跌进河中。

李老师恍然大悟,忍不住笑出了声:“该把他扔河里去,他把我们当猴耍了。”

小林也笑得直不起腰来,之后,又像个孩子一样,死乞白赖,要我讲故事。

拿这样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呢?尽管父母们要孩子们规规矩矩,但事实总是偏爱调皮的。我当过10年教师,从不隐瞒喜欢调皮的学生,他能给你带来很多的乐趣、生活的智慧。

我只好说起黄山短尾猴的故事。

猴群内激烈的斗争,主要是争夺王位的政变。短尾猴一群可由二三十只、五六十只不等组成。猴王享有与群内所有雌猴的交配、优先进食等特权,但更负有领导猴群找到丰富食物、安全的栖息地以及保护猴群的责任。猴王既不是世袭的,也不是永久的,是在打斗中产生的。

成年雄猴觉得足够强大了,就开始觊觑着王位。机智的,先要做些准备工作,如讨好雌猴,对猴王的左臣右相表示好感,对猴王的指令阳奉阴违……等到时机成熟,不知在哪天早晨或傍晚,才猝然向猴王发起攻击,张开血盆大口,扬起锋利的牙齿,拳脚相加……那是一种肉搏,血肉横飞……母猴和仔猴基本上不参与,只是静静地在一旁观望;有的甚至还在采集树叶,不断往嘴里送。成年公猴有时也呐喊助威,那多是不满意老猴王的表示。最后的结果,真正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有时是老猴王及时镇压了政变,有时则是新猴王诞生。失败的老猴王下场很悲惨,要么被逐出猴群,要么沦为最低等级。

没有不带伤疤的猴王!我见过一只猴王的伤口,从眼下一直拉到下巴,血红的肉翻开,尤显得狰狞、恐怖!这是统治欲的需要,也是猴群为保持种群强大的需要!

猴群的对外战争,导火线肯定是争夺食物丰盛的栖息地。当入侵者来临时,猴王会大声恫吓。识趣的,就退出;强行侵入的,战争就爆发了。这时,猴王一马当先,直取对方猴王,接着成年公猴们参战,但雌猴和仔猴受到各自群体的保护。

猴战的激烈程度,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那真是惊心动魄:猴王与猴王捉对单打,成年雄猴们开始时还有各自的目标,不一会儿打红了眼,就混战一场了。它们从地上打到树上,再从这棵树打到那棵树。只见猴影飞蹿腾越,吼叫、嘶喊连天,时而三四只攻击一只,时而七八只打成一团……

有10多只猴子的毛,已被鲜血染红……

雌猴、仔猴的惊叫声突起,凄厉、惊恐。入侵者中已有三四只突破了守卫,去攻击它们,拎起仔猴就扔,对雌猴又打又咬……

猴王见此,已无心恋战,一声尖吼,带领猴群突围……

胜利者只是稍作追赶,也就连忙退回,享用胜利的果实。

我们得出了经验:凡是群体中母猴、仔猴受伤较多的,那肯定是战败的一方。这一方再见到以前的敌人时,和狗一样,立即闻风而逃。

猎蜜人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著称。它在北回归线以南,与越南接壤。森林覆盖面积达97%,大约是北回归线以南森林保存得最好的地方。其特点是石灰岩的山地,从气候带和林木的组成看,它处于北热带,生长着热带雨林中特有的标志种———龙脑香科的望天树,以及热带属性较强的蚬木、金丝李、肥牛树,等等。在科学考察中,我发现了弄岗金花茶、弄岗石柯、弄岗叉桂花等29个新种,而这些植物尤以嗜钙性为显著的特点。

在龙川和保护区的朋友商谈时,他们对能不能寻找到白头叶猴、黑叶猴面有难色,而讨论时用的又是方言,明显是不想让我们听到。小林似乎在努力做说服工作。

等到他们的讨论告一段落,我问小林。他说:“路况不好,两天前还下了场暴雨,与下面的保护站联系不上,不知道白头叶猴最近的情况。”

见我要说什么,小林说:“明天一早出发。”

听了这句话,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已是11月初了,龙川依然没有凉意。我们乘了一辆皮卡车,向保护区前进。

车行约半小时,一位戴着贝雷帽的老人,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双手扶着车把,肩上挑了个担子,没用手扶车把,任其自由前行,但平衡得很好。在赞叹他的骑术高明的同时,心里也着实奇怪。

两车相向而行,他又是下坡,那身影只从面前一闪而过。在这瞬间,我看到他肩上作为扁担用的,只是一段树棍,每边都吊了五六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像是蜂巢……

我越想越觉得有些蹊跷,但和开车的师傅不太熟悉,怕麻烦他,于是有些犹豫,再转而一想,机会难得,如果失去,那将造成遗憾。

“师傅,请停车。掉头,去追那个挑着担子骑单车的。”

大家一愣,不知出了什么事。听我那口气,师傅虽有点迟疑,还是掉转了车头。车上的气氛也顿时一变。

那位老人已在视线中。我说开到他前面50米处将车停下,同时要李老师准备好照相机,因为我已基本判断出他挑的东西了。

车刚停下,我和李老师急匆匆下了车:“到20米距离时就拍,不要吝惜胶卷。”

老人看我们拦头直拍照片,又都看着他,不知出了什么事,到了车前也就下车了。我特别注意,他下车时并没有抽出一只手去扶担子;两脚像钉子一样,落在地面;身不摇,肩不晃;只是将身子稍稍后仰一下,就消除了那一丝轻微的惯性。这一连串的动作,竟是一气呵成,熟练、敏捷!

真是大开眼界,见到一位奇人!

不错,树棍挑起的的确是蜂的巢脾。巢的外表颜色为灰白色,也有褐色的,里面透出黄的光晕。前后两头各有五六个。

我想稳定一下老人的情绪,敬了一支烟。他摇了摇手,说不会。我赶紧夸赞他骑车的技术。他说:“小玩意儿,不值一提。”

贝雷帽下的眼神,总算基本上稳定;那黧黑的脸庞上,有些疑惑,不知我们是干什么的。

我问:“老伯,您这是去哪里?”

他说:“去前面镇子上卖蜜,野蜂蜜!”

“这不是蜂巢吗?”

“里面都是蜂子酿的蜜呀!”他有些得意,也可能是因为收获颇丰。

蜂巢的形态虽然各异,有半椭圆形的,有像哈密瓜般的……最大的也不过小号面盆那样。

我在山野里,曾见过挂在高树上有稻箩大的牛蜂窝,外面涂满了黄褐色的泥草。大牛蜂成群进进出出,多远就能听到“嗡嗡”声,真是触目惊心!

