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少见,而通常我们所见的所谓真诚,不过是为了赢得别人信任的一种掩饰。
——法拉罗什福科
曾几何时,当我说到“真诚”两个字时,人笑我愚,甚至有人当面就骂“傻×”,说什么这个世界根本就找不到真诚了。真是这样吗?一刻的震惊和心寒后,只让人感喟:是我落伍了,还是世风日下?可我坚信,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人渴望的一种美德。
当我们交友时,希望对方是真诚的;当我们彼此相爱时,希望爱着的双方是真诚的;当我们成功或失败时,希望对方的祝贺或鼓励是真诚的。可为什么有人又讥屑“真诚”二字呢?大概是失望太多,受伤太重,往事亦可哀吧。难道真诚成了“濒危物种”?难道我们自己都不能用真诚的身心去面对一切?
其实,惟有真诚者才能识别真诚,虚伪的人是不会承认你的真诚的。一个真诚的人,懂得与他人相处时,保持本色不做作;一个真诚的人,不会不懂装懂,更不会班门弄斧;一个真诚的人,不会掩饰自己的缺陷,而是注意发挥兴趣与所长;一个真诚的人,知道有错必改,不会否认自己的错误;一个真诚的人,更是懂得运用肢体语言,巧妙地表达真诚的技巧。
总之,一个人是不是真诚,其答案都在发自肺腑的言语中和真正的行动中,如林肯说“富”,达尔文“暴露”、陶行知夸鞋……
大卫,你这是何苦呢?
几年前,看过一期《实话实说》节目,讲述的是一个来到中国任教的美国俄亥俄州青年丁大卫的故事。
丁大卫来中国当了一段小学教师后,又去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大学教师。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把工资降到千元以下。最后,学校给他每月发950元的工资。
当主持人问大卫每月工资够花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说着说着,电视屏幕的镜头中出现了一个帆布袋。据说这便是丁大卫在中国生活了5年的全部家当。当主持人让大卫将“家当”亮给大家看看时,大卫的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
一顶大卫家乡克足球队的队帽;一本相册;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的合影(相框面上的玻璃被压碎了);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装是大卫父亲40年前当兵时穿过的);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一面随身带着的五星红旗。
当丁大卫将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我的祖国》的旋律在大厅响起。那一刻,我的心为之感动,久久不能平抑。
主持人问大卫,怎么会时常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俗话说:真诚是灵魂的面孔,虚伪是魔鬼的本质。大卫真实诚恳的言语发自内心,让人一次次眼眶涌泪。没有半点虚伪矫饰的大卫,朴实得像邻家兄弟,更让人浮生亲切与感动。可是,大卫同志,没有人要求你这么做,可你却自愿来中国进行扶贫教育,又甘愿到西部去享受清贫生活,难道是你傻吗?回答是否定的。而恰恰是大卫的举动,唤醒了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学子的心灵,明白了他们自己该做什么。
由此使人想起了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别故事说,德行
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由纯洁女神们掩护,
凡人眼睛看不见,
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
才能登上这人性高峰。
达尔文的“暴露”
英国作家哈尔顿为了编写一本《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一书,专门采访了进化论的奠基人,英国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
哈尔顿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达尔文坦诚地讲:“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
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
达尔文说:“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向读者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缺点,这就是达尔文的坦率与真诚。有人认为,真诚是忠厚者的信条,是正直者的尺度。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心诚意的话往往最具有感召力,难道不是这样吗?
林肯的财产
亚伯拉罕·林肯在竞选总统的一次演说中说:“有人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了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三把椅子,一张办公桌,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颊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什么可依靠的,惟一依靠的就是你们!”
林肯真诚的演说,无疑拉进了他与选民的距离。赞美妻儿,话语亲切自然,情感真切;办公室的简单设置,塑造了一个廉洁而又学识丰富的参选者形象;自嘲自己,显得诙谐幽默,真实感人。这样的演说,给听众强烈的信任感,当然符合美国选民心目中未来的总统形象了。
的确,真诚是通往荣誉的道路,真实与朴实的话语最容易打动人心。英国诗人乔叟说:“只有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陶行知卖木拖鞋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就是一个真诚的人,他生前大力推行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此,他主张在青少年时期必须经常给以诚实无欺的教育。
有一则关于陶行知帮助朋友的故事:抗战期间,留德回国的双博士李华辗转到重庆,报国无门,连生计也成问题,只好做起了四川人爱穿的木拖鞋,沿街叫卖。陶行知得知李华的情况后,立即请李华到他创办的晓庄研究所任职,使他暂时有了栖身之地。当时的陶行知为办学四处奔波,无力改变李华目前的根本困难,于是李华便在课余仍做木拖鞋卖。
陶行知真心想帮助李华,为他分忧解愁。于是在以后的出外讲学中,陶行知总是拎着一只包,包里装着木拖鞋。每次讲学结束时,陶行知都会将包里的木拖鞋倒在讲台上说:“这鞋是获得两个博士学位的留德工程师做的,特别符合力学原理,穿着一定舒服……”陶行知真诚的话语,收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引得台下一片笑声,木拖鞋也被一抢而空。
李华博士也就是在陶行知等朋友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终于盼到了抗战胜利。
坦诚是一种诚实与勇敢的产物,且最容易博得别人的了解和好感。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陶行知就是这样的一个真诚的人。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人如若看见别人需要,还等着别人的请求,显而易见不是诚心的援助。”一个人始终如一地保持德行是虚伪的,真诚坦荡的行为才显得珍贵。
箴言录
真诚无需渲染,美丽无需粉黛。认识一个人,首先要看透他的心。如果没有真诚作为沟通的基础,那么就很难成为知心的朋友,很难合作成功。