儿时,我家院里的牡丹花枝上,吊着扁圆形的黄蜂巢。门前水沟桥旁有棵柳树空了,有一年,马蜂在里面筑了巢,行人常受其害,被叮。我和几位小朋友常躲在远处,甩烂泥巴砸,目的是要糊住树洞口,也有被它蜇过的经历,伤口肿得又粗又红,有时也将洞口糊住了,可没一会,那些黑马蜂又将洞口掏开。

想了多种办法,都没有将为害的这群马蜂除掉。直到冬天,人们才将这棵树锯倒,剖开。哎哟,那马蜂巢呈扁圆形,共有7层,如宝塔一般。

我在川西看过岩峰,栖息在岩石洞中,还参加过挖它的蜜。敲开石头后,洞里的蜜是固体的,黄黄的颜色。那次竟挖出了30多斤的蜜。我们都称这是“蜜矿”。

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蜂巢,第一次见到蜂巢里装满了金黄色的蜜汁!

我已仔细地看了每个蜂巢,一只蜂蛹也未发现。按理说,这些六方形的巢脾应是幼蜂的摇篮,为何竟然只是储满蜜汁呢?是采蜜人将一个个蜂蛹从其中取出?不可能,蜂巢这种六方形是互不相通的构造,正是这样,才引起仿生学家的发明创造,制造容器和隔离舱。

它的巢脾构造也很特殊,不像一般蜜蜂那样,只有一面排满了六方形的格子,而是一层一层连在一起。难道这种巢脾原本就不是作为抚育幼蜂,而是专门储藏酿出的蜜?那么,它们又在哪里繁殖呢……真奇!

我细细观察,发现老人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并没有被蜇过的痕迹。

老人见我那样打量着他,有些不自在,忙说:“你们尝点蜜吧!鲜甜不腻人,还有股花的清香,止咳,治哮喘。”

我赶忙说:“等一会儿要买一点儿。您在哪里找到这些蜜的?”

“在我们家山边的树棵里。”

“是大树,还是小树?”

“大树下面不就是小树吗?没小树哪有大树呢?”他微笑着。

我知道问得很笨,也笑了起来,然后又换了话题:“蜜好卖不好卖,多少钱一斤?”

他说:“这种蜜一到市场上就被抢掉了,因为是野蜂蜜。现在养蜂的蜜,油菜花打过农药,有污染。野蜂蜜没有这些事。这里中草药多,采的是它们的花,能治很多种病。十二三元一斤(是商品蜜的三倍),有时还能卖到十四五元一斤……”

话从这里说起,就自然得多了。我耐心地设计着话题,希望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蜂?它们在哪里筑巢?怎样才能将蜂驱走、采到有蜜的蜂巢?

他说是一种黑色的小蜂。现在正是最好的季节,一天能找到一两个蜂巢就很不错了……但对于后面的问题,全都是模糊的说法,让听者不着边际。我绕来绕去,他就是不说在什么地方才能找到蜜,怎样才能采到装满蜜的巢。问急了,他就推说听不懂我的话……

我有些急躁了,抽出了支烟想平稳一下情绪。刚吸了两口烟,心里顿然明白:保守狩猎的秘密,是猎人的天性。我怎么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忘了呢?

说话间,他始终没有将肩上的担子放下。当然也无法放下,两手扶着车把,但那蜂巢上的蜜却在往外面溢,时而还滴下一两滴。由此判断,这十几个蜂巢、十几斤蜜,都是在近一两天采到的。老人是这行当中的高手。

在我们谈话时,小林和保护区的小孟一句话没搭,看样子他们对这种蜂也不知道。说明这种蜂和蜜很特殊,这也更引起我的兴趣。

显然,再问下去,也不会有收获。我今天犯了个大错误———直奔主题。我想既然在这里还有好几天,总是能了解到其中的神秘。于是买了一个蜂巢,原以为只是估重,谁知老人从后腰上,神奇地取出了秤。

一位非常平凡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诱人的神秘,我多么向往着和他一同去猎蜜!

神秘经常隐含在看似平凡之中……

蚬木王

眼前的景象突然变了。平地上陡然矗立起一座座山峰,茂密的森林将山峰装扮得碧绿。山峰相间之处,是一片种着甘蔗或庄稼的田地。不知什么时候,车已进入地质学家们称之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地方。贵州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区,但却没见到过这种景象。

车在两湖中间行驶。湖不大,但水色碧绿,山峰倒影别有情趣。不久,车停下了。

保护区的小孟说:“下来休息一下吧!前面有地下水冒上来,还算奇特,值得看看。天热,还可以洗洗脸。”我也顺便问问白头叶猴的情况。

左前方有块平地。

穿过田间小路,就见一股水流从地下涌出,流入水沟。这水沟不是人工砌成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其实就是地质学家们说的溶槽或溶沟。石头光滑、温润且常有石孔。在远处看似是石块的平地,近前才发现原来有好几个天然的水池,最大的如短道游泳池。地下水沿着几条溶沟,从这个池流到那个池。

小林说:“这些池子都被用来养鱼了。”

果然,在远处有几间竹棚,小孟正从那里往回走。

小林又说:“这里明水不多,刚才看到的小湖,大约算是最大的了。因为这里是喀斯特地貌,溶洞多,很难存住水。地下水却很丰富。保护区内有两条地下河,都很长,西达那边的有六七千米长。妙在途中还有‘天窗’,可以看景,也可取水,很像吐鲁番的坎儿井。”

我和李老师惊叹大自然的造化。

小孟回来了,说是养鱼的人讲的,他们已有好长时间没见到白头叶猴。这次寻找白头叶猴,心里一直不踏实。从保护区朋友面有难色判断,有理由为这里的白头叶猴担心。因为它们栖息地相对说来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生大的迁徙。也就是说,找到它们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可是……

小孟安慰我,说是到了西边那片,肯定能找到白头叶猴的踪迹。

车岔进一条崎岖的小路,小孟说:“刘老师,现在去看蚬木王……”小林立即不让他说下去,说是要我去发现,你叫停车就停车;要不然就一直开下去,看不到蚬木王,概不负责。他的淘气劲又上来了!

第一次见到“蚬木”二字时,心里就觉得怪,是木,为何用了“虫”字旁?是因为树形像海蚬,还是和蚬有什么关系?谁也没有回答我。

蚬木是热带珍贵树种,我国只有桂西南和云南的南部出产。它高大,能长到40多米高。木质坚硬,比重大于水。边材淡红色,心材深红色,是高级家具、造船等的上等用材。过去,龙川出产一种砧板很有名气,远销东南亚,材料就是蚬木;可见当时蚬木资源的丰富;然而,它现在的命运也已列入了濒危植物红皮书了……

李老师示意我注意左前方的溶峰。山峰不高,似乎有几座溶峰连在一起。墨绿色的树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又示意我看溶峰下部,是的,那里的树冠不平整,有一处特别高耸,颜色也更深……

我正要说蚬木王在那边时,车已戛然而停,原来是车已驶到路的尽头。有段便道是专为蚬木王修的。

这个淘气鬼小林!下车后从这个角度看,山坡上的浓绿似是一片汪洋,高低不同的树冠很抢眼,也有树干从中挺出的。仔细地观察后发现,从椭圆形的树叶、膨大的叶柄、占了半边坡看来,这里生长着一个蚬木的群落,大约有好几棵。

有一个灰色的树干,矗立出石峰。树干巨大,有棱,更显出其粗壮;树冠尤其浓密,比一般的热带雨林中的树的树冠大得多;可能是因为它生在森林外围,才能占有如此广阔的空间。以目测,总在40多米高。

小林说:“90年代初测量,已近49米,现在应该有50多米高了。”

它的奇特在于50多米高的巨树,一干通天,透出无限豪迈、磅礴的气势。大山似乎不存在了,因为它就是一座绿色的山峰,矗立在云霄中的山峰!它以自己雄壮的身躯展示着生命的伟大!

沿着丛莽中的一条小路上山,到达它的身旁,更感到它的不凡。

树根下面全是溶石。我非常惊奇,连忙尽其所能,扒开树根周围丛生的植物,探究着这块山石的面貌,触目惊心的是无数的石缝!

这些石缝基本上都是以树根为圆心,向四周辐射!有两三条石缝特别宽大!

这些石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当年,数百年前的一天,石缝中有颗蚬木的种子生出了幼芽,扎下了根。以无

比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每一秒、每一分中壮大,积聚力量。

蚬木要生存,要成长,就必须冲破石缝的桎梏。是的,它就是以无比的韧性,无比的顽强,无比的不屈与石头进行较量;硬是用自己的躯体,将巨石撑开,在石缝中挺拔而出!

一首最朴实、又最壮丽的响彻了山野的生命颂歌!

扎根于岩石的黄山松,以其虬结盘根的形态,高唱着生命的赞歌!

我在黄山桃花溪的山道上,见到一棵枫树与岩石的抗争。这块巨岩形状奇特,在左边向外伸出一角。1975年,我登黄山时,巨岩伸出部位刚好有棵枫树,树干挺拔、通直;石树相映成趣,也就在心里留下了印象。

1982年,我登黄山时,见枫树的树干,与巨岩伸出的部分已经相接。我为它担心:“矗立的大树要被顶弯了。”

1983年,我去黄山时,见枫树与巨岩接触处,有些异样。

1986年,我再经过它的身旁时,与巨岩相接的枫树树干已经变形,不是弯曲,而是向外伸张!但它依然保持着挺直的身躯。

2000年,我再去时,枫树树干与巨岩相接着,岩石竟然两边都张开一大块!

枫树仍然是那样挺拔,那样雄伟!这是树让石了,让得有原则!

蚬木王的胸径为3米多。蚬木要巨石让路,要将那坚硬的石头中心地带撑开直径3米多的裂缝,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强大的力量!这种勇气须持续五六百年,这种力量是数百年的积累!生命的真谛就隐含在这里!

我们考察着蚬木的树根,从石缝中窥视根的游动的形态,从地面上看它的走向,有几处的根高高隆起。

小孟说:“这是板根!这样的大树,生长在石灰岩上,必须有一套支撑系统!”

他的话是对的。但那根并不是典型的板根。在西双版纳的石灰岩季雨林中,我见过1米多高的如板一样的根!

蚬木王的树根,基本上呈扁圆形,与其说是板根,不如说更像盘根!我沿着这个巨大的扁圆形的树根,向山坡上走去。它有一半在石缝中。两旁的岩石龇牙咧嘴,没走几步,一脚踩进石缝。脚和脚踝被石头挤硌,疼得钻心。左脚别在里面,我试了几次,毫无松动的余地,拔了几次,也未能将脚拔出。

小林、小孟疾步赶来帮忙。

急得李老师大喊:“别碰他!”两人同时惊愣,呆立。

她大步向我走来,边走边说:“这不是拔萝卜。先把鞋带解开。”

听她这样一说,脑子顿然明白。可那脚别得尴尬,靠着一条腿独立,我无法顺利地摸到鞋带并解开。

李老师也费了好长时间,才将鞋带解开。试了两次,我终于金蝉脱壳,将脚抽了出来,坐到了树根上。

她将鞋子取出后,就要脱我的袜子看伤情。我推开了她的手。在野外,碰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先试着运转腿脚,而不去看具体的伤口,免得心理上有负担。幸而穿的是爬山鞋,无大碍,只是脚踝很疼。

小林对李老师竖起大拇指:“你要不喊那一声,我们真的要去拔萝卜了,不是脚坏,就是腿折。”

我责备自己糊涂,怎么连这点道理也没想起?李老师在危急时,常常比我清醒,有高招。

这只根往山上爬了20来米,才在石缝中消失。目测它,其直径至少在1米!

小孟说:“蚬木嗜钙,喜爱在石头中求生存,求发展。在酸性的土壤中,绝对找不到它的身影!它耐贫瘠,耐干旱!”

它的繁殖也非常有趣!蚬木的自然更新能力强,这里确是一个群落,总有10多棵。幼树、成树都是树王的子孙。

在引种过程中,遭遇过周折,原因是它的发芽率很低。

其实,它的发芽力很强,这可从它的果实为椭圆形看出。它在自然中的发芽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它的果实成熟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很快丧失发芽力。平时,人们采集了树种,总是喜欢晒干,再去播种。这一晒却是致命的。因而,人工繁育需随采种子随播种!这大约也是蚬木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

黑蜂旋起蘑菇云

车渐渐爬上了山坡。我以为要翻过前面的山岭,谁知它只在不高的山坡上蜿蜒。

迎面驶来了三辆摩托车。会车后,有两辆停了下来;一辆却掉头追来,在车前20米处停下。

原来是保护站的巡护员。他们说是前面的路被水冲断了。小孟问白头叶猴最近的活动情况,他们说师范大学有位老师带着两个学生在那边,今天正是去看他们的。路断了,没有两三天修不好,只好回来。

这真是令人沮丧的消息。大家呆立在路边。

小林说:“刘老师,往那边山坡上看。对,就是树冠特别绿、特别亮的……对!它就是金丝李,是珍贵的热带树种,每年开花两次,结果两次。第二次结的果,要到明年才成熟……”

我很感激地对他笑笑。在野外探险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是最为懊恼的事。

白头叶猴,你们在哪里?

在回龙川的路上,我问小孟:“既然蚬木王自然更新能力强,为什么到了濒危的地步?”他说:“等到了县城,我带你去参观几个地方。”

到了县城,我正想提醒小孟时,车刚好停在一家具厂牌前,走了一段路,发现厂牌已有两个,前面的是“高级家具厂”,后面的是“红木家具厂”。我心里正纳闷时,已听到小孟在和老板寒暄。营业间摆满了各种硬木家具,色调全是暗红色的,只在北面,有两组绛红色的。我用手提了提一张椅子,嗬,一只手竟提不起来,很沉重。

我已认出这都是用蚬木做的家具。

再听老板报价,更是一惊,比一般硬木家具贵几倍。

我心里已经明白:蚬木被用来充当红木了。红木是论斤作价的。

小孟又领我们去看了另一家具厂,然后告诉我:“像这样的家具厂,在这小小的县城中竟有近10家!”

“蚬木属国家保护植物,为什么不禁伐?”

“就凭保护区的几个人,能管得了几十万亩的大山?”

“那么县里为什么不把这些家具厂关闭?”

小孟一耸肩,我也为提出这样问题感到幼稚。如此明目张胆,明摆着是关系到县财政嘛!

晚饭时,我要李老师把昨天买的蜂巢蜜带上。她问:“干什么?”我说:“你只管带着好了。”

明天要离开这里了,朋友们来的较多。正在斟酒时,我拿出了蜂巢蜜,桌上一片叫好声!

有的说:“你从哪里搞到这样的稀罕物?”

有的说:“你也是个酒中仙啊!”

李老师莫名其妙。

那位老刘,伸手来夺。我却将它闪开:“谁能说出这是什么蜂子产的蜜?在哪里采到的?怎样才能采到?这巢蜜就是奖品。”

老刘又伸手来夺,我还是闪开了。他说:“算你问到人了。我家乡就有,这是一种黑色的小蜂子酿的蜜。”

“是中国蜂?我国养蜂业的品种,主要是中国蜂和意大利蜂。颜色上中国蜂偏黑,意大利蜂偏黄。”

“是我们这里的一种土蜂,比常见的蜜蜂要小一半。我们就叫它土蜂。”

他又伸手来抢。

“你还没说清怎样才能找到?”

“我小时候也贪嘴。奶奶说,不怕太阳毒,中午到小树棵里去看。有一次,还真让我看到了。那太阳真厉害,都能闻到头发的煳焦味。见村西头灌木丛中,突然飞出一群土蜂。那蜂密密麻麻的,总有好几百只。中间有个大的,想必就是蜂王。它们不飞走,只在灌丛上空盘旋,像是旋风似的。顶上大,下面较细,有些像蘑菇云。忽上忽下,总有一顿饭时间,才又下落到灌丛中。

奶奶说,记住那地方,秋后去收蜜。蜜罐子就是巢。不过,那蜂子叮到人,可特别疼,要疼七八天。怕疼就别去……刺棵里毒虫、毒蛇多,怕被咬了,也别去。”

说到此处,老刘竟然不说了。是想起了童年的生活,还是……大家都在等待。

冷场了一会儿,老刘才接着说:“开头,我总是每天中午就去灌丛看,十有八九能见到那群土蜂起阵,在盘旋。终于盼到了深秋,几次动了念头;但怕蜂子叮,毒蛇、毒虫咬,始终没敢去采蜜……”

小林叹了口气:“唉!你的胆小害得我们受罪,只能是望蜜兴叹了!”

“别急。那年,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外乡的中年人,戴了顶贝雷帽,中午在村子四周转悠,总盯着那片灌木丛。我多了个心眼,一直注意他。果然,那群黑蜂又起阵了。

戴贝雷帽的中年人,掏出一盒油,往两条腿上抹;然后,卷了支又粗又长的土烟,点着后,一边抽,一边向外喷吐着浓烟,一边向灌丛里走。他走得很小心,每挪一步都将脚下看得仔仔细细。对蜂群,只是时不时地瞟上一眼。

那天中午,一丝风也没有,也像现在这样的天气。快到蜂群时,他不吐烟了,只是用眼在灌丛中搜索……突然,他猛吸几口,将浓浓的烟雾向蜂群喷去,烟头都冒出了火,奇事发生了,黑蜂顿时乱了阵脚,蜂王迅速突出了烟雾的包围,蜂群顷刻作鸟兽散,四处乱飞。

那人像闪电般伸出手去,扭动了两下,取出了一个大大的、扁扁的蜂巢出来。蜜汁在太阳下闪着金黄色的光芒……

他走到我的身边,撕下一块蜂巢给我。可我一溜烟地跑走了……我为自己的胆怯羞耻!生活中常常是这样,就是那么一丝胆怯你就失去了机会,就成了失败者。勇敢者、懦弱者是由自己选择的。有时,选择的时间就在那瞬间……”

山里人喜爱将蜂蜜掺兑到白酒中,制成一种特殊的调和酒(西方人称之为鸡尾酒)。

大约是1986年,我跟随胡锦矗教授在川西南地区考察大熊猫。这一天来到了孟获村,相传是诸葛亮七擒七纵的那个孟获的故乡,中午,他正在为无酒担忧时,朋友不仅拿来了酒,还从蜂箱里取来了天麻蜜。乐得他像个孩子,赶快将蜜灌入酒中调制。我虽不善酒,但经不住他们的鼓吹。有的说,此酒味美;有的说不仅去风祛湿,且滋阴壮阳;有的说天麻能调理大脑神经……总之,神奇极了。眼下,正是天麻开花的季节。我喝了两口,实在不明其中滋味。但那天的收获却是巨大的。酒后,胡教授帮我在山野中找到了天麻,拍到了它的花。天麻只从土里冒出花箭,没有一片绿叶。

采天麻,以未出花箭的为上品。寻找到它的踪迹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中药天麻,见到的人不少。但在野外见到,甚至亲手去挖出的,可能就稀罕了。后来,我在高黎贡山,才知道天麻是兰科植物,属腐生兰。

带蜂巢蜜来,是希望对这位酿蜜的精灵有更多的了解,绝没想到会引出这样的故事!

沉默了一会儿,大家都说,奖品应属于老刘!但这时的他,却静静地坐在那里。

“这样吧!我来将蜜掺到酒中调制。大家猜拳。猜拳有新规则,反过来,赢者喝。”小林的顽皮劲又上来了,但这次很适时。

奇特的蛤蚧

我对大新自然保护区非常向往,不仅因为那里有黑叶猴,而且因为曾有过白化的黑叶猴和短尾猴,就是说它们全身雪白。有关动物的白化现象常有报道,如白熊、白猴,等等。但黑叶猴和白头叶猴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黑叶猴的白化,具有另一重意义。

在南宁时,得知赖工曾研究过黑叶猴。在动物园的饲养过程中,曾生出一只酷似白头叶猴的幼仔,课题组对此惊诧不已,猜想着黑叶猴和白头叶猴之间进化的关系。后来得到了赖工的证实。可惜,这个课题未能研究完毕。

那么,这只酷似白头叶猴的,是否即是白化?

或者说白化的黑叶猴,是进化中的现象呢?

到达大新后,我们提出立即去寻找黑叶猴。主人说还要做些准备工作,下午先参观蛤蚧养殖场。

广西在养殖业方面,很有成效。养殖场在县城附近。其实,这里也养殖从南美引进的肉用龟。

蛤蚧在自然界中栖息在石灰岩的山洞或树洞中。我第一次见到它时,是在海南的三亚。那时,我们正在等待天气好转,乘直升机去西沙群岛。晚上,我听到树上传来奇怪的叫声,以为是种大型的鸟的鸣叫,因为声音洪亮,连忙取来手电筒,打开一照,原来是一只壁虎样的动物,爬在树洞边。同行的朋友伸手就去捉,谁知它却闪电般地爬进了洞中。朋友说:“这是蛤蚧。”

进入养蛤蚧的房间,却见墙壁上已用帷幔遮了起来。老板说:“眼下是它冬眠季节,要为它遮光、保暖。”

掀开帷幔,有七八只紫灰色的蛤蚧爬在墙上,在它们的周围是正在孵化的卵。

李老师很奇怪它们居然爬在墙上,我说它又叫“大壁虎”,是爬行动物。

蛤蚧的紫灰色背上,有着斑斑点点,尾上有环状的斑纹,数了数,有7环。别看其貌不扬,嘴也不大,它除了吃昆虫,还捕食小鸟和蛇哩!

老板说:“蛤蚧清明后开始繁殖。你听到的叫声,是它的求偶声。6月初产卵,8月份,再次产卵,自然孵化,100天之后,小蛤蚧就出来了。这个养殖场,每年可出产上千只蛤蚧。”

蛤蚧是珍贵的中药,具有补肺益肾的功效。

回到办公室,老板开始介绍养殖场经营的项目。没说三句话,他往后一靠,就将一双臭脚跷到桌子上,摆得还算方正。我对他看了一眼,他竟然毫无反应。

小林笑眯眯地说:“喂!你把那双脚扛到自己的肩膀上,不是更舒服一些吗?”

老板惊愕之间,我们已站起扬长而去!

根据黑叶猴的生活习性,我希望明早在它们出洞之前,赶到它的栖息地。他们说还没有和保护站联系上,也就是说没有向导,那么只有在傍晚时到达那里了。

主人一片好意,安排我们先去德天瀑布。德天瀑布在中越边界的53号界碑处,可以算得上是个国际瀑布。有点似尼亚加拉大瀑布,一半在加拿大,一半在美国。

听到如雷的沉闷的瀑落声,我们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见到飞溅的水在河谷上空。瀑布宏大,大约有近百米的宽度,水从崖上跌落,四叠之后才落入河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因为牵挂着黑叶猴,我催促小林往那边赶。

下午4点,我们赶到了目的地。

两座石山为一条小河环绕,成了猴岛。山不高,相对高差大约只有百米,林木葱茏。保护站说,这两座山有两群黑叶猴,一为大群,约10只;一为小群,只有四五只。

我们在河对面,注视着山腰上部的一个岩洞,那群猴子就住在里面。

我发现距离远了,提出上山去。向导说:“你别看这山不高,要爬上去不容易,石峰嶙峋……再说,现在到哪里找船?”

在等待猴群归来时,我询问有关白化黑叶猴的事。向导说:“多少年前发现过一只,这几年根本没见到。”

探索野生动物世界,是需要耐心的,耐心常常有收获。可在这次的等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烦躁有增无减。原因是问了几件事,他们的回答让我生疑,如最近一次看到猴群在这洞中是什么时候?一个说是20天前,一个说有个把月了……

太阳已经落山了,李老师支起的三脚架晒得发烫。我们眼都瞅得又酸又疼,仍不见猴影……

失望、沮丧、为黑叶猴和白头叶猴命运的担忧,使我整晚情绪低沉。

和小林商量后,我们决定尽快往崇左赶。

到达崇左县城,又走了几十千米,我们才到达保护区。时值中午,我感到四肢酸痛,浑身不适。李老师看我午饭时没吃两口,很关切地问这问那。我说可能是这几晚没休息好。

饭后在保护区的值班室休息,我越睡越冷,浑身发烫。我知道有麻烦了,悄悄地吃了两颗退烧的药片。到3点钟时,我还是催促大家上路。

李老师用眼神询问,我做出非常轻松的姿态。

我们先去找潘文石教授的工作站。车进入一废弃的建筑物大门,左拐右转,才在浓荫深处找到一幢平房。向导说:“这里原来闲置。潘教授来后在此安营扎寨。”

两位研究生接待了我们,这时才知潘教授回北京大学了,我心里涌起一丝惆怅。

正在攻读博士的小王很热情,带上了高倍望远镜,就领着我们出发了。

石灰岩山峰列阵,多在一两百米高,山上森林茂密;但看不到大树,似是次生林。

在山间小路上走着,小王作了简单的介绍:“这一带是白头叶猴集中分布区。我们观察、研究的这片,有16至18群,180多只。第一次来这里,是1996年。潘老师经过考察后,决定将野外工作站设在这里。

这里多是石灰岩的山地,只有小块的峰丛洼地。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还处于贫困状态。

近来,我们主要观察附近的三四群。白头叶猴栖息在山上的岩洞中,每天早晨6点前后出洞,晚上六七点钟进洞。现在还早,我们先去看北面的一群。

这里原来似乎没有路,是小王他们每天走出来的,两边的茅草将路挤得只剩一线。我们好不容易才走到了山边。

这时候的白头叶猴还在山上漫游,我们几人分片寻找。小王架起炮筒般的望远镜搜索。

在寻找中,我对白头叶猴的生活环境有了印象:石灰岩的山上,随处都突起大大小小的峰丛。峰丛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沟壑,植物就生长在这些石灰岩上。多数虬结,难得见到参天大树。陡峭的石壁特多,光滑如镜,偶尔也有绿树从中倔强地生出……这是充满艰难、危险的生活环境。

黑叶猴也是生活在石灰岩的山地。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选择的是峡谷。这个峡谷奇特,上部大约只有百多米宽;底部即是麻阳河的绿莹莹的水,只有20多米宽;峡谷的相对高差却有100多米。地质学家称其为“箱式峡谷”。

峡谷两边全是陡峭的石灰岩石壁,坡度很小。从岸上下到峡谷中的猴洞,相对高差大约只有60米,我们却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还弄得遍体鳞伤。黑叶猴就生存在这极其艰难的环境中。

这种生活的环境,是它们的喜爱,还是为生活所迫?

搜寻的结果,只见到两处的树冠时时有剧烈的晃动,可是,一只猴影也没看到,我们只好转移。

需穿越两座石峰之间的一条小路,我们才能到达南边的“飞机场”。小路几乎是条石缝,全是嶙峋的石灰岩,很难走。走得我满身汗水,我感到头重,四肢无力,像是要散架一般。我只得坐下,请他们先走。

李老师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好烫!”

我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她,并示意跟小王、小林先走。如果在这时一说开,大家肯定要将我送回去,这几天辗转跋涉的辛苦就白费了。

“你们先走吧,我也有点累。”

她坐到了我的身边,小声说:”吃点药吧。”我说:“吃过了。”小林和小王也停了下来,关切地看着这边。

我咬咬牙站了起来,小声对李老师说:“你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赶上他们,我慢慢走,不会有事的。”

多年共同探险的经历,使她很容易明白这一切,但作为妻子,她无法扔下我不管,处于极端矛盾中的她,还是选择了和我在一起。我也只好强打起精神,慢慢向前走。

好容易挨到走出石缝,天地忽然开朗,前面是一块山峰环绕的大平地,种有甘蔗等。想必这就是“飞机场”了。历史上曾计划在这里修建机场,机场没有修起来,倒是留下了名字。

平地的野草很深,中间有条水渠,我们来来往往于水渠两边。东面和西北面的山上各有一个猴群。

我感到头发晕,耳鸣如鼓,坐在草棵中。各色小虫在身上爬来飞去,我连手也懒得抬起赶它们,只是漫无目的地看着西边的山石……

突然,有道白光在绿树中闪了一下,激得我每根神经都活跃,猛然站起……

感谢阳光普照这片山坡,我准确地再次捕捉到那一丝难以察觉的白色,它在闪动,时时隐入绿色树冠,又不时浮出。树冠上有了动静,有几个白点在活动……

终于,有一只猴子露面了:好漂亮的精灵,头部的冠毛,也如黑叶猴一样尖尖的,只是整个的头部,一直到肩全是银色的,如戴了顶银帽,又披了一领银肩;脸颊两侧,蓬起的银色如一饰物。黑叶猴尖尖的冠毛乌黑油亮,两颊却各有一道白纹如倒置的八字胡。但白头叶猴从下巴到胸前的毛色带有橙红色,这样一衬,那脸面就呈了棕色,两只眼睛泛着一种特殊的光泽,显得尤为出神!

悠然之间,有四五只猴子蹿到了树上,全部将目光向这边投来。它们也发现了我。

它们坐下了,嘿,奇景出现了。下垂的尾巴是那样的圆浑,那样长!似乎比身子还要长,怪在尾巴的颜色上黑下白,而黑白长短不一。

我在川西的原始森林中,追踪过金丝猴。第一眼看到的,是那些如奇果般垂挂在树上的长尾继之才发现它们五彩斑斓的面孔。

黑叶猴的长尾是全黑的。

后来我才听说,白头叶猴尾巴的白色部分,标志着它的年龄。年龄增长,白色部分愈大。

鸟类中也有相似的现象。寿带鸟异常美丽,中国画的画家们常用它的形象来象征长寿。纯白如银的羽毛,悠长的尾羽。其实,寿带鸟在年轻时是栗色的,只是到了寿星的年龄,羽色才完全变为白色。

我连忙通知李老师。小王也已将望远镜对准了这边。

这是一个家族,见到的有七八只。我在努力寻找酋长,距离太远,它们没感受到威胁,因而酋长也就没有突出。

小王可能已注意到了我的眼神,说:“刘老师,你往右上方看,酋长在那边。”

我仍然没有找到酋长,倒是见到一只头顶白帽,身裹金黄色的小家伙。显然,它才出生不久。你看,它时时紧随着母亲抓耳挠腮,母亲也时时将它抱起,显出无限的温情。

在麻阳河探寻黑叶猴时,我曾耍了点计谋,潜到它们群体的附近,亲眼目睹了黑妈妈生出的竟是一个金色的娃娃!那份喜悦至今还留在我的心间。

黑冠长臂猿的幼仔也是金黄色的,可它的母亲是金黄色。

白颊长臂猿的幼仔是金黄色的,它的母亲也如黑叶猴是黑色的。

这是为什么?是进化树上它们有着血缘的关系?这种幼仔的毛色,是它们对遗传基因的保留?

有两只猴子从树上跳下,一闪不见了。这才让我发现了溶洞的洞口,有一棵树刚好遮去了一半……

李老师示意,要我注意一面石壁。那石壁上有只猴子趴着,背部对着我们,很像一只大蜘蛛。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是这种姿态?在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时,听说当地土家族的老乡,又叫它蛛猴。说黑叶猴善于爬石壁,我们在这里开了眼界。

可它半天都不动,只是时时有只手或脚动一下……这究竟是在干什么?

西天的霞光正在消失,四五只鸟掠过甘蔗林的上空,急急寻觅夜宿的林子。

那只猴还趴在那里,我开始为它担心。生存的特殊本领总是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取得的。以我的观察,白头叶猴也和黑叶猴一样,并非原来就喜欢岩山险石……

响起了一声猴鸣,那只趴在石壁上的猴子一震,立即想从那边跃起,跳到右边的岩上,可是,就在它快要到达时,却猝然落下……

光线渐暗,不断有猴子进入洞中……有只猴子却守在洞口,用眼神巡视着山野。我相信,它就是酋长,是这群猴的家长!

小王的答复是肯定的。

我问:“白头叶猴的社群结构,是否也和黑叶猴一样?由一只体格健壮的成年公猴担任酋长,统治着几只成年雌猴以及它们的子女?”答复是肯定的。一连串的思绪在心里翻腾。

太阳下山了,蚊子已经起阵。黑乎乎的、一团一团的,直往身上扑。小王说:“快走!这些家伙穷凶极恶到顶了,明早再来吧!”

刚往回走,神经一松弛,我突然又感到疲乏极了。浑身发烫,头如灌了铅一般,连一步路也不想走。但我只能强忍着,时时告诫自己要打起精神。李老师左右不离我的前后。

我们相约明早6点会合,再去飞机场那边。

野外工作站无法住下我们4个人,只得开车回到县城。

新酋长的行为

在车上,我已昏昏睡去。住下来后,我还得陪着小林和师傅吃饭。其实,我一口饭都不想吃。回到房间,我就瘫倒在床上。李老师忙把门关起,说是赶快去医院,以她估计,大概已烧到39摄氏度。

我要她再取出两粒治感冒的药片吃了,说:“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医院肯定要惊动小林,等等看再说吧。”

她很焦急,但更知道我的脾气,若是这时去惊动小林他们,我是绝对不会去医院的。

大汗淋漓之后,稍感轻松,我劝李老师休息,没多久,又浑身不自在了。她赶快用湿毛巾敷在我头上,我的全身像着了火似的,烧得昏天黑地。我担心会出现昏迷,告诉她:“如果去医院,千万记住我对葡萄糖过敏。”她又要我去医院,我指了指她的手表:“凌晨3点,何必把大家都轰起来,天亮后再说吧。”

按约定,应该在4点就要起来,6点才能赶到飞机场。可我实在起不来。

9点时退热了,下午正准备走时,又发烧了,我只好去医院。一位中年大夫看的,做了一些检查之后,说是要吊水。李老师仔细检查了药品后,我就在观察室吊水。

回到住处后,体温继续升高到40度。李老师焦急万分。我安慰她:“才拍过X光片,又抽了血检查,没什么大事,可能是重感冒。”

我请小林设法通知小王,今天去不了了。

李老师一夜未眠,细心地看护我。她说:“我有点怕,明天回家吧。我们毕竟都是60多岁的人了……”我笑了:“死不了,我和大自然相处这么多年,还有那么多的话没有说完,它才不会放我走哩!明天再说吧。”

早晨8点,还是高烧不退,我同意暂回南宁。小林忙着和各方面联系。

李老师已拖着箱子出门了,我突然感到有些轻松,说:“你回来,再等一等吧。”又过了一会儿,我要体温表。

嘿,体温基本正常了。我感到有些神清气爽,竟然想抽烟了。有吸烟嗜好的人,在感冒时绝不想抽烟。

小林还是劝我回南宁,医疗条件好一些。

我决定不走了,但听从了李老师的意见,继续吊水。

还是昨天那位医生开的药。李老师取了药后检查,发现竟然有两瓶葡萄糖输液,连忙去找那位糊涂医生,可他已不知去向。别的医生又不敢改他的处方,找到主任才解决了问题。医院直道歉。李老师说:“人命关天,不要说这两瓶了,半瓶输进去,就没命了。”

我也惊出一身冷汗。

没有再发烧了。

早晨4点醒来,李老师说:“别忙,我先去外面看看天气。”她回来后说:“很凉,我们晚点去吧,你烧了几天才好。再说,现在已是11月了,太阳出来的晚,猴群也会相应推迟出洞的时间。”

5点时,我们出发了。冥冥的天空中,淡淡星斗,四野还在沉睡中。

与小王会合后,我们直奔飞机场。

太阳已经出山了,但天气很凉,架照相机时冻得手疼。以我们所带的照相机的变焦镜头,那天的距离太远了。还有个麻烦事,就是视角的问题,这四周的石山都较陡。但也只有碰运气了。

刚把准备工作做完,猴群已出洞了。很好,西面和北面的两群猴子都出来了。大约是我们正在忙乎时,酋长已完成了先行出洞侦察的职责。黑叶猴也是酋长先出洞,感到平安无事,才招呼猴群出洞的。小王他们在这里观察已有很长时间,它们应该习惯了。

早晨的猴群是欢乐的,温暖的太阳、清新的空气、丰富的食物,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们纵上跳下,嬉闹玩耍……

“刘老师,注意那只将尾巴竖起的。”

看到了,它将黑白两节的长尾,像旗帜一样竖起,很活跃,主动与其他猴子接触。不久,我发现它总是围绕在一只大猴身边,一会儿为它捋毛,一会儿又用臂部去碰它。

那个大猴终于爬到它的身上,它随即温顺地趴倒。这时却拥上来三四只猴子,未看清怎么一下,大猴歪倒……

那根高扬的尾巴可能是一种标志,或许是发情了,那它可能是雌猴;而那大猴,是酋长无疑了。

又过了一会儿,才见高扬尾巴的猴子,又与酋长到一起,但在树丛后,只能见到晃动的枝叶,无法观察到它们的行迹。

后来,小王告诉我,猜测是对的。白头叶猴在交配时,其他的雌猴会来瞎掺和,有的拽腿,有的扯腰,更有甚者,还将酋长推下来。恼怒的酋长会对来扰了好事的雌猴动之拳脚,但雌猴们仍会不屈不挠地干扰。小林说:“争风吃醋看来是本能,一夫多妻,麻烦事还真不少!”

潘教授还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大群猴子中,某一天早晨,突然有两只年长的猴子,带走四五只仔猴,搬到附近的一个山岩,每天竭尽全力去照顾那些仔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那两只成年猴子,是哥哥和姐姐,它们是主动为母亲抚养孩子的。这种行为,引起潘文石长时间的思索,产生过各种猜想。他偏向于其中的一个猜想:动物的本能是复制自己的DNA,也即是繁殖,延续自己的生命和种群。它们的弟妹,有和自己一样的DNA;抚养它们,也等于延续了生命,壮大了种群。当然,这需要更深入地观察和研究。

我想:“这和刚才的景象有无联系呢?作为雄猴,取得交配权,要当上酋长,其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对雌猴说来,要取得交配权,也不是容易的。”

记得看过美国作家写的一本书,她观察到在鸟类世界,也有兄姐代替父母抚育弟妹的现象。

猴群开始向上移动。以它们洞穴的高度,按黑叶猴的生活习性,这时应该平移或向下,是不是因为今天的人太多了?

小王说:“有时它们也向上,食物起着主要作用。它们的巢区不大,主要采食树叶和树果。这片山上的植被,主要由高山榕、小叶榕、拓树、构树、剑叶龙血树等组成。白头叶猴基本上是游食,这片吃完,待新叶长出,再回来……”

小林问:“你们一年365天,无论风霜雨雪或是酷暑炎夏,每天都这样进行观察,觉不觉得单调?”

“科学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动物社会行为学是门新兴的学科。每天观察白头叶猴的行为,就是一种基本的研究。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窥视到它们的神秘生活。潘老师在秦岭深山经过10多年的观察,才揭示了大熊猫的诸多社会行为的含义……其实,你观察长了,你就会认出它们每一位,有忠厚的、有顽皮的……你就会喜欢上它们,你就有可能理解它们的每一个行动……”

小林感叹:“这就是献身精神!”

“哇......哇......”北面的一群猴鸣声骤起,白冠在绿海中乱窜,枝叶剧烈晃动。那里发生了骚乱……

有天敌来袭击?这里虽然没有豹子、老虎,但有豹猫的分布,还生存着大灵猫和小灵猫。

白头叶猴是善良、弱小的动物,它们没有抵御敌人的强有力武器,所以才选择了陡峭的山崖,把溶洞作为栖息地,这也是避开强敌的一种策略吧!

我们为白头叶猴的安危担心。观察了半天,我们也没发现其他动物的身影,更没见到猴群遭受攻击的迹象。

或许是它们内部的纷争,酋长已经平息了吧。你看,猴群已安定下来了。

在麻阳河探索黑叶猴王国时,有个问题没有得到答案:它们分不分群?怎样分群?

小王说:“我们正观察的这群,就是1998年分群出来的。母群是一个已有18只猴子的大群。一只雄猴带领7只雌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脱离了猴群。从那边的石山,来到了这边,组织起了新的群体。

当群体达到饱和数时,分群是必然的。否则作为一个物种,它就无法发展壮大!

新的猴群在生活中逐渐稳定。这年的12月,第一只仔猴出生了。现在,这个家族已增长到14只。原先,因为生活的贫困,每年秋冬,周围的老百姓都要上山砍柴,这对白头叶猴栖息地的破坏很大。潘老师来后,出主意帮助这里的群众脱贫,喝上洁净的水,大家也就逐渐认识到保护白头叶猴的意义了。”

“分群或许是一种较为和平的发展方式。那么,有没有也像短尾猴那样,群内发生向酋长挑战,新酋长应运而生的情况呢?”

“有。奇异的是新酋长一旦诞生,带仔的母猴特别紧张:有的紧紧地搂住自己的孩子,有的则躲了起来。但是,新酋长却残酷地夺下仔猴,将它们统统杀死!这就是最为怪异的‘杀婴’行为……灵长类动物中,常有这种行为……”

小王的语调,渐渐低沉……

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人类至今还属灵长类,只是在进化树上的顶端……这不免让人想到远古战争中,胜利者实施的屠杀、甚至有“屠城”。

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绝不仅仅是对那种动物的研究。因为那里遗留着人类早期的生活影子,遗传基因还在血液中残存……

当年,在完成了对黄山短尾猴的阶段性考察后,又过了几年,有几位动物学家又去进行观察、研究。后来,听朋友说,他们也观察到有“杀婴”行为。但他们有着这样一种解释:猴王为了控制社群中的数量,采取了“控制人口”,甚至是“计划生育”。我对此一直持怀疑的态度。

白头叶猴新的酋长,要将所有的幼仔杀死,动物学家们有一种解释:新酋长需要尽快复制自己的DNA,而带仔的母猴是无法发情的。杀死幼仔,可以使母猴提前发情,参加繁殖。

《走进非洲》的作者、美国的动物学家,在观察非洲狮时,也发现了新的狮王要将刚占有的狮群中的幼仔全都杀死。他也是作了如上的解释。

这种解释有合理、科学的一面。

猴群继续向山顶移动,那里的森林稠密,它们时时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只能偶尔看到银色的冠毛。有了追踪黑叶猴的经验:它们总是要在你的上方才感到安全,你上山,它往更高处走……我们当然不再作徒劳的追踪,只有耐心地等待。

小王说:“通过这三四年的观察、研究,对白头叶猴的社会行为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潘老师正在作各方面的深入研究。从另一方面来说,要保护一个物种,还是应该从它的社群着手,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有一只猴子在树冠上飞跃,长长的尾巴甩在空中,姿势异常优美。我突然想起那天晚上从石壁上跌下的猴子。

小王说:“这两天都没看到它……这里的老乡说,他们常能在险岩、绝壁下捡到摔死的猴子……”

生命是欢乐的,但也常常上演悲壮!

我的思绪猛然翻涌:根据动物生存法则,白头叶猴的生存环境———栖息地,原来一定是非常良好的,那么是谁把它们撵到如此艰难的环境中?

人,只有人!人类强占了最好的生存环境!

当人类的朋友都灭绝之后,人类还能生存?

后记:比之于五上青藏高原,六探高黎贡山,初探白头叶猴的行程,有其更为惊险的情节。我在山野多年跋涉,在途中生病,那是唯一的一次。若不是李老师的细心呵护,后果真是……因而,记忆中也就多了一层色彩。

我特别记挂崇左的那群白头叶猴。听朋友说,那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区社共建卓有成效,种群已有了较大的增加,应该为白头叶猴们祝福。

2008年8月13日

同类推荐
  • 丰富多彩的风俗(奇妙的大千世界)

    丰富多彩的风俗(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风俗》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读关天培、邓世昌的故事,感叹他们为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壮举;读邹容、林觉民的故事,感受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气魄;读杨靖宇、张自忠的故事,重温他们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而英勇献身的军人本色;读钱学森、邓稼先的故事,学习他们为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而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的精神!
  • 精灵勇者1:英雄梦

    精灵勇者1:英雄梦

    游戏高手夏焰最讨厌的可就是他这一头红通通的卷发了!看,就因为没能及时拉直它,一连串的怪事件就找上门了。游戏中遇到的火鸟怪物真的出现在现实中,还冲进校园袭击老师和同学,死党宋天鸣手机上安装的精灵召唤程序真的召唤出精灵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神秘失踪的学长居然出现在游戏世界中,哇,还被怪物追杀……好不容易救出失踪的学长,转眼却发现学校和城市里的人们都变得行为古怪、凶暴,这可太奇怪了!“恶之花”的种子蔓延开来,一场由恶魔酝酿阴谋正在蠢蠢欲动。
  • 兽王·战兽隼狼

    兽王·战兽隼狼

    沙祖为了在谈判桌上获得胜利,手段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军队的频频失利令他决定孤注一掷,密谋将东西联邦政府的谈判组成员杀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东西联邦政府群龙无首,很有可能就此被沙祖扳回局面。一时间,沙祖身边集中了苏尔、黑鹰王纳特和独孤霸三大超一流高手,并由加利亚城城主金铎率众强者围杀东西联邦政府的护卫队和保镖队。千钧一发之际,兰虎挺身而出,与隼狼合体……
  •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劳动者书写着历史。但是,伟人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推动历史前进。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伟人在人类史上的影响,甚至一位伟人就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创造者。
热门推荐
  • exo之琉璃恋

    exo之琉璃恋

    十二个女孩和EXO的一系列故事,有苦,有虐,有甜
  • 泊宅编

    泊宅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狂刀怒饮血

    狂刀怒饮血

    铁血男人带着一把冷血狂刀,将要在这世间搅荡起怎样的风云?血何时洒?泪何时流?情何处去?人性又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性才是好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对的?
  • 旅途上的时空尊者

    旅途上的时空尊者

    自主世界而来的少年以贤者为师习御剑之道掌时空之权游万千世界成就尊者之名
  • 帝血龙纹

    帝血龙纹

    我有罪,对不起!我的责编,还有从未联络过的主编,更多的是点击过这本书的所有人,以及大力支持过这本书的朋友。对不起!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将要去到另外一座城市继续飘泊。三十岁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美好的梦想取代不了现实的残酷,我又被这太阳的生活给太阳了!我十多年的梦想啊!刚刚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就这样了?就这样了。。。
  • 你是我黑暗中的阳光

    你是我黑暗中的阳光

    噩梦,无休止的噩梦,谎言,无休止的谎言。如果一开始就是个错误,那么这个错误该怎样改变。“她走在一片黑暗里,看不到,看不到阳光。恐惧、害怕、无所适从。我在哪里,杨凡,你在哪里。好黑,我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看不到。刺眼的阳光照过来,阳光,她立即想那个方向看去,刺得眼睛直痛,她用手去挡,指缝里她看到,阳光里,站着他。她惊喜的向他跑去。你是我的阳光啊!”如果不能在一起,就让我看着你幸福,聚光灯下,她傲然的旋转,只为你舞。我要你陪在我身边,可是我不要你陪在一个骗子身边。这样的我怎能与你厮守。一个充满爱的谎言的家,一个充满怜惜的他。是去是留,是爱是恨。我都不能逃避。
  • 不凡的时空

    不凡的时空

    高中生白一辰本来只是个浑浑噩噩的人,在一次觉醒异能后不幸地卷入了时空管理局的国度,开始了封印神魔,见识异能者,讨伐异族的轰轰烈烈的旅程。朱雀:耍帅是我的本行,战斗是你的任务。人工智能:我不是阿尔法狗,我只负责卖萌。天师:平时我就负责吃饭,吃三碗。外星人:把一切交给一辰哥哥就对了。时空管理局:我看好你哦少年。白一辰悲愤地扬天大呼:我碰到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 斗魂大陆

    斗魂大陆

    古辰带着前世修仙功法重生在伽玛大陆,身聚绝世五元天珠体质,拜巅峰强者鬼老为师,两大神灵兽的守护,聚获众宝,艳遇惊人,修魂亦修仙,成就一曲永生大道。
  • 欲破天荒

    欲破天荒

    主角指天大骂:你TM给了我一个耀眼的身份,却给了他一具无法修炼的躯体,你丫的这是闹哪样...轰隆一道闪电劈落,欲将主角劈死....主角再骂:你丫还想劈死我,看我不捅破你...
  • 何时过了年少轻狂

    何时过了年少轻狂

    我在和卓越相遇之前,疯狂地面对过这个世界,绝望的面对过这个世界,悲痛地活过,叛逆地活过,麻木地活过,无知的活过,我尝尽了属于和不属于我十八岁这个年龄里几乎所有的生活滋味,终于在此时他们和我悄然相遇,以悄然颔首的微笑叩响我孤独寒冷的心门。人生是条抛物线,当你悲痛或者欣喜到顶点时,一定会开始另一段新的生活,或许就是你一生的转折,一个新的希望,所以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即使今天的生活暗无